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方案推荐:人群健康状态认知度调查实施方案

2022-01-08
实施方案 创建无传销城市实施方案 工程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面对即将开展的工作项目,我们或多或少都应该准备好一份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一种对某个项目进行具体安排的文书,写实施方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你可以读一下小编整理的方案推荐:人群健康状态认知度调查实施方案,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人群健康状态认知度调查实施方案

按照《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省人群健康状况认知度调査的通知》(闽卫疾控函[20xx]304号)文件精神,为科学评估我市伤残权重,确保我市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等指标准确,根据《中国人群健康状况认知度调查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

疾病负担是对人群健康损失的综合测量,通过测算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bYearsQAEY)指标对其进行定量评估。DALY是测量从发病到死亡(包括疾病死亡和疾病残疾)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的综合指标,包括早死负担和伤残负担,《健康中国行动(20xx-2030年)》的重要评价指标之-健康期望寿命,也是利用早死负担和伤残负担计算获得。

伤残权重(DisabilityWeightQW)是计算伤残负担和健康期望寿命的重要参数。伤残权重是赋予各种伤残状态(即疾病相应的健康状态)的一个分值,不同疾病后遗症相应的健康状态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评估伤残权重分值量化.

全球疾病负担(GlobalBurdenofDisease,GBD)结合20xx年和20xx年部分国家的调查结果估计出一套全球伤残权重分值.然而,DW分值来源于人们对伤痛的主观评价,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伤痛的感观不同(比如近视,肢体上的残疾).为了精准测算疾病和伤残对人群造成的健康损失,获得一套适用于人群的伤残权重,于20xx年针对18-69岁的一般人群开展伤残权重调查。

二、调査目的

针对所有疾病相应的后遗症的206种健康状态,产出一套适用于省人群的伤残权重结果,为省疾病防控及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范围和调查人数

在全市范围内调查500份《人群健康状态认知度调查》问卷,每个乡镇、社区各调查有效问卷25份,其中医务人员不少于5份。

四、调查对象及调查方式

(一)调查对象

1.纳入标准

本次调查对象纳入标准:

(1)该调查地区常住居民(在该地区连续居住6个月及以上);

(2)年龄范围在18-69岁的中国国籍居民,其中40岁及以下人群学历在高中及以上,40岁以上人群学历在初中及以上。18-29岁人群占比25%,调查人数7人;30-49岁人群占比45%,调查人数12人;50-69岁人群占比30%,调查人数8人。医务人员占全部调查人群的17.5%,既4-5人。

(3)性别比男女比例1:1。

2.排除标准

有以下情况者不作为调查对象:

(1)居住在功能区中的居民,如工棚、军队、学生宿舍、养老院等;

(2)港澳台居民、孕妇、精神障碍患者(包括痴呆、理解能力障碍、聋哑等);

(3)不接受或者拒绝参加调查者.

(二)调查方式

1.釆用网络自填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受访者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自行填写问卷。

2.项目组生成问卷二维码并通过省级和市、县级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等形式和推广电子问卷.

五、调查内容

第一部分为固定问卷,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及家庭经济收入等问题;

第二部分为配对比较(PairedCompariso叫PC)问卷部分,是通过主观感受对健康状态比较,会随机在206个健康状态中抽取两个不同健康状态的选项,形成一个“健康状态对”,组成一道问题,调查对象根据主观感觉评价,选择两者中认为更加健康的状态.该部分内容共抽取16组进行比较(其中包括三道质控问题:第三、十和十六题抽取同一对“健康状态对”,但是“健康状态对”的顺序不同).

六、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调查的顺利实施和收集数据的可靠性,鼓励居民广泛参与,项目组设置一系列措施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包括调査方式的选择、调查对象的设定、调査人员培训、调查阶段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以及随机抽查和督导。每个微信号参与1次,通过合格电子问卷设置随机红包,人均2-100元不等。无效问卷包括:

(一)规律作答

(二)未完成问卷

(三)逆序检测题不一致

(四)填写时间小于3分钟。

(五)不符合纳入标准的问卷。

03kkk.coM编辑推荐

参考方案:自然资源局国土变更调查实施方案


自然资源局国土变更调查实施方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1055-20xx)(以下简称《技术规程》)、《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xx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全面组织做好我省20xx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以下简称“20xx年度变更调查”),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20xx年度变更调查主要目标是:在全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统一时点调查成果基础上,利用最新卫星遥感影像,通过县级实地调查,市级检查,省级核查,掌握20xx年度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满足当前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更新“三调”数据库,保障全省国土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二、工作任务

20xx年度变更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省范围内利用卫星遥感、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利用国家下发20xx年底卫星遥感影像、监测图斑,结合有关专项监测及自然资源管理成果,开展实地调查举证,全面掌握20xx年度的地类、面积、属性及相关单独图层信息的变化情况,更新“三调”数据库。通过调查、统计和分析,掌握20xx年度永久基本农田变化,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非粮化、耕地非农化状况,设施农用地变化,25度和15度以上坡耕地变化,农村建房、临时用地、批而未用土地、退耕还林、围填海、足球场、高尔夫球场、光伏用地和农业结构调整以及不稳定耕地等的变化状况,各类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增减挂钩、增存挂钩等项目的实施状况,空间规划的实施状况等有关情况,逐级形成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定。

(一)完成“三调”统一时点阶段问题图斑整改

对“三调”统一时点国家级内业核查、“互联网+”在线核查发现的问题图斑,进行整改更新。

(二)接收及下发20xx年变更调查相关数据

1.遥感监测数据

接收国家20xx年年底下发的遥感影像和监测图斑数据。分批次下发各市开展实地调查举证。

2.用地管理信息

接收整理部下发的综合监管平台备案的20xx年度各类管理信息,下发各地辅助开展调查。各地应根据本地区自然资源管理各类项目实际实施情况,及时补充完善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报备的各类用地管理信息,各类报备信息补充备案截止日期为20xx年1月31日。

(三)确定调查界线

以国家下发的调查界线为准,原则上不允许调整调查界线。确需调整县级调查界线的,必须依据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报自然资源部批准后调整。

(四)开展县级变更调查和建库工作

各县级调查单元以20xx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结合部下发的20xx年度变更调查遥感监测成果、20xx年度地理国情监测地表植被变化监测成果、部综合监管平台中的管理信息、县级各类自然资源管理信息,内业补充提取20xx年度各类土地变化图斑,制作20xx年度变更调查外业调查工作底图(以下简称“工作底图”)。

各县级调查单元以实地现状认定地类为原则,调查工作底图上每一块变化图斑的地类、范围、权属和面积等实际情况;对实际地类与卫星影像判读不一致的以及新增设施农用地图斑,需要逐一实地拍照举证;在县级“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基础上,按照国家规定的数据库更新技术要求,形成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增量包。

(五)开展调查成果市级全面检查

县级对20xx年度变更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市级负责组织做好本市区域调查成果的核查把关,并对本区域调查成果质量负责。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对各县级调查单元的20xx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调查成果真实准确。

