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读后感推荐] 一等奖公开课教学实录(篇三)

2022-08-09
七一演讲一等奖 小学数学说课稿一等奖 一等奖读后感

七一演讲一等奖。

如果事先缺乏周密的准备,机遇也会毫无用处。当我们想要做某一个项目时,我们必然要将方案给制定好,方案必须围绕着实施目标来写,是否有可以参考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推荐] 一等奖公开课教学实录(篇三)”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授课人:刘磊(新华中学)

地点:初一.一班

时间:2004年3月17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师:同学们知道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呢?

生1:引狼入室

生2:狼子野心

生3:狼烟四起

生4:狼吞虎咽

生5:狼子野心

生6:狼狈为奸

生7:狼狈不堪

师:看来大家积累的成语不少,那么从这些成语来看,他们反映了狼的什么本性?

生1:狡猾

生2:残忍

生3:凶暴

师:对,我国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狼》这篇文章中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课文,看一看我们人,也就是屠夫在如此狡猾的狼的面前有时如何做的呢?大家把书翻到210页,看看蒲松龄时何许人也?

生: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本篇文章节选自《聊斋志异》,它是我国著名的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艺术成就很高。

师:好,同学们用笔把这段文学常识画出来。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知道有什么方法能够学好它吗?(学生思考)我们先从古人那里看看有什么启示,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看来学好文言文的要诀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读”。所谓“三分鉴赏,七分阅读”也就是这个道理。既然要读,就要读的“响亮”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一步:认读。(教师板书)要求是:“字正腔圆”,(教师板书)吐字清楚,速度放慢,做到准确无误,声音饱满响亮。为了能够到我们的要求,首先大家把课文默读一遍,结合课下注释,并拿起笔圈画出你认为容易读错或者其他同学容易读错的字。

生:(开始默读,拿起笔来圈画……)

师:可以了吗?

生:可以了!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那些字是我们应该注意把握的?

生1:我认为有:缀、窘、薪、苫、这几个字。

生2:还应该有:眈 、瞑、暇、 隧。

生3:还应该有:寐、黠、尻。

师:(打出投影)大家看看,这是老师把刚才同学们总结的加上增添的一些字词。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读字词……)

师:好,完全正确,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下面我们来气读一遍文章。

生:(齐读文章……)

师:同学们声音洪亮,能够大家我们第一步的要求了。“字正腔圆”是读好一篇文章的初步要求,要读的再好一些呢?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文义有一个了解,下面我们进行:译读。通(其)解(其)惑(教师板书),首先请大家默读课文,借助课后的注释来翻译文章,同时用笔勾画出不懂得生字词或者句子。

生:(开始默读翻译文章……)

师:可以了吗?

生:可以了!

师:下面我们分四人一组,讨论刚才大家在自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生:(开始大声地讨论,教师巡回察看并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

师:好,现在大家在讨论后仍旧有疑问的字词句可以提出来,我们全班同学一起解决。古人说“学则须疑,疑源于思,思然后能学”,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生1:“屠自后断起股”的“股”字是屁股的意思吗?(学生笑)

师:先前有一个字是屁股的意思,是什么?

生:尻

师:对,那么这个“股”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2:老师,我知道,是大腿的意思!

师:哦,你是怎么知道的?课文里面没有注释的呀?

生:我查的字典,字典里面说“股”是大腿的意思!

师:好,这位同学对知识是求甚解的。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同学们以后在读古文的时候,不仅可以借助于文中的注释,并且要注意象这位同叙一样能够借助基本的工具书解决。

生3:“前狼止而后狼又止”如何翻译?

生4:就是前边的狼停止了,而后边的狼又跟上了的意思。

师:文言文的翻译有“信,达,雅”三个原则。“信”就是翻译的准确,合乎原文,“达”翻译的要通畅,“雅”就是翻译的要美,要有文采,刚才那名同学是按照“信”和“达”的标准翻译的,而翻译的方法有不外乎:“对”、“换”、“留”、“删”、“补”、“调”、“变”七个字。谁再试一下?

生5: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下了,而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了。

师:对!还有问题吗?

生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怎么翻译?

生7:就是想要从隧道中钻过去从身后攻击屠户。

师:正确!

生8:“意暇甚”的意思应该是说明狼的神情很悠闲,为什么“甚”字要放在最后呢?

师:那我想问一下,“甚”是什么意思?

生8:是“很”的意思。

师:那你想一想现代汉语中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生8:有的,比如说:我高兴得很。

师:对,那么这个“很”字在这里为什么要放到最后呢?

生9:是起到一个强调的作用。

师:是的,古文有些语法现象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仍旧遗留了下来,所以我们有时可以用现代汉语的知识来解决古文里的理解问题。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就叫作“互动法”吧!

师:好,还有问题吗?……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文中出现的一些文言文的特殊现象:词类活用现象。从名称上看大家知道“词类活用”是什么意思吗?

生1:是不是词可以灵活的用?

生2:应该是词性可以灵活的用。

师:对,(教师打出投影指导学生学习文中的重点词和认识词类活用的现象)

师:大家看看文章一共有几段话?

生:5段。

师:我们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段的段意呢?

生:我看可以分别概括成: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和评狼。

师:非常好。(教师顺势板书)准备工作我们已经结束,下面进入读书的最高境界:美读,入韵入境(板书)这就要求我们读出感情,像讲一个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把自己融入到文章之中去,用你的心跳感受作者的心跳,用你的感情体会主人公的感情。举例来说,同样的一句话,我们用不同的语调,不同的停顿会有不同的意思。文中的“屠大窘”应该如何读?

生:屠大窘(大字重读)

师:你为什么要把“大”字重读呢?

生:因为这个时候情况非常危急,屠夫一个人是斗不过两只狼的,把“大”字重读时强调情况的危急。

师:看来这名同学对文章的悟性很高呀,同学们再看看第一段如何读?

(生读了几遍,不理想)

师:大家想象一下:日已西沉,山路蜿蜒崎岖,西周寂寥无人,寒意彻骨,忽有两狼影紧随,屠心中惧意犹升,形势突变,我们用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生再读,读出了味道)

师:文章不仅要会读,而且很重要的一点还要会品。(教师板书:品读,解意体蕴)我们分组讨论一下,看看文中那些地方反映了狼的性格特点,那些地方反映了屠户的性格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察看)

师:好,我们来说说看。

生1:我找的反映狼狡猾的。在课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与前,目似瞑,意暇甚”狼是不会说话的,但是他们在柴草堆前表现的两人吃惊的默契。同时这只狼是是在迷惑屠户,使他失去警觉,而另外一只狼则“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生2:我找的是“途中两狼,缀行甚远”我觉得这个也说明了狼的狡猾,因为他们没有贸然的上前把屠夫吃掉,而是跟着他做了很远,等待时机。

生3:我找的是“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我觉得这里也能反映狼的狡猾。当他们看到屠夫有武器之后,也是不敢贸然上前,而是在想办法,这才出现了后面的他们狡猾的行动。

生4:我找的是反映狼贪婪的。对屠夫扔下的骨头,他们一方面不客气:吃;一方面“一狼得骨止而一狼仍从”

生5:我找得是反映屠夫勇敢、果断的。如“屠暴起,以刀辟狼首”如果这时屠夫是犹豫不决,那我想狼一定会把它吃掉的

生6∶我觉得文章之中首先反映的是屠夫的恐惧、担心。从文章中的“屠惧,投以骨”,但是后来,他发现狼的贪欲是无法满足的,所以才被迫御敌。同时这也更加符合正常的情况。人在一开始遇到狼是会害怕的。

师∶噢,这位同学分析的有道理,也就是说蒲松龄这样写更加让人觉得真实。

生7∶还有这句也是反映屠夫的机智的∶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因为要使让我的话,我想我早就跑了,不会再看看柴草堆后面,或者想到另外一只狼。[众生笑]

师∶同学们看书很仔细,那么作者主要是写狼还是屠夫呢?

(学生思考……)

生1:我觉得主要是写的狼,因为文章题目是《狼》,同时文章中也把狼的狡猾刻画得淋漓尽致。

生2:我也认为是写狼的,我补充一点的是,因为老师以前也讲过,文章的题目是题眼,而作者也花了很多的篇幅来写狼。

生3: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文章是用很多的篇幅写了狼,但是从文章的结尾来看,虽然狼很狡猾,但是最终还是被屠夫打败了,所以我觉得主要是来写屠夫的。写出了他的勇敢,果断。

师:这位同学说的有道理,我们看,文章越写狼的狡猾,也就越能表现出屠夫的勇敢,也就是我们人的勇敢。那么狼又代表了什么呢?

生1:狼代表了坏人

生2:狼代表了恶势力

生3:狼代表了困难。

师:好,那位同学能够来总结一下?

生: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义就能战胜邪恶。这也是历世发展的规律。

师:噢,这位同学已经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的却,特别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同学遇到坏人,恶势力和困难的时候,我们不要退缩,因该像文章的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想你一定的战胜阻碍你前进的一切,最终取得胜利!

好,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休息!

师:同学们休息!

03Kkk.com相关文章推荐

[精品]猴王出世说课稿一等奖3740字


面对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或许会关注一些方案的撰写,一些实用的方案能够帮助我们达成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方案如何写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精品]猴王出世说课稿一等奖3740字》,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猴王出世说课稿一等奖【篇一】

曾经读过这样一首诗:

“我是一个老师,我将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只要我的鸽群能翱翔蓝天,只要我的雏鹰能鹏程万里,只要我的信念能坚如磐石,只要我的理想能永远年轻,我情愿燃烧我的每一寸躯体,让我的青春乃至整个生命,在跳动的烛火中升华,在鲜红的血液中奔腾……”

这首诗点燃了我心中的激情,澎湃起我教育的梦想!带着这份激情与梦想,我踏上了由知识、情感、理想、信念汇成的三尺讲台。从此,我拥有了一个神圣的名字——教师。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一名教师的师德、人品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一生。

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生命呵护学生是师德;艰苦条件下,马佰军老师毅然用马车接送学生上学、放学20xx年是师德;平凡日子里,我们耐心的给学生讲解每一道题是师德;学生贪玩时,我们的一句真心的督促也是师德……

清晰的记得,20xx年9月我踏上了工作岗位,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一十班的班主任以及数学教学工作。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可真正做起来,才知道这一切又是那么艰难。

我们十班男生特别多,全班52名同学中就有30多名男生,而这些男生中绝大多数活泼好动,上课经常接老师话把,在宿舍休息时也不老实。曾经有一个学生,调皮捣乱是出了名的,宿管老师对他头疼,任课老师对他也很头疼,我这个当班主任的对他更是头疼。在我三番两次的训斥下,他在行动上一点都没有转变,检讨书倒是写了一大摞。我很着急,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有一次他竟然顶撞了我,把我都气出了眼泪。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向主任说起这件事,主任笑着说:“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看清学生的本质,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吃硬,你可以尝试着表扬他,从另一面进行教育。”回去以后,我认真的分析了一下这个学生,这个学生虽然很调皮,但是我发现他每次值日都特别认真,这说明他还是热爱这个班集体的。于是我找了个机会,在班上表扬了他。从那以后,他值日时干得更起劲了。受到这件事的启发,在宿舍方面,我又让他担任舍长,

