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精选】苹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优秀篇

2022-01-09
实施方案 创建无传销城市实施方案 工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当我们打算开展一个项目时,我们要对其做好万全之策,实施方案与我们的行动息息相关,实施方案该怎么写?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选】苹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优秀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县委第十七届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全面推动十四五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总产量稳定在95万吨以上,优果率达到92%以上,实现鲜果产值70亿元,“苹果”品牌价值再创新高,位居全国前列。

(一)生产基地建设

1、基地更新。挖除苹果残败老园3万亩;完成新建矮化密植果园2万亩;完成中低产老果园改造2万亩(其中实施果园整行(二次)间伐5000亩,改造提升1.5万亩);建设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500亩,出圃优质苹果苗木80万株。

2、标准示范园(区)创建。创建县级核心区2.26万亩,乡镇级核心区1.3万亩,村级核心区0.95万亩。完成36个成龄标准园的升级晋档,建成100亩以上集中连片幼园规范化示范点5个以上,完成幼园规范管理5万亩。提升50个部门包抓苹果标准园管理水平。

3、新技术推广。实施果园多元免耕覆盖6万亩;建立配方施肥示范点2.4万亩,推广配方施肥24万亩;推广苹果园节水灌溉1万亩。

4、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已搭建防雹网的日常管护,支持冰雹多发区果农自主搭建防雹网。每村建立1个100亩以上的防冻示范点,防冻覆盖面积达到总面积的80%以上。

5、质量安全体系。规范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提升检测中心检测能力,开展检测“双认证”工作;开展“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理保护标志)认证及贴标,每镇创建1个“千亩有机苹果示范区”,组织企业认证有机食品基地10万亩以上、绿色食品基地30万亩。

(二)苹果营销及产业后整理

1、配套设施。年内新增冷库贮藏能力5万吨以上,促进智能选果线实效化运营,完善镇级集散市场12个。

2、宣传推介。举办县级宣传推介活动6场次以上,镇级宣传推介活动12场次以上,打造品牌评估价值5亿元以上企业1家,1亿元以上企业2家。

3、渠道开拓。围绕“长三角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持续巩固和拓展苹果销售份额。支持企业通过社区团购、自媒体推销等新营销模式拓宽销售网络。

4、品牌保护。全面推行授权销售,严格规范电商经营;有效和标识使用,规范苹果包装印制。

5、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巩固提升以“公司﹢农户﹢基地”“协会+会员+基地”等模式的新型经营主体15个,新增利益联合体5家,关联企业2-3家。

(三)苹果技术研发

1、科研基地建设。完成试验示范基地办公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建成新优品种展示区20亩、砧穗组合展示区10亩、新技术集成示范区50亩。

2、苹果新优品种选育。嫁接芽变60个以上、优系新优品种20个以上,以红富士品种优系筛选单体储备量达到200个。

3、新优技术研发。开展苹果生产省力化、果园培肥、品质提升等5项技术研究;与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究5项以上。力争年内取得发明专利2个以上;完成科研论文5篇以上。

(四)园区带动

年内新增2-3家规模以上深加工或配套加工企业,推进苹果现代智慧物流中心和电商物流集配中心建成投用,冷链物流能力突破500吨。

(五)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县乡村年度“2-4-6”培训制度,组织开展中小企业培训5场次以上,电商、微商培训10场次以上,职业经纪人培训2000人次。培训果农15万人次以上,继续实施临时苹果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及农民技术员聘用工作。推进苹果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全面提高县内苹果知识宣传氛围。

二、工作要求

(一)提升基地建设水平

1、基地更新改造。对亩效益低于3000元的残败老果园,组织果农挖除更新,11月底完成残败老果园挖除3万亩;对成龄密闭果园采取综合技术措施改造提升,12月底完成高标准整行间伐5000亩、削扁改造提升1.5万亩(苹果生产中心负责,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落实)。建成12个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矮化密植栽培示范园,每个行政村各建成1个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矮化密植栽培示范点,5月20日前完成2万亩高标准新建矮密园(苹果生产中心做好技术指导,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落实)。引导育苗果农根据品种调整规划选择育苗品种,推进苗木基地的规范管理和新建苗木基地的技术指导,5月底建成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500亩,年内出圃优质苗木80万株。配合产业园区举办好春季苹果农资、苗木展览展示交易会(苹果生产中心做好技术指导,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落实)。加大苗木市场管理,规范苗木销售行为,3月底前开展一次苗木市场专项整顿,坚决查处品系不纯及带病苗木在县域内的销售行为(农业农村局负责,苹果生产中心及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配合)。

2、苹果高质量“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一是继续实施“百千万”示范工程,夯实工作责任,完善核心区与企业(合作社)经营机制,丰富基地建设内涵。二是按照“一类园做精、二类园晋档、三类园提升”的要求,围绕“百千万”示范工程核心区,抓好36个成龄标准园升级晋档和12个幼园示范点创建,建成百亩以上集中连片幼园规范化示范点5个以上,完成幼园管理5万亩,综合配套各项技术措施,提升苹果核心示范区建设整体水平,6月底和12月底分别组织对乡镇成龄园和幼园进行验收评比(苹果生产中心负责,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落实)。各级核心区必须由企业或专业合作社与果农建立紧密性利益联结机制,探索推进适度规模栽植,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负责,苹果生产中心做好指导)。继续抓好50个部门包抓苹果标准园的提升创建工作,综合配套各项技术措施(各相关部门负责,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配合)。

3、新技术推广。一是开展配方施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配方肥,推广高效缓(控)释等新型肥料施用,实现化肥零增长,全县建立科学配方施肥示范园2.4万亩以上(农业农村局负责,农技中心、苹果生产中心、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配合)。二是以增施有机肥(农家肥)为重点,推广果园生草(种植绿肥)、树盘覆草、地膜覆盖等多元免耕覆盖技术。4月底前完成2万亩绿肥种植、2万亩黄豆或油菜的间作轮茬播种及2万亩的地膜覆盖;11月底前完成秋施基肥任务,亩施有机肥力争达到2000公斤以上(苹果生产中心负责,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落实)。三是通过宣传培训,指导企业、合作社建立富硒、高钙及SOD苹果生产基地1.5万亩以上,推广贴字文化苹果150万个以上(苹果生产中心负责,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落实)。

4、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是做好花期防冻,密切关注灾害天气信息,按照花期冻害技术要点,做好防冻坑熏烟防冻和堆柴熏烟防冻,每村必须建立1个100亩以上的防冻示范点,积极开展群防群控,采取防冻措施的果园面积要达到成龄挂果园总面积的80%以上。同时,要指导果农做好保花保果和疏花定果(县气象局、苹果生产中心负责,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落实)。二是加强雹灾天气预报与气象指挥,在雹灾多发区继续动员果农自主搭建果园防雹网,5月底前完成防雹网搭建。每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必须抓建一个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的苹果园防雹网示范点(苹果生产中心负责,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落实)。

5、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一是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双认证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县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在品牌授权企业全面推行合格证制度(农业农村局负责,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配合)。二是有效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不断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加强质量监管力度,做到质量有标准、过程有规范、销售有标志、市场有监测的果品质量安全体系,年内贴标销售达到5万吨以上(农业农村局负责,检测中心落实)。三是组织企业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年内通过有机食品转换认证基地达到10万亩以上、通过绿色食品基地认证30万亩,以有机认证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年内每镇创建1个千亩以上的有机苹果示范区(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负责,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落实,苹果生产中心做好配合)。

(二)苹果产业后整理

1、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是强化品牌宣传。坚持“开门办节会”与“走出去推介”相结合的办法,持续扩大对外宣传力度,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继续办好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苹果博览会(苹果产业园区负责,相关部门单位配合)。采取县级领导带队、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的方式,在苹果主销城市举办县级宣传推介活动6场次以上(营销中心牵头,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在苹果主销城市,组织举办高标准,多形式的镇级宣传推介活动12场次以上(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负责,相关企业、合作社落实,营销中心配合)。积极参加中省市举办或组织的各类农产品展览会、贸易洽谈会、农产品产销对接会(苹果营销中心负责,相关企业、合作社配合)。二是拓宽销售渠道。按照“吃透一个城市、主攻一个城市、扎根一个城市”的原则,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经济带”重点区域,支持企业深化与连锁超市、知名销售平台合作,通过开设专卖店、社区团购窗口、线上提货点等形式,拓宽苹果中高端销售渠道(苹果营销中心负责,相关企业、合作社落实)。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成立线上销售团队,在巩固淘宝、京东等传统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借助快手、抖音、微信、今日头条小店等新媒体,开展直播带货业务,增加网上热度,提升苹果影响力,增加线上销量(电商中心负责、相关企业、合作社落实)。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支持经营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合作社,积极申请出口资质,依托中欧班列、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份额(经发局负责,营销中心配合,相关企业、合作社落实,)。

2、企业自主品牌打造。一是提升品牌知名度。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展览展示、对外贸易洽谈等大型节会,提升企业品牌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苹果营销中心负责,各相关企业、合作社落实)。组织积极参与国家级农产品企业品牌价值评估,年内打造评估价格5亿元以上企业品牌1家,1亿元以上企业品牌2家(苹果营销中心牵头,相关企业、合作社落实)。通过果讯通、朋友圈等网络渠道,组织开展“20xx年度消费者最喜爱的苹果企业品牌”活动,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企业品牌社会知晓度和市场影响力(苹果局、苹果产业协会负责,苹果营销服务中心配合)。二是扶持扶强龙头企业。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支持、招商引资等办法,支持企业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转变营销模式和开拓终端渠道,年内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农业农村局负责)。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经销企业实施强强联合、同业整合,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产贮销一体的联合体,采取技术托管、果园流转、农资服务、订单收购等形式,与果农建立产供销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提升苹果品质的一致性,年内巩固提升新型经营主体15个(苹果局负责,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苹果产业园区落实)。

3、切实加强品牌保护。一是加快推进“苹果”汉字地理标志商标注册进程,积极申请注册“马德里商标”(苹果产业协会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二是落实《苹果电商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规范苹果电商经营行为,严肃查处假冒伪劣、乱用标识标志、以次充好等坑害消费者的各类违法侵权行为。积极推广专用快递包装(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电商中心、营销中心、苹果产业协会配合)。三是严格规范苹果包装物及专用标识使用,严厉查处未经许可,未取授权随意印制和使用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识、绿色食品、有机产品标志标识行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农业农村局、苹果产业协会配合)。

4、完善产业链带动机制。深入推进苹果产业后整理,新建冷气库5万吨,促进4.0智能选果线的实效化运营,全面推行分级分价、冷藏保鲜、分类包装等品牌营销模式。探索建立果品营销“托底报价、增值分成”“订单收购+营销分红”利益共享机制,年内新增利益联合体5家,充分发挥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促进果农增收(苹果局负责,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落实,营销服务中心配合)。巩固提升12个镇级苹果交易市场,完善苹果交易、信息、纠纷调解等要素内容,规范经营管理(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负责,苹果营销中心、农业信息中心配合)。

