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方案范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大全

2022-01-27
农作物营销方案范文 农作物营销方案范文2500字 农作物营销方案范文1800字

农作物营销方案范文。

为了将我们的某一项目开展得更有序,我们都需要做好万全的方案实施计划,实施方案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如何才能写好实施方案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方案范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大全,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为提升我县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关于组织推荐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函》(农机科〔20xx〕6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根据创建标准,结合我县实际,确定水稻为我县主要农作物种类,到20xx年9月,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到60%以上、谷物产地烘干机械化能力达到40%以上、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配备科学合理的农机装备,满足我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需求。强化农机服务组织培育,实现农机社会化服务有效覆盖。总结形成清晰可行、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各项指标均达到创建标准,圆满完成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任务。

二、主攻方向及发展途径

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方向,主攻机耕、工厂化育秧、机插秧、高效植保、机收、机械化烘干、机械化秸秆还田等生产环节机械化。

发展途径:积极推广叠盘暗出苗技术,提高工厂化育秧能力;积极推广履带式旋耕机、履带式拖拉机,提升机械化耕整精细化程度;积极应用侧深施肥技术模式,推广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提高施肥、植保高效化、精准化水平;推进自动化粮食烘干中心建设,扩大烘干服务覆盖面积,更大程度体现节本增效。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农业设施装备推广应用。重点实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围绕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围绕补齐粮油全程机械化短板弱项,重点推广机械化栽植、保护性耕作、机收减损等先进技术和丘陵山区粮油产业适用装备。全面扩大主要农作物产业链各环节农业设施装备推广应用,带动农业设施装备整体水平提升。积极开展新产品示范推广,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和试验示范,逐步普及应用先进适用农业设施装备。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农机装备更新和升级换代,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二)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农机大户和家庭农场、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鼓励工商资本、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运营,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机械化+数字化”等服务新模式,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向区域化、专业化、“一站式”方向发展,合理社会化服务组织分布、规范经营,充分满足我县农机作业、维修保养等需求。

(三)进一步促进农机农艺融合。依托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指导组,建立健全农机农艺协作机制,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根据我县水稻品种、农作习惯、气候条件、区域特性等,制定科学合理、具有特色的机械化作业规范。同时根据机械作业需要,改进品种选育、农作制度和种植模式,逐步形成良机良种良法良制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体系。

(四)推进宜机化提升改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土地集中、平整,改善农机作业条件,支持机耕生产道路建设和维护,注重农机下田坡道设计与建设确保田间道路畅通,实现农业运输和农机下田有保障。

(五)加强农机技术培训。依托省、市农机培训中心、院校、企业等资源,以培训会、现场会、观摩会等形式为从业人员和农机管理人员提供相关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培训,强化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培训、农机维修和农机作业等服务项目,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提供人才保障。

(六)切实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巩固深化“平安农机”建设,加大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夯实农机安全生产基础。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报废淘汰老旧、安全性能差农业机械,坚决堵塞安全漏洞,严格防范农机事故发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全面推进创建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创建工作圆满完成。

(二)加强政策保障。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机制,围绕农机新产品购置和引进示范、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综合服务平台、平安农机等重点,统筹财政资金,加大工程项目投入,支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

(三)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农业机械化队伍建设,稳定镇街、联盟农机员队伍,进一步充实人员力量,优化队伍结构。开展农机知识更新培训和学历提升教育,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指导服务能力。

(四)加强宣传培训。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宣传先进典型及经验做法,适时组织工作交流和现场演示推进活动,鼓励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参与示范创建,营造各方面共同关注、支持创建的良好氛围。

03kKK.Com延伸阅读

精彩范文 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实施方案合集


为切实加强全县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种子行为,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营造打好种业翻身仗实现种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根据《省20xx年农作物种子市场监管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依法规范高效开展种子市场监管工作,重点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侵权、制售假劣、非法转基因种子等违法行为,使种业生产经营主体守法意识进一步增强,种子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种业市场环境更加有利促进现代种业加快创新发展。

制定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明确监管责任,健全监管队伍。开展县域内种子生产经营单位检查,对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包装、标签等进行现场检查,对辖区种子经营门店抽查覆盖率达到80%以上,被抽查门店经营的品种抽样覆盖率达到30%以上。被检查企业经营档案、包装、标签整改合格率100%,零售主体经营活动备案率100%。按时办结上级农业农村部门转办督办的信访举报等案件并及时反馈。建立并公布种子生产经营主体许可、备案清单。加强种子案件查处,对结案案件公开曝光。

二、工作任务

(一)开展春季种子市场执法检查专项行动。抓住春季种子市场销售关键时段,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拉网式”春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行动。一是查主体,严查“四种”经营主体是否合法,是否依法备案登记后经营种子;二是查标签,严查种子标签是否标注规范,重点检查使用说明、二维码等内容制作规范和可追溯是否做到;三是查审定和登记。检查主要农作物种子是否存在未审先推、越区种植、已撤销审定的品种违法推广销售等;检查列入登记目录的非主要农作物种子是否未经登记而广告、推广,是否未经登记而以登记品种的名义销售等。四是查备案,严查经营门店备案信息是否完整真实,是否存在经营的种子未备案等行为;五是查质量,随机抽取市场上种子样品,开展常规指标检测,玉米种子转基因成分检测,结合实际适时对玉米、水稻种子开展品种真实性检测;六是查档案,严查经营门店是否建立、保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或台账,是否开具种子销售凭证;七是查网络平台,联合市场监管、网信办等部门,监控利用网络平台(如微信、抖音、火山、快手)途径进行违法销售种子行为。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非法转基因种子等违法行为,阻止违法种子脱离监管销售。

(二)开展制繁种基地专项检查行动。在种子基地播种前后一个月内,对县域内种子企业的制种情况和落实基地情况进行排查,全面准确掌握种子生产者名称、品种名称、生产地点、生产面积等信息。严厉打击制繁种基地无证生产、违规生产、套牌侵权、生产非法转基因种子等违法行为。

(三)开展种子入库和加工环节监管行动。在秋冬季种子入库的关键时期,对县域内已领取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开展检查,重点检查企业生产经营资质、品种审定及授权情况、生产经营档案、种子来源及去向、种子标签和使用说明,全面排查无标识标签的“白包”种子,抽取样品进行品种真实性、种子质量指标和转基因成分检测,严把种子入出库关。

(四)开展非法转基因种子查处专项行动。按照“属地管理、检打联动、部门协同、标本兼治”原则,把非法转基因种子监管贯穿到种子监管的全过程和各项行动中,抓住关键环节,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转基因种子生产经营行为。一是强化制繁种生产环节监管,对备案制种田块实行全覆盖检查,开展转基因成分检测,严防非法转基因种子制种生产;二是强化流通环节监管,对县域内种子企业、经营门店经营的种子开展转基因成分抽检,加大抽检力度,严查转基因种子非法销售,设置转基因种子检测点,利用转基因试纸条快速检测手段,为农民提供检测服务;三是深入村屯开展入户倒查。结合实际开展以玉米种子为重点的转基因成分抽样检测,发现问题玉米种子,要固定证据,追溯源头,严查非法生产经营主体。四是加大明察暗访检查力度,突出重点地区和关键时段,采取明察暗访查找线索。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对举报的问题和线索,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五)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提高案件办结率。加强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案件和非法转基因种子案件查处工作,以杂交玉米、水稻作物为重点,查处一批恶意侵权、非法转基因等种子案件。严格执行案件调查处理程序,认真对待执法检查发现的、群众投诉和信访举报的案件线索,符合立案条件的要依法立案调查处理,涉及外地或外省的案源,要按规定程序报告或移送;对经营和使用环节发现的假劣种子线索,要深挖源头,摸清假劣种子生产经营链条,实施溯源打击。对线索明显、事实清楚的重大案件,要商请当地公安机关提前介入,从物流信息、资金往来和账户凭证等方面固定证据。对涉嫌犯罪的假劣种子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依法为公安机关调大种子案件等提供质量检验、田间鉴定等技术支持。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将种子监管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工作部署,落实工作责任,全面抓好种业监管工作。

(二)压实主体责任。把种子监管工作纳入本部门的重点工作,高度重视案件查处工作,认真核查,依法处理,按时办结,及时反馈核查情况。

(三)严格规范执法。按照《种子法》《农业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等法规要求,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建立完善我县“双随机,一公开”的“一单两库”制度,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公布查处结果。对检查发现无需检测即可定性的违法事实,要立即查处;对检测后发现的问题,按程序尽快查处。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落实监管线索督办、约谈问责制度,严肃追究不作为、不监管、相互推诿人员的责任。

(四)加大宣传警示。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抓住送科技、送法规、送放心农资等下乡进村活动,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传单等形式,广泛开展《种子法》等宣传,提高生产经营者和用种农户的法律意识。鼓励社会各界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及时曝光查获的大案要案,对违法分子形成震慑,营造良好种业发展氛围。