在他任职之前,我找他谈了一次话,告诉他:“要想管好宿舍,管好其他舍友,首先自己的纪律得过关。”他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老师您放心吧,我一定努力做好!”果然,他没令我失望,他们宿舍的纪律越来越好了,他本人在学习上也进步了很多。现在,这个学生各方面表现非常好,违纪捣乱再也找不到他了。我知道,这是我的爱心,我的付出感动了他们,我们十班的纪律也越来越好了。

教师是孩子人生路途的领路者,教师是孩子构建人生大厦的奠基人,因此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发现问题,用智慧来教育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但是我刚刚接触高中教学,虽然在理论上掌握了很多知识,但真正站在讲台上时,这所有的一切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学校开展了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他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做“青蓝工程”。从此以后,我有了自己的师傅——冷俊宁老师。从此以后,每天的我忙于听课、备课、讲课之间。冷老师的课总是上的那么生动,如一缕春风扑面而来,让人留恋。我努力的学习着,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像我师父一样优秀。每天早晨7点钟左右,与张正志老师的“清晨讨论会”令我受益匪浅,我有什么困惑、想法都会向张老师请教,而张老师每次都毫无保留的说出他的思路。在班级管理方面,我有什么疑难问题时,都会请教王桂翠老师。正是有了组里的每一位老师的热心帮助,我才能一步步的成长起来。一个人的成长,是经过许多老师的启蒙、教诲和指导的。在我的个人成长中,我得到了这么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在这里我要向帮助过我的老师表达我最真诚的感谢。

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和热情的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每天早上我六点半左右就到了学校,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晚上经常接近十点半才回家。加班加点备课到凌晨也是常有的事。我每天忙碌着,虽然很累,但我却乐在其中。我最喜欢的事便是上课,站在讲台上,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那种感觉非常好。学生们和我一起思考、讨论、学习。一想到由于自己的付出,他们能从不会到会,从不知到知,我就会有一股小小的成就感在心中升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一名教师不朽的追求。在这条道路上,我愿将青春融化在教育的沃土中,和在座的各位老师们一起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将一只只凝聚着师爱的手高高擎起,搭建起一片教育的蓝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猴王出世说课稿一等奖【篇二】

我叫xxx,是一名妇产科护士,参加卫生工作已经四年了。在短短的四年里,看似平凡的工作,我却付出了很多。

从一个初出校门的稚嫩的护士,成长为具有必须临床经验的合格护士,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凭着对护理工作的挚爱和追求,我努力努力再努力。虽然有辛苦、劳累和汗水,我却无怨无悔。很荣幸自我身属这样一个无私奉献的团队!

在工作中,我深深懂得自我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病人的'安危。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主动配合医师做好各种生命体征的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做好三查九对,迅速准确的完成各种操作,保证和配合好危重患者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之余,注重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提高。从最基本的三级训练做起。

作为一名护士,每一天接触最多的就是病人,不少患者带着忐忑不安的心境进入医院,陌生的环境往往使他们不知所措。当看着患者与家属眼神里充满了期盼,充满了担心,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职责感。

记得有一次,我刚接过班来,大夫就打电话来,说“来了一位宫外孕患者。”我忙拿着血压表和液体奔向b超室,准备好后送入手术室,并让我通知家属拿药。我一看家属就一位老人家,我主动留下来跑上跑下,帮着她一趟一趟的拿药取化验单。当病人脱离危险后,老人家握着我的手直说,多谢多谢。听到老人家的赞许,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诗人泰戈尔以往说过,“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作为一名护士,我深信“丰碑无语,行胜于言”。患者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就在人民心中有多重。

“白衣天使”这个称号需要我们用心呵护,用心血和汗水灌溉,我们仅有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才无愧于这一神圣的称号。我们仅有把爱化为动力,才能为天使插上奋飞的翅膀。我们仅有把奉献付诸行动,才能用爱心和真情为患者撑起一片期望的蓝天。

猴王出世说课稿一等奖【篇三】

初一语文《狼》

胡明道执教

教师:同学们,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是我的同行,教书之余,他在路边摆一个茶摊,无偿为路人提供茶水,你要喝他的茶水,就为他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故事,里头有个人流汗,有个人流血,还有一个在笑。我这个故事讲得好不好?学生齐答“不好”。

教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生1:摆茶摊的人是谁?

生2:故事中的人是谁?

生3:为什么会流汗?为什么会流血?

生4:老师怎么会有时间摆茶摊?

师:这么多问题,一定想知道结果,对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摆茶摊的主人写的一篇文章《狼》。

请同学们拿起书和笔,自己默默地读,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快快快。

接下来,同学们互相讨论疑难,老师分小组布置任务,每6人负责一个自然段。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解决疑难的句子,二是说出本小组解决疑难的绝招。

学生分小组讨论。约五分种后,老师让第一组的一名学生翻译,另一名学生指出:“我们的绝招就是加一个字把古文变成现代文。

第二组:甲翻译。乙:有两个绝招,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二是参考注释。

第三组:甲翻译,教师插问:回答我几个问题,哪是“放下”、“拿”、“互相看着”?学生一一回答。教师:我们试试“眈眈相向”。师生表演。

乙:绝招就是根据注释和所在语境加以推断。

第四组:甲翻译,师问:什么叫“暴起”?你们的办法是不是就在这里呀?

乙:我们的方法就是古今不同意义的词要注意辨别。

第五组:甲翻译。师问:“断其股”是什么意思?“股”到底是大腿还屁股?生答“是大腿”。乙:我们的经验就是把以前学过的古文用上。

第六组:一学生翻译。师问:“罢了”在哪里?生答:是“耳”。

乙:我们根据“亦……而…… ”确定它是“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

教师:好,现在我们把大家的成果一起汇报出来,汇报的方式就是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现在你们说说这是什么故事?

生(许多人):一个屠户和两只狼的故事。

师:大家已经知道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理解了故事。

教师串讲故事。

教师总结学生学习的办法:查、加、改、联。

那么,故事里流汗、流血、笑的人是谁?

师:你们看过朱军的《艺术人生》没有?看过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没有?他们俩就有本领把别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

我们现在就把流汗的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请后两闰的同学组成记者团,一起设计问题采访屠户和蒲松龄。前排的同学研究文本,猜猜他们会问什么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的依据。现在分头准备。

教师:(三分钟后)“面对面”言谈开始。看看发问的能否问到对方心里去,回答的能否把问题准确地回答出来。

生1:屠户,你第一次流汗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流汗?

生2答:

生3问:第二次流汗是什么时候?

答4:前后都有狼,而骨头都扔完了,我怕前后夹击,狼会吃掉我的。

生5问:当你发现麦场上的草堆时,你怎么想的?

生6答:我想这下好了,我有救了。

生7问:当你看到一只狼装睡时,你为什么要杀他?

生8答:我想这是最好的机会,莫失良机,先下手为强。

生9问:你怎么会到草堆后面杀另一只狼的?

生10答:并非故意。当我来到草堆旁随便转转时发现的。

生11答:我想另一只狼一定就在附近,就四处找找,果然找到了。

师(问生9):你觉得两个人的猜测谁更有道理?

生12:请问经历了这些,你自认是个勇敢的人吗?

生13答:应该是,基本上是。

师:基本上是,你们同意吗?

生答:同意。

教师小结这部分的答记者问:屠户基本上是勇敢的,也还算机智的,对不对?(大家造成赞同)

另一组针对“蒲松龄”的访问开始了。

问:请问蒲先生,你为什么把故事安排在晚上?

生1答:因为晚上更能突出恐怖的气氛。

问:你为什么要笑?

生2:因为狼想欺骗屠户,但手段并不高明,所以想笑。

师补充问:写的是狼的故事,为什么故事的结尾却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而不是说“狼之变诈”?

生3:由狼推广到别的禽兽。

师(恍然大悟状):我懂了,不仅是狼,一切想害人的,只要想坑人,最后的下场一定是可悲的。

生问:蒲先生,你为什么要写这个寓言?

生4答:这个故事可以使后人得到启发。

师问:蒲先生,你觉得自己写得最妙的地方在哪里?

生5答:第4段第2句。(教师提醒他念出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教师示意他表演一下这几句所写,生微眯眼睛,慢悠悠地摇头晃脑。

师:大家觉得这个“笑”字笑出了人的自豪。那么,在中国古典作品中狼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纷纷答:凶猛、贪婪。

师:我刚才听到有同学喜欢看科普文章,动物大世界,说说那里面的狼是怎样的?

生1:狼是群居动物,他们非常团结合作。

师:现在有环保主义者提出要“拯救狼”。

教师结合演示文稿告诉学生三个有关拯救狼的事实。然后问:“你觉得这是什么回事呢?是蒲松龄错了吗?还是环保主义都忘了要保护人类呢?

现在就让大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文学狼”与“自然狼”的问题研究。

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才是新时代同学的风貌,让问题伴随始终。 …

(教室里轻声播放着典雅的古琴曲,讲台的大屏幕展示一幅灰蓝色调的“天地沙鸥”图。)

(点评)

开课就以典雅的古琴曲和大屏幕展示的“天地沙鸥图”把学生和听课者带入一个艺术境界。

师:记得几个星期以前,我第一次在班上提到李清照,许多同学都感到十分陌生,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大家现在对她想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

生:(有的点头、小声交流)

师:大家是怎样去了解她的呢?

生:(七嘴八舌)看书、去图书馆、读她的诗词、上网查资料……

师:看来,尽管相隔九百多年,大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走近李清照,体会他她的内心世界,你们很不简单哪。

生:(笑)

师:今天,我们就以“走近李清照”为题(屏幕画面上出现“走近李清照”字样),把同学们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互相交流交流,同时,也向今天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作一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汇报,好吗?

生:(齐声)好!

师:这段时间,我一共收到各个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提交的63份报告,还有同学们自己制作的12个电脑课件。我相信,关于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的其人其文,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所以,今天,我把讲台给你们让出来。(走下讲台)

生:(小声交流,跃跃欲试。)

师:在大家发言之前,我要先请一位同学上讲台。这几天,他利用休息时间,根据课堂需要,把同学们制作的课件进行了综合编排,今天,他又将担任这堂课的电脑操作员和监控员。他就是李熙同学,请大家用掌声欢迎和鼓励他!