5、持续推进果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苹果文化研究会作用,深入挖掘苹果文化。不断完善和提升中国苹果大观园、中国苹果第一村、京兆万亩观光长廊建设运营质量。精心打造养生、观光采摘、农事体验、农家聚餐、住宿接待等现代生活服务业,全力打造产、村、人、文“四位一体”的特色民俗村和产业小镇,推动果旅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元化升级(文旅局负责,产业园区、苹果局、苹果生产中心配合,各有关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落实)。

(三)扎实开展科研试验

1、建立自主科研基地。一是做好县苹果研发中心科研试验基地办公区设施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程序进行办公区建设,争取20xx年底前投入使用。二是5月底前建成新优品种展示区20亩、砧穗组合展示区10亩、新技术集成示范区50亩。三是严格按照试验示范课题设计要求,做好100亩基地防雹、肥水综合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的落实工作(苹果研发中心负责)。

2、选育新优品种。一是6月10日前以科研示范基地为依托,嫁接芽变60个以上、优系品种20个以上,扩大红富士品种优系提纯区域面积达到40亩以上(苹果研发中心负责)。二是持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红富士为主的芽变筛选工作,年内优系筛选芽变体20个以上(苹果研发中心负责,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落实)。

3、新技术研发。一是省力化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围绕免套袋、化学疏花疏果、矮化果园生产平台、果园喷药设备改进等省力化技术,设立4个科研试验与研发课题,形成技术标准1个以上;二是果园土壤培育技术研发方面。开展果园用油菜籽品种筛选研究,继续开展以“三层节水”技术为主的土壤肥力培育技术研究、块茎作物修复土壤试验研究和果园肥水一体化减肥增效试验研究;三是果园新型产品研发方面。开展果园防冻剂、防冻涂白剂、免疫生态素的研发,继续做好新型移动便捷式果园防冻器研发与量产,并加强推广应用(苹果研发中心负责,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落实)。

4、开展技术交流合作。一是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度合作,推进“百校联百县”活动;与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合作完成苹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中心建设。邀请院士工作站、国家苹果产业体系及高校专家,围绕“苹果”高质量发展,进行学术交流2-3次。二是引进贮备苹果新品种2-3个。三是与苹果贮藏贮企业、农资经销企业、苹果俱乐部、苹果合作社等合作,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研发和推广工作(苹果研发中心负责,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相关企业、合作社配合)。

(四)实施园区带动

1、苹果关联产业及精深加工。加快苹果关联产业集中区和石头加工园区建设进度,壮大果网、果箱、果袋、专用肥、有机肥、生物农药等关联产业发展水平。年内新增2-3家规模以上深加工或配套加工企业,鲜果转化能力达到3万吨(工业园区、产业园区负责,农业农村局、苹果局、营销中心、民营经济服务中心配合落实)。

2、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规范苹果电商发展,加快快递分拨中心建设,推进苹果现代智慧物流中心和电商物流集配中心建成投用,健全乡村批发市场网络,构建通江达海的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能力突破500吨(产业园区负责、电商中心、各相关镇(街)、便民服务中心配合落实)。

(五)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将技术大比武、培训大比赛、果园大展示“三大活动”和“大观摩、大培训、大学习”活动相结合,加大“优秀务果能手”评定以及县乡村三级果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年内培训各类人员15万人次,对具备条件的农民技术员按照职业农民和农民技术人员资格认定的程序予以颁证认定(苹果局负责,农业农村局,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配合)。继续实施临时苹果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及农民技术员聘用工作,进一步充实基层果业服务队伍(人社局负责,苹果局配合)。二是加强中小营销企业培训力度,年内开展以苹果贮藏、营销、安全生产为内容的培训5场次以上,积极开展以微商、电商为主的培训10场次以上,大力挖掘电商潜力,促进我县苹果营销(民营经济服务中心、电商中心负责落实)。三是开展职业经纪人培训,围绕苹果销售、社会化服务,年内培训职业经纪人2000人次,构建果农和果商之间的桥梁(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落实)。四是推行苹果文化进校园,举办课外苹果实践活动,营造苹果文化氛围,让年轻一代认识苹果产业、参与苹果事业。推动苹果文化进社区,在县、乡城镇建设中植入苹果文化元素,弘扬果乡文化,塑造果乡风采(教科体局、城管局负责落实)。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各包镇县级领导、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及相关部门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部门单位包抓标准园和县、乡技术人员包抓示范园科技承包责任制。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整体工作的协调组织,做好工作任务的分解、落实和督查检查,年内召开两次以上指挥部调度会和现场观摩会,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及相关部门单位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层层夯实责任,做到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明确工作时限,确保建设任务高质量完成。

2、强化项目带动,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对新建矮化果园每亩补贴500元(集中连片100亩以上1000元)、果园二次间伐每亩补贴500元,搭建防雹网每亩补贴500元;苹果园防冻新型烟雾发生器果农每购买1台补贴100元,全县冻害发生重度区域推广5000台;对苹果高质量“百千万”示范工程专列资金60万元。对新技术研发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品牌建设、市场渠道开拓等方面专列资金扶持,聚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支持适度规模栽植、社会化服务、节水灌溉、生产道路建设、机械化作业等基础性建设项目。引导和鼓励发展“金融果园”,围绕果业发展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

3、强化督查考核,抓好工作落实。指挥部办公室要加强对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阶段性督查考核结果计入年度综合考核之中。对工作重视不够、推行不力的镇、部门单位通报批评,并对年内果业综合考核靠后且未完成工作任务的3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和相关部门单位进行问责。

03Kkk.com相关文章推荐

精彩范文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实施方案优秀篇


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和省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着力推动我县制造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提高我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根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关于推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县(区)的通知》(工信办运行〔20xx〕11号)精神,加快形成我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我县企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评价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标准,发挥优势企业的示范效应,突出化妆刷特色产业和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主导产业,加速产业升级,坚持制造业立县,推动县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重要意义

县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6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全国及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家,上市公司1家。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2个,省级科技研发平台7个。目前已经形成尾毛化妆刷加工特色产业及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制造、卫生用品等支柱产业。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和绿色发展,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实现制造大县向制造强县的转变,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但我县仍然存在着工业结构不优、产业层次偏低、企业实力不强等问题。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评价机制,能有效引导我县加快优化工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全面贯彻落实“工业强县”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着力打造东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三、基本原则

(一)落实政策,体现县域特色。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和国家及省委省政府要求,以大发展、大格局、高精特新为理念进行顶层设计,系统科学地构建指标体系,确保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得到全面落实。引导全县制造业企业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转变发展方式,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特量”。

(二)评价引领,树立发展导向。通过构建县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引导各企业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相关重点工作。考核指标的设定体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要求,科学合理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注重数据的真实可靠,注重制度的科学规范。既客观体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又合理反映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成效。

(三)科学合理,操作简明实用。所选取的指标具有较强的公认性和代表性,以单位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单位产出生态环境影响为导向,聚焦企业用地、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资源、环境硬约束,全面衡量企业经济产出和社会效益。依托较为完备的统计制度,确保数据可获取、可对比、可延续、可评价。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发展基础,分阶段对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实际用地面积5亩(含)以上的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稳步推进,逐步扩大范围,最终实现上述制造业企业全覆盖。

四、指标体系

(一)考评范围

辖区内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及实际用地面积5亩(含)以上的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

(二)考核频次

每季度开展一次。

(三)考评指标

评价指标和权重按照基础分值项和加分项、规模以上企业与规模以下企业分别设置。

1.基础分值项(总100分)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各指标权重为:亩均增加值(权数20)、亩均税收(权数10)、单位能耗增加值(权数10)、全员劳动生产率(权数20)、净资产收益率(权数10)、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权数10)、单位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权数10)、产业导向(权数10)。

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各指标权重为(100分):亩均税收(权数60)、单位用电税收(权数20)、产业导向(权数20)。

2.加分项

(1)省、市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的加2分,市级的加1分;

(2)获评国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及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国家级的加3分,省级的加2分、市级的加1分;

(3)获评高新技术企业的加2分;

(4)获得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的企业,获得国家、省质量标杆的企业,获得“省全面质量管理示范企业”荣誉称号的企业,国家级的加3分,省级的加2分,市级的加1分;

(5)国家、省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的加3分,省级的加2分;

(6)主导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加2分;

(7)获得国家、省级“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的企业,创建为国家级“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的企业,国家级的加2分,省级的加1分;

(8)获得国家、省级能效水效“领跑者”称号的企业,国家级的加2分,省级的加1分;

(9)获得国家、省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示范企业称号,获得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国家级的加2分,省级的加1分;

(10)每获得一项发明专利加2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加1分;

(11)积极采用5G技术和场景应用的,每一项加2分;

(12)获得智能工厂的加2分,获得智能车间的加1分;

(13)每出口创汇100万美元,加1分;

(14)鼓励企业引进人才,新入职研究生以上学历或中高级职称人员的得1分;

(15)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每投入300万元,得1分;

(16)履行社会责任,对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环保攻坚、疫情防控等做出贡献的企业,加1分;企业用工200人得1分,对吸纳脱贫贫困人口就业的吸纳20人得1分。

(四)指标定义及计算公式

1.亩均增加值。增加值指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按照收入法计算,计算方法: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值+营业盈余。计算公式为:亩均增加值=增加值÷实际占地面积。

2.亩均税收。实缴税金指企业评价年度在辖区实际缴纳入库且与持续经营有关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等税金(实际入库数+免抵调库数-出口退税以外的其他退税数)。实际占地面积指年度统计报告期末企业实际占用的全部土地面积。“一地多企”,应将该宗土地上所有租赁企业的调查数据汇总后,归入到该宗土地使用人,以宗地使用权人作为评价对象;“一企多地”,应将相应土地和其他数据合并计算。计算公式为:亩均税收=实缴税金÷实际占地面积。

3.单位能耗增加值。能耗总量指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中消耗的能源总量,包括工业生产活动中作为燃料、动力、原料、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生产工艺中使用的能源,用于能源加工转换的能源,以及非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的能源。计算公式为:单位能耗增加值=实缴税金÷能耗总量。

4.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季)平均职工人数指企业年(季)度平均参保职工数。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值÷年平均职工人数。

5.净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净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所有者权益。

6.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研发费用指企业在税务纳税申报系统中确认的用于加计扣除的研发经费支出。营业收入指企业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业务的收入。计算公式为: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研发费用÷营业收入×100%。

7.单位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当量指排污企业缴纳环保税金时环保部门核定的污染物当量。计算公式为:单位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当量÷增加值。

8.单位用电税收。用电量指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全部用电总量。计算公式为:单位用电税收=实缴税金÷用电量。

9.基准值。指标基准值是基于纳入评价企业指标基础数据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定,用于同每一个企业指标基础数据相比较的指标参照值。相关部门提供或实地测量所得的纳入评价企业指标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程序取得企业认可,确定为纳入评价企业的指标基础数据,并据此确定各指标基准值。

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的指标基准值由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领导小组确定,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实行动态调整,原则上每3年调整一次。各项指标基准值按我县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各指标基础数据加权平均值的1.5倍左右确定。

