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教师阅读心得(汇编7篇)

2023-12-23
教师阅读心得 教师心得

教师阅读心得。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程度上的观点和感受,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如果经常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并且整理自己的感悟。所以我特别推荐这份精选的“教师阅读心得”,你一定值得尝试一下。如果你觉得这个网页不错,请收藏起来以备日后使用!

教师阅读心得(篇1)

《听张祖庆《儿童阅读:教师的应为和可为》有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这渠道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这是何等节俭的车,

承载着人的灵魂。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狄金森

“除了生活,没有什么是可以和书并论的最好的学习载体。”这是我最近几年特别深的感悟。张祖庆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深有同感,他说:“读书最忌讳的就是把死的答案给孩子。”这不正如莎士比亚的那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阅读本就是每个人独有的感受,有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个人感受所折射出的个人体验,所以,对于阅读,我们首先应该给于孩子的是自由的空间。然而,对于阅读我们作为老师绝不能是放羊式的不管,或是口号式的布置。一直以来,我们往往迷茫怎样带领孩子们去阅读。今天的讲座中让我找到了一些可行的方法。

首先,张老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应为讲起,非常清楚的告知我们应该为孩子们建造丰饶的阅读环境。这一点在很多学校其实都止步于形式。我们看到很多学校都不缺少图书,但图书往往被深深的藏在图书馆,很少被孩子们去阅读。即使有学校开放阅览室,甚至式校园阅读长廊,但也很少见到孩子们的身影。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不是不想读,是根本没有什么时间可以坐在那里静静的读书。学校的课堂安排的满满的,总有写不完的作业,回家除了作业、吃饭时间也是所剩无几。不夸张的说,中学的孩子甚至连上厕所都是跑着、赶着的。环境,大的环境对孩子们来说太重要了。小学是打开孩子阅读之门的最好阶段。小学时期,能有丰饶的阅读环境,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关乎一生。这既包括阅读材料——书的丰富,同时也包含这阅读时间的保证,和阅读引领的得力。

第二点,构建适切的阅读书目。我非常希望能够得到张老师的书目的选编。我们需要制定出适切的阅读书目,在语文课之上进行深入的,实实在在的,可持续发展的阅读。通过这样的阅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内心对阅读的渴望。这就需要我们能为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并且在阅读之后能够有收获感的书籍和阅读方式。这也是我们一直所困惑的问题,是我们开展阅读的瓶颈所在。我们可以通过几本书带领孩子走进这类文本,从而打开一部分喜欢这类文本的孩子的兴趣,进而再给孩子推荐同类书目,这样他们就会自主的选择阅读。因为有了前面的引领和打开,后面的阅读便成了一种兴趣使然,效果会更好。

第三点,打造完整的阅读课程。我认为这正是阅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一个学校有了良好的阅读环境,适切的阅读书目,再形成完整的阅读课程,就成了一个完整的阅读链。只有这样一环扣一环的开展阅读,阅读才能真正的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才能扬起每一个孩子的阅读之帆,开动语文这艘大船!(wwW.928d.coM 策划书范文网)

最后还想结合自身读书的感受说一说。我一直是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读的书很少,惭愧的说四大名著没有认真的读完整过。这两年,随着各种读书软件的扑面而来,学校读书环境的带动,领导的时时教导,我也开始慢慢的读一些书。虽然有时还是一读就困,但还是渐渐的感受到了书的魅力,也从中收获很多,甚至也开始慢慢的觉得读书真的是一件让人精神愉悦的事,因为发现了书中的无限奇妙和无尽的人生钥匙。我常想:为什么我人到中年,才有种初尝书之美妙的感觉呢?为什么以往那么多年,我都没有发现这么一座宝藏和有趣的事情?细想之,不得不说有童年的我没有被打开这一原因。因为没有被领进这扇门,没有走进这个奇妙的世界,所以从不曾感受这其间的美好。现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果不能打开孩子的阅读之门,那将是一件多么让人痛心的事情。而我,如今感觉到自我贫乏的同时,也更想能和孩子们一起走进阅读的大门。只有扬起孩子阅读的帆,才能开动他们语文的大船,真正希望能和孩子们一起感受人类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

教师阅读心得(篇2)

一、简明扼要,目的明确。在《教师阅读地图》的导读中有这样一席话:一张地图,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开放式全息阅读,两大目标:

帮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合理的阅读路径,最适合你的书,三大帮助:近200本参考书+使用方法+书评四大亮点:

什么读+怎么读+例句+误解是一本对教师专业发展很有帮助的书!

