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编辑精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库(970字)

2022-09-04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平时做事无计划,急时做事无头绪。在我们不知道工作该如何实施时,完整有效的方案必不能少,方案中必须妥善安排好我们每个人的行动,好的方案都有哪些内容?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编辑精选: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库(970字)”,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库【篇一】

之一:整体理解诗歌

1、从诗题入手:20xx年全国卷I:《题竹石牧牛》并引,从题目,你可以初步判断出这是一首题画诗。“竹石牧牛”是画名,也应该是画面内容的概括。

2、从诗人入手:近年来,考查“熟悉的作者陌生的诗”较普遍,解读时既要从诗人入手,也要考虑特殊情况。

3、从注释入手:借助注释,对诗歌的理解就轻松多了。

4、从诗句入手:这是关键,前面的三项,都是为此服务的。

之二:了解手法风格诗歌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等;诗歌常见的风格有含蓄委婉、清新自然、飘远闲逸、沉郁顿挫等。知道这些术语有助于在进行文字表达时达到“雅”的要求,但就高考而言,整体理解诗歌,做到“信”和“达”才是关键。

之三:掌握常见意象诗歌常见的意象,表现离别和游子情感的有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等;表现思乡之情的.有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等;表现田园风光的有牧童、老牛、炊烟等;表现凄凉悲愁主题的有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库【篇二】

其实我是一名学生,也经常会碰到现代诗歌赏析这样的题目.在我认为,所谓赏析,就是结合诗歌中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将你自己设身处地去体味,感受,然后将你的读后感写下来.这里的读后感,就是你要的赏析.\x0d赏析也分许多方面,你可以从诗歌的语言特点(如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风格等)内容感知,技巧,方面也可从表达的感情等方面去想.当然,如果你在赏析的过程当中能抓住个别字眼,那赏析就会变得更加全面,具体!\x0d其实诗歌赏析还有一个持久的提高方法,记忆!经常的背记一些好诗歌,相对的对诗歌的感知能力也会随之提高·····\x0d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不好不怪!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库【篇三】

高考诗歌鉴赏|现代诗歌鉴赏:一片赤诚向祖国读《乡愁》有感

《乡愁》作为他的一部成功作品,当其时被海外游子传唱不断,现在更是誉为经典。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乡思之愁不是直白说出来,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鲜明的生活画面,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诗歌以时间为线索,由四个时间:小时候、长大、后来、现在,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由四个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表现了诗人了语言功力、升华了音韵之美。由四个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同一位置上运用重叠词,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泣如诉。由四个名词:邮票船票坟墓海湾,情感逐层加深,分别表现了不同阶段的乡愁,诗歌中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不断重复,反复咏叹、回环往复。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席慕容有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于右任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可见乡愁是经久不衰的主题。余光中的乡愁诗歌,被认为是台湾文人中最深沉、最悲戚,也是最细腻的,尤其是关于两岸的离愁。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诗人如此深厚的乡愁情结?余光中回忆说,我的大学时代,一半在内地,一半在台湾完成。离开内地时,我已经20多岁了,那时我的中国意识已经很深了。余先生断然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两岸同文同种,一脉相承。文化作为连接的纽带,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根深蒂固,深入人心,这是任何人无法割断的。在台湾,我们同样过春节、一起拜妈祖,方言是闽南话,中国文化哪会那么容易被去掉?

