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下乡日记合集十篇

2024-03-08
下乡日记

根据您的需求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下乡日记”,范文的重点要从哪里把握呢?拥有出色的文档处理能力是提高职业竞争力的关键,范文对我们来说能起到榜样的作用。  通过阅读专业领域内的范文,可以提高我们在该领域的写作能力,个人使用的产品可以与朋友一起分享感觉要更好!

下乡日记 篇1

20xx年x月x日星期x天气x

星期六的早晨,阳光明媚,妈妈说要带我去远房的姑姥姥家玩。

这个姑姥姥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见过一次,只记得她们家很远,在农村,我顿时又好奇又兴奋,又可以去玩了。我跟妈妈坐上了去姑姥姥家的车。公路上的汽笛声嘀嘀嘀的,在欣赏着乡村的美丽风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真令人神清气爽。不知不觉的就到了。姑姥姥家的房子很大,院子里养了好多的家禽,只见姑姥姥正在喂小鸡们吃食,那些小鸡在鸡棚里叽叽叽活蹦乱跳,争先恐后地抢着吃,旁边的鸭棚里有八九只鸭子,它们就比较的悠闲,嘎嘎嘎边走边叫,朝东边的一个角落里望去,原来,这里面还养了一只小花猫,喵喵喵的似乎见到了我在跟我打招呼呢,我们紧跟着就走到了家里面,我被一个木质的大箱子吸引了,房子的西南角搭建了一个大大的木箱子。我好奇地问姑姥姥:这个是做什么的?姑姥姥跟我解释说:这个箱子是给母鸡生蛋用的,要生蛋的母鸡都会进来,下好了蛋,来年就能孵出小鸡了。原来还有这么神奇啊,真是太有趣了。

傍晚的时候,姑姥姥说要带我们去田里摘些蔬菜,来到了菜地里,旁边的小溪流哗啦啦地流淌着,路边有长得矮矮的青椒、包菜,还有一些我不认识的蔬菜,我还看到了一个好大好长的南瓜,但这个南瓜是绿色的,我好奇的问:为什么这个是绿色的,是还没有长熟吗?妈妈说:这也是南瓜的一个品种,这种是炒着吃的,特别的美味。哦,我终于明白了。我们摘了好多的蔬菜,满载而归的回家了。

晚饭开始了,我们围坐在桌前,吃着自己采摘回来的新鲜蔬菜,心里美滋滋的。

下乡日记 篇2

一直有一个梦想,到森山老林没有信号的地方看几天书,回归独立和自由。今天上午,托河停电,所有手机一起瘫痪,通讯基本靠走。昨天通知今天八点半在乡政府开会,到九点还没有人来,我和社区王院长到一里地外的招待所询问,才知道会议改到招待所会议室。手机看来已经不可或缺。会议紧急通知我们和社区医院暂时放弃对托河社区的引领,把鄂伦春中学调整到陶里罕村。与旗财政局共同帮助村里“十个全覆盖”工作。

沿诺敏河向东七十公里的山间平地,陶力罕村第一次进入我的视野。村庄四面是秋日五彩的群山,山中林木葳蕤,几乎没有任何人为破坏,村中一条小河自北向南流向村南的诺敏河,可谓山环水抱,美丽自然。山寨里大多是七八十年代从赤峰林东来的的移民,经过几十年的辛勤耕种,大多数人家温饱有余。磁砖贴面,蓝瓦做顶的房屋比比皆是。我是搭托河乡书记金光武的车来的,午饭在村书记刘吉柱家吃,饭后金书记给各个引领组开会,详细讲解危房改造新政策。原来只有农村户口可以享受的危房改造补助改为任何人只要同意拆掉危旧房屋就可享受三万元补助。会后,村会计带我在村里走了一遭,大概两公里。村里卫生杂草问题不少,看来还需要机械化设备。下午三点半,金书记召开村民大会,金书记讲话后,我再次宣传了“十个全覆盖”对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品味的意义和价值,传达了党和政府希望每一个村民都能有出彩人生的殷切期望。动员大家行动起来,自觉主动的改善环境,从净化,美化,绿化入手,让陶里罕回归到与美丽山水和谐的新农村。

下乡日记 篇3

加大对乡镇民营企业的扶持和保障。在走访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村民是在当地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上班,也反映这些企业的工资大多在3000元以下。所以,加大对乡镇民营企业的政策扶持、引导和监督,以达到促进当地经济总量的发展、农民收入提高的目的。作为检察机关,应当在司法办案中、检察履职中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司法保护和法治护航。

