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10篇

2023-05-19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综合素质实施方案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方案应从各方面安排,为了让项目在良好的步调中推进。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活动方案,如何写出好的优质方案?让我们一起欣赏栏目小编为您精选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1)

实施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引导学校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既关注技术技能培养、又关注人文素养教育,为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和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提供真实可信的参考依据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中职学生毕业标准和学生升学、就业的重要依据。依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职发[2017]1号)和《关于转发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济职教字[2017]7号)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鼓励特长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原则。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变化过程,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综合素质评定成为激励学生发展的过程。

二、综合素质评价的组织

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及班级评价小组。评价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政教主任、教务主任、骨干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共同组成,负责落实评价方案,制定实施细则,任免班级评价小组成员,组织并监督评价工作,认定评价结果,接受和处理投诉、举报。班级评价小组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等方面人员组成,负责对班级中的每个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

三、评价内容与评价结果

(一)、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由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信息和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信息两大模块组成。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信息模块由学科日常学习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学科日常学习成绩由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表现、活动与参与以及期末考试测评等内容组成。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信息模块,以思想品德、艺体素养、职业素养、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为评价内容。

(二)、评价结果及使用

(1)平时考试成绩由教务人员填写,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审核,以分数、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学业水平考试由市教育局负责统一实施与安排。

(2)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结果包括成绩和综合性评语两部分。综合性评语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特点,突出特长和潜能,指出不足,鼓励进步。评价结果必要时可附上相关佐证材料。

四、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一)、评价的信息来源:学生日常思想品德、行为表现;平时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参加体育、艺术、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情况;兴趣特长、荣誉表彰、竞赛获奖情况;家长和社会评价等。评价工作要与实行学生成长记录工作结合,注重对过程性资料的分析与概括。

(二)、评定程序:综合素质评价本着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科学化和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采用学生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等办法,每学期末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进行量化赋分,由班级评价小组根据所得分数及综合表现评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级(“优”、“良”、“合格”、“不合格”)。

五、注意事项

(一)、落实评价程序。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班级评价小组总评的评价程序。学校评价委员会负责对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认定。评价过程中如有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裁定,力求评价结果的科学和公正。

(二)、建立公示制度。评价结果应在班级公布,并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听取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接受监督。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向学校评价委员会反映或投诉。

(三)、建立诚信机制。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也是诚信品德的培养和实践过程,参与评价的人员都要本着育人为本、实事求是的精神,树立诚信品格,确保评价的真实性。评价结果不得随意更改。如确需更改,应由班级评价小组提出更改意见,报学校评价委员会审定,并对更改缘由和经办人作书面记载,同时保存原评价记录备查。

(四)申诉复议程序。如有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与结果有异议,可以向学校申诉机构申请提出,由申诉复议机构审核后公示结果。

六、实施保障

(一)、成立组织机构:

(1)校评定工作委员会:

组长:x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xx、xx

职责:制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认定评定小组成员;对校内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认定评定结果;监控评定过程。接受和处理各界人士的咨询与投诉,对评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2)、班级评价小组:

组长:xx、xx、xxx

成员:各学科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经公示后上报备案)

职责: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定。

注:任教师给学生授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评定小组成员不得少于五人。

(3)、监督小组:

由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4)、申诉复议小组:

组长:xx、xx

成员:xx、xx、xx

(二)、健全相关制度

(1)、公示制度。评定的内容、方法、程序及结果的运用等,应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学生综合素质评定获得“优”等级的名单应在学生所在班级公布,被评为其它等级的学生可向班主任查询。

(2)、申诉制度。对评定结果有异议者,可向校评定工作委员会提出申诉和举报,学校评定委员会要力争将问题化解于校内;对学校评定委员会的答复或处理不满意的,可向县评定工作委员会反映。学校评定委员会和县评定工作委员会应详细记录各项举报、申诉、查处过程及结果。

(3)、诚信制度。为工作人员建立诚信记录,如在评定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应予以记载,并在师德评价中给予适当扣分。

(4)、纪律处分制度。对违纪并受处分学生,对其批评教育的同时需要保留好相关证据或材料,并与其家长座谈告知学生受处分原因及处理结果,对结果无异议由家长在《违纪学生处理告知表》内签字。如有异议,家长或学生以书面形式向校评定工作委员会提出申诉。

(5)、监控制度。各级评定委员会要全面了解有关评定工作的信息,及时纠正评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每年的终结性评定工作结束后各级评定委员会成员分析并撰写工作汇报。

本办法从2017年9月1日起开始试行。要广泛宣传评价制度改革工作,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使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得到教师、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确保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2)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要有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发展;要有利于引导家长、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从而进一步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评价标准及要求(略)

三、评价组织

为加强对我校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1、学校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丁耀军

副组长:王时奎 于亚范邹治田张伟刚姜黎明

成员:孙新艳殷 丽王善强迟敬东 班主任

主要职责:确定学校的评价方案,制定学校的评价程序;指导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组织并监督学校评价工作,处理评价过程中的纠纷,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仲裁;组织教师对全校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指导改进教育教学;对全校初中部教师和初中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开展相关宣传和解释工作。

2、学校成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

(1)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测评机构:

人员组成: 组长:张伟刚 组员:孙竹君 班主任

职责:负责学生“道德品质于文双与公民素养”的定性评价及相关档案的收集整理。

(2)学习态度与能力测评机构:

人员组成:组长:于亚范 组员:孙新艳班主任

职责:负责学生“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的定性评价及相关档案的收集整理。

(3)合作交流与探索实践测评机构:

人员组成:组长:邹治田 组员:殷丽王善强 迟敬东 班主任

职责:

①负责学生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四个专项的测评工作,初步确定学生测试等第(A、B、C、D等)。

②及时提醒与督促学生及学生家长报名参加探究与实践类校级等级测评。③及时准确地向校测评领导小组提供探究与实践类A等申报名单。

(4)运动与健康测评机构:

人员组成: 组长:姜黎明 组员:王 凯吴蕾

职责:

①负责学生运动技能专项测评和健康素质专项测评,初步确定学生测试等第(A、B、C、D等)。

②及时提醒与督促学生及学生家长报名参加运动与健康类校级等级测评。③及时准确地向校测评领导小组提供运动与健康类A等申报名单。

(5)审美与表现测评机构:

人员组成:组长:于文双组员:李长河魏大为

职责:

①负责学生审美与艺术类中的音乐专项测评与美术专项测评工作,初步确定学生测试等第(A、B、C、D等)。

②及时提醒与督促学生及学生家长报名参加审美与艺术类校级等级测评。③及时准确地向校测评领导小组提供审美与艺术类A等申报名单。

四、评价工作原则

一是“三公”原则。坚持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和公开,保障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二是“三化”原则。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教师均参与评价工作;评价形式多样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评价操作信息化。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及时把相关评价信息电子化,在评价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评价工作的效率与客观性。三是“三结合”原则。坚持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间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

五、评价方法与程序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贯穿整个初中阶段。每学年组织一次,第一、二学年在学期末进行,第三学年在5月底前结束,第三学年在评价时,既要参考第一、二学年的评价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在第三学年的发展情况。

1、资料建设。各班级要全面建设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

成长记录档案袋主要记录和收集学生日常主要行为表现材料,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实证材料。实证材料必须是原始、真实、完整、全面的。学校建议主要收集以下八类实证材料:1)各类课程学习的阶段性或终结性考试或考查成绩;2)考勤及日常突出表现的统计材料;3)关键性作品、作业;4)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记录和证明;5)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奖励证明、证件;6)关键性评语;7)经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认可的特长鉴定;8)自我描述。

2、评价程序: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先由学生本人作出自我评价,经家长签字同意后,上交班级评价小组。然后按评价内容标准和要求完成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最后评价结果如实汇报到学校。

1)学生自评:学生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鉴定,并写出描述性评语,描述性评语不超过150字。

2)学生互评:每一位学生对照标准,对本班每一位同学(包括自己)进行评价量分。

3)教师评价:评价小组的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对照评价标准,对全班每一个学生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量分。

4)结果合成:每个维度的评价,学生互评占20分,教师评价占30分,统一考试、考查等硬性评价结果占50分。学生自评不纳入结果合成,无统一考查的等级评价,学生互评占40分,教师评价占60分。

毕业生最终评价结果的合成:七年级评价结果占30%,八年级评价结果占30%,九年级评价结果占40%。

5)结果审定:学校评价工作领导组对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审查并负责解释。对学生某一基础性发展目标被评价为D等级或A等级的,学校评价工作领导组将上报县评价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核。

6)反馈与公示:各班级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个人及家长,评定等级为A等的要公示,接受学生的质询并由班级评价小组研究后给予答复。

7)监察与投诉:对评价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违规行为,可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委员会举报和投诉,也可直接向县有关部门举报和投诉,学校负责调查与处理。学校在接到投诉后1周内作出答复。如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的,可向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和请求复议;

8)对残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降低标准,以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

六、呈现与使用

1、评价结果: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应包括两部分:综合性评语和评价等级

1)综合性评语:学生自我评语,教师综合性评语。

2)评价等级:每个维度的评价结果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对学生某一维度评价为D等级时应非常慎重,其材料必须的交学校评价工作领导组进行审核,对符合直接认定为A等级条件的,必须在学校张榜公示15日后报县评价工作委员会审核认定。

3)等级比例:学年度和毕业生最终评价均以学校为单位划分等级,其中公民道德素养维度A等级不受比例限制,其他四个维度A等级占实际参加测评人数30%,B等占35%,C等占30%,D等不高于5%。

2、评价结果的使用

1)用于指导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实践。

2)作为学校评估和监控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

3)作为学生初中毕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4)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之一。

七、评价制度的有关规定

1、全体师生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合理,要签订诚信责任状。

2、如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被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综合素质评价一、二项等第均为“不合格”。

3、如老师在评价过程中被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经综合考核领导小组核实,将与年终考核、职称评定、工资晋升挂钩。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3)

白涧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按照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的通知要求,在我县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上,制定、修改我校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一、评价目的1、本方案的制定本着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的宗旨,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明确发展方向,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2、通过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发展观、学生和评价观,运用科学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评价原则

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指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参与中受到教育。

2、发展性原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使学生明确发展方向,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评价多元化原则。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共同参与评价。

4、可操作性原则。内容少而精,可操作性强。

5、共同建构原则。共同建构原则是指由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通过沟通、协商,更好的发挥评价结果促进评价对象发展的作用。

6、激励性原则。综合素质评价最终目的是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三、评价的体系

(一)评价的组织建设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班主任为成员的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要制定实施方案,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要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班级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小组,由班主任、班干部为班级评价小组成员。班主任自觉地评价意识是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键。

(二)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由学生本人对自己的综合素质、或综合素质中的某一个要素作出自我评价,并记入学生自评中。

2、小组评价:小组对每个成员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并记入综合素质评价中。

3、教师评价: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根据平时学生的表现,给与公正的评价,记入教师评语中。

4、学生的各类获奖情况记入获奖情况中。

(三)评价的方法

1、学生自我认识与评价。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不仅可以自我教育也可以相互教育。

2、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素质的评价。

(四)评价的细则

根据评价的五维度指导原则(包括道德素养等级、文学素养等级、健康素养等级、艺术素养等级、社会适应能力等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最后要形成阶段性终结评价,量化评价以A、B、C、D四个等级来呈现。综合评价应为自评、互评、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

1、公民道德素养的等级评定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家庭,具有强烈的国家和民族自豪感,能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 ,与人为善,尊敬师长。

A级标准(1)符合以上的维度要素且阶段内无违法乱纪的行为与记录。(2)获得校级以上的相关荣誉称号

B级标准:(1)符合以上的维度要素且阶段内无违纪的行为与记录。C级标准:(1))符合以上的维度要素且阶段内无犯罪、严重违纪行为及记录。

D级标准:(1)阶段内有严重违法行为,有经常性违纪行为,并受到校级以上的纪律处分。

2、文化素养的等级评定

学习目的明确,态度认真,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强 ,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A级标准:(1)学习目的明确学习主动且各科成绩均突出,总体优秀(80%以上)。

B级标准:(1)学习目的明确学习主动且成绩均突出,总体优良。

C级标准:(1)学习目的明确学习主动且学习成绩总体上能达标。D级标准:(1)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与学习态度。

3、健康素养等级的评定

认真上好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达到国家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良好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保持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A级标准:(1)自我感觉良好且体育健康、心理素质考查为优秀。B级标准:(1)自我感觉良好且体育健康、心理素质考查为良好。C级标准:(1)自我感觉良好且身心健康考查及格。

D级标准:(1)缺乏良好的身心健康习惯。身心健康考查不合格。

4、艺术素养的等级评定

能够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有艺术特长,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A级标准:(1)音乐美术等艺术表现活跃且测试成绩为优秀。B级标准:(1)音乐美术等艺术表现活跃且测试成绩为良好。C级标准:(1)音乐美术等艺术表现测试为及格。

