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乡村年度工作计划合集8篇

2023-11-04
乡村年度工作计划

乡村年度工作计划。

我们需要一份有力的计划以帮助我们迎接未来的挑战,这就一定要给自己的工作制定一份计划。制定有远见的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您更加前瞻地模拟市场发展,一篇工作计划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已经按照您的需求为您整理了一篇“乡村年度工作计划”文章,请您继续阅读下文获取更多相关资料!

乡村年度工作计划 篇1

都江堰市面对全域成都在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新航程中扬帆快进的形势,经历大灾、沐浴大爱的都江堰,正处于乘势奋进、赶超跨越的关键时期。都江堰市紧紧围绕成都市建设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部署,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推动文化旅游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率先突破,努力将都江堰打造成为成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重要功能区、开放前沿区、形象展示区,建成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生态田园化的国际旅游城市。都江堰市的乡村规划师应在各级党委、政府、规划局的指导下为把都江堰市建成宜人、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样板示范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20xx年都江堰市乡村规划师小组具体工作如下:

一、严格履行乡村规划师职责;

(一)都江堰市立足“全域”成都以城乡统筹为主线,以创新为关键,以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为核心,以岷江和都江堰水系为脉络,依托青城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北部山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山丘特色种植区,“顺山依水”,构成以成灌快铁为骨干,五纵五射骨架路网为纽带,中心城区为重点,青城山度假旅游片区、蒲阳高技术产业片区为示范,若干风情旅游小镇为特色,新型旅游村落为基础的“一体两翼、北山南田、四级布局、网络生长”的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城乡空间体系。都江堰市的乡村规划师应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结合本镇特点提出该镇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为乡镇政府决策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二)科学地完善乡镇、新农村及专项规划编制。

以市域城镇体系为指导,按照“产城一体、两化互动”的新型城镇化思路完成胥家镇、紫坪铺镇等总规修编工作。

以市域城镇一体化协调发展为目标,确定合理的居民点位置、规模、产业特点,科学完善新农村布局规划。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给排水等专项规划。

(三)按照法律法规及乡镇发展要求,对乡镇政府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严格初审与流程申报工作。

(四)对乡镇建设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向政府与规划部门提出具体意见与解决办法。

(五)参与乡镇建设项目实施及后期管理工作。

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按照设计要求、时间进度、质量标准进行建设,并了解项目在后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在以后类似的项目中重复出现。

6、全面参与乡镇建设项目的选址、方案、申报、实施及后期管理工作并总结乡村规划工作经验,在完成好基本工作的同时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二、特色亮点工作:

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总体目标,按照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产业兴镇、城乡共融”的工作思路,围绕四态合一,主要做好以下亮点工作:

(一)推进“产业兴镇、城乡共融”

以中国道教青城“太极岛” 为重点建设项目,同时启动农趣园(天马镇)、“田园香花”(青城山)、培养“家庭农庄”等项目。

(二)按照“三三联动”的要求,推进“十万亩猕猴桃聚集基地建设”、“都江堰市十万亩农经产业基地暨都市现代农业展示区建设”等项目工程建设,实现产业“一条龙”,成片推动产业,以产业带动旅游,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城市就地城镇化发展的加速发展,提高城镇化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三)开展“规划进万家”活动。将城市规划、乡村规划政策、形势、理论以及地方政府的各种相关政策,通过在各乡镇举办乡村规划讲座的方式,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乡村规划,了解目前的土地政策,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为农民办实事。推进土地整理、居民聚集点建设等工作的开展。

(四)力争做到乡村规划技术服务全覆盖,向未派驻的乡镇提供技术支持。

三、理论课题研究:

(一)田园村落保护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以都江堰市紫坪铺镇灾后重建后为例,参与的乡村规划师为张友国、陶蓓、郑耀、胡军。

(二)乡村规划师角色定位差异分析。从心理学、经济学以及行为学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工作压力下,乡村规划师在工作中不同的角色定位;比较乡村规划师与城市规划师之间的异同;以期为乡村规划师培养制度、管理制度以及乡村规划师制度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意见。参与的乡村规划师为王洁、高翔、段荣刚、罗光亚。

四、小组活动安排

20xx年都江堰市乡村规划师小组组织一次外出学习考察,每个月进行一次小组交流会,每半年进行一次交流总结会,每年进行一次年终总结会。

五、主要规划编制与建设项目

乡村年度工作计划 篇2

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 2021年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工作工作计划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年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工作工作计划一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围绕区委“1368”工作计划和“2568”重点工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布局,使产业更加兴旺;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使环境更加宜居;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使乡风更加文明;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使乡村治理更加有效;落实农村医疗、卫生、扶贫、社保等各项民生事业,使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转型升级,让产业更加兴旺

1.稳步提升粮食生产。推广公司“互联网+共享农业”和土地托管两种新型经营模式,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快等乡镇的3万亩中低产农田改造。实施好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加强对镇、乡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地下水超采区补贴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实施好3.25万亩粮食绿色高效示范项目,加快乡国家产业强镇建设。建设完善9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50万吨以上。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市级合作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2.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巩固“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打造“大蒜”品牌,提升蔬菜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进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培育耐思、科瀚、喆兴、际洲等一批示范园区,带动蔬菜产业向高端迈进。支持秋景育苗、航天育苗等育苗场做大做强,年产集约化育苗2.1亿株。支持外向型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扶持食品、维新蔬菜、广兴公司等企业扩大蔬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92万吨,产值21亿元。(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3.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在东部,以豆下乡等村为中心,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叫响葡萄品牌。在中部,以、、、等乡镇为重点,打造千亩优质林果带,带动全区林果产业发展。在西部,以永合会镇、界河店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核桃、苹果、草莓等,实现园林化发展。(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加快紧固件产业上档升级。抓好产业发展提升、技术研发创新、高端产品生产、重点企业培育、市场物流发展、知名品牌打造、搭建服务平台等重点工作,推动紧固件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实施一批行业支撑项目,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档次。实施“入园进区”战略,推进主城区标准件企业、“十里长廊”沿线企业,向工业园区和标准件园区集中,实现规模生产、清洁生产、高效生产。(牵头单位:标发委;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有关乡镇)

(二)推进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加宜居

1.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标对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目标,以厕所改造、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等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确保圆满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一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村厕所3万座,提高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在改厕过程中严把施工、货物质量、验收三关,确保改厕成效。对已经改造的厕所开展“回头看”,完善改厕台账,绘制改厕分布图,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改一座用一座。加强改厕后续使用维护服务,解决厕所维修难的问题。配建厕所粪污处理设施,支持专业化企业和个人开展定期收运、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二是健全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完成总投资6.1亿元的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加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解决“垃圾堆、垃圾沟、垃圾坡”等问题。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管理,确保保洁公司规范高效运行。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推动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和处理资源化。三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完成20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06个村的生活污水管控,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覆盖,彻底解决农村污水乱流问题。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对规划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实行管网集中统一处理。其他村庄,推行“管网或排水沟+三格渗滤+人工湿地”模式,强化对生活污水的管控。建立生活污水长效管护机制,落实运行管护职责和标准。四是提升街巷硬化水平。在全面完成村庄主街道硬化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巷道硬化,各乡镇完成85%以上村的街巷硬化。街道硬化为水泥路或柏油路,巷道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采用石板、旧砖、砂石、灰土等多种形式进行硬化,基本解决村庄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问题。五是提高村庄绿化率。以增绿为重点,在环村周边、进村道路、街道两侧、庭院内外选择本地适宜树种,广泛种植,能绿尽绿。完成村庄绿化面积3300亩,村庄绿化率达到35%。六是大力开展农村空闲宅基地整治提升行动。对村内空闲宅基地、残垣断壁进行清理,对闲置的老旧房屋进行拆除或改造提升,对清理出的空间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等,美化人居环境。同步推进村庄规划、村庄亮化、美丽庭院等创建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牵头单位:农办;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宣传部、妇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

2.抓好示范村创建。以、、三个乡镇为重点,每个乡镇确定4个村作为区级示范村,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进行高标准打造。其他13个乡镇,分别确定4个以上成方连片的村作为乡镇示范村,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个专项行动进行打造,带动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上档升级。(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3.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东部叶菜基地产业优势,打造周边万亩中小拱棚示范区,积极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依托古城景区优势,深度挖掘洼人文历史,打造“东街-裴屯-东桥-永北村”等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完善周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洼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依托太极文化优势,充实完善各类传统民俗活动,打造特色文化体验区。(牵头单位:园区;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镇)

(三)开展移风易俗,让乡风更加文明

1.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斗富”不良风气,培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新风。弘扬文明新风,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发挥“两会一约”作用,规范婚丧庆典活动,推广“零彩礼”“集体婚礼”等文明新风,探索建立移风易俗长效常态机制。(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民政局、各乡镇)

2.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实施“四个一”工程,着力构建区、乡、村三级宣传阵地。强化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合理规划配置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文化馆等文艺机构作用,组织好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乡镇)

3.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等为建设重点,以农村精神文明“十个一”(即:一个村民中心、一个文化广场、一条乡风文明示范街、一批善行功德榜、一套村规民约、一个红白事理事会、一个道德讲堂或文化礼堂、一支志愿者队伍、一支新乡贤骨干队伍、一次“十星级文明户”或“五好家庭”评选)为抓手,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进一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水平。(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实施特色文化提升工程。实施“文化+”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手工业、演艺业、乡村旅游业等,挖掘和培育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产品和品牌。加强农业景观、农业庆典、农业主题公园等创意设计,培育一批农事体验型、教育实验型、科技展示型等田园文化综合体,提升农产品文化附加值。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配套丰富旅游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牵头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四)完善体系建设,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大优秀青年农民党员发展力度,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因村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2.提高村级自治能力。全面推行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村级治理模式。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积极发挥社会各类人才、乡贤等群体作用。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加快推进农村“六有”综合服务站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自治,形成政府、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社会活力,提高自治水平。

3.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实施“一委三中心”规范化建设,由村(街)党支部书记兼任主任,“两委”干部、治安员、网格员为成员,负责做好矛盾纠纷、信访隐患、社会治安排查化解工作,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4.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引导农村文明新风。利用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让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做到“私事不出家、小事不出村”。

