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4

2023-11-17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根据近期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构思一份工作计划。制定工作计划目的就是为了执行,应该怎么将这份工作计划写得更有价值呢?今天我们给大家整理的是一篇关于“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4”的文章,感谢你的阅读希望我的作品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4(篇1)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必修2)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第一节《1。2直线的方程》第一部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内容。

二、教材分析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给出了根据已知一个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和途径。在求直线的方程中,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是基本的,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两点式都是由点斜式推出的。从初中代数中的一次函数引入,自然过渡到本节课想要解决的问题求直线方程问题。在引入,过程中要让学生弄清直线与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理解研究直线可以从研究方程和方程的特征入手。在推导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时,根据直线这一结论,先猜想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再根据猜想得到的条件求出直线方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情态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重点

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五、教学难点

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应用。

要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描述几何图形。

六、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的选择:启发、引导、讨论。

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索讨论,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2、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辨析、画图,亲身实践,调动多感官去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要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起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间的密切联系。为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我主要指导了以下的学习方法:

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通过观察图像归纳总结,自己评析解题对错,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数学表达能力。

②分组讨论。

一、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二、高一上册数学教学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高一上册数学教学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

五、高一上册数学教学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4(篇2)

一 设计思想:

函数与方程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衔接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纽带,再加上函数与方程还是中学数学四大数学思想之一,是具体事例与抽象思想相结合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自主探究教学法。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有熟悉到陌生,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本质,以此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现实生活中函数与方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因此函数与方程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之一,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I必修本(A版)》第94-95页的第三章第一课时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的零点。

本节通过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研究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以及根的个数的判断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零点的联系,然后由特殊到一般,将其推广到一般方程与相应的函数的情形.它既揭示了初中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内在联系,也引出对函数知识的总结拓展。之后将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在利用二分法解方程中(3.1.2)加以应用,通过建立函数模型以及模型的求解(3.2)更全面地体现函数与方程的关系,逐步建立起函数与方程的联系.渗透“方程与函数”思想。

总之,本节课渗透着重要的数学思想“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方程与函数”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好本节课可以为学好中学数学打下一个良好基础,因此教好本节是至关重要的。

三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结合方程根的几何意义,理解函数零点的定义;

2.结合零点定义的探究,掌握方程的实根与其相应函数零点之间的等价关系;

3.结合几类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特征,掌握判断函数的零点个数和所在区间 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这三大数学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意义与价值;

2.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和严密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感受学习、探索发现的乐趣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函数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关系;连续函数在某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与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探究发现函数存在零点的方法。

四 教学准备

导学案,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电子交互白板。

五 教学过程设计:

(一)、问题引人:

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用屏幕显示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有实根,有几个实根?

(1)

;(2)

?

学生活动:回答,思考解法。

教师活动:第二个方程我们不会解怎么办?你是如何思考的?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考虑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未知问题已知化,通过对第一个问题的研究,进而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家都习惯性地用代数的方法去解决,我们应该打破思维定势,走出自己给自己画定的牢笼!这样我们先把所依赖的拐杖丢掉,假如第一个方程你不会解,也不会应用判别式,你要怎样判断其实根个数呢?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让学生对高次方程的根产生好奇。

(二)、概念形成:

预习展示1:

你能通过观察二次方程的根及相应的二次函数图象,找出方程的根,图象与轴交点的坐标以及函数零点的关系吗?

学生活动:观察图像,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我们来认真地对比一下。用投影展示学生填写表格

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的根

二次函数

函数的图象

(简图)

图象与轴交点的坐标

函数的零点

? ??? ? ??? ? ???

问题1:你能通过观察二次方程的根及相应的二次函数图象,找出方程的根,图象与

轴交点的坐标以及函数零点的关系吗?

学生活动:得到方程的实数根应该是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结论。

教师活动:我们就把使方程 成立的实数x称做函数的零点.(引出零点的概念)

根据零点概念,提出问题,零点是点吗?零点与函数方程的根有何关系?

