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精选】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方案大全

2022-01-07
全面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方案 电商集聚区创建实施方案 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城市工作方案

全面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方案。

对于想要达成某一目标的人来说,我们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做到妥善无误,那么如何写一份实施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精选】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方案大全”,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为切实贯彻落实省、市有关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精神,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推进我区综合减灾工作,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基层社区防灾减灾工作能力,结合我区实际,现制定区20xx年度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推进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切实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基本原则

坚持“控制数量、提升质量、动态管理、激励支持”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全面加强基层社区机制建设,完善防灾减灾工作制度,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修订完善各类灾害预案,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业务培训、教育,组织开展各类灾害应急演练,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切实发挥基层社区在防灾减灾工作中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基层社区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二、创建方式

(一)申报条件

申报全国、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必须具备《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的基本条件、基本要素,且社区减灾工作对其他社区有示范引导作用。

参加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的单位,必须获得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称号。

(二)申报程序

严格遵循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原则和《标准》有关规定,按照社区申请、考察推荐、评审考核等程序,认真做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推荐上报工作,确定拟创建社区。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务必于20xx年4月10日前,将申请创建全国、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单位以文件形式上报区应急管理局减灾救灾股。

被确定为20xx年度创建全国、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单位要加强领导,完善措施,落实工作经费和人员,按照《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标准》要求内容,于6月底全面完成创建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及创建资料装订成册工作任务,做好迎接省、市应急、气象、地震等相关部门的审查和第三方评估准备工作。省、市应急、气象、地震等相关部门在对申报单位进行审查、评估基础上,确定命名全国、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三)申报数量

20xx年度拟从创建条件成熟,党委、政府支持,组织周密、主动申请创建的基层社区,择优推荐申报“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已获得全省示范社区称号),“全省综合合减灾示范社区”2个。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03KKK.com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切实加强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将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作为落实有关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批示和论述的具体举措,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周密部署,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二)严明工作纪律,压实工作职责。

要完善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措施,落实分管负责人和具办人员,压实工作责任,提高创建质量,把创建工作做细、傲实、做好,确保创建任务成功。

(三)加大创建力度,落实资金保障。

担负创建工作任务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支持,落实创建工作经费,为创建工作提供财力支撑。

(四)加强宣传引导,完善激励机制。

将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全区安全生产年度考核。不断宣传引导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积极参与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对今年积极申报并得到推荐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的单位,给予年终安全生产考核加2分(未创建成功的)。对今年创建全国、全省减灾示范社区成功单位,给予年终安全生产考核分别加6分和4分,获奖荣誉将作为全区绩效考评加分依据。

03kkk.CoM小编推荐

【荐】绿色建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大全


为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根据《市绿色建筑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创建目标

以城镇建筑作为创建对象,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xx年底,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到2025年底,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8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全面推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将民用建筑建设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严格督促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实现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全覆盖。新建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社会投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单体公共建筑,应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二)提升绿色建筑实施水平。加强建设全过程管理,强化绿色建筑建设标准执行,严格施工质量把控。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应当包含绿色建筑要求。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应在项目相关招标文件中明确绿色建筑相关要求内容。加强项目建设监督检查,区住建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绿色建筑各项标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项目形成绿色建筑执行情况的闭合管理。

(三)推进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和《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实施细则》,利用全国绿色建筑标识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绿色建筑标识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按照省绿色建筑评价项目管理要求,强化既有绿色建筑评价项目管理。

(四)稳步推广装配化建造方式。坚持质量安全和宜装配则装配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以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投资项目为切入点,推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逐步提升装配率。以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技术体系。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装配式施工水平。

(五)推动既有居住建筑绿色化改造。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节水改造。探索市场化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模式。鼓励各项目主体合理选取建筑外遮阳、节能门窗、建筑屋顶和外墙保温节能改造等改造措施,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六)提升公共建筑运行能效水平。开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建设,建立完善运行管理制度,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统计。结合围护结构装修、用能系统更新,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动能耗建筑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和再生水利用。