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百姓富、环境美,是广大村民的共同追求。特别是垃圾箱、村民广场等设施的建设亟待完善和加强。

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普及。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有一户村民种了一亩的香樟树,想卖出去又找不到出路,也不会上网,想要我们帮助解决一下。在把这个问题向上反馈的`同时,我们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城市里人人都会手机4G上网的今天,虽然现在农村的网络已经普及,但是多数人还是不会运用网络来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如果能够在信息化的应用上对村民加强培训,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快速地找到农林产品的销售渠道,也是帮助他们致富。

下乡日记 篇4

10月23日星期三天晴

和马主任一家吃过早饭已到九点了,今天我们的工作计划是上午下田收割玉米,体验农活,下午到四社走访农户,并把村里的黑板报办起来。这些也是我昨夜思考良久的。特别是作为从机关下村的干部,下田体验农活很有必要。村委马主任忙于村里的工作,三四亩玉米还在田里,所以我们决定到马主任田里收割玉米。

到了田里,我学着马主任的样子掰玉米棒子。虽然小时候帮家人下田劳动,但是老家那边种的都是小麦、豌豆等作物,所以掰玉米棒子还是头一次。不过这活一学就会,就是一手抓住玉米棒子,另一手拿小刀在包叶上面划一道口,然后顺着那道口子剥开包叶,再把里面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工序就这样简单。由于海拔较高的原因,每株只结一个玉米棒子,偶尔也有两个的,不过其中一个很小。掰了一会儿后,我的手法越来越娴熟,速度也很快了。这时,海东农牧局科技推广站洪站长打来电话,让我今天赶紧领上昨天我给他说要办养殖场的村民马哈比,到民和县畜牧局补报家庭养殖项目。我一联系马哈比,他正好在县城。而且我们的帮扶组成员小孟从县城还没向村里出发,所以我让他领马哈比去县畜牧局。不一会儿,马主任夫人也干完家务活到了田里。随后,我们帮扶组的老谢、小罗,还有村支部马书记都到了,田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人多力量大,我们七个人每人占一个垄,一垄一垄掰,马主任负责铲秸秆,一下子加快了收割的速度。收玉米不太累,大家又说又笑地干到了中午。回头望去,身后金黄的玉米堆越来越多,腾出的空地也越来越宽,很少劳作的原因,大家兴奋不已。

下田劳动的原因吧,中午大家吃饭很香。马主任夫人给我们做的是熬饭,一个个都吃了两碗,还把一大碟子油饼吃到底了。

下午我们走访的是距马主任家所在的二社两公里多的四社,即小库土社。这个社是个自然村落,坐落在一社山梁下边的阴山根,地势较低,但坑洼不平,庄廓布局杂乱。我们的车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村道上,好像在流水似的白土里游泳,又好像在厚厚的白土尘烟里腾云驾雾。村民们很热情,不管以前见没见过都会打招呼,并往家里邀请。我们先后走访了五户农户,了解的内容基本一样。但是今天走访的一位老农,让人心酸。他叫马索来么,已六十九岁了,家里只有长病在家的老伴,也快七十了。四个儿子都不争气,一个个在外过自己的日子,根本不顾两个老人,用当地的话说就是“不上路”。为了维持贫寒的生活,这位老大叔耕种13亩地,还当村里的护林员,管护大家的退耕还林地。尽管如此,但不知为什么他没有享受到农村低保。我的心里很酸楚,能为他做点什么呢?我从兜里摸出一百元钱塞在他手心,让他买双鞋,因为他穿的鞋实在是太破了。他激动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我转过头悄悄的对村支部马书记说下次调整低保,一定不要忘了他。

从四社小库土返回到一社山梁时,时间已不早了。我们把村里简易的公开栏用墨汁刷了两边后,大家一齐动手,划线的划线,写字的写字,画边的画边,不一会儿把黑板报办了起来。黑板报的右下角还写上了让村民们抓紧开展秋季覆膜等工作的通知,左下角我用彩色粉笔画上了一朵红牡丹,远远望去还有点意思。