生:(鼓掌。李熙走上讲台,坐在电脑操作台前。)

点评:古朴的“走近李清照”几个大字清晰的出现在屏幕上,加之教师亲切的导入 语立即使所有在场的人产生一种“走近”的欲望。

这一“让”,让出了一个学生活动的大舞台,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

李清照生平简介

师:首先请第一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发言。

邱子维:(走上讲台)大家好!我们小组经过多方的收集和查询,已经掌握了许多关于李清照的第一手材料。

生:(笑)

邱子维:我们发现,李清照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才女。(屏幕显示李清照像)这就是李清照,她生于1084年,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她出身书香门第,18岁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生活典雅美满,有“赌书泼茶”的佳话流传后世。赵明诚出仕后经常外出,清照就把这些离愁别绪化为优美的词句,这也是她早期作品的主旋律: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后来,金兵入侵中原,靖康之变后,她被迫流寓南方,1129年,明诚病死,清照孤身漂泊,最终在杭州度过残年。孤苦的生活,也使她的后期作品风格有所变化:词情黯然、沉哀入骨,多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

李清照的作品集叫《漱玉词》,后世对李清照的文学成就评价很高,(屏幕显示后世对李清照的评价语句。)沈去矜曾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四库提要》中也写到:“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故不得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还有《白雨斋词话》、《碧鸡漫志》等文化评论作品中,都对李清照的词赞赏有加。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下)

生:(鼓掌)

点评:初二的学生能如此完整地介绍出李清照的生平,又相随介绍出她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后人对李清照的评价,是令人称赞的。

师:我们更要谢谢邱子维,他不仅从生活经历、作品风格各方面概括地介绍了李清照,更用后人对她的评价证明了她出众的才华,很好!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

李文彬:我想补充一点,李清照大概在五十多岁时,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但这个张汝舟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后来,李清照为了和他离婚,不惜对簿公堂。我想,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李清照的性格是柔中有刚的。

师:不错,李清照晚年的确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李文彬的补充让我们看到了李清照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也更能唤起我们对其晚年不幸遭遇的同情。

下面,请第二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向大家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大家欢迎!

点评: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很好!”一声赞许,不仅给第一个发言人一个充分的肯定,更对后面准备发言的众多同学是一种鼓励,谁不想赛过第一个发言的人呢?

这一补充,十分必要,把一个“柔中有刚”的李清照活脱出来。

李清照前期词风简介

生:(鼓掌)

宋珊珊:(走上讲台)我们小组重点研究的是李清照的前期词作。(屏幕显示:李清照前期词作)李清照的诗词、文论都很有造诣,词的成就最高。她早期的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寂寞深闺》、《浣溪纱.绣面芙蓉一笑开》、《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等。(屏幕显示作品并配以同类意境的图片)

李清照由于早年生活优越,家庭幸福,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闺中情思,少女情怀,山水美景及思念丈夫的离情别绪。象“眼波才动被人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都是传诵一时的名句。(屏幕显示词句。)

我们认为,李清照的前期词作风格可以概括为: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屏幕显示这三个词)

我的介绍就到这儿,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再就这个问题跟我们组的同学交流。(下)

生:(鼓掌)

点评:初二年级的学生能就一位词人前期的作品研究到如此广度,并以“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准确概括词作风格,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成绩。

师:宋珊珊同学的发言虽然比较简短,但仍不失清晰、精要。正如刚才她讲到的,李清照早年的作品虽然也抒发一些离愁别绪,但总体上仍是一种清新明快的风格。那么,她的后期词作的风格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请第三小组的发言人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李清照后期词作简介

叶雯:我离得太远了(她坐在最后一排,过道上还坐着听课的老师),可不可以不上讲台讲?我保证讲得很大声。

生:(笑)

师:好,时间就是金钱嘛,你不愧是咱们深圳的孩子。

生:(笑)

叶雯:(快速地)我们组有两个发言人。我先来说说李清照词风变化的原因。其实刚才邱子维也提到了,1127年,金兵入关,爆发了靖康之变,李清照被迫离开故乡,流落南方。1129年,她的丈夫赵明诚病逝,她精神上失去了依靠,受到很大的打击,可以说是家破人亡。后来,她孤身一人从建康到越州、四明、温州,最后到临安,颠沛流离,受了很多苦。所以,她的后期作品一反前期的清新明快,呈现出另一种风格。待一会我们组的臧越会向大家详细介绍。

师:不错,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可以说是社会和家庭的双重悲剧造成的。那么,我们来听听臧越如何评价她的后期作品。

臧越:(走上讲台)我们小组的研究重点是李清照的后期词作,她后期的代表作大致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等。(屏幕显示这几首词及相同意境的图片)经过我们小组成员的讨论,她后期词作的风格可以用凄清哀婉、忧愤深沉、苍凉悲楚来形容。(屏幕显示:凄清深沉、苍凉悲楚)

下面,我就以两首词为例,为大家简要地分析一下。(屏幕显示《声声慢》全词)《声声慢》这首词,就十分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孤独女子的寂寞凄凉的心情,这与她前期作品中那种贵族少女、少妇的清淡、飘逸的伤春悲秋截然不同。《声声慢》一开篇就用了14个叠字道出自己空空落落、孤苦无依的晚年惨境,被后人誉为“神来之笔”。后又用“淡酒”、“黄花”、“梧桐”、“细雨”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凄凉之境。这也是清照南渡之后飘零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来非常感人。

(屏幕显示《永遇乐》全词)《永遇乐》这首词以汴京的元宵佳节作为回忆的聚焦点,一如烟如梦的“中州盛日”和“如今”的艰难岁月互为对衬,极写过去的繁华,反衬出如今的孤寂。其中“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一句,(屏幕显示:词中这一句加下划线)语言看似通俗平淡,却凝聚着词人凄苦无告的深沉愁绪,国破家亡之恨,流离患难之苦,在对比、反衬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后期的杰作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介绍,相信同学们手里也有很多资料,我们下来再作交流。谢谢大家!(下)

生:(鼓掌)

点评:前后期词风变化原因的研究中,渗透着生活道路决定创作道路的唯物史观与现实主义的文艺观。

师:臧越发言的可贵之处在于,她不是孤立、笼统的概括,而是把对词风的阐述融进了对作品的赏析过程之中,有理有据,是一种非常务实的研究精神,值得赞赏。

点评:教师亲切、自然,点在关键处。从“非常务实的研究精神”方面肯定赞赏,说明艾巧老师的教学始终将人格、个性的培养,情感、意志的教育装在心中。

将课文中所选的李清照的《如梦令》重点研究讨论,并不平铺开来赏析,而是以设问:“《如梦令》是李清照前期还是后期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激活思维,引起一场热烈辩论,掀起该课的第一个高潮。表现了教师的引导智慧与教学艺术。

赏析《如梦令》

师:刚才,几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了李清照的词作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的不同的风格。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这学期的课本里也有一首李清照的词,请大家打开书293页,大家根据我们现有的认识,判断一下这首词属于前期还是后期的作品?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生:(讨论,气氛热烈)

师:大家已经有结论了吧?谁先来说说?

郑夏洁:我们小组都认为这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师:为什么?

郑夏洁:因为这首词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是很快乐的,与朋友一起出去游玩,还喝了很多酒,兴致很高,如果是后期的作品,不可能有这样的闲情逸致。

师:有道理,有没有不同意见?

詹惠林:我认为不是前期的,这首词一开始就写“常记”,这是一种回忆的口吻,还有,喝酒也不是只有高兴了才喝,也可以借酒消愁啊。

生:(笑)

师:好,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你们支持谁?

许秋姗:我也认为是前期的作品。回忆,不见得一定要年纪大了才可以回忆啊,二十几岁也可以回忆十几岁啊,三十几岁也可以回忆二十几岁啊。我觉得不能只看字面的意思,这首词我们读起来觉得很清新,有一种青春气息,应该更符合她前期的风格。

桑琛:我也认为是前期的作品,她描写的自然景物是“藕花”、“鸥鹭”,都是色彩比较鲜艳、明亮的,她后期的作品都是写那些“梧桐”啊,“黄花”啊,“孤雁”啊,所以……

詹惠林:那也不一定啊,“落日熔金”,金色不也很鲜艳吗?但这也是后期的作品啊!

师:看来争论还挺激烈的,大家同意谁的意见呢?

生:(大部分人说“郑夏洁”“许秋姗”)

师:其实,这首词确切写于哪一年,至今学术界也未有定论,大家刚才争论的主题已经基本上属于研究生的研究内容了,我说,你们真了不起!

生:(笑,面露得意之色)

师:我很欣赏许秋姗的一句话,我们分析作品,不能只看字面的意思,而更应该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意境,去体会它所要表达的感情。大家看看,这首词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陈浙:写了李清照回忆她有一次出去游玩,兴致很高,喝酒喝醉了,忘了回家的路,走进了荷花之中。

师:是“走进了荷花之中”吗?

陈浙:不!是划船划进去的。

师:对了。所以才有后来的……

陈浙:“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对,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带着一点醉意、开心畅游了一天的少女,一大片粉红的荷花,一群翩然起飞的沙鸥。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七嘴八舌)美丽!清新!快乐!……

师:同是回忆,这首词和《永遇乐》有没有不同?

张文婷:这首词单写了游玩那一天的快乐,没有《永遇乐》表现的那种抚今追昔的悲伤。

师:你用了一个非常好的词!“抚今追昔”,很贴切。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看到,这首词整体的调子是明快、活泼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应该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好,下面大家集体朗读一遍《如梦令》,注意读出刚才我们分析出来的那种意境。

生:(齐读《如梦令》)

点评:学生能抓住《如梦令》的字句、情感,风格有理有据的辩论,闪现出思维的火花,学会了分析诗词作品的方法,锻炼了辩论的能力。

朗诵欣赏

师:大家读得很好!精彩的朗读或朗诵是对作品的再创造,会让听众沉浸其中,深受感染。今天,第四小组的同学要为我们带来他们精心准备的朗诵表演。他们一共要朗诵三首李清照的词,从选词到配乐到配图,都是他们自己设计的,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

蒋南:我代表第四小组先为大家朗诵一首《渔家傲》(屏幕显示《渔家傲》全词及画面,音乐起)渔家傲,天接……(略)

生:(热烈鼓掌)

师:(对蒋南)你为什么要选择这首词来朗诵?

蒋南:李清照的词大多数都是很……软的……

生:(笑)

蒋南:我觉得,我们男生应该有一点阳刚之气,所以选了这首。

师:非常好,通过刚才蒋南朗诵这首词表现出来的豪迈之气,我相信他理解了这首词。下一个是谁?

张文婷:我朗诵的是《醉花阴》。(屏幕显示《醉花阴》全词及画面,音乐起)薄雾浓云……(略)

生:(鼓掌)

师:大家评评,她朗诵得如何?

邱子维:我认为她朗诵得非常好,特别是配乐,很舒缓,有一种淡淡的悲伤的感觉,但又不是特别悲伤。

师:为什么不要特别悲伤呢?

邱子维:因为,她只是思念丈夫,她的丈夫又还没死。

生:(笑)

师:是不是应该说,现在的李清照还没有遭受到国破家亡的痛苦,她的悲伤还达不到那么深的程度?

邱子维:是。

师:说得不错,还有同学要发表意见吗?

孟月莹:张文婷的抑扬顿挫处理得很好,她把“莫道不消魂”一句扬上去,“人比黄花瘦”再降下来,又慢下来,让人觉得……嗯……

师:“莫道不消魂”是对谁说的?

孟月莹:对……她的丈夫,也是对读者说的。

师:对,很好。那么,把这一句扬上去的目的是……

孟月莹:增加说服力。

师:太好了!最后一句为什么又要弱下来呢?

孟月莹:因为,整首词的感情是很忧伤的,这样就突出了这种感情。

师:对,你不但理解了李清照,也理解了张文婷。

生:(笑)

师:这最后三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来,全班同学一起充满感情的读一遍。

生:(朗读。略)

师:最后一个朗诵的是哪位同学?