5.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广泛开展“三无三百”平安村创建活动,在60个村建立“一村一辅警”农村警务工作机制。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一案三查”,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紧紧围绕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五)坚持民生为本,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善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抓好永合会、、讲武等3个乡镇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依托“六二一”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校园“网格化”管理,提升农村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统筹配置城乡教学资源,积极向乡村倾斜师资力量,配齐配强乡村教师队伍。(责任单位:教育体育局)

2.提高农村医疗健康水平。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实施六项医改突破,高标准建成乡镇公共卫生服务专区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扩充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实现重点人群签约全覆盖。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搞好人才招聘和培养,满足农村医疗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

3.做好扶贫社保工作。认真贯彻“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推进产业和就业扶贫,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完善临时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及时发放低保、五保、孤儿、“两残”等各项救助资金。切实发挥好社会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老龄政策,确保高龄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牵头单位:民政局;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

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农场、手工作坊等,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专题技能培训,培育壮大一批农业职业经纪人队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牵头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职中、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

三、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2020年1月1日-1月10日)。区委召开全区性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部门围绕总体要求,结合部门实际,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具体方案,定目标、定标准、定措施、定时限,细化举措,建立台账,确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责有人担。

(二)集中实施阶段(2020年1月11日-11月30日)。区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统筹安排各个项目建设顺序,做到集中精力、全面推进、合力攻坚,保证按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考核验收阶段(2020年12月1日-12月31日)。由农办牵头组织,对照上级考核办法,对区直部门和各乡镇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不减弱,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步伐不放慢,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振兴的工作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三农”干部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建立一支优秀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搞好部门联动。区直有关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协调联动,合力推进。农办要发挥牵总协调工作。住建、农业农村、交运、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教育、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浓厚氛围。其他部门都要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制度,通过列支专项资金,对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进行奖补。继续对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等。区直有关单位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引导项目、资金、政策向农村倾斜。各乡镇村街要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通过财政引导、部门倾斜、社会捐助、村街自筹、群众参与,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四)强化督导考核。建立完善乡村振兴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对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拨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区重点工作大督查范围,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对进度快、效果好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表扬;对进度慢、效果不明显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批评;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和部门,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2021年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工作工作计划二篇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镇实际,结合区域特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为重点,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XX文化特色,壮大支柱产业,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田园家园乐园全民共享,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XX镇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精品渔业、现代旅游业和绿色农业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扩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产业融合效果显著、生活环境优美宜居、乡风民俗文明淳朴、乡村治理民主法治、农民生活富裕幸福的目标基本实现。

三、重点任务

(一)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一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盘活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加快农村资源变资本步伐,拓宽农村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定出台土地

流转指导性意见,引导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土地,探索设立“土地银行”,做活土地文章。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允许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

二是构建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围绕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规模适度经营,围绕“一村一品”定位,精心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实行“企业+互联网+农户+老手艺”运行模式,整合农产品生产、交易市场及农村电商资源,重点发鸡、鱼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大力推广柑橘以及花椒产业。

三是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继续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政策,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一定时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严格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持续开展“入户大走访”活动,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将新产生的返贫户及时纳入扶贫体系,落实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大产业和就业扶持力度,着力做好劳务对接,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坚持扶贫先扶志,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四是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从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制宜,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实行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围绕乡村旅游、特色种

养、民宿开发、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业态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研究出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利用集中培训、相互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进村集体资产和空闲资源集中登记,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高村集体资产收益。

(二)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农村宜居环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原则,推进XX建设。推动医院、银行、学校、广场等公共事业建设,创造便利宜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建立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厕具维护、故障维修、粪液收运等服务工作,让群众用的放心、省心、舒心。

二是推动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

三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标准建设教育场所,持续推进幼儿园、小学改扩建工程,实现农村优质教育全覆盖。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医疗共同体合作,深度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打造“一站式办理”综合服务”网络平台,促进实体和网络

“便民大厅”深度融合,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落实好优抚安置政策,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三)全面深化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一是挖掘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XX镇深厚文化底蕴,实行“传承+发展+运用”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镇文化站职能,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二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扣乡风文明和文化建设两个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重点治理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信谣传谣、非法上访、涉黑涉恶等突出问题,震慑不良风气,着力建设平安乡村。持续开展“寻找最美XX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挖掘培养农村“新乡贤”,坚持邀请乡土人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乡村教师等进行常态理论宣讲,将其打造成意识形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编写好《XX镇志》,推进“乡村记忆”工程,深度挖掘“乡愁元素”,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形成文明新风尚。

四、保障措施

(一)创新工作推进机制。落实中央抓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负责、各部门单位全面参与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其他党政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对全镇乡村振兴工作统一领导。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乡村振兴重大事项、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编制村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一张蓝图抓到底。建立乡村振兴

专门台账,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资金,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工作,激发党组织晋位升级活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规范型、廉洁型基层党组织。聚焦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充实后备人才队伍,鼓励引导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外出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退役人员等在村任职,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推进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民主自治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调动群众参与乡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围绕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新型职业农民。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扶持政策,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风险应对等难题,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本、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回乡创业,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四)加强宣传引导。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镇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XX的良好氛围。认真总结、及时推广XX镇乡村振兴行

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

2021年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工作工作计划三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全国总社“四社"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构建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以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系统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切实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全县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到2022年,全系统初步建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小农户服务带动水平明显提升,有效发挥为农服务主力军作用。

建设县域化、综合性的服务网络。在县域范围内构建惠农综合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各类为农服务资源,有效强化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销衔接和生活服务等服务功能。

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围绕农业生产服务领域,培育现代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联盟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造就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为农服务人才队伍。

构建市场化、可持续的服务机制。大力推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代表的农业经营新方式,密切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探索形成以创业创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服务新机制。

形成全程化、规模化的服务能力。全系统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生产托管等服务面积力争达到14万亩,服务链条延伸到农技推广、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电子商务、产业链金融等配套环节,形成规模服务优势。

三、强化惠农服务平台网络创建及功能提升

惠农服务平台主要以乡(镇)为立足点,依托基层社,打造集多种服务功能为体的综合性为农服务平台。探索利用现有乡(镇)、村经营服务网点,整合各方资源,打造镇域为农服务网络平台,然后再逐步整合镇域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县级为农服务运营中心。逐步形成县有运营中心、乡镇有服务平台、村有服务站点的三级惠农服务网络。

(一)加快三级惠农服务平台网络的建设。结合实际,认真谋划打造1家县级惠农服务运营中心。县级惠农服务中心要面向乡镇服务平台提供农资和日用消费品配送、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政务代办等综合服务;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承接县级运营中心服务项目,对村极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商品配送和综合服务支持,初步探索形成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网络,搭建与小农户之间的桥梁,实现惠农服务进村入户、直达田间地头。

(二)因地制宜强化乡镇惠农服务平台重点服务功能。县级社根据各乡镇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实际,加强乡镇惠农服务平台的重点服务功能建设。是在耕地集中连片、农业产业规模较大的乡镇,侧重建设惠农服务中心、新型庄稼医院、智能配肥中心等生产服务平台,强化农资供应、测土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生产服务功能;二是在粮食和鲜活农产品主产乡镇,侧重建设农产品烘干、冷藏、仓储、加工、交易等服务设施,强化商品化处理功能;三是在商贸集散地和人口集聚乡镇,侧重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或乡镇经营服务综合体,强化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文体娱乐、养老幼教、生态养生等生活服务功能。

(三)四措并举拓宽村级惠农服务平台建设途径。要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社改造批。在原农资、日用消费品门店基础上升级硬件设施,配备信息化设备,增加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互助金融等惠农服务内容;二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批。利用合作社经营服务设施,承接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有关服务;三要开展“村社共建”新建批。由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或基层社牵头,联合村“两委”和各类经济组织,组织农民共同建设服务站;四要争取财政项目资金创建批。县级社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选择产业基础好、村集体凝聚力强的村或扶贫联系村建设批设施好、功能全、信息化水平高的示范服务站。

四、不断拓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要发挥供销合作社首创优势,继续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动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延伸。

(一)打造各类托管服务中心。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依托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围绕当地主导和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服务需求,在2022年底前,谋划新建1家规模适度、功能适用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加快全系统庄稼医院改造升级,在2022年底前,全系统建设40家具备农资供应、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技推广、在线诊断等综合服务能力于体的新型庄稼医院。在县域建设智能配肥中心,依托具有产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建设配肥站、加肥站,面向小农户提供测土、配肥条龙服务。

(二)培育多元化托管服务主体。围绕玉米、水稻、小杂粮、人参等优势农特产业,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过程中,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势,注重加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技推广机构的合作,构建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是以县级供销合作社为服务主体,整合资源,科学确定服务半径,瞄准耕、种、管、收、售全产业链提供服务;二是以基层社为主体,采取单独组建或与村委合作共建服务型合作社的方式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三是以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主体,充分发挥专业社的农业生产技术优势。四是以农资经营企业为主体,创新农资服务方式,利用农资经营渠道,提供按需送货、因地配肥、技术到户的条龙服务。五是组建农业服务专业化公司,开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烘干收储加工等服务。

(三)推广多种托管服务方式。依托各类托管服务平台主体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关键环节综合性和全程托管服务。大力发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积极推进土地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化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范围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服务内容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转变。探索更多适应小农户生产特点、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农作物的托管服务形式,把农资、农技、农机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送到小农户身边,提供更多个性化、精准化的便捷服务。加强供销合作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规范化建设,探索制定土地托管服务指导、服务质量监测、服务合同监管等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四)延伸托管服务链条。集成推广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引导开展农艺、农机、生物、管理等工作;延伸托管服务链条,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商超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开展合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产后加工、包装、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服务;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农户共同组建产业化联合体,促进生产、加工、销售体化经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生产标准。组织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不断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方式,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助推小农户增收提供金融支撑。

五、推进涉农协同服务机制建设

建设涉农协同服务机制是供销合作社践行合作制原则和开放办社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实施“惠农工程”的重要制度保障。要加强供销合作社系统内部联合,加快推进与党政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的横向联合,努力实现协同服务、共享发展。