(五)计分方式

综合评价基础分值为100分,按照每个指标的权重确定各评价指标基本分。

1.单个指标得分按计算公式计算。

2.某个指标实际值为负值或空缺的,该指标得分为零。

3.没有主要污染物排放的企业,其单位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当量指标得分为本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企业的单位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当量指标得分的加权平均值。

4.加分项。最高不超过10分。

5.减分项目。围绕企业安全生产、守法经营,设置负面清单减分项目。最高不超过10分。

五、评价分类

根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得分情况,将企业划分为ABCD四类,规模以上与规模以下企业分别排序,即:

(一)A类(优先发展类):指资源占用产出高、经营效益好、税收贡献大的企业。具体标准为综合评价得分列所在参评企业总数前20%的企业。

(二)B类(鼓励发展类):指资源占用产出较高、经营效益较好,但转型升级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的企业。具体标准为综合评价得分列所在参评企业总数20%-60%之间的企业。

(三)C类(提升发展类):指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综合效益不佳,需要进行重点帮扶、倒逼提升的企业。具体标准为综合评价得分列所在参评企业总数60%-90%之间的企业。

(四)D类(限制发展类):指发展水平落后、综合效益差、需要重点整治的企业。具体标准为综合评价得分列所在参评企业总数90%-100%之间的企业。

各类型企业划分标准每年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动态调整。

六、评价应用

(一)企业的评价结果应当以适当方式及时向被评价的企业通报;原则上评价为A、B类的企业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暂不将评价为D类的企业结果向社会公开。

(二)对综合评价分类企业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供地、用电、用水、排污权和信贷,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管理等实施差别化政策,由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和操作细则。

(三)县政府根据制造业企业发展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对A类企业给予政策资源倾斜,支持其做大做强;对D类企业采取限批限供政策,督促其整改提升,引导不具备发展空间的企业市场化出清;对B类、C类企业结合实际分别制定引导性政策,助推其转型升级。

七、组织实施

(一)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工作机制,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组织成立由相关县直部门和行业专家等共同组成的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定期研究推进相关工作,解决评价考核过程中的问题,指导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工作统筹推进,确保工作质量。

(二)综合评价工作每季度开展一次,每年5月30日、8月30日、11月30日和次年2月28日前完成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并及时做好评价结果上报工作。

(三)建立健全综合评价结果公示、投诉受理、纠错等制度。综合评价结果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企业进行通报。因客观原因造成综合评价结果有误或遗漏的,由企业申请,经县级相关部门审核,对综合评价结果给予调整或增补。

(四)开展综合评价工作不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任何个人或组织均可举报综合评价工作中的不公平、不公正和弄虚作假行为,或对综合评价结果提出异议。

(五)加强数据管理。切实抓好统计数据的采集、审核、测算、评估、汇总和提供等工作,确保指标内涵一致、口径范围相同、数据来源可靠、计算方法准确、结果客观公正。

(六)增强综合评价工作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意识。所有人员均需履行保密责任,在公开综合评价结果前,一律不得对外泄露相关信息。相关部门未经允许,不得使用综合评价数据或相关信息。对在工作中违反纪律规定的人员及部门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七)强化成果运用。建立评价结果公开通报制度,通报全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结果,营造创优争先的竞争机制。引导我县政府部门制定实施导向清晰、对象精准的资源差别化配置政策,将资源向质量效益好的企业倾斜。

优秀方案: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汇编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衔接好国家、省、市、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实现在闽工作期间提出的“机制活、产业优、生态美、百姓富”目标,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七大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重点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南政综〔20xx〕26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南政办发明电〔20xx〕14号)文件精神,为加快培育百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动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产业基础

资源概况:区是省最大的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基地,省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省会城市福州、市重要的副食品生产供应基地,全国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区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8家,产值19.58亿元,其中,产值达亿元以上食品加工企业6家,产值超10亿元食品加工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07个,家庭农场353家。全区现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民创业园3个。

品牌概况:全区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6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24个、绿色食品36个、有机食品2个;获得省级知名商标3个、地理标志商标6个;入围“武夷山水”品牌农产品主体28家;区是全国第二批开展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整区域试点区之一。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区重点打造粮油规上加工企业1家,食用菌规上企业5家,笋制品规上企业2家,乳制品规上加工企业1家,禽蛋规上企业5家,蔬菜规上企业2家,农产品一二三产业融合更加紧密,食品精深加工产业更加突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利益联结稳定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基本形成,食品加工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一)产业布局更优。到2025年,各乡(镇)、街道建立一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加大冷库建设;乡(镇)集镇或城郊设立一批农产品分拣中心,加快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体系。全力打造四鹤街道长沙享通蔬菜产业加工园区、水南街道后谷长富乳制品产业加工园区、百亿乳业产业园。

(二)加工水平更高。推进食品加工产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到2025年,食品加工产值与一产产值的比值提高到2:1以上。

(三)产品质量更优。到2025年,全区创建1个以上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达到70%以上,绿色食品认证数量达45个以上。

(四)产品品牌更响。到2025年,全区培育15个以上名特优新农产品公共品牌,入选“武夷山水”品牌企业50家。

(五)产业实力更强。到2025年,建设乳业、笋制品、粮油制品、蔬菜、食用菌、生猪、禽蛋食品加工产业集群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2家,亿元以上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5家,规上食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从事食品加工的新型经营主体达到100家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乳业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峡阳、王台、夏道、南山等乡(镇)。上游抓好奶牛扩产,推广奶牛生物垫料发酵床养殖技术,“牛—沼—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中游重点扶持长富乳品有限公司扩大产能,开发新产品;下游重点开发市场,扩大乳品销售渠道和销售半径。到2025年,全区奶牛养殖数量达到3.5万头,乳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2亿元以上,其中,长富乳品企业产值突破20亿元。

(二)生猪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峡阳、王台、夏道、南山等乡(镇)。坚持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规模化、数字化、基地化引领,加快产能提升,走稳走实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子。上游抓好一春种猪基地建设和全区72家规模养猪场升级改造,抓好生猪疫情防控,推广“猪—沼—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中游抓好生猪屠宰,力争培育一家肉制品加工企业;下游支持生猪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冷链物流,保障市场安全有效供给。到2025年,规模以上养猪场达到75家,生猪产业集群总产值达55亿元以上。

(三)禽蛋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西芹、赤门、南山、洋后等乡(镇)。上游重点建设圣民、圣鑫、长圣、圣达、德隆全自动化养鸡场,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中游抓好蛋品深加工;下游保障蛋品包装设计、物流仓储、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建设,促进禽蛋产业健康发展。到2025年,全区禽蛋总产量达到3万吨,禽蛋产业集群总产值达3亿元以上。

(四)蔬菜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王台、西芹、塔前、南山、赤门等乡(镇)。上游增强享通、跃农龙头企业带动力,建立蔬菜产业联合社,开展全域绿色蔬菜原料标准化蔬菜基地创建;中游支持相关企业开展特色蔬菜加工,开发技术含量高的低温脱水蔬菜、冷冻或速冻菜、蔬菜汁等系列产品;下游重点开发蔬菜市场,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市场,全力保障东部战区蔬菜供给。到2025年,全区蔬菜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五)食用菌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峡阳、塔前、太平、西芹等乡(镇)。上游大力扶持九洲、昌源、元正、虎山绿春、农丰做大做强香菇、海鲜菇、茶树菇等优势品种生产,大力发展猪肚菇、大球盖菇、龙爪菇等珍稀食用菌,提高工厂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中游做好精深加工,开发食用菌即食产品,支持开发菌类药物和保健食品,提升食用菌产品附加值。下游重点开发线上线下交易市场平台,拓展销售空间。到2025年,全区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六)粮油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南山、峡阳、王台、洋后、巨口、赤门等乡(镇)。上游在种植烟叶、花卉、经济作物的田块推广水旱轮作栽培模式,大力推广优质稻品种,提高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充分利用稻草回田、种植绿肥、推广施用有机肥,培肥地力,实行减肥减药,提高稻米品质,促进优质稻米高产高效生产。中游重点扶持瀚林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南粮米业()有限公司、市胡壹坛酒业有限公司发展,开发优质稻米深加工、稻米酿酒等精深加工项目。下游促进绿色优质稻米品牌营销。到2025年,全区粮油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

(七)笋制品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南山、洋后、巨口、赤门、西芹、茫荡等乡(镇)。坚持集聚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模式。上游以企业为主体,做强闽鲜、万兴、绿鑫等企业。中游积极引进笋制品精深加工企业,开发粗纤维膳食食品。下游紧抓国内民众对于健康食品的要求,依托建瓯中国笋竹城市场平台优势,积极扩大区笋制品市场。到2025年,全区笋制品全产业链年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

四、推进措施

围绕区主导产业,进一步强链、延链、补链,重点发展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和产业园区打造,推进全区百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

(一)强龙头,培育产业发展核心

1.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实施食品加工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计划,进一步聚集资源要素,鼓励优势企业通过资金、品牌、技术、管理等方式整合资源、兼并重组。加速企业梯度培育,通过扶育扶优扶强,引导“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一批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打造食品加工产业化联合体。鼓励食品加工骨干企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组建产业联盟,引导食品加工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打造一批食品加工产业化联合体。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商务局、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农林大学、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引导支持食品加工企业产能扩张、设备更新换代、产品精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鼓励食品加工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改造转型升级,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优化企业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发改科技局、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延链条,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4.强化项目招商。围绕重点产业集群短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强链、延链、补链项目,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跨国公司、央企、食品加工行业龙头企业,新上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集聚度高、链条完善、带动力强的食品精深加工项目。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商务局、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5.建设食品加工园区。至2025年,有条件的乡(镇)、街道依托资源禀赋,建设一个特色产业园。建设标准厂房、食品检测区、职工公寓区、商业配套区、食品专业市场等软件硬件配套齐全的食品加工园区;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6.强化质量品牌创建。强化绿色、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商标认证,积极申报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围绕“武夷山水”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实行合格证管理和“一品一码”溯源,推动绿色食品优质好价。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建集群,促进产业发展融合

7.加快原料基地建设。推进主导产业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升种业发展水平。依托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加大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和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五节一循环”技术模式,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发改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8.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加大村级农产品产地冷库建设力度,乡(镇)集镇中心或城郊设立农产品分拣中心,全力打造“全域绿色食品”交易市场、冷链仓储、物流配送、培训中心。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乡入村活动,鼓励支持绿色食品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全区绿色食品线上交易;大力开展“农民丰收节”活动,促进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培育国内大市场。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保障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打造百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作为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部署和推动“十四五”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举措。

2.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市场监管局、发改科技局、财政局、工信局、商务局、自然资源局、供销社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区百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食品加工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推进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落实。区农业农村局要进一步细化食品加工重点产业链发展方向,成立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办公室,并明确责任人,各乡(镇)、街道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定期召开会商协调会,统筹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工作。

3.强化跟踪考评。建立百亿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考评指标体系,把食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评,实行一月一报表、一季度一考评、年终一总评,并注重考核结果应用,对重点食品加工项目招商工作取得突破的乡(镇)、街道给予通报表扬。