李璐:我为大家朗诵一首我最喜欢的《声声慢》。(屏幕显示《声声慢》全词及画面,音乐起)寻寻觅觅……(略)

生:(热烈鼓掌)

师:太感人了!特别是最后一句,凄凉的晚景,国破家亡的惨痛,那种千愁万绪,无从说起呀,那种凄苦无告啊,太准确了!来,最后一句,大家一起来一次!

师、生:(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非常好!

点评:朗读欣赏,原本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精要处点拨设问,指导朗读非常精当。

我眼中的李清照

师:这节课上到这里,在同学们心中,李清照的形象应该是越来越清晰了吧?

生:(点头,小声议论)

师:我们已经离她越来越近了,有这种感觉吗?

生:有!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同学们思考、交流一下,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和这节课的学习,你心中的李清照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另外,如果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她,你会把她比喻成什么?

生:(讨论)

师:好,谁先来发表意见?

(举手十分踊跃)

苗露:我认为李清照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才女,无论从她的作品还是她的生平来看,她都是一个杰出的女性。特别是她在离开故乡,丈夫病死后,还能在创作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写了那么多好诗好词,说明她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勇敢的抗争,我最敬佩她这一点。所以,我把她比喻成一枝开放在严冬的红梅。

曾丽娜:我觉得李清照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身为“贵家子弟”——她父亲是礼部员外郎,她丈夫的父亲还做过宰相,可她并没有一点那些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而是致力于文学创作和金石收集。所以,我把她比喻成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李楹:我觉得比喻成花太普通了,比喻成菊花也可以啊。我觉得李清照更象一只天鹅。

生:(笑)

李楹:是啊,天鹅是飞得最高的鸟,正好证明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也是最高的。

峰:我把李清照比喻成一直孤雁。

师:(笑)好,比完花又开始比鸟了。

生:(笑)

点评:各种比喻五彩缤纷:严冬红梅、深秋菊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高飞的天鹅、失群的孤雁、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孤舟,特别是冰晶中的一枝蒲公英这幅画,真令人感动!看来,学生是真正走近了李清照,不然是做不出这些精当的比喻的,创作不出这幅寓意深刻的画的。

峰:孤雁就比喻她无亲无故,一个人孤身漂泊,而且,李清照的家乡在北方,大雁的故乡也在北方,他们冬天到南方去过冬,春天又飞回北方,而李清照她就像一只失群的孤雁,找不到回去的方向了。而且,它也许还受了伤,也无法飞回去了。

师:(深受感动)很感人,看来峰虽说是一个男孩子,可也有一颗细腻的心。还有许多同学想发言,好,李思的手举得最高,你来说说吧。

李思:我觉得峰把李清照比喻得太弱了,我把她比喻成一条小船,虽然小,但仍然在惊涛骇浪之中坚强的划向彼岸。

师:你说的“彼岸”是指什么地方?

李思:嗯—是文学的——高峰。

师:太好了!同学们的想象力真让我自愧不如!还有吗?

巫丹婷:我在家画了一幅画,就是我心目中的李清照。

师:快拿出来给我们欣赏欣赏

巫丹婷:(走上讲台。李熙用实物投影展示图画)这幅画的底色是黑色的,象征了当时那个黑暗的社会。这是一枝蒲公英,它被这块冰包住,就象李清照的命运一样不幸,但蒲公英的种子还是从冰的包裹中飘了出来,就象李清照的诗词,直到现在还被我们传诵。(下)

师:真了不起!李清照泉下有知,应该感到欣慰了。九百年后,她的作品仍在被我们传诵,而且,在我们一个班里,她就拥有这么多的知音!

今天非常高兴,老师没有过多的指导,同学们自己研究,自己体会和感悟,竟然有如此高水平的发言,可以说,你们已经用自己的方式走近了李清照的心灵深处。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有效的拓展了大家的视野,大家已经学会了如何在研究中思考,在学习中领悟。学语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在美好的文学世界中汲取精华,充实精神,体验更丰富的人生,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就在这里。

下课!

生:(起立)谢谢老师!

点评: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在语文课中,如若每学期举行两次,中学六年十二个学期将可对中外二十四位作家进行类似的研究,可以想见,学生将会有多么大的长进啊!

(总评)

深圳市莲花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列入了市区两级“十五”科研项目。艾巧老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2001年4月13日,她开了一节《走近李清照》的公开实验课,市教研室的专家及市区创新项目实验学校的教师代表40余人进行了观摩并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评价。

我以为该课一扫那种将浑然天成的文章肢解到支离破碎,把浓情洋溢的文章分析到索然无味的陈腐语文教学方法,给语文教坛带来了生气,带来了启示。

该课在美的音乐声中,美的课堂境界中,美的情感氛围中,美的作品赏析中以及在具有美的气质风度,美的举止语言的教师引导、启示下展开,又自然的掀起两次高潮:一是辩论《如梦令》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二是学生各自谈“我心中的李清照”。可以说,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情感得到了一次感染,能力得到了一次锤炼,兴趣得到了一次激发。

归结起来,此课初步达到了四个突破:

1、突破传统课堂信息的单向、单渠道传递,基本形成了新型的课堂模式。

该课突破了教师独霸讲台,满堂灌的模式,组织学生将较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性学习李清照的成果在课堂交流。其中有李清照词的朗诵、推荐、赏析,有李清照资料的介绍,有研究观点的辩论,也有对李清照生平与其词的感悟进行的交流。这样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向立体交叉的课堂信息传递模式。该课内容之充实,信息量之充足,学生参与之广泛,思维火花之碰撞以及学生能力之增长都是令人称赞的。

2、突破了课堂时空的界限,带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学生不受课堂的时空限制,紧扣主题四处寻找资料,朗读品味,赏析评价,研究探讨等等。从时间上说,这一节课只是这一研究活动的一个交流的中心环节;从空间上说,这一节课,只是这一研究活动众多的研究场所中的一个中心场所。

3、突破了单一知识的传承,融知、情、义、能的培养为一炉。

该课绝非单纯语文知识的机械传授,全课充满浓浓的情,和谐的美,始终体现出学生多种能力的展示,也折射出学生自主学习道路上意志品质的锻炼。

4、破了学科学习的界限,融“五育”为一体。

德、智、体、美、劳原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只是一些人将其隔裂开了。

这节《走近李清照》的语文课,既是一节高质量的智育课,又是一节大容量的德育课,也是一节高品味的审美课,还是一节学习运用现代化电脑,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劳技教育课。

一位28岁的年轻老师设计、组织了这样一节令人耳目一新的好课,我想,只要她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定会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猴王出世说课稿一等奖(篇四)

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令人称羡的待遇。然而,我却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寻找生命的价值。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联系紧密,它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学好语文尤为重要,因为语文是百科之母。

为了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绞尽脑汁,想千方设百计。我个人认为,要想学好语文多读书,多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语文学好了就会带动其他学科,多年的工作教学积累了点点滴滴。我认为扩大学生阅读量,不仅要让学生对阅读有兴趣,而且还要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条件。

一、我想先谈谈校内阅读。

我觉得首先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在校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像我们学校就开设了专门的阅读课,进行集中阅读课外读物,时间大约在20——30分钟。我们学校的学生还可以随时利用课间的时间到图书室借阅图书,因为图书架内的图书众多,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阅读。

第二我还经常带领孩子们去学校图书室、阅览室阅读,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学校还为每一位学生办理了借书证,允许学生随时外借图书。这样,学生除了在校进行统一的阅读外,还可以随时随地把图书室的书籍带回家里进行阅读。第三就是在班级建立图书角(柜),每1—2周更换一次图书。像我们班级的读书角命名为“快乐读书屋”,每一名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送到读书角,大家利用这个平台互相交换,看过后再归还到图书角。这样一来,班级59个人,大家的资源就可以共享,再进行读书交流活动时,孩子们的热情也非常高,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分享也是一种快乐。

第四是我校还定期开展“师生阅读”活动,老师把自己喜欢的书与学生们一起分享,把自己的读书笔记给学生看,这样一来,学生们的读书热情就会高涨,课下时间还可以和老师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这样的活动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我再来谈谈课外阅读。

其实“语文就是社会”。语文课本里有着包罗万象、广阔丰富的有关社会、历史、地理、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但基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与水平,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有些背景性知识根本不了解,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缺乏感性经验,所以有必要利用丰富便捷的网络资源进行拓展性阅读。学生从网络上可以查找到更多的知识,对课文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除此之外,我认为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和孩子采取“亲子阅读”的形式,家长可以和孩子读一本书,低年级的家长可以尝试和孩子分角色朗读,高年级的家长可以选择与孩子一起阅读,家长看成人的书籍,孩子看自己的书籍,让家长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建设书香家庭,我相信,有了这样的家庭氛围,学生的阅读量一定会更加丰富。再有,我还经常通过“校讯通”推荐孩子和家长在双休日时,多去逛书店,让学生养成在书店看书的好习惯,书店内的书籍丰富,学生选择的面又较广,读书的氛围也非常安静。

我相信,这些多种的读书形式定会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让书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猴王出世说课稿一等奖(篇五)

一、说教材: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国古典名著”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文字的规律,从而达到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作为略读课文的古代白话文小说,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不理解的词句,可以结合注释,或略作讲解,但不逐字逐句地解释。

在阅读理解方面,第三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在阅读方法方面,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同时提出了浏览能力的习得。

在读懂课文“写什么”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在课文内容学习中发现语言的秘密,学习表达的方法。让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品出经典的魅力,真正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20xx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根据文前“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特点,品味语言文字,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由于课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古代白话文,所以在处理的时候,要关注“在阅读方法方面,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浏览能力”。在此基础上,我将此课的着力点放在“言语形式探究与课文内容理解和谐统一”上,带领孩子们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感受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通过朗读,通过想象,通过批注,反复玩味语言。引导学生“知其然”——理解意义,更重视引领学生“知其所以然”——体会意义是如何表达的,“用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多种学习方法,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名著的魅力”。期望达到:课堂上,师生快乐地徜徉于古典白话文的殿堂,孩子们在学故事,更是在饮一杯语言的琼浆的效果。

三、说学法: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让孩子们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孩子们圈圈画画,揣摩重点。又鉴于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只能选取两个“点”与学生一起深入研究。我试图用“以点带面”的策略,精讲部分精华,将更多发现的权利和空间,留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课内习得方法”,“课外迁移运用”。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怎样把“言语形式探究与课文内容理解和谐统一”这一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上,带领孩子们研究语言,品味语言,感受经典名著的语言魅力;通过朗读、想象、批注,反复玩味语言,领略经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是我在设计这堂课时确定的设计目标。依据这个思路,我的设计意图如下:

(一)、了解大意,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1.揭示课题。

2.了解学生学习起点。

3.根据文前“阅读提示”,交流学习课文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1)学生回答。

(2)留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怎样的猴王?

4.小结过渡。

设计意图:全课由“阅读提示”楔入,因为“阅读提示”也是教材,就像课文、就像插图、就像注释、就像各式各样的课后思考题、练习题。课文要细读,其他教材也不能一扫而过、浮光掠影。实际上,小说的阅读除以“故事情节”为取向外,还存在另外两种取向,“人物形象”取向和“语言表达”取向。如:“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所体现的就是“人物形象”取向,而“作者是怎样写石猴成王的”则反映了“语言表达”取向。本课教学,将以“人物形象”取向为经,以“语言表达”取向为纬,故而设计此环节。

(二)、细读语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1、细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

(1)提问:你觉得哪句话写石猴写得特别生动?