(七)加大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认证和推广应用,推动建材产品质量提升。加大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项目中绿色建材应用力度,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加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宣传,指导建材企业积极申报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认证。

(八)建立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机制。贯彻落实国家《绿色住宅购房人验房指南》,明确房屋绿色性能和全装修质量验收方法。建立民用建筑能效信息公示制度,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明示住宅绿色性能信息及全装修质量相关指标,明确质量保修责任和纠纷处理方式。住宅开发建设单位要配合购房人做好验房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明确各方主体责任

开发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和监理等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要认真执行绿色建筑政策标准。

1.建设单位在进行项目立项时,应当明确绿色建筑等级,在编制建筑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时,要有绿色建筑相关内容,并将有关成本纳入投资概预算。建设单位在组织分部分项验收和竣工验收时应复核绿色建筑施工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未按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和绿色施工要求执行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2.设计单位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认真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等相关标准规范,在编制设计方案中应当包括绿色建筑设计专项说明,编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包括绿色建筑专篇。

3.施工图审查机构要对绿色建筑设计专篇进行专项审査,并在审查合格书中明确注明结论意见。

4.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制定详细的绿色建筑专项施工方案和绿色施工要点,明确绿色建筑施工措施,确保绿色建筑实施质量。加大对优质、诚信的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相关企业的宣传。

5.监理单位要认真落实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严格履行监理职责。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监督抽查中发现违规行为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监督整改。

(二)加强建设全过程监管

区住建局将把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严把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等关键环节,确保绿色建筑工作的落实。并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项目现场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工程各方责任主体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情况、专项施工方案编审情况、专项监理编审情况等,严格执法,督促各项标准和规定的落实。

(三)做好宣传培训

认真贯彻《方案》内容,大力宣传推广绿色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面向行业管理和技术人员,重点围绕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重点工作的政策、技术、标准以及成效,开展多种形式宣传培训。加强行业信息报送工作,及时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各地经验做法、典型案例。

【方案精选】发展和改革局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方案


落实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县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方案》(政办发〔20xx〕65号)要求,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引导干部职工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突出节约型机关创建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发挥党政机关在绿色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新篇章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20xx年12月底前,完成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营造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工作环境,形成人人讲节约的浓厚氛围。

三、工作任务

(一)完善制度体系。按照《县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方案》(政办发〔20xx〕65号)文件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和制度,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推行绿色办公。推进无纸化办公,减少纸质文件、资料印发数量。机关办公区域采用自然采光,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加大绿色采购力度,采购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品,鼓励优先采购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倡导使用再生纸、再生耗材等循环再生办公用品,践行绿色出行,严禁公车私用,在下乡、出差等公务活动中尽量合乘公务用车;除必要的公务活动外,尽量不开汽车,以步行、自行车等形式上下班。

(三)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严格落实反食品浪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推广“小份菜”“按需取食”“剩菜打包”等措施,持续开展“文明餐桌”等节约粮食活动,进一步加强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在倡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上当示范、作表率,引导社会文明节约用餐风尚。

(四)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严格执行《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发改发〔20xx〕68号)文件,按照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垃圾分类投放等相关工作开展。限制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广使用环保再生纸、再生鼓粉盒等。

(五)加强宣传教育培训。组织开展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相关培训,增强干部职工参与创建节约型机关的自觉性。利用周一例会学习,干部讲业务等活动,加强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文明建设学习宣传,结合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中国水周等宣传实践活动,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科学知识,增强干部职工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成立局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夯实责任,明确职责分工,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参与的自觉性,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有效实施。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以此次创建行动为契机,推动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向纵深发展,大力宣传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工作成效,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养成绿色办公习惯,营造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监督,取得成效。局综合股要加强对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处置发现的问题,确保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取得成效。