(五)加强信息报送。制定20xx年种子市场监管方案并在县农业农村局官网公开,案件查处信息实行月报告制度,重大案件信息随时报送省厅种业管理处,及时上报年度种子市场监管工作总结和种业典型案例。

精彩范文 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推广实施方案汇编


一、总体思路

根据财农指〔20xx〕106号及种站〔20xx〕4号文件精神,我站20xx年将继续承担农作物高产、优质、绿色新品种展示示范推广及农作物品种试验鉴定示范两个项目。20xx我站的示范工作将紧紧围绕建设品牌农业、生态农业,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高档优质稻品种为重点,推进优质稻品种产业化开发,提高优质稻产业整体效益,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任务

因地制宜筛选适合我市种植的高档优质稻品种,在我市7个乡镇(街道),建立15个高产、优质、绿色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示范面积3100亩。至少召开现场观摩会一场,人数80人,举办技术培训班2场,人数100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5﹪以上,农作物品种优质专用率86.5﹪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项目责任

为了确保20xx年省农作物高产、优质、绿色新品种展示示范推广项目及杂交水稻中稻新品种生产试验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长由冯开青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种子站的陈振良副局长担任,具体人员由财务科负责人及相关站所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协调、检查及监督等工作。项目技术指导小组组长由种子站站长黄世勇担任,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组织测产验收、现场观摩及材料的上报等工作,成员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站所人员及项目实施乡镇的农技站人员组成,具体成员见相关文件。

(二)因地制宜选择品种,做好品种布局

优质各项目示范点要以高档优质稻新品种为重点,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耕作制度,因地制宜的选择示范品种。在北面乡镇山垄田较多,气温相对较低,适宜发展优质米产业,在试验品种的设计上重点安排大米品质好的品种。南面乡镇土壤相对肥沃,重点安排高产品种进行试验。

(三)结合农业“五新技术”,做到良种良法的有机结合

积极同土肥站、植保站、农技站、农机站等相关站所配合,重点示范推广机播、机插、机收栽培技术、稻田养鱼技术,同时同土肥站配合,推广有机肥项目,增施有机肥达到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同植保站绿色防控项目相结合,推广太阳能杀虫灯及安装性诱捕器,减少农药的使用。强化新品种新技术的有机配套,做到良种良法的有机相结合,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效作用。

(四)合理安排项目示范点,加快优质新品种的推广

重点与种粮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及种子企业合作开展高档优质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20xx年,在我市7个乡镇(街道)建立15个优质稻新品种示范片,示范面积3100亩,每个示范点试验品种最少5个、示范品种1个。通过抓好展示示范片项目,做到抓重点促面上,抓示范促推广,促进高档优质稻新品种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五)组织宣传培训,促进技术到位

一要在春耕季节通过有线电视、乡村广播、黑板报以及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高档优质稻新品种,使良种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引导农户因地制宜选用种植优质稻新品种。二要在各展示示范点田头醒目处统一制定了固定标志牌,注明相关的内容和指标,进行标牌明示。三要在关键时期组织召开优质稻新品种现场考察观摩会,组织当地农技员、种粮大户等对展示示范的优质稻新品种进行现场观摩。四要加强培训与指导,做好以优质稻新品种为主导的农业“五新”技术综合应用的培训与指导,提高新品种及配套技术到位率,每年至少开展一场技术培训班和一场现场考察观摩会,加速全市优质稻的推广。

(六)合理使用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20xx年,优质稻推广项目资金45万元,杂交水稻中稻生产试验项目经费5万元,合计50万元。共安排了15个项目示范点,面积一共3100亩,每个项目点具体实施内容及补助资金见任务分解表。组织召开培训会及现场会的,人数达30人以上,每场补助资金0.5万元。剩余资金用于示范牌的制作、现场观摩及培训等相关项目开支。各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合理开支项目资金,做到专款专用。项目资金可用于优质稻新品种展示示范片点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等农用物资补贴,现场考察与技术培训等以及与优质稻新品种展示、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开发有关的其它支出费用。

(七)开展检查验收,确保顺利实施

项目实施全过程要留痕,如育秧、机播、机插、机割、现场观摩、测产验收等重要环节,每个重要环节都要拍照片。各项目点对项目具体实施情况、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详细的记载,最后要认真做好项目的现场验收与技术工作总结。

优秀方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方案范本


为加快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切实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为我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服务,最大程度发挥秸秆综合利用效益,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秸秆收储体系建设

(一)总体要求

根据不同区域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特点、市场需求、交通情况等,按照合理半径规划建设规范的标准化收储中心,加快构建乡镇有标准化收储中心、村有固定收储点的“1+X”的秸秆收储体系网络。村级秸秆收储点主要用于附近农田的秸秆集中收集堆放和临时储存。标准化收储中心收储容量原则上不少于1000吨,具有秸秆收储必要的设备设施,可实现周边秸秆打捆、收储、转运等作业。

(二)建设标准

1.科学选址:标准化收储中心选址应做到周边秸秆资源丰富,交通和水源便利;距高压线50米以外;收储容量在10000吨以上的大型收储中心,距生活区100米以外,收储容量在10000吨以下的中小型收储中心,距生活区50米以外,确保存储安全。

2.场地建设:根据用地地势地形合理布置,场区平坦、不积水;场地周围建有围栏或围墙;秸秆堆料场地面要进行防渗、防潮处理,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地面进行硬化;秸秆堆料场要保证通风散热,要有防雨防潮设施;堆料棚建设建议采用钢架结构,设计和施工要符合相关技术规范,保证安全性和实用性。

3.配套设备: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地磅及秸秆检测、打捆、加压、装卸、运输等设备。

4.安全设施:场区内设施防火警示标识;按照相关标准建设消防、防雷等安全设施;消防设施及器材应齐全,建有消防井或消防池,或借助周边河流保障消防用水;配备监控系统,监控范围全覆盖;电气设备安装及秸秆堆放注意防火安全。

(三)技术支撑单位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机站。

联系人:

二、秸秆饲料化利用

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处理方法,将秸秆转化为饲料,以改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的综合利用方式。秸秆饲料化可有效解决季节间、地区间食草动物饲草供应不均衡问题,把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商品化经营,做到节粮增畜,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工艺路线

秸秆是一种非常规饲料资源,其共同特点是质地粗硬、适口性差、消化率低、营养价值不高,经合理加工后,可以改善秸秆性能,提高营养价值,增加食草动物的采食量和消化率,实现秸秆资源的饲料化。

秸秆饲料的加工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物理加工(切断、粉碎、揉丝、浸泡、蒸煮、辐照、膨化、热喷、颗粒化等)。二是化学加工(碱化、酸化、碱加酸化、氨化、盐化等)。三是生物加工(黄贮、发酵、酶解等)。

秸秆饲料要实现商品化,一方面需要对秸秆饲料采取打捆、压块、制粒等方法再次处理和包装,使秸秆饲料体积缩小,具有一定形状和规格,便于装卸运输和长时间安全贮存。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组建秸秆饲料加工销售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加工销售秸秆饲料,为秸秆饲料的商品化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二)技术要点

1.秸秆打捆干贮技术

秸秆打捆干贮技术,是将收获后的玉米秸、豆秸等农作物秸秆经秸秆揉搓机处理,破坏秸秆的粗硬外皮和硬质茎结,使之成为无硬节、较柔软的丝状散碎饲草料,经自然晾晒水分达60-65%贮存的要求后,再用打捆机压制成(30×30×60~80)cm的秸秆饲料捆,或用饲草液压打包机打包压缩成(60×40×20cm)左右的大截面秸秆饲料块。秸秆饲料捆(块)的包装方式简单,费用低,可用打包机沿着长度和宽度方向打两条12mm宽的PVC带,或用简易的尼龙网袋套装,比自然堆放的草料缩小储运体积5-7倍。

2.秸秆袋装微贮技术

秸秆袋装微贮技术,是将农作物秸秆经秸秆挤丝揉搓机一次性压扁、纵切、揉搓成丝状饲草,再在草丝中喷洒发酵剂和有益微生物及1%食盐溶液搅拌,然后进行压缩、打捆,装袋密封,经厌氧发酵,形成一种新型优质饲草技术。经袋装微贮采用各自独立密封包装,杜绝了霉变和外界污染,保存时间长达二年。

3.秸秆压块饲料生产技术

秸秆压块饲料可以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采食量和消化率,便于贮存运输和机械化喂饲,方便进入商品流通。

秸秆压块饲料工艺流程是先将农作物秸秆风干或烘干至含水率15%左右,用粉碎机将秸秆揉切成3-5厘米的段,加入膨润土和水(目的是提高成块性),或根据配方要求加入精饲料和添加剂与碎秸秆,充分混合后经并压块机压块制成(32mm×32mm×30~80)mm的块状秸秆饲料。