出示: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读这段话,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2)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

(3)细细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

(4)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

(5)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

(6)小结。

设计意图:至此环节开始,以“故事情节”为取向的阅读模式落下帷幕,将要闪亮登场的是以“语言表达”为取向的课堂实践,品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而以“人物形象”为取向的教学主线则一以贯之。

2、细读描写“石猴成王”的语句:

(1)学生自主研读第二个问题,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体会语言的节奏和韵律,并做上批注。

(2)同桌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对比品读。

(4)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猴王?写在句子的边上。

(5)小结。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是想以教师的“语文意识”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从而传递课程的“语文意识”。所谓“语文意识”,说白了就是关注“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意识,就是将阅读旨趣由“思想内容”进一步转移到“语言表达”上来的意识。同时设计了对比品读环节,因为只有比较,语言的张力才能被激活,语言的魅力才能得以彰显,语言的生命活力才会在比较中熠熠生辉!

(三)、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1.请选择你认为最经典的句段再读一读,或背一背。

2.总结:

读经典,不仅要读懂“写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

愿同学们一生与经典相伴!

设计意图:感受语言、领悟语言,最终要落实在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上。否则,感悟到的东西往往是过眼烟云、转瞬即逝。

(四)作业设计:

选做题:

1.开展语文活动,把自己从书中读到或电影和电视剧中看到的《西游记》故事,讲给大家听。

2.课外积极地读《西游记》原著,准备在适当候举行一次讲《西游记》的故事比赛。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说原著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非常自然地渗透了课外阅读的指导,从而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五)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猴:顽皮可爱

人:敢作敢为

神:神通广大

设计意图:猴王顽皮可爱是猴性的表现,敢作敢为又呈现出人性的一面,神通广大又体现了他神的力量,神性、猴性、人性,集于一身,“猴王”形象,自然神采飞扬,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我的点滴思考:

1、古诗、古词、古代白话文小说、古代文言文,先后编入新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中,说明古诗文的教学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2、指导高年级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可以分层进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要求他们理解并背诵课本中的古诗文;对于水平中等的学生,要求他们课外阅读古典名著的小学生版本;对于语文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他们多读中国古典文学原著。

猴王出世说课稿一等奖【篇六】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新课程《选修1-2》中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的第一课。本章知识将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实例,介绍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含义,以及如何利用合情推理去猜测和发现一些新结论,探索和提供解决一些问题的思路和方向。数学发现的过程往往包括合情推理的成分,在人类发明、创造活动中,合情推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合情推理常用的思维方法是归纳和类比。本节课将着重介绍归纳推理。本节课的内容属于数学思维方法的范畴,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是把过去渗透在具体数学内容中的推理的思维方法,以集中的、显性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明确这些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意识的使用它们。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

2、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例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让学生利用归纳推理去猜测和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有意识地利用归纳推理来解决问题,感受归纳推理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结构特点,确定上述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难点:用归纳进行推理,作出猜想.由于学生的观察和归纳推理的能力有欠缺,在用归纳进行推理,作出猜想过程中会出现困难。

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08-14班为美术特色班。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归纳推理能力偏弱。但由于本课着重介绍思维方法,对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要求不高,因此学生接受起来会相对容易一些。

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

1、寻找规律时欠缺方法;

2、不能准确的用数学语言将发现的规律表述出来。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1、引言:当我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时,数学就和我们在一起了。那么,这些知识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其实每一个数学知识的诞生,最初的发现大多是带有偶然性的,然后通过大胆的猜测,反复的推理与论证,最终才得到正确的结论。也就是说猜测、推理与证明是我们发现新知识,获得新结论的重要手段。

2、本章知识结构:

教法分析本科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法分析由于本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在课上我将让学生经历自己思考—表述—纠错—再思考—归纳的过程,我在适当的时候做引导。

设计意图:

由于本课是本章的起始课,通过引言和本章知识结构图可让学生先对新的一章知识有个整体的了解。

3.哥德巴赫猜想:

师生活动:(学生活动)计算:3+3=6, 5+3=8, 5+5=10, 5+7=12, 7+7=14, 13+3=16, 11+7=18, 13+7=20,

观察6=3+3, 8=5+3, 10=5+5, 12=5+7, 14=7+7, 16=13+3, 18=11+7, 20=13+7, ……,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通过对上面几个等式的观察,你能的出什么结论?

猜测:任一偶数(除去2,它本身是一素数)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1742年哥德巴赫给欧拉写信提出这个,欧拉及以后的数学家无人能解,成为数学史上举世闻名的猜想。1973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充分大的偶数可表示为一个素数与至多两个素数乘积之和,数学上把它称为“1+2”。

设计意图: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运用归纳推理的过程,在这里我让学生充分的经历和感受此猜想的提出过程,可以让他们从中体会和提炼出归纳推理的含义。

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经历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可以让他们体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四色猜想:1852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逻辑判断,完成证明.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概念:

由引例得出归纳推理的定义

①概念: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归纳练习:

(i)由铜、铁、铝、金、银能导电,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ii)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内角和180度,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③讨论:

(i)统计学中,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否属归纳推理?

(ii)归纳推理有何作用?(发现新事实,获得新结论,是做出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2.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例1、观察等式:1=12

1+3=4=22

1+3+5=9=32

1+3+5+7=16=42

1+3+5+7+9=25=52

由上述事实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师生活动:

问题:

1、加数的个数与和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加数具有什么特点?

3、观察右图,你能的出等式的几何意义吗?

猜想:

前n个连续正奇数的和等于n的平方,即1+3+ ... +(2n-1)=n2

动手练一练:练习1

1.观察图中○和△的个数,猜想第n个图形中○和△的个数。

2.试求第几个图中○和△的个数相等?

例2已知数列的第1项,且,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生活动:分析思路:试值n=1,2,3,4 →猜想

引导学生反思:利用归纳推理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

设计意图:本例是让学生利用数列的一个一般结论—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通过观察,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本例归纳过程较简单,但学生可能对递推公式的用法及通项公式的定义不清楚,教师可在此处加以引导。

3.师生小结:

①归纳推理的要点: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

②典型例子: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数列通项公式的归纳

③归纳推理的作用: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

④强调:归纳推理有猜想的成分,因此推理所得的结论未必正确,有待证明。

费马猜想:法国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1601-1665)在1640年通过对xxx的观察,发现其结果都是素数,于是提出猜想:对所有的自然数,任何形如的数都是素数.后来瑞士数学家欧拉,发现不是素数,推翻费马猜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合情推理的结论未必可靠,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必须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加以证明才能得到确认。引导学生无论在学习和做事方面都要养成一个严谨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1.练习:教材P38 1、2题.

四、布置作业:教材P44习题A组1、2、3题.

阅读推荐:幼儿园说课稿一等奖万能版3310字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可能会被上级要求撰写一份方案,方案范文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书信,好的方案都有哪些内容?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阅读推荐:幼儿园说课稿一等奖万能版331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一)

曾经读过这样一首诗:

“我是一个老师,我将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只要我的鸽群能翱翔蓝天,只要我的雏鹰能鹏程万里,只要我的信念能坚如磐石,只要我的理想能永远年轻,我情愿燃烧我的每一寸躯体,让我的青春乃至整个生命,在跳动的烛火中升华,在鲜红的血液中奔腾……”

这首诗点燃了我心中的激情,澎湃起我教育的梦想!带着这份激情与梦想,我踏上了由知识、情感、理想、信念汇成的三尺讲台。从此,我拥有了一个神圣的名字——教师。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一名教师的师德、人品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一生。

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生命呵护学生是师德;艰苦条件下,马佰军老师毅然用马车接送学生上学、放学20xx年是师德;平凡日子里,我们耐心的给学生讲解每一道题是师德;学生贪玩时,我们的一句真心的督促也是师德……

清晰的记得,20xx年9月我踏上了工作岗位,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一十班的班主任以及数学教学工作。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可真正做起来,才知道这一切又是那么艰难。

我们十班男生特别多,全班52名同学中就有30多名男生,而这些男生中绝大多数活泼好动,上课经常接老师话把,在宿舍休息时也不老实。曾经有一个学生,调皮捣乱是出了名的,宿管老师对他头疼,任课老师对他也很头疼,我这个当班主任的对他更是头疼。在我三番两次的训斥下,他在行动上一点都没有转变,检讨书倒是写了一大摞。我很着急,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有一次他竟然顶撞了我,把我都气出了眼泪。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向主任说起这件事,主任笑着说:“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看清学生的本质,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吃硬,你可以尝试着表扬他,从另一面进行教育。”回去以后,我认真的分析了一下这个学生,这个学生虽然很调皮,但是我发现他每次值日都特别认真,这说明他还是热爱这个班集体的。于是我找了个机会,在班上表扬了他。从那以后,他值日时干得更起劲了。受到这件事的启发,在宿舍方面,我又让他担任舍长,

在他任职之前,我找他谈了一次话,告诉他:“要想管好宿舍,管好其他舍友,首先自己的纪律得过关。”他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老师您放心吧,我一定努力做好!”果然,他没令我失望,他们宿舍的纪律越来越好了,他本人在学习上也进步了很多。现在,这个学生各方面表现非常好,违纪捣乱再也找不到他了。我知道,这是我的爱心,我的付出感动了他们,我们十班的纪律也越来越好了。

教师是孩子人生路途的领路者,教师是孩子构建人生大厦的奠基人,因此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发现问题,用智慧来教育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但是我刚刚接触高中教学,虽然在理论上掌握了很多知识,但真正站在讲台上时,这所有的一切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学校开展了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他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做“青蓝工程”。从此以后,我有了自己的师傅——冷俊宁老师。从此以后,每天的我忙于听课、备课、讲课之间。冷老师的课总是上的那么生动,如一缕春风扑面而来,让人留恋。我努力的学习着,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像我师父一样优秀。每天早晨7点钟左右,与张正志老师的“清晨讨论会”令我受益匪浅,我有什么困惑、想法都会向张老师请教,而张老师每次都毫无保留的说出他的思路。在班级管理方面,我有什么疑难问题时,都会请教王桂翠老师。正是有了组里的每一位老师的热心帮助,我才能一步步的成长起来。一个人的成长,是经过许多老师的启蒙、教诲和指导的。在我的个人成长中,我得到了这么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在这里我要向帮助过我的老师表达我最真诚的感谢。

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和热情的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每天早上我六点半左右就到了学校,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晚上经常接近十点半才回家。加班加点备课到凌晨也是常有的事。我每天忙碌着,虽然很累,但我却乐在其中。我最喜欢的事便是上课,站在讲台上,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那种感觉非常好。学生们和我一起思考、讨论、学习。一想到由于自己的付出,他们能从不会到会,从不知到知,我就会有一股小小的成就感在心中升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一名教师不朽的追求。在这条道路上,我愿将青春融化在教育的沃土中,和在座的各位老师们一起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将一只只凝聚着师爱的手高高擎起,搭建起一片教育的蓝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幼儿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来到这里,我不想以空洞的说教面对大家,因为责任感是一个实在而具体的主题。我也不想作严肃的理论探讨,因为生命这个主题是充满诗意的,所以,我将以对责任的赤诚之心和对生命的无限敬意,向大家作一次诗性的表达:我们教育的全部使命在于塑造生命。

