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023-05-10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

当我们打算开展一个项目时,我们需要不断得完善好自己的实施方案,制定好实施方案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成长,什么样的实施方案比较高质量?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1)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奠基作用。而三年级学生又是小学阶段的过渡年级,在小学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实施评价过程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长期以来形成的评价观念意识,对现代教育新元素缺乏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整个语文教学工作,尤其是小学语文学习质量产生的掣肘作用已逐渐凸显出来,成为严重束缚教育发展的一个颈瓶。因此,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工作迫切需要深入了解其当前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找寻破解的方法对策。

为此,我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这一微型课题,就是希望通过研究能提高语文评价能力,为正确评价小学的语文学习质量提供方法指导,并从三年级语文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把握三年级语文学习质量评价与提高语文学习质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最佳结合点,使使教学实际与教学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全面、科学、客观地考查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又能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做到为每位学生评出自信、评出目标、评出动力,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既适应了教改的需要,同时又可以促进与教改目标、教改内容相适应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策略及指标体系的建立,达到以研究促评价,以评价助教改的目标。

一、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纲要》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2.《语文课程标准》

《课标》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核心内容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二、实用价值

一是深入分析研究目前三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工作的现状,探索出影响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问题与导致困难的原因。二是努力探索解决的具体对策、方法和途径。三是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全方位地实施更有效的教育,提高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四是可以发挥评价的功能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的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情感体验、严谨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升学习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三、研究内容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深入分析、研究我班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工作现状的同时,侧重于探索产生问题的原因,努力针对问题与困难,寻求解决之道,提出科学合理,易于把握操作,形式多样,实用性强的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工作的具体对策、方法和途径。

四、研究思路

1.广泛调研、查找资料,深入分析、研究我班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工作的现状,探索出影响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问题与导致困难的原因。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问题与困难努力探索,提出科学合理,易于把握操作,形式多样,实效性强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工作的具体对策、方法和途径。

3.针对性地选择多个班级,将所提出的具体对策、方法和途径在实验班级进行具体应用,以对比、考察、验证应用效果,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形成研究成果。

五、研究方法

鉴于本课题形成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与理论提升的过程,因此主要以“行动研究法”和资料分析与经验总结相结合的方法为主进行研究,辅之以调查法、理论综合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紧紧把握实验研究的方向和目标,争取得出最佳理论成果。

六、研究过程

根据本课题具体情况,拟定本课题实验研究周期为一学期,即从xx年11月至xx年6月。具体安排如下:

1、启动论证阶段(xx年11月——xx年12月)

(1)对课题进行论证,并进行课题申报;

(2)制定实验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xx年12月——xx年3月)

(1)学习实验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

(2)收集、分析、总结资料信息,找出我所代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工作中影响、制约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分析整理其产生的原因;

(3)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3、验证实验阶段(xx年3月—xx年7月)

(1)开展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效果实验活动;

(2)整理分析实验数据资料。

4、结题验收阶段xx年7月

(1)收集整理本课题的研究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3)对成果进行修正补充;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英语学习发展性评价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美术课学习方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改进加强传统教研探索校本教研运行机制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2)

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永定小学 丁建芳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语文教育的这一片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语文性、社会性、人文性等语文课程资源,因此,语文教学应植根于现实的空间,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在语文课程中,识字教学的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学习汉字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关键词】小学

低年级

识字教学

策略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好语文及其它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一、二年级要认识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上述目标传达给我们这样的信息:

1、把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作为首要目标。

2、识字的要求与以往有所不同,要求多识少写,利用多种方法识字。

3、强调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但在现实教学中,又往往存在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读、写、抄,忽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从而使识字教学多是机械的重复,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领会教材编写理念,把握教材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记生字,从而提高识字效率。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多年识字教学的实践,我总结了一些经验,下面浅谈一下我的具体做法:

一、利用汉字构字特点,激发识字兴趣

1、充分利用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激发识字兴趣。汉字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发展而来。它的每个字都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汉字中,80%是形声字,具有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其中蕴藏着许多造字的规律。教学时,有意无意间渗透这些规律,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生字,还能让学生领悟识字的要领,拓宽视野,提高识字质量,培养识字兴趣。如第一、二年级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象形字(或象形偏旁),看似简单,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将字形与表象统一并非易事。这学期,学校配置了多媒体设备,教学时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一些富有动感的画面让学生感知,然后借助象形字的特点,让学生产生联想,或者带学生动手画一画象形字。如二年级下册识字教学中象形偏旁的学习比较多,认识“鸟字旁”和“隹字旁”,“两点水”和“三点水”,“示字旁”和“衣字旁”,“宝盖头”和“穴宝盖”,“日子旁”和“月字旁”,“草字头”和“竹字头”等,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要分清并记住这些偏旁确实很困难。教学时,充分借助图片指导学生观察,了解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并试着画一画,找一找他们的异同,再指导学生学习带有这些偏旁的字,想一想这些字与什么有关。(如:“日字旁”与太阳有关,“月字旁”与月亮和肉有关,“鸟字旁”与鸟类有关,“隹字旁”指短尾巴的鸟„„)这样,使枯燥无味的笔画结构和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诱发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2、看图理解会意字的意思记忆生字,提高学习兴趣。学习会意字,虽然孩子们不懂什么是会意字,但他们觉得这样的字确实很有意思。如“歪斜”的“歪”,出示图画,让学生明确墙上的照片挂歪了,认识生字“歪”。指导理解字义:“歪”这个字,上面是个“不”,下面是个“正”,既然“不正”,那当然是“歪”的了!再如:“炉灶”的“灶”,“笔尖”的“尖”,“歪斜”的“斜”,出示图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字义,“炉灶”里要生火,毛笔一头大一头小就读“尖”,桌子腿歪斜了记住“斜”字„„通过看图理解字义,学生很快便记住了这些字,学习兴趣自然也提高了。

3、利用形声字的造字规律指导学习生字,激活学生的思维。中国汉字中很多是形声字。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声字形和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是很有效的方法。如苏教版语文第二册识字7(转转盘识字)中给“青”加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造字规律,给“青”字加上目字旁、三点水、虫字旁、言字旁、日字旁、米字旁、竖心旁等组成不同的新字,说说自己记住这些字宝宝的小窍门。经过小组一番思考和讨论后,一双双小手便高高地举起,学生说得非常有道理:“晴”是日字旁,因为晴天有太阳;河水清又清,所以“青”要加“三点水”;“蜻蜓”是昆虫,所以是“虫字旁”,邀请须用语言,所以是“言字旁”;看东西用眼睛,所以是“目字旁”;今天心情真是好,所以加上“竖心旁”„„ 老师的适当点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眼睛里闪烁着智慧,脸上洋溢着笑容。

二、采用多种有趣的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1、制作字卡。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情绪,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促使有意注意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台湾的蝴蝶谷》时,我让学生制作字卡,把字卡制作成蝴蝶形状,正面写本课生字,背面写词语。还让学生把字卡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教学时,指导学生巧用活用字卡,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记忆方法,再让学生汇报交流,边读边展示自己制作的字卡。这样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了识字效率。

2、编字谜、猜字谜。

低年级学生喜爱猜谜,教师如果能把教材中的识字内容编成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识字,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教学“根”时,可编成很字两人离,木棍左边立。又如“非”:一排小朋友,个个背着手。一排变两排,看看没有手。“告”:一口咬掉牛尾巴。“鲜”: 鱼肉煮羊肉,味道真新鲜。“蚕”:天下一条虫。学生对“战”和“站”较难区分,可以编成:“打仗要用戈,直立才站稳”。区别“浇”和“晓”,浇花需要水,破晓时太阳出来了„„如此有趣的猜谜活动,学生乐学易记,兴趣盎然,大大提高了识字兴趣。有时教学课文中的生字时,也让学生自己编字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学生编得可认真了,记忆生字的方法也灵活有趣,既激发了识字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识字能力。

3、编歌谣。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汉字的构字规律,编歌谣进行识字教学,这样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学生喜闻乐见,识字效率高。如:(1)目争睁,月要腰,走干赶、爪巴爬、目寸时、日月明、人云会、二木林。两字和一字,好记好认识。(2)感谢要有心,诚心才感人。感谢有言行,“谢谢”最好听。但编歌谣识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两字合一的规律,体现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功能。

4、偏旁归类,熟字带生字。

例如:在教二年级下册的《识字3》时,我让学生进行偏旁归类识字。(1)莲:草字头,是植物。小草绿,荷花粉。最美丽,是睡莲。莲叶绿,莲花红。(2)激:洒水泼水三点水,石落水池激起水。水池水多石头大,激起一片水花花。(3)趴:足字旁在左边,一撇一捺右边站。跑要足,跳要足。蹲着趴着都要足。(4)急、感:心字底,下面站,不慌不忙心不乱。学朗读要动情,读出感情才好听。在用偏旁归类识字时,应鼓励学生带出更多自己认识的字。这样教给学生有趣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具有“触类旁通、点石成金”的本领,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5、动作表演中识字。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象一下动作,再试着做一些动作。比如,在学习“打、拍、拔、跳、跑、抚、摸、拉、推”等字时,可以让让学生试着做一做 动作,演一演,在运动中学习生字。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弄懂了字义,还避免了与形近字的混淆。如“喝”字,通过动作,学生体会到喝水要用“口”,记住了“喝”字,“渴”了需要水,记住了“渴’字,巩固了形近字。

再如,在学习“羊、狗、鸡、鸟、鸭”等与动物有关的字时,可让学生想象这些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自己编童话故事并分角色演一演,在自己导演的故事中当主角,既有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又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到了自主识字的目的。由于活动是综合性的,既实现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又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精神。