这相信是所有专业化教师的共同心声。谈到专业成长,领导和专家总是抱怨一些老师不想咄咄逼人,不知道怎么学习。但谁知道呢,很多老师不知道该找什么书,怎么读。

有时上级推荐的书看之有味,思之无味。这是一个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盲区。

二、肺腑之言、激发共鸣。《教师阅读地图》谈到的“浪漫”。书中举的例子《做最成功的父母——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是脱离了情境地讲赏识,流于肤浅。

没有深入分析欣赏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就夸大了欣赏的作用,是一种归因错误的言语。该书指出,对于相关专业的教师来说,这样的书不够专业,读得太多,甚至有害。因为这是一种典型的灵魂鸡汤问题,它有着戏剧性的逆转,即通过前后的鲜明对比来创造戏剧性的效果吸引眼球,从而简化复杂的文题。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现象。例如,没有学生不能教,只有老师不能教。听听,但想想。如果这是真的,教师是万能的,在某种程度上远远超过上帝,解决上帝无法解决的问题。许多领导、专家和所谓的名师最喜欢这种写作。这样的写作或许能抚慰心灵,但最终未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本身不是戏。

三、专业指导、合理搭配。这本书为我们老师提供了教师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这种提法在其他的书中也看到过,但没有这本书那么详尽,书中指出教育作为专业领域,也拥有最合理的知识结构,这个知识结构可以大致表示如下:本体性知识占50%,专业知识占30%,人类基本知识占20%。

本体论知识,即教学的专业知识,是从事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知识。例如,语文教育包括语文知识、文本解读、学科实践与理论、文学作品等。专业知识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实践教育学和课程理论、教育视野、文艺教育学教材、教育管理、职业认同、心理学等。

而人类基本知识,“则是不仅针对教师而言,乃是应该具备的人类基本知识”,构成了专业阅读更广阔的背景。越接近这个比例,职业发展就越健康。一旦比例失衡,往往会引发各种问题。

书中提到根本书箱,什么是根本书籍?基础图书,也称为原始典型图书,是指奠定了教师精神和学术基础的经典书籍,影响和形成了他们的专业思维方式。很多老师受到了一些根本书籍的影响,对教育教学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如李镇西老师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更加热爱,经过不懈的努力在教育上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影响了很多教师,此书是我们所有教师的根本书籍。书中还举了《论语》、《道德经》、《修辞学发凡》、《孩子们,你们好》、《爱的艺术》、《静悄悄的革命》等根本书籍。然而,不同专业的教师有不同的基础书籍。我们教师应该找到自己的基础书籍,通过反复阅读来吸收精神营养。

《教师的阅读地图》确实是一本好书,适合这个快餐式阅读的时代。书中给出了略读、精读的一些书目,给出了一些阅读的技巧,细细品味这本书,不光发现的是阅读的一些技巧,还有一些教师阅读的经典书籍的核心思想。阅读地图是为了让教师在短时间内学会阅读,热爱阅读,有效阅读。

教师阅读心得(篇3)

2。计算机教学必须鼓励算法的多样化。

面对一个计算问题,求解计算结果的策略可以是多样的,这只要求思维方法和过程是合理的、逻辑的。而传统的计算教学,一般都是教师按教材的设计机械地、程序化地叙述算理、示范算法,学生模仿、记忆和强化算法,使计算教学成了学生的机械接受和反复操练的过程。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它要求学生在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中自主建构数学知识,自己去探索、“创造 ”和发现。

同时,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所受教育的影响不同,面对同一个数学问题时,解决的策略和思维方法必然会不一样。因此,计算教学就必须依据数学课程的新理念,从学生的学习出发,引导学生调动计算方面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交流和发现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但同时也要处理好多元化与优化的关系。