朋友们,当你看到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在闪烁着纯洁之光的时候,你是否会感叹,生命原来是这般的干净与无邪?当五月的土地上久旱逢甘露,满眼的绿色一波一波漾过的时候,你肯定会被生命的本初色泽所感动;当悬崖上的一棵树用裸露的根须紧紧地抓住岩石,笔直的树干直插云霄时,每一个路人都在见证着生命顽强的力量,当那折断翅膀的鸟儿撞死在屋檐下的时候,你是否和我一样痛惜生命的脆弱短暂。当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这些毁灭性的灾难在华夏大地上种下悲痛的种子的时候,一个民族用它坚挺的脊梁,手挽着手、心连着心,共克时艰,战胜灾难的时候,你的心底肯定流淌着一曲悲壮的生命之歌,坚强、博爱、温暖、理解、崇高这些音符让你一次次地向生命致敬。

是啊,生命是纯洁的,不信你去看看那新生的婴儿;生命是自由的,大千世界的万类生灵已经作了最好的明示;生命是顽强的、坚韧的,同时又是短暂的、易逝的,这难以预测的偶然性又为生命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因此,我们说,生命是神奇的,自然的造化赋予了万物的生命,万类生灵共同彰显了生命的传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工作的全部目的和最终意义就是塑造生命,北京市作家协会主 席毕淑敏女士说过:“人其实就是一根简单的苇草,只不过这根苇草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而人的全部尊严在于会思想。”是的,生命的易逝并不能阻挡生命的高贵,生命的短暂也不能束缚生命的自由;每一根苇草的独一无二性都在暗示着生命的尊严,因此,我们的天职在于教会学生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让每一个生命身体健康,情感丰富,让每一个孩子心灵美好、

积极向上,让他们充满智慧、爱心和梦想。朋友们,借此机会我想把我对生命的崇敬和责任的理解化作一首小诗献人大家。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周围荡漾着纯洁而鲜活的芬芳

在这巨大幸福面前

我正享受着职业的荣光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心潮涌动着善良和滚烫的希望

我要赶在浩浩春光之前

让每一个花蕾自由地绽放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我播洒爱的种子,良知的雨露,智慧的肥料以及正义的阳光,

我勤耕苦种,耗尽年华

是为了每一个生命独立书写自己的辉煌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我忘记了贫穷,卑微和恐慌

因这这些花朵般的生命啊

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力量

最后,请让我再诚恳地说一次:我们教育最终目的和全部意义就是塑造生命。因为生命是高贵的、自由的、神奇的,更是充满尊严的。

谢谢大家!

幼儿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三)

我叫xxx,是一名妇产科护士,参加卫生工作已经四年了。在短短的四年里,看似平凡的工作,我却付出了很多。

从一个初出校门的稚嫩的护士,成长为具有必须临床经验的合格护士,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凭着对护理工作的挚爱和追求,我努力努力再努力。虽然有辛苦、劳累和汗水,我却无怨无悔。很荣幸自我身属这样一个无私奉献的团队!

在工作中,我深深懂得自我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病人的'安危。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主动配合医师做好各种生命体征的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做好三查九对,迅速准确的完成各种操作,保证和配合好危重患者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之余,注重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提高。从最基本的三级训练做起。

作为一名护士,每一天接触最多的就是病人,不少患者带着忐忑不安的心境进入医院,陌生的环境往往使他们不知所措。当看着患者与家属眼神里充满了期盼,充满了担心,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职责感。

记得有一次,我刚接过班来,大夫就打电话来,说“来了一位宫外孕患者。”我忙拿着血压表和液体奔向b超室,准备好后送入手术室,并让我通知家属拿药。我一看家属就一位老人家,我主动留下来跑上跑下,帮着她一趟一趟的拿药取化验单。当病人脱离危险后,老人家握着我的手直说,多谢多谢。听到老人家的赞许,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诗人泰戈尔以往说过,“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作为一名护士,我深信“丰碑无语,行胜于言”。患者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就在人民心中有多重。

“白衣天使”这个称号需要我们用心呵护,用心血和汗水灌溉,我们仅有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才无愧于这一神圣的称号。我们仅有把爱化为动力,才能为天使插上奋飞的翅膀。我们仅有把奉献付诸行动,才能用爱心和真情为患者撑起一片期望的蓝天。

幼儿园说课稿一等奖【篇四】

初一语文《狼》

胡明道执教

教师:同学们,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是我的同行,教书之余,他在路边摆一个茶摊,无偿为路人提供茶水,你要喝他的茶水,就为他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故事,里头有个人流汗,有个人流血,还有一个在笑。我这个故事讲得好不好?学生齐答“不好”。

教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生1:摆茶摊的人是谁?

生2:故事中的人是谁?

生3:为什么会流汗?为什么会流血?

生4:老师怎么会有时间摆茶摊?

师:这么多问题,一定想知道结果,对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摆茶摊的主人写的一篇文章《狼》。

请同学们拿起书和笔,自己默默地读,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快快快。

接下来,同学们互相讨论疑难,老师分小组布置任务,每6人负责一个自然段。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解决疑难的句子,二是说出本小组解决疑难的绝招。

学生分小组讨论。约五分种后,老师让第一组的一名学生翻译,另一名学生指出:“我们的绝招就是加一个字把古文变成现代文。

第二组:甲翻译。乙:有两个绝招,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二是参考注释。

第三组:甲翻译,教师插问:回答我几个问题,哪是“放下”、“拿”、“互相看着”?学生一一回答。教师:我们试试“眈眈相向”。师生表演。

乙:绝招就是根据注释和所在语境加以推断。

第四组:甲翻译,师问:什么叫“暴起”?你们的办法是不是就在这里呀?

乙:我们的方法就是古今不同意义的词要注意辨别。

第五组:甲翻译。师问:“断其股”是什么意思?“股”到底是大腿还屁股?生答“是大腿”。乙:我们的经验就是把以前学过的古文用上。

第六组:一学生翻译。师问:“罢了”在哪里?生答:是“耳”。

乙:我们根据“亦……而…… ”确定它是“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

教师:好,现在我们把大家的成果一起汇报出来,汇报的方式就是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现在你们说说这是什么故事?

生(许多人):一个屠户和两只狼的故事。

师:大家已经知道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理解了故事。

教师串讲故事。

教师总结学生学习的办法:查、加、改、联。

那么,故事里流汗、流血、笑的人是谁?

师:你们看过朱军的《艺术人生》没有?看过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没有?他们俩就有本领把别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

我们现在就把流汗的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请后两闰的同学组成记者团,一起设计问题采访屠户和蒲松龄。前排的同学研究文本,猜猜他们会问什么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的依据。现在分头准备。

教师:(三分钟后)“面对面”言谈开始。看看发问的能否问到对方心里去,回答的能否把问题准确地回答出来。

生1:屠户,你第一次流汗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流汗?

生2答:

生3问:第二次流汗是什么时候?

答4:前后都有狼,而骨头都扔完了,我怕前后夹击,狼会吃掉我的。

生5问:当你发现麦场上的草堆时,你怎么想的?

生6答:我想这下好了,我有救了。

生7问:当你看到一只狼装睡时,你为什么要杀他?

生8答:我想这是最好的机会,莫失良机,先下手为强。

生9问:你怎么会到草堆后面杀另一只狼的?

生10答:并非故意。当我来到草堆旁随便转转时发现的。

生11答:我想另一只狼一定就在附近,就四处找找,果然找到了。

师(问生9):你觉得两个人的猜测谁更有道理?

生12:请问经历了这些,你自认是个勇敢的人吗?

生13答:应该是,基本上是。

师:基本上是,你们同意吗?

生答:同意。

教师小结这部分的答记者问:屠户基本上是勇敢的,也还算机智的,对不对?(大家造成赞同)

另一组针对“蒲松龄”的访问开始了。

问:请问蒲先生,你为什么把故事安排在晚上?

生1答:因为晚上更能突出恐怖的气氛。

问:你为什么要笑?

生2:因为狼想欺骗屠户,但手段并不高明,所以想笑。

师补充问:写的是狼的故事,为什么故事的结尾却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而不是说“狼之变诈”?

生3:由狼推广到别的禽兽。

师(恍然大悟状):我懂了,不仅是狼,一切想害人的,只要想坑人,最后的下场一定是可悲的。

生问:蒲先生,你为什么要写这个寓言?

生4答:这个故事可以使后人得到启发。

师问:蒲先生,你觉得自己写得最妙的地方在哪里?

生5答:第4段第2句。(教师提醒他念出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教师示意他表演一下这几句所写,生微眯眼睛,慢悠悠地摇头晃脑。

师:大家觉得这个“笑”字笑出了人的自豪。那么,在中国古典作品中狼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纷纷答:凶猛、贪婪。

师:我刚才听到有同学喜欢看科普文章,动物大世界,说说那里面的狼是怎样的?

生1:狼是群居动物,他们非常团结合作。

师:现在有环保主义者提出要“拯救狼”。

教师结合演示文稿告诉学生三个有关拯救狼的事实。然后问:“你觉得这是什么回事呢?是蒲松龄错了吗?还是环保主义都忘了要保护人类呢?

现在就让大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文学狼”与“自然狼”的问题研究。

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才是新时代同学的风貌,让问题伴随始终。 …

(教室里轻声播放着典雅的古琴曲,讲台的大屏幕展示一幅灰蓝色调的“天地沙鸥”图。)

(点评)

开课就以典雅的古琴曲和大屏幕展示的“天地沙鸥图”把学生和听课者带入一个艺术境界。

师:记得几个星期以前,我第一次在班上提到李清照,许多同学都感到十分陌生,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大家现在对她想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

生:(有的点头、小声交流)

师:大家是怎样去了解她的呢?

生:(七嘴八舌)看书、去图书馆、读她的诗词、上网查资料……

师:看来,尽管相隔九百多年,大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走近李清照,体会他她的内心世界,你们很不简单哪。

生:(笑)

师:今天,我们就以“走近李清照”为题(屏幕画面上出现“走近李清照”字样),把同学们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互相交流交流,同时,也向今天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作一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汇报,好吗?

生:(齐声)好!

师:这段时间,我一共收到各个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提交的63份报告,还有同学们自己制作的12个电脑课件。我相信,关于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的其人其文,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所以,今天,我把讲台给你们让出来。(走下讲台)

生:(小声交流,跃跃欲试。)

师:在大家发言之前,我要先请一位同学上讲台。这几天,他利用休息时间,根据课堂需要,把同学们制作的课件进行了综合编排,今天,他又将担任这堂课的电脑操作员和监控员。他就是李熙同学,请大家用掌声欢迎和鼓励他!