6、穿珠连串,一举多得。

在一、二年级的语文教材中,经常会出现“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及“写出同偏旁的字”这类练习。在一次小测试中,出现了类似的题目,当做到写出“又”偏旁的字时,有的学生写了一个(要求写三个)就开始抓耳挠腮,有的写了两个字后,就涨红了脸,绞尽脑汁在想第三个。测试完之后,我把带“又”偏旁的字写出来,理了理组成了一句话:小朋友到草地去观察小鸡的活动,有一对小鸡特别可爱,他们很喜欢。由此引出“鸡、欢、观”这三个字,指导学生记忆,这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把这种“穿珠连串”的方法应用到了识记生字上。瞧:

“亻”:你和他是一起长大的伙伴,我和他家住得很近,仔细一想,我们也是朋友。

“火”:夏天,天气炎热,空气干燥,燃烧蚊香时一定要当心,要不会发生火灾,就得麻烦消防员来灭火了。

“忄”:最近我心情不好,烦请你讲一些心情畅快的事情来开导开导我,让我变得快乐起来吧!“女”:妈妈、阿姨、姑妈、姐姐、妹妹、婶婶、姑姑、外婆都是对女的称呼。

“氵”:如果你不会游泳,就千万别到江河湖海、沟渠坝塘边玩耍,要不汹涌的波涛会淹没你,让你的家人泪流满面。

通过这种“穿珠连串”形式的识记,不仅激发了孩子们识字的兴趣,而且锻炼了他们的用词造句的能力,在说话训练中,使学生巧妙灵活地掌握了同偏旁的字,提高了识字能力。

三、注重识用结合,拓宽识字渠道

生活处处皆语文,识字活动如果仅仅在课堂中进行,那就太有限了。我们应该把孩子的眼光引向课外那无边无际的海洋中去,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利用学生生活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中的汉字资源进行识字活动,建立一个识字教学的开放体系,使学生多识字、识好字。

1、利用校园环境,引导学生识字。

学校的墙报、标语、电子显示屏、花草树木上的警示牌、校园宣传栏都是学生识字的好教材。例如:教学识字2之后,我带着学生到校园里参观,让学生认一认花园中的警示牌:“花儿在睡觉,不要吵醒它”、“我要长大,不要踩我”、“我也有生命,不要伤害我……”鼓励学生利用下课时间去看一看学校的宣传栏,读一读自己认识的字,找一找“每月之星”栏目里有我们班哪个小朋友的名字,记一记自己熟知的内容。教师抽空向学生提问,比一比哪些小朋友认识的字多,记住的内容多。这样一来,许多小朋友利用休息时间奔向学校的宣传栏,用心地认字、阅读„„

2、识记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

一年级开学初,给每个学生印发全班学生的座位表,并让每个学生自己做了一张精致的姓名卡,贴在课桌上,方便学生随时认识该同学的姓名。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孩子们在交往中不到几天的时间就能互相叫出对方的名字,但由于 缺乏汉字的参与,造成字与名与人对不上号的情况,可能长达几个月也写不出同学的姓名,甚至不知道班上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在班上,尽量让学生自己发作业、发试卷、认学生的名字,经老师这样的强化和训练,同学的姓名很快就认识了,并在字与名对号中认识大量的汉字。然后再指导学生认识父母的姓名、兄弟姐妹的名字等等。

3、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识字。

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脑、电子白板等,可以在上面贴上字卡,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看图识字。还可以让学生家长经常带孩子到超市买东西,让他们的学习、识字在教室外进行。在超市里,让家长对着食物及商标指导学生自由自在地认字,学生把自己认识的字高兴地告诉家长。我还注重指导家长,把家里的各种常用物品名称制成卡片,分别贴到实物上,然后让学生每天回到家对照实物读字卡记字形,这样字与物相结合,学生容易记忆,让家庭也成为学生识字的第二课堂。

4、积极引导学生收集商标、广告宣传标语,留心车站牌、街道和单位标牌上的字。

引导学生利用上街游玩、旅游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字?那个店叫什么名字呀?认识街头牌匾,了解这些单位的作用,不认识的字就查查字典。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次常用字),还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5、利用影视进行识字。

看电影电视是孩子最喜爱的一件事,看电影电视时孩子处于一种全身心放松而又沉浸其中的状态。就此,我利用早自习的3分钟时间,安排孩子们轮流上台讲述他看过的电影或听过的小故事。孩子们非常乐意把自己知道的向同学们炫耀,为了把故事及影片内容讲好,孩子们在关注影片故事情节的同时,开始有意注意影片的名字,主人公的名字等,渐渐地他们有时还能复述影片中人物的对话,识字与说话的训练在这一活动中得到有利的发展。