【精选】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文件精神,加快打造“水”“全域绿色食品”,大力培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动我市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发展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来闽调研期间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为重点,以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加工、集群化发展为方向,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业,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新产业,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市以茶产业为主导,粮食、笋、食用菌、熏鹅、烤鳗等食品加工产业为辅发展思路,运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力争到2025年,全市食品加工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产业融合机制更加健全,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要素集聚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重点推进茶百亿产业链创建工作,深入实施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鼓励扶持茶产业一、二、三产高质量发展,重点引进茶饮料、茶日化用品、茶包装等扩链、延链、补链项目,加快完成茶旅小镇、茶检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茶产业专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加强源头管控,推进控肥控药,大力推进无药无肥生态茶园建设,完善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质量监管体系全覆盖。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茶产业科技特派员,加快茶园生态化改造,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行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替代使用化学农药、茶园套种树木等管理模式,提高我市生态茶园的面积和茶叶品质。结合“水”品牌建设,加强“大红袍”“正山小种”“武夷岩茶”“武夷红茶”等公共品牌建设与保护。积极与新媒体开展特色宣传,让武夷茶“月月有牛事·季季有花样”,不断提高武夷茶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对茶叶市场实行常态化、动态化监管,依法打击茶叶市场假冒、伪劣、侵权、过度包装、恶意炒作、偷逃税收等行为。

二、重点任务

(一)主导产业

按照“控制面积、提升品质、做强品牌、延伸链条、增加附加值”的发展思路,围绕茶产业“11363”发展目标,实施开展龙头培育、质量提升、标准管控、品牌建设、市场营销、融合发展等“六大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1.推动茶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研究制定生态茶园建设、茶园管理技术标准,鼓励生态标准茶园、绿色(有机)、无公害茶基地建设,对现有茶山进行生态改造,围绕整治山场改造、生态茶园改造、茶林联动改造,打造三个生态质量提升示范片。健全从种植、生产、加工、流通全产业链质量监管体系,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质量管控,加快推进国家武夷岩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筹建进度,加强“一品一码”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建设,根据生产形势和市场需求,及时修订武夷岩茶、武夷红茶标准体系,制定武夷岩茶、武夷红茶标准样品。充分发挥茶产业研究院、陈宗懋院士工作站作用,加强与湖南农业大学、农林大学、武夷学院等院校合作,加快茶树优良种质资源保护及创新利用、生态茶栽培技术及机械运用、茶产业深加工产品新技术等技术攻关,全面开展现有武夷名丛的栽培、推广、应用,以及茶叶生产、加工、仓储等关键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

2.推动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按照“补短板、强优势”的要求,围绕“补链、延链、强链”目标,全面激发“链”式效应,实现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建设茶产业专业园区,根据《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xx—2025)》,对生态创业园区茶叶加工区进行扩园,建设集茶加工、茶食品、茶具、茶机械、包装、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研发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茶产业专业园区,推动茶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建立茶产业发展扶持基金,鼓励武夷星、正山堂、香江、瑞泉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引有竞争力的大茶企来设立总部和运营中心,鼓励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联合经营,鼓励龙头企业以收购、兼并等方式,整合各类分散的茶产业资源,打造跨区域、长链条的综合性茶企龙头。整合全市现有茶场、综合农场等国有茶业资源,鼓励引导茶企采取合资合作、股份制等方式进行重组配置,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探索建立“茶生态银行”,打造农业(茶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以村或乡镇(街道)为单位组建合作社。推动开展茶产业延链招商,全面开发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化妆品等精深加工产品,支持香江茶业公司年产1万吨速溶茶粉等标准化生产线、八马茶文化研学体验园等项目建设,发挥海峡两岸茶叶包装总部作用,建设全省茶叶包装市场物流中心。

3.强化茶产品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通过细分区域市场以及消费群体、消费特点,大力推广优质茶,规范打造精品茶,带动发展平价茶,有针对性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强化茶产品市场拓展。加快推进茶旅小镇茶文化会展中心、质检中心、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大红袍天下第一”展销平台,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商城、“供销e家”等电商平台合作,对接京东、中茶厦门公司等大型企业,拓宽武夷茶销售渠道。依托陆地港建设,布局茶产品物流基地,逐步完善建立“智慧茶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数字茶产业大数据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发展“数字茶经济”,全力建设京东茶原产地采销集散中心、仓储服务中心、商家服务中心,将打造成立足闽东北、面向国内外的茶贸易服务中心。加大“大红袍”“正山小种”公共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引导茶企规范使用武夷茶公共品牌标识,积极融入市“水”品牌战略,不断提升“大红袍”和“正山小种”的品牌强度和影响力。积极探索“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市场发展模式,通过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每年精心策划一个主题,促进海峡两岸茶业和融共生,推动在茶业经济、商贸合作、茶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打造永不落幕的茶博会。

(二)其他产业

1.粮食产业。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实施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千亿斤粮食产能、工厂化育秧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在粮食生产的应用,持续做好农业“五新”培训推广工作,选育和引进高产高抗优质品种,加快推广水稻优良品种,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加快推广“野香优莉丝”、“中浙优8号”“又香优龙丝苗”等新品种。发展粮食精加工,延伸粮食精深加工产业链条,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大力推动粮食产能区建设,积极开展农作物品种试验、鉴定、示范推广,健全水稻病虫害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水稻生产功能区基础设施,打造以兴田镇、吴屯乡、五夫镇、星村镇、上梅乡、岚谷乡、洋庄乡为主的水稻主产区,重点发展优质稻、再生稻种植及推广工厂化机插育秧、水稻“五新”技术等。在稳定水稻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适度扩大特色杂粮种植,逐步形成以五夫镇、上梅乡、吴屯乡、岚谷乡为主的特色杂粮生产区。

2.果蔬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加工型、流通型的果蔬规模企业,鼓励建设果品贮藏、清洗、分级、精选、包装等采后处理中心,和物流、冷藏、仓储等设施。加快推进以果蔬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新建和改造一批果蔬批发市场。完善果蔬从产地到市场的冷链体系,提高采后保值率、增值率,支持发展速冻果蔬和饮料等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高优设施果蔬,建设智能温室等高标准设施,提高设施果蔬生产水平综合生产能力。推广物联网、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等先进生产技术,提升水果蔬菜发展质量与水平。

3.白莲产业。探索制定白莲生产和质量分级标准,建立优质白莲种藕繁育基地,引进新优白莲品种,推广种植“太空莲”“建选5号”“建选17号”等白莲新品种,加强“玉女白莲”“熹柳镇”“兴贤”“半亩方塘”等白莲商标注册、保护和发展。加强莲加工技术引进、研发,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设备对莲子、莲心、莲叶、莲梗、莲藕、莲蓬等进行全方位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形成系列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依托莲荷种植基础,打造以莲荷文化为灵魂、莲荷产业为核心、莲荷主题项目为吸引、莲荷精品民宿为特色的综合乡村旅游目的地。推动“互联网+”,形成产品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畅通销售渠道,打响“五夫白莲”品牌。

4.食用菌产业。推进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和大棚设施栽培转型升级,通过菌种更新换代,不断总结、完善和改进食用菌设施栽培技术,做到精细化管理。加强食用菌加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发展精深加工,开发食用菌调料、风味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以兴田镇为主,建设食用菌主产区,主要发展香菇、竹荪、黑木耳、巴西菇、金针菇等种植及精深加工;以五夫镇、上梅乡、岚谷乡为主,建设菌旅融合示范区,主要发展姬松茸、竹荪、黑木耳等种植。

5.畜牧产业。以岚谷乡、吴屯乡为核心,重点发展白羽番鸭、闽北白鹅等优良品种,转变传统散养模式,鼓励稻鹅、稻鸭套养模式,推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依托“岚谷白鹅”品牌发展深加工产业,拓展岚谷熏鹅加工、包装、配送等项目建设,支持熏鹅生产销售企业做强做大。继续举办“白鹅节”、熏鹅制作技艺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岚谷熏鹅品牌效应。

6.水产渔业。推进稻鱼综合开发特色养殖,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大力发展标准化池塘养殖、稻(莲)渔综合种养、工厂化设施养殖等绿色养殖模式。发展种苗、养殖、加工、流通、营销和休闲旅游、“互联网+渔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价值链。加快推动冰鲜加工和冷链物流体系等项目建设和旅游、观光、垂钓、美食为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园和现代休闲渔业基地建设。以岚谷乡、吴屯乡为主,建设稻鱼多模块养殖示范区,推广应用稻鱼生态种养技术,实施“稻鱼共生”标准化生产,加强原种保护、技术创新、稻鱼米系列产品开发。

7.笋产业。按照“调优结构、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推进产业经营”的思路,在获“中国竹子之乡”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竹笋)标准化生产基地荣誉称号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城区域的品牌特色,以毛竹为主,调整毛竹林结构,在上梅乡建立全笋利用初级加工区,引进全笋高效利用加工企业,推进毛竹鲜笋加工利用以及竹笋休闲食品、即食笋制品、竹笋源食品饮料系列产品开发,带动本地及周边乡镇毛竹笋的加工利用,进一步做大做强竹笋特色产业。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推动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工作,确保完成市下达的“十四五”目标任务,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农村、财政、发改科技、市场监管、工信、商务、林业、茶业等部门为成员的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食品加工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推进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落实,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市政府副市长

成员:农业农村局局长

财政局局长

发改科技局局长

林业局局长

市场监管局局长

工信局局长

商务局局长

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负责全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日常工作。

2.提高思想认识。各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市和我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把发展食品深加工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环节,明确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取得工作实效。

3.加强部门联动。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单位要强化共管共抓意识,树立全市“一盘棋”,形成工作合力。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各项工作措施有效落实。市直各单位要加强互动联动,按照工作要求,及时把各项工作任务落深落细落实。

4.落实工作责任。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把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明确责任人、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限。要强化与市相关部门沟通联系,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对接日常业务和考评考核工作。要强化跟踪问效,对工作推动扎实、成效显著的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单位和个人,将予以严肃追责问责。

精彩范文 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范本


为深入贯彻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服务乡村振兴。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聚焦服务“三农”,坚持乡村振兴、交通先行,扎实推进巩固拓展交通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推动我县农村公路高品质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养护、高水平运营,助力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点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农村交通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行业治理体系基本完善,长效管养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支撑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大数据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实现运输通道产业化、农村公路畅通化、养护管理精细化、运输场站品质化、城乡服务一体化、行业管理智能化、安全应急高效化,打造“四好农村路”交通强国试点,有力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到2035年,高标准建成“便捷舒适、安全可靠、智慧高效、优质多样”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实现农村交通现代化。农村交通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生态环境和乡村产业互动协调,农村公路实现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管理,按需获取的即时出行服务广泛应用,基本实现农村地区“出行无忧、畅行无阻,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助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农村公路交通运输体系更加安全便捷、智能高效、绿色低碳,充分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出行的需求,有力支撑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广泛覆盖、优质高效的农村公路网络