4.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技术

秸秆颗粒化技术,是将秸秆揉搓、粉碎成粉后,利用制粒设备,将秸秆压成颗粒状饲料的技术。整个工艺包括粗粉碎、细粉碎、混合、制粒、打包及辅助系统等。在秸秆颗粒料加工过程中,常常加入精料和其他营养成分,配合成全价饲料,既改善了制粒性能,又可使营养互补,充分发挥饲料的营养价值。通常在制粒时喷洒热水或通入蒸汽以湿润草粉,通入量一般控制在加料量的3-6%,使草粉达到14-16%的适宜压粒含水率,应将草粉粉碎得细些,也可在草粉原料中加入5%左右的油脂或糖蜜,颗粒直径一般在10-30mm之间,可根据饲养对象而定,畜禽越小,要求的颗粒也相应较小。颗粒密度以1.2-1.3g/cm3为宜,颗粒堆积容重在550-600kg/m3之间。

秸秆颗粒料具有适口性好、家畜采食量大、采食时间短、浪费少等优点。但其设备成本与运行费用较高,须由专业化公司进行。

(三)技术支撑单位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站。

联系人:

三、秸秆能源化(燃料化)利用

指通过物理、热化学、生物化学等方法,将秸秆转化为燃料的综合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固体成型燃料、热解气化、炭气油多联产、直燃发电、沼气和纤维素乙醇等方式。秸秆能源化利用是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新建秸秆能源化利用设施年利用秸秆量应达到500吨以上。

(一)技术要点

1.秸秆沼气工程

(1)选址规范

要根据秸秆原料来源、沼气利用方式科学选址。沼气工程建设地点周边要有充足、稳定的农作物秸秆原料来源,满足工程对秸秆的需求量。如果沼气工程所产沼气用于向农户集中供气,建设地点要靠近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如果用于发电并网,要征询电力部门意见后选择适宜建设地点。

(2)工艺路线

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在严格的厌氧环境和一定的温度、水分、酸碱度等条件下,经过沼气厌氧菌的厌氧发酵产生可燃的沼气,其中甲烷含量在50-70%。沼气经净化贮存,通过管网输送到用户用于生产生活用能或发电等,沼液可回流重复使用,沼渣和多余沼液可作为有机肥回田利用。

(3)建后管护

要按照《秸秆沼气工程运行管理规范》(NY/T2372),认真开展建后管理维护工作。要明确沼气工程安全生产各方责任,保证沼气工程安全、有效运行,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2.秸秆成型燃料生产点

(1)建设标准

建设必须的产品仓库、生产厂房(棚)和堆储料场等,配备秸秆粉碎机,秸秆捡拾打捆机,秸秆成型机械等设备,其中秸秆成型机械必须符合《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成型设备技术条件》(NY/T1882-20xx),通过省级以上质检部门检测合格,且已批量生产。每处秸秆成型燃料生产点年产能须达到1000吨以上。

(2)产品要求

农作物秸秆经粉碎后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施加压力使其成型为棒状、块状或颗粒状燃料。秸秆成型燃料应有单独的储存场地,并与燃烧设备保存足够的安全距离。不应露天存放,注意防水、通风、防火。

(3)清洁化要求

自20xx年9月起,我省秸秆成型燃料生产点建设或改造都需达到《秸秆成型燃料清洁生产技术规程》、《秸秆成型燃料清洁利用基本要求》两项地方标准中关于粉尘、噪声、能耗等指标要求。项目完成后需委托具备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验收,并出具检测报告。

3.秸秆炭化

(1)工艺流程

秸秆经粉碎后通过输送设备送入炭化炉,在无氧或缺氧与一定温度条件下,秸秆原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发生热化学反应,转化为生物质燃气及秸秆炭。生物质燃气输送至锅炉、窑炉燃烧进行热利用,秸秆炭经冷却后排出。

(2)炭化设备选择

炭化炉炉型可选用上吸式固定床、下吸式固定床和流化床等型式,炉型和容量应根据秸秆原料的来源、品种、供应规模、各种炭产品的市场需求及投资等,结合不同炉型的工艺流程,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

(二)技术支撑单位

县农业管理服务中心农村能源服务中心。

联系人:

四、秸秆基料化利用

指以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原料准备、辅料添加、堆腐、灭菌或调配等方式,生产食用菌栽培基料、育苗基质、栽培基质的综合利用方式。我省食用菌栽培原料资源丰富,利用作物秸秆为原料可种植大球盖菇、双孢蘑菇、鸡腿菇、草菇、平菇、香菇等多种食用菌。

(一)技术要点

以近年我县种植较多的平菇、香菇为例,将秸秆种植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1.平菇生产技术

(1)栽培料配制

主要配方为玉米芯、稻(麦)秸杆85%、麸子10%、豆粉2%、白灰3%,玉米芯79%、麸子18%、石灰2%、石膏1%。对原料进行粉碎处理,将玉米芯粉碎成花生粒大小,稻(麦)秸杆段3cm左右;然后按配方比例称取备好的原料,搅拌均匀。栽培料含水量调至60%-65%。

(2)装袋灭菌

栽培料调配好后进行装袋,并在当日尽快灭菌。料袋灭菌后置于无菌室或接种箱,冷却至常温后即可进行接种。

(3)接种

接种工作在灭菌后的接种室或接种箱内进行。接种前,接种工具及原种瓶(袋)需进行表面消毒,可选用3%来苏儿或0.2%新洁尔灭溶液进行擦洗;接种室则需要用气雾消毒剂3~4g/m3进行熏蒸杀菌,并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杀菌;接种人员进人接种室准备进行接种时,应保持工作服干净整洁,并用75%酒精消毒双手。接种时,于无菌条件下将适龄菌种接人料袋(一般两头接种),然后扎紧袋口,接种量为3%~5%。

(4)菌丝培养

接种后,将菌袋单排堆叠排放于培养室内,温度高时散堆存放、温度低时堆放6-8层,注意通风避光。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20~24℃、空气相对湿度65%-70%。一般培养期20-35d。

(5)出菇管理

菌丝长满菌袋后进行出菇管理,将菌袋单行摆放5~10层,垛行间留60cm过道。培养初期,保持温度低于20℃,并保持较大温差;原基形成后,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子实体形成初期,以少量多次的空间喷雾加湿为主、维持空气湿度在90%左右;菌盖长到1~2cm后,远距离直接向菇体喷水。原基形成初期,小通风;随菇体长大,加大通风量,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min。同时,出菇期间还应给予适当的散射光。

(5)采收

当平菇子实体菌盖平展、边缘尚未完全展开时,进行采收。采收前3~4h喷水1次,使菌盖保持新鲜、干净。

(7)转潮管理

先用镊子、小刀等去净菇柄菇根,剔除残菇、死菇和烂菇;然后培养室内停水1-2d,控制温度20~24℃、相对湿度在80%左右;对于失水较多的菌袋进行补水,并视情况补充营养水,10-12d后出现第2潮菇蕾。般可采收3~4潮菇。

2.香菇生产技术

(1)培养料配制

配方一:稻麦秸屑43%+麸皮15%+木屑10%+砻糠30%+糠1%+石膏2%;

配方二:稻麦秸屑59%+稻(麦)秸杆(3cm长)段23%+麸皮15.4%+石膏2%+糖1%;

配方三:稻(麦)秸屑53%+砻糠20%+麸皮15%+木屑10%+糖1%+石膏2%;

配方四:麦稻秸屑(各半)53%+砻糠20%+麸皮15%+木屑10%+糖1%+石膏2%。每袋收鲜菇136.67克(头二批)。

(2)装袋灭菌

选用长50-55cm、宽15-24cm厚0.004-0.006cm的低压聚乙烯筒袋或聚丙烯筒袋进行拌料装袋,立式装人方形灭菌筐或专用灭菌层架推车中。用高压蒸汽灭菌柜灭菌,在121℃0.11MPa条件下保持2h;或用常压简易蒸锅100℃条件下灭菌12h。当料温降到60℃以下时出锅。

(3)接种

料温降至28℃以下时准备接种。接种前对环境、菌袋、器具、接种人员进行消毒。采用两头接种或五穴接种法,接种量为3%-5%,接种后用方形胶粘纸封好孔口。

(4)菌丝培养

当气温高于22℃时,将菌袋码成“井”字形,每层3袋,共码8层菌袋,袋与袋之间留空隙;当气温低于20℃时,将菌袋横积重叠堆码。培养温度控制在20-24℃,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在黑暗条件下养菌。前期每天通风1次,中期每天通风2次,后期每天通风2-3次,每次通风20-30min。菌丝生长至4-5cm长时,在接种孔旁菌丝生长部位于袋上打1个孔,菌丝长满袋后,对菌袋进行微刺孔。