6、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识字。

阅读是识字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更是“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目的所在,识字就是为了更好地阅读。因此,我从孩子入学开始,就有计划地向孩子们推荐一些浅显易懂的课外读物,有时从课外书中收集一些识字少的儿歌、故事、古诗、童谣等,让学生反复阅读,并时常检查他们的阅读情况,家长和孩子共同填写《阅读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又引导孩子们设立“好词佳句”摘抄本,收集书中的好词佳句,加强识字训练,积累好词佳句。有时还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字组词、造句,并在平时的写话、写日记中用上这些字词。这样,学生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灵活运用,感受到了识字成功的乐趣。

四、加强写字指导,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要求“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评价建议”中要求“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因此,除了激发学生浓厚的识字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识字,提高识字效率外,教师还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好。

1、诵读写字儿歌,规范书写习惯。

根据学生书写时的写字状态、正确的坐姿要求、握笔姿势等,我整理并编写出了生动形象、上口好记、易掌握、可操作的《写字歌》。如:头正、肩平,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指离笔尖一寸,准备完成,认真书写。每次书写时要求学生自己检查“三个一”做到没有,没做到的立刻改正。

2、开展竞赛活动,激励写字欲望。(1)营造良好的书写氛围。要营造良好的书写环境,除了教室、光线等一些外界物质环境以外,更主要的是形成良好的书写风气,使全班同学在“写好字光荣,作业潦草可耻”的正确舆论中共同学习、进步。

(2)开展活动激趣。可举行“书法讲座”、评选“书写之星”、开展“书法竞赛”,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班级文化展示栏” 进行“作业展评”、“手抄小报”等展示。课间休息时,孩子们围在“展示栏”前专心地欣赏着,边看边议论:某某同学的字写得太工整了,某某同学的作业太清秀了,我得向他学习„„这样的评比活动,激发了学生认真书写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听读名家故事,培养写字情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学到知识、明白道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让孩子们学到他的勤奋、持之以恒;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使他们学到了自强不息„„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写字的兴趣,是练字的生动教材。

4、优化作业评价,激发书写兴趣。

(1)老师的评价。批改作业时,对于写得好的作业,教师打上红“☆”。孩子看到每次书写时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而书写不够好的,老师就采用叙述式委婉评价,如:“老师期待你下次作业写得工整又漂亮!”或者老师可以单独与学生交流:你最近的字写得不太好,可得认真一些哦!这样学生总能从老师这里得到正面的、积极的引导。(2)同学的评价。利用小组长收取作业时检查的时间,在每个同学的作业上画有意义的符号,对作业进行评价。如:画笑脸,表示写得好或者有进步;画哭脸,表示写得差,还需努力。对写得好的作业,老师允许再写一遍,以最好的书写展览在班级文化展示栏里,供大家参观。

(3)家长的评价。每次开家长会,让家长们阅读自己孩子的作业,让他们从中看到自己孩子在书写上的点滴进步,对孩子做出正确的评价。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注重识用结合,拓宽识字渠道;更重要的是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把这四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做到自主学习,才能有效提高语文素养,在识字教学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3)

优化识字方法

提高识字效率

吴忠市朝阳小学

买学梅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作文教学的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识字的要求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小学生低年级识字教学显得十分重要。低年级要求小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左右会写。而汉字数量多既难认又难记,往往是老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如何让他们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一直从事低段语文教学的我认为可以尝试这样做:

一、编谜识字法

低年级学生对谜语有浓厚的兴趣。为了能让识字教学变得活泼有趣,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谜语与学生的识记生字联系起来。除了编谜让学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抓住某些汉字的字形特点,进行联想,学着编谜语。教学“闪”字时,先引导学生把字拆分成“人”“门”,在老师的动作暗示下,学生心领神会,编出了谜语“人很快进了门”,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还懂了字义呢。又如“岸”字是小学阶段学生容易写错的一个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编出谜语:山下开工厂,厂里有头牛,这头牛少了耳朵还不出头。我通过进一步引导,让同学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岸”的下边既不是“牛”,也不是“午”,而是“干”。学生学着编谜语,一定会认真分析字形,抓住特点。这样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在轻松的气氛中,难点已化解。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游戏法

识字教学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尝试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例如:

(一)找朋友。我把生字卡发到同学的手中,一个学生高举“骄”字说:“我是‘骄’,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个拿着“傲”的学生马上出来和“骄”放在一起,说:“我是‘傲’,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齐读“骄傲”。

(二)摘苹果。我先画出一棵苹果树,再把写有形近字的苹果形卡片贴到果树上,如:“狼、狠”,“抢、抡”,“涌、踊”等。教师读哪个字,就让学生把带有这个字的苹果摘下来,然后用这个字口头组词。

(三)邮递员送信。指派一名同学当邮递员,拿着写有词语的信封,给教室里的同学发,其他同学边拍手边说:“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送信忙,送到哪里去?送到我手中。”拿到信的同学站在讲台上依次读出信的内容。