1.优化路网结构。建成“广覆盖、深通达、提品质”的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政,100%的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全力实施通村入组、窄路加宽、乡村联网、产业融合,优化农村公路网络。推进农村公路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推进乡镇、村庄之间联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乡镇之间、村庄之间联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道路网络化水平;促进“农村公路+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产业路建设。推进有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广度。“十四五”期,县乡道提档升级里程248公里;村道提档升级里程670公里。

2.提升建设品质。按照“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绿色生态”原则,依据相关技术要求,合理确定技术标准,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充分利用旧路资源,节约集约用地,避免大拆大建、高填深挖,注重排水和绿化设计,全面提升建设品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一体发展,实现县道互通、县道与乡道相连、乡道与村道相接,形成城乡贯通、干支相连的农村公路网络;推进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提升,统筹公路管养示范工程、水系连通工程、廊道绿化工程和城乡物流体系建设、路域文化及服务功能提升;开展文旅特色示范带、产业示范带、美丽乡村示范带创建,以路为轴、辐射提升,打造“四好农村路”升级版,形成“路河相伴、路林相依”的生态彩链,实现“路田分家产业兴、路宅分家出行安”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全县所有自然村通硬化路,行政村通4.5米以上硬化路的比例达到100%。

3.实施“消危”行动。推进平安乡村建设,集中开展农村公路危桥改造行动,配套建设必要桥梁。到20xx年底基本完成四、五类桥梁改造,农村公路新发现的五类桥梁及时处治。加强农村公路急弯陡坡、临水、跨铁跨渠桥梁、平交路口、事故易发多发等重点路段安全隐患整治,重点完善通客车路线标志、标线、防护等安全设施,打造放心路、放心桥。落实农村公路安全防护、排水、公交站(点)、停车港湾等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交付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到2025年,县道、乡道和通客车村道安全隐患治理达标率达到100%。

4.加强项目管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验收”要求,配合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统筹推进项目实施。严格规范基本建设程序,落实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和“七公开”制度,健全完善工程质量监督机制,实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工程监督,将群众满意度纳入农村公路考评体系。

(二)健全责权明确、共治共享的农村公路管理机制

5.强化治理能力。全面落实《县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20xx年出台《县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全面建立健全覆盖县、乡、村的三级路长体系。20xx年出台《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明确相关部门和乡级人民政府的管理养护权力和责任,建立中心养护站、乡镇管养站考核机制,确保机构运转良好。20xx年出台《县农村公路管理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考核对象乡镇政府、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将群众满意度纳入考核体系,加强对养护工程资金、日常养护资金考核,保障资金使用方向、效益。充分发挥乡镇政府、村委会作用,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完善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共治共享体系。强化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及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6.提升智慧化水平。推动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养护、运营全过程管理和道路资产全要素数字化。推动农村公路重点路段以及涵洞、桥梁等重要节点的交通感知网络覆盖,加快建立云端互联的农村公路感知网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村公路快速自动化路况检测。建立全县农村公路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提升大数据运用水平,实现农村公路信息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实现县道和重要乡道数字化管理、路况自动化检测,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7.加强路域综合治理。健全“政府负责、联合执法、群众参与”的农村公路路域综合治理体系,完善交通运输、公安交警、城市管理、乡镇政府等联合执法机制。依法规范设置限高限宽设施,在车流量较大的主要县乡公路设置超限超载流动检测点,加强对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和各类破坏、损坏农村公路等违法行为的治理。严格查处农村公路两侧违法建筑,严禁堆物占路,加快取缔“马路市场”。建立县有执法队、乡有执法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积极推进路田分家、路宅分家,基本实现县乡道路域环境治理“八个无”目标。

8.加强安全监管。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监管工作机制。持续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农村公路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强化农村公路、客货运输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全面落实客货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客货站点安全风险防范。进一步落实农村客运班线安全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由县交通运输局报请县政府同意后,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农村客运班线通行条件审核机制,共同制定审核细则,联合开展审核工作,确保农村客运班线安全运行。

(三)完善科学规范、长效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模式

9.健全养护机制。建立健全“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养护工作机制,提升养护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水平。积极开展预防性养护,通过“早养护、早投入”实现“寿命长、通行畅”。积极探索旅游、种植、养殖等产业运营与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互融互促的新模式。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实施比例不低于总里程的5%,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0%以上。

10.增强养护能力。统筹利用现有公路管养站(区)资源,加快完善农村公路县、乡、村养护设施。因地制宜、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加强对乡镇、村养护人员的指导和培训,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农村公路养护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到20xx年底,建成标准化养护中心,实现乡有管养站、村有养护室。

(四)构建服务均等、便民惠民的农村运输服务网络

11.城乡客运均等化。强化农村客运公益属性,结合当地实际,推动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或运营补贴政策,构建农村客运长效发展机制。建立群众可承受、财政可负担、运营可持续的城乡客运票制票价体系。整合城乡客运经营主体,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推广“一县一网一公司”。大力推行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延伸。实施老年人日常出行便利工程。培育农村客运定制班、网上约车等新业态,因地制宜开行旅游班、产业班、学生班等。建制村通客车率保持100%,建制村最多一次换乘到达县城比例100%。

12.农村物流便捷化。建立政府主导,交通、邮政、商务、农业、供销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农村物流发展协同机制。合理规划,新建和改造相结合,推动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重点加快县级物流中心和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推广统仓共配、统一配送、定时定点定线的农村物流“货运班车”,鼓励推广应用新能源、冷藏保温等专业设备和车型。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终端设备配置,实现“配送主体变换、配送信息不断”。推进网络货运等“互联网+”高效物流新业态发展,推广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无接触物流服务。农村物流服务覆盖乡镇、建制村比例100%,建制村直接通邮率保持100%,快递进村覆盖率100%。

13.产业运输融合化。以站场资源共享、运力资源共用、信息资源融合为重点,探索“一点多能、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新模式。倡导“站商融合、以商养站”,推动城乡运输场站拓展物流配送、商贸、旅游等功能。打造“农村客运+”旅游、康养度假、休闲农业等融合发展模式,培育交通旅游经济新业态。推动“农村物流+”邮政、快递、供销、电子商务、特色产业、生产制造等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产、供、运、销”一体化全链条服务能力。

(五)建立支持有力、主体多元的资金保障体系

14.加大财政投入。落实省、市、县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快建立以县级投入为主、省级适当补助、社会资本和群众参与为辅的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金筹措机制,建立完善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一般债券重点支持范围,加大土地出让收入支持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优化完善农村客运、物流可持续稳定发展长效政策保障机制。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县政府根据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营目标任务需要,将“四好农村路”建设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支出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从20xx年起,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替代原公路养路费拖摩费部分不再列支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等其他支出,全额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

15.创新投资方式。发挥好中央和省级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采取奖补结合、先建(养)后补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条件差的地区给予适当倾斜。发挥政策性资金优势,加大对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鼓励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金融产品支持“四好农村路”建设。

16.社会广泛参与。规范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广泛组织动员农村劳动力参与农村小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将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等有收益的项目进行捆绑,实行一体化开发和建设。鼓励通过企业和个人捐赠,以及出让公路冠名权、广告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多种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组长,各乡镇、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小组(具体名单见附件),加强统筹指导,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由县政府成立相应组织,强化组织协调、检查监督。县政府将严格落实农村公路规划、建设、管养、运营的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指导监督相关部门和乡级人民政府履职尽责。发展改革、公安、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商务、文化和旅游、应急、审计、国资、地方金融监管、乡村振兴、供销、邮政等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主动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强化用地和资金保障,加强监督指导,合力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考核评价。县交通运输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四好农村路”建设考核管理办法,对各乡镇“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开展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资金、示范创建等挂钩。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加强农村公路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审计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运营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确保各级资金按照规定足额及时到位,规范使用。交通运输局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运营市场监管,强化对从业单位和人员的信用评价,实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

(三)发挥示范引领。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广泛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示范村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活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围绕全县“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强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浓厚氛围。

精彩范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案


为深入贯彻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全力用好市委“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落实“三个强市、三个高地”工作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一区三园四个”建设目标,以沿黄示范带“1+5”工程(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为牵引,打造“特优农业、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五大基地)为抓手,创建高质量高标准黄河流域(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特制订本推进方案。

一、打造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

坚持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按照“高点定位、适度超前、突出特色”发展思路,重点实施沿黄示范带“1+5”工程。围绕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村庄发展实际,放大沿黄自然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整合资源和项目资金,加快推动沿黄产业发展、生态修复保护、文化旅游和农村人居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由点向面拓展,串点成线,全力打造“特优农业、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五大基地,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实现沿线色彩由“灰”“黑”转变为“绿”“蓝”。

(一)积极推进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围绕“专用性、安全性、智慧性和环境友好型”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建设,建好主路、优化布局、健全设施、美化环境、智慧旅游,完成吴王古渡段10公里道路建设。规划建设不同功能的自行车道、健走步道等,提升“慢行系统”深度体验;在沿线合理设置驿站、房车宿营地、农副产品销售点、观景台、小憩园、停车场等附属设施,确保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突出旅游公路沿线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推进旅游公路沿线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展示多样化的生态美景;加快实施特色旅游标志和信息指引系统,构建规范化、智慧化、特色化的指路标志和指景标志融合协调的信息指引系统。实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段)28.9公里高标准全线贯通。

(二)黄河公路+特优农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旱作梯田建设,在孙吉、角杯、东张三个乡镇建设黄河流域粮食优质高效高产示范基地6.88万亩、水稻优质高效高产示范基地3000亩,在北辛等5乡镇27个村完成高标准农田9万亩建设,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只增不减。大力发展特优品牌养殖,重点抓好东张镇年出栏840万只肉鸡养殖项目建设,提升鲜活畜禽供应水平;抓好孙吉镇数智渔业产业链项目、角杯镇潘西设施渔业等项目建设,推动水产基地建设。推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以苹果制(繁)种能力提升项目为牵引,进一步做好七级镇坑棚设施樱桃、东张镇设施冬枣、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上马一批水果分拣包装、水果交易市场项目,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黄河公路+生态保护。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加强湿地保护和水土流失防治,提升大气、土壤、水资源环境质量。按照“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原则,积极推进荒山、荒沟绿化5万亩,高水平做好小风线改线工程通道绿化、旅游公路沿线绿化40万平方米。高标准实施吴王护岸上延工程,有效整治河道安全,将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大力开展固废污染治理,重点做好农业废弃物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提升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通过实施涑水河流域生态修复、涑水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沿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楚侯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等工程,使沿黄、沿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扼制水土流水,减少土壤污染,改善入黄水质。

(四)黄河公路+文旅融合。聚焦全域旅游,深度挖掘、整合我县沿黄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景观、丰富业态、叠加功能,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全力建设精品旅游示范带,重点推进代村石榴采摘园-临晋县衙-姬鹏飞故居-忠定苹果观光采摘园-吴王古渡-薛公黄河湿地公园;创建2家以上高标准“黄河人家”,完善沿黄旅游服务功能。加强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按照标准化、智慧化、现代化的要求,创建孙吉薛公乡村旅游示范村,启动猗顿园、临晋县衙改造提升工程,开发“农文旅融合”旅游样板工程。快速推进黄河大桥项目落地,打通区域交流壁垒,共享景点与客流,实现跨区域文旅联动。