(5)脱袋转色

在培养室发菌40-45d,当菌丝走透以后,逐渐增强透光性,时间15-20d,当隆起的菌蕾占全袋面积的50%左右时进行脱袋。脱袋后,整齐倾斜式站立排放于预先铺有薄膜的床面上,菌棒间距3cm左右。一边脱袋,一边用薄膜盖紧,脱袋后3-5d不掀动薄膜。当表面菌丝开始浓白、有一层刚布满培养料的菌膜时,增加掀开薄膜的次数,促进转色。转色阶段,温度控制在20℃左右,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

(6)出菇管理

一是诱导出菇管理。控制门窗的开闭时间和次数,加大昼夜温差或人工加温产生变温,保持棚室内昼夜温差10℃以上,白天20℃左右,夜晚6-10℃,连续3-5d,刺激菇蕾发生。二是子实体发生后的管理。高温型品种昼夜温差控制在18-25℃,中温型品种昼夜温差控制在10-22℃,低温型品种昼夜温差控制在5~18℃。棚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晴天、温度高、干燥、菇体大时每天喷水2-3次,同时通风换气;阴雨天菇体小时,少喷水或不喷水。每采收完茬后,停止喷水,并加大通风量,使菌体休养7-8d;之后用专用注水器对失水干燥变轻的菌棒进行补水诱导出菇,注水后1~2d内加大通风量,同时进行温差刺激。采收6-7茬菇后、菌棒内出现较多的空隙时,采取浸泡的方法补水。气温偏高时,早晚通风换气1次,每次30min左右;气温偏低时,在晴天中午通风,每次20min左右。

(7)采收

在子实体长到七八成熟菌盖尚未完全展开、边缘稍内卷、菌褶已全部伸直时进行采收,采大留小。

(8)常见杂菌和害虫防治

一是杂菌防治。接种室、发菌室要干净、干燥,使用前房间要消毒,并保证培养室周围环境卫生;保证培养基灭菌彻底,接种时消毒接种用具;发现霉菌感染后,及时清除出室。二是虫害防治。确保菇房卫生;菇房门、窗安装60目纱门、纱窗;发现害虫,用杀虫剂喷杀。

(二)技术支撑单位

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蔬菜科。

联系人:

五、秸秆肥料化利用

指通过控制条件,采用技术手段,将秸秆腐烂和分解,最终转化为肥料的综合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翻埋还田、秸秆混埋还田、快速腐熟还田、堆沤还田以及生产商品肥等方式。

(一)秸秆堆肥

秸秆堆肥主要是就近处理堆放在田头、路边、沟坎等处的秸秆。通过高温堆肥后,具有养分全、肥效好、无害化等优点。秸秆堆肥不需要特别设备、技术简单成熟、方式简便易行,可以因地就近推广应用。

1.技术要点

(1)选择场地。选择距水源较近,运输方便的地方。堆肥体积大小视场地和材料多少而定。如果选择平地,要在四周垒出30厘米高的土埂,以防跑水。

(2)处理秸秆。一般分3层堆积,一、二层各厚60厘米,第三层厚40厘米。层与层之间和第三层上均匀地撒上秸秆腐熟剂和尿素的混合物,秸秆腐熟剂和尿素的混合物的用量比自下而上为4:4:2。堆宽一般要求为1.6~2米,堆高1.0~1.6米,长度以材料多少和场地大小而定,堆好后用泥(或薄膜)封严。20~25天即可腐烂使用,而且质量好,有效养分含量高。

(3)用料及配比。按1吨秸秆配2公斤秸秆腐熟剂、再配施5公斤尿素(或200~300公斤腐熟的人粪尿),以满足微生物发酵所需的氮素,合理调整碳氮比。

(4)调节水分。堆制前将秸秆用水浸透,干秸秆与水的比例一般为1:1.8,使秸秆的含水量达到60%~70%,一般以手握材料有液滴出为宜,这是堆肥成败的关键。

(5)泥巴封堆。用泥封堆3厘米左右,堆体逐渐下陷,当堆内温度慢慢下降时,进行翻堆,把边缘腐熟不好的材料与内部的材料混合均匀,重新堆起,保持含水量,然后重新用泥封好,待达到半腐熟时压紧密封待用。

2.技术支撑单位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站。

联系人:

(二)秸秆机械化还田

1.总体要求

秸秆机械化还田是将收获后的主要农作物秸秆全部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再根据下茬作物种植的要求应用秸秆还田机械进行埋茬,然后进行播种;或应用免耕播种机在未耕地上直接进行贴茬播种,秸秆覆盖地表。秸秆还田后通过增施一定量氮肥促使秸秆腐解,避免秸秆腐解与作物争氮。实施旱田翻压秸秆还田的要配套实施适度镇压措施,实施水田秸秆还田的要在水稻栽插前使田水自然落干,以利于有害气体排放。各地应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的技术方案。

2.工艺路线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工艺及装备不仅与农作物种类有关,而且与种植制度有着密切关系。我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按种植制度可分为麦玉(豆)两熟制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麦稻两熟制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稻油两熟制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3种类型。

3.技术要点

麦玉(豆)两熟制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1)小麦秸秆机械化切碎覆盖还田

①使用稻麦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留茬高度不高于15厘米,但下茬为贴茬免耕播种玉米的,可适当提高割茬。

②使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的秸秆切碎装置或与联合收割机配套的秸秆粉碎机在收获小麦的同时粉碎秸秆,或在小麦机收后使用轮式拖拉机配套秸秆粉碎机粉碎秸秆,小麦秸秆粉(切)碎长度不大于10厘米,同时铺撒均匀。

(2)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

①玉米成熟后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并粉碎玉米秸秆。采用人工摘穗的,在摘穗后趁秸秆青绿(最适宜含水量30%以上)时,及时使用拖拉机配套的秸秆粉碎机切碎秸秆。切碎后秸秆长度不大于10厘米;留茬不高于8厘米,防止漏切。

②秸秆切碎后进行补施氮肥,按照每100公斤秸秆基肥增施1公斤尿素的比例增施氮肥,将增施的氮肥与基肥一起均匀抛撒于秸秆粉碎后的田间。

③灭茬后使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铧式犁深耕翻埋秸秆,耕深不小于18厘米,也可使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旋耕,使秸秆与土层混合,耕后耙透、镇实、整平。通过耕翻、压盖,消除因秸秆造成的土壤架空,为播种创造条件。

④铧式犁深耕翻埋秸秆并耙透、镇实、整平后,用带圆盘开沟器的小麦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小于5厘米;旋耕埋茬后也可使用旋耕施肥播种机播种,播种后要镇压紧实。

⑤种籽破碎率不大于0.5%。田间无漏播、地头无重播,断条率不大于5%。

(3)大豆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

在大豆联合收获作业时,同时完成秸秆切碎、均匀抛撒,用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械播种小麦。

麦稻两熟制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1)小麦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

①使用带秸秆切碎功能的联合收割机,在收获小麦的同时将秸秆切碎,并均匀抛撒在田面。割茬高度以不影响耕整地质量为宜,一般低于15厘米,秸秆切碎后的长度不大于10厘米。

②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增施氮肥、减少磷钾肥用量。以每100公斤秸秆基肥增施尿素1公斤,并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在机具作业前,均匀撒施在秸秆残体上,并根据适用基追肥比及增氮量施用基肥。

③实施水耕水整的,应先上水泡田24小时以上(软化土壤和秸秆,以利作业),上水深度以3-5厘米为宜;实施旱耕水整的,在秸秆旋埋作业完成后立即上水浸泡秸秆,并实施平整作业。

④耕深控制不小于15厘米,连续2年以上旋耕地块要适当加深。

⑤机具在作业时,应根据田块的具体形状确定作业路线,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次数。一般作业两遍,第一遍宜慢,第二遍速度可稍快。两遍作业应纵横向交叉进行。

⑥水稻移栽前,使田水自然落干以利通气增氧,排除毒素。

⑦作业质量,耕深稳定系数≥85%;碎土系数≥92%;埋草覆盖率≥95%。水整后大田地表应平整,田块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

(2)水稻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

①水稻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的机具要求、农艺要求、作业质量与小麦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技术要点相同。

②对秸秆量大的可采取犁耕翻埋,再进行旋耕整地作业。犁耕深度不小于20厘米。

③水稻秸秆还田后,宜使用适应秸秆还田要求的小麦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后实施镇压,提高土壤紧实度,防止因秸秆还田使土层架空造成失墒。

稻油两熟制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1)水稻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

水稻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技术规范和实施要点可参考麦稻两熟制中的水稻秸秆还田。