学生活动:经过观察表格,得出(请学生总结)

1)概念:函数的零点并不是“点”,它不是以坐标的形式出现,而是实数。例如函数的零点为x=-1,3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3)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上述结论。

再提出问题:如何并根据函数零点的意义求零点?

学生活动:可以解方程而得到(代数法);

可以利用函数的图象找出零点.(几何法).

设计意图:由学生最熟悉的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出发,发现一般规律,并尝试的去总结零点,根与交点三者的关系。

(三)、探究性质:

(五)、探索研究(可根据时间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适当调整)

讨论:请大家给方程的一个解的大约范围,看谁找得范围更小?

[师生互动]

师:把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充分研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可以让各组把这几个题做为小课题来研究,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热情。老师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地演示根的存在性及根存在的区间大小情况。

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在探究学习中得到数学能力的提高

第五阶段设计意图:

一是为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做准备

二是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本组探究题目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此组题目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基本上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六)、课堂小结:

零点概念

零点存在性的判断

零点存在性定理的应用注意点:零点个数判断以及方程根所在区间

(七)、巩固练习(略)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4(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主题是音乐与大自然:第一单元、第七单元是对大自然的歌唱,主要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单元着重与表达情绪的感受。第三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欣赏青山绿水,感受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希望。第四单元是花之歌,以花为喻,培养学生对老师和长辈的关爱。第八单元是综合音乐活动,回顾本学年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本学期通过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素质。本学期,我还加强了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的学习力度,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改革进取,加快教育现代化,使学生能在他们的薄弱环节上加强学习,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素质大大提高。

二、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生活,开拓音乐视野。

9、以素质教育为本,不断提高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实于教学,充分发挥音乐课益智、促体、辅德的功能。

三、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唱好二声部歌曲。

3、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与兴趣。

5、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6、通过律动训练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7、通过集体舞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积极主动地参与“用节奏编故事”的活动,并有兴趣探索其多样的组合和表现效果。

9、在音乐活动中,有选择地展开自己的特长、爱好和创造。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4(篇4)

数学课教学模式(总纲)

1.重视三个过程:

(1)课前:学案、备课、辅导

(2)课中:贯彻7个环节,着重培养能力(3)课后:重视作业,重视辅导,重视反思。

2.课堂教学7个环节:

(1)教师导学(2)学生自主学习(3)分组讨论(4)展示提升(5)教师解疑(6)练习测评(7)整理、小结、反思

3.培养五种能力:

(1)发现问题(2)提出问题(3)分析问题(4)解决问题(5)创新能力

4.重点把握两个互动:(1)师生互动(2)生与生互动

(重视生生互动:生教生,生练生,生强生)

5.抵制五种现象:(1)一讲到底(2)一问到底(3)一练到底(4)一让到底(学生讲)(5)部分学生参与

6.课堂做到四个及时:(1)及时训练(2)及时反馈(3)及时纠正(4)及时总结

7.课堂做到三个关注:(1)关注全体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2)关注学生做题出错原因(3)关注后进生

8.课堂练习的配置:习题层次分明由浅入深,一题多变多解,螺旋上升。

教学模式细则

1. 如何编制导学案、2. 如何进行集体备课、着重备什么 3. 处理导学案要注意什么 4. 如何展示解疑

5. 如何进行课前课后辅导 6. 课中如何把握七个环节

7.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五种能力

8. 课中如何把握两个互动

9. 如何低制课堂五种现象做到四个及时

10. 课堂上如何关注学生 11. 如何反思 12. 如何配备练习题

13. 如何做小结

小标题细则附后

数学课教学模式

1.学案导学法(四步教学法)(理念:先学后讲,当堂训练)课前:编制导学案,以学案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疑难问题合作探究,教师辅导﹔

课上:教师处理自学案,学生展示讨论,教师解疑,综合运用,练习测评,整理、小结。课后:反思,个别辅导

2.七步教学法(适用课中导学案或无导学案):

课前:没有自主学习的过程或较少,课上:教师导入新课,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展示互评,教师解疑点评,练习互评,整理、小结 课后:反思,个别辅导 3.两种教学法必须遵循总纲。