(一)加强系统内部协同。县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切实承担起发展供销合作社事业的领导职责,加大统筹力度,形成实施“惠农工程”的合力。如既往履行社有企业为农服务使命,将实施“惠农工程”作为推进社有企业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全力推进。要推进各供销社及社有企业间的联合合作,共同打造为农服务品牌。

(二)加强与涉农部门及有关单位协同。各供销合作社要切实强化为农、务农、姓农的办社宗旨,进步明确自身服务定位,主动寻求党政涉农部门支持,积极承担相关服务职责或政府购买服务,努力成为党和政府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公共平台和重要抓手。要加强与其他涉农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合作,依托自身服务网络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推进网多能、网多用,提升服务的竞争力。

(三)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积极引导系统内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实施“惠农工程”,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促进规模型农业发展。要着力推进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服务对接,组织带动小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四)加强“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优势与村“两委”政治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将基层社建在村上,紧紧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与村“两委"共建特色产业、共育经营主体、共创服务平台,努力实现村级党组织强基、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收入增加和基层社得发展的多赢局面。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

实施“惠农工程”是全国总社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培育壮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全系统推进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统认识,全力推进。

()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实施“惠农工程”作为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特别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县级供销社负责统筹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并负责协调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实施“惠农工程”,整合“新网工程”资金、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加大组织实施“惠农工程”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能力强、效果好的项目支持力度,发挥项目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强各类为农服务主体建设,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小农户的能力。

(三)加强督导推进。加强对实施“惠农工程”及落实配套政策、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工作的指导,建立相应的工作督导和推进机制。

(四)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帮助小农户提升能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培育体系。县供销合作社主管和领办行业协会整合行业资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针对性强的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培训。“惠农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引进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面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和企业员工做好项目实施的配套培训。

乡村年度工作计划 篇3

一年工作以来,我深入乡镇基层,认真了解乡镇实际情况,对乡镇规划进行全面梳理,并根据乡镇实际情况,向乡镇领导就发展定位、规划思路等提出多项建议,组织编制多项规划并完成其法定化程序,全面履行《成都市乡村规划师管理办法》关于乡村规划师的各项工作职责,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1、提出乡镇发展定位、整体布局、规划思路及实施措施主要建议意见

为加快温江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建设,结合温江区分片区发展思路,就乡镇发展定位、整体布局及规划思路等方面向当地政府提出规划意见建议书7份,参与乡镇政府涉及规划建设研究决策及事务会议21次,为乡镇的发展出谋划策。

2、代表乡镇政府组织编制并初审的乡镇规划项目情况XX年,根据乡镇实际情况,以乡村规划师的身份向当地政府建议组织编制了《尚合社区村庄规划》、《尚合、伏虎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温江区永盛镇总体规划(含控规)局部调整》三项规划工作,并完成其法定化程序。其中《尚合、伏虎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获得成都市优秀乡村专项规划二等奖。

3、对乡镇规划和设计方案进行初审把关情况

对原尚合社区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方案,根据实际乡村实际,初审建议重新选址,方案未通过,对尚合社区村庄规划及尚合、伏虎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中间成果提出初审意见,并提出深化及细化内容。对《温区永盛镇总体规划(含控规)局部调整》成果提出初审意见。

4、其他工作情况:协助国土等相关部门完成永盛镇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方案,配合片区对永盛镇招商项目进行协调。根据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编制的创新,完成《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研究》课题。

5、存在问题:工作中与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镇上尚未建立完整的规划管理体系,以致在规划成果管理及对外展示上存在一些问题。

制定本年度乡村规划工作思路和要点

XX年度永盛镇规划工作思路及要点:一、组织编制永盛镇尚合社区村庄规划及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并组织相关会议,完成规划的法定化程序。二、组织编制永盛镇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并完成规划的法定化程序,三、协助国土等相关部门完成永盛镇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方案,配合片区对永盛镇招商项目进行协调四、完成市局、区局交代的其他工作,并参与乡村规划相关的培训,学习。

本年度乡村规划编制计划安排(包括责任人、工作分工、时间进度、经费测算)

1、制定永盛镇尚合社区村庄规划及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工作计划:规划编制单位:四川城镇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1)前期准备阶段,时间安排:XX年3月,(2)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意见征求、进行事先指导,时间安排:XX年4月1日——4月10日,(3)初步方案阶段时间安排XX年4月11日——4月30日(4)方案深化阶段,时间安排:XX年5月1日——5月31日(5)成果提交与方案评审时间安排:6月前完成各项规划工作并提交成果报批。规划主要责任人为镇分管领导,乡村规划师全面协调规划过程及完成相关程序。经费为合同价12万元。2、温区永盛镇总体规划(含控规)局部调整工作计划:XX年8月启动调整,9月完成调整论证及初步方案,11月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查,规划主要责任人为镇分管领导,乡村规划师全面协调规划过程及完成相关程序。经费为合同价10万元。

制定下年度乡村规划工作思路和要点

XX年度永盛镇规划工作思路及要点:一、组织编制永盛镇总规修编,并组织相关会议,完成规划的法定化程序。二、协调永盛镇旧城改造起步区建设方案相关事项。三、配合片区对永盛镇两大招商项目(北大附中、飞人聚落等)进行协调,四、完成市局、区局交代的其他工作,并参与乡村规划相关的培训,学习。

建议

希望能有更广阔的工作平台,有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

乡村规划师签字:李芳XX年12月28日

成都市温江区乡村规划师履职情况表

填报时间:XX年12月28日

乡村年度工作计划 篇4

一、xxxx年工作总结

1.突出责任落实,做到四个不减。一是高位推进力度不减。在年初,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五不一确保的工作措施和目标(责任不松、力度不减、队伍不散、投入不少、秩序不乱,确保省市先进)。全省乡村振兴系统建设会议召开后,我县第一时间成立了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xx家县直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一办十三组。县委书记、县长逢会必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日常管理和年度绩效考核。二是工作力量配备不减。县乡村振兴局x月xx日挂牌成立。在工作力量配备上,县乡村振兴局工作力量xx人,乡镇乡村振兴办(站)工作人员x人左右。承担相关职能的行业部门设立乡村振兴办公室,明确x名分管领导、x个牵头科室。村指定工作专干。三是财政资金投入不减。今年县级安排专项财政衔接资金xxxx多万元,比去年增加xxx万元。严格落实xx%以上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乡村振兴、且计提数不低于当年土地出让收入的x%政策。四是两项帮扶力度不减。全县向xx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xx个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xx个已脱贫村、x个贫困人口xxx人以上非贫困村、x个易地搬迁安置点(与前项有重复)、x个软弱涣散村,共派驻了xx支驻村工作队(含x支市派工作队)xxx名驻村队员,每个村都有市级或县级领导联点,有第一书记驻村,县内共有安排了xxx个县直部门、企业,市里安排了xx家部门和企业作为后盾单位。持续组织县乡村干部对全县所有脱贫户、重点监测户实行结对帮扶,其中重点监测户由财政供养人员结对,并定期开展上门走访。

2.突出守牢底线,做到四全管理。今年以来,我县坚持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底线任务,构建起全领域全面摸排、全天候动态监测、全方位精准帮扶、全过程跟踪回访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动态监测一户不落、返贫阻击一刻不松、精准帮扶一人不掉,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一是全领域全面排查。制定《xx县实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按照全面摸排、精准研判、群众公认、程序合规、应纳尽纳的要求,对照十纳十不纳标准,我们对全县xxxxxx户、xxxxxx人农村及常住农村人口进行了全面上户摸排,组织乡镇专干、村干部、工作队员填写防返贫致贫监测摸底调查表农村家庭三保障情况核查表脱贫户、低保特困户、重病慢病户、重残户、因灾因意外户纳入监测对象统计表、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统计表等资料,其中重点对象xxxxx户实行精准画像,能纳入或不纳入的除了规定的程序外,每户重点对象都有一个精准的理由描述,最终排查确定三类重点监测对象xxx户xxx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x户xx人、边缘易致贫户x户x人、突发严重困难户xxx户xxx人。二是全天候动态监测。对返贫风险的监测管控,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原则。按照人找救助变为救助找人的原则,建立起农户自主申请、干部走访排查、部门数据比对三条渠道,及时发现各类返贫致贫风险。干部走访一月一排查,部门信息一月一比对。按照村入户核实、镇级审核、部门处理、县级审批、系统标注程序,严格返贫致贫风险消除,并对风险点实行红、橙、黄三色预警管理,限时处理。三是全方位精准帮扶。对全县所有重点监测对象,组织县、乡、村干部持续开展对象帮扶,定期上门摸排返贫致贫风险、监测收入和政策落实情况,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县乡村振兴局会同乡镇因户、因人制定帮扶措施,综合运用产业、就业、医疗等帮扶政策,确保对每个监测对象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x条以上。四是全过程跟踪回访。乡、村对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情况开展常态化走访、跟踪监测、进行动态更新,县里建立定期研判工作机制,坚持每月调度监测工作,县乡村振兴部门定期不定期通过工作调度、随机抽查、督查暗访方式了解措施落实情况。对已消除风险xxxx户xxxx人,进行全覆盖回访,抽查xxx户已销号监测对象,销号对象无一出现新的返贫风险。