3、计算教学需要情景,并且是有价值的情景,有价值的数学情景应该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系有密切关系的,能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数学联想,比较容易呼唤起学生内部正在休眠的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的情景。如果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一个数学情景,学生只是停留在情景的表面,不能进入数学实质性的领域,感觉不到今天的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那么这种数学情景至少在相关数学教学中价值不大,甚至是毫无意义的。

新的教学理念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思考,重新认识计算教学的功能,切实改革计算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计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促进数学思考,逐步形成数学意识,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阅读心得(篇4)

篇一初识《爱的教育》,真是缘于偶然,偶然间在学生课桌上发现,并随手翻阅了两页,而后便又翻了第三页,第四页,再然后便翻完了全册书,当时的情形真可称得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少儿书”。书中那一个个平凡的人所做的一件件平凡的事无不深深的触动着我,让我为之魂牵梦绕;那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一个“爱”字,更是让我为之潸然泪下……

本文是一部极富感染力的**,通过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眼睛,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他四年级的全部生活点滴。“爱”是整篇**的主题,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最真挚的情感,桩桩件件丝毫不见有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却总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以时间为顺序,用“爱”贯穿始终。

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没有池塘,没有爱,没有教育。

”在书中,无论是学校家庭,甚至是整个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都在努力营造一种“爱”的氛围,使儿童在感受被爱的同时也学会付出他们的爱。作为一个老师,我不禁想到,其实我们也可以挤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来让我们的孩子也来听听类似的“爱的故事”。就像书中老师讲的“每月故事”一样,给我们的孩子感受爱的机会,给他们的灵魂洗洗澡。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爱满天下,乐育英才。”老师只有充满了爱,教育才是快乐的,有效的。

学生只有亲其师,也才会乐于信其道。那么,我们怎么能成为一个让学生乐于亲近的老师呢?答案恐怕就在于一个“爱”字,热爱教育,更要热爱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

如果老师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某方面存在不足的学生,当他们有了进步,那怕是一点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前进。

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幸福是有人爱我们。其实,爱如同空气一般无时无刻不在环绕着我们,而我们却似乎总是少一双发现“爱”的眼睛。掩上书本,静下心来,平日里漠不关心的一幕又一幕便潮水般涌上心头……妈妈这个世界上最最无私的爱着我的人,记忆中好总是在不停的烦我:

“多穿件衣服,天冷了!”“多吃点菜,还有肉,看你这两天都瘦了!”“记得打个**!

”……经常性的一句话要重复上好几遍,不耐烦的语气里却满是对我的无限的爱!爸爸是一个内心很丰富的人,但他不想表现出来。他从来也没有对子女说过一个“爱”字,却又无时无刻不以他那无欲无求的爱包围着我们,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支持的举动,甚至是一个细微的让你无法察觉的眼神……父爱无语、父爱无边……我们的老师啊,及至自己也做了老师,我才能理解你们那一句句的唠叨里包含的无限期待,一次又一次的示范,一遍又一遍的讲解,惟恐落下一个字,就怕少讲一个题,你用自己那一道道岁月的刻痕和不时沙哑的噪音深深的震撼了我们!

我的朋友们,虽然我们有的并不能时常见面,可我明白,在我高兴时会有你们一起分享,在我面临困难与无助时,你们更会毫不犹豫的伸出友谊之手……感谢上天,让我拥有了你们,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爱我,疼我,让我知道我原本就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啊!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能够感受到别人的那份极为温暖的爱的时候,我相信你也一定不会吝惜付出你的爱的,对吗?所以,我亲爱的朋友们,勇敢地付出你的爱,收获无数的爱,将回报给你!

篇二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搭建了这样的阅读学习和读书交流的平台和任务,我也才真正的有机会静下心来细细拜读了于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从中收获颇丰。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教了48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喜欢的老师来塑造自己!

永远不要忘记你是个孩子!我最佩服的是他总是把这样的名片交给学生:微笑,以下是尊重、理解和宽容;反面是负责。

我想,让于老师永葆青春的奥秘或许就在于他有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和永远勤学的恒心吧!