D级标准:(1)音乐美术等测试不及格.5、社会适应能力的等级评定

了解自己,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做到自尊、自立、自强,对环境有较强或很强的适应力,生活目标切合实际,在集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并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A级标准:(1)完全符合以上的维度要素。

B级标准:(1)基本符合以上的维度要素。

C级标准:(1)能够符合以上的维度要素。

D级标准:(1)维度要素有所欠缺。

(五)评价结果的使用

1、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总结与修正,并且作为学生评优的参考资料,同时为学生后续学习中有针对性的帮助。

2、作为学生升入我县高中学校提供可参考信息,是高中学校录取学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在学生初中毕业时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的具有鉴定功能的总结性评价,评价结果反映学生三年来道德素养、文学素养、健康素养、艺术素养、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达到的水平。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具有鉴定和为选拔提供参考的功能和作用。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4)

晏城街道中心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生活技能、发展技能、社会技能方面得到了充分发展。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宗旨,促进学生进一步关注自己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立足本校实际,激励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实践中去体验,在实践中把知与行、学与用统一起来,把身与心的健康统一起来,鼓励每个有差异的少年儿童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具体环节入手,不断为自己确立新的目标,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证明自己的成功,不断促进自己认知、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构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一、遵循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的教育和导向功能,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制度等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发现并发掘自己的潜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的每个班级要对每位学生的《学生成长记录册》(素质发展报告书)进行全程、全面的记录。

3、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学校、班级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对每个学生做好每一项评价。

4、激励性原则

教师在引导学生和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告诉他们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善于在学生的身上寻找和发现闪光点,帮助他树立进步的信心和改正缺点的勇气。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让学生给自己定一个有时效的目标。

5、加强督导与质量评价的原则

在评价过程中,评价小组及教导处认真督查评价工作的进行情况以及进行分析、统计工作。

二、评价方法

1、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向学生示范学习的方法和评价的方法,帮助、引导学生学会自评和互评,学会学习,我们所说的学会学习不是单指知识的学习,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与交流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学生学年综合素质评价由班主任依据学生发展状况,给予客观评定,教导处监督、抽查。

2、学生自评。学生依照评价内容自查自评,自我督促,同时给自己在定下一次的目标。

3、学生互评。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并产生组长监督评价。在评价时学生本人回避。

4、家长评定。也就是请家长参与评价,强化家校沟通。这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我们是老师,同时大多数也是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只要我们宣传到位,作家长的哪有不支持之理?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致家长一封信、校讯通等形式把评价内容、方法、程序等向家长作出明确说明,征得家长与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家长评,每次班评后请学生把评价表带给家长,家长把学生在家的表现如实评价,即加强家校沟通,相互了解学生的情况,也便于对孩子做出全面正确的评价,不断发掘并提高自己的潜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得以发展。

5、教师评定。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给予中肯的评定。

6、依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评定结果记录为:A、B、C三个等级。

三、评价的组织: 组 长:赵建华 副组长:官真真

成 员: 各年级班主任及学生家长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5)

2013-2014年移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制度改革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对初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初中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应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思想道德、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专业支撑与制度建设为保障,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相结合,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工作原则

1、适应性原则。评价的制度、标准、内容、方法等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差异性原则。评价中应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相结合,体现个体差异;

3、公平性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努力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二、评定机构的组成与主要职责

1、学校评定工作委员会

(1)名单:

组长:李晨辉

副组长:席垣奎 闫刚民

成员:靳三涛 宋宇 余勇金曲爱平

全体班主任

(2)主要职责:

①委员会根据《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生评价与制度改革的通知》。根据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宣传工作。

②制订评定的具体时间、操作程序。

③对整体评定工作进行协调、调控。

④认定本校评定小组。

⑤对班级评定结果进行审核、认定仲裁及上报。

⑥对班级评定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与指导。

⑦对评定工作进行纪律监督。

2、教师评定小组

(1)由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任组长,由班主任和课任教师五人组成。

(2)主要职责:负责组织班级学生评价工作、结果的合成、为学生做出综合性评价、接受家长的咨询。

3、班委会评定小组:

(1)由班长负责,由五名学生组成,成员班级民主选举产生。

(2)职责:负责班级学生日常学习、表现、生活、纪律、表彰等情况记录及评价工作。

三、队伍建设

(1)致力评定队伍的建设,加强评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未参加培训的管理者、教师不得作为学校评定委员会和班级评定小组的成员。

(2)学校评定委员会由校长、教师、家长组成。坚持集体领导重大问题集体研究的原则,其主要职责是落实评定方案,制定具体的评定程序;认定评定小组成员;组织并监督评定工作;对评定结果进行认定和公示;对评定过程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等。

(3)班级评定小组成员给学生授课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学期,对学生应有充分的了解,具有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意识。班主任是班级评定过程的第一责任人,要对

评定工作的全过程负。其他成员要全面参与评定工作,评定结束后全体成员应在评定表上签名认定以示负责。学校评定委员会对各班的评定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核查。如果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致使评定严重失真,将对相关责任人严肃查处并上报。

四、制度保障

(1)建立公示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向社会及班级学生公示,广泛宣传学校综合素质评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评定结果的作用等,指导学生、家长配合学校进行综合评定。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定结果在学生所在班级公示,并向学生及其家长做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接受、记录学生的质询。应充分考虑并消除公布评定结果对部分学生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2)建立诚信制度。学校评定委员会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诚信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如果在综合素质评定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取消其三年作为评定者的资格。学校建立诚信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学生及家长提高诚信度。

(3)建立举报申诉制度。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于评定过程中可能影响或危害评定结果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评定结果存在异议,可先向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出举报和申诉,如果对学校评定委员会的答复或处理不满意,可向上级领导小组举报或申诉。

(4)完善档案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并尽快建立新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电子档案,形成管理系统,以适应评价、考试制度改革及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收集管理方法。学生成长记录手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定工作的主要依据。学校要积极摸索一套既可以充分体现学生成长过程和个性特长潜能,又能够为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生成长记录袋收集管理方法,这对于提高评定工作的客观公正性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建立监控评估机制。评定委员会将组织人员对评定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充分了解评定工作的有关信息,及时纠正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对评定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查处。评定工作结束后评定委员会应进行质量分析并撰写工作总结。

五、评定内容、评价方法、等级分配以及操作流程

(一)评定内容。根据教育部《云南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中提出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包含基本素质评价指标和个性发展评价指标两个部分。

基本素质评价指标是所有初中学生通过学习都应达到的目标,包括思想道德、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方面。

个性发展评价指标是体现个人与众不同的个性发展目标,包括个性特长、个人成果及其他学生自主选择的内容等三个方面。

(二)评价方法:

1、从2011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开始严格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基本素质评价指标在七年级上学期到九年级上学期的五个学期中,以学期为单位,由学生本人与教师共同记录学生的成长事实,在九年级下学期,采取学生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基本素质评价中的思想品德一级指标,按二、三级指标的评价要点进行写实性描述,其它四个一级指标按总评分值,以等地形式呈现评价结果。A:优秀(≥9分);B:良好(≥7分,<9分);C:基本达到要求(≥6分,<7分);D:尚需努力(<6分)。

3、个性发展评价指标在九年级下学期由学生提供相关证明资料,教师据实填写。

4、评定工作完成后即向参评的学生及家长发布评定结果。

5、如实填写综合素质评价表,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毕业成绩以初中阶段三个学年评定的成绩之和来确定综合素质的评定结果。

(三)等级设立分配

我校等级名额比例:A级学生不超过25%,C级学生为10%左右,其余为B级。(对于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或受处分未撤消的学生,经学校领导小组审核,可定为:D级)。班级等级名额与学校相一致。

(四)评定的信息来源

1、学生的成长记录手册和日常表现。

2、学生的平时成绩(所有学科)。

3、学生的个性特长的表现。

4、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教师评价。

(五)操作流程

1、确定机构:由班主任推荐并选举产生班级教师评定小组和学生评定小组,并及时予以公布。

2、宣传动员:召开综合素质评定主题班会以及教师动员大会,宣传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学习有关综合素质评定的相关知识,并分发“告家长书”,以便取得家长的支持。

3、学生自评:即学生根据自己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定各个方面的要求,根据自己在初中阶段的发展情况,对照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要素和关键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自评包括描述性评语(150字左右)和给各个要素打分。

4、家长评定:即家长根据子女在初中发展阶级的表现及依据综合素质评定各项要求,实事求是进行评价。

5、班委会评定:即以学生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和查阅学生成长记录手册、班级周记等方式给予同学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先由学生评定小组每个成员对照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要素和关键表现,给每个同学进行打分,再由副组长计算班委会评定的最后实际得分,评定者要签名。

6、教师评定:即班主任教师以学生日常表现为依据,通过观察、访问和查阅学生成长记录手册、班级周记等方式给予学生客观和公正评价,对予5个维度的评价内容,如实在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中安每学期做出班主任评语,其他教师评定小组成员应该参考学生本人、家长及班委会成员评定所提供的信息综合考虑,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要素和关键表现,实事求是给每位同学进行打分,评定者要签名。

7、综合实践活动评定:综合实践活动根据成绩和学生平时参与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具体情况,由班主任实事求是进行填写。

8、其他事项记录: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运动会比赛中的成绩及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获奖后,按学期填写记入其他事项记录。

9、评定结果公示:班级评定结束后将评定结果呈报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经审核后将评定结果告诉学生本人。期间:(1)由学校设立投诉电话***评定监督小组应接受投诉与提出复议,专人负责做好记录。(2)在校内设立意见箱,每天开箱一次,对有异议评定结果,由校评价工作监督小组领导组织专人调查,决定是否复议,并做好解释及各项工作。

10、评价结果的审定与归档:学校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对每一位学生评定结果进行评定,由校长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上报有关部门予以存档,供中招录取使用,其它原始资料及各种评比表等一并移入政教处存档,评价结果一旦归档、原则上不予以变动。

11、评语表述: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内容给予学生一个综合性的评语(要体现学生成长,突出特长和潜能,指出不足,鼓励进步,填入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中,并签名)。

12、填写学生成长记录手册的相关内容:由班主任亲自填写报告册中各科期中、期末、总评成绩及相关栏目,并要求学生和家长认真填写报告册中相关栏目,并按要求签名或盖章。

13、每学期放假前,报告册分发给学生,在新学期学生注册时收回报告册,由班主任统一保管(九年级毕业班须在报考前收回)。

注:评定内容一律用钢笔或黑色水笔填写,字迹工整,不得涂改;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6)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 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政治良好、业务精良, 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计。”新课改能否走出 应试教育,能否打破墨守成规筐架而推陈出新,关键系于教师。教师 是学校群体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 是实施新课程的组织者、研究者 和开发者。对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建设一支业务精良,品德 过硬的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教师评价,在我市还比较薄弱,或者说尚未建立独立的评价体系,它 往往以受教育者在应试过程中的表现,来衡量教师教育成果的好坏。一个时期以来, 对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 也曾进行过一番轰 轰烈烈的讨论,常用“重结果、轻过程”、“重表象、轻合作”的评价 往往导致教师评价误区。因此,在评价教师时要尊重个体差异,少横 向比较, 多纵向发展性的综合评价。评价者不能完全用同一标准去定 论,应用多把尺子度量,就应以多元化的角度评价教师,以评价促进 教师的全面发展。

一、指导思想

1、教师评价要评出水平,就是评价教师时要实事求是,力求客观公 正。由于评价是一种主体性认识活动,受评价主体的价值观、认知角 度及情感影响, 难免带有主观性的成份。科学的教师评价力求主体性

和客观性的统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方案规定的价值准则为参照,尽 量排除或缩小因个体认知偏差、价值观不同或感情因素造成的判断误 差,力求客观公正。

2、教师评价要评出干劲,就是在评价教师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 功能。突出激励功能是现代人员评价的和个突出特点, 它要求我们不 要把教师评价仅仅看作是对教师工作优劣作出判断的过程, 而是将其 视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激励教师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 过程。这就要求在教师评价中充分肯定成绩和进步,激发成就动机。同时也不回避教师存在的不足, 但在表现为合理运用评价机制, 鼓励 教师之间公平竞争,促成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教师评价要评出方向,就是评价教师时要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引导教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评价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一是面向全体教师。二是面向个体全面发展,要求 教师不仅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方面全面发 展,而且驽驭新教材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也应得到协调发展。

2、差异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尊重个体差异和阶段差异。多从个 体纵向发展评价,少从群体横向比较。注重发挥主体作用,有效地突 出主体性,相信个体都有发展潜力的发展性,都有个性的差异性,都 有创新的创造性。

3、系统性原则:评价的内容多元化,注重从整体角度协调各评价要 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的形式多样化,以促进评价内容、方式更完

善、更系统。

4、开放性原则:在广泛征求评价对象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评 价制度、评价方案等。评价过程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 评价者心悦诚服, 知道自己阶段发展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 为 今后的发展树立自信心。