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


为推进全区“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据《市“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新时代区高质量发展目标定位,全力推进“十强”产业和四大支撑体系建设,拉强医养健康、精品旅游、高端装备等长板产业,补齐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短板产业,提质壮大高端化工、现代金融服务业、现代海洋等产业,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推动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力争全年“十强”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7%以上,同比增速达到7%以上,支持全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更加强劲,为到20xx年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五年取得突破”奠定坚实基础。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一)修复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发展目标。20xx年产业增加值达到0.90亿元,比20xx年增加0.04亿元,同比增速5%以上。

2.攻坚方向。一是培育新兴产业领域。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重点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等新兴领域,围绕新兴产业链进行创新链培育,提高体系化创新能力,打造一批新兴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建设技术创新新体系。依托骨干和特色优势企业,在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软件等重点领域培育认定一批创新中心,建设一批创新实验室,打造一批企业技术平台,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试点示范应用。鼓励企业参与和组建开源社区,推进开源生态建设。整合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联合企业、协会等市场主体,加快培育一批提供技术创新、认证检测、人才交流、市场推广、金融信贷等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三是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优势产业+人工智能”行动,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强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积极培育众创设计、网络众包、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完善产业链,打造新型制造业体系。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推进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分级、分类树立一批标杆企业。积极发展工业设计,提高面向产品、工艺和服务的自主创新设计能力。

3.优选项目。实施重大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3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6亿元。(见附表,下同)

(二)巩固升级高端装备产业

1.发展目标。20xx年产业增加值达到14.36亿元,比20xx年增加1.42亿元,同比增速11%以上。

2.攻坚方向。一是突出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坚持产品和服务并重、海陆并重发展方向,重点加强海洋油气装备、非常规油气装备、智能油气能源装备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高端大型成套产品研发创新,巩固总装及配套产业一体化发展产业集群,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端智能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二是深化“石油装备+工程+油服+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的转型模式,加快利用先进技术装备、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融合改造现有企业,打造生产型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增强企业市场开拓、资源整合和国际化经营能力。三是围绕石油装备现有企业,加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招商,完善相应产业链,进一步延链、补链和强链,助推产业做大做强。

3.优选项目。实施重大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17.0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82亿元。

(三)壮大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1.发展目标。20xx年产业增加值达到4.30亿元,比20xx年增加0.20亿元,同比增速5%以上。

2.攻坚方向。新能源产业,一是编制《区新能源产业研究报告》,理顺我区当前新能源发展现状、开发利用情况,明确下一步发展重点和攻坚措施。二是加大地热能开发利用力度,推广牛庄、六户地热项目成功经验,引导鼓励园区企业、新建小区使用地热供暖,推动有条件的社区实行供暖改造,提高地热开发利用率。三是根据我区实际,充分挖掘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在有条件的镇、街道和油田低效利用土地等重点区域,通过统筹规划、优化设计、系统集成,因地制宜实施一批以太阳能、地热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等协同开发利用的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同时,以新能源项目为基础,吸引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龙头企业落户我区,培育引进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新材料产业,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新材料产业项目引进、技术攻关、人才引进、国内外市场开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二是发展高端装备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加强新材料人才培养与创新团队建设。三是大力实施“双招双引”,瞄准新材料行业一流的科研院所,着力引进一批知名工程院士、专家以及急需的科技开发、创新人才。

3.优选项目。新材料:实施重大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2.9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7亿元。

(四)聚力发展现代海洋产业

1.发展目标。20xx年产业增加值达到78.69亿元,比20xx年增加5.83亿元,同比增速8%以上。

2.攻坚方向。一是深入实施海洋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行动,充分发挥我区石油装备制造业优势,优化海洋装备产品结构,拓展海洋装备产品市场渠道,提高海洋装备自主创新及系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我区海洋装备制造业由中低端向高端转型迈进,依托高新区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洋装备设计研发制造基地。二是深入实施海洋生物医药业培育行动,依托黄河三角洲地区水产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产业基础和规模优势,开发以当地优势海洋生物品种为原料的海洋药物,大力发展医药中间体、仿制药、靶向药研发生产,培育海洋药物新兴产业,打造海洋生物高技术产业链,扩大我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三是加快实施海洋科技创新行动,以打造全市海洋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强化创新引领,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动创新产业体系建设。