每个学生都渴望老师喜欢他。美国托德威特克尔:“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

如果你的行为并不意味着你喜欢他们,不管你多么喜欢他们,那都是无用的。但是,如果您的行为表明您喜欢他们,那么是否真的喜欢他们并不重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件小礼品……尊重是做人的原则,微笑是一张永恒的名片,掌声是有力的赞美,相信和期待也是表达对学生关爱娥一种方式。

是的,调整好心态,把握我好尺度,多换换角度思考,你的课堂定会收获别样的风景。

学生喜欢的老师不一定是最美的,但可能是和蔼可亲的;学生喜欢的老师不一定是童王,但可能有独特的魅力。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校的教师应该是一幕戏的导演,更应该是演戏中的一个角色,他应该指导学生怎样排演,并且跟着他们一起演。”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既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

是呀,教师必须严于律已,时时做学生的表率。老师要身体力行。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到学生关注、给学生以影响,学生不仅听你说教,更在看你的行为。

言传不如身教,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好;要求学生不要做的事,你先不要自己做。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如,作为班主任,早晨到校看到学生在上自习,可是班内地面上有垃圾,首先要做的不是训斥学生为什么不把地面打扫干净,而是亲自那笤帚把地面打扫干净。

学生看到后也会这样做。下次,他们会把地打扫干净,然后去自学,以后也会注意不要乱丢垃圾。类似这样的事虽然看似生活中的小事,但是教育无小事,作为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检讨自己的言行中有无不良习惯,用自己良好优雅得体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万事无小事。只有在小地方养成好习惯,才能在大地方有所突破。

要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就要平等对待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认为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真诚做学生的朋友,永远保持快乐,努力消除悲伤。我要作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作我的朋友。

”叶先生真心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亲密朋友,把真心为了朋友好作为教师工作的目的,透出了对学生的真心爱护。如今,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受挫的经历和教育。因此,教师不要把自己置于高高的神坛上,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学生,给学生建议一些“好路”,让他们少走弯路;在问题出现之前与他们进行分析和综合,让他们作出合理的决策。

但不要为他们走,让他们练习。对学生采用激励式教育,对其点滴进步或成绩,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决不应视而不见。老师必须懂得如何爱所有的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

我很幸运能成为一名教育家。面对现在的学生有时抱怨,现在的学生很难管理和教育。现在我想试着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他们,这样可能会有好的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爱的阳光。没有爱,就没有世界,更不用说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爱的化身,在老师的身边,会享受到爱的呵护和滋润。把学生当朋友,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能够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把学生当朋友,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不仅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老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学生的朋友。这就是所谓的导师。

因此,我们要在工作中真诚地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平等地与学生沟通。

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获得做事的经验。

“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习惯的培养应该针对每一件事。做比说更有说服力和效果。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但往往我们总爱只挂在口头说说,最缺乏的就是做。养成好习惯,要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文中始终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

书中在描述培养学生好习惯的几个细节上:开关门窗、种植蔬果……习惯成自然,把好的方法教给孩子,在这样优秀的自然性的牵引下,孩子会自觉地主动学习、努力劳作、关心他人。叶老简单的话语也为我们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指明了方向: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都是首要任务,这将使孩子终身受益。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应该从细节做起,从点滴做起。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要一个一个地提醒、引导,抓反复,抓落实,持之以恒,直到抓出实效为止。

实际上,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使好习惯成为本能、能力和财富。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像叶老所说的那样:

“所谓教育,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使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

要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不怕多费学生的心力;我想教他们试着读,说,做**,练习,做很多工作,不仅仅是听;我要教他们处于主动的地位。”

“他们没有尝试过的事物,我决不滔滔汩汩地一口气讲给他们听。他们尝试过了,我才讲。但我不是一句一句地讲这本书,我只是纠正他们!