(六)开展调查成果省级核查

省级组织专业队伍,依据20xx年度变更调查遥感监测成果,以县级调查单元为单位,对变更调查更新数据进行全面核实,对更新图斑进行内业逐图斑检查,对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影像和举证照片不能反映为建设用地的进行外业实地核实;对设施农用地和临时用地的图斑进行外业实地核实;对耕地二级类变化图斑,结合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及旱改水等项目进行外业实地核实,对有异议的问题图斑和其他重点图斑进行外业实地核实。对省级核查发现的疑似错误图斑,形成省级核查报告,反馈地方整改。地方对省级核查发现的疑似错误图斑,要实地核实修改或补充举证,并将整改成果重新上报,直至省级核查单位复核通过。

(七)开展省级变更调查数据汇总分析

在各市、县(市、区)完成最终成果并上报后,开展对各级变更调查数据成果汇总及分析工作,最终形成20xx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的省级变更调查成果。

(八)配合开展国家级核查

对国家级内业核查发现的疑似错误图斑,各市要及时组织所辖县(市、区)进行实地核实整改或补充举证,并将整改成果上报省级,通过省级核查后上报国家复核,同时配合做好国家级“互联网+”在线核查。

三、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技术指标

20xx年度变更调查的数学基础、调查分类、调查精度等技术指标与“三调”一致。

(二)变更调查监测成果类型

1.20xx年度变更调查遥感监测成果包括正射影像图和监测图斑。监测图斑是以“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为基础,套合比对20xx年底的正射影像图,分类型提取的20xx年度国土利用变化图斑。

一是依据最新遥感影像分类提取疑似新增建设图斑,在“三调”数据库建设用地图斑范围外,提取各类新增建设图斑,并根据影像特征,对图斑进行分类,类型包括明显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别墅、水工设施、道路、铁路、疑似建设用地、疑似设施农用地、推堆土、光伏板、足球场、高尔夫球场、围填海等类型。

二是依据最新遥感影像提取疑似拆除图斑,在“三调”数据库城市(201)和建制镇(202)单独图层覆盖范围外(含边界周围),监测“三调”数据库类型为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的图斑拆除情况,并判读拆除后的土地利用类型。

三是耕地变化监测,在“三调”数据库耕地图斑范围内,根据最新时相影像特征,提取已明显变为林地、园地和坑塘等的图斑。

四是园地、林地及草地变化监测,在“三调”数据库园地和林地范围内,根据最新时相影像特征,提取已明显复耕及影像特征与地类不一致的图斑。

五是“三调”单独图层变化监测,对于“三调”数据库中临时用地、推堆土、批而未用、拆除未尽、光伏板等单独图层以及持续监管图斑,根据遥感影像特征,跟踪监测其变化后现状情况。

六是湿地变化监测,整合湿地专项监测成果,按照一年四期影像反映的水淹或积水频次,形成疑似湿地变化图斑。

七是整合20xx年度地理国情监测等其他专项监测项目发现的其他地表变化。

2.用地管理信息。用地管理信息是部规划院在20xx年度变更调查遥感监测成果上,整合部综合监管平台中备案的农转用审批、新增耕地等项目的范围界线和增减挂钩、增存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建新区范围界线等信息制作的。

(三)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更新

1.内业调查

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20xx年度变更调查遥感监测成果、部综合监管平台中的用地管理信息、“三调”统一时点未修改的未更新图斑,县级补充提取的变化信息以及县级执法、土地复垦、旱改水、土地登记、征地、供地、临时用地、设施农用地、退耕还林还草、沙漠治理、河湖治理、移民撤村、生态修复、环保督察等日常管理信息的矢量数据套合在正射影像图上,制作县级20xx年度变更调查外业调查工作底图(以下简称“县级工作底图”),开展外业实地调查工作。

2.外业调查

按照以实地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对县级工作底图中所有的外业调查图斑以及自然资源管理涉及的地块,应实地逐图斑核实确认图斑地类,调绘图斑边界,记录更新图斑权属、恢复属性、城镇村、采矿用地、特殊用地、废弃、种植属性、耕地细化等各类属性信息标注的变化情况;对影像未能反映的新增地物进行补测;确定“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中的城市、建制镇、村庄、临时用地、推堆土区、光伏板、拆除未尽等单独图层范围变化情况。

20xx年度变更调查的地类调查认定要求应与“三调”《实施方案》《技术规程》《补充通知》《技术问答》以及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地方调查问题的答复等保持一致。

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与农业管理部门、自然资源所及乡村干部沟通,了解耕地改种或轮种菜、棉、油等状况,并组织技术人员外业核实、内业上图,进一步更新“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的耕地种植属性标注。

3.调查举证

县级调查单元在开展外业调查的同时,应使用带卫星定位和方向传感器的设备,利用“互联网+”举证软件,对需举证的图斑地块拍摄包含图斑实地卫星定位坐标、拍摄方位角、拍摄时间、实地照片及举证说明等综合信息的加密举证数据包,上传至统一举证平台。

为保证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调查的准确性,对国家下发的疑似新增建设图斑,要逐图斑拍照举证(依据影像能够明显判读为建设用地,如果按照建设用地调查可不举证)。对按建设用地调查的图斑,如果举证照片不足以确认为建设用地的,须拍摄内部照片;对按设施农用地调查的图斑,须拍摄建筑物内、外部照片或能反映用途的建、构筑物照片(依据影像特征能够准确认定的打谷场等可不举证);对国家下发的疑似建筑物的图斑,实地不是建设用地或设施农用地的,须拍摄举证照片。

对“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的农用地图斑更新为其他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等未利用地的,水田更新为水浇地或旱地、水浇地更新为旱地等耕地内部二级类变化的,必须实地举证。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对此类情况进行审核,了解变化原因、分布及面积,说明市级核实情况及汇总面积(属于省级以上移民搬迁或生态修复等工程的,应提供能够落实空间范围的批文或规划等相关证明材料),形成专题报告,报自然资源部审核。对于其他变化更新图斑,如果遥感影像不能准确判断地方更新地类正确的,应全部予以举证。

各县(市、区)可按照《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近阶段工作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xx〕18号)关于优化举证方式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举证方式组织开展调查举证工作。人类难以到达区域的图斑按照《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优化特殊地区举证方式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xx〕22号)的有关要求开展举证。对于采用类型举证、承诺举证、高清影像举证、或因降雪等天气及其他自然灾害原因实际无法开展补充举证的,必须在举证信息表的类举标注字段,填写“类型举证”“承诺举证”“高清影像举证”“积雪覆盖”“按规程无需举证”或“无法到达”等情况,未填写相关情况的视为未举证。同时,采用类型举证方式进行举证的,所有类举的图斑均需挂接类举照片,不符合类型举证要求的(如影像特征不一致、举证区域非集中连片等),不得采用类型举证方式进行举证。

(四)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细化调查

县级调查单元充分利用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登记成果,开展20xx年度变更调查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对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登记中发生变化的图斑,补充开展变化调查。城镇村庄内部调查应首先开展新增城镇村庄范围的调查工作,纳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初报成果;原城镇村庄内部地类变化根据地方实际组织开展,来不及在初报成果上报时限完成的,可在上报初报成果时予以说明,并在上报数据后继续开展调查工作并在核查整改时补充上报。

(五)权属界线上图和补充调查

县级调查单元根据日常确权登记工作掌握的权属变化情况开展20xx年度变更调查权属更新,对权属界线发生变化的,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不动产调查相关规定,开展权属界线补充调查。