三、巧用广告词助识字法

随着视听时代的到来,学生们扩大了知识来源的渠道。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获取知识时是无意识的(尤其是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巧用孩子平时积累的“无意识”知识,帮助语文教学,在无意识积累与课本知识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尝试借助一些常见广告词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提高了大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对新字的掌握既快又牢固。

例如,学习“纸”字,左边是纟,右边是氏,“氏”在现代汉语中很少见,极易写错。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呢?我注意到每天在中央台的动画片前都有一则“乐百氏”广告,由于“小燕子赵薇”的加盟,孩子们爱喝也爱看。在讲解“纸”时,我就拿了一瓶“乐百氏”,通过提示请同学们观察,“纸”的右边是什么?学生们很快就联想到平时所看,我又把平时的无意记忆“氏”加以强化,传统教学中的难点就这样解决了。

四、顺口溜识字法

顺口溜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一种识字方法。这种方法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小学生喜爱。时隔二十多年,我还对儿时所学的几个识字顺口溜记忆犹新。实践证明,顺口溜识字法确实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学习和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顺口溜识字法的难点在于顺口溜的编写。根据我的实践和体会,识字顺口溜的编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依据字形进行分析性编写。先分析汉字的形体由哪些部件构成,然后将这些部件编进顺口溜。例如:美: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蒜:二小二小,头上长草。

(二)依据字形进行联想性编写。在分析编写的基础上,对组成汉字的个别笔画或部件进行联想后编进顺口溜。例如:匹:三面有墙一面空,有个幼儿在当中。金: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

(三)依据字形进行形象编写。汉字的笔画部件往往具有某种形象性,利用这一特点,可以编出不少识字顺口溜。例如:回: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

(四)依据字形进行涉义形编写。将字形和字义都编入顺口溜中。例如:美:两朵鲜花插头上,王家大姐最漂亮。七: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比十少三。

(五)依据形声字的特点进行归类性编写。在识字教学中,我发现,当一个字练习口头组词时,往往学生能组好多词,但往往几个同音字区别不开,张冠李戴。为了让学生能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我还采取了让学生早辨析汉字,把一组常用的同音或者形近字编成顺口溜,以汉字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分析比较,这样学生记得快,区别清。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如在学习《丁丁冬冬学识字》中,我把“清、请、情、青、睛、”变成顺口溜:“有水才说清,有言才说请,有心想事情,有日天气睛,青岛、青蛙叫。”让学生比较记。再通过练习,“今天天气()朗,我们来到小河边。小河里的水真()啊!我们站在岸边,突然,从草丛里跳出一只小()蛙。我们正向捉住它,老师过来说:()不要捉青蛙,青蛙是益虫,它能为我们做好事()。”这样学生就区别开这几个字了。有的学生回家还教爸爸妈妈。下课玩跳皮筋还背着顺口溜。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这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的需要。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像,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地识字,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促进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4)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快乐。” 课堂无疑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

目前的低年段识字教学有以下特点:从课堂教学上看,学生识字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忽视学生内在的兴趣和感悟。从教学内容上看,识字内容局限于教材,没有引入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从教学形式上看,学生的主体性和交互作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从上述三个特点看出,当前的低段识字教学还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样的识字教学制约着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发展,忽视学生的心灵体验,学生对学习汉字就会缺乏浓厚的兴趣,不能进入主动识字的享受状态,识字教学的效率就低下。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学习生字的情境,结合生字的语言环境、生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积极参与识字、主动识字、体会识字乐趣、感悟生字本身蕴涵的人文性、艺术性,在不断的参与实践中掌握和探索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柳斌同志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谈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人生识字聪明始,成人识字率高的民族才可能是也一定会是高素质的民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觉得责任重大。在努力学习各种识字教学法之后,结合我们所运用的语文教材的特点,我们认为要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必须集百家之长,融自身教材于一体,为我所用,以期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

二、课题现状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作为母语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实践环境与土壤。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只有在课堂上才算学习“语文”,其实,广阔的生活更应该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及专家对识字教学进行坚持不懈地研究,并形成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等多种教学流派。本课题主题注重有效地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们提出了课题《小学语文学.积.用识字教学研究》。

三、课题研究实施目标

1、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创设生活化情境,为学生的识字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2、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启迪学生思维,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识字难点和进行拓展创新性的学习。

4、教会学生识字生活化的方法,掌握科学地识字方法。

5、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找寻有效地激发学生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识字过程中学生的死记硬背的机械识记,只会写而不懂得其义,探究并研究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所表现出的各自利弊,结合教材进行合理安排,充分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思维水平发展的不同特征,结合汉字固有的字理特点,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认识汉字、理解汉字、欣赏汉字。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师应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让全体学生在“亲身感知、亲历感悟、积极思维、主动积累、调动情感、体验合作、参与实践、尝试创新、敢于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创新的自信心。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堂内识字