(2)油菜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

①在油菜联合收获作业时,同时完成秸秆切碎、均匀抛撒。

②实施水耕水整的,应先上水泡田24小时以上(软化土壤和秸秆,以利作业);实施旱耕水整的,在秸秆旋埋作业完成后立即上水浸泡秸秆,并实施平整作业。

③耕深控制应不小于15厘米,连续2年以上旋耕地块宜适当加深。

④根据田块的具体形状确定作业路线,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次数。

⑤土壤适当沉实,水稻移栽前保持薄层水,以利于机插。

⑥进行秸秆还田作业前,田块增施基氮肥,每亩增施5公斤尿素或15公斤碳铵,调节碳氮比,促进腐烂。

⑦实施油菜秸秆还田作业后至水稻移栽前,田面保持一定水层浸泡秸秆4-10天(季节允许可适当延长),使田面水层自然落干或保持1-2厘米水层,利于有害气体释放。

⑧水稻移栽后及时灌浅水护苗活棵,栽后2-7天间歇薄水灌溉,适当晾田,促进扎根立苗。

免(少)耕播种技术:

免耕播种就是在收获后未经任何耕作的地块上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作业。少耕播种就是指在未耕地上进行必要的地表作业,如:耙地、浅松、浅旋耕等,再进行免耕播种作业。免少耕播种技术主要有:带状旋耕播种、带状粉碎播种、免耕直播等方式。带状旋耕播种只对播种带进行浅旋耕,创造疏松的种床和保证开沟器顺利通过,搅动土壤不超过行宽的三分之一,适宜大行距作物。带状粉碎播种只粉碎播种带上的秸秆茬并推向两侧,保证开沟器不被秸秆堵塞,顺利完成开沟播种,相对带状旋耕播种土壤扰动小、动力消耗少。免耕直播是在有作物残留物覆盖的未搅动土壤上,直接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作业,这种播种方式对土壤搅动小,功率消耗少,适合多种土壤和作物,但目前这种方式不适合在作物秸秆覆盖量大、根茬粗大以及土壤质地粘重和土壤过湿环境中应用。

(1)玉米免(少)耕播种作业

①播种量:根据当地农艺要求合理确定亩播种量,确保亩株数。半精密播种单双籽率≥90%。

②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厘米,沙土和干旱地区播种深度应适当增加1-2厘米。

③施肥深度:一般为8-10厘米(种肥分施),即在种子下方4-5厘米。

(2)小麦免(少)耕播种作业

①播种量:根据当地农艺要求合理确定亩播种量。

②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在2-4厘米,落籽均匀,覆盖严密。

(3)大豆免(少)耕播种作业

①播种量:种植密度遵循播种“早宜稀,晚宜密”和土壤“肥宜稀,瘦宜密”的原则。

②播种深度:播深4-5厘米,干旱年和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宜深些,涝年宜浅些。覆土一致,播后及时镇压。

(4)注意事项

①满足免耕要求的土质应为沙土或壤土,要有足够的秸秆覆盖量且腐烂较快。

②收获后秸秆覆盖要相对均匀,地表平整,以便机器作业。

③尽量做到精密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根据种子发芽率和特性确定亩播量、播种深度、施肥深度、行距与株距(玉米、大豆)。

④注重播种行内的土壤加工质量,以保证在各种残茬和秸秆覆盖的土地上,为种子入土清理出一条无堵塞的通道。

⑤确保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机器能将种子稳定准确地排放在种沟里,并进行覆土镇压,保证种子被湿土包住,提高种子发芽率。

⑥选择优良品种。对选择的品种要进行精选处理。播前还应对所有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浸种处理。

⑦选择性能优良的免耕播种机。免耕播种机除有播种机的功能外,还需有清草排堵功能,破茬入土功能,种、肥分施功能和地面仿形等能力。

4.技术支撑单位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机站。

联系人:

六、农作物秸秆监测点

1、目标任务。在农作物种植相对集中连片地点建立农作物秸秆监测点,对本区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废弃浪费情况进行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监测,建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台账,及时摸清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为科学有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供可靠技术数据。

2.站点管理及具体工作

①开展农作物秸秆废弃监测,做好秸秆综合利用量统计工作。监测点根据区域规划设在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或大户生产区内,由主体或大户负责日常管护,定期开展本区域的农作物秸秆监测工作,摸清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还田状况,按月填报监测点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表并收集整理相关数据。

②实施步骤。夏收、秋收期间,及时组织各监测点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废弃监测相关工作。按月填报秸秆综合利用量表,在技术上保障和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科学有效开展。年底,整理相关数据,完成台账建设,总结全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监测工作成效。

3.技术支撑单位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机站。

联系人:

方案范本_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实施方案


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实施方案

实施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是解决秸秆禁烧最有效的途径,是一项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效的重要举措。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充分发挥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奖补政策效应,大力推进全镇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工作,经镇政府研究决定,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根本目标,创新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工作的思路和方式,不断提高全镇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水平,为全镇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实施主体

按照省、市、区文件精神,今年秋季的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补助资金一折通直接打到实际种植户帐户。

各村为秋季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实施主体。

各村要组织做好机械的组织、维修、保养,迅速投入到秋季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工作中去;各村要协调好作业机械,做好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工作,及时做好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统计上报工作;镇区农机主管部门做好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面积核查工作(核定作业面积,作业农户联系方式);确保较好的完成全镇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工作任务。如因统计不实,造成群众上访事件,镇纪委将根据情节严肃处理。在机械化全量还田补贴中虚报、冒领还田奖补资金,购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因出现火点、机械马力小、作业质量不合格,导致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质量差而影响到面积核查的由各村自行负责。

三、工作目标

20xx年秋季全镇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各村按镇政府分解的任务确保完成。

四、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狠抓任务落实。镇政府成立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何家乐同志任组长,镇三套班子其它领导为副组长,镇党委副书记李广东同志、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长刘跃斌同志具体负责,镇财政所、文广中心、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镇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负责全镇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工作的组织协调、技术指导、宣传和效能督查,各村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措施。镇村所有参与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的工作组成员主要是深入田间、地头跟踪还田机具,做到还田一块,灭茬一块,播种一块,扎实推进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工作,使秸秆还田的效果得到大幅提升。各村要把目标任务分解到组、具体田块,制订考核方案。镇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工作领导小组要强化督查考核,督促各村认真抓好作业机具组织、作业田块划定和作业保障服务等关键措施落实。

(二)广泛宣传发动,加强技术指导。各村要通过广播、条幅标语、致农民公开信、组织现场观摩作业演示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技术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成立技术指导小组,以机具操作、还田、播种田块大田管理为重点,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服务,要加强对农技大户、种田大户和机手的跟踪指导。

(三)开展系列培训,分类技术指导,提高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作业合格率。采取多元化、立体式培训和现场演示等方式,全方位开展培训指导。镇里开展不低于1期还田作业现场演示,经销企业组织机具巡回展示宣传,流动现场每村不少于1次现场会,对农机手和基层干部以及农民群众进行技术路线操作规程、质量要求和奖补政策系统培训,提高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达到技术路线规定的质量标准和农艺要求。

(四)严格作业标准,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农民群众的满意率。各村要按照上级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指导意见,严格监管收割机作业留茬高度不超过15cm,切碎长度不超过6cm的要求,匀抛后进行还田作业,还田作业达到15cm以上,实行卡口管理,所有联合收割机全部安装秸秆切碎装置方可投入使用。采取定人、定机、定田块跟踪监管,落实农户确认签字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面积的作业质量。 

(五)严格核实奖补资金发放。根据镇区核查组确定的作业面积和补贴金额后,对各村实际种植农户面积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公示结束后,由区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将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实际种植户一卡通帐户,确保广大种植农户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受益。

(六)创新工作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各村要把做好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作为搞好村庄环境整治、生态优居发展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提供政策扶持,全面提高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工作的质量。

(七)强化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镇秸秆机械化犁耕翻全量还田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成员单位,对各村秸秆还田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督查,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认真考核验收。

优秀方案:国营农作物序列转企改制工作方案分享


根据《中共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深化市县事业单位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晋编字〔20xx〕6号)、《中共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深化县级事业单位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吕编字〔20xx〕144号)和中共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县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石编发〔20xx〕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县国营农作物良种场退出事业单位序列转企改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围绕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转型创新发展,以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为根本出发点,推进县国营农作物良种场退出事业单位序列转企改革。

二、改革方式

采取撤销事业单位机构、核销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财政拨款只减不增、人员只出不进,逐步消化,稳妥推进改革。

三、资产处置

县国营农作物良种场配合县xx公司委托的具有相关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全部资产进行清产核资。中介机构需依法依规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确保改革过程中不发生资产流失。县国营农作物良种场需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按照规定上报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备案。

四、人员安置

县国营农作物良种场原核定全额事业编制1名,计划将此编制退回县农业农村局,人员调回县农业农村局。其余工人维持现状,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全面加快县国营农作物良种场退出事业单位序列转企改制工作,特成立县国营农作物良种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