诗人一片赤子之诚显露无疑。时至今日,中国尚未完全一统,更应该重谈对祖国的爱与思念。若说起我的中国梦是什么,唯有国家真正回归完整。海外儿女,思乡,思乡。台湾,是吗?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库【篇四】

高考现代诗歌鉴赏:《弧线》意象分析

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

《弧线》是顾城的一首朦胧诗,其传达的情感亦是朦胧的。顾城有童话诗人之称,全诗用几组意象构成的童话世界,其实也映照着现实世界。

《弧线》里的主要意象分别是动物鸟儿,人类少年,植物葡萄和自然界的海浪。全诗的主线是由这些意象所产生的弧线鸟儿转向时迎风滑翔的翅膀,少年弯下的腰,葡萄藤向上攀沿的触须,海水向后退时涌起的卷浪。

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当鸟儿遇到疾风时,它迅速地改变飞行方向,乘风而飞,顺势而翔。鸟儿知道风的强劲不是它能对抗的,出于动物的自我保护本能,改变飞行方向,顺风滑翔,飞得更远。如果对应到社会里,就是人要量力而行,观察社会趋势。

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少年看见地上躺着一枚分币,在那个年代,一分币就已经很值钱的了。少年惊喜地瞪大了眼睛,弯下身子,伸手去把分币拾起。少年是幸运的,但结合当时的年代背景看,却是另一番景象。少年抵不住金钱的诱惑,为了钱而弯下了腰,弯下了他的尊严,丢弃了原则。诗人的对现实社会的无奈,隐藏在字里行间。

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葡萄藤被赋予了人的行为幻想。幻想,一般指不切实际的想法。葡萄藤的幻想,或许是它的触须能攀上天空。它拼命地生长,它的触须延伸得很长很长。可是呢,葡萄藤的初心,只是寻找一个支架来固定自己,让自己顺利地结出果子。一味地追寻不切实际的东西,只会以失败告终。

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海浪退得越后,它所蕴藏的能量就越大,它向前冲的距离就越远。它的退后,是一种隐藏的进步。耸起的背脊,就是它的能量所在。有时候,一个人退了一步走,只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迈进。养精蓄锐,蓄势待发,一鸣惊人。

诗人是热爱大自然的,他观察蓝天大海、日月星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但在他的诗歌中,却能发现人类的踪影。在赞美大自然的同时,诗人也有自己对人类社会的困惑、不满和心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库【篇五】

很多同学会问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今天于老师就给大家总结了一下常见的一些表现手法,希望大家能牢牢记住,在考试时遇到这类问题时不至于不知道答什么。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等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

(杜牧《泊秦淮》)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写作者的感情。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的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的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自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的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如: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践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如:青雀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结句诗人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9、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乱来讽喻当朝。

如: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台城》)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铺叙的写作技法。

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始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此中手法常与渲染结合起来使用。

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12、用典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过效劳的忠贞之情。

13、虚实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地白如霜、栖鸦可见,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光皎洁”。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4、抑扬

抑扬可分两种: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法。

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5、对比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库【篇六】

折戟沉沙铁未销,

白将磨洗认前朝。

春风不与周朗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中断的戟沉埋在沙子中,虽长满了锈,但仍是没有烂掉,把它放在水中洗一洗,磨一磨,显示出它是三国时期留下的刀兵。诗人联想当初,在那里发生了赤壁大战,那时要不是起了春风,让周瑜有机可乘,火攻成功,那么东吴就会失败,连大乔小乔也会变成曹操的俘虏,锁在铜雀台上让他尽情享受玩乐了。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在长江边披发步偶尔发现一只中断了的戟,从这只中断戟联想到了那次赤壁大战。后两句写诗人对这次大战的看法。人们都以为周瑜在这次战役中的伟绩可佳,而诗人却全面地看问题,假如当时没起春风助周,那么东吴就会失败,曹操便会大获全胜,历史就会改写。诗人用以小见大的方法,使诗篇既有韵味又让人深思。

折中断了的戟,使人深思,大战中的春风,更让人难忘。若真的.没有那春风,周瑜能赢吗?打赢一场战役是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同样,我们看待事物要客观全面地分析,任何事情的结局都与多种因素联系在一起。这首诗的寄意告诉我们,要做成功一件事,离不开必须的前提,否则,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这首诗虽短,确让人读后很有回味,可见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不凡的描写水平,我深深钦佩古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