(二)生活中识字

(三)活动中识字

(四)体验识字成功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1-2年级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以行动研究法、比较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

七、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课题研究时间: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

2、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2)确定课题方案,明确研究方向。(3)修改方案,向上级申报课题。

(4)集中学习理论,开展教学观摩和研讨。(5)整理上交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

(1)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的教学策略。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的进展情况。

(4)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第三阶 :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第四阶段:2012年5月至2012年9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3)汇编课题案例、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阶段研究总结,研究案例,研究论文,教学活动设计等。

2、学生的作业等

3、教师关于识字教学优秀课堂实录、案例、论文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学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学校教科研氛围浓厚,在此环境的影响下,我们确定了小学语文组识字教学的课题研究,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机构,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题组成员对该课题已经有全面深刻地研究体会。有长期从事低段语文教学的经验的优秀教师,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这一研究课题。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5)

一、本课题研究之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活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网络资源的利用,极大拓展和丰富了作文教学的空间和资源,开阔了学生眼界,丰富了作文素材。利用网络环境,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和自主作文的氛围,创造师生平等交流的条件。凭借网络,“师生”、“生生”之间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及时沟通。这不仅大大拓展了作文教学活动空间,也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得到发充分满足。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要求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也使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得到有机的整合,将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除涉及到语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外、还会用到音乐、美术、科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在进行作文的同时,也学到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各科知识得到同步增长,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3.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孩子的作文水平是家长关注的焦点,加之教育部明确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从三年级开设电脑课,许多家庭为了配合学校的教学都自备了电脑,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此我们提出本课题旨在寻找网络资源应用于作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考察传统思维中的作文教学,我们认为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学生的视野“窄”,二是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所谓“窄”,就是把课本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把教材作为唯一的学习资源,以为学习好语文书本上的知识是最根本的任务。其实,这种将书本知识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以及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割裂的状况,使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固守一隅,封闭在课堂上、书本上,不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不向信息化的社会开放。学生苍白无味的生活,必然不能充分体验和享受作文的乐趣。所谓“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没有生活感受和语言素养的积淀,言之无物;另一方面也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导,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言之无法,“集体失语症”带来了莫大的悲哀。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此,我校提出本课题,其研究的意义在于:

利用网络资源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创建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构建网络资源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运用的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说话、独立思考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实验教师作文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及作文教学的能力、水平。提高实验教师组织、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水平。

三、本课题研究之具体目标和内容

(一)教师目标:

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改革单一作文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对多媒体网络的运用,使教师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学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使中高年级的学生掌握写作技能,初步具有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做到作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遣词造句准确,通顺连贯,有条理性。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初步总结出网络资源与作文教学整合的规律和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通过“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利用”研究,我们将围绕如下内容进行实验:

1.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积累;

2.研究如何创建班级QQ群、教师教育博客、班级作文博客主页和学校博客群组,搭建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实现作文教学资源的共享。

3.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创造性教学,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的发展,多媒体的音、像、声具备和网络的交互性为写作中的“情境”创设和“协作”“会话”发挥巨大的作用,自然地提高写作能力。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看,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是非常合适的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和认知环境之一。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和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

使用观察法和媒传法等教学方法,恰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分析法

调查分析学生的基本资料:家庭拥有电脑情况、学生兴趣爱好、网上行为、是否有QQ号等等。

2、文献研究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和应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研究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等,在开展对课程资源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

3、行动研究法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有针对性地采取“五一”措施,即营造一种科教氛围、磨练一支师资队伍、建立一套机制、搭建一个资源平台、探索一种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通过网络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利用研究,为学习者的双向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达到“人——机——人”相互交流,即学习者(人)通过多媒体网络(机)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人)进行互相交流、协作学习。在整个课题实际操作过程和实施的过程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的统一起来。

4、经验总结法

对“网络资源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利用”研究过程中一些有效的课程资源及时积累总结,对有效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总结、推广。

5、个案研究法

本课题旨在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促进学生积极、有效、自主地习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宜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展开对学生成长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可对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档案袋管理,进行跟踪分析,于个性中见共性,于特殊中见一般。为课题的假设提供典型的事实例证。

六.本课题研究之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5月至12月)

加强软硬件建设,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计划,落实人员分工,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进行论证;进行师资培训、理论学习、实验班选择;组织人员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统一课题组成员思想。

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

(1)调查分析,掌握学生的基本资料:兴趣爱好、网上行为、QQ号,为课题开展准备资料。

(2)完成班级QQ群建设,教师依托安庆教育博客平台制定班级作文网页,通过初步试用论证可行性,制订实施方案。

2、实验阶段(20xx年元月至20xx年6月)

全面实施课题计划,加强课题研究管理,举行课题研究现场会,定期展示研究进程和成果,做好数据积累、经验总结工作;

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

继续深入班级作文网页创建工作,进行实验研究,适时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得失,写出实验总结;