又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回想起来,感到农村工作虽然苦点,但也十分充实。

10月24日星期四天晴

屈指算来到xx村已12天了。这些天来,走村串户,访贫问寒,与这里的村社干部、党员和村民谈心、交流、拉家常,收获颇多。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有贫有富,但更多的是贫困。农民们很辛苦,家家户户几乎都耕种着三十亩以上的耕地,有的还耕种四五十亩,这在我的家乡及好多农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繁忙的生活。但是这些天来一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即使生活条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这些乡亲们一个个都活的挺有精神。写到这里,我就想起现在的许多城里人,吃穿不愁,但总拉着一张苦瓜脸,无精打采,生活在郁闷的世界里。我们的“上班族”们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一脸茫然,好似有无尽的烦恼。在这里,我们与贫困户聊天,他们说有许多寒苦,但他们相信党和政府,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我想,这就是他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缘由吧!

九点半时,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们都到齐了。今天我们去走访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离我们的根据地村委马主任家还有两公里。我们向东徒步行走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道大坡,这个自然村刚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沟成行。我这时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称可能就是这样得来。顺着山坡土路向下继续行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废弃的庄廓随处可见,真正像样的农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见个人影。一路上听老谢说原先这个社有26户,现在只剩10户。我们连走了三户,但家家都锁门。在老谢的提议下,我们径直来到原村支部书记孙万发家。走进他家时,他正要出门去收割玉米,见到我们他很热情地让我们进屋。看上去家里条件并不好,像样的只有一台电视机,上边还赫然写着“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收视器”。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说村上有个电视在孙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愿去要回来。老谢说他家在这个社还算,以前这个孙书记工作干得也不错,青海《党的生活》还专门报道过他,可是后来群众反映不好,换届时没能当选。攀谈中我们得知以前他当过民办教师,如果再坚持两年就转正了。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外跑车,收入也可以,但因为他们这个地方条件太差,已过结婚年龄的儿子一直说不上媳妇。他说这个社、包括整个xx村的小伙子们都很难说媳妇,姑娘们没人愿意到这个山大沟深的穷地方来当媳妇。好在他的二儿子很争气,现在上天津石油大学,快毕业了,工作已签约。谈到村里的工,他说这里的群众有条件的想方设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最困难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搬出大山沟。我在心里想,xx村也算大村,整体搬迁不太现实,但是通过政府适当扶持鼓励自行搬迁还是可行的,作为帮扶工作组我们还是多反映吧!

下乡日记 篇5

怀着对教育的一种神圣的情节,报名参加了平安专注为明天支教活动,并有幸成为此次活动第一批出发的志愿者。特别晨会结束后整装出发,在车上远离了城市的我们开始兴奋于即将到来的新生活,经过五个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滨海县蔡桥镇大洼村的平安希望小学。

在学校对面的寄宿处简单安顿后,我们便收拾行装去学校参观和安排课程,校长向我们简单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带领着我们和各个老师见过面,跟大家安排了一周每人要带的班级和课程,看过课表可以教到全校的班级,我觉得很自豪。这里的孩子们纯真的让人感动,在校园里,虽然还不曾相识,但都会冲你腼腆地笑,大胆些的会冲你喊“老师好!”我们都以同样的微笑对他们,亲切地回答着“你好”,那一刻,一种“你是重要的,他们需要你的”这种感觉强烈地萦绕在我的心头。

晚饭后大家到学校散步,站在操场上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田野,天空干净地没有一丝杂质,迎面吹着夹杂着田野清香的空气,我快乐地伸出手去拥抱这清新的感觉。是的,我们为期一周的支教生活就要在这所小学渡过了,这些孩子,就是我的第一批学生,我一定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教他们,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理念,和爱。明天我们就正式上岗了,即将成为这个充满活力的舞台上的主角。

下乡日记 篇6

天空很蓝,但是天气却格外的热,听说乡下会比较好一点,于是乎,大包小包回家避暑去了。

一回到乡下,乡下的人们热情的向我打招呼。大婶一看见我回来,脸上的笑容就不断,在我的记忆里,大婶在我小时候就对我很好。总是会做一些好吃的。而到了现在,大婶依然对我很好。