(六)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更新

县级调查单元按照统一的20xx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更新技术要求、数据库变更方法、标准及相关质量要求,采用增量更新的方式,开展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更新工作。

1.数据库质量检查及更新方法

(1)县级采用数据库变更软件,以“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为基础,将发生变化的信息逐块录入并变更“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生成“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与20xx年12月31日时点之间的增量变化信息及相关变更统计报表。

(2)县级采用国家统一下发的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将增量变化信息导入该软件生成县级统一时点更新数据包,并利用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开展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包与“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的校核与数据质量检查工作。

(3)因图斑分割引起耕地坡度分级变化的,要根据国家检查合格的坡度图和报备的田坎系数同步调整耕地坡度与田坎系数。田坎系数应与坡度分级一致,确因土地综合整治引起的实际田坎系数与区域田坎系数不一致的,须提供工程验收资料,逐图斑上报备案,并在数据库中录入实际田坎系数。

(4)县级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包成果经省级检查、国家最终质量检查通过并确认后,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本级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更新工作。

2.增量数据质量检查及更新要求

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更新,国家制定统一的数据库更新标准与质量检查规则,研发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下发各地,各地应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要求,以通过国家级数据库质量检查的“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及统计报表为基准开展数据库更新工作。县级采用的数据库更新软件,必须满足国家数据库更新技术相关要求,支持增量数据导出、耕地坡度自动赋值、统计报表自动计算等功能,且导出的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包必须完全通过国家下发的质检软件检查,确保数据成果无错误。

(七)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成果检查与核查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分阶段和分级检查的检查制度,认真做好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成果检查与核查。

1.县级自查

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对本地区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成果进行100%全面自检,确保成果的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利用全国统一的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检查变更调查增量数据的规范性。

2.市级检查

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检查把关作用,对县级调查成果进行检查和汇总,在全面内业检查基础上,对重点变化地类和重点图斑进行外业抽查和检查,并检查县级调查更新成果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形成市级检查报告报送省级全面核查和汇总。

3.省级核查

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省级核查单位对市级检查合格的县级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成果进行全面核查,对照20xx年度变更调查的卫星遥感影像底图和举证照片,检查县级更新成果是否及时、彻底,对存在问题的图斑,省级及时反馈各市进一步核实及修改完善,确保省级调查成果整体质量。对通过核查的县级调查成果,利用全国统一的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进行数据质检,对质量检查不通过的,组织地方修改完善。

4.配合国家完成国家级内业核查和互联网+在线外业核查

对国家内业核查发现的疑似错误图斑,地方要实地核实修改或补充举证,并将整改成果报省级复核通过后,上报自然资源部复核。

配合自然资源部做好国家级“互联网+”在线核查工作。

四、主要成果

20xx年度变更调查主要成果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形成整套国土调查成果资料,应包括影像、图形、权属、文字报告等。其中国土调查矢量数据包括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包(含增量信息与统计报表,由数据库质检软件打包生成);“互联网+”举证成果为DB格式,20xx年度变更调查所有举证的图斑放置在20xx年度变更调查举证(BGDC20xx)属性表中,举证信息表为MDB格式;《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为MDB格式,根据遥感监测图斑的变更情况逐图斑填写。

20xx年度永久基本农田变化,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非粮化、耕地非农化状况,设施农用地变化,25度和15度以上坡耕地变化,农村建房、临时用地、批而未用土地、退耕还林、围填海、足球场、高尔夫球场、光伏用地和农业结构调整以及不稳定耕地等的变化状况,各类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增减挂钩、增存挂钩等项目的实施状况,空间规划的实施状况等专题报告。

五、进度安排

20xx年12月31日前,开展省级20xx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有关工作准备,包括技术服务单位的招投标、全省工作部署等工作;编制省级20xx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实施方案。受疫情影响,省级不组织线下相关技术培训,由各市有序组织各县(市、区)和作业单位开展国家和省实施方案、相关课件、讲义、录音等的培训学习工作。

20xx年1月1日-2月20日,省级接收遥感影像及监测图斑并分批次下发,县级调查单位自接收数据之日起15日内,将举证信息上传至国土调查云平台,完成全部外业举证、县级自查、市级检查工作,提交至省级进行核查,通过后方可进行县级数据建库。

20xx年2月21日-3月25日,省级接收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送各县(市、区)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成果,组织完成省级检查和指导市、县整改工作,向自然资源部报送省级检查合格的县级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

20xx年3月26日-31日,依据初报数据完成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初步汇总分析工作。

20xx年6月30日前,对国家级核查存在问题的县(市、区)进行修改完善,经省级复核后,再次上报国家。

六、实施保障

20xx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应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形式组织实施,按照“统一制作底图、内业判读地类,地方实地调查、地类在线举证,国家核查验收、统一分发成果”的流程推进。各地要加强国土调查成果和涉密基础测绘成果数据的管理,确保调查成果和涉密基础测绘成果数据的安全保密,凡涉及保密数据使用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安全保密工作。

(一)组织保障

省自然资源厅负责20xx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省级核查及省级数据汇总、工作报告起草等具体业务和日常管理事务。

各地应参照省组织模式,健全国土调查及国土变更调查工作机制,扎实做好本地区20xx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具体包括制定实施方案和细则、开展宣传工作、开展各级培训、确定承担单位、核实调查底图和行政界线、组织具体调查工作、组织检查与指导工作、组织预检验收和核查、开展调查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建设、成果汇总等。

具体调查工作,按照政府采购法相关规定,由专业队伍承担,有能力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可自行开展调查。

(二)技术保障

1.统一技术标准规范

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写20xx年度变更调查实施方案和相关技术规程、规定等。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统一的规定、方案,并结合本省情况,制定相应的细则。市、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据国家、省制定的调查规范、标准和细则,制定调查的具体方案。

2.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

在执行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进一步充实、完善国土调查工作的软、硬件环境。充分应用成熟、实用的现代高新技术手段,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全面提升调查的科技含量。

3.加强技术指导与咨询

省自然资源厅和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建立调查问题对接机制,对调查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解决。

(三)机制保障

1.建立检查验收制度

各地采取切实的保证措施,严格检查验收制度,包括:分阶段成果检查制度,每一阶段成果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阶段,避免将错误带入下阶段工作;分级检查验收制度,调查结束后逐级汇总上报调查成果,国家、省、市、县分级负责检查验收。县级国土调查成果由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预检,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验收。省自然资源厅负责组织对市级汇总成果验收。同时,为加强成果质量检查力度,省对县级成果进行全面的内业检查,并对重点地区、重点地类进行外业抽查核实,确保20xx年度变更调查的数据、图件与实地三者一致。

2.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20xx年度变更调查专项资金,依据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并制订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按照批准的经费预算,按任务提出年度预算,列入部门预算。根据项目进度和质量评估情况,按项目合同向项目承担单位拨付资金。项目实施单位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接受财务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3.建立质量保障目标责任制

20xx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对数据真实性实行分级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对虚报、瞒报国土调查数据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当事人法律责任,并对相关领导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为保证调查成果客观、真实和准确,避免主观人为干扰和弄虚作假,所有调查过程成果应全部留档,确保全过程可溯源检查。