5、实践性原则:一是评价方案的制定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 完善、充实。二是在实践中收集合理化建议,虚心接受评价对象的意 见。坚持评价实事求是,实践的原则,杜绝暗箱操作,闭门造车,脱 离实际的评价现象发生。

三、评价的内容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确定教师综合素质评 价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依据:一是《教师法》第 22条关于教师 考核评定的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二是社会发展对教师所 提出的要求;三是教师工作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因此,教师综合素质

评价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也十分丰富,可以从多种视角加以审视。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基本上可划分为教师基本素质、教师履职行 为和教师工作绩效三个要素群。

1、基本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素质的好坏决定着教师工作成效的高 低,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根据《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和《小

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 中关于任职条件的规定和新时期对教师质量观 的探讨, 教师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个性 心理品质。

(1思想道德素质

首先, 教师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 并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 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栋梁之材。

其二, 教师要具备有崇高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师德中的核心问题, 是教师价值观最根本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教师爱和教育 爱上。“经师易做, 人师难当” , 职业理想具体表现在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性三个方面。

(2业务素质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根据《教师法》第 8条对教师义务的规定,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首先, 教师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教师的业务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 科学文化知识及其掌握程度。教师的业务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 作的前提条件。所谓“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师要交给学 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教师还应 该是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根据教师职业知识的功能分为三个方面的 知识:一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特定的学科知识。二是 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即个体成为教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三是教

师的实践性知识, 即教师在实施自己有目的的行为过程中所具有的课 堂情境知识和解决难题的知识。包括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和课堂情境 知识和解决难题的知识。总之, 扎实的职业知识是良好教师的必备条 件。

其二, 教师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合理的能力结构是教师在工作中综 合运用各类知识实施教育职能的保证。合理的能力结构指胜任现实工 作及未来发展的各种能力,包含:一是理解他人和他人交往的能力。这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须的, 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 育合力, 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搞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入社区精神文 明建设所必须的。二是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教育工作是在班组群体 中开展的, 如果没有组织管理能力, 就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群体生活 中施展才华,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三是教育研究能力。具有科研意 识和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工作富有创造精神和活力的必然要求。四是 教育机智。教育工作不是机械性地、按部就班地简单重复劳动,而是 富有创造性的复杂劳动, 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教育机智。具体表现在进 行教育教学的情境中, 具有感受、判断处于生成和变动过程中随时可 能出现的新状态、新问题的能力, 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和转化教育矛盾、冲突的机智;迅速作出教育决策、改变教育行为的魄力。五是圆满完 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能力(如组织教学、教学评价、教学实验以及信操 作现代教学媒体和研制教具等各种具体能力。六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的指导能力, 以及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自我修 养与素质的信息摄取能力。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7)

2014-2015学年上学期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具有我乡特点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指导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结合我校教育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综合素质评价应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维度,共十八个评价要素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从而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办学行为的进一步规范。

二、基本原则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2、激励性原则。评价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之强化,重视培养学生自信心,注意激励学生。

3、差异性原则。评价既要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间差异和个性特长的发展需求,充分体现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

4、科学性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注重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公开,努力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保证评价工作的质量。

5、参与性原则。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要尊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评价活动变成被评价者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三、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标准

1、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关于“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确定我乡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分为基础性发展目标、学科学习目标和个性特长发展目标三个方面。

2、综合素质评价要在小学学生综合表现详实纪录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表现详实纪录是指能够表明小学生在学校期间多方面素质及个性发展状况的关键性材料。综合表现详实记录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考试成绩。(2)社会实践活动。(3)个性特长与获奖情况。(4)道德品质。

四、工作程序

1、宣传培训。学校应就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内容、标准、程序、方法、过程、制度等内容,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学习并进行培训,做好宣传动员和培训工作。

2、组织自评。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情况,整理并提供相关证据,确定六个维度的自评等级。所搜集整理的有关材料要求提供完整的原始记录,保证材料的真实性。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又是参与评价活动的重要主体,所提交关键性材料和自我鉴定过程本身就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3、班级评价小组负责审核学生的个人评价材料。

4、组织班级学生互评。各班分几个小组开展互评。先由学生自我介绍自评意见,出示相关表现材料,然后同学集体评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每个学生的六个评价维度共十八个评价要素分别根据各要素的权重打出得分,得出互评等级建议。A等达6 0%以上的记为A等,A+B达6 O%以上的记为B等,A+B+c达60%以上的记为c等,否则记为D等,对每个学生的互评情况应单独形成评议记录材料,供班级评价小组参考。

5、家长评价学生。家长对学生每学期和每学年的发展情况进行 评价,撰写描述性评语,并以等级形式呈现评价结果。

6、班级评价小组评审。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意见,以及各项客观佐证材料,班级评价小组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后,初步确定学生的各项评价等级,并将评价结果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审议后,对被评定为A等的学生名单应及时在学校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接受监督;B、c、D等级的学生,由班级评价小组及时以通知单或其他形式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

五、评价结果的使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是小学生在校综合表现及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实施要求

1、评定主体要多元化。要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充分重视学生自评、互评意见,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建立诚信协议书制度,教师和学生应签定诚信协议,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客观公正评价学生。

2、确定等级应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实际水平,并与学生群体综合素质的实际分布状况基本相符。

3、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注意以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内容为抓手,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应及时将相关数据和评语做好记录,同时应充分参考学生和教师提供的关键表现记录和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状况资料,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把握所评价的等级。

2015.1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8)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初中学校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根据《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关于实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临政办发[2008]9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整体提高;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切实加强初、高中课程改革衔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有利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构建科学、全面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各类教育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评价原则

(一)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原则。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公民素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既要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评价,又要注重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纠正单纯以文化课考试成绩评价学生、选拔学生的错误做法。

(二)评价目标的发展性原则。以激励学生健康、主动、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表扬学生的进步,分析和理解学生的不足,提供诚恳的建议和帮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使学生明确自己发展的努力方向,促进学生发扬成绩,弥补不足,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原则。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的方法,评价结果采用等级评定、描述性评语、质性评语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的方式,充分体现不同评价方法的优越性和互补性。

(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原则。改变单纯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做法,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自评和学生间的互评,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性活动,激发评价主体和客体各自在学生评价中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家长评价这一环节应有的功能,让家长广泛参与学校的评价改革。

(五)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原则。学生评价的着眼点要瞄准学生自身的纵向发展,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终结性评价要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更加注重形成性评价。评价要贯穿于知识技能的学习、良好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多种潜能的开发、体质健康等学生素质发展的全过程。

(六)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原则。评价要做到客观、具体,实事求是。

三、评价目的

(一)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发展观、评价观,转变教育教学行为和方式,运用科学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引导和帮助学生发展。