乡下的人就是这么热情,他们喜欢照顾别人。

可是,当我和父母回到家后,就被一惊,家里实在是太脏了。就好像是一个大狗窝,甚至比狗窝还杂乱无章。

于是乎,我们这一次的回乡下,便成了一次大扫除。

不过,大婶帮了我们。回到乡下,感受在城市这个钢铁森林所难以感受的人与人之间的情义,也不虚此行。

下乡日记 篇7

七月,火热烈炎,它召唤着每个青春舞动的激情,炽热澎湃.一年一度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乘风起航了。“在实践中奉献,在奉献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为了响应学校关于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本人积极报名参加了社工协会组织的“寸草行”三下乡队伍。

2021年7月8日,满怀着激情、少许的不安,踏上了我们的征程。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颠簸,在队长的带领下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湛江市赤坎区调顺利村,湛江市第十九中学。

十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是在这不长不短的十天里,我们获得了一生中难以获得的东西——_团队的精神、工作的经验、真挚的友谊……在那里我们没有虚度光阴,用心做事,用心服务。生活比想象中要好的多,但是我们的洗澡条件却要差得多了:每天不得不排队洗澡,因为那里只有两个澡房,难住了我们。还有的就是学校,宿舍,饭堂三点是分散的。。两两之间又是有一定的距离。现在想想,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挺直腰板去面对困难。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我们说是苦中作乐,但我不这样认为,如果说有一种先进叫落后的话,那么就有一种吃苦叫幸福。因为我们累并快乐着的。

这次下乡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做老师,对我们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尤其对于师范生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需要亲身实践,而不是纸上谈兵。作为一个师范生,我好好抓住这个机会,用心去尝试了、体验了,收获也很多。在整个下乡过程中,我的主要的工作是给学生上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身兼多职,要讲两门以上的科目。我也不例外,除了上初一第一课堂的历史、地理,还上第二课堂的篮球兴趣班的课程。

跟学生在一起的十天,我们都是忙碌而又愉快的。早上六点多起床,晚上12点多睡觉,期间忙着备课、讲课、跟学生交流、批改作业,等等。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更重要的是,每天都很快乐。备课的快乐、讲课的快乐、和学生一起的快乐。课讲课,其实不容易。但是,这又是一个收获的环节。把自己的经验教给学生,收获分享的喜悦;备课的过程中,收获选择设计课程的喜悦;讲课的过程,更是收获锻炼的喜悦。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要注意保持仪容,上课要注意师范技能。讲课时,我会尽量和学生互动。但是,有一点我是做的非常不好的。我的字写的不好,讲课时就跳过板书这一环节了。这样子,可能导致学生遗漏了重要的知识点。板书是师范技能必不可少的一块,也是保证授课质量的一大技巧 对于我来说,这十天都是不可磨灭的印记……

随着时间的流逝,十天很快就过去了,我们也要踏上回校的征程。然而,在内心深处,我很欣慰,也很高兴。为我自己这十天的表现高兴,为这十天里学生们的表现而高兴。虽然,我们离开了十九中学,但是,我们留下了希望、留下了梦想。

下乡日记 篇8

事情还得从暑假说起,一次和镇里的文霞书记去走访正在建设的夏同龢状元文化产业园,看到有两位小姑娘很认真地在打扫卫生,我无意间走过去问:“小朋友,你们家住附近吗?”“不是的,我家住对面”,可能平时村民和我说话用麻普太多了,那个小姑娘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回答让我感到格外轻松和亲切。接着我又问:“那是老师安排你们打扫卫生的?”“老师没有安排我们打扫”, “那你为什么过来打扫卫生?”“因为我看到这里很脏了”。小朋友的三个简单的回答突然触动到我,也让我很惭愧……也在那一刻,我便拿出手机,说:“小朋友,让我来给你们拍张照片吧。”她们非常爽快地答应了,露出了最灿烂的笑容,那两张可爱的笑脸无疑是高枧村最美丽的风景。回到村里,我把照片拷出来,并以此为主要元素设计了环境保护宣传海报,再三斟酌,将标题定为:为美丽高枧奋斗为最美童心点赞,前半句更是对我驻村工作的自勉。

现在小朋友都开学了,今天村里也相对不是那么忙,我就把3份制作好的海报送到了学校里,在校长和班主任的带领下,很快找到了徐鸿佳和杨天华两名同学,并一人送了一张大海报,看出来两个小家伙对能收到这样子的海报还是非常的惊喜,而老师们也很自豪和欣慰。在和她们合影的时候周围围了好多小朋友,我也就借机做了一次集中的环保理念宣传,同时把第3份海报贴到了宣传栏里,毕竟对广大村民来说,这种宣传收效甚微,而通过学校集中的教育引导,可以让小朋友们去影响自己的父母,即便影响不了,等他们长大了也会有更好的环保意识。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德育教育不同于一般知识的传授,不是道德准则的强加和灌输,应该春风化雨一般,是情感的触动、是心灵的洗礼、亦是一次美的体验。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在贵州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过程中,更加要重视教育,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下一代,以此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正如高枧村状元地的那一对楹联所写: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事业还是读书,在这条路上,我们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很多……