副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县政协副主席、县财政局局长

成员:县人社局局长

县委编办主任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协调改制工作,处理改制过程中的问题,负责推进改制方案的实施,分步推进改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执法队副队长担任。

(二)严明工作纪律

严格执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改革的各项政策,确保改革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国有资产变更等事项要按照规定程序报批,严格财务管理,严禁转移、侵吞、挤占国有资产,严禁随意处置国有资产。

(三)确保平稳有序

要加强统筹协调,把握改革节奏,加强调查研究,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在实施改革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充分预估和妥善解决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统筹推进改革各项工作。

方案范文: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方案汇编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xx〕56号)精神,确保三年内全面完成全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按照全国、省及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全面完成涉农镇街的普查与征集,摸清各地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分析演变趋势,为实现有效保护与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抢救性收集珍贵、稀有、濒危、特有种质资源;在完成国家普查任务的同时,对食用菌、中药材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与收集,按照对其他作物的要求,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各种种质资源征集达40份以上。分年度实现以下目标:

20xx年,全面完成13涉农镇街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任务。全区征集资源40份以上并送交省普查办入库(圃)妥善保存。

20xx年,配合省农科院完成新增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入库(圃)妥善保存。

20xx年,全面完成我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配合省级完成我区征集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入库(圃)妥善保存;普查、征集、收集种质资源及相关信息纳入全国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配合编辑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志。

二、重点任务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涉农镇街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基本查清各类农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以及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完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全区征集当地古老、珍稀农作物地方品种和珍稀、濒危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40份,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种质资源征集表》。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编目保存。对征集和收集的种质资源送省农科院进行繁殖和基本生物学特征特性的鉴定评价,并提交国家、省作物种质库(圃)保存。

(三)食用菌、中药材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对辖区食用菌、中药材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与收集,按照对其他作物要求,做到应收尽收。填写《省食用菌、中药材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省食用菌、中药材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征集表》。

三、实施期限与范围

(一)实施期限。20xx年5月至20xx年12月。

(二)实施范围。田横镇、金口镇、段泊岚镇、移风店镇、通济街道、大信街道、温泉街道、北安街道、龙山街道、鳌山卫街道、灵山街道、蓝村街道、度假区等13处涉农镇街实施。

四、进度安排

20xx年,全面完成普查与征集任务;20xx年,配合省农科院完成新增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及入库(圃)保存;20xx年,全面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一)20xx年:在20xx年普查的基础上,进行再发动、再培训、再征集,全面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全面普查与征集。对上年度已收集的种质资源送省农科院进行繁殖和鉴定评价,经过整理、整合并结合农民认知进行编目,入库(圃)妥善保存。向省普查办推荐20xx年省优异种质资源名单。

(二)20xx年:配合省普查办全面完成送交的种质资源的繁殖和鉴定评价,经过整理、整合并结合农民认知进行编目,入库(圃)妥善保存。加强种质资源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古老地方品种承载的传统农耕文化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种质资源意识。迎接省普查办考核。

(三)20xx年:全面完成我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完成省、市考核验收。配合省普查办完成我区征集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入库(圃)妥善保存,相关信息纳入全国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编写市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对镇街遗传资源普查工作进行验收考核和表彰。

五、任务分工

(一)区农业农村局。成立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专门机构,负责方案制定并组织实施;组织普查征集人员培训;审核各镇街提交的普查信息,指导完成全区农作物、中药材、食用菌等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目标任务;加强与市农业农村局、省农科院的对接信息和数据提报等。具体工作由区农技站承担。区蔬菜站配合开展蔬菜、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普查工作;区果茶站配合开展果树、茶叶种质资源的普查工作。

(二)镇街农业服务中心。配合区农业农村局开展本辖区农作物、食用菌、中药材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收集和征集;按要求配合征集当地古老、珍稀、特有、名优作物地方品种和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做到应查尽查、应收尽收。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领导小组和技术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任务分配、工作督查等。技术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咨询、汇总普查资料、实施项目评价等。各涉农镇街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细化工作方案,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信息提报等工作。

(二)优化普查队伍。抽调农技、蔬菜、果茶、环能等科站技术骨干组成专门普查队伍。加强与大专院校技术合作,委托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家团队给予专业技术指导。组织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普查水平,保障本辖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媒体、网络等形式积极宣传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成果,提升全社会参与保护种质资源多样性的意识,确保此次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实效,推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配合完成省、市中期检查、年终总结等各项工作。

精彩范文 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实施方案范本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鲁政办字〔20xx〕211号)、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xx年度“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鲁农机字〔20xx〕7号)文件精神,按照到2025年在全国率先建成“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省的要求,我县在20xx年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争创20xx年度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以深化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为统领,按照“立足大农业,面向现代化,发展新农机”的工作思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补齐全程机械化短板,突破全面机械化瓶颈,提升农业机械化质量效益,全力推动我县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二)工作布局

按照全程引领、联合联动、多业并举原则,科学布局,统筹推进。全程引领,即在全县深入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引领推动农业机械化稳步健康发展。联合联动,即县政府、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各有侧重地协调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多业并举,即在持续提高种植业机械化水平的同时,同步推进畜牧养殖业、设施农业机械化。

(三)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全面发展。在继续深化种植业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选择畜牧养殖业、设施农业作为我县创建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的主攻方向。

2.因地制宜,优势发展。各乡镇(街道)根据地区自然禀赋、经济条件和机械化水平等因素,优选适宜的农机装备、作物品种、产业布局、技术路线,积极推行具有区域特色的“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

3.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积极引进农业机械生产企业、畜牧和蔬菜大棚龙头企业,加快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研发创新和示范推广。加快培植壮大当地新兴畜牧、蔬菜大棚企业、大户,以点上突破带动整体提升。

4.市场主导,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以及农机、畜牧、蔬菜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机企业等市场主体积极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综合运用产业、财政、金融政策,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引导。

(四)发展目标

以补短板、强弱项为驱动,在调查研究、参观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我县种植业、畜牧业和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20xx年各乡镇(街道)要建成1处现代农业机械化产业园或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一镇一特色、一镇一品牌,引领产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确保成功创建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助力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二、主要任务

(一)全力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围绕全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着力发展土地深松、宽幅精播、种肥同施、高效植保、低损收获、秸秆利用、粮食烘干机械化,重点加强植保、烘干等机械化薄弱环节,积极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重点提升玉米籽粒收获、深松免耕精量施肥播种机械化水平,努力实现主要农作物各生产环节机械化协调发展。

(二)全力推进畜牧业、设施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立足我县农业机械化发展实际,积极推广畜牧业、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技术,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在用工较多、机械化生产技术基本成熟的环节领域首先突破。畜牧业重点发展青饲料收获、畜禽养殖、畜产品采集、畜禽粪污和病死畜禽处理机械化。设施农业重点发展设施大棚蔬菜种植的优质品种选育、水肥一体化、大棚卷帘自动设备、环境控制系统等机械化,努力实现全县种植业、畜牧业、设施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

(三)全力提高农业机械化质量。建立健全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标准体系,示范推广精准智能机械设备和标准化作业技术,鼓励已有机械加装、新出厂机械配备作业质量监控设备,政策性补助作业项目全部配备作业质量监控设备。

(四)全力增加农业机械化质量效益。积极探索创新和示范推广节本增效、绿色环保农业生产机械化新技术。大力培育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积极拓展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拉长农业机械化服务链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三、重点工作

(一)全力推进农机装备优化升级。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认真贯彻、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省行动纲要,着力提升农业机械科技创新能力。围绕推进小麦、玉米主要粮食作物、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这一核心,以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和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整合农机生产企业及各类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大先进农机装备示范推广力度,探索建立研发、推广、使用一体化新机制,加强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重点研发生产和转化应用大型智能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联合收获机械、微喷灌机械、先进植保机械、集约化畜牧养殖机械、农产品加工成套装备,显著提高农机装备有效供给水平。农机部门坚持示范推广先行,以县、乡镇两级农机推广机构、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示范园区为主,建设小麦免耕施肥播种、玉米分层施肥播种、机械化植保、农机深松、籽粒收获、粮食烘干、畜牧养殖智能管理平台、设施农业水肥一体化等示范基地,以点带面,不断加快先进成熟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普及应用。

(二)全力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业农村、农机、畜牧、农副渔业等部门协调配合,成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小组和农机农艺融合专家组,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示范推广,总结形成适合我县县域、不同作物、不同规模的农机装备配套标准、机械化技术模式和技术规程,实现农机作业、作物品种、栽培模式相互适应、深度融合。政策扶持和鼓励引导购置复式高效农机装备,加快现代农业关键环节机具更新换代。协调推进畜禽养殖、饲草收贮加工、设施大棚蔬菜种植等机械化技术示范,整体提高全县各领域机械化水平。鼓励农机装备优势企业与高校建立对接平台,开展先进农机装备研发推广。实施高效农机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引领工程,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开展节水、节肥和节药示范,建设“水肥药一体化”示范基地12个。