(五)黄河公路+美丽乡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科学有序推进“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以农耕文化传统村落保护为特色,做好村庄道路硬化、拆违治乱、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医养结合等工程,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沿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重点打造1个市级美丽乡村和10个县级美丽乡村。

(六)黄河公路+特色小镇。立足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围绕聚集生产要素、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切入点和发力点,采取“企业主导、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模式,启动庙上冬枣特色小镇、北景养殖特色小镇、北辛农文旅特色小镇、耽子果品加工特色小镇、孙吉康养小镇建设,加速产业培育、要素聚合、产城融合,力争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县培育3-4家主导产业明显、生态环境优美、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特色小镇,打造新的县域经济增长极。

二、继续实施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十工程”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谋发展,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重点落实三科农商城、智能电子产业园、国家果业公园综合博览区、华恩年加工30万件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一洲实业年产8000万米高档服装面料生产线、源泰热能年产20万吨高档生活用纸、豪钢年产5万吨煤机配件生产、国耀新能源30MW生物质热电联产、鑫晟新材料年产6万吨新型高品质合金粉末、顺丰速运物流传输带安装等项目,力求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

三、推进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黄河流域(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先行区建设工作,不断完善示范带项目推进机制,强化跟踪调度,压实工作责任,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具体抓,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中心工作抓紧、抓实、抓到位。

(二)抢抓政策机遇。抢抓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等重大政策叠加期机遇,围绕特优农业、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五大基地建设,深刻领会《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密切跟踪中央、省政策动态,积极主动与国家部委、省直部门对接,全力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

(三)狠抓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储备,立足我县发展实际,进一步谋划一批、完善一批、提升一批成熟度高、示范性强的重大项目,为我县高质量发展聚力蓄势增后劲。统筹落实“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明确项目推进时间节点,倒排工期,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四)强化要素保障。举全县之力加快沿黄示范带创建和“双十工程”实施,凝聚资金向项目流动、土地向项目倾斜、人才向项目集聚的推进合力。各项目责任单位要带头讲诚信,积极营造“六最”营商环境,针对项目需求研究制定合法合规、有竞争力的配套政策,全力推进项目实施。

【精选】绿色食品高质高效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十届十一次和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作出的“以绿色发展落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部署要求,加快打造“全域绿色食品”,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在闽工作期间及到调研时作出的“要抓住闽北特色,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绿色食品是的优势,也有一定的规模,这是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会有效益的”等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二)目标任务。到2025年,全县绿色食品规模化、品牌化、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持续优化,业态多元融合,质量安全可追溯,全县“武夷山水”农产品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初步实现全县农业主导产业“武夷山水”绿色食品全域化、产品主要品类绿色食品全域化,“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覆盖,产地环境条件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生产基地11万亩以上,形成“10+N”“武夷山水”全域绿色食品发展新格局。

(三)基本原则。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协调推进为基本原则。建设具有特色的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合理规划布局,以绿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注重发挥市场对绿色农产品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补齐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短板,营造全域发展绿色食品的良好氛围,形成社会协同共治,主体分类推进的发展格局。

二、主要措施

(一)良种创新推广工程。建立种业科研创新平台,推进主导产业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强化种业科技创新,加快培育一批水稻、茶叶、蔬菜绿色新品种。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发改和科技局、林业局、茶业管理中心,各乡(镇、街道)

(二)绿色基地创建工程。加大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和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五节一循环”技术模式;严格管控外源性污染对农产品产地侵害;以种养多元、质量调优、做出特色为方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流转土地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食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到2025年,围绕茶叶等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创建1个以上“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产地环境条件达到绿色食品标准11万亩以上。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林业局、茶业管理中心,各乡(镇、街道)

(三)龙头带动示范工程。坚持龙头带动,扶持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适度规模经营多样化、自主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食品加工业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联合打造一批省市级以上绿色食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化,农业产业绿色化。到2025年,培育食品销售收入超1亿元以上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0家以上,规上食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从事食品加工的新型经营主体达到300家以上。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发改和科技局、工信和商务局、银监办、林业局、茶业管理中心,各乡(镇、街道)

(四)食品园区创建工程。按照“一县一主导产业一方案”培育目标,围绕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发展,打造食品加工园区;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优势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配置,优势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在园区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在农产品生产优势区域形成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和专业的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到2025年,打造5个地方特色主导产业食品加工园区,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牵头单位:县工信和商务局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发改和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林业局、茶业管理中心,各乡(镇、街道)

(五)冷链物流建设工程。建立完善农业农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储备库,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建设项目,加速全市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布局,为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与监控平台,明确冷链物流信息报送和信息交换的责任机制,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高行业监管和质量保证水平;鼓励农产品的生产者通过冷链物流公共管理平台外包冷链服务需求,将“保质保品保追溯”的产品通过现货市场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到2025年,全县创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10个以上。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发改和科技局、工信和商务局、林业局、茶业管理中心,各乡(镇、街道)

(六)产品认证提升工程。建立健全绿色食品认证机构,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管好一批、认证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联合体,对联合体生产的产品,打包捆绑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最大限度降低小农户认证成本;推进绿色食品认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将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武夷山水”品牌农产品全部纳入绿色食品认证管理,做到“应纳尽纳”。到2025年,绿色食品认证机构建立健全,绿色食品认证数达到30个。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工信和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林业局、茶业管理中心,各乡(镇、街道)

(七)市场营销拓展工程。支持供销社、邮政快递企业等延伸乡村物流服务网络,使绿色食品直接进超市、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在基地建立数字网络,运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实现从种养环节到餐桌的溯源防伪;在武夷新区全力打造建设中国南方地区“武夷山水”“全域绿色食品”交易平台。到2025年,“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授标农产品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切实推动好食品卖出好价钱。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工信和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改和科技局、林业局、文体旅局、供销社、茶业管理中心,各乡(镇、街道)

(八)绿色金融扶持工程。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省市级绿色金改试验区政策,将全县绿色产业、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统一纳入绿色资源库管理,并将资源库资源信息与各类金融部门互通共享,优先优惠享受金融政策;创新各金融机构贷款方式,探索绿色食品证书质押担保方式贷款,合理执行差异化审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源投向绿色食品企业,通过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等平台给予扶持。

牵头单位:县银监办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工信和商务局、林业局、茶业管理中心,各乡(镇、街道)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改和科技局、林业局、财政局、工信和商务局、文体旅局、供销社、银监办、茶业管理中心以及各乡镇、街道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负责日常协调沟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商协调会,统筹推进工作,并建立“三化”运作、专班推进、挂图作战、“四单”管理的闭环落实机制。

(二)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利用“武夷山水”区域品牌专项资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加强绿色食品检测认证监管,强化中国白茶城、农产品检验监测中心建设,配备专职人员。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和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等项目资金要优先用于发展全域绿色食品产业。各乡镇人民政府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相应奖补政策,引导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投资绿色食品产业,对获证的绿色食品的生产经营主体(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扶持。

(三)强化产业招商。重点围绕绿色食品主导产业,实施重大绿色食品产业项目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强化县乡联动,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跨国公司、中央企业、食品加工行业龙头企业等投资我县绿色食品产业,新上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集聚度高、链条完善、牵引带动能力强的绿色食品产业项目,形成一批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引领全县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四)强化氛围营造。要充分运用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向全社会倡导新发展理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全域绿色食品”行动。选择高速路口、城市主干道等最佳路段,重要电视频道的最佳时段,抖音等新媒体的最佳频段,多维度对“全域绿色食品”进行广泛宣传推介。

(五)强化考核激励。各乡(镇、街道)要将全域绿色食品工作列入年度目标和绩效考评体系。

【荐】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镇创建方案合集


近年来,我镇通过大力发展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加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据统计全镇现有家庭农场97家,合作社62家,县级以上家庭农场合作社10家,初步形成以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为基础,各类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夯实了农民增收的基础。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组织开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皖农合函〔20xx〕20号)、《县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东农办〔20xx〕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及创建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决策部署,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显著提升为目标,实现管理制度健全、组织运行规范、财务社务管理透明、服务能力和带动效应明显增强。到20xx年底,实现镇域内所有自然村家庭农场全覆盖;所有社区围绕当地主导、特色产业创建运行规范、引领带动的农民合作社1家以上;建立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镇级动态名录,定期清理监测不达标的经营主体;进一步完善新型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加大示范创建力度,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比例达到30%。

二、创建任务

(一)引导培育家庭农场

1.适度规模。在我镇范围内,现有一定规模产业基础,优先培育粮食种植。种植业面积50亩以上;或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50亩以上;或年出栏家禽达1000只以上;或设施栽培达20亩以上。在缺水易旱地区以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或养殖业为重点培育对象;引导规模适度种植农户培育成家庭农场,加快家庭农场发展步伐。禁止在县域内国、省、市道路及县主干道沿线、城市待建设区等发展新家庭农场。

2.鼓励各类人才领办创办家庭农场。鼓励乡村能人、大中专毕业生、农村技术员创办家庭农场。鼓励引导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农户,适度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小农户向现代家庭农场转变。

3.系统管理。将全镇已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推进完善名录系统录入,做到应录尽录、动态更新,确保数据真实、及时、准确,依托名录系统做好指导服务、运行监测等工作。

(二)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

1.引导农民合作社集聚各类要素资源。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开展民宿经济,抱团发展;位于镇中北部社区发展粮食生产订单收购,签定收购合同,开展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或在有建设性用地条件下开展农产品加工等,打造市场品牌。

2.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支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作业、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开展病虫防治服务、农资合作社开展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为小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或半程化服务。鼓励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参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3.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县农民合作社示范章程》《县示范农民合作社申报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指导农民合作社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执行财务会计制度,科学分配盈余,建立档案台账。

4.及时上报更新系统。指导农民合作社依法登记注册,及时进行年度报告和填报新农直报系统。

三、创建举措

(一)落实相关政策。一是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政策;二是进一步完善县级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三是组织实施《县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先建后补”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等。

(二)搭建服务平台。依托农业农村部“新农直报系统和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建立县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动态名录,镇域内运行正常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全部录入,实行动态管理。

(三)加强示范引领。根据《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评定及监测办法》,扎实开展国家、省、市、县四级示范农民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的申报评定和监测活动,每两年监测一次,对监测不合格或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取消示范资格。

(四)做好清理整顿。各社区在镇领导组统一领导下,对镇域内所有注册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开展全面调查摸底,做到逐个排查,一个不漏。在全面普查基础上,重点对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无农民成员实际参与的“空壳社(场)”、没有实质性生产经营活动的“挂牌社(场)”、注册后从未开展经营活动的“僵尸社(场)”进行清查。经镇领导组认定后予以上报清理注销。以后每年在第四季度开展一次清理整顿工作,对新发现的不符合相关要求的进行清理。