下乡日记 篇9

今天下午我又一次来到了自己蹲点的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希望村。

春节过后,我们镇领导班子成员就已经分片包干开始在各村走访,随着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全面展开和下乡走访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对强卫书记写给湟源县、互助县委书记两封信的感受也越来越深。

我们提出了把每户村民的人员构成、健康状况、经济收入、有无技术专长等基本情况摸清,把每个村致富带头人的情况摸清,把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摸清。通过列表、明确责任,在此基础上,把镇上的工作车,变成流动服务办事车,将负责民政、计生、卫生、农机等相关人员带入这个“办事大厅”,由领导干部带队,携带公章、表格、证明等等,把服务送到农村牧区。这个做法果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农牧民非常欢迎。

今天针对希望村村民普遍反映的外出打工找活难、讨要工资难、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维权难的问题,经过与村民共同研究,决定由村里成立工程施工队,负责对外承揽施工任务,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施工,统一结算工资,村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由施工队代表出面讨回公道。

希望村葡萄种植基地保温用的草帘子,使用多年后多数已经损坏,虽然常在路边经过,可是却始终没有察觉。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单凭种植户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更新,如不及时更换就会挫伤种植户的积极性。这几天就得与有关企业联系,以求尽快争取企业以入股的形式注入资金解决。

下乡日记 篇10

(2月15日)

凌晨六点,我就起床打背包,一人打了六床,直打得我额头渗汗,吃了一点东西,又赶紧准备行李,就匆匆赶往九所,参加周书记、徐省长等省委领导为我们开展作风建设活动的工作组送行的启动仪式。虽然气温很低,但书记、省长亲切的嘱咐、殷切的期望,让我热血沸腾。特别是余长明厅长一边与我们一一亲切握手,一边反复说着一句话:“请保重身体,厅党组相信你们!”我多想说:“请厅长放心!”却泪眼潮湿,想说的话如鲠在喉。

中午一点多,车经沅陵境内,我们下高速在一家路边店随便吃了一点午餐,又往古丈县赶。根据古丈县的安排,我们最先到古丈默戎镇敬老院走访。一到敬老院,带队的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工作组组长赵强就进食堂看伙食,去老人的卧室摸被子,到菜园看菜的长势,在活动室详细询问老人的生活状况。这个敬老院虽有些陈旧破烂,但还整洁,看得出管理还可以。进了古丈县城,我们与古丈方面又进行了简单的沟通协商,在赵强组长的建议下,成立了省州县乡四级联动工作组,晚上,县里方面坚持让我们住县城,但工作组组长赵强不同意,相持不下,古丈方面说今晚我们实在没做驻村的准备,现在安排也来不及了。没办法,我和赵强组长、刘笃升主任只得在县城住一晚。

(2月16日)