3、总结阶段(20xx年7月至12月)

主要目标:回顾总结实验研究情况,整理实验中得到的各种材料,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小结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失,并请上级和有关专家对本实验研究进行鉴定。

第三阶段研究成果:

收集资料,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和论文,力争取得县市乃至省教育专家的支持和认同,并得到完善和大面积推广。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情况:

黄金舟:负责课题的定向、指导,协调人员分工,监督课题的实施,课题的总结。

李思迪:负责课题计划的制订、本校教育博客群组建设,进行课题行动研究。将科学而全面地总结教改经验或教训。

杨贤松:负责课题实施的调控,解决课题研究中所需的人力、财力等问题。

石沉香:负责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分析,进行课题行动研究。负责问卷材料的收集。

李声宏、梅庆安:负责文献研究,即研究对网络作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有哪些,有哪些指导意义,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种理论等。进行课题行动研究。负责论文资料的收集。

石小霞、邵双梅、段贞洁、余红燕、叶带楠:进行个案研究,即具体分析一些网络作文教学的典型课例,分析在这些课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所用媒体这四个教学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与传统教学结构相比,有哪些显著变化,效果如何,学生在情感和态度方面有哪些转变等。进行课题行动研究。负责个案案例资料的收集。

八、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

该课题组成员以一线语文教师为主,其负责人黄金舟,系安庆市首届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县小语学科骨干教师,县小语学科带头人。曾参与完成“经典诵读”市级课题,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并有论文在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课题组第二负责人李思迪,于多年前便开始了信息技术与习作教学整合的研究与探索,曾于200xx年全国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中承担过本项目县辅导教师工作,积累了一些处理网络信息的经验。有十几篇论文获省市奖,并有十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课题组成员中有多人曾参与完成省市级课题研究,他们都是教学骨干,课程改革的积极实践者,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的人力资源。

2.资料设备、科研手段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极为便利。目前,我校已与局域网连接并建立了校园网,已建成初具规模、功能完备的网络系统,一个网络教室,一个教师电子备课室,共配备有连网微机百台左右;全校青年教师均已参加了“现代技术教育”的培训;过关率达100%。教师们已经普遍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一些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在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理论方面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我们还将组织部分老师进行有关网络技术的培训和相关理论的学习,并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经费保障: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改革和实验,他们对本课题十分关心,并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

学校的生存依赖于学校的发展,这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心声。因此,我校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进行课题的研究。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6)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儿童差异性与教育的统一要求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见一些学习上表现出困难、有各种各样行为问题的学生。究竟应怎样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满足那些面临学业失败学生的需求,是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应高度重视语文学困生学习问题。

(2)从语文教学现状看,普遍存在忽视语文学困生学习的现象。在某些教师眼中语文学困生是一群不可教的低智群体,往往对他们视而不见,任其自由发展,结果造成优生一天天好起来,语文学困生一天天“烂”下去的不良现象,造成一个班级语文水平两极分化问题。

(3)“语文学困生”研究现状及本校实际的需要。

“学困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教育教学措施得力,他们是可以转化并不断进步的。学困生的转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全国上下关注留守儿童教育,我们把目光集中在农村,其实城镇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很容易被忽视。我校是属于县城小学,1650名学生中有300多名流动人口子女,由于特殊的环境,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当代教育者必须更加关心“学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我们有义务关注他们,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呵护学困生心灵,使学困生能愉快地学习课程,学好课程,并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如果忽视“学困生”的教育与研究,学困生势必越来越多,学困生的大量存在,成为制约学校教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研究其开发转化的途径,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们针对在实施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将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相结合,提出“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申请,旨在新课程背景下研究解决学困生问题的途径,寻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育质量提升的途径;对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都有积极意义。

2、概念的界定

语文学困生:我们结合各方面的定义,把语文学科的学困生定义为:第一,语文学困生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即其智商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在语文学习中有一定困难;第二,语文学困生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能(如解决问题、听、说、语言、注意、记忆、写作等等)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三,上述困难的存在并不是由于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如盲、聋、哑、身体残疾或视力问题等)所造成的;第四,这些儿童要达到一般学习水平(合格水平)或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额外的督促和辅导,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与帮助。

策略:指根据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研究采取一系列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比较系统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转变家长、教师的育人观,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课堂教学有利于学困生的发展。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全教会精神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等。新世纪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要面向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教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其他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论,着眼学生发展等,都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哲学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新观念是相统一的。

3.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

4、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个体的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语文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三、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形成对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学习的新认识。本课题研究坚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语文学习中学困生的类型与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转化学困生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的学困生工作经验,从而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教育公平。

四、研究对象及内容

研究对象

明光市工人子弟小学参与课题研究的班级(涉及高、中、低三个学段)中的学困生

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成因研究。

2.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学习策略研究。(教学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的建构、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