(三)全力推进农机服务主体发展。以农机户为基础、合作社、联合社为纽带,农机社会化服务为支撑,进一步加强以农机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机作业规模化推进工程,加大对农机合作社扶持力度,加强农机合作社农业装备、库棚建设、办公条件等硬件建设。建立“覆盖全程、服务全面,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种植业、畜牧业、设施农业生产向装备智能化、种植规模化、过程机械化、服务社会化方向发展。鼓励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土地流转、生产托管、订单作业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机生产企业与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畜牧养殖合作社、大棚蔬菜种植大户等开展合作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赢。

(四)全力推进农机信息化水平。开展“互联网+农机”推进行动,建立全县农机管理服务信息化指挥调度平台,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机械化,促进信息化与农机装备、作业生产、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实现装备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推动在大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深松机等重点机具上装载北斗导航、智能监控等信息装备,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加强农机管理服务部门、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农民和农机手的互联互通,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和农业机械化的深度融合,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提升农机管理服务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下一步,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在全县大力推广农机慧眼多功能一体化设备,全面掌握全县机具保有量及“三夏”、“三秋”作业进度,进一步推进全县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生产作业。

(五)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全面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及蔬菜种植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主导作用,引导群众通过委托管理、技术和市场共享等形式,实行土地规模经营、设施农业区域化种植,有效提升市场效益。充分发挥畜牧养殖龙头企业和带头人的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养殖户采取场地设备租赁、技术共享、统一销售等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快技术革新,提升品牌效益。不断探索寻求适合我县现代农业全面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生产手段改进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的新发展路径。

(六)全力推进农机化生产条件改善提升。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更新、农机深松作业补助、保护性耕作项目、粮食烘干机械化项目、基层农机推广补助等政策、项目,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对列入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实施的片区,优先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为全程机械化生产提供便利条件。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为农服务中心、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涉农建设项目,要集中整合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实施的片区,形成集聚效应。

(七)全力推进农机人才培育。实施人才强机战略,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鼓励开展“企社共建”活动,通过政企联动、企社结合,建立农机人才培育实训基地,造就一支准确把握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科技素养好、开拓能力强的管理干部队伍,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通、热爱农机事业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人才队伍,培育一批既精通农机驾驶、维修技术又懂农业、农艺栽培技术,同时又会农机经营管理的新型农机手、职业农机经营者、合作社带头人。积极开展农机维修、驾驶操作职业技能竞赛,选拔培育一批爱农机、善钻研、技艺精的“农机工匠”。

(八)全力推进农机化公共服务提升。加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打通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加强农机维修指导、教育培训、质量投诉监管等农机化公共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完善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鼓励引导农机企业和农机、畜牧、大棚蔬菜种植合作社等参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构建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协作互补的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县创建“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的组织领导工作。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要把加快推进“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强化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实施。

农业农村、农机、畜牧、农副渔业部门具体负责实施方案的落实工作,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等职能,做好生产组织、技术推广、安全管理等工作,要大力推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积极为机械化生产创造条件;财政部门要保证农机购置补贴、报废更新、农机装备研发、基层农机推广等相关扶持资金的拨付和结算进度,加强相关财政支农项目监督管理;科技部门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科研开发支持力度;商务部门要加强对农机流通行业的规范指导;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机产品质量、农机销售市场的监督管理;其他各部门要根据职责职能,全力支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发展。

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定重点地域和重点产业,充分发挥村级基层组织的主导作用,确保在种植业、畜牧养殖业以及设施农业生产领域,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政策扶持,推动实行规模化经营,推进区域化种植和养殖、机械化作业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二)强化政策扶持。进一步整合扶持现代农业生产方面的各项政策、资金,把推进“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纳入重点支持范围,同时将其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县农业农村、农机部门要深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现代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农机化转型升级推进工程等扶持力度,加速“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关键急需机具研发提升和推广应用,大力支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创建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农机作业补助政策,在巩固土地机械深松作业补助的基础上,逐步拓展机械作业范围,对水肥一体化、高效植保、粮食烘干等绿色高效机械化作业实施补助。注重放大财政资金整合、撬动作用,积极探索开展大型农机贴息贷款、抵押贷款、政策性担保和融资租赁业务;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发展农业机械化。

(三)强化示范创建。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创建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大力宣传全县实现“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意义、好处,大力推介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让农民群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主动参与,形成全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的良好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农业农村、农机部门主抓,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现代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长效机制。通过建立示范区或示范基地,培育典型,打造样板,引领推动全县“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

(四)加强督查考核。将“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创建工作纳入全县协同发展综合考评,制定科学的考核内容和标准,加强绩效跟踪、中期检查和考核验收,强化对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的督导考核。对工作开展得好,有特色、有亮点的给予表彰奖励,为成功创建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奠定制度保障。

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实施方案


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实施方案》(陕政办发〔20xx〕37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实施方案》(延政办发〔20xx〕3号)精神,坚决遏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不断巩固提升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2万亩,产量稳定在4.5万吨以上,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关于粮食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聚焦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按照“强监管、稳基础、提产能、保供给”的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增量,扎实推进“两藏”战略落地,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科技装备支撑,健全粮食生产支持保护制度,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能有提升、产量不下降,主要粮食品种自给率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基础更加稳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二、重点任务

1.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在坚守耕地红线、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基础上,明确耕地利用优先,正确处理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关系。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玉米等谷物种植面积,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油、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料生产。在优先满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适度用于其他农产品生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

2.严格规范永久基本农田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挖塘养殖水产、非法取土等破坏耕作层或从事其他毁坏种植条件的活动,禁止闲置、撂荒永久基本农田。县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要加强上下衔接和政策调研,稳妥有序做好分类处置,坚决遏制问题增量。对已占用的永久基本农田,按照“严格执法、积极引导、平稳退出”的原则,建立差异化的退出机制;属非法违规占用的,依法限期退出;对造成耕作层破坏的,依法恢复耕种条件;其他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情形的,坚持一事一议,逐步退出。属闲置、撂荒的,要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尽快实现复耕复种。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稻渔等立体种养,应当符合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用标准,不得破坏永久基本农田。

3.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严禁擅自调整粮食生产功能区,严禁在粮食功能区内建设种植和养殖设施,严禁违规将粮食生产功能区纳入退耕还林还草范围,严禁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超标准建设农田林网。严格落实粮食生产功能区种粮属性,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情况“回头看”专项行动,对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种植非粮作物短期难以恢复,或不符合划定标准的,统筹做好剔除补划工作,确保数量划足、质量划优。

4.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水利工程、耕地质量提升等项目集中向粮食生产功能区覆盖,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提升地力水平,建成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吨粮田”。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及时“上图入库”,加强工程管护利用,明确管护责任,发挥工程效益。

5.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按照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依法建立分级资格审查和项目审核制度,引导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规范流转土地经营权,禁止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鼓励受让方发展粮食生产。支持工商资本到农村从事良种繁育、粮食加工流通和粮食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强化租赁农地监测监管,禁止工商资本违反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大规模流转耕地不种粮的“非粮化”行为。

三、保障措施

6.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县政府将耕地保护、粮食面积、产量等指标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将防止耕地“非粮化”作为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提高粮食生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考核指标权重。各乡镇人民政府、美水街道办事处要切实承担起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县经济发展局、县教科体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统计局等部门结合职能分工,落实好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的各类政策,切实强化粮食生产、流通、收储、质量安全等保障措施。

7.强化耕地种粮情况监测。建立健全耕地种粮情况监测评价系统,开展耕地种粮情况监测监管。各乡镇人民政府、美水街道办事处要对本辖区耕地种粮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评价,对摸排的存量问题,从实际出发,分类稳妥处置,不搞“一刀切”,重大情况及时上报。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要建立耕地“非粮化”情况通报机制,定期对粮食生产功能区、永久基本农田内目标作物种植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实行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及时更新电子地图和数据库。

8.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办要按照本方案要求,抓紧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于20xx年4月底前完成问题排查摸底,将有关落实情况报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要发挥牵头作用,加强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重点任务、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大全


为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央政法委提出分批次在全国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市申报参加创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简称“创建试点城市”),获得中央批准。为全面推进全市创建工作,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同意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总要求,以解决县域内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科技支持的社会治理体系。探索具有亨通特色、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平安亨通建设在上新台阶,为我镇创造更家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镇域社会治理此种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在县域社会治理中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导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系统思维。将镇域社会治理放到镇域经济发展全局中谋划,统筹城乡社会治理、统筹各项任务,增强社会治理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注重联动融合,开放共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镇域社会共同体。