3.优选项目。实施重大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25.0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79亿元。

(五)快速培育医养健康产业

1.发展目标。20xx年产业增加值达到24.88亿元,比20xx年增加2.26亿元,同比增速10%以上。

2.攻坚方向。一是提升医疗养老服务业。加快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油地医疗卫生资源整合,促进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布局更加科学。落实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各项政策,着力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重点支持建设护理型床位,力争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0%。引导公立综合医院全面转变发展方式、管理模式、投资方向,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重点提升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诊疗能力,做大做强优势专科,补齐儿科、精神卫生、康复、老年护理、妇幼保健、中医药等专科服务短板,推进远程诊断等智慧医疗建设。开展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深化医养结合,促进社会办医、社会办养健康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在法律法规范围内扩大经营范围,突出优势专长,提升服务质量,走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道路,壮大自身规模和实力。二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实施生物医药产业“链长制”管理,聚焦生物医药产业重点领域,加强关键药物中间体、仿制药、靶向药、原料药研发制造,积极引进生物化学、日用化学品、医疗器械设备等项目及配套企业,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加快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三是培育中医中药产业。推进公立中医院建设,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提高危急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能力。拓展中医特色康复、保健服务,支持中医特色康复医疗机构建设,二级以上中医类医院全部设立符合标准的康复科,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医疗、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康复护理、辅具服务,在社区康复机构推广适宜中医康复技术,为居民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高水平、个性化、便捷化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3.优选项目。实施重大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41.9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4亿元。

三、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一)提质发展高端化工产业

1.发展目标。20xx年产业增加值达到4.71亿元,比20xx年增加0.42亿元,同比增速10%以上。

2.攻坚方向。一是围绕丙烯延伸加工,进一步强化丙烯生产供应,在稳定丙烯来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丙烯产业链条。加大丙烯下游产品开发力度,提升产品层次。以丙烯为原料生产丙烯酸及酯。发展聚丙烯(PP)产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二是加大碳四深加工研发进度,充分利用我区炼化企业丰富的碳四资源,为下游产品提供充足的原料。加快下游项目推进力度,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推动海科化工5万吨/年弹性体SEBS/SEPS项目、40万吨/年ABS树脂等项目建设。三是引导炼化企业向精细化工产业、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转型,引导精细化工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延长产业链,丰富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和等级。加快推动海科高端树脂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神驰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建设。按照《区化工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将招商工作落到实处。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发其他下游高端化工产品。

3.优选项目。实施重大项目2个,计划总投资12.24亿元。

(二)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1.发展目标。20xx年产业增加值达到20.06亿元,比20xx年增加0.95亿元,同比增速5%以上。

2.攻坚方向。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一是推动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工业深度融合,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在西城范围内依托油田废旧生产基地建立打造西城“文化+工业”油城特色文化聚集地,面向社会进行创意征集,营造浓厚文化创新、创意氛围。二是建设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城镇,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文化街区、艺术园区等人文空间规划设计品质。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和消费。三是依托“吕剧”品牌,打造吕剧文化效应,突破传统模式,以新形态、新业态(如动漫形式、动画形式)加以互联网+概念进行宣传推广和普及,力争在年轻群体中对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进行推广宣传。四是推动文化产业与农业有机结合,合理开发农业文化遗产,支持发展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特色农业。五是发展动漫产业、体育竞赛表演等新业态,依托本地自然人文资源举办特色体育活动。六是研发具有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参照潍坊的风筝系列产品),推出诸如吕韵娃娃(风格化、动漫化、市场化)油城记忆类产品(面向社会征集设计稿件)。

3.优选项目。实施重大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47.0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2.6亿元。