3.突出政策落实,做到四个稳定。一是稳定基本政策。住房保障方面,根据全国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要求,我县共排查出非生产性经营危房xxxx户(不含农村社区),将原危改计划xxxx户调整为xxxx户。其中危房改造xxx户,抗震设防改造户xxxx户,目前已累计完成了xxx户改造工作;教育帮扶方面,建立了四类学生台账,共确定xxxx名学生,对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xxxx人、xxxxxxx.x元,免学费xxxx人、xxxxxxx元,免教科书xxx人、xxxxxx.xx元,总计xxxx人、xxxxxxx.xx元,送教上门xx人,春季学期共送教上门x次,继续执行雨露计划政策,xxxx年春季补助xxx人;医疗保障方面,完成了慢病随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站式结算报销比例达到xx%,全县脱贫人口全部参加医保,资助参保特困xxxx人,重残xxxx人,低保xxxx人,其他脱贫户xxxxx人,边缘户xxx人,按政策资助金额总计xxxxxxx元,脱贫人口继续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销等特惠政策,对于x月x日起实施的新的住院报销比例。饮水保障方面,投入建设资金近xx万元,解决近xx户脱贫户及档外x类边缘户吃自来水的问题;同兴水厂试运行,安保垸近xx万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全面提升;自来水普及率达近xxx%。低收入人口保障方面,对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以及建档立卡边缘人口开展大数据核查,加强信息监测预警。应兜尽兜、应养尽养、应救尽救落实。截至目前,我县有低保xxxx户,xxxxx人,全县x-x月共新增低保xxx户xxx人;有特困供养对象xxxx人,x-x月共新增特困供养对象xxx人;截止x月份,全县共打卡发放临时救助金xxx.x万元,累计救助xxxx人。完成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及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按月通过财政一卡通打卡发放了残疾人两补资金。已完成xxxx人残疾人办证、换证工作,完成xxx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已有xx名残疾儿童正在全国各个康复训练机构进行治疗。已有xxx人残疾人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学生得到教育助学;养老保障方面,通过养老保险系统信息数据与贫困人员数据比对,核实xx岁以上到龄贫困人员xxxxx人,建立贫困到龄人员待遇发放动态数据库,及时给正常领取待遇的贫困人员进行手机资格认证,保障贫困人员的正常待遇发放,对不能进行手机认证而导致未发放养老金的贫困人员xxxx人,通过省中心开通经办机构进行报纸认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全县x个安置点xxx户有劳动力搬迁家庭全部就业,就业总人数xxxx人,其中公益岗位就业xxx人;对xxxx年度开展就业帮扶的x家企业发放奖补资金xxxxxx元,就业帮扶受益人数达到xxx人;加强安置点服务管理,配备安置区专职管理人员xx人,卫生管理专员xx人;改造提质x个小区文化广场、亮化绿化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二是稳定就业规模。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稳定外出务工,全县公益性岗位开发xxxx个,外出务工数已达xxxxx人,完成率为xxx%。面向农村劳动力(重点向脱贫劳动力及边缘易致贫人口)招工稳岗到县内园区企业xxxx人,全县xxx名农村劳务经纪人为全县未就业脱贫人口发送岗位推荐信息xxxx条,举办乡村振兴专场招聘会x场。三是稳定主导产业。坚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特两辅主导产业力度,注重产业项目和产业配套项目建设,注重带动脱贫、监测人口,注重带活新型经营主体。今年上级财政衔接资金已用于支持产业发展项目投入达xxxx.x万元,占比达xx%,主要覆盖脱贫村、重点村、示范村,继续实施小额信贷支持产业发展政策,已完成贷款发放xxxx万元。四是稳定工作机制。各行业部门制定了落实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的文件、方案,教育部门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办法,医保部门出台了三重医疗保障文件,住建部门出台了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水利部门出台了农村供水工作运行管理办法等三个文件。对重点村、示范村、易地搬迁安置点、软弱涣散村等加强第一书记派驻和管理,加强后盾单位结对帮扶管理。

4.突出项目管理,做到四个加强。一是加强衔接资金使用管理。xxxx年到县上级衔接资金共xxxx万元,目前已全部计划安排,绝大部分项目实施完成,已验收拨付到位,支出率达到xx%,小部分项目已开工未完工待拨付。运用项目平台对项目推进和资金支付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及时反映项目资金情况,增强监管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加强项目库管理。坚持项目库动态调整一年三次,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原则,要求各乡镇和资金归口管理部门年底谋划好下一年的总体项目。在当年项目库调整时,我们一般保留前一年项目库中未实施的项目,在当年项目库中适当预留下一年的项目,基本上形成项目库动态滚动调整的管理模式,需要临时调整入库的项目基本上没有。目前我县入库储备项目数xxxx个,涉及总投入xxxxx.xx万元,满足全部衔接资金使用。三是加强扶贫资产登记管理。到目前,全县登记完成的扶贫资产项目共xxxx个,其中:经营性资产xxx个,公益性资产xxx个,到户类资产xxxx个,资产规模总x.xx亿。通过严格登记,进一步明确好了扶贫资产管护责任,将资产清查、确权、登记、管护、运营、收益分配、资产处置等工作任务,进行细化落实,切实解决重建轻管等系列问题,切实防止扶贫资产流失。四是加强资金监督检查。按照资金一笔一笔审核的要求,县乡村振兴局定期不定期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采取抽查项目、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方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审计部门每年组织专门力量,全面审计一次,对项目从开工申报到工程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监督。

二、xxxx年工作思路

xxxx年,我们将牢牢把握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的工作主基调,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抓好脱贫攻坚与推进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衔接、政策衔接和工作衔接,促进乡村振兴有关具体工作落地见效,高质量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水平,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

1.聚焦底线任务,以四全管理为抓手,筑牢返贫致贫防线。坚持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底线任务,构建起全领域全面摸排、全天候动态监测、全方位精准帮扶、全过程跟踪回访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县为主体、乡村实施、部门配合、帮扶工作队齐参与的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体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动态监测预警和常态化帮扶机制,确保动态监测一户不落、返贫阻击一刻不松、精准帮扶一人不掉,坚决守牢不发生一户一人返贫、无人新致贫底线,确保脱贫基础稳固。

2.聚焦有效衔接,以四个不摘为要求,提升乡村发展动能。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快推进领导体制、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规划项目的有效衔接,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生态保护体系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发展协调化,增强实现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积极布局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做到政策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清单化。加强扶贫产业规划同乡村振兴产业规划的对接,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实现从项目从精准到户到人转变到精准到村到乡,政策措施由到村到户为主向到乡到村带户为主的转变,由资金到户向效益到户的转变,由一次性帮扶向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增收的转变。xxxx年共入库乡振兴项目xxxx个,计划总投资金额x.xx亿元。

3.聚焦乡村建设,以三美内涵为目标,提质农村人居环境。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局基本明确三定方案,乡村振兴部门具体负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四个方面。在乡村建设方面,把握好乡村建设的时度效,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建立健全乡村建设行动专项推进机制,争创乡村建设示范县、示范镇和示范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一方面,按照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美丽的要求,实施八清两评一榜一改一提升行动,八清: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室内外卫生;清理乱堆乱放乱搭建;清理废弃房屋和残垣断壁;清理农村河道卫生;清理农村道路沿线卫生;两评:开展最脏村最美村一月一评,最脏乡镇一季一评,通过两最评选,抓两头促中间,晾晒一批有地方特色的美丽整洁村庄,提升一批有扎实基础的中间梯队村庄、整治一批有环境陈年顽疾的脏乱差村庄。一榜:设立红黑榜等评比结果公示;一改: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一提升:整体提升农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另一方面,以幸福屋场建设为抓手和基本工作单元,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基础设施、农村改厕和污水垃圾整治、生产发展、文化传承、基层治理等工作,着力体现以环境美、人文美、民风美为内涵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成效,实现农村由一时净向时时净、处处美转变。

4.聚焦治理模式,以五零建设为目标,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围绕环境零污染、安全零事故、村民零非访、治安零发案、建设零违章,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把细小琐碎的乡村治理事项变为积分制,一户一卡建立积分台账,将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兴业致富、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热心公益等内容作为主要评分项,村民凭表现,围绕积德、积善、积美、积勤、积俭等累计得分,一月一兑、一季一评、半年一奖,常态化评选最美庭院和最美院落,让村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呈现过去挣工分、现在挣积分的火热场景。坚持党建引领、依法依规、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的原则,推广运用清单制,将基层管理服务事项以及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事务细化为清单,因地制宜编制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级事务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编制操作流程,明确办理要求,建立监督评价机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乡村治理方式。

5.聚焦示范创建,以xxxxx为思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重点帮扶村、示范创建村为重点,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个总体要求;牢牢把握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启动内力、争取外援四个基本原则;锁定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三个奋斗目标;聚焦村有支柱产业、户有增收渠道两个探索;打造有亮点、有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初步规划打造清美珊珀湖乡村振兴示范片和清朗官保乡村振兴示范片。

6.聚焦队伍建设,以三大活动为引领,建强一支三过硬队伍。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为指引,以全县开展的思想观念大更新、能力本领大提升、干部作风大转变活动为抓手,通过转思路、转职能、转作风、提素质,实现重组到重塑的自我革命和根本转变,建强一支政治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的乡村振兴系统干部队伍,努力成为乡村振兴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答好乡村振兴这张新考卷。一是持续建强乡村两级专干队伍建设。通过聘用、选用年轻、懂电脑信息技术、责任心强的人员,建强基层队伍。二是配齐建强县级乡村振兴队伍建设。通过转隶、招聘、培训,打造一支敬业精业专业的县级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三是突出建强行业部门专干。在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领导下,加强对行业部门相关业务人员的管理、培训,增强业务能力和工作协调能力,建强一支精诚合作、运转高效的乡村振兴团队。

乡村年度工作计划 篇5

今年以来,XX县乡村振兴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全国和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四个不摘”政策要求,落实“5年过渡期”政策规定,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聚焦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

一是网格化监测全覆盖。建立防返贫致贫网格监测机制,设立县、乡、村、组四级网格4106个,配备网格员5340人,网格内户数117464,实现农村人口监测管理全覆盖。二是网格化服务明责任。县级网格主要负责督查指导、数据比对、政策落实,乡级网格着重抓好研判处置和解决问题,村级网格注重开展跟踪走访、情况核查、组织评议,村组网格重点做好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反映情况等。三是常态化预警快反应。每个村组网格覆盖20至40户农户,每季度开展1次常态化监测。建立“村组-村两委-乡镇-县级乡村振兴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村两委”闭环管理工作流程,及时反馈核实致贫返贫风险。四是精准化帮扶消风险。监测对象每户至少落实1名监测联系人,各级帮扶责任人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全面了解户情及个人意愿,逐户逐人分析,精准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用好帮扶资金和项目,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二)精准帮扶。