(五)抓好风险排查。建立镇、社区风险排查机制,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领域排查发现的金融风险和问题,建立登记在案制度和化解处置台账,及时了解化解处置情况。对排查出疑似有非法集资风险和问题的,及时报告镇政府上报县政府,通报县金融等相关部门,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识别认定和风险化解工作。全面开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涉黑涉恶线索摸排,重点排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是否涉及黑恶势力垄断农业资源、侵犯农民群众合法财产、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的问题。发现有涉黑涉恶线索的,及时将线索通报当地公安机关严厉查处并上报。积极配合国土部门,对设施农业生产情况开展全面清查,对涉嫌违法占用耕地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坚决做到不予项目支持。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创建申报审批时,实行一票否决,在各级财政资金补助项目中不予支持。

(六)继续健全辅导员队伍。依托县镇农技、农机、农经技术人员,建立完善县镇辅导员制度,采取定期巡查走访等形式,督促辅导员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规范管理给予指导服务。

(七)开展业务培训。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相结合,委托县农广校等具有培训资质的单位通过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素质及经营管理水平,系统掌握农业种植、养殖、经营合作等方面的最新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

四、工作安排

(一)全面安排部署(20xx年4月底前)。根据《县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和认定条件(试行)》《县示范家庭农场申报和认定条件(试行)》《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等各项规范文件。成立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镇创建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全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会议,安排工作任务,各社区要成立以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本社区的工作方案,全面落实部署。

(二)清理整顿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7月)。从20xx年1月在全县全面开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清理整顿行动。对县域内所有注册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开展全面调查摸底,对不合格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进行清理整顿。清理整顿行动于20xx年6月底前完成。

(三)培育规范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9月)。一是加大培育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宣传动员,实现镇域内所有自然村家庭农场全覆盖。二是强化规范建设。推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运营,加强财务及台账规范记录,推进农民合作社盈余科学分配,统一制度、档案、台账建设,进行检查、规范。三是抓好示范管理。在全面指导的基础上,重点对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按照建设任务目标进行规范指导,在机制创新上求突破,在规范运行上求发展,在带动农民增收上实现新跨越,提升整体运营管理水平,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探索新道路。四是提升经营能力。引导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开展绿色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三品一标”认证等。五是开展业务培训。多层面、全方位对全镇辅导员、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财务人员等进行培训,完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20xx年底迎接试点工作中期评估。

(四)考核验收阶段(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镇将对各社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镇创建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宣传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确保各项任务按期保质全面完成。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指导下,建立镇级联审工作机制,镇领导组具体负责创建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各部门工作任务的落实,把试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责任,量化指标,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镇农经站牵头抓好具体创建工作落实,健全镇、社区两级辅导员队伍,制定辅导员工作制度。镇市场监管局负责抓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市场准入前信息共享、事中协同监管、市场退出机制建设,落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年报公示等。镇财政局负责落实政策扶持措施,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用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镇创建工作。镇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并做好相关指导、扶持和服务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各社区成立的领导小组,要完善体系建设,明确专人负责,抓好贯彻落实。

(二)加大推进力度。把推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镇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落实分解责任,加强指导检查,促进各项扶持政策和工作措施落实到位。要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根据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产业性质、发展规模、运营管理等进行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三)营造良好氛围。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宣传和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农民合作社法。注重总结促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培育典型,强化示范推广,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努力营造促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范文系列之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范文汇编六篇


日常生活中,根据上头委派的任务,我们必然要将实施方案给制定好,实施方案中必须妥善安排好我们每个人的行动,实施方案要写哪些内容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范文系列之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范文汇编六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篇一】

一、整治范围

对全区小水电、水库、渠道、水闸、堤防、堤防运行安全、山洪灾害易发区和在建水利工程度汛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二、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内容

(一)小水电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防汛应急预案是否编制、报批和演练,防汛备用电源、应急(防汛)物资是否按规定配备齐全;汛期安全检查制度是否制定;汛期安全检查和值班值守方案是否制定计划。(责任单位:水利和水保股)

(二)水库、渠道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重点排查水库大坝“三个责任人”落实情况、大坝安全调度运行规程落实情况以及大坝、溢洪道、启闭设备、穿坝建筑物、软硬结合部等安全情况、各类安全监测设施运行状况、水库管护人员日常巡查情况、防汛预案修订完善情况,水库安全警示标志标牌是否醒目,水库船只是否安全停岸。水库管理用房基础是否沉降,主体结构有无倾斜;房屋墙体有无贯穿裂缝,门窗是否完好;线路是否存在乱搭乱接;是否存在火灾隐患等情况。重点排查渠道通水是否正常、有无垮塌、渗漏部位、放水设施启闭是否正常等。(责任单位:水利灌排中心)

(三)河道、堤防、闸桥、山洪灾害易发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重点排查防汛总体预案修订完善情况、各山洪灾害易发区应急准备情况,检查有无阻碍行洪违章建筑物、堤防迎水面板有无裂缝、垮塌;堤顶道路有无沉降;框格梁护坡有无沉陷;堤防附属设施(涵洞、涵管、放水闸)运行情况,有无淤堵,锈蚀等。重点检查闸桥启闭系统是否运行正常,监测系统是否运行正常,电路电气系统是否安全,值班值守是否24小时有人。整治天然水域有无设置禁止垂钓、禁止下河游泳等安全警示标志标牌。检查山洪灾害易发区是否设置转移、撤离标志牌,是否设置应急避险场所,是否落实检测人员,是否有应急储备物资,镇、村(社区)应急预案是否切实可行。(责任单位:水旱灾害防御中心)

(四)在建水利工程度汛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重点排查是否编制安全度汛预案、应急预案;是否建立应急抢险队伍;是否配备车辆、材料、工具、通讯设施等应急物资;重点关注重点穿堤建筑物、施工导流建筑物、深基坑、高边坡等重点部位和险工险段。排查施工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措施保障,汛前安全隐患排查、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管控,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分色管理,并在水利安全生产信息采集系统填报危险源和管控措施等情况。(责任单位:项目业主单位)

三、工作要求

(一)分类排查、不留死角。各股室、单位要按照职能职责分工,对辖区内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全面排查,认真查找风险隐患,分类建立隐患台账,发现的重大问题要主动向分管领导汇报。

(二)立查立改、严防死守。各股室、单位要对排查出的隐患落实措施,责令责任单位立行立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建立整改方案,复查跟踪到位。

各股室、单位请于20xx年4月29日前将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台账和工作报告报质安站。

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篇二】

1、谷雨风敲响屋檐,吟诗伏案念从前,花开时节叠乱绪,心蕊怒放泪无眠,望断天涯相思路,和风细雨爱无边。爱你,睁着惺忪迷蒙的双眼,你好像就在眼前!谷雨快乐!

2、雨中把树栽,愿你更精彩。雨浇百花开,愿你快乐采。雨过天晴朗,愿你体健康。雨舞柳翩跹,愿你福连绵。有雨天上来,万物乐开怀。谷雨祝福,愿你幸福!

3、谷雨谷雨,雨水多了,谷子长得更好。薪水多了,肚子填得更好。油水多了,房子装得更好。口水多了,身子养得更好。淡水交情多了,这辈子过得更好!

4、愿我的祝福像"祥风时雨"飘向你,好运福运如"倾盆大雨’浇向你,吉祥安康似"瓢泼大雨"淋想你,祝谷雨节开心快乐。

5、细雨漫漫满天飞,阵阵雨丝化缠绵,谷雨时节雨纷纷,对你思念在心田。出门在外心担忧,谷雨时节雨菲菲,愿你幸福好滋味,满心欢喜为你开。

6、谷雨到来人欢笑,种瓜点豆希望绕。百花开放色彩艳,蜂围蝶阵多热闹。细雨润物静悄悄,神州大地福运罩。我把祝福快送到,愿你快乐常欢笑,生活幸福无烦恼,事业顺利爱情找!

7、谷雨的播种在开始,明日的收获在期待。春天的故事在萌芽,夏日的清凉在期待,幸运的祝福为你在传递,祝你笑颜常开,好运常伴!

8、水在流,鱼在游,自由自在不用愁。风在吹,雨在下,风调雨顺好时节。好朋友,在身边,相识相知是知心。天地情,朋友情,谷雨时节好心情!

9、今日谷雨。送你一粒种子,让你收获满园。送你一滴雨水,让你爱情浪漫。送你一寸幸运,让你芳草在畔。送你一尺快乐,让你与烦恼无缘。谷雨快乐!

10、谷雨时节,飞絮逐水乱飞纷,问候随风情切切。春雨普降,万物复苏景欣欣,祝福如云喜洋洋。愿春雨滋润你心田,幸福永伴你身边!谷雨快乐!

11、俗话说: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就是节气谷雨了,无论天气阴沉,还是小雨中雨大雨毛毛雨,愿你的心情不下雨,天天都是大晴天!

12、谷雨时节到,清新的雨滴孕育万物,暖暖的春风拂动心弦,回升的气流沁润心田,明媚的春光焕发神采,友情的溪流涓涓不息,真真的问候温暖你心:朋友,愿你开怀,心情愉悦!

13、谷雨的播种在开始,明日的收成在期待。春天的故事在萌芽,夏日的清凉在期待。幸运的祝福为你在传递,祝你笑颜常开,好运常伴!

14、水在流,鱼在游,忘掉所有的忧愁。风在吹,雨在下,很想让你笑一下。朋友心,如我心,跟你聊天最开心。天有情,地有情,今天谷雨好心情!

15、谷雨泽天下,祝福传万家。女士貌如花,人人有钱花。种子苏醒啦,破土长出芽。杨柳泛绿啦,家园美如画。可以踏青啦,健康带回家!

16、谷雨风吹起,雨飘牛毛细。无声润大地,带来了顺利,伴随着吉利,飘洒着有利,落下了胜利。祝你生活如意,无往不利。

17、雨生百谷,花开百福,阳光明媚柳飞舞。思念无数,真情永固,问候声声把福祝。谷雨为你浇开摇钱树,阳光为你照亮幸福路!谷雨快乐!

18、谷雨季节花绽艳,五谷栽种莫迟延。幸福花开汗水浇,五谷丰登靠耕耘。生活美景双手画,美满家庭靠和睦。祝福朋友谷雨欢,身体健康威风扬!

19、快乐笠,好运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沾衣欲湿杏花雨,扑面不寒祝福意。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谷雨时节,送你一场开心雨,幸福直达你心底。

20、飞蝶觅花添新愁,哪知谷雨似泪流,晨风难解夜色深,极目收获盼金秋,蜜蜂嬉戏恋花铃,四季辛劳系心中。谷雨时节,爱你的思绪,在黎明的霞光中飞腾!

21、谷雨的播种在开始,明日的收获在期待。春天的故事在萌芽,夏日的清凉在等待。幸运的祝福为你在传递,祝你笑颜常开好运常伴!

22、友谊是雨,情谊是花,变成雨花到你家。播种是福,收获是歌,谷雨的福歌飘心窝:在喜种大田细雨即将飘落之际,祝愿我所有的朋友,一年四季风调雨顺!