(三)提速发展精品旅游产业

1.发展目标。20xx年产业增加值达到22.73亿元,比20xx年增加1.08亿元,同比增速5%以上。

2.攻坚方向。一是围绕打响“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编制《区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构建旅游产品、品牌、市场、保障等支撑体系,推动精品旅游提质增效。二是培优旅游新动能,围绕胜利石油科技馆布展项目建设,整合盐文化展览馆、电文化体验馆,串珠成链,打造知名石油工业研学旅游线路。加大文旅产业链招商力度,聚力招引一批热度高、引爆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创新“旅游+”和“+旅游”融合发展路径,助力打造国家一线休闲度假城市。三是深入实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开发研学、康养、夜间旅游、海洋旅游等新业态,坚持宜居、宜业、宜游,聚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突出抓好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省级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品牌创建工作,争创一批3A级景区、旅游景区村、乡村旅游重点村。举办好草莓音乐节、黄河口()啤酒美食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打响休闲度假城市品牌。四是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高速路口、景区等完善旅游导览标识系统。推进区级旅游集散中心、重要旅游道路驿站、龙居研学营地等建设。依托智慧文旅,在景区、星级酒店内部配置宣传服务平台,提升旅游智慧化水平,满足游客多样化出行需求。

3.优选项目。实施重大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78.1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99亿元。

(四)提质壮大现代金融服务业

1.发展目标。20xx年产业增加值达到45.01亿元,比20xx年增加1.73亿元,同比增速4%以上。

2.攻坚方向。一是深入推进银企互信企业名单制管理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银企对接活动,鼓励银行进一步扩大信贷服务、推动产品创新,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二是扎实推进上市挂牌,全程跟进海科新源、胜利监理、德仕能源上市进程,督促券商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申请证监局验收并向交易所提交申报材料。主动对接证监局、深交所,为企业争取更多支持,推进验收及申报审核进度。三是加快推进重点企业不良贷款处置进度,压实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主体责任,逐企逐笔制定不良贷款处置计划,综合采取现金清收、核销、转让等多种方式,应处置尽处置。四是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抓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贯彻落实,提高防非处非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制度化水平。

四、攻坚措施

(一)集中打造产业集聚区。一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确立了以石油技术服务与装备、海工装备研发制造等高端装备产业为特色引领,以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战略新兴,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121”产业体系。推动成立高新区企业联合会精铸分会、油服分会,加强产业政策扶持,推动协同联动发展,全力打造一流的高端精铸产业集聚区。二是按照全区重点产业“链长制”工作方案,梳理高端装备制造业链主企业、头部企业,建立完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储备库,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关键链条、关键环节,开展产业招商,加快发展石油装备、海工装备、环保设备、新能源装备等高端装备产业,聚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区,培育特色产业集群。(责任单位:高新区)

(二)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优势产业+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利用好省市技改资金,打造1个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重点建设行业级、企业级平台,打造工业互联网示范城市。同步推动数字产业化,围绕有基础有条件的领域集中突破,加快培育高端软件、电子信息制造等产业。(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扶持“小巨人”企业。实施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倍增计划,20xx年力争新增高成长型企业5家以上。深入实施小微企业“双升”战略,积极推进“个转企”“企升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选择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技术或服务出色、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着重给予扶持,引导中小企业走“精、专、新、特”道路,培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行业隐形冠军,构建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群。(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市场监管局)

(四)全力加强品牌创建。实施品牌培塑行动,重点推进石油化工、石油装备、新材料等领域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增强以质量和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推动企业向品牌塑造跃升。鼓励科瑞集团、胜机公司等企业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成为国际知名品牌;鼓励德仕集团、天东制药等企业提升产品在细分领域的竞争力,发展成为具有产品特色、规模效应的行业品牌。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商标注册和品牌创建,打响“吕韵黄河口”品牌。(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农业农村局)

(五)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好胜利工程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作用,用好中石油管研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石油管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技术和资质,继续推进石油技术与装备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加快科教园区建设,积极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实体化运行。加快推动我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向专业化、品牌化、层次化、立体化方向发展,20xx年,争取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责任单位:区科技局、高新区、区油地校融合办、市科教园区管理服务中心)