根据脱贫家庭不同的致贫原因、劳力结构、增收潜力,科学合理配置资金、资源、力量,精准到户到人。已为所有已脱贫10537户(不包括稳定脱贫不享受政策户)制定和落实帮扶措施85830条,取得积极成效。针对7户新识别监测对象,共制定帮扶措施32个,措施落实率100%。开展边缘易致贫人口救助帮扶,针对217户已消除风险的边缘易致贫户,安排217人联系帮扶,制定帮扶措施1049个,措施落实率100%。

(三)责任落实。

XX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中的“漏点”“薄弱点”“风险点”,全面常态化开展大排查、大整改,确保问题动态清零,不断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收入水平,增强群众获得感和认可度,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义务教育方面。年初,制定《关于做好2021年控辍保学暨特殊群体关爱工作的通知》,通过学籍系统和资助系统进行比对,组织学校入户排查,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动态监控机制,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608名,无失学、辍学情况。2021年共资助10162人次,发放资金725。84万元。基本医疗方面。全县建档立卡的脱贫人口全部参保,对3926名特困供养人员和孤儿全额代缴保费109。92万元。截止10月底,全县已脱贫人口共享受综合医保补偿6。54万人次,累计补偿5846。01万元,补偿比92。49%。住房安全方面。印发了《XX县低收入人群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建立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的通知》,加强对农村危房动态监测,本着“发现一户、改造一户”的原则,本年度244户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面开工,其中脱贫户危房改造32户,已全部竣工。饮水安全方面。自2007年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建成“千吨万人”农饮水厂13处,供水能力6。59万吨/日,铺设供水干支管网660余万米,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网“村村通”全覆盖,受益人口近60万人,所有脱贫户实现了饮水安全。

(四)政策落实。

一是不摘责任。继续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保持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压实县级领导的领导责任、乡村的主抓责任、部门的行业责任、干部的帮扶责任,做到“人人有担子、层层有压力”。县乡两级扶贫机构重组为乡村振兴机构,213个行政村扶贫专干调整为乡村振兴专干。二是不摘政策。持续优化和完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体系,印发了《关于加快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XX县2021年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文件,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确保过渡期内政策持续稳定。三是不摘帮扶。保持4109名帮扶干部继续包保所有脱贫户和监测户,组织各级帮扶责任人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帮扶。继续选派驻村工作队,6月初,60名第八批选派干部派驻省确定的20个村驻村开展工作。四是不摘监管。强化信息监管。健全完善建档立卡户动态管理监测体系,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因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支出骤增户,对标“两不愁三保障”,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清单,随时掌握农户实际情况,及时解决问题,防止致贫返贫发生。强化资金监管。全面推行公告公示制度,项目安排、资金来源、规模及绩效目标等一律公告公示。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监管制度,资金使用全程跟踪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实现绩效目标。强化成效监管。重点评估“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及时评估帮扶产业技术和市场风险,防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还贷风险,保持政策稳定。由县委督查考核中心牵头,抽调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组成稳定、专业的督导调研队伍,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专项督导,持续发现问题、通报问题传导压力,对督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盘点梳理,建立台账,及时销号,确保政策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共开展督导2轮次,共21期,发现问题369个,均已落实整改。强化作风监管。开展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作风建设贯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过程,集中力量解决“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不实等突出问题。

(五)工作落实。

1、产业发展方面。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发展,现有139个主体、带动脱贫户4787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全年实施自种自养到户产业项目3214户,发放奖补资金365。7万元。继续完善出列贫困村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本年度已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4。55万元。

2、小额信贷方面。持续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助力产业发展、群众增收,截止目前,今年累计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760笔11175万元,基本实现“应贷尽贷”。未发现相关信贷风险,未出现逾期情况。

3、就业帮扶方面。全县务工就业脱贫人口13253人,占2020年度务工就业人数的105。22%。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2582人。建设认定就业扶贫车间12个,带动就业219人,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80人,带贫率36。53%。开发光伏扶贫公益岗位292个,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286人,边缘易致贫劳动力就业6人。

4、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方面。出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机制,采取入户走访、电话联系、邻里询问等方式,开展低收入家庭摸排认定工作,建立低收入人群档案,及时纳入监测预警范围,常态化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

5、项目资金管理方面。今年共投入乡村振兴补助衔接资金1。178亿元,其中中央衔接资金2873万元、省级衔接资金2283万元、市级衔接资金1410万元、县级衔接资金2618。5万元、省级债务资金2165万元、市级存量资金236万元。已批复实施项目158个,其中专项资金投入9184。5万元,批复实施项目84个,产业类项目20个,资金4885。5万元,产业项目资金投入占比为53。19%。清查2016-2020年纳入管理的扶贫项目资产637个2。895亿元,实现账实一致。已完成2013-2015年扶贫资产清查工作,共确权资产项目36个,资金2219。13万元。

6、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实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财政优先保障、项目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村“双基”建设短板,推进城乡一体发展。投资1714万元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9公里,1500万元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11座,735万元完善村道安全147公里。新建5G基站181个,原有存量基站667个,现已实现县城主城区(包括园区)及乡镇主要街道5G全覆盖。农村电网可靠率达到100%。二是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力推进医疗机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74个村卫生室正在有序建设中,推进“智医助理”项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现代化水平,目前已脱贫人口家庭医生已签约13608人,签约率63。7%,已履约12562人,履约率92。3%。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投入4000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2078万元用于“两类学校”建设,133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普遍解决。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按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原则实施农厕改造,县级验收合格后财政奖补1500元/户。为落实农村改厕后长效管护,共投入财政资金720余万元统一购置了158辆抽粪车分发给各乡镇、各村居,用于开展抽粪服务。全县11个乡镇,除城关镇生活污水纳入城区污水处理厂、连城镇纳入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外,其它9个乡镇共建成14个污水处理站。结合农村改则工作和省级美丽乡村验收标准,推行“大三格+小三格+生态净化/资源化利用”治理模式,完成了18个省级美丽乡村、29个市县级美丽乡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六)问题整改。

坚持问题导向,常态化推进问题整改,将问题整改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来,压实县、乡、村三级整改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截止目前,累计排查发现问题3008条,已全部完成整改。

(七)脱贫成效巩固。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一是压紧压实发展责任。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畴,与县乡村换届同部署、同考核、同推进。先后采取调度会、观摩会、月度通报、随机调研等形式推动村级集体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压紧压实发展责任。二是多措并举壮大集体经济。围绕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一抓双促”工程,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充分发挥盘活资产、项目带动等增收模式,积极推进“三变改革”,通过民企变村企、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截至11月底,全县212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8898。24万元,平均每村41。97万元,50万元以上的村67个。前三季度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7元,居全市第2位。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县大力开展村庄清洁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显著的工作成效,村庄道路之间环境整治情况较为理想,但由于我县地处皖北地区,皖北地区群众主要以种植基础农作物(玉米和小麦)为主,每年收获季节易产生大量秸秆,加之群众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导致皖北地区人居环境整治困难较大,存在整治后易反弹现象,容易出现个别户户外农作物秸秆和农耕器具摆放杂乱,户内存在卫生死角等现象,生产村庄和户下生活环境整治方面还需加强和巩固。

(二)基层基础有待进一步强化。

我县严格按照省《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基础工作的函》精神,制定了相应的到村到户档案资料整理规范,但通过各级实地督查暗访时发现,依然存在业务工作不能落细落准,个别帮扶手册填写不够规范,收入计算不够准确,少数到户档案资料整建不够完整的现象。

三、2022年计划

(一)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抓好防止返贫致贫网格化动态监测,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员的作用,加强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逐户分析脱贫户收入结构,保障收入持续稳定。把握政策导向和政策标准,完善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农业保险等政策,防止政策变化带来的返贫风险。

(二)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我县将持续加强村、户的信息采集和更新,定期开展信息收集比对,保持户情况、系统、纸质资料多方信息一致,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三)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突出主导产业培养,坚持龙头带动,建立稳定的利益联接机制,促进农户稳定增收。建立稳定增收机制,加强就业和产业指导,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四)狠抓环境整治优化美丽乡村。

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举措,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从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村庄清洁行动等方面着眼,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

(五)持续开展志智结合激发内生动力。

全方位开展农村技能培训,提高群众劳动增收技能。大力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程,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转变脱贫群众理念思维。积极开展创评活动,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提升脱贫户自主意识,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

乡村年度工作计划 篇6

乡村振兴一般指乡村振兴战略。互信范文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切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切实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临时救助工作等工作,为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基础民生保障工作。现将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0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农村低保保障

一是全面加强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年初,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全国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市民政局关于印发《全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要求,我市及时印发《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方案的通知》,并及时召开专项治理动员会和政策培训会,大力排查整治农村低保领域的各类不正之风和违规行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村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农村低保工作作风建设。二是严格落实动态管理。按月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对象纳入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范围,把因病、因残及其他临时困难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作为重点,实现了“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动态管理”。每月保障金按时通过一卡通发放平台发放到位。三是及时上调保障标准。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时制定《市民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关于调整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将我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38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430元,调整后的标准从2020年7月1日起执行,更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截至2020年12月,我市在册农村低保保障对象3241户,5444人,其中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3660人,占全部农村低保人数的67.23%。全年农村低保保障金累计发放66848人次、1635.68万元,其中为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发放保障金1000余万元,切实发挥了农村低保兜底保障作用。

(二)临时救助。

为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效率,我市于2018年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截至目前分3批共下拨93万元临时救助备用金到各镇街道,启动紧急程序和人均救助金额不超过500元的由各镇街道动用备用金及时救助。人均救助金额超过500元的由按月及时审批,通过一卡通发放平台及时发放救助资金。截至目前,2020年共审批临时救助291户次,支出临时救助金99.92万元,户均救助达3434元;其中救助农村户籍165户次,支出农村户籍临时救助金4.69万元。为切实提高临时救助效率,我市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2020年分两批共拨付给各镇街备用金31万元,确保各镇街有充足的备用金及时救助基本生活陷入困难的困难家庭,2020年累计支出临时救助金130.92万元。