4.建立项目监理制度

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招投标确定技术力量强、信誉好、质量把关严的单位为项目监理单位,推行项目监理制。没条件的地区,也可从项目承担单位抽调技术人员交叉监理,全程跟踪监督项目进展和成果质量。

由项目监理机构在规定的权利和职责下开展日常监理工作。项目监理实施前须制订规范的监理规划和项目监理实施细则,明确项目委托方、监理机构和项目承担方的权利和职责。项目监理实施须满足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四)经费保障

20xx年度变更调查经费按照《土地调查条例》的要求,按分级保障原则,由省、市、县级人民政府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分担。调查经费由同级财政统筹安排,列入财政预算,根据国土调查任务和计划安排,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保障20xx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疫情防控要求

1.各地要及时关注本地区的疫情风险级别,中高风险地区不得开展外业调查、核查工作,待降为低风险后方可开展外业调查、核查工作。

2.要求外业调查、核查人员无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症状,且14天内无进出中高风险地区、无接触疑似、确诊患者史,外业调查工作期间需全程佩戴口罩。

(六)数据保密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本级“20xx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保密主体责任,始终将保密管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要自上而下逐级压实责任,督促各相关单位加强保密教育、健全保密制度、完善保密措施、落实保密责任到岗到人,参与本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各调查人员要切实担负起保密工作的直接责任,严格执行保密法规制度,全面履行落实好保密协议和保密责任书规定要求。

方案推荐:某县健康行动实施方案


某县健康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xx〕1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发〔20xx〕22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发〔20xx〕19号)、《中共委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委发〔20xx〕43号)精神,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个人自律、预防为主、优化服务、共建共享为基本路径,强化政府、社会、个人健康责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在全县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全县人民健康。全县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1.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面向家庭和个人普及预防疾病、早期发现、紧急救援、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合理膳食、科学健身、控烟、心理健康、优生优育、职业病防护、环境与健康等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和传播机制。强化医疗机构健康促进功能,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发挥劳模、名医志愿者队伍作用,组织劳模、名医志愿者深入到乡村、企业、产业园区、工业园区、社区、重点工程工地宣传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提高健康意识。到20xx年和2030年,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达到27%和30%以上。

2.实施合理膳食行动。贯彻实施《国民营养计划(20xx-2030)》。根据居民饮食结构特点,加强营养膳食指导和干预,促进全县居民合理膳食。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引导全县居民减少食用高盐、高糖、高脂食品。开展“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建设。到20xx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

3.实施全民健身行动。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居民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进“体医结合”,针对不同人群提供科学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到20xx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2.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

4.实施控烟行动。推动个人和家庭充分了解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的严重危害。鼓励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控烟引领作用,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加大烟草广告监督执法力度,依法规范烟草促销、赞助行为。到20xx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以上和80%以上。

5.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发展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开展心理健康“进单位、进学校”活动。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热线服务、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等衔接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模式。到20xx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6.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向公众、家庭、单位普及环境与健康相关的防护和应对知识。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道路交通伤害、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及水源地安全保护等。推进“平安医院”建设,确保医疗机构正常的医疗秩序。到20xx年和2030年,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巩固改善,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持续改善。

7.实施健康城市(村镇)建设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城市、乡镇、旅游景点公厕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持续开展卫生城镇创建活动,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卫生乡镇向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升级”。到20xx年和2030年,逐步完成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

(二)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8.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加快推进全县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建设。加强生育全程保健工作,完善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推进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到20xx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4.5‰以下和4‰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1/10万以下和10/10万以下。

9.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加强中小学生卫生保健工作,加强设备配备。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加强对学校健康促进工作的绩效考核。到20xx年和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以上和60%以上,全县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1个百分点以上,近视发病率明显下降。

10.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全县至少有1家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辖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推进“健康企业”建设。加强尘肺病等职业病救治保障。到20xx年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

11.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面向老年人普及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定期体检、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以及合理用药等知识,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推进医养结合,强化基层医疗卫生为老年人服务的网络功能。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实现健康老龄化。到20xx年和2030年,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三)防控重大疾病

12.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普及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对高危人群和患者开展生活方式指导。全面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高血压、血糖异常的规范化管理。加强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建设,形成协同救治网络。根据全县救治机构分布情况,适时脑卒中、胸痛“急救地图”,打造“区域黄金时间救治圈”。开辟急诊绿色通道,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急诊的互联互通和有效衔接。到20xx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10/10万以下和200/10万以下。

13.实施癌症防治行动。倡导积极预防癌症,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落实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推进诊疗新技术的应用与管理。加强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报告制度。促进医保、医疗救助、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及慈善救助制度间的互补联动和有效衔接,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到20xx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4%和47%。

14.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引导重点人群早期发现疾病,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发展。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40岁及以上人群体检检测肺功能。加强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功能检查能力。到20xx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9/10万以下和8/10万以下。

15.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加强健康教育,提示居民关注血糖水平,引导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学降低发病风险。落实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规范,促进基层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推进“互联网+糖尿病健康”管理。到20xx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以上和70%以上。

16.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引导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增强疫苗接种的自觉性。强化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强化寄生虫病防治,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到20xx年和2030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和98%以上。

(四)优化健康服务

17.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中医院设立治未病科室或治未病中心。鼓励社会力量规范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推进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健全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加强中医拔尖人才培养和中医专科专病诊疗中心建设。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到20xx年和2030年,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18.实施健康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在实施“大病不出县”两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建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强化县级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行全行业全方位精准、实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加强医疗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到20xx年,基本形成15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2030年,整体医疗技术水平达到与市同步水平。

19.实施健康信息化推进行动。建设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市、县二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以智慧医疗惠民服务和远程医疗为重点,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行业治理、临床和科研、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应用,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新业态。不断提高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化水平。到20xx年和2030年,全县居民对健康信息化服务的感受度持续提升。

20.实施健康产业发展行动。优化多元办医格局,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产业融合。推进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健康相关资质培训工作。到20xx年和2030年,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占比达到30%以上,服务量占比持续提升。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健康行动推进委员会(以下简称推进委员会),由推进委员会制定《健康行动(20xx-2030年)》(以下简称《健康行动》),明晰实施路径,推进健康行动持续深入开展。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实际,加大工作力度,健全领导推进机制,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好各项任务。

(二)落实部门责任

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预防为主、防病在先融入各项政策,落实推进委员会确定的工作任务和议定事项。要制定落实《健康行动》的具体政策措施,细化目标、指标、任务,提出年度工作任务并抓好工作落实。要将有关工作纳入“十四五”及今后各个时期的部门发展规划,持续推动重点任务落实。

开展监测评估和考核

按照《健康行动监测评估和考核办法(试行)》,及时开展监测评估和考核。强化评估和考核结果运用,把《健康行动》实施情况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强化支撑保障

落实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切实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强财政支持,完善卫生健康投入政策,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医疗保障制度与健康政策的衔接。加强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充实和稳定基层卫生健康人员队伍。

(五)动员全社会参与

加强舆论宣传,及时政策解读,增强社会的普遍认知。鼓励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行动,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各单位特别是学校、社区(村)要积极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鼓励企业研发生产符合健康需求的产品,增加健康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卫生健康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和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指导、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互相支持配合,共同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要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行动的强大合力。