(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继续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20xx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85家。推进落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计划,支持企业完善研发体系,20xx年,力争全区4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深化院地校企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14个院地研发项目实施,充分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基金的带动作用,提升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积极性。(责任单位:区科技局)

(七)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以“才聚”为主题,聚焦“十强”产业需求,按照“顶尖人才+创新团队+优质项目”模式面向全球开展人才延揽活动。实施金蓝领聚才提升计划,选拔推荐10名左右的首席技师,“金蓝领”技师、高级技师培训项目完成30人次、企业新型学徒制年培训100人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积极承办市乡村振兴技艺技能大赛相关项目竞赛、举办美容美发茶艺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参加市“匠心”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实施企业家培养计划,通过企业家对标学习、专题培训等方式培养企业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面落实人才安居工程、“零门槛”落户、医疗保健服务等政策。(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好“双招双引”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实施专业精准招商。实施“链长制”,聚力产业链招商。聚焦产业基础好、产业链条相对完善、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产业或重要领域,实行“链长制”,由区领导担任链长,重点园区或重点产业所在镇街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园长,行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班长,工作专班具体推进,有效链接重点职能部门,构建“链长+园长+班长”的工作体系,实现对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九大产业链工作专班下达年度招商引资任务。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拓展委托招商、中介招商、云招商等方式方法,用好“区投资热力图”,选聘部分招商大使(招商顾问),推动市场化招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一批国内外知名招商机构开展市场化合作。筛选部分本地重点企业开展以商招商,引导企业拿出优质资产开展合作、参与混改。(责任单位:区投资促进发展服务中心)

(九)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简政放权,突出“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一网通办”,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提升审批效率,实行企业开办“智能审批”,配合市行政审批局开发企业登记智能审批系统,实现市场主体掌上开办、智能开办、秒批秒办。加快多规合一、区域评估等制度落地落实。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政务服务热线和企业诉求“接诉即办”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行政审批局、区发展改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十)支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继续做好我区优势产业,高端石油装备产业,支持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发展壮大“雁阵形”产业集群,培育领军企业,推进向智能化、海洋方面发展,提升石油装备产业基地影响力。高端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重点推进新智汇材料产业园和海科高端树脂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形成我区经济新的增长点。文旅产业,进一步完成我区环境建设,打好文旅产业发展基础,加强宣传推广,积极参加营销活动和举办各类赛事活动,不断创造新亮点、制造新引力。重点壮大科瑞集团、广域科技、天东制药等具有行业特色和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努力培育成为实力较强的创新型大企业集团。(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卫生健康局、高新区)

(十一)培育新兴产业。对基础薄弱的产业,加强支持培育,释放发展空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挥黄河三角洲大数据港的集聚作用,推进5G网络布局,加快大数据智能应用对传统产业的赋能;发挥我区优势,重点推进石油领域应用软件开发。新能源产业,重点推进地热能设备制造和利用,推进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利用,争取氢能应用试点工作,促进新能源产业新的发展。(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局)

(十二)创新项目落实机制。坚持“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优化全区重点产业项目库建设。精准谋划储备专项债项目,充分做好前期工作,加大额度争取力度,为项目投资提供有力支撑。发挥区重点项目智慧监管平台作用,完善“3+N”重点项目会商机制,提高“2+2”攻坚、滚动督查等推进效率,压实项目推进责任,打通项目快速落地、快速推进“绿色通道”。细化“要素跟着项目走”配套实施细则,强化要素和政策落地实效。加大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作力度,挤出更多土地用于重点项目建设。通过节能挖潜、竞购省统筹指标和“十四五”分配指标等方式,破解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约束,满足项目建设需求。推动银行机构对接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引导增加信贷投放。充分发挥基金作用,积极争取省市基金不断加大对我区产业项目的支持。对重点项目,有针对性的设立项目专向基金进行定投。(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区行政审批局)