学案导学法的教学过程

一.学案处理

1.学生总结学案的主要内容 2.提出本节疑点 3.习题展示 4.学生讨论互评

5.解决疑点(师提示后学生再讨论)二.综合应用(巩固提升)

1.教师出示拓展的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生生互动)3.小组展示

4.讨论互评

5.师生总结

三.当堂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1.习题练习或检测 2.小组展示讨论

3.互评(指出优缺点、发表自己见解)4.师生总结 四.整理、小结、作业

1.学生整理本节学习的内容

2.进行小结(形成知识链)3.布置作业

课堂上七步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一. 教师导学

1. 复习与本节有关的旧知识或作业点评 2. 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二. 学生自主学习

1.师指导生阅读课本梳理教材

2.生总结本节内容 3.找出疑点

三.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疑点、难点)1.小组合作探究疑点或难点 2.教师提示(如果学生有困难)3.再次合作探究 四. 展示提升

1.小组展示

2.各组互评 3.形成正确结论 五.教师解疑点评 六.练习互评 1.学生做练习

2.各小组生生互动(生教生,生练生,生强生)3.小组展示互评 七.整理、小结、作业

1.学生整理本节学习的内容

2.进行小结(形成知识链)

3.布置作业

课前学案编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符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2.难易程度、量的大小要适度

3.学案不是课本的再现,应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特征及学习过程

4.学案要有学习目标有探究有例题、练习、小结5.要处理好学案教案多媒体之间的关系 6.要有层次化 7.习题配置要经典 8.要及时讨论,小结

两种教学方法的说明

一.为什么采用这两种教学方法

1.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改革 2.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3.本校学生实际情况 4.课程容量大完不成进度 5.课堂效率低下

6.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二.学案导学法的优缺点

优点: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还学生一个认知的过程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归纳推理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创新能力 4.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气氛融洽,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6.节约了课堂时间,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7.学生透彻地掌握了知识,提高了综合运用能力 缺点:

1.部分学生的导学案完成情况不理想 2.教师课前辅导工作量大

3.成绩较差班级特别是文科班学生课前学案不做

三.由于以上这些缺点我们总结了另一套教学方法: 七步教学法,它的优点: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归纳推理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创新能力 3.充分调动学生,课堂气氛融洽,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学生透彻地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解题能力 5.教师课前辅导工作量较小 缺点:

1.课堂容量较小

2.课堂教学时间紧 3学生练习做得少 4.知识拓展少

四.综上所述,两种方法各有特点,都提高了课堂效率,成绩好的班级用学案导学法,较差的班级用七步教学法。

主编寄语

新课程的改革、教育目标的多元化,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使之科学化、常态化。新模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在一个教研组内先形成一个模式,通过组员讲课、听课、评课 不断补充完善,最后形成常态化的教学模式,不是一个为教改而教改的昙花一现的课。

杜郎口教学模式适用初中课程特点:课堂知识容量小、难度低、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轻,由于高中课堂知识容量多、难度大、教学任务重、又面临高考的特点,所以应把杜郎口教学模式与高中课堂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吸取精华,不能照搬照抄,搞形式主义,否则走进误区,影响教学。

朋友们﹗求实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尼尔基一中教育发展的明天,努力加油吧﹗

课后反思

每一节的课后反思,目的就是总结本节课的优缺点,更好地指导以后的教学工作。反思的内容: 1.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教学过程(时间分配,知识引入衔接等)

3.教学内容(难易程度,量的多少,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4.是否完成三维目标

5.习题配置(量的大小难易程度及梯度)6.学生掌握情况 7.教学遗漏点 8.本节课的亮点 9今后怎样改进 10.这一堂课是否满意

处理学案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全面理解掌握导学案内容 2. 要全面认真处理不留死角

3. 难点疑点要学生自己充分讨论彻底理解 4. 解疑要到位 5. 及时展示互评 6. 总结要及时准确

数学课两种教学模式(初稿)

撰写人:杨树军

2011年9月25日

尊敬的领导你好:

感谢你们给我一个后补的校级优秀,我真不知道我与优秀有多远,我天天反思,我来一中十几年了,做了8年的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有序,我不提当年成绩如何超过实验班也不提07届我带的普通文科班考出的两个重点,为学生付出了多少金钱,我只想说一说我当备课组长的一年工作。一.日常教学方面

1.教学成绩:我教12班和8班中考成绩12班第一8班第四,上学期期中考试12班第一、8班第二,期末考试8班第一12第二,下学期期中考试12第一8班第四,期末考试8班第一12第二。2.如何做好展示互评

一.要明确展示的目的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规范解题步骤 3.培养学生纠错的能力

4检查学案做得怎样 5.示范作用

二.要明确互评的目的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彻底的理解知识

3.激发学习兴趣

4.调节学习气氛 5.知识的整合共同进步

三.展示要有次序性 1.每组出一人展示一个题

2.对于难题或一题多解题可多组展示 3.要控制好学生展示井然有序 四.互评

1要彻底不留死角

2.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3教师要及时总结

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

(一)“导学案”编写应遵循

1、课时

尽可能的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学案。按课时编写导学案,有利于控制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有利于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符合认知规律

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生活场景)或课堂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之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的设置,应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和认知规律,学科信息要准确,问题的针对性要强。设置的问题既有利于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加强知识的拓展,强化与生活的联系,具有较强的思考性。从而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课本,把生活纳入课堂,激发自主学习,引导交流讨论又学会看书。

3、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

在学生读书、思考、解答问题等环节的学习中,教师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便能够及时适时的点拨学生应该如何去做。学案中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

4、层次化、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要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设疑应首先考虑其知识的层次性和个性的差异性,导学导练要有适当的梯度。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状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使用方式:采取学生自学,讨论,展示,再由教师精讲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导学方案应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思维方式上给学生以引导,使学生真正完成从“要我学”—“我要学”—“我学会”—“我会学”的过程的重大改变。

(二).导学案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温故知新、新课探究、典型例题、练习、课堂小结、疑点、作业布置等环节。

1.题目、课时

2.教学目标:首先是知识目标即学生学习后需要理解、了解、掌握的概念、公式、要点等。其次是情感目标,包括热爱学习、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个性发展目标。

3.温故知新:复习与本节有关的知识、4新课探究.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德育点隐入创设的一个个具体的材料情景(生活场景)或课堂活动中。通过一个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地学习、合作探究之中,形成正确的结论。5.典型例题 6.分层次训练或练习7.提出疑点或难点

8.整理、小结:本栏目是空白,是让学生填写的对上述讨论、练习等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错误进行总结,对一些疑问进行解释,以备以后查阅。

9.课后总结:学生可以通过小结来总结自己在本课时所学的知识,掌握的以后可定期复习巩固。尚有疑问的就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解疑。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4(篇5)

为了高一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开展的更好,现做如下工作计划:

本学期担任高一(9)(10)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120人,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2、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 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4(篇6)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为中心,以学生课后训练为重点,以加强优化课堂教学为手段,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全面提高数学成绩,为下学期的成人高考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本学期学习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这两章内容。按照让学生知书中基本内容、让学生会练书中的练习题、让学生能独立做作业题、让基础好点的能做章后总复习题的学习目标要求,以每周四节课教学进度,在期中考试前学习完三角函数,期中考试之后学习平面向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

(二)情感目标03Kkk.CoM

(1)加强高中数学知识与初中知识的联系,注意知识的连贯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教学中加强知识形成的探究,让学生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趣味性,感受学习中的成功乐趣。

(4)加强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景,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努力学习,提高成绩。

(5)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兴趣,积累和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积极训练,发展思维能力。(三)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2)通过揭示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三角、向量等题型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1)利用数形结合,加强知识间的连通和逻辑关系的认识,加深知识的理解。

(2加强习题练习,提高对书本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具体措施

1.期中考前上好三角函数,期中考后完成好平面向量

2.抓好数学补差,培优活动。

3.立足于教材。

4.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及每一章课后习课

5、还继续学习了《课堂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6、继续认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经常听课交流,认真评课,共同商讨教材等。

7、课外活动课的时间,培优补差,抓好课后辅导,提高学生成绩。时间定于周三、周四。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4(篇7)