(三)农村特困人员。

2020年1-12月,我市发放农村特困供养金1.175万人次,共计金额621.1632万元。为了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切实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我市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于2019年10月起农村分散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由原来的400元/人/月调整为500元/人/月,2020年7月1日起农村特困人员供养金标准由原来的500元/人/月调整为559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实行动态化管理,已全部按照应保尽保的要求,纳入保障范围,特困供养金也准确及时的发放到位。

二、2021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严格执行农村低保、临时救助“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原则,切实加强主动发现机制,织密救助网络,兜实民生底线,服务疫情常态化防控大局。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包括受疫情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致贫返贫的群体按规定程序及时纳入农村低保或临时救助保障范围,科学合理确定救助资金额度,切实做到救助对象精准认定、救助额度科学确定、救助资金及时安全准确发放。继续执行好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指导各镇街通过运用临时救助备用金的方式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切实提高临时救助及时性和救助效率。

(二)扎实推进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对已脱贫且家庭人均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按实际情况给予不超过12个月的渐退期。密切关注已脱贫人群中收入不稳定、增收能力弱、返贫风险较高的群体及低保边缘群体,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于救助,确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三)积极做好相关配合协调工作。此外我市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主动密切同青白江区沟通协作,做好成德同城化先行融合区发展战略下的社会救助融合发展工作。

(四)继续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对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实行月动态化管理,同时也会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的要求及时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的调整,保障好困难群众的生活。

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1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极为关键的一年,也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年;既要巩固脱贫成果,又要完成年度脱贫攻坚新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展精准扶贫、精准帮扶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结合村扶贫发展规划和本年度驻村帮扶工作实际,特制定2021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九大、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发展稳定的大局,紧密结合服务村建设的实际,以服务基层群众为核心,以引导村民增收致富为重点,健全机制,强化功能,不断提高服务队临时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从而全力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新村。

二、工作目标

严格落实“万名干部下基层”帮扶工作要求,根据帮扶工作总体规划,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大扶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力度;履职尽责抓创建,协助搞好村级党建工作。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求真务实谋发展,协助村级抓好扶贫攻坚冲刺工作,积极创新扶贫方式,对贫困人口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精准化扶持,抓好问题整改,确保年度各项帮扶工作落实到位。

三、工作内容

(一)强化理论学习,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

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两个维护”。一是切实解决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问题。以焦裕禄、杨善洲等先进标杆为镜鉴,继续开展理想信念学习教育活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总开关”问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二是切实解决在学习上应付思想问题。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以自学为主、加强集中学习和交流学习等形式,努力做到读原著、学原文,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学习质量和理念素养。三是坚持学以致用,切实解决好学用脱节的问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指导扶贫实践,把学习理论同研究解决贫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使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强大动力。

(二)强化党性修养,切实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

强化政治修养、党性修养,增强党的观念、党员意识,提升班子整体和党员干部的“精气神”。一是加强党性教育。继续坚持“三会一课”,引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党章、党纪和法律法规,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程序、制度和集体意志办事。三是从严约束自己。班子成员要带头严格遵守中央和省州县委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工作生活各项规定,时刻从严规范言行,管好自己、管好家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四是严格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认真落实党内监督等各项制度,推进扶贫系统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断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三)强化宗旨意识,服务好贫困地区贫困群众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坚持把贫困群众的困难真正放在心中,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一是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在不与国家政策相悖的情况下,尽力给予帮助和沟通协调。二是继续落实好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健全贫困群众民意表达、民意集纳、反馈机制和渠道。三是激发群众主体责任。在规划编制、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关系贫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贫困群众意见,从考虑贫困群众的利益出发,努力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四)强化进取精神,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进程

一是切实提高扶贫开发决策的科学性。切实做到不随意决策;完善党务、政务和办事流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二是创新扶贫工作思路。瞄准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理清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路径,创新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三是着力解决好贫困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实施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整合资金、帮扶资金等所涉及项目,协调推进贫困村道路工程、饮水安全工程、电力工程、教育与科技卫生、特色产业增收等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四是抓工作落实,履行好职责。加强新时期扶贫开发政策和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进扶贫绩效管理;不断健全扶贫工作责任制,把各项扶贫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并落到实处,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五)强化班子和队伍建设,切实转变作风

一是切实改进调研方式。多到贫困面大、贫程度深的村庄和农户加,确保能够真正掌握贫困地区的实情和贫困群众的意愿;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贫困地区开展专题调研,形成有针对性建议的调研报告,有效避免“浅调研”;基层调研要做到不扰民、不给村里增加负担。二是完善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规定,积极推行健康的思想斗争,逐步构建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干部之间的谈心交心活动,实现团结务实、推进工作的效果。三是扎实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及时回应“不严不实”方面突出问题,并开展“八项规定”和“三严三实”专项整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六)强化制度建设,切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

着眼于从制度层面上约束制止“四风”和“不严不实”突出问题,本着简便、实用的原则,对已有的制度进行梳理,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群众认可的,要长期坚持,抓好落实;对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要抓紧修订完善。结合扶贫工作实际,重点抓好工作规则、联系服务群众、权力运行监督制约等制度的健全完善,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执行各类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规定,着力扎紧制度的笼子,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加大制度执行力度,以规范化的要求保证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形成以制度管事管权管人和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良好环境。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形成共识。乡村振兴服务队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确保全面实现既定目标。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绝不辜负人民的期待。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下一番“绣花”功夫,着力解决一批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贫困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发自内心的满意度,向群众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强化责任担当,增进感情。贯彻落实各级脱贫攻坚工作精神,压实责任,认真查摆突出问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扣好第一颗扣子,补齐短板,确保脱贫攻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全心全意为困难群众服务,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

(三)明确任务,狠抓落实。紧紧围绕对照省、国家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站工作要求,全面排查问题,合力整改问题。狠抓落实,精准推进,杜绝任何形式主义和畏难情绪,确保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效。

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2020年工作完成情况

1、示范创建工作。调整了白沙镇乡村振兴工作领导组,制定了灵丹村2020年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示范创建对标补短项目摸排,细化任务分解,落实补短措施。

2、“厕所革命”项目工作。分解落实1019个化粪池和153个卫生厕所修建,目前项目施工正快速推进,有望11月10日前完成建设任务。

3、产业发展工作。扩大花椒种植规模,全镇花椒种植面积达到8500亩。开展花椒种植技术培训,花椒产业取得全面丰收,鲜花椒产量达到600万公斤(折合干椒120万公斤)。花椒产业园新增土地流转2000亩,农业招商引资四川天泽骄农业有限公司入驻花椒产业园。完成9000亩高梁种植任务,集中连片区域完成3900亩病虫害统防统治,高梁种植取得大丰收,发展高梁产业取得明显成效。

二、2021年工作打算

1、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再创一个乡村振兴市级示范村。

2、新增花椒种植面积2000亩,万亩花椒产业园初步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花椒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开拓花椒销售渠道,化解花椒产业增产不增收发展瓶颈。

3、加快花椒产业园建设,争取项目配套农业观光休闲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争创五星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4、巩固高梁产业发展成果,基本建成万亩高梁产业园。

【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1、2021年乡村振兴讲稿材料

2、村级乡村振兴半年工作总结3篇

3、2021乡村振兴汇报材料

4、当代大学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三篇

5、青年学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6、大学生如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7、乡村振兴标语

8、乡村振兴五大目标

9、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

10、如何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11、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材料

12、推进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几点思考

乡村年度工作计划 篇7

202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州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工作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州、县决策部署,立足新使命、新要求,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把全面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紧迫任务,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治理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强化作风能力建设,努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目标任务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乡村面貌显著变化,乡村文明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年底考核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二、主要工作

(一)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讲话精神,并用它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切实落实一把手“一岗双责”责任制,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的理论学习,促使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工作指导水平和业务实践能力,及时将中央、省、州各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标向、方针大计和目标任务实施到地,落实到人,执行到位。

(二)抓实意识形态工作。切实担负好党组意识形态主体职责,坚定党组抓好意识形态的主责意识,落实专人专管、专人专抓。定期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及时学习贯彻省委、州委、县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定期分析研判我局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网络信息管控,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单位目标管理,并将班子成员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作为党建工作述职考评的重要内容。

(三)推进机关廉政建设。坚决执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和州委“十严禁”,推进机关清廉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加强党务政务公开,完善风险常态化管理机制,定期开展正风肃纪检查,培育清正廉洁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四)加强防贫监测工作。健全完善农户自主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干部走访排查等监测机制,做到早发现、早纳入、早帮扶。对2021年共纳入监测对象728户1770人开展针对性帮扶,达到消除风险的,及时按程序标注风险消除。抓好省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管理和国办系统维护管理,做到签收及时、数据精准、逻辑正确。抓好防返贫致贫专项救助保障资金使用管理,筑牢防返贫致贫政策保障防线。继续加强防贫监测档案管理,确保监测对象纳入和风险消除,程序到位、资料完善。

(五)抓好雨露计划补助项目。一是积极加强与省、州乡村振兴局联系。二是加强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学历补助项目政策宣传。三是争取领导支持,增强股室力量。四是进一步制定出2022年详细、可操作的工作计划,完成2022年雨露计划职业学历教育补助发放工作。

(六)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根据《XX省乡村振兴局XX省财政厅关于开展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X振局联〔2021〕2号)有关要求,按照“抓培训、强素质,重输出、增收入”的思路要求,2022年我县计划培训致富带头人为180名,分别为产业发展型和乡村建设型两大类。根据任务安排与培训基地对接工作计划安排。1至5月摸底和申报;6至11月安排学员培训;12月完成报账。

(七)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秉承“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政策要点,坚持对符合“四有两好一项目”做好贷前调查,坚持“四跟四走”巩固脱贫成果,做好扶贫小额信贷的投放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脱贫户、监测户“应贷尽贷”,切实解决他们产业发展的资金困难。加强业务指导,做好组织服务管理,推动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做好贷款贴息和逾期清收,及时收集、整理贷款使用、产业发展、风险隐患等情况。