23、谷雨时节到,幸福不能少。愿你工作中一谷作气,事业高升。朋友间谷道热肠,人缘美好。生活中欢欣谷舞,快乐舒畅!

24、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种下一棵幸福瓜,发出如意小枝芽,收获快乐永相伴,点下一粒开心豆,伸出舒心小苗苗,收取顺心永相依,谷雨,愿你吉祥绕,谷雨快乐!

25、谷雨前后人紧张,养蚕采茶都繁忙。日日夜夜不停歇,换来丰收满箩筐。身体劳累心欢畅,欢声笑语满院扬。愿你谷雨时节身体康,合家欢乐幸福长!

26、雨水淅淅沥沥,街道更觉拥挤,因为思念的伞将天空遮蔽,牵挂的车把道路占据。我让快乐披着雨衣,带着祝福来找你,告诉你:谷雨到,幸福雨水把你浇。

27、谷雨来到,送你春天吉祥雨:清早有细雨,淋来满身福。上午转小雨,财运要降临。午后变中雨,快乐很密集。祝福随风潜入夜,春风阵阵说思念,愿快乐如愿。

28、春风吹来足,雨水生百谷,百草展青芽,救病会萌发。莫言春光无限好,保健防病不可少。谷雨时节湿度大,通风卫生要记下。务请排除干扰,保持身心双佳!

29、谷雨时节雨纷飞,饮食起居要调节。昼夜温差变化大,预防疾病少忧伤。心情放松烦恼抛,事业高升节节高。雨伞雨衣带身边,身体健康要注意。

30、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后天是节气谷雨,谷雨时节预示着万物茁壮成长,也预示着你又一个美好的开始:祝成功和快乐永远伴随着你!

31、滴二滴三四滴,五滴六滴七八滴,春雨滴滴传真情,春风绵绵送叮咛:薪水涨不停,快乐好心情,天天走红运,年年都安宁。谷雨时节,祝你开心!

32、谷雨时节雨不少,下完健康雨下爱情雨,下了爱情雨下成功雨,成功雨后是快乐雨,快乐雨水不停步,祝你雨水时节快乐绵延万里!

33、谷雨时节百花香,一条信息送四方:东方送你摇钱树,南方送你永安康,西方送你好生意,北方送你钱满箱!

34、春天的阳光,让你永远光芒四射。借春天的气息,盼你柔情似水。借今天的谷雨节气,为你播种希望的种子,愿我的短信能让你万事顺心,天天快乐!

35、谷雨贵如油,滴滴消忧愁,春风拂绿柳,缕缕绕心头,白云荡高楼,朵朵开笑口,愿我的问候把祝福送到你手头,把快乐种在你心头。

36、淡淡的清香,代表了浓浓的思念。暖暖的春风,带着我深深的祝福。缓缓的流水,代表了永恒的友谊。谷雨时节,好雨生百谷,好友送祝福!事事如愿开心足。

37、谷雨时节,飞絮逐水乱纷纷,问候随风情切切。春雨普降,万物复苏景欣欣,祝福如云喜洋洋。愿春雨滋润你心田,幸福永伴你身边!谷雨快乐!

38、谷雨到,祝福至,今日种下一份属于我们的友谊,愿下一个季节,我们能收获到更为珍贵的默契,朋友,祝你开心快乐,心想事成。

39、谷雨到来温度升,艳阳高照满园春。田间农民忙不停,种下作物和希望。但愿今年收成好,全家老少笑盈盈。祝你谷雨时节又好运,万事顺利幸福临!

40、雨来了,满载我的问候。一场滂沱大雨,洗空你的烦恼。一阵淅沥小雨,润泽你的枯燥。一丝毛毛细雨,浪漫你的情调。谷雨时节,愿你幸福“雨”众不同!

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篇三】

1.来日方长,敬请期待

2.十八一轮回,今年我一岁

3.和爸爸妈妈相遇的第x个春夏秋冬

4.离死又近了一步

5.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6.今晚不用流星也可以许愿了。

7.十字开头的年纪将不复存在

8.生日快乐,不止生日

9.一年一度的吹蜡烛时间到啦

10.成长不期而遇,生日如期而至

11.今天有人过生日吗,没有,那我过

12.我已亭亭,无忧亦无

13.没有人永远十七岁,但总有人十七岁

14.糟糕!终究还是被x岁抓住了

15.改革春风吹满地,新的一岁更胜意!

16.愿你今后桥梁都坚固隧道都光明

17.人长那么大,总会坏一点什么,没关系的

18.接下来会是我很好很好的18岁

19.还记得上一年你蹩脚的唱着生日快乐

20.十七岁之前全力以赴十八岁那天好好庆祝

21.送祝福吗,在我这里你可以只过生日,不用长大~

22.要待在喜欢的人身边,一年又一年

23.不好意思也没有什么经验这是我第一次二十岁鸭

24.希望18岁的我依旧愿意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

25.今天不祝我生日快乐下一次就要等到365天以后了哦!

26.祝自己:寿比南山大石头,福如东海老乌龟

27.生日的意义是提醒我,爱我的人又陪了我一年,这一岁要,清醒快樂/認真溫柔/平安開心/自由好運

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篇四】

我们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绿色行动、绿色产业、绿色乡村“三支画笔”擦亮“三色”,绘就生态“新画卷”。

绿色行动为先,擦亮生态文明的“原色”。保护生态环境、实施绿色行动,政府有职责、公众需参与,才能塑造“绿色”形象,让生态环境更美好。政府层面,要实施山林保护、护水、护土、草地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推出草长制、湖长制、土长制、“树保姆”等制度,确保每片林地、每片草地、每片土地、每坐山脉都有制度管、有人管;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注重日常监督管理,推行常态化执法,落实严格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和保护制度,以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公众层面,要树立绿色环保理念,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以一个人带动一个家庭和一群朋友做起,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环保生活。

绿色产业为要,打造生态经济的“特色”。塞罕坝林场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安吉茶农因茶致富、义乌靠着小商品发家致富、亳州素有“世界中医药之都”的美誉等实践证明,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向绿色、向生态要红利,能够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要发展绿色产业,需要立足本地实际,挖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符合本地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绿色建筑、绿色金融、现代服务业等特色产业、增收产业,提升产业的“含绿量”、扩大产业的范畴,让绿色成为经济发展的底色。需要加大对绿色产业在资金、人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绿色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力度,全力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

绿色乡村为靓,厚植生态家园的“底色”。打造美丽乡村,第一步要打造绿色乡村,因为“生态绿”是乡村振兴的“主打色”,只有做好“生态绿”,才能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要做好“生态绿”,需要加快推进村庄规划,抓好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山清水秀、生态宜居乡村。需要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一方面开展乡村“洁化、绿化、美化”行动,实施“一村万树”工程,不断增加乡村绿化总量;另一方面重点治理垃圾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提振乡村发展“景”气。需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中药、葡萄等绿色产业,不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各企业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做得更好。

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篇五】

20xx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xx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第xx个“防灾减灾日”。为了提高广大师生防灾减灾、应急自救的意识和能力,我校决定开展宣传教育、应急演练、互助自救等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现结合校园实际,制定20xx年“5·12”防灾减灾日”活动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副组长:副校长

成员:课任老师及各班班主任。

二、活动主题:“加强防灾减灾,确保校园安全”

三、活动内容:

(一)防震疏散演练

1.由领导小组召集科室成员、负责人召开专门会议,布置、落实本方案关于“应急演练”的工作安排。

2.各班级要充分利用例会、班队会、晨会时间,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防震减灾的相关知识,让广大师生了解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

3.结合实际,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布置、落实相关工作安排,主要包括:制订本校的疏散演练方案、演练指挥、安全责任人,准备工作、参加人员、人数,疏散区域、疏散路线及纪律要求、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4.组织参加应急演练的师生召开专门会议,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具体的疏散路线和到达区域。着重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以免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5.活动要求

(1)演练时根据校园广播发出演练信号,各演练区域的所有师生按照“一躲避,二疏散”的基本步骤,迅速躲在办公桌、书桌或其它支撑物旁边,以书本、书包等遮头护眼就地避震;按班内预先划定区域分前后门依次有序走出教室,学生走出教室后沿指定路线快速离开,班主任要注意跟班指挥,遇有紧急情况要果断处理。

(2)各班级学生在演练时,必须听从班主任老师指挥,讲秩序,不慌张,一切以安全为重。在疏散时,不能推搡打闹,不能中途停下或反方向走,严防拥挤、踩踏现象发生。

(3)对于身体特殊的学生,请班主任老师安排学生予以帮助。

(4)学生疏散到指定地点后,班主任要清点学生人数,稳定学生情绪。

(二)防震减灾系列教育

1.利用校内宣传栏、电子屏、条幅、广播、等宣传工具,向学生、家长、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活动,使安全知识在学生中、在家庭中、在社会上得到传播,实现“教育一人、受益一家、带动一片”的社会效应。

2.各班级召开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普及地震基本知识和防、抗、救常识,提高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向学生推荐防震减灾科普读物。

3.各班出一期防震减灾的专题黑板报。

4.根据本次活动演练,结合自身掌握的科普知识,指导学生写一篇防震减灾作文或设计一张防震手抄报。

六、活动总结

1.根据各班活动情况,评选部分平安班级。

2.请各班对照要求认真组织落实,上交演练方案、活动图片、活动总结。

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篇六】

20xx年5月12日是我国第x个“防灾减灾日”,为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进一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切实做好“防灾减灾日”宣传工作,根据长沙市应急管理办公室、长沙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和天心区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开展第x个“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的精神和要求,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活动主题

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0日上午9:30

三、活动地点

x省x篮球场

四、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区应急办、区民政局

协办单位:区文明办、区人社局、区卫计局、区食药局、区安监局、区人防办、区民宗局、质监天心分局、区公安消防大队、裕南街街道办事处、长沙市民众应急服务中心、天心区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

承办单位:x街道仰x社区、x小学

五、出席领导和参加人员

(一)区领导

区政府副区长

(二)参加人员

区文明办、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卫计局、区食药局、区安监局、区人防办、质监天心分局、区公安消防大队相关领导、区属各街道分管民政的副职、各街道社会事务办主任、20xx年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负责人、仰天湖小学60-80户家庭、志愿者代表(30人)

六、活动安排

1、开场舞。

2、授牌。

3、领导致辞。

4、减防灾知识传授之学习防毒面具穿戴方法,学习后邀请2组家庭进行试戴体验,并逐一讲评,赠送体验奖品(防毒面具二个)。

5、互动环节:“减防灾知识”你来答(奖品设置:医疗急救包5个)。

6、防灾减灾知识传授之现场传授心肺复苏和包扎止血方法等应急自救知识。

7、互动环节:“减防灾知识”你来答(奖品设置:医疗急救包5个)。

8、防灾减灾知识传授之破窗锤的正确使用,邀请家长及学生体验、比较高跟鞋与破窗锤破窗效果,赠送体验奖品(破窗锤一个或其它实用奖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