生:(鼓掌。李熙走上讲台,坐在电脑操作台前。)

点评:古朴的“走近李清照”几个大字清晰的出现在屏幕上,加之教师亲切的导入 语立即使所有在场的人产生一种“走近”的欲望。

这一“让”,让出了一个学生活动的大舞台,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

李清照生平简介

师:首先请第一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发言。

邱子维:(走上讲台)大家好!我们小组经过多方的收集和查询,已经掌握了许多关于李清照的第一手材料。

生:(笑)

邱子维:我们发现,李清照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才女。(屏幕显示李清照像)这就是李清照,她生于1084年,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她出身书香门第,18岁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生活典雅美满,有“赌书泼茶”的佳话流传后世。赵明诚出仕后经常外出,清照就把这些离愁别绪化为优美的词句,这也是她早期作品的主旋律: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后来,金兵入侵中原,靖康之变后,她被迫流寓南方,1129年,明诚病死,清照孤身漂泊,最终在杭州度过残年。孤苦的生活,也使她的后期作品风格有所变化:词情黯然、沉哀入骨,多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

李清照的作品集叫《漱玉词》,后世对李清照的文学成就评价很高,(屏幕显示后世对李清照的评价语句。)沈去矜曾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四库提要》中也写到:“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故不得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还有《白雨斋词话》、《碧鸡漫志》等文化评论作品中,都对李清照的词赞赏有加。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下)

生:(鼓掌)

点评:初二的学生能如此完整地介绍出李清照的生平,又相随介绍出她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后人对李清照的评价,是令人称赞的。

师:我们更要谢谢邱子维,他不仅从生活经历、作品风格各方面概括地介绍了李清照,更用后人对她的评价证明了她出众的才华,很好!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

李文彬:我想补充一点,李清照大概在五十多岁时,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但这个张汝舟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后来,李清照为了和他离婚,不惜对簿公堂。我想,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李清照的性格是柔中有刚的。

师:不错,李清照晚年的确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李文彬的补充让我们看到了李清照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也更能唤起我们对其晚年不幸遭遇的同情。

下面,请第二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向大家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大家欢迎!

点评: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很好!”一声赞许,不仅给第一个发言人一个充分的肯定,更对后面准备发言的众多同学是一种鼓励,谁不想赛过第一个发言的人呢?

这一补充,十分必要,把一个“柔中有刚”的李清照活脱出来。

李清照前期词风简介

生:(鼓掌)

宋珊珊:(走上讲台)我们小组重点研究的是李清照的前期词作。(屏幕显示:李清照前期词作)李清照的诗词、文论都很有造诣,词的成就最高。她早期的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寂寞深闺》、《浣溪纱.绣面芙蓉一笑开》、《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等。(屏幕显示作品并配以同类意境的图片)

李清照由于早年生活优越,家庭幸福,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闺中情思,少女情怀,山水美景及思念丈夫的离情别绪。象“眼波才动被人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都是传诵一时的名句。(屏幕显示词句。)

我们认为,李清照的前期词作风格可以概括为: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屏幕显示这三个词)

我的介绍就到这儿,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再就这个问题跟我们组的同学交流。(下)

生:(鼓掌)

点评:初二年级的学生能就一位词人前期的作品研究到如此广度,并以“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准确概括词作风格,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成绩。

师:宋珊珊同学的发言虽然比较简短,但仍不失清晰、精要。正如刚才她讲到的,李清照早年的作品虽然也抒发一些离愁别绪,但总体上仍是一种清新明快的风格。那么,她的后期词作的风格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请第三小组的发言人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李清照后期词作简介

叶雯:我离得太远了(她坐在最后一排,过道上还坐着听课的老师),可不可以不上讲台讲?我保证讲得很大声。

生:(笑)

师:好,时间就是金钱嘛,你不愧是咱们深圳的孩子。

生:(笑)

叶雯:(快速地)我们组有两个发言人。我先来说说李清照词风变化的原因。其实刚才邱子维也提到了,1127年,金兵入关,爆发了靖康之变,李清照被迫离开故乡,流落南方。1129年,她的丈夫赵明诚病逝,她精神上失去了依靠,受到很大的打击,可以说是家破人亡。后来,她孤身一人从建康到越州、四明、温州,最后到临安,颠沛流离,受了很多苦。所以,她的后期作品一反前期的清新明快,呈现出另一种风格。待一会我们组的臧越会向大家详细介绍。

师:不错,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可以说是社会和家庭的双重悲剧造成的。那么,我们来听听臧越如何评价她的后期作品。

臧越:(走上讲台)我们小组的研究重点是李清照的后期词作,她后期的代表作大致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等。(屏幕显示这几首词及相同意境的图片)经过我们小组成员的讨论,她后期词作的风格可以用凄清哀婉、忧愤深沉、苍凉悲楚来形容。(屏幕显示:凄清深沉、苍凉悲楚)

下面,我就以两首词为例,为大家简要地分析一下。(屏幕显示《声声慢》全词)《声声慢》这首词,就十分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孤独女子的寂寞凄凉的心情,这与她前期作品中那种贵族少女、少妇的清淡、飘逸的伤春悲秋截然不同。《声声慢》一开篇就用了14个叠字道出自己空空落落、孤苦无依的晚年惨境,被后人誉为“神来之笔”。后又用“淡酒”、“黄花”、“梧桐”、“细雨”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凄凉之境。这也是清照南渡之后飘零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来非常感人。

(屏幕显示《永遇乐》全词)《永遇乐》这首词以汴京的元宵佳节作为回忆的聚焦点,一如烟如梦的“中州盛日”和“如今”的艰难岁月互为对衬,极写过去的繁华,反衬出如今的孤寂。其中“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一句,(屏幕显示:词中这一句加下划线)语言看似通俗平淡,却凝聚着词人凄苦无告的深沉愁绪,国破家亡之恨,流离患难之苦,在对比、反衬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后期的杰作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介绍,相信同学们手里也有很多资料,我们下来再作交流。谢谢大家!(下)

生:(鼓掌)

点评:前后期词风变化原因的研究中,渗透着生活道路决定创作道路的唯物史观与现实主义的文艺观。

师:臧越发言的可贵之处在于,她不是孤立、笼统的概括,而是把对词风的阐述融进了对作品的赏析过程之中,有理有据,是一种非常务实的研究精神,值得赞赏。

点评:教师亲切、自然,点在关键处。从“非常务实的研究精神”方面肯定赞赏,说明艾巧老师的教学始终将人格、个性的培养,情感、意志的教育装在心中。

将课文中所选的李清照的《如梦令》重点研究讨论,并不平铺开来赏析,而是以设问:“《如梦令》是李清照前期还是后期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激活思维,引起一场热烈辩论,掀起该课的第一个高潮。表现了教师的引导智慧与教学艺术。

赏析《如梦令》

师:刚才,几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了李清照的词作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的不同的风格。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这学期的课本里也有一首李清照的词,请大家打开书293页,大家根据我们现有的认识,判断一下这首词属于前期还是后期的作品?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生:(讨论,气氛热烈)

师:大家已经有结论了吧?谁先来说说?

郑夏洁:我们小组都认为这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师:为什么?

郑夏洁:因为这首词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是很快乐的,与朋友一起出去游玩,还喝了很多酒,兴致很高,如果是后期的作品,不可能有这样的闲情逸致。

师:有道理,有没有不同意见?

詹惠林:我认为不是前期的,这首词一开始就写“常记”,这是一种回忆的口吻,还有,喝酒也不是只有高兴了才喝,也可以借酒消愁啊。

生:(笑)

师:好,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你们支持谁?

许秋姗:我也认为是前期的作品。回忆,不见得一定要年纪大了才可以回忆啊,二十几岁也可以回忆十几岁啊,三十几岁也可以回忆二十几岁啊。我觉得不能只看字面的意思,这首词我们读起来觉得很清新,有一种青春气息,应该更符合她前期的风格。

桑琛:我也认为是前期的作品,她描写的自然景物是“藕花”、“鸥鹭”,都是色彩比较鲜艳、明亮的,她后期的作品都是写那些“梧桐”啊,“黄花”啊,“孤雁”啊,所以……

詹惠林:那也不一定啊,“落日熔金”,金色不也很鲜艳吗?但这也是后期的作品啊!

师:看来争论还挺激烈的,大家同意谁的意见呢?

生:(大部分人说“郑夏洁”“许秋姗”)

师:其实,这首词确切写于哪一年,至今学术界也未有定论,大家刚才争论的主题已经基本上属于研究生的研究内容了,我说,你们真了不起!

生:(笑,面露得意之色)

师:我很欣赏许秋姗的一句话,我们分析作品,不能只看字面的意思,而更应该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意境,去体会它所要表达的感情。大家看看,这首词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陈浙:写了李清照回忆她有一次出去游玩,兴致很高,喝酒喝醉了,忘了回家的路,走进了荷花之中。

师:是“走进了荷花之中”吗?

陈浙:不!是划船划进去的。

师:对了。所以才有后来的……

陈浙:“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对,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带着一点醉意、开心畅游了一天的少女,一大片粉红的荷花,一群翩然起飞的沙鸥。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七嘴八舌)美丽!清新!快乐!……

师:同是回忆,这首词和《永遇乐》有没有不同?

张文婷:这首词单写了游玩那一天的快乐,没有《永遇乐》表现的那种抚今追昔的悲伤。

师:你用了一个非常好的词!“抚今追昔”,很贴切。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看到,这首词整体的调子是明快、活泼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应该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好,下面大家集体朗读一遍《如梦令》,注意读出刚才我们分析出来的那种意境。

生:(齐读《如梦令》)

点评:学生能抓住《如梦令》的字句、情感,风格有理有据的辩论,闪现出思维的火花,学会了分析诗词作品的方法,锻炼了辩论的能力。

朗诵欣赏

师:大家读得很好!精彩的朗读或朗诵是对作品的再创造,会让听众沉浸其中,深受感染。今天,第四小组的同学要为我们带来他们精心准备的朗诵表演。他们一共要朗诵三首李清照的词,从选词到配乐到配图,都是他们自己设计的,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

蒋南:我代表第四小组先为大家朗诵一首《渔家傲》(屏幕显示《渔家傲》全词及画面,音乐起)渔家傲,天接……(略)

生:(热烈鼓掌)

师:(对蒋南)你为什么要选择这首词来朗诵?

蒋南:李清照的词大多数都是很……软的……

生:(笑)

蒋南:我觉得,我们男生应该有一点阳刚之气,所以选了这首。

师:非常好,通过刚才蒋南朗诵这首词表现出来的豪迈之气,我相信他理解了这首词。下一个是谁?

张文婷:我朗诵的是《醉花阴》。(屏幕显示《醉花阴》全词及画面,音乐起)薄雾浓云……(略)

生:(鼓掌)

师:大家评评,她朗诵得如何?

邱子维:我认为她朗诵得非常好,特别是配乐,很舒缓,有一种淡淡的悲伤的感觉,但又不是特别悲伤。

师:为什么不要特别悲伤呢?

邱子维:因为,她只是思念丈夫,她的丈夫又还没死。

生:(笑)

师:是不是应该说,现在的李清照还没有遭受到国破家亡的痛苦,她的悲伤还达不到那么深的程度?

邱子维:是。

师:说得不错,还有同学要发表意见吗?

孟月莹:张文婷的抑扬顿挫处理得很好,她把“莫道不消魂”一句扬上去,“人比黄花瘦”再降下来,又慢下来,让人觉得……嗯……

师:“莫道不消魂”是对谁说的?

孟月莹:对……她的丈夫,也是对读者说的。

师:对,很好。那么,把这一句扬上去的目的是……

孟月莹:增加说服力。

师:太好了!最后一句为什么又要弱下来呢?