方案推荐:健康行动工作实施方案


健康行动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xx〕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xx〕32号),省委、省政府《关于印发〈“健康2030”行动规划的通知》,市委、市政府《“健康2030”行动计划》和健康建设领导小组《“健康2030”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推动健康行动顺利实施,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省委十届九次全会、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和县委十四届十二次会议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提升健康素养、提倡自我管理、完善健康服务和实现共建共享原则,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早期干预,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知识,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为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20xx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环境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市前列。

到2030年,健康优先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健康环境更加优化,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达到全市前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实现《“健康2030”行动计划》有关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1.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建立并完善县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和传播机制,组建县级医学专家科普讲师团队伍。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约束。与新闻媒体联办优质的健康科普节目。到20xx年和2030年,全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

2.合理膳食行动。针对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和家庭,聚焦食堂、餐厅等场所,加强营养和膳食指导。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行动,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完善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实施贫因地区重点人群营养干预。到20xx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1%和0.8%。

3.全民健身行动。充分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作用,提倡科学运动,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持续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努力打造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把我县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考核评价。到20xx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1.5%和9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1%及以上和43%及以上。

4.控烟限酒行动。加大控烟限酒宣传教育力度,推进地方公共场所控烟制度建设,强化执法监督。依法规范烟草促销、赞助等行为,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产品和酒精制品。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建立和完善戒烟服务体系,推广简短戒烟干预服务和烟草依赖疾病诊治。建立监测评估系统,开展烟草使用和饮酒行为流行病学调查。到20xx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別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

5.心理健康促进行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治疗、危机干预等方式,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加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到20xx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和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6.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向公众、家庭、单位(企业)普及环境与健康相关的防护和应对知识。多部门联合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相关综合防治工作,继续推进“厕所革命”。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推进健康社区、健康单位(企业)、健康学校等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建立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道路交通伤害、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等。到20xx年和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

(二)维护全周期生命健康

7.妇幼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积极引导家庭科学孕育和养育健康新生命,健全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促进生殖健康,落实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査政策,不断推进全县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工作。到20xx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及以下和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6/10万及以下和低于全省平均值。

8.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持续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锻炼健康体魄,预防近视、肥胖等疾病,正确洗手和文明咳嗽普及率达100%。中小学校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的绩效考核,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多种方式对学生健康知识进行考査,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到20xx年和2030年,全县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县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9.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全面推动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健康工作责任制,强化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和主要负责人职业病防治责任的有效落实。全面强化职业健康监督执法,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主要围绕重点行业,督促用人单位严格执行职业健康标准规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创新互联网+职业健康监督执法监管平台,提升职业健康监督执法能力和监管效能。逐步健全卫健、人社、市场监管、税务、民政、医保、应急、生态环境及银保监组等部门间职业健康信息共享机制。至20xx年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

10.老年健康促进行动。面向老年人普及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定期体检、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以及合理用药等知识。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二级以上医院开设老年病科(老年康复科);把中医院福乐康复中心建成市级医养结合综合培训示范基地;把松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县康养结合服务中心。推动二级以下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拓宽服务内容,增设养老机构或养老床位,满足群众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政策,推进医养结合,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实现健康老龄化。到20xx年和2030年,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三)防控重大疾病

11.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全面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规范管理。提高院前急救、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应急处置能力,逐步培养一支稳定的高水平应急救护培训师资队伍。到20xx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47.8/10万及以下和135.1/10万及以下,取得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证书的居民比例分别达到1%及以上和3%及以上。

12.癌症防治行动。倡导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序扩大癌症筛査范围,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加强癌症防治科技攻关,提升基层癌症诊疗能力。及时执行医保目录调整,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抗癌药物纳入医保目录。到20xx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1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引导重点人群早期发现疾病,控制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发生发展。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40岁及以上人群体检检测肺功能。加强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功能检査能力。到20xx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6/10万及以下和5.43/10万及以下。

14.糖尿病防治行动。引导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学降低发病风险,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推进全县2型糖尿病一体化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促进基层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到20xx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

15.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引导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讲究个人卫生,预防疾病。充分认识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倡导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强化寄生虫病防治,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并持续至2030年。到20xx年和2030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

(四)构建新型健康服务模式

16.“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通过推动“多码融合”、互联网医院等建设,推广使用全国统一标准的电子健康卡(虚拟卡),贯穿就医诊疗、预防接种、妇幼保健、信息查询、健康管理等各类场景,逐步减少院内临时就诊卡发放,推动实名制就诊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有效落地。

建设县医学影像中心共享平台,推进同级医疗机构、医共体内医学影像资料共享;实施数字影像服务,实现个人医学影像查询调阅。推进世界银行贷款医改促进信息化项目、县医学影像系统建设,拓展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功能。健全基层卫生信息系统检验、心电、影像、电子病历、双向转诊等基础应用。到20xx年,实现我县医疗机构医学影像共享互认,患者随时随地查看个人影像资料和诊断报告。到2030年,“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县建设形成一体化有序模式,树立“健康”建设的品牌。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县健康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健全完善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健康行动推进机制。各有关部门、乡镇(街道)要加强协作,研究疾病的综合防治策略;要结合实际,细化健康行动有关目标、任务和要求,逐项抓好任务落实。

(二)健全支撑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财政支持,强化资金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科技支撑,开展一批影响健康因素和疑难重症诊疗攻关重大课题研究,开展健康政策审查,保障各项任务落实和目标实现。强化信息支撑,推动部门和区域间共享健康相关信息。

(三)加强监测考核。在健康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推进健康行动组织实施、监测和考核工作。要以《“健康2030”行动计划》和本实施方案各专项行动、重点任务为监测考核重点,以目标、问题和结果为导向,以人民群众对健康建设的满意度为落脚点。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实际,细化考核办法,并落实到村(社区)。

(四)强化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强化舆论引导,营造人人关注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倡导和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鼓励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行动,落实个人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精彩方案:易地搬迁群众社会救助排查实施方案


易地搬迁群众社会救助排查实施方案

根据《自治区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社会救助排查工作的通知》(民函〔20xx〕426号)精神,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区民政局的工作部署,我镇决定对全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特别是迁入地为城镇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社会救助工作开展一次大排查,为使排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有关加强社会救助工作要求,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11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力度的指导意见》(发改振兴〔20xx〕1156号)、《壮族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自治区人民政府令133号)和《壮族自治区最低生活保障审核认定操作规程》(桂民规〔20xx〕6号)等文件要求,对我镇易地搬迁群众全面开展大排查,精准识别对象类型,切实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等救助范围,特别是迁入城镇实际居住满一年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城市低保范围,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困难群众搬得出、住得下、过得好。

二、基本情况

我镇易地搬迁群众共73户,其中城南老乡家园18户、蒙村安置点55户。城南老乡家园涉及四个村委,分别是歌朗(10户)、(4户)、(2户)、(2户);安置点涉及9个村委(社区),分别是(12户)、(11户)、(8户)、(8户)、(5户)、(3户)、(2户)、(1户)、社区(5户)。