3.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案例分析。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统一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中有关学习理论,为从事课题研究提供正确可靠的理论依据;搜集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语文学困生研究的已有成果、现状和发展趋势,做为课题研究的经验借鉴。

(2)个案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3)调查比较法。切实调查学生在实验的初始状态及实验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认真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朝着实验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还是事与愿违,并及时调控。

(4)经验总结法。根据专题研究计划,对各阶段或全过程研究进行分析概括,揭示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语文学困生工作经验与理论。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xx年6-10月)

1、学习了解有关学困生的理论知识,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组管理制度。

2、搜集研究资料,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等,讨论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进行课题立项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

1.建立博客:建立课题组博客,将博客作为一种学习与研修的平台,鼓励教师运用经验总结法将自己有关课题研究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经验总结等文章(图片)上传到博客中,形成教育资源的共享。让课题组博客成为课题组成员的家,成为课题组成员深刻反思、真实记录、推动成长、相互促进的平台。

2.确定个案:采用调查比较法,在调查研究、前测的基础上,在语文学科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学困生,建立个体档案,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困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3.研究成因及对策:及时记录实验情况(特别是学困生个案跟踪情况)、结果、感想、体会,分析处理,注意追踪分析,探求共性特征,分析各类学生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有目的有计划的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实验,以摸索、形成、积累克服学习障碍的有益经验。

4.运用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经验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总结出带普遍性、具有可行性,既有时代特点,又有较强操作性的做法。撰写一批有指导意义、辐射性较强的经验论文,进行实验工作阶段小结。

5.通过实践进一步检查、研究反馈,去粗取精,抽取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请专家论证、提升、完善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展示我校教师参与学困生研究的各项科研成果。

第三阶段:完善成果阶段(20xx年6月)

1、参与研究教师的论文集。

2、课题研究报告。

3、学困生研究个案集。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李艳郁贤松

负责查阅资料,论证立项,活动的组织、协调、实施,搜集、积累、保存、整理资料,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经验,做好结题工作。

课题组成员:

杨晓芳赵雷许雪莲金红丽余天敏江燕王婷婷

滕丽丽何力邵华琴钟兰慧徐慧张慧闫敏

各成员主要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制定个人研究计划,积极参与课题活动,按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及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定期汇报。

八、经费保障

由于该项研究与学校的日常教学密不可分,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学常规工作的一部分,学校在研究经费上将无条件支持,在办公经费中合理开支,不会因为经费的原因影响研究的进度与效果。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篇7)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快乐”。课堂无疑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

目前的低年段识字教学有以下特点:1.从课堂教学上看,学生识字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忽视学生内在的兴趣和感悟。2.从教学内容上看,识字内容局限于教材,没有引入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3.从教学形式上看,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从上述三点可以看出,当前的低段识字教学还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样的识字教学制约了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发展,忽视学生的心灵体验,学生对学习汉字就会缺乏兴趣,不能进入主动识字的状态,识字教学的效率就差。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学习生字的情境,结合生字的语言环境、构字特点,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积极参与主动识字、体会识字乐趣、感悟生字本身蕴涵的人文性、艺术性,在不断的参与实践中掌握和探索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觉得责任重大。在努力学习各种识字教学方法之后,结合我们所运用的语文教材的特点,我们认为要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必须集百家之长,融自身教材于一体,为我所用,以便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

二、课题现状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只有在课堂上才算学习“语文”,其实,广阔的生活更应该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及专家对识字教学进行坚持不懈地研究,并形成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等多种教学流派。本课题注重有效地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进行识字教学,从而论证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级识字教学》。

三、课题研究实施目标

1、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创设生活化情境,为学生的识字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2、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启迪学生思维,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识字难点和进行拓展创新性的学习。

4、教会学生识字生活化的方法,掌握科学地识字方法。

5、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找寻有效地激发学生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识字过程中学生的死记硬背,只会写而不懂得其义,探究并研究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所表现出的各自利弊,结合教材进行合理安排,充分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思维水平发展的不同特征,结合汉字固有的字理特点,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认识汉字、理解汉字、欣赏汉字。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师应为学生设立各种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让全体学生在“亲身感知、亲历感悟、积极思维、主动积累、调动情感、体验合作、参与实践、尝试创新、敢于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创新的自信心。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堂内识字

(二)生活中识字

(三)活动中识字

(四)体验识字成功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对象

小学一年级。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以行动研究法、比较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

七、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课题研究时间:2017年3月到2017年6月

2、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

(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2)确定课题方案,明确研究方向。(3)修改方案,向上级申报课题。(4)集中学习理论,开展教学观摩和研讨。(5)整理上交相关资料。第二阶段:

(1)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情智的教学策略。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情智的进展情况。(4)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第三阶 :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第四阶段: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阶段研究总结,研究案例,研究论文,教学活动设计等。

2、学生的作业等。

课题报告

汤 房 小 学

2017年3月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