对他们进行补充,分析或综合。”是呀,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总是把学生抓在手中不放,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不能一味地给学生答案和结果,而是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和获得结果的方式方法。教师的工作是督促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找真知,并用真知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当孩子遇到事物,想不通,说不清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发生了求知的动机,这时,再加以点拨,引导他们亲自去探索、去试验,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对这一事物的新认识。这一点加以引导,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每节课教完知识后,都要让学生总结,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节课都讲了什么、哪些是重点、自己理解掌握多少。

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做好教师的指导和指导工作。这种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发展和提高。通过类似这样的教育引导,不仅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逐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我们不但要站在“执导”的角度上精心设计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演活动”,自己也要积极的参与进去,同时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教学等方面做好充分的考虑。事实上,学生就像种子。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播种,种子才能生根发芽。

因此,作为播种者的我们,课堂的教学设计要精细、科学、实用,就像一位导演一样,既要有宏观的策划和谋局,又要有微观的设计与优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积极的参与一系列的主体性活动。

通过读于老师的书,我深深地被于老师的热情、敬业、宽容和水一样干净的品质所感动。我佩服,我佩服,我佩服老师的智慧,我佩服老师的中庸。最后引用于老师的话:

“既然命运让我们做了教师,就让我们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因为生命与我们只有一次。”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将用最大的热情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不断学习着,不断进步着。

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三假期里,我读了一本教育战线上人人称颂的好书——《陶行知教育名篇》。初步领会了陶老先生的教育思想,感受颇深。

陶先生提出了“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他认为一个好老师不是教,也不是教,而是教。一方面,教师要负责教学,另一方面,学生要负责学习。

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用全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然后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通过这种体验,学生可以探索知识,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教师应不断研究,才能时常找到新理,只有学而不厌,然后才能诲人不倦。

陶老先生提倡“爱满天下”,他是对学生充满爱心的典范。书中的一句话特别震撼我的心灵——“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里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学生们的喜怒哀乐就在脸上,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他们每天的心情,心理疏导也是我们的职责。千万可别忽视了孩子们的情感,我们应该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我们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教师阅读心得(篇5)

最近读《阅读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些话虽然不是第一次读到,但仍旧有很多共鸣.时而勾勾划划,时而停停想想,时而会心一笑.教师离不开阅读,读什么书很重要.

回忆自己的阅读经历,说不上走弯路,但确实存在某个阶段阅读内容缺失现象.常生龙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一书,涵盖了教师需要阅读的不同类别的好书.

1、人们语言能力的提高,很多时候不是靠掌握语言规则,而是靠语感,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渠道.朗读既是理解文本的主要方式之一,又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感悟:语言学习的规律都是相同的,不过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规则是后人总结出来的.

语言学习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和过程,接受--观察模仿--练习运用.如果语言学习从学习语法开始的话,将会抹杀很多孩子的语言兴趣的.

2、当师生融为一体时,教育真的是一种幸福,教育真的会变得简单、轻松而有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感悟:教师的职业倦怠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固然与收入和压力有关,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很多教师在工作中中丧失了真我,像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天天带着面具生活,在学生们面前装样, 那肯定不会快乐幸福.

对一个老师来说,课堂上的自我越接近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自我,他就会越快乐

亲爱的老师,你有勇气在课堂上展示你真正的自我吗?

、将教师和学生凝聚在一起的,就是信任!

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不是能力有问题,而是尚未培养出思想上的韧性,以及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克服苦难的精神.----第号教室的文化场.

感悟:我们常常将学生成绩的不尽人意归结于学生的无能, 事实上,这些孩子并不是智商低,而是情商低.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最主要的取决于情商而不是智商.

情商的培养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的急功近利教育忽视了对儿童情商的关注和培养

、如果孩子们不能学着好好读书并且喜欢阅读,那么这个孩子在其他方面发现成功和幸福的机会就很小.....有学困生的困难就是不能顺畅地阅读.-----第 ***号教室的文化场.

知觉:认真同意。 扫盲不仅决定学术成就,而且决定未来的生活质量

家长和老师如果携手把孩子培养成了终身热爱阅读的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若想领先于他人,先从学习阅读开始.阅读习惯的培养一定要趁早.

5个。只有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6、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教师和学生说话的艺术感悟:语言是一把利器,可以伤人,也可以成就人.