三、工作措施

(一)深化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结合贯彻落实《市区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低保政策宣传解读工作的通知》,充分利用广播、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大力宣传社会救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和工作成效,特别是采取口头宣讲、发放低保政策告知书、制作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力度,特别是对易地搬迁对象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申请城市低保、什么条件下继续享受农村低保进行重点宣传解读,让群众对可以享受的政策明明白白、心中有数,积极参与配合救助工作。并通过讲好救助兜底保障故事,展示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树立兜底保障衔接乡村振兴正面观感,引导群众感党恩、跟党走。

(二)全面入户排查,精准识别救助对象。组织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蒙村社区工作人员、涉及迁出村委干部、帮扶干部等对易地扶贫安置点的群众全面开展入户摸底大排查,核实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家庭生活困难情况、享受救助政策情况、搬迁居住城镇的实际时间、旧房拆除情况等实际情况,并按以下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登记:一是纳入农村低保搬迁对象符合转为城市低保的;二是符合继续保留农村低保或城市低保的;三是符合新纳入城市低保或农村低保的;四是符合临时救助的;五是符合纳入城乡特困救助供养的;六是不再符合低保条件的。排查出来后将对象分别建立工作台账,按照不同类别引导他们申请相应的救助。

(三)规范操作程序,加大救助保障力度。针对排查出来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按程序针对不同类型对象分别予以精准救助:一是对于在迁入城镇已居住满一年的农村低保对象,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按规定转为城市低保;二是对于不在安置地经常居住的,旧房未拆的,对其宣讲政策,告知其居住达一定期限后符合条件的申请城市低保;三是对于迁入城镇后仍有承包土地、参与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的对象,对其宣讲政策,符合农村低保的继续保留农村低保待遇;四是对于因疫情导致产业就业受影响的对象,遭遇突发性生活困难的对象,建档立卡边缘户、监测户,以及因病、因残、因灾、因学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对象等,符合条件而未纳入救助范围的,要及时纳入救助范围,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纳入城市低保,符合城市特困救助供养条件的纳入城市特困救助供养,符合临时救助的纳入临时救助范围;五是对于因生活条件改善等原因不再符合低保等救助条件的,按程序退出救助范围。在审核认定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入户核查、在安置点公示、开展经济状况核对、长期公示等规范程序操作,做到“三个严禁”:严禁不经过规定程序直接把对象纳入低保范围、严禁为了完成任务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低保范围、严禁发生“人情保”“关系保”等违规现象。

(四)完善工作台账资料。按照一户一档的规范要求进一步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群众享受救助政策工作台账资料,及时将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群众享受低保等救助信息及相关审核认定材料上传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

四、工作步骤

(一)积极开展动员部署(20xx年4月1日—6日)。成立工作专班,认真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大排查工作。工作专班由分管领导、蒙村社区挂点领导干部、民政办、蒙村社区干部、涉及迁出村委干部组成。20xx年4月6日前制定蒙村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大排查工作实施方案,并报区民政局备案。

(二)认真开展入户排查(20xx年4月7日—15日)。组织镇人民政府工作人员、民政办、蒙村社区工作人员、涉及迁出地村委干部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逐户摸排,掌握搬迁群众个案情况和救助需求,填写《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社会救助入户排查表》并上传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分类对象任务台账,填写《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社会救助入户排查情况汇总表》并上传区社会救助Q群。与河西街道共同做好城南老乡家园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社会救助工作,在过渡期间,原则由迁入地河西街道办事处受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救助申请、救助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我镇协助做好新申请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救助对象动态管理等,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群众能够及时享受相应的救助待遇。

(三)严格抓好政策落实(20xx年4月16日—30日)。结合我镇实际,对纳入任务台账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符合相应救助条件的按规定程序落实救助政策。符合城市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以及其他民政救助政策的,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并及时发放救助金,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全部救助到位。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协调解决推进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与扶贫、移民(易安管理部门)联系沟通,争取相关部门协助配合开展救助工作;要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做到“四个百分百”: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群众政策宣传100%;迁入城镇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困难群众入户排查100%;原享受农村低保的对象符合条件的转为城市低保100%;新申请符合条件的纳入相应救助范围100%。

(二)加强督查指导。镇主要领导要加强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大排查工作的督促指导,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随时了解工作对进度,保证我镇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三)及时汇总上报。建立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及时总结工作开展情况。20xx年5月8上午下班前,将我镇开展工作情况报送区民政局社会救助股。

推荐:乡镇健康社区实施方案示例


健康是全民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康家庭是健康社区建设的细胞工程,根据《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建设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梅政办[20xx]35号)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行动办公室关于印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指导方案》的通知(中疾控社发{20xx}227号),为进一步提高我镇家庭成员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质,倡导健康生活习惯,让健康生活理念走进家庭,更好地推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全县建设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总体目标,组织动员全镇广大家庭积极参与健康社区建设,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家家崇尚健康,人人享有健康"的氛围,为建设宜居环境、共筑幸福新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评造范围

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每个村居都可以报名参与评选。

三、评比标准(具体评分标准见附件2)

1.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的社区所在村委会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统筹领导健康社区建设工作,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

2.制定健康社区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3.村居环境整洁。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讲究个人卫生。

4.设立免费自助健康监测点,有健康教育活动室,有固定的宣传栏,有促进身体活动的专门场地,且活动设施达3种以上。健康教育活动室提供5种以上可供群众取阅的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材料,并有健康支持工具(身高体重计、腰围尺、壁挂BMI尺、膳食宝塔挂图、控油壶、限盐勺等)展示。

5.每年开展3种以上居民广泛参与的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开展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宣传,社区内有3个以上群众性健身活动团体,每月至少组织开展1次活动。

6.社区内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和指导活动每月至少1次。

四、评选方式和要求

各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供各项建设内容的纸质材料,开展健康社区评选活动。

五、评选流程

健康社区以村为单位开展评选,提供各项建设内容的纸质材料送镇卫生计生办公室,经卫计办工作人员现场查看考核,再由镇建设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研究并通过。

【方案精选】街道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实施方案分享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有效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我街实际,特制定解放街道20xx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工作目标。以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有效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落实和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为重点,按照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和依法治安的总体要求,依法制定和实施解放街道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创新监督检查工作方式,落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努力为我街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任务

1、科学编制计划。结合我街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科学、合理地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明确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查的相关内容。

2、分级履行职责。按照“三个必须”和分级分类监管原则,综合监管、行业监管、专项监管、属地监管相互衔接,监管单位相互协调,落实具体监督检查任务。

3、依法严格处罚。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严厉处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落实依法、透明、高效、便民,力求监督检查尽责、到位。

4、注意检查效果。建立完善“检查、处罚、登记、整治、复查、销号、归档”一体化监督检查工作模式,实施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整改“闭环管理”。

二、工作措施

(一)制定执行主体。解放街道20xx年度监督检查计划由解放街道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编制,街道应急办、相关科室,社区、村等相关单位负责执行。

(二)监督检查对象。解放街道辖区内全部生产经营单位,其中一.二级48户、三级2322户、共2370户。

(三)监督检查人员部署。解放街道应急办,社区、村(网格员)以及涉及安全生产相关站(办)所。

(四)监督检查内容。重点对企业“五落实、五到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包括:

1.依法通过有关安全生产行政审批的情况;

2.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考核情况;

3.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的情况;

4.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的情况;

5.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情况

6.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配备或者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情况;.