本学期担任高一5、6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110人,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还可以;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2)通过揭示立体集合、函数、数列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函数、数列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对简易逻辑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周密性及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不等式、函数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不等式、函数的引伸、推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能力

(5)通过典型例题不同思路的分析,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学生掌握转化思想方法

(三)知识目标

1、集合、简易逻辑

(1)理解集合、子集、补订、交集、交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3)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2、函数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数列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2、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3、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三、教学难点

1、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2、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3、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

四、工作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途径。

(1)、扎实落实集体备课,通过集体讨论,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周练题、章考题、月考题。

(2)、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知识的产生,发展”,逐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认真贯彻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点,在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围绕“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继续推进“生本教育”改革的进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努力让自己成为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有经验、有智慧、有作为的新型教师。

二、目标任务:

1、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各班数学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有关标准。

2、在数学学科教研教改中注重素质教育,让自己成为一位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数学教师。

3、狠抓生本教育,加强数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提高现代教学水平,切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和业务学习活动,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听课后认真评课,及时反馈,如教学内容安排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探讨。

三、具体措施:

1、把握教材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把握各单元、各节的教学要求和重难点,熟悉教材的特点和编者的意图,订好所教学科的教学计划。计划要体现每单元重难点以及采取的措施,研究解决难点的方法。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练习策略。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记录,及时进行反思,认真反思个人的教育教学心得。

2、规范日常工作:

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学生作业的规范性要求,包括学生书写作业的规范和教师批阅作业的规范。

3、教师角色的变化:

要积极实践生本教育,真正实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不再是在“讲”的基础上“扶”着学生、“牵”着学生去掌握知识,而是要将知识“放”给学生,放心、放手地让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我们愿与新课程同行,在探索中前进,在失败中成熟,把新课改引向深入。因为我们坚信我们的新课改最终可以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高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24(篇8)

教学分析

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等)出发,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间的关系,同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子集等概念.在安排这部分内容时,课本注重体现逻辑思考的方法,如类比等.

值得注意的问题:在集合间的关系教学中,建议重视使用Venn图,这有助于学生通过体会直观图示来理解抽象概念;随着学习的深入,集合符号越来越多,建议教学时引导学生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关系和符号,例如∈与?的区别.

三维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能判断给定集合间的关系,提高利用类比发现新结论的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掌握并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加强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空集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作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

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

思路2.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空:(1)0N;(2)2Q;(3)-1.5R.

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12 则 x>16

( 4 )若3x>12则 x>4

【设计意图】(1)、(2)小题唤起对旧知识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回忆,(3)、(4)小题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复习既找准了旧知停靠点,又创设了一种情境,给学生提供了类比、想象的空间,为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温故知新

问题1.由等式性质1你能猜想一下不等式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吗?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

估计学生会猜: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不等式。教师引导:“=”没有方向性,所以可以说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而不等号:“>,b经过怎样的变形得到的,应该应用不等式的哪条基本性质。由学生思考后口答。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推理训练,让学生明白,叙述要有根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你认为在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哪一条性质最容易出错,应该怎样记住?

【设计意图】及时进行学习反思,总结经验,通过相互评价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知识盲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小明的困惑:

小明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m>n进行变形,两边都乘以4,4m>4n,两边都减去4m, 0>4n-4m,即0>4(n-m),两边都除以(n-m),得0>4,0怎么会大于4呢?

小明可糊涂了……聪明的同学,你能告诉小军他究竟错在什么地方吗?同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替人排忧解难,强化对不等式三个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火眼金睛

①a>2, 则3a___2a

②2a>3a,则 a ___ 0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何体会?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思考、交流。

【设计意图】回顾、总结、提高。学生自觉形成本节的课的知识网络。

思考题:你来决策

咱们班的王帅同学准备在五、一期间和他的爸爸、妈妈外出旅游。青年旅行社的标准为:大人全价,小孩半价;方正旅行社的标准为:大人、小孩一律八折。若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一样,你能帮王帅同学考虑一下选择哪家旅行社更合算吗?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既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