今天全天是慰问走访,共走访慰问了9户贫困户、优抚对象和老党员,但其中4户令人揪心和震撼。一是罗依溪镇龙潭村的宋倩,今年才13岁,自幼双腿站立不稳,双手也无端杯之力。宋倩的母亲8年前离家出走,父亲外出打工也已8年,至今下落不明。因为没钱,宋倩从没去医院检查过,也没上过一天学。八年来,宋倩与年衰多病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靠着政府的补贴和左邻右舍的帮助艰难度日。望着这个家徒四壁、两老一残小的家,一种良知和责任强烈撞击着我们工作组每一个成员的心。端详着小宋倩清纯可爱而可怜的脸,搀扶着小宋倩的手臂,工作组组长赵强对在场的人说:“一方面我们要尽快送小宋倩去医院检查,能治好要想方设法治疗,另一方面请县民政局先垫支给宋倩家买一台电视机,所需费用我回去后组织老区办支部党员募捐”。二是山枣乡火麻村的优抚对象、老退伍军人王德美,看到工作队走访,感动得痛哭流涕,老人说:“党和政府对我已经很照顾了,每年都有500元的慰问金,其实我们村里比我穷的还有很多,就因为我是老退伍军人,真的很感谢党!感谢毛主席!”老人多种疾病缠身,已近瘫痪,可还想着村里的茶叶产业发展,老人接着说:“现在党的惠农政策好,可年轻人又不愿干农活,种茶叶的都是村里的一些老弱病残人”。说到这里老人又放声痛哭。多好的一位老党员,老革命军人!三是山枣乡火麻村特困对象王仁国的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妻子患有严重的精神病。我们去时,他妻子正躺在堂屋的地板上,望着我们傻笑,整个家是乱七八糟的,民政部门多年捐赠的衣被扔满一地,令人心酸,让我们感到这家还有一点温馨和希望的是墙上用粉笔写的一句留言:“阿爸,晚上我不回家吃饭。”村干部告诉我们,他的女儿正在读初中,听话懂事。说真的,我好想见见这位女孩;四是山枣乡火麻村的王北盛,望着这家,我们心里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两间房子,其中一间是厨房,另一间放着三张床,儿子、女儿、母亲各睡一张床,儿女都是成年了,床与床之间过身都很困难,这怎么住!虽然他家现在正在挖地基准备砌房,可女主人说,就是打好了地基,也没钱砌房子。

一路的走访,一路的艰难爬行,我很累,可我的心更累。

晚上,我们住在这次活动的联系点罗依溪镇毛坪村——一个岛上,晚餐有些意思,我们工作组和村干部及部分群众就在村支书家的院子里烧了一堆篝火,锅子就吊在篝火上,吃火锅,菜香,米酒香,别有一番风味!

(2月17日)

昨晚,我写新闻稿和汇报材料,一直到凌晨2点。因明天全省民政工作会议要召开,赵组长必须得开完会再来。在送赵组长过湖返回的船上,同事刘笃升说他昨晚没睡好,老鼠在他床上通宵“唱歌跳舞”,州民政局纪检组长张光琳说他也同样被老鼠骚扰了,后来开着灯,老鼠就没那么放肆了。大家有说有笑,苦中作乐,不知不觉船就靠了岸。

按计划我们今天就在联系点毛坪村调研走访慰问。毛坪村分布在四个岛上,岛上山高坡陡,寨寨之间相距较远。上午我们慰问了3户,罗林家的情况让我有些揪心。罗林的母亲有严重的精神障碍,罗林今年还不到18岁,前年,到深圳打工,不小心弄伤了右手中指,本是一个很小的事故,不知是他本人的原因,还是医院方面的原因,治疗花费了2万多元。现在中指已经弯曲变形,指头已完全坏死。我对罗林说:“你的手指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或多或少有你自己没有足够重视的原因,你要尽快到县医院去看看,十指连心,该截掉的要截掉,否则会影响更大,知道吗?”我说到这里,罗林哭了。“不要哭,男了汉,大丈夫,只要你重视就好了,你要对生活树立信心,日子会好起来的。”接着,县里在该村挂职的第一支书王润莲对我说:“请何主任放心,他家的事我们会安排好,一方面我们会尽快安排他去大医院治疗,另一方面村里准备送他去参加劳动技能培训”。

下午我们一边走访慰问,一边考察产业。毛坪村,这个七十年代移民的村落,过去矛盾重重,岛民经常上访。近几年来,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这个村的情况,县有该村挂职的第一支书,镇有驻村干部,还有大学生村官,历经多年的发展,如今该村已经逐渐形成了网箱养鱼和茶叶种植两大产业,以产业致富的村民很多,因灾病返贫的人也不少,贫富差距比较大。令我欣慰的是,到该村挂职的第一支书王润莲,她陪我们在各组各寨走访时,村民们左一个王书记右一个王书记地与她打着招呼,都主动夸她。据了解她走到哪里就吃住到哪里。一名女同志,来村才半年多,却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并对村里的未来有一个美好的设想,这些都让我打心里钦佩。本村支书罗治情一家也不简单,夫妻俩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轮流当支书,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从不揩村里一点油水;还有村民罗治伦,现已八十岁多岁,风雨星辰几十年,坚持做好事,从不图报酬。从码头上岛的一条路,他三十多年坚持维护,砍草砍灌木,确保村民通行。唉!多好的干部群众。我想我们党只要有这样好的干部群众,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一定会有希望。我相信,我们毛坪村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