7.从业人员、被派遣劳动者和实习学生受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及其教育培训档案的情况;

8.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及按规定办理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情况;

9.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情况;

10.对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的情况;

11.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和制定应急预案的情况;

12.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的情况;

13.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的情况;

14.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与对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情况;

15.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督促整改安全问题的情况;

16.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以及向从业人员通报的情况;

17.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以及有关应急预案备案的情况;

18.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兼职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以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的配备、维护、保养的情况;

19.按照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

20.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五)检查方式以及工作时限

解放街道辖区范围内营业网点及大型工业等企业数量较多,结合解放街道实际,对辖区内营业网点采取日常监督检查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方式。

日常监督检查:要求对重点一、二级企业全年至少监督检查1次。各社区、村全年对全街辖区内所有三级生产经营单位进行2次排查。

专项监督检查:法定节日以及重要节点前,以及市安委会部署的专项检查任务。

随机抽查:不定期对辖区内企业以及工商户开展随机抽查。

(六)监督检查企业分级。

依据行业相应标准,分别将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标示:分别确定事故隐患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

重大风险等级(红色)、较大风险等级(橙色)的生产经营单位或者上一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为重点监督检查对象;一般风险(黄色)和低风险(蓝色)等级生产经营单位为非重点监督检查对象。

(七)监督检查人员。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负责人带领班子成员(结合席位制包保)对辖区内企业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1次;各分管领导带队对所分管领域安全生产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分管安全生产领导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街道应急办和派出所负责对全街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业户进行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查。

三、工作责任

(一)严格执行监督检查计划。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执行年度监督检查计划,以计划为导向,用监督检查计划统揽监督检查工作,强化监督检查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规范监督检查程序。监督检查前制定监督检查方案,明确检查对象名称、检查日期、检查地点等;执行检查任务必须两人以上共同参加,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督检查工作;检查过程中,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填写《现场检查记录》等执法文书,详细纪律检查时间、地点、内容、发现问题和处理情况,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负责人签字;对发现需整改的问题,明确整改事项和整改时间,发现的重大隐患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报告;落实整改问题整改情况,填写具体整改复查单。

(三)认真总结及时上报。建立监督检查工作台账,按照要求做好上报工作。

参考方案:2020年防雷安全执法检查实施方案


20xx年防雷安全执法检查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继续细化落实《市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要求,切实履行防雷监管职责,进一步加强我县防雷安全工作,消除雷电事故隐患,严防各类雷电事故发生,现制定20xx年县气象局防雷安全检查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相关决策部署。深刻汲取“3.21”等事故教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把排查整治与建章立制贯彻全过程,把学习提高与狠抓落实贯彻全过程,把压紧压实责任与细化实化措施贯彻全过程。深入开展防雷安全隐患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压实压紧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市场管理,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消除监管盲区漏点,坚决遏制雷电造成较大以上和有重大社会影响的重大事故发生。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大检查工作取得实效,成立县防雷安全生产专项检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本行业领域的安全大检查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防雷中心,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本地区的防雷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协调工作。

三、检查时间和范围

(一)检查时间:20xx年3月至12月底。

(二)检查范围:

1.全县由气象部门负责防雷安全监管,包括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烟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场所在内的防雷安全重点单位;

2.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及文物保护单位;

3.在地区开展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中介服务机构。

四、检查内容

(一)防雷安全重点单位

1、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督促防雷安全重点单位明确防雷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建立防雷安全检查考核制度,编制雷电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加强防雷安全档案管理,并开展防雷安全人员教育培训。

2、完善防雷设施建设。生产经营场所应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雷电防护装置,雷电防护装置及其设计技术评价应经过法定部门审核,并验收合格。

3、规范雷电防护安全检测。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应聘请具有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开展防雷安全检测,对检测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应及时进行整改。

4、加强防雷安全行政检查。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应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开展防雷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并申请复检。

5、提高雷电防护装置安全检测质量。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应对雷电装置检测单位开展的检测工作进行有效监督,避免检测点位缩水,检测数据失真,不得串通检测单位弄虚作假、伪造记录。

6、加强检测单位相关信息登记。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应要求检测人员现场出示身份和归属机构证明,并将相关信息记入检测报告和防雷安全台账。

(二)防雷检测单位

1、加强登记、资质核查

在开展防雷检测单位应主动向县气象局上报资质、人员、生产经营情况等信息,对核查过程中发现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查出问题后逾期不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相应资质条件以及有其他违反《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行为的检测单位,将纳入信用档案,并上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

2、加强检测报告及整改意见书的收集评价和规范化管理

防雷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和整改意见书应使用省气象局统一要求的防雷检测报告格式,检测报告不得存在缺项、漏项和不符合检测规范等情况。防雷检测单位应在完成检测工作后15个工作日内将检测报告和整改意见书抄送给当地气象主管机构,不按时抄送相关材料的,将纳入防雷检测单位“经营异常”名录。

3、加强行政检查和重点检查

对有举报、投诉、失信行为或质量评估不合格的检测单位,开展重点检查。

五、检查步骤和时间安排

1.制定实施方案阶段(即日起至20xx年3月中旬)

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大检查的主要任务、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层层动员部署,广泛宣传发动。

2.全面排查整治阶段(20xx年3月下旬至10月)

按照职责分工,深入企业和防雷检测单位进行检查,并对防雷重点监管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及文物保护单位,应积极与教育、卫生健康、文广旅等主管部门对接,采取“双随机”的方式,共同做好防雷安全监管检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建立清单,下达整改意见书,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处理。疫情防控期间,检查人员应加强卫生防护,确保自身安全。

3.巡查督查、巩固提高阶段(20xx年11月至12月)

对检查出的防雷安全隐患组织回头看,督查企业对隐患自主整改到位情况。将对全县防雷安全生产重点区域、重点企业进行问题和隐患督导检查。

六、工作要求

(一)增强责任意识,认真落实《市防雷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按照“三管三必须”的原则,切实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二)建立完善并及时更新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名录库,认真开展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全覆盖检查,督促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及文物保护单位开展联合检查和“双随机”抽查,加强对防雷检测中介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督促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

(三)推广使用省局统一的防雷行政检查规范文书格式,加强立卷归档,做到“一企一档”。

(四)加强防雷安全执法机构及执法队伍建设,完善设备配备及人员保障,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教育,确保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

(五)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各种行为,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处罚,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对由此引发雷击事故造成损失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优秀方案:饮水安全运行情况巡查排查实施方案模板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水务局关于印发《市20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供水保障工作要点》文件精神,现结合我县实际,对全县6个镇办105个行政村129处的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情况开展年度巡查排查工作。为了推进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水利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按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保排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坚决杜绝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在排查过程中,逐项对标过筛、再核查、再整改,补齐短板漏项,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良好基础。

二、工作原则

1.切实摸清底数。按照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以及供水保障率四项指标开展全面摸排并建立相关台账,统计排查中存在的问题,准确梳理、及时归类,确保排查工作数据的准确性,为下一步全面整改奠定基础。