(二)通过评价指标导向和评价信息反馈,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明确发展方向,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同时,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可作为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三)引导家长和社会逐步形成科学的观念,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四、评价内容及实施

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将学生发展目标分为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亦称“基础素养”)。学科学习目标是指各学科课程标准列出的本学科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基础性发展目标是指学生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纬度的表现。

(一)学科学习目标评价 实行学生日常学习评价和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制度。

1、学生日常学习评价。指对初中学生三年各学科学习成绩的阶段性和过程性评价,由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小组学习、活动参与、出勤以及期末测试等内容组成。学生日常学习评价采用等级评价,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4个等级公布。学生日常学习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每个初中学校每一学科A等级的学生数原则上控制在全校该年级学生总数的25%至30%范围内。学生的日常学习评价是学生毕业及升学的重要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日常学习评价结果每一学科均须达到C及其以上等级;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可以参加补考,补考工作由各初中学校负责统一组织,补考成绩达不到C等级的考生不得领取《义务教育证书》。

学生日常学习评价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各县区要制定具体的评价实施办法,由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县区不得组织统一的期末考试。

2、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是初中学生学科学习目标评价的主要手段,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每年制定《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确定考试的具体组织办法。

(1)科目设置及组织实施

文化课考试:文化课考试设置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历史、地理、生物等9个考试科目,采用闭卷考试方式,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命题、考试、阅卷和发布成绩。

信息技术考试:信息技术考试采用上机考试方式,由市教育局统一命题,县区教育局具体组织实施。

体育与健康测试:体育与健康测试根据《实施办法》和《临沂市教育局关于印发临沂市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临教基字[2009]12号)要求组织实施。

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命题,各县区教育局具体组织实施。

考查科目:音乐、美术、英语口语、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作为考查科目。考查科目的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由县区教育局自行确定。

(2)成绩呈现

文化课和信息技术等考试科目成绩,按照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和实际分数记录。成绩达到科目总分的90%(其中政治、语文达到85%)及其以上者,记录等级A;达到75%至89%记录等级B;达到60%至74%记录等级C;59%及其以下记录等级D。

体育与健康测试成绩,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指标与分值测算得分,各评价指标的得分之和为最后得分,满分为100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90分及以上为A(优秀),75分至89分为B(良好),60分至74分为C(合格),59分及以下为D(不合格)。学生毕业时体质健康标准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得分和其他学年平均得分各占50%之和进行评定。

考查科目成绩:按照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或实际分数呈现。

(3)命题、审题及阅卷

命题注意体现新课程理念,试题注意准确反映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结合学科特点适当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侧重于考查学生对高中阶段学习乃至终生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题量适当,难度适中,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公平性。

建立和完善学业考试命题、审题和阅卷制度。明确命题、审题、阅卷的程序和要求,加强命题、审题和阅卷人员的队伍建设。成立以教研员和优秀教师为主的命题、审题小组,加强对命题、审题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命题、审题人员应充分了解新课程的改革目标并准确把握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建立与完善命题、审题的专家库,审题人员和命题人员必须分开。阅卷人员必须是在职的骨干教师,要确保阅卷工作的客观、公平和公正,特别要加强对主观题阅卷质量的管理,建立阅卷质量的过程监测制度。

(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

1、内容及标准

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纬度,每个纬度又包括若干要素。各纬度及其要素内容详见《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标准及评价等级表》(附件1)。

2、组织实施

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工作由学校组织实施,分为学期评价与毕业评价。学期评价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进行,主要用于改进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毕业评价在初中毕业前进行,由各个学期的评定结果汇总合成,主要用于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和高中段学校招生。各学校要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日常评价的基础性作用。要采取恰当方式把日常评价结果纳入毕业评价中,避免日常评价流于形式、总结性评价缺少过程性评价支撑的现象。

(1)学期评价

①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由班主任组织进行。事前,应当就学生评价的意义、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及家长作出说明,提出要求。

学生自评以学生自己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描述和分析自己在6个纬度的表现、表达自己的感悟,提出自己前进的方向,并为自己每一个纬度确定一个评定等级。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前,班主任可通过家长会、家访、信函、电话等方式向家长介绍评价的内容和要求,并介绍学生的表现情况。家长根据以上情况和对学生的日常了解,提出评价意见。

②学生互评。学生互评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由班主任通过班会等方式组织。学生按班级或分成若干小组,根据评定内容与标准,结合每个学生日常的表现和发展情况,对其6个纬度下的关键表现进行等级评定。学生互评后,要计算出全体学生对某一学生各纬度的平均得分(全体学生给分之和除以全体学生数),然后根据得分与等级之间的转换原则,转换成相应的等级。

③教师评价。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各科教师参加的班级评价小组。班主任在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学生互评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在6个纬度的日常表现,参考学生学业成绩和学习过程的表现、学生自评与互评结果及家长的评价意见,为学生写出评语草稿,分别从6个纬度为学生初定1个评定等级并就此集中或分别征求评价小组成员及有关单位的意见,修改评语,维持或变更评定等级。对于班级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的分歧,要通过集体研究,慎重作出评价结论。对于原则性的重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研究决定。

④确定总评等级。根据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评定得分,按照最终得分=学生自评分数乘20%+学生互评分数乘20%+教师评价分数乘60%的公式计算出每个纬度的最终得分,并根据得分与等级之间的转换原则,转换成相应的每一纬度的总评等级。

每一纬度最终得分和总评等级之间转换原则为:90分以上为A(优秀);75分至89分为B(良好);60分至74分为C(合格);59分以下为D(不合格)。

等级评定为A等级的应当公示。各个纬度的A等级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学校年级总人数的30%,上一年度初中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评估先进的学校以及省、市级规范化学校,A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不超过35%。一所学校各班A等级学生的比例原则上应均衡确定。

学生的6个纬度尤其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评为D等级时要极其慎重,要有充分资料予以支持,并将学生的材料提交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核批准。除非学生有严重违法乱纪或犯罪表现或国家有强制性规定,思想道德素养一般不评定为不合格。

⑤撰写评定报告及报审。班主任通过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就评语和评价等级向被评价学生征求意见。在完成逐一向学生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每个学生的总评等级,定稿评语,撰写本班学生本学期评价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学校评价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填写相关评定表格,存入学生档案,并将评价结果通知到学生和家长。

(2)毕业综合评价

①各纬度毕业评价等级由各学期每一纬度总评等级汇总生成。依据每一学生各学期每一纬度的总评等级分值,计算出每一纬度的平均分值(所有学期评价等级分值之和除以学期数),根据得分与等级之间的转换原则,转换成每一纬度的毕业评价等级。