(八)加强衔接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省、州《财政专项衔接资金管理办法》和《XXX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要求执行,全面落实项目建设全程监管,落实项目资金使用公开公示制、项目资金县级财政报帐制、项目检查验收责任追究制和限时办结制等管理制度,编制完善《XXX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统筹范围、统筹路径、统筹方法,为资金整合使用提供充分的制度依据,确保所有项目均按县级规划、项目库和年度计划进行,资金使用范围和投向符合上级规定,所有建设项目优质高效。

(九)强化扶贫资产管护。按照“受益权与管护权相结合”的原则,细化明确扶贫资产管护主体、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落实扶贫项目资产登记备案、运营管护、收益分配、资产处置和监督管理等措施。按照《扶贫项目资产收益分配实施方案》要求,明确收益分配对象、金额、时间,确保实现二次分红,资金不闲置。核查已签订利益联结合同兑现情况,确保群众受益。

(十)加强项目库建设。2022年项目库工作计划于2021年11月19日已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相关程序,初步建立了731个,涉及资金9。84亿元的项目库,2022年计划根据县、乡、村确需建设的项目,如有不在项目库的,按照相应程序进行调整,确保统筹整合资金、衔接资金所实施的项目都来源于项目库

(十一)抓好农村改厕工作。严格按照《XX省农村厕所建设技术导则》要求,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落实“首厕过关制”,确保农村改厕“改一个、成一个、用一个”。将农村改厕纳入重要日程,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主管领导亲自抓,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和队伍,制定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制。2022年农村户厕申报数6000户,农村公厕申报数60座,整村推进村申报数6个。

(十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和整合专项资金,优先安排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以自然寨为单位压茬推进。对农户居住相对集中、资源特色相对突出、群众基础相对较好且需求相对迫切的村庄,可优先启动实施。其他村庄条件成熟后,再分步实施、压茬推进。对确定的美丽乡村建设对象,要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生产发展、文化传承、基层治理等工作,体现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成效。

(十三)推进重点帮扶和示范创建。抓好全县4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六个一”和17个示范村“五个好”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4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和17个示范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致富产业,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引导村集体盘活资产资源,创办经济实体,多途径,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1个重点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17示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

(十四)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巩固拓展劳务协作,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确保全县脱贫人口务工人数不低于2021年。摸清核准脱贫人口务工基本信息,确保准确无误。加大保洁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强化绩效考核,做到人岗匹配。

(十五)做好中石化定点帮扶工作。积极与中石化总部协调对接,预估投入帮扶资金1300万元,一是继续加大教育帮扶,投入帮扶资金500万元,实施重点帮扶学校廖家桥中学提质改造二期工程;二是完成美丽乡村-竹山民宿项目2000万投入目标,继续预估投入帮扶资金300万元。三是预估投入帮扶资金500万元,对XXX县猕猴桃产业进行培管支持,引领XXX县猕猴桃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十六)抓好驻村帮扶工作。抓好腊尔山镇苏马河村、科茸村、追高来村等三个帮扶村工作。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入户走访帮扶,对帮扶情况进行月统计月通报。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配齐配强村支两委班子队伍,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开展针对性帮扶,分层分类做好常态化帮扶工作。

(十七)继续做好信访处置和宣传工作。一是对已办信访件进行抽查复核工作。二是督促乡村两级进一步贯彻落实乡村排查制度,将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三是建议相关部门、股室加大对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政策的宣传力度。

(十八)严格落实巡察问题整改。深入开展2021年巡察发现问题整改落实,重点围绕理论学习不深入、工作机制不健全、管理责任不到位、政策落实打折扣、财经纪律不严、党费收缴不规范、学习强国参与率低等问题,建立整改清单,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做到举一反三,常抓不懈。

三、保障措施

(十九)落实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切实履行县乡村振兴局(办)牵头抓总的职责,积极统筹协调“六大行动”牵头单位、行业部门和乡镇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工作,形成全县“一盘棋”的组织指挥体系。

(二十)做好州检、省检和国家后评估工作。积极与州直、省直部门沟通衔接,认真应对州检和省检。乡镇加强排查、调度,对标对表,迅速补齐工作短板。严格落实“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检查”机制,及时发现解决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国家后评估政策,明确后评估的内容、主体、方式等,做好国家后评估的准备及配合工作。

(二十一)加强督导考核。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全县五个文明绩效考核,建立乡村振兴工作督查制度和通报制度,坚持“四不两直”方式,每月对乡、村、户实行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督查全覆盖。督查结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上面这些就是网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计划与思路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年度工作计划 篇8

今年以来,市乡村振兴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灾情疫情影响,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全力推动“三农”工作重心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变,努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一、抓主体责任落实,提升工作推进力。根据职能任务转变,调整优化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xx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职能,xx月份,市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xx月上旬各县(市、区)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我局主要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重点围绕推进脱贫地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聚焦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扎实做好5年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先后筹办召开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排查整改推进会、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专项行动推进会、县际结对帮扶工作会、全市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制定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工作方案》《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方案》和《做好因灾救助帮扶防止返贫致贫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全市推进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和专项任务,加快构筑上下贯通、部门协同、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

二、抓返贫预警动态监测,提升帮扶精准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的要求,印发《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强化县乡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压实行业部门责任。坚持动态管理,牢牢筑起防止返贫致贫第一道防线,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一是充实监测队伍。充实村级信息采集员、乡级信息录入员和县级信息审核员的三级监测队伍,共确定信息员、录入员、审核员2000余人,确保易返贫致贫人口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录入、第一时间帮扶。二是健全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核查机制,对“三类户”全方位监测,全过程核查,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三是精细开展帮扶。制定了产业帮扶、就业帮扶、资产保障、政策保障、兜底救助、后续帮扶、扶志扶智、社会帮扶等八项帮扶措施,“一户一策”建立需求清单和任务清单,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帮扶,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四是积极应对洪涝灾害。入秋以来,洪涝灾害导致部分脱贫户、监测户及部分农户因灾返贫、致贫风险加大,我们加大监测核查力度,对受灾情况分类建立台账,加强部门间数据信息共享,对排查发现因灾符合纳入监测对象条件的农户,简化认定程序及时纳入,受灾严重的先纳入帮扶、精准救助,后履行程序,确保应纳尽纳。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三类户”4366户12077人,因灾新纳入148户364人,已全部纳入帮扶体系,其中3584户10115人通过帮扶解除风险,风险解除率83。8%。

三、抓“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提升群众幸福感。把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头等位置,组织教育、住建、卫健、水务等部门,开展动态监测,持续落实控辍保学、健康扶贫和慢性病诊疗等帮扶政策,动态保障基本住房安全,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维管护。面对强降雨造成的灾情影响,组建减灾重建专班,动员各级力量全力抢险救灾,把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作为重点,组织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逐村逐户逐人全面排查问题隐患和短板弱项,制定相关整改帮扶措施,实现“静态清零、动态保障”。截至目前,教育保障方面,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确保生源地助学贷款及时发放,推进“雨露计划”落实和贫困大学生资助,累计排查学校1058所,摸排学生42。5万人,确保不发生因灾、因贫等导致辍学失学。医疗保障方面,目前,全市脱贫户住院就医40770人次,基本医疗报销1。8亿元,大病保险报销2910余万元,补充医疗保险报销1635余万元,医疗救助715余万元,住院综合保障比例88。33%。住房安全方面,雨灾后立即组织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同时优化规划审批和建设验收手续,加快重建修缮。经排查,全市农村因灾受损20535户,其中7523户鉴定为无安全住房户。重建修缮工作正在加紧实施,预计20xx年1月底前全面完成重建修缮任务,确保受灾户春节前全部安全入住。饮水安全方面,灾情导致9972户产生饮水安全隐患,对受灾地区饮水设施进行抢修或者重建,同时积极妥善解决部分村供水管网老化和个别脱贫户供水困难的问题,确保有水吃、吃上放心水。

四、抓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提升搬迁满意度。制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行动方案》,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质量安全排查和产业就业保障专项行动,在完善社区治理、发展产业就业、配套设施建设和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四个方面持续用力,同时积极应对洪涝灾害影响,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一是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质量安全排查专项行动。协调配合发改、自然资源、住建、应急和消防等部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质量安全排查专项行动,灾后重点摸排雨情、水情对集中安置点的影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二是加强扶贫车间建设管理工作。针对各安置区建成的扶贫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和搬迁劳动力比例较低的问题,制定具体可操作的管理考核办法,确保扶贫车间积极吸纳搬迁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三是强化社会融入。全面落实属地化管理的要求,结合正在进行的村“两委”换届,健全迁入地的党支部、村(居)委会等组织,完善社区的建设、管理等措施,促进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目前,全市101个安置点全部建立基层党组织,实现了“五通六有”全覆盖,配套建设56个扶贫车间、14个产业园区,实施旅游发展项目8个,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