2.压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牵头谁协调、谁投入谁监管”的原则,各镇办认真开展农村饮水安全情况巡查排查工作,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发挥行业监督作用,构建起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摸排整改责任体系。

3.确保工作有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年度排查巡查方案,采取水管员日常排查与行业部门、镇村供水协会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内所有工程从源头到龙头进行系统巡查,建立台账记录,落实巩固措施,实行动态清零,及时拓展提升。

三、主要任务

1.安全饮水政策落实。对全县所有农户安全饮水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排查,全县所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从源头到龙头开展网格化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和责任清单,补齐工程、水质、管理、服务“四个短板”,健全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确保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村村过硬、户户过硬”。

2.安全饮水有保障方面。一要对部分村组供水设施老化失修、供水量不足、水质不达标、净化消毒措施未落实等问题进行排查。加强对管网的维护和问题排查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督促水管员对消毒设备加药及管理,加快20xx年饮水安全提升改造项目进度,补齐非贫困村老旧供水工程改造短板,为高质量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要对一些村组供水设施没人管、没钱管、长效运行管护机制未落实等问题进行排查,如村供水设施周边卫生差。健全完善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及运行管理机制,全力做好水利项目后期管护,加强饮水安全工作的日常监管,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水管员管理水平,确保农村饮水工程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四、步骤措施

1.问题排查。对全县饮水工程,按照“五查”(查现状、查问题、查原因、查措施、查责任)和“五明确”(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时限、明确整改、明确处理)要求,重点排查工程运行是否正常,水厂取水、输水、制水设施是否持续正常运行,净(配)水厂机电、泵站、消毒、净化等设备是否持续正常运转,输配水管网是否完好无漏水渗水现象;群众用水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入户和取水点水龙头没水的情况,水质是否合格安全,水量是否满足标准,用水是否方便有保证;工程产权是否明晰,是否建立有效的工程管理管护制度,管理人员和责任是否明确落实,水价、水费、维修养护财政补贴等管护经费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制定应急供水预案,是否公开服务热线和监督电话;工程建设管理是否规范,工程项目是否有设计方案批复,供水规模和能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工程建设是否严格执行四项制度,工程质量是否合格,工程竣工是否验收和产权移交;各镇办主体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出台工程管理办法、成立管理机构、建立维修养护基金制度,相关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村组、水管员等供水管理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履行职责开展相关工作。

2.问题整改。对排查出的问题,逐项列出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责任清单,针对问题症结和制度漏洞,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全面彻底整改到位,坚决纠正农村饮水工程设计不科学、建而不管、建而不用等问题。坚持把“立即改”与“限时改”结合起来,对能够立即整改的限期整改到位;对需要长期整改的,要制定计划,明确要求、完成时限和责任领导、责任人,持续抓好整改工作,全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5月底前整改到位。

五、责任分工

1.本次排查工作由县农村供水管理总站牵头,各镇办配合,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地毯式摸排统计,对排查出的饮水安全问题,以镇办为单位进行汇总后,于4月底前将存在的问题以正式文件上报县水务局备案。

2.县农村供水管理总站负责全县区域内饮水安全资料的收集归类,制定整改措施和维修方案,5月上旬对镇办排查结果进行实地核查,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逐步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整改工作。

六、措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巡查排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水务局副局长同志担任,副组长为水务局分管领导同志,农村供水管理总站站长同志,成员单位为农村供水管理总站及各镇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村供水管理总站,全面负责本县区域内饮水安全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的整改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建立问题台账,落实整改措施。

2.压实整改责任。领导小组要把排查和整改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要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做到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环节亲自过问、重要情况亲自协调;副组长为直接责任人,要按照职责分工,带头主动认领问题,主动承担整改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压紧压实责任,确保整改成效。

2021年度绿化造林工作实施方案


20xx年度绿化造林工作实施方案

为高标准完成我镇20xx年绿化工作任务,全面提升我镇绿化水平,按县林业局文件精神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完成县下达给我镇的造林绿化任务4.1万株。其中新造成片林80亩(其中新建20亩、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更新改造林60亩);新建及更新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700亩(其中新建200亩、更新完善1500亩)、四旁植树(包含珍贵树种)3.6万株、森林抚育面积230亩。

二、重点工程

1、高东大沟珍贵树种用材绿化带

高东大沟,境内全长5公里。该中沟在我镇居委会村境内。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我镇绿化水平,将在高东大沟夹堆我镇境内及西环乡路两侧建立26米宽高标准绿化带,树种以栾树、朴树、梨树、女贞等珍贵树种绿化苗木为主。

2、村庄绿化工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以建设生态宜居村庄为导向,做好各村自然村庄庄台绿化工程。树种选择上,以香椿、银杏、榉树等优良树种为主,发展柿树、桃树、苹果、枣树等经济林果。

3、绿化通道工程。沿县乡道路两侧建成绿化苗木带,形成绿色通道;沿新疏浚的大、中、小河堤栽植防护林带,沿镇区至“344”省道两条连接线及通港大道两侧形成绿色屏障。

4、农田防护林工程。紧紧围绕农田水利工程,做到树随路走,树随水走。进一步提高林网建设标准,全面建设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林网。

5、高压线路通道绿化工程。在保障电力线路安全条件下,高压线路两侧清障范围内适宜栽植苗木的区域,可建成苗圃;对因高压线路清障造成林网缺株断带的无法建成苗圃的地段,选用矮杆绿化苗木补植到位,确保林带闭合,林相整齐。

三、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20xx年3月上旬)

按照目标任务分解指标;根据情况确定造林地块、做好河道疏浚等规划、苗木准备等相关工作。

(二)第二阶段(20xx年3月中旬—4月中旬)

开展绿化突击月活动,全面完成绿化任务,检查栽植质量、查漏补缺。

(三)第三阶段(20xx年4月下旬—12月底)

组织农技人员对各村绿化实绩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栽植数量、质量和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各村,各单位查漏补缺。

持续落实管护措施,镇农经中心将不定期督促各责任主体做好新造林及前年造林管护及抚育,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85%以上)

四、保障措施

(一)超前启动,精心谋划,认真做好造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今年的造林绿化任务十分艰巨,重点突出,任务繁重,时间紧迫,要充分利用造林前有限时间,认真抓好五个落实。1地块落实,2任务落实,要结合我镇实际,把造林任务合理分配到各村、落实到人,确保有人造林。3资金落实,保证资金足额到位,确保有钱造林。4苗木落实,今年造林苗木短缺,各村要提前订购苗木。5造林机制落实,各村要动员广大群众参与造林,大力以展个体造林、承包造林、拍卖造林等多种造林形式。

(二)真抓实干,确保成活,全面提升林业生态工程建标准。一是把握栽植关,做到深浅适宜,横竖成线,栽正踩实,环节连续,避免脱节和凉晒苗木。二是浇水关,做到不浇水不造林,浇水要浇透,根据天气情况,旱了就浇,确保成活。

(三)加强领导,成立组织,确保全面完成造林绿化任务。我镇成立绿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地块,责任落实到人头,各村对此项工作要提高认识,村支部书记负总责,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确保我镇20xx年造林绿化工作的全面完成。

(四)严格奖惩,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绿化任务的村(居)支部书记与包村干部同奖同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