说什么,怎么说,什么时候说都是值得注意的细节

教师阅读心得(篇6)

重点难点的突破。一门课的重点和难点能否突破,标志着这门课的成功。重点内容通常是指教材中的大量篇幅或由于详细的描述;或者归纳的结论和规律占有突出的地位。

难点是指大部分学生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部分,有来自教材的难点,也有来自学生的难点。听课时就要听指导教师是怎样纵横联系学生已有知识举例说明,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这些往往是他们积累多年教学经验的所得。

板书及教学**运用。一般来说,板书要写得详细恰当,重点突出,能起到带头作用;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增强直观效果也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此外,板书还具有培养学生随机注意力的主动性,便于课堂总结和课后复习。

教学**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正确使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用**并不是更有益,先进的**可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结合,看导师**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有效。

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一种充满师生的教育氛围。如果这种氛围和谐、平等、民主,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个好的教师可以创造一个愉快、和谐、人文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之间可以有平等的对话和完整的情感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可以共同创造奇迹,唤醒他们的睡眠潜能和时空;在这样的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是用热情感染学生,还是用友好的语言激励学生?这些都是新老师听课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关注学生的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新教师应注意: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经常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愿意参与思考、讨论、辩论和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主动提问;学生活动的时间是否充裕得当;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课时的角色定位

在听课时,新老师应将自己定位为以下两个角色:

审美者。新教师在课堂上的最佳角色应该是唯美主义者,而不是批评家。我们应该更多地学习老教时的长处,并将其用于我们自己的目的。从这个角度看,新教师不仅要从美的角度去感受老教师的外表美、语言美、板书美和直观的教具美;我们也应该体会到老教师如何通过缜密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和认真的论证,充分展示科学的理性美;我们要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尊重、发现、合作、共享,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美,值得我们永远追求。

参与者。新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新教师如果把自己定位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听课前无充分准备、听课过程中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就不能了解指导教师的意图,无法获取学生全面的、真实的课堂表现。

只有有“备”而听,而且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而为自己上好一堂课奠定基础。

听课后的反思、总结

听课后,要认真思考。指导教师的课,不一定没有缺点。不同时期、不同学科对一门课的质量有不同的标准。

此外,一堂好课应该是科学的。这里的科学性是指所提供的材料、知识和观点必须是正确的;其次,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有特色。一门成功的课程必须包含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没有鲜明的个性,很难给人上好的一课。同时必须体现一定的教育思想。

一个班级要有足够的信息,严格的结构,合理的密度。

当确定为一堂好课后,就要进一步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教师对教材为何这样处理?换成自己该如何处理?

教师如何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自己应怎样对“闪光点”活学活用?思考之后,要和自己的备课思路进行对比分析,大胆地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写出符合自己特点的教案,并付诸实施,但不能生搬硬套。

教师阅读心得(篇7)

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

———读《教师阅读力》有感

祁东县归阳镇中学袁旭华

在遭遇微时代挑战的当下,在整个社会比较浮躁的当下,有幸读了刘波老师《教师阅读力》这本书。本书关注教师为何不读书?教师读书的意义何在?

教师读书如何做到“营养均衡”?如何使阅读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教师如何利用阅读促进自身成长?

这本书直面教师的阅读现状,唤醒教师的阅读意识,让教师积极行动起来,走上阅读之路,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无疑就是一盏希望的灯,照亮自己成长的方向。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如果老师不读书,他怎么能教育人呢?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面临两项重要任务。一是在今天和昨天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二是在继承昨天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提炼精华,剔除糟粕,创造符合今天实际的新文化。

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是阅读。在全民阅读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教师应该成为全民阅读的先行者和领导者。

但现实中,教师的阅读状况并不乐观。许多教师因工作忙碌而无暇读书,因社会污烂而无心读书,因实用成风而不愿读书,因考核标准化而不思读书,因职业麻木而厌恶读书。在拜读本书之前,我也将没有时间阅读归结为工作繁忙,而本书中“因为我们不读书,所以做工很忙碌”,让我很深思。

平时,我们不读书导致视野狭窄,上课缺少新鲜的东西,课堂效率不高,结果教师就加班加点重复讲,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暑假读了袁振国老师《教育新理念》、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等,从中就学习到了一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加以实施,相信可使班级管理做得更加出色。

书籍浩瀚,读什么?从何着手的确是难题,本书中给了我们很多的建议,教师阅读,除了读各类著作以外,教育专业刊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科阅读和开放阅读需要兼顾,不能顾此失彼,教师在阅读时应该注意“营养均衡”,不要只读某一类的书,也不能因为某一类书好读而多读,而忽略了其他的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