②学生毕业前,学校需打印或填写《临沂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附件2)或《临沂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附件3),以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并将毕业综合评价结果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若学生及其家长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应以书面形式在公示期间向学校评价委员会提出申诉或复议,学校评价委员会应在收到申诉或复议之日起一周内给予答复。如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评价委员会的复议仍有异议,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反映。

3、结果呈现

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结果包括两部分:综合性评语和评价等级。综合评价结果评出后,学校评价委员会应对综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确认。

(1)综合性评语。包括学生自我综合评语、班主任综合评语两类。其中,学生自我综合评语由学生本人填写,主要填写学生本人初中生活的经历与体会;班主任综合评语,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各学期和初中阶段的总体表现,经过班级评价工作小组的集体评议,客观、公正、准确地对学生各学期和初中阶段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写出整体描述性评语,重点突出学生的发展、发展特点和发展潜能,既要充分反映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又不回避学生的缺点和问题,对学生优点、进步的描述,既要充分又不能夸大其词;对学生的缺点或不足,要在具体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原因,提出改正或改进的建议。评语要具体,反映学生特点,不能千人一面,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和对其健康发展的期盼,体现激励性,反映其进步和发展状况。

(2)评价等级。是指每个基础性发展目标各个纬度的评价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对六个纬度的前2个纬度(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进行合格、不合格的评定,后4个纬度(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实行四等级评定,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评价标准详见《初中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标准及评价等级表》(附件1)

五、评价结果的运用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直接体现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状况,各县区要充分重视其意义和价值,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使用好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的结果。

(一)用于指导改进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各县区要切实发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改进教学实践、提升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等发展性功能。学校要重视整理、分析各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信息,及时、恰当地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反馈,引导学生体验成功、正视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指导教师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更为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及时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发展情况,家校联合共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评估和监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各县区要定期收集、整理、发布区域内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总体评价信息,要组织专家根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总目标对评价结果进行信息处理,诊断学生发展、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改进建议。同时要做好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与教师、校长、学校评价的衔接工作,选取学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有关指标信息应用到这些评价中去,调动多方面开展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工作主动性,多渠道发挥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导向作用。

(三)作为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初中学生达到毕业水平的具体标准由初中学校制定,原则上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全部项目均达到C(合格)等级的学生才能取得毕业资格。不合格者由初中学校组织补考,补考合格方能准予毕业。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用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办法,依照市教育局每年制定的《临沂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实施方案》规定执行。

六、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与完善

(一)各县区教育局和普通初中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评价等级、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等级、综合评语以及初中阶段发展的突出表现或标志性成果等内容。

(二)学生成长档案要以学生主要行为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各县区教育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督促学校积累、整理实证材料,指导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拓展实证材料的来源,引导学校提炼好实证材料。实证材料的提供务必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证材料的内容,主要收集以下几类实证材料:①各类课程学习的阶段性或终结性考试或考查成绩;②考勤、教师观察等日常记录的统计资料;③关键性作品、作业;④综合实践活动有关记录和证明;⑤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表彰、获奖证明;⑥关键性评语(班主任、授课老师或其他重要人士);⑦经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认可的特长鉴定、医学检查等证明;⑧自我描述;⑨其它相关重要材料。

(三)各初中学校在评价时应注意对实证资料的分析与概括,避免以偏概全。学校要特别重视建立并逐步完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准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成长的激励作用。各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合理划分各部门、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学生、家长等在收集整理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实证材料方面的职责,将该项工作常规化。

(四)要严格规定学生发展标志性成果的种类,对可能加重学生负担和大量占用学生校外活动时间的项目,不作为标志性成果和认定特长生的依据,不与升学挂钩。信息技术作为学业考试科目后,其他任何单位组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为标志性成果,不与升学挂钩。

(五)学生评价结果经评价委员会批准后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学生成长档案包括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使用“山东省中小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作为管理平台,相关数据按要求录入管理系统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并按要求逐级上报县区教育局、市教育局、省教育厅备案。纸质档案可参照管理系统中《临沂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格式印制和填写或使用管理系统打印,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①基础信息;②身体素质发展状况;③学科学习目标评价和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④班主任评语;⑤综合实践活动项目评价;⑥突出表现或标志性成果;⑦综合评价;⑧附录。

七、组织领导与制度保障

(一)组织领导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成立评价工作委员会,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初中校长、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职责:①制定评价方案、实施细则和审核评价的规章制度;②组织对学校负责人和教师的培训,开展相关宣传工作;③对下级评价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评价程序;④组织专家对下级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以指导学校改进教育教学;⑤接受社会各方面的质询、质疑与监督,并制定具体投诉方式与处理办法。

2、各学校成立评价工作委员会,由校长、学校有关中层负责人、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职责:①确定学校具体评价方案,制定具体的评价程序;②对教师、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培训,开展相关宣传、解释工作;③指导班级成立评价小组,组织并监督本校评价工作,处理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评价结果进行认定;④组织教师对全校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反馈意见,指导改进教育教学;⑤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仲裁。

3、学校成立评价监察小组,建议由学校党组织负责人(校长兼任书记的学校由校党支部推荐人选)、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主要负责监控学校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学校要组织独立测评小组抽样检测各班的评价结果,接受本校有关投诉,进行调查处理,如不能处理,应上报县区评价监察组织处理。

4、各县区、学校要加强对日常评价的组织领导,根据实际需要做出安排,各学校可根据评价的要求对现行教育教学管理组织进行适当调整,落实相关人员的职责,确保评价组织领导工作常规化。

(二)制度保障

1、公示制度。初中学生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等,要提前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与广泛支持。

2、诚信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为参与工作的有关人员、学生本人等建立信用记录。如果在评价过程中出现弄虚作假行为,应在当事人的信用记录中予以记载,并通报批评。学生的信用记录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信用记录不佳的教师不能作为评价小组成员。

3、培训制度。要通过各种措施,对参与评价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和工作能力,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可信、有效和公平。

4、监督制度。纪检监察、教育督导、教育行政等部门应对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实行领导责任制。同时应有相应措施,实行社会监督,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如发现学校有不公正的行为,可以向上级评价委员会提出投诉,评价委员会应给予答复。

5、申诉制度。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若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直接向学校提出申诉,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必须认真对待他们的申诉,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作出恰当处理,并及时向申诉人反馈。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若对学校的复议不服的,可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委员会提出申诉,上级评价委员会应做出进一步的处理,并及时向申诉人反馈。

6、评估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总结评价工作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对评价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对相关工作及时进行评价,对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进行考核。