坚持精准精细精致。遵循治理规律,把握时代特征,运用先进理念、科学态度、专业方法、精细标准提升治理效能。

三、总体目标

通过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到20xx年基本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理念、目标、布局、体制、方式、政策、能力现代化。

精彩方案: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市、区安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进一步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管网格,根据《安全生产法》《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我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建立“党政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监管、行业严格自律、企业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支持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努力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坚持“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将全区所有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按照行业与属地,划分若干个责任区,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和工作内容,通过定人、定岗、定责,形成条块结合、分工协作、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网格化、单元式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

三、组织领导

区安委会成立全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全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实施工作。全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应急管理局,由孙彬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

四、安全生产网格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安全生产监管网格的划分

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模式,即:各责任单位根据监管对象和监管范围,通过分类分级、纵横交织的网格单元,将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有机地固化到各网格单元,既厘清网格内每个监督管理对象对应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又明确单元内每个监督管理对象对应的安全生产网格员(网格长)。按照这个监管模式,实行区、镇(街道办、管委会)、村(社区)三级网格监管,并将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划分到“三级”网格内,形成条块结合、分工协作、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网格化、单元式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

“一级网格”:区安委会为安全生产监管“一级网格”,针对区域内企业以及市属企业和中省驻当地企业子公司、分公司的生产经营站(点、场),建立条块结合、部门联动、重点突出的区域性监管网格。

“二级网格”:各镇(街道办、管委会)为安全生产监管“二级网格”,针对区域内所有企业,建立定岗、定位、定责的安全监管网格。

“三级网格”:村(社区)为安全生产管理“三级网格”,针对区域内所有企业,建立定岗、定位、定责的安全管理网格。

(二)“一级网格”工作任务和内容

1.区安委会。区安委会主任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全区的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各专业委员会主任按照《区政府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以及“一岗双责”的要求,切实承担并落实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责任,督促分管行业领域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职责。区安委办监督、指导、协调各镇(街道办、管委会),辖区景区和区级各部门网格化监管履职情况,负责全区(本行业)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督导和考核考评工作;制定网格化督查计划,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2.区级各专业委员会(各部门)。区级各专业委员会(各部门)要按照专委会(部门“三定”)职责规定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把责任具体细化到具体部门,部门的内设机构,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具体到每一个监管企业,形成一个完整的责任链条,切实履行好安全监管和行业指导的职责。

(1)制定本行业(部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方案》,以镇(街道办、管委会)为基本单位划分安全生产网格,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区。

(2)建立监管网格图。按职责分工,每个监管网格明确分管领导和安全监管责任人,负责监管网格内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通过执法检查、专项治理、隐患排查、宣传教育等措施,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3)编制《监管企业分布图》。明确各监管网格内重点监管单位,制定重点监管单位名单,建立重点监管单位档案,对重点监管单位每月组织开展1次安全生产检查,每季度组织开展1次监管网格内除重点监管单位外其余单位的安全生产检查。

(4)建立安全风险分析研判机制。按照“企业为点、部门为线、政府为面”的原则,企业每月对本单位涉及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现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研究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形成月度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研判报告,报送本级行业主管部门。各专业会委员(部门)每季度召开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研判会,对本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工作部署落实情况、企业安全风险情况、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深入分析研判,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形成本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分析研判报告报专委会主任。

(5)建立风险隐患管控机制。全面推进“逐企逐厂过筛子、分门别类建台账、辨证施治除隐患、综合施策快整改”的风险隐患防控机制,全面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基础台账、事故隐患台账、重大危险源(风险)台账等工作台账,采取挂牌督办、专家服务指导、联合会商、项目治理等措施及时整改隐患。

(6)不断提升监管网格信息化水平。积极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智慧社区等综合信息平台,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分布、隐患上报等逐步实现在线操作,不断提升本级网格化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三)“二级网格”工作任务和内容

黄堡镇(各街办、管委会)镇长(主任)是本区域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把安全生产责任具体细化到班子成员、各内设机构,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形成一个完整的责任链条,切实履行好安全生产属地监管职责。

(1)制定辖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方案》,以行政村(社区)为基本单位划分安全生产网格,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区。

(2)建立监管网格图。每个责任区明确分管领导和各村(社区)委会包村站所长、安全检查员,负责监管网格内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通过执法检查、专项治理、隐患排查、宣传教育等措施,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

(3)编制《辖区企业分布图》。《辖区企业分布图》要划分各安全管理责任区,标明每个责任区的企业、主要道路、建筑、场所、地理特征等相关内容,所管辖的重点监管单位必须标记明显符号。每月组织开展1次重点监管单位的安全生产检查,每季度开展1次除重点监管单位外其余单位的安全生产检查。

(4)建立风险隐患管控机制。全面推进“逐企逐厂过筛子、分门别类建台账、辨证施治除隐患、综合施策快整改”的风险隐患防控机制,全面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基础台账、事故隐患台账、重大危险源(风险)台账等工作台账,采取挂牌督办、专家服务指导、联合会商、项目治理等措施及时整改隐患。

(5)推进各镇(街道办、管委会)安全管理“十有”建设,即有明确机构、有明确领导、有明确人员、有责任分工、有工作制度、有运行机制、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施、有工作档案、有培训教育等。

(四)“三级网格”工作任务和内容

各村(社区)委会在所属黄堡镇、街道办指导下开展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结合辖区实际,划分本辖区安全管理责任范围,明确责任人,配合联村干部和安全检查员对管辖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及时向属地区政府或相关部门报告。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活动,负责安全宣传资料的发放和张贴。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报告所属镇(街道办、管委会)及网格责任人,并协助做好事故现场处理和善后工作。

(五)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主体责任网格工作任务和内容

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责,应建立公司(厂矿)、车间、班组三级安全管理体系和覆盖各层面、各岗位的安全管理网格,对各工作环节进行全程安全监控,企业法人对责任区负直接责任。

1.建立企业法定代表人负总责,单位、车间、班组、岗位、员工层层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体系;对企业中每个区域、场所、部位、环节和设施设备、工艺流程,逐一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建立责任落实台帐;制定岗位责任书和安全操作规程,对所有在岗人员都明确规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建立安全生产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的责任体系。

2.依法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安全用电、厂区交通、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危险场所、特种设备、危险(动火)作业、劳动保护、职业卫生、教育培训、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安全值班、安全奖惩、特种作业安全、设施“三同时”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3.认真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重点监管区域、重点监控设备、危险工艺,每天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每月组织开展1次生产经营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巡查;每季度、每年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4.建立事故隐患台帐。建立本企业事故隐患台帐,对企业自查自报的隐患数据、上级检查数据和监管措施执行到位等情况进行详细统计,按时上报事故隐患统计报表,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过程的实时、动态和有效监控。

5.严格落实宣传教育主体责任,结合厂(矿)、车间、班组工作实际,每天组织开展1次班前培训,每月组织开展1次安全生产考核,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每年组织开展1次“三岗人员”复审培训。

6.落实《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安全责任,确保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职责明确、奖惩分明,形成严密、高效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五、网格化安全管理的实施步骤

为确保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的顺利开展,将采取分阶段实施的方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一)调查摸底、建立台帐阶段(20xx年2月8日至3月31日)。各镇(街道办、管委会)、区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对职责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调查摸底,对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突出问题等进行排查登记,建立各生产经营单位和场所的基础台帐和档案,合理划分网格,编制《安全生产监管网格图》。

(二)落实责任、形成网格阶段(20xx年4月1日至9月30日)。根据编制的网格图,实行“定岗、定位、定责”,确定各级网格、各个责任区域、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措施,编制辖区企业分布图》,全面启动网格化监督管理,确保网格有序运行。

(三)总结提高、建立机制阶段(20xx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及时发现和解决在推广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积极推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工作,不断提高网格化监管信息化水平,保证网格化监督管理的有效运行,收到明显效果,逐步形成安全生产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充分认识开展网格化监管的重要意义。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使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延伸到最基层,协助打通安全生产监管“最后一公里”,是新形势下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增强安全生产监管效能的迫切要求,对于缓解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任务和监管力量之间的突出矛盾,构建全覆盖、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格局意义重大。各镇(街道办、管委会)、区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善于在推广的过程中,把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与本辖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形成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监管网格。

(二)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本辖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主要负责人要坚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领导)共同抓,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可在本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措施,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全覆盖,不断推动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的规范化、长效化。

(三)注重典型引路和宣传引导。各单位要在工作指导上,注意发现和培养典型,运用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动本辖区、本部门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推广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及时总结宣扬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的先进单位和好的经验,在推广过程中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素质,提高管理能力,营造良好氛围。

(四)严格考核奖惩。区安委会将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各镇办、管委会、区级各部门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区安委办对各镇办、管委会、区级各部门网格化管理工作适时进行协调、督导,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对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导致发生事故的,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