(十三)加强项目全过程监管。坚决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四减四增”要求,牢牢守住环保门槛,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牢牢守住安全准入门槛,加强工程项目“三同时”监管,从源头打造安全工程。(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分局、区应急局)

【方案精选】区城乡社区近邻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优秀篇


为充分发挥试点先行作用,根据《关于推行城乡社区近邻服务的实施意见》(社办〔20xx〕1号)、《省民政厅关于开展城乡社区近邻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建〔20xx〕21号)和《市民政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民〔20xx〕18号)要求,现就我区城乡社区近邻服务试点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传承弘扬在工作期间大力倡导的“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在福州考察时对社区工作提出的“三个如何”重要要求,深入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以近邻党建为引领,以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为基本内容,以政府公共服务集约供给、居民邻里互助、社会力量参与为主要方式,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助推省“一十百”试点活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面推行城乡社区近邻服务探索路子、总结经验、培育模式。

二、主要任务

试点社区:确定镇海街道阔口社区、镇海社区、拱辰街道拱辰社区、濠浦社区4个社区为省级试点社区,西天尾镇后黄社区、黄石镇惠下村、北高镇山前村、拱辰街道张镇村4个城乡社区为市级试点社区,除省、市试点社区外,各镇(街)可参照方案各选择2个城乡社区开展区级试点工作。重点围绕近邻“五助”服务内容和三项服务方式开展试点工作,主要应包括:

1.积极有效地探索创新社区近邻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等“五助”服务内容;

2.在政府公共服务集约供给、居民邻里互助、社会力量参与等近邻服务方式方面,能够最大限度集聚各级各类治理要素、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成效;

3.依托“党建+”社区邻里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场所,加强城乡社区社工站(室)规范化建设,推进“五社联动”实践,让居民享受到更多专业、便捷、舒心的生活服务;

4.辖区小区100%推行近邻服务,各项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明显。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要把开展试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民政(社会事务)办主任为具体责任人的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工作进度。要以近邻党建为引领,采取一线工作、项目清单等方法,对工作进展、具体问题等定期会商、制定对策。

(二)制定落实方案。各试点社区按照所确定的省、市近邻服务试点,于3月26日前将《全省城乡社区近邻服务试点单位申报表》(见附件1)、《全市城乡社区近邻服务试点单位申报表》(见附件2)和工作方案等报送区民政局。各试点社区要制定方案、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三)注重工作实效。试点社区要确实发挥作用,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试点活动成为落实政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过程。此项工作将纳入省、市、区平安综治、乡村振兴和民政综合工作等考评内容。

(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新闻网站、“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报道近邻服务的先进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支持、参与近邻服务的良好氛围。

方案范文:学前教育普及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大全


为全力做好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根据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鲁政教督委办〔20xx〕4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政教督委办〔20xx〕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责,围绕“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深化城乡教育改革,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发展,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和谐,不断推动全市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高质量均衡发展。

二、创建计划

坚持政府主导、科学统筹、全盘谋划,把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列入全市“十四五”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全面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提高学前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强化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保教质量,全面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计划到20xx年底在普及普惠水平、政府保障、保教质量保障等方面均达到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申报标准,20xx年通过省级评估、国家认定。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按照《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和省级评估自评表,对标对表,建立工作台账,扎实开展各项创建工作,力争20xx年成功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二)主要目标。坚持以评促建,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为抓手,加快解决全市学前教育发展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高质量发展,以创建推动普及普惠发展水平达到国家《评估办法》确定的硬性指标要求,通过创建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9%,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7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5%;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县级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显著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大幅提升,幼儿园教师全面实现持证上岗;幼儿园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保育质量显著提升。