7、责任追究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全程监控评价工作的进程,充分了解有关情况,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因工作失职而造成重大影响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八、几项要求

(一)经费保障

各县区应当按照当地物价水平合理测算评价成本,将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所需费用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确保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顺利实施。各学校要本着够用、实用、耐用的原则,为此项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办公设备保障。

(二)评价结果的上报

各初中学校都要按本方案要求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依托“山东省中小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形成电子档案。于每学年第二个学期开学初一个月内(毕业年级为最后一个学期末),连同学校该学期的学籍变更数据,同时逐级上报县区教育局、市教育局、省教育厅备案。

2013年9月1日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9)

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学生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精神,完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小学生评价工作坚持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形成,以多种评价方式、方法为手段,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导向作用,使我校学生评价工作逐步迈向适用化、常规化、科学化的轨道,为全面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二、小学生评价工作的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评价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去评价学生。坚持三个发展的评价宗旨,即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发挥评价的功能:评价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仅要看到学生现有的水平,还要看到潜在的发展可能性,激发学生主体自我发展的意识,让基础不同的学生都发挥其潜能,获取最大的成功。

(二)全面性原则

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体现评价目标的全面性,体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体现评价手段和方法及过程的全面性。

(三)差异性原则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目标、内容和标准,因材施评,做到看基础、看发展、看进步。

(四)科学性原则

评价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摒弃单纯以学业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做法,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到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反馈性原则

评价应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使学生及时了解掌握自身的优缺点,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六)激励性原则 评价应以激励为主,给学生以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信心和目标。

(七)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力求全面、简便、明晰,易于学校、教师和学生操作。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具体实施

(一)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与表现能力和实践与操作能力五个方面。

结合《关于进一步深化学生评价改革全面做好中小学生综和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将评价内容确定两大类,第一大类为过程性评价:

此类评价采取随机评价的方法,对学生日常学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结果进行评价,好的加分,差的减分。减分具体内容见附表1。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取得的学习成果,参加各种比赛、竞赛、展示活动取得的成果、荣誉等等进行加分。展示成果加分见附表10。

第二大类为阶段性评价:

它主要包括两种形式的评价

1、非测试性评价。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与表现能力四个方面。具体评价内容和标准见附表5。

2、可测试性评价,内容包括学科成绩,体质健康测试,艺术素质测试,理、化、生实验测试和计算机操作测试。学科成绩具体内容见附表9。另四项测试内容和分数见表11.(二)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

学生自我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表现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依据评价标准,对照自己平时表现,实事求是的作出评价,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改进不足。

2同学互评

由班主任老师组织,班级同学之间开展互评,作出认定,反馈给班主任老师。3教师评价

一是由班主任老师组织所有任课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然后综合学生的表现作出评定。

二是学生学科测试由任课教师评定。体质健康测试,艺术素质测试,实验测试和计算机操作测试由学校统一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测试评价。

(三)评价的操作与实施

1过程性评价

主要由班主任老师向学生、任课教师、和学校领导收集每日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学生取得的展示性成果,依据评价标准给与评价,做好记录。在期末与阶段性评价时进行综合。阶段性评价

(1)非测试性评价的实施

这一类评价过程分为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每学期评价两次,期中期末各一次。阶段性评价项目中每一项指标满分为100,由等级评价和评语组成。85-100为优,75-84良,60-74为合格,59以下为待合格。

等级评价是把阶段评价进行期末汇总,公式:总分(自评互评教师评)÷次数(自评互评教师评)=学期分数。然后将分数折算出等级:

权重分配比例

自评占20%,互评占30%,师评占50%.评语由班主任在学生等级评价的基础上,给每一个学生写出评语。评语应具有激励性,期待性,客观性,针对性,艺术性。

(2)可测试性评价的实施

一是中学生学习成绩评价。这一类评价由平时,期末,总评三部分组成,由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等级评价。

85~100为优秀

70~84为良好

60~69为合格 59及以下为待合格

权重比例分配为

平时成绩占20%,期中占30%,期末成绩占50%。

二是体质健康测试,艺术素质测试,实验测试和计算机操作测试类评价。此类评价由学校组织,每学期评价2次,期中期末各一次,期末汇总。测试项目和办法根据教学计划,见附表11.所有评价结果确定后,由班主任老师结合学生表现写出评语,在期末反馈给学生,并由学生带给家长,并要求家长阅读签署反馈意见。

(四)、评价结果的使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继续试行“A、B、C、D”等级制,评价结果作为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基本依据;03kkk.cOM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生评价工作的重大改革,今后,也是学校的常规工作,我校领导和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结合《关于进一步深化学生评价改革全面做好中小学生综和素质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精神,加大对学生评价的管理力度,切实把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落到实处。

胡集中心校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篇10)

根据《上海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精神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引导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既作为学生在该学段学业是否合格、准予毕业的依据,也可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时的参考。现就田兰中学对初三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

切实加强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管理及制订具体工作实施意见,并向学生、家长、教师公布。学校领导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x

副组长:x

具体负责:x

组员:x、各班家委会成员等。

二、评价细则

(一)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包括德、智、体、美四个方面。

“德”的二级指标包括思想品德、社会实践、德育学科学习三个方面。其中,思想品德包括热爱祖国、勤奋自强、诚信守法、文明礼貌、团结合作五个方面;社会实践包括学农学军、实践活动、劳动表现三个方面;德育学科学习包括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三个方面。

“智”的评价内容包括学习表现、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四个方面。其中,学习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两个方面;实践能力包括实验操作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学科实践能力三个方面;学习能力包括阅读交流表达、科学探究两个方面;学习成绩指标主要是各学科成绩。

“体”的评价内容包括健身锻炼、身体健康、体育学科学习三个方面。其中,健身锻炼包括活动参与、健身能力两个方面;身体健康包括体质健康、卫生习惯两个方面;体育学科学习包括个体发展、学习能力两个方面。

“美”的评价内容包括艺术活动和美育学科学习两个方面。其中,艺术活动包括活动表现、审美欣赏两个方面;学科学习包括艺术学科的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两个方面。

(二)评价办法

学生自评:自我评定。学生要体现诚信意识,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原则客观评价自己。

学生小组评:班主任组织9位学生(由班干部、普通成员组成)成立学生小组,学生小组成员本着对他人负责的原则对每位学生进行客观评价,之后选出班级中综合素质评价为优秀的学生,学生评定的优秀学生人数不超过班级人数的1/4。

教师及家长代表评:由现担任班级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委员会成员联合评定。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履行职责,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进行评价,教师小组评定的优秀学生人数不超过班级人数的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