五、抓产业就业扶持,提升增收硬支撑。在产业发展、产销衔接、务工就业方面持续用力,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一是加快产业发展。立足xx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紧紧围绕农业“特”“优”战略,打造“xx面粉”“xx苹果”“xx蔬菜”三大农业品牌。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粮、果、菜、畜四大产业为主导,小杂粮、道地药材等产业多元、产品多样的发展格局。通过推进产业化经营,打造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产值完成164。24亿元;同比增长61。97%,完成全年任务171亿元的96%。通过培植休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星级创建、省市农家乐、采摘园创建为抓手,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二是强化产销衔接。充分借助各类农展会,加大招商引资,促进产品销售。在太原、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农业品牌宣介直销网点,持续拓展消费帮扶“三专一平台”,推动“五进九销”。充分发挥“xx市消费扶贫供销数据平台”和“扶贫832”平台作用,筹办开展“迎丰收、促帮扶、创品牌、助振兴”金秋消费帮扶活动,积极组织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加大与受灾农户对接,启动助销绿色通道,拓展受灾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充分利用直播带货、线上助销、线下直销等手段,开展农产品销售,切实解决好农产品“卖难”问题。截至目前,全市预算单位共采购消费扶贫产品7211。36万元,带动扶贫产品销售10。8亿元、同比增长9。1%;三是促进务工就业。加快“技能xx”建设,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扶贫行动日”等活动,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起底、稳岗就业保底和公益岗位托底行动,支持企业和扶贫车间优先吸纳脱贫劳动力,设立临时性公益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保障贫困劳动力就业。积极应对灾情疫情影响,对受灾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劳动力,在灾后重建、疫情防控、环境整治、光伏发电、临时性公益等就业岗位,做到优先安排、优先吸纳,增加劳务性收入。及时组织因灾返乡群众及时返岗就业,按照政策给予一次性交通补助。截至目前,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10。6万人,比20xx年全年就业人数多4457人。全市194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529。9万元(省定任务445万元),惠及公益岗1028人,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六、抓项目资金监管,提升资产利用率。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区分“三类县”县情和重点任务,加大帮扶资金投入,把握产业方向。特别是在灾情发生后,市县两级财政衔接补助资金中的增量资金分配向受灾严重地区倾斜;指导督促受灾地区统筹安排使用财政衔接补助资金或统筹整合资金,优先安排项目资金对因灾受损的产业扶贫项目、帮扶车间、光伏扶贫电站及其他扶贫项目资产等优先修复或重建,尽早发挥作用。二是推进小额贷款发放。加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对有贷款需求且符合条件的,简化流程、加快审批进度,做到应贷尽贷。特别是在灾情发生后,对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因灾因疫暂时无法按时还款的,合理用好续贷、展期政策,确保满足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灾后生产发展需求。三是强化资金项目监管。建立扶贫资产监管台账和管理制度,及时将应对灾情新增项目调整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目前已完成7250个、总投资42。1亿元的扶贫项目确权登记工作,确保扶贫项目资产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四是落实金融扶持政策。积极推进价格险和灾害险,为农村经济和农民生产提供风险保障,助力乡村振兴。设立应急救助基金,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加强农作物保险理赔力度,协调督促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加快对受灾农作物的查勘定损理赔进度,按最高幅度进行定损理赔,确保及时将赔偿款发放到受灾农户手中。截至目前,共完成3。7亿元上级资金和市级8100万元配套资金下达。扶贫项目累计入库1600个,实施1292个,已完工380个。已投放扶贫小额贷款24596万元(完成省定任务94。6%)。力争年底在3个重点帮扶县、8个整体推进县实现价格险、灾害险全覆盖,3个重点帮扶县设立应急救助基金。

七、抓农村“六乱”整治,提升乡村新风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百天的“六乱”整治专项行动,以建设沿黄汾美丽乡村示范带为抓手,坚持“清拆改种建”五治并举,深化“六乱”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以创建示范市、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为引领,由点向面拓展,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从一处美向全域美、沿线美向纵深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六乱”整治期间,全市共宣传发动72。3万农户,清理整治12。3万处,清理垃圾121。7万吨,消除交通安全隐患3015处,取缔违法占地581。6亩,复垦农田4328。6亩。重点在全市打造12个市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连片示范片,抓好第三批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争取评选100个省级美丽宜居乡村。

八、抓各类问题整改,提升脱贫真成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成效巩固,扎实做好上级反馈问题和国家媒体暗访重点关注问题的自查整改。按照上级要求,在全市开展为期3个月的问题大排查、大整改专项行动,对照国家暗访发现的13个方面的共性问题和省委省政府督导组反馈的6方面问题,动员全市1。75万干部参与排查整改,紧密结合xx实际,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建立台账,清单管理,一项一项深挖、一户一户整改。目前,累计发现“三保障”、饮水安全等13个方面1476条问题,已整改完成1458条,整改完成率98。8%,剩余问题预计11月中旬前完成整改。

九、抓干部驻村帮扶调整,提升振兴新力量。严格落实中央及省里关于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要求,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制定了选派工作方案,明确了人选条件、选派程序、派驻范围和驻村要求等。对全市339个脱贫村(脱贫户20户以上)、37个易地搬迁安置点(脱贫人口100人以上)、7个重点乡镇(脱贫人口5000人以上)和1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平陆、垣曲、绛县各2个村,其余县各1个村),共选派383支工作队、16名示范村第一书记,共计1167人。接续落实驻村帮扶工作经费和生活补贴资金有关政策,延续脱贫攻坚期形成的“红黑名单”通报机制和“双月评议”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切实发挥驻村帮扶干部作用。同时举办全市乡村振兴干部暨驻村干部培训,市县两级同步组织,市级开设示范培训班、县级组织分类分层专项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集中培训、政策宣讲、政策大讲堂等形式培训68场次,累计培训近5000人次,确保对乡村振兴系统干部、基层干部、驻村帮扶干部培训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工作能力。

20xx年,市乡村振兴局将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变化、新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思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决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作为首要任务,把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要求,坚持一手抓防止规模性返贫,一手抓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是围绕机关党的建设抓巩固、促提升。坚持党建引领全局各项工作,以喜迎二十大为主题,认真落实好省乡村振兴局工作安排、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要求,做好20xx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机关事业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县(市、区)乡村振兴局的年度考核工作。改进完善机关党建工作考核办法、考核方案,加强党组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完善机关内控制度,排查廉政风险点,制定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完善干部廉政档案,落实日常监督。在党建中深入开展“班子抓帅、活动抓赛、作用抓带”活动竞赛,以优异的党建成效推动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是围绕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抓巩固、促提升。强化底线意识,持续坚持具有xx特色的三级预警监测机制,即:村有采集员、乡镇有录入员、县(市、区)有审核员的工作机制,对照全省《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在全市深入开展大排查行动,及时分析研判返贫致贫风险,对确定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按照“一户一策”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充分运用国家监测评价系统,加强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督促工作滞后县(市、区)压实责任,守牢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是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与饮水安全抓巩固、促提升。落实省《关于巩固拓展“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的实施方案》,建立长效排查机制,协调教育、住建、卫健、水务等相关部门将落实细则和工作措施常态化坚持。督促县(市、区)瞄准“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重点领域,认真排查问题隐患和短板弱项,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建立限时解决制度,实行台账管理,将整改责任压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责任人。特别要做好“136”医疗政策调整后的宣传工作,动员脱贫户积极加入医疗保险。

四是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抓巩固、促提升。把搬迁后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督导101个搬迁安置点落实各项后续扶持政策。重点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抓好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工作,抓好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工作,抓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建设,抓好社区治理等工作,实现101个搬迁安置点“十有十到位”。特别要针对搬迁点因上年度雨水过多造成的地基下沉、墙体裂缝等问题,逐个排查修缮。同时要切实解决好户籍转接、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关系搬迁群众切身利益问题,防止群体性、规模性返贫,确保搬迁群众持续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年内在垣曲县召开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现场会。

五是围绕产业就业帮扶抓巩固、促提升。立足xx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紧紧围绕“特”“优”战略和“打造现代农业强市”目标,打造“xx面粉、xx苹果、xx蔬菜”“三个xx”农业品牌,将产业振兴和产业帮扶有效衔接。制定《xx市消费帮扶农产品认定管理办法》,持续推进“三专一平台”和“一网三超”建设工作,开展金秋消费帮扶活动,持续推动“五进九销”,在全市上下掀起消费帮扶热潮。加快“技能xx”建设,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扶贫行动日”等活动,用足用活各项激励帮扶政策,稳定就业人数和务工收入,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发展一批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扶贫龙头企业、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在全市推广平陆县宇泽包装公司创办扶贫车间经验做法,带动脱贫户就业增收。发展“互联网+农旅”“互联网+特色民宿”等农旅融合发展项目,带动脱贫户投入新型产业增收。持续做好光伏电站运营维护,抓好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探索具有xx特色的产业帮扶之路。

六是围绕衔接资金项目使用监管抓巩固、促提升。强化各级预算投入落实,保持财政支持总体稳定。区分“三类县”县情和重点任务,加大对重点帮扶县的倾斜支持力度。及时下拨20xx年市级衔接资金,督促落实县级20xx年衔接资金预算投入。摸清扶贫项目资产底数,全面完成资产确权登记。强化资金项目监管,在全市开展扶贫资金项目使用大起底、大排查活动,建立扶贫资产监管台账和管理制度,确保扶贫项目资产长期稳定发挥效益。加强金融保险支持力度,摸清各县(市、区)金融需求,实现应贷尽贷,满足群众用款需求。做好贴息、风险补偿金、逾期风险防控等相关工作,13个县(市、区)全部开展防(返)贫险业务,3个重点帮扶县农产品价格险全覆盖,8个整体推进县基本覆盖。

七是围绕干部驻村帮扶抓巩固、促提升。加强驻村干部培训,制定科学的培训课程,邀请专家能人,对全市383支工作队、1167名驻村干部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帮扶干部能力和水平。接续落实驻村帮扶工作经费和生活补贴资金有关政策。延续脱贫攻坚期形成的“红黑名单”通报机制和“双月评议”制度,开展常态化全覆盖督导暗访工作,认真做好驻村干部考评工作,确保驻村干部“住下去、干起来、融进去”。召开全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会,选树一批驻村干部帮扶先进个人。

八是围绕“六乱”整治抓巩固、促提升。围绕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六乱”整治巩固提升长效机制,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提升“321”工程,以市创示范县、县创示范乡、乡创示范村带动引领,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从一处美向全域美、沿线美向纵深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配合市农业农村局做好厕所革命各项工作,将改厕问题排查整改与“六乱”整治工作相结合,纳入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督导组督导重点。

九是围绕问题整改抓巩固、促提升。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督导要求,落实“xx省巩固脱贫成果问题排查整改工作总体部署”,围绕国家暗访发现的13个方面问题和省委省政府督导组反馈的6个方面问题,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成效巩固,举一反三,认真排查。健全排查防范处置长效机制和协同处置工作机制,及时妥善处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范返贫致贫风险等热点问题,针对各级各类反馈的问题,建立责任清单、制度清单、工作清单等三个清单,扎实做好反馈问题的整改工作。同时要高度重视,及时处理好舆情反映的有关问题。

十是围绕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抓巩固、促提升。以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为目标,建立完善的责任、政策、投入、动员、帮扶、监督和考核办法,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为要求,开展“知识竞赛、技能比武、能力拓展”等活动,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落实能力,建设高水平干部队伍,营造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