四、工作措施

(一)政府主导,推动普惠资源扩容。各级要综合考虑城镇化发展、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幼儿就近入园等因素,进一步压实发展学前教育责任,将扩增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列入重要教育民生实事,推动资源扩容和优化布局。“十四五”期间,规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3所,新增优质学位2790个。持续实施幼儿园办园条件改善计划,确保园舍条件、玩教具和幼儿园图书配备普遍达到规定标准,20xx年后规划设计的幼儿园应符合《幼儿园建设标准》。严格落实省定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原则上全部办成公办幼儿园,通过学校附设幼儿园、深挖各类闲置资源改建成公办幼儿园等多种有效形式,多渠道扩增公办学前教育资源,着力缓和城区部分热点区域、热点园招生压力,有效化解超班额问题,不存在超过《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班额11人以上的超大班额,破解大园额。

(二)强化师资,提升队伍专业素养。逐步将重点保障的公办幼儿园纳入机构编制管理,及时补充公办幼儿园教师。严格落实公办幼儿园教师定量引进机制,确保每年新进公办幼儿园教师不低于教师引进总数的15%,县域内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与在园幼儿总数之比不低于1:15。全面落实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提升幼儿教师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幼儿园教师队伍结构。要切实保障公办园教师工资待遇,确保非在编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足额足项缴纳“五险一金”,保持幼儿园教师队伍总体稳定。民办幼儿园应参照公办园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合理确定相应教师工资收入,并依法落实各项社会保险政策。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幼儿园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加强幼儿园骨干园长和骨干教师培训,推动名师工作室建设,培养一批名园长和名教师,带动全市幼儿师资整体素质提升。健全完善幼儿园教职工师德考核制度,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幼儿园及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三)加大扶持,完善普惠保障机制。健全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公共财政投入占学前教育总成本的比例达到50%以上。完善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在现行公办幼儿园生均每年710元标准基础上实现逐步提高,并确保不低于小学生均拨款标准。加强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管理,落实用地、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幼儿园园长职级制工资,加快落实班级管理团队激励经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动态调整幼儿园收费标准,原则上每3年开展一次成本调查监审,并核定收费标准。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教费动态调整机制,规范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收费,加强对违规收费行为的监管,抑制过高收费。

(四)加强监管,规范各类办园行为。深入开展各类幼儿园规范管理专项提升行动,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和举报投诉快速查处机制,推动公办园提质升档,促进民办园规范发展。持续做好普及学前教育工作先进镇街区复评验收,压实镇街区对幼儿园的监督、管理职责。严格实行民办幼儿园审批“先证后照”制度和年检制度,落实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开展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确保3—5年一轮督导覆盖所有幼儿园。健全完善幼儿园评估体系,实施分类评价,落实幼儿园分类认定管理政策。积极参与市十佳幼儿园、名园、省级一类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规范发展先进单位等分类评估认定。坚持“零容忍”态度,常态化、高压态势保持对无证办园行为监管。健全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幼儿园安全监管,落实教育和体育、公安、交通、住建、卫健、市场监管、应急、消防、生态环境等职能部门对幼儿园园所、食品、卫生、校车、消防等各方面的安全监管责任,严防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五)聚焦质量,确保普惠不降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培训,指导幼儿园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落实《关于规范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指导意见》《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基本规范(试行)》《市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十条规定》等要求,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推进国家、省级学前教育游戏活动实验区(园)建设,推动各类幼儿园全面建设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园本课程。实施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机制,促进保教质量整体提升。大力实施“优质园+”计划,全面推行集团化办园和镇村一体化管理,整体提升城乡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研制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价细则,开展幼儿园质量评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教育和体育、财政、人社、编办、发改、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负总责,精准施策,抓好落实。各镇街区、各单位要加强工作调度,及时总结经验,研究解决问题,确保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和体育局,负责统筹推进日常创建工作。

(二)建立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创建中遇到的热点、堵点、难点问题,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共同推进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各镇街区政府要严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特别是针对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不足,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履行教育职责,着力改善办园条件,提高保教质量。

(三)强化督查督导。市里将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纳入对各镇街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针对办园条件、教师队伍、园所管理、保教质量、校园安全等重点工作定期开展督导督查。同时,要广泛宣传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着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