孟月莹:因为,整首词的感情是很忧伤的,这样就突出了这种感情。

师:对,你不但理解了李清照,也理解了张文婷。

生:(笑)

师:这最后三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来,全班同学一起充满感情的读一遍。

生:(朗读。略)

师:最后一个朗诵的是哪位同学?

李璐:我为大家朗诵一首我最喜欢的《声声慢》。(屏幕显示《声声慢》全词及画面,音乐起)寻寻觅觅……(略)

生:(热烈鼓掌)

师:太感人了!特别是最后一句,凄凉的晚景,国破家亡的惨痛,那种千愁万绪,无从说起呀,那种凄苦无告啊,太准确了!来,最后一句,大家一起来一次!

师、生:(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非常好!

点评:朗读欣赏,原本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精要处点拨设问,指导朗读非常精当。

我眼中的李清照

师:这节课上到这里,在同学们心中,李清照的形象应该是越来越清晰了吧?

生:(点头,小声议论)

师:我们已经离她越来越近了,有这种感觉吗?

生:有!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同学们思考、交流一下,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和这节课的学习,你心中的李清照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另外,如果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她,你会把她比喻成什么?

生:(讨论)

师:好,谁先来发表意见?

(举手十分踊跃)

苗露:我认为李清照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才女,无论从她的作品还是她的生平来看,她都是一个杰出的女性。特别是她在离开故乡,丈夫病死后,还能在创作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写了那么多好诗好词,说明她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勇敢的抗争,我最敬佩她这一点。所以,我把她比喻成一枝开放在严冬的红梅。

曾丽娜:我觉得李清照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身为“贵家子弟”——她父亲是礼部员外郎,她丈夫的父亲还做过宰相,可她并没有一点那些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而是致力于文学创作和金石收集。所以,我把她比喻成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李楹:我觉得比喻成花太普通了,比喻成菊花也可以啊。我觉得李清照更象一只天鹅。

生:(笑)

李楹:是啊,天鹅是飞得最高的鸟,正好证明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也是最高的。

峰:我把李清照比喻成一直孤雁。

师:(笑)好,比完花又开始比鸟了。

生:(笑)

点评:各种比喻五彩缤纷:严冬红梅、深秋菊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高飞的天鹅、失群的孤雁、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孤舟,特别是冰晶中的一枝蒲公英这幅画,真令人感动!看来,学生是真正走近了李清照,不然是做不出这些精当的比喻的,创作不出这幅寓意深刻的画的。

峰:孤雁就比喻她无亲无故,一个人孤身漂泊,而且,李清照的家乡在北方,大雁的故乡也在北方,他们冬天到南方去过冬,春天又飞回北方,而李清照她就像一只失群的孤雁,找不到回去的方向了。而且,它也许还受了伤,也无法飞回去了。

师:(深受感动)很感人,看来峰虽说是一个男孩子,可也有一颗细腻的心。还有许多同学想发言,好,李思的手举得最高,你来说说吧。

李思:我觉得峰把李清照比喻得太弱了,我把她比喻成一条小船,虽然小,但仍然在惊涛骇浪之中坚强的划向彼岸。

师:你说的“彼岸”是指什么地方?

李思:嗯—是文学的——高峰。

师:太好了!同学们的想象力真让我自愧不如!还有吗?

巫丹婷:我在家画了一幅画,就是我心目中的李清照。

师:快拿出来给我们欣赏欣赏

巫丹婷:(走上讲台。李熙用实物投影展示图画)这幅画的底色是黑色的,象征了当时那个黑暗的社会。这是一枝蒲公英,它被这块冰包住,就象李清照的命运一样不幸,但蒲公英的种子还是从冰的包裹中飘了出来,就象李清照的诗词,直到现在还被我们传诵。(下)

师:真了不起!李清照泉下有知,应该感到欣慰了。九百年后,她的作品仍在被我们传诵,而且,在我们一个班里,她就拥有这么多的知音!

今天非常高兴,老师没有过多的指导,同学们自己研究,自己体会和感悟,竟然有如此高水平的发言,可以说,你们已经用自己的方式走近了李清照的心灵深处。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有效的拓展了大家的视野,大家已经学会了如何在研究中思考,在学习中领悟。学语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在美好的文学世界中汲取精华,充实精神,体验更丰富的人生,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就在这里。

下课!

生:(起立)谢谢老师!

点评: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在语文课中,如若每学期举行两次,中学六年十二个学期将可对中外二十四位作家进行类似的研究,可以想见,学生将会有多么大的长进啊!

(总评)

深圳市莲花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列入了市区两级“十五”科研项目。艾巧老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2001年4月13日,她开了一节《走近李清照》的公开实验课,市教研室的专家及市区创新项目实验学校的教师代表40余人进行了观摩并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评价。

我以为该课一扫那种将浑然天成的文章肢解到支离破碎,把浓情洋溢的文章分析到索然无味的陈腐语文教学方法,给语文教坛带来了生气,带来了启示。

该课在美的音乐声中,美的课堂境界中,美的情感氛围中,美的作品赏析中以及在具有美的气质风度,美的举止语言的教师引导、启示下展开,又自然的掀起两次高潮:一是辩论《如梦令》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二是学生各自谈“我心中的李清照”。可以说,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情感得到了一次感染,能力得到了一次锤炼,兴趣得到了一次激发。

归结起来,此课初步达到了四个突破:

1、突破传统课堂信息的单向、单渠道传递,基本形成了新型的课堂模式。

该课突破了教师独霸讲台,满堂灌的模式,组织学生将较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性学习李清照的成果在课堂交流。其中有李清照词的朗诵、推荐、赏析,有李清照资料的介绍,有研究观点的辩论,也有对李清照生平与其词的感悟进行的交流。这样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向立体交叉的课堂信息传递模式。该课内容之充实,信息量之充足,学生参与之广泛,思维火花之碰撞以及学生能力之增长都是令人称赞的。

2、突破了课堂时空的界限,带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学生不受课堂的时空限制,紧扣主题四处寻找资料,朗读品味,赏析评价,研究探讨等等。从时间上说,这一节课只是这一研究活动的一个交流的中心环节;从空间上说,这一节课,只是这一研究活动众多的研究场所中的一个中心场所。

3、突破了单一知识的传承,融知、情、义、能的培养为一炉。

该课绝非单纯语文知识的机械传授,全课充满浓浓的情,和谐的美,始终体现出学生多种能力的展示,也折射出学生自主学习道路上意志品质的锻炼。

4、破了学科学习的界限,融“五育”为一体。

德、智、体、美、劳原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只是一些人将其隔裂开了。

这节《走近李清照》的语文课,既是一节高质量的智育课,又是一节大容量的德育课,也是一节高品味的审美课,还是一节学习运用现代化电脑,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劳技教育课。

一位28岁的年轻老师设计、组织了这样一节令人耳目一新的好课,我想,只要她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定会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幼儿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五)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数量7以内)

2、能够独立的取放,整理操作材料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高矮不等的花朵6个

2、人手7个高矮不等的大树图片、空白纸一张(用于贴图片)、胶水、抹布

活动过程:

1、游戏活动

⑴引导幼儿观察人物队形

①游戏师: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请坐的神气的小朋友上来做。(请5个高矮不等的幼儿上台)他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呀?(高矮不同)

②排队师:你们自己来排排队,看怎么样才能让队伍站的更整齐。

下面的小朋友,谁来帮帮他们啊?

你是怎么来帮他们排队的?你是怎么排的或你是按什么规律排的?(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

⑵各组活动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比赛,看哪个小组排的好,排的快,还要说出你们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

起立,把小椅子塞进去,像早上出去做操一样排队,123组站在桌子后面,456组站在桌子前面,面对面站好。

我数123,你们就开始排队,你们对面对都要看好的,看谁排的又快又好。

2、介绍材料、幼儿操作活动

⑴请幼儿观察自己盘子里面的卡片师:那我们小朋友也来看看自己桌子上的卡片上有什么啊?

有几个?那他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高矮不同)

⑵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①请幼儿按顺序给自己的大树朋友排队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给自己的大树朋友来排队,每人拿一张白纸,把自己的大树朋友排在白纸上,给他们来排排队。

②师:我请小朋友来说说看自己是怎样来给大树朋友来排队的?

(教师请1~2名幼儿展示、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给大树排队的。)

③引导幼儿进行逆向排序师:有没有不同的排法,用不一样的方法来给大树来排序?

(展示用不同方法排序的幼儿作品)师: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排的?这样排对不对?(从高到矮和从矮到高这两种方法都棒)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按规律排序》,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收到礼物贯穿主线。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去发现图形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队的基本特征。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图形的排列特征。让幼儿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幼儿园说课稿一等奖【篇六】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新课程《选修1-2》中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的第一课。本章知识将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实例,介绍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含义,以及如何利用合情推理去猜测和发现一些新结论,探索和提供解决一些问题的思路和方向。数学发现的过程往往包括合情推理的成分,在人类发明、创造活动中,合情推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合情推理常用的思维方法是归纳和类比。本节课将着重介绍归纳推理。本节课的内容属于数学思维方法的范畴,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是把过去渗透在具体数学内容中的推理的思维方法,以集中的、显性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明确这些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意识的使用它们。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

2、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例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让学生利用归纳推理去猜测和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有意识地利用归纳推理来解决问题,感受归纳推理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结构特点,确定上述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难点:用归纳进行推理,作出猜想.由于学生的观察和归纳推理的能力有欠缺,在用归纳进行推理,作出猜想过程中会出现困难。

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08-14班为美术特色班。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归纳推理能力偏弱。但由于本课着重介绍思维方法,对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要求不高,因此学生接受起来会相对容易一些。

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

1、寻找规律时欠缺方法;

2、不能准确的用数学语言将发现的规律表述出来。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1、引言:当我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时,数学就和我们在一起了。那么,这些知识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其实每一个数学知识的诞生,最初的发现大多是带有偶然性的,然后通过大胆的猜测,反复的推理与论证,最终才得到正确的结论。也就是说猜测、推理与证明是我们发现新知识,获得新结论的重要手段。

2、本章知识结构:

教法分析本科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法分析由于本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在课上我将让学生经历自己思考—表述—纠错—再思考—归纳的过程,我在适当的时候做引导。

设计意图:

由于本课是本章的起始课,通过引言和本章知识结构图可让学生先对新的一章知识有个整体的了解。

3.哥德巴赫猜想:

师生活动:(学生活动)计算:3+3=6, 5+3=8, 5+5=10, 5+7=12, 7+7=14, 13+3=16, 11+7=18, 13+7=20,

观察6=3+3, 8=5+3, 10=5+5, 12=5+7, 14=7+7, 16=13+3, 18=11+7, 20=13+7, ……,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通过对上面几个等式的观察,你能的出什么结论?

猜测:任一偶数(除去2,它本身是一素数)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1742年哥德巴赫给欧拉写信提出这个,欧拉及以后的数学家无人能解,成为数学史上举世闻名的猜想。1973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充分大的偶数可表示为一个素数与至多两个素数乘积之和,数学上把它称为“1+2”。

设计意图: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运用归纳推理的过程,在这里我让学生充分的经历和感受此猜想的提出过程,可以让他们从中体会和提炼出归纳推理的含义。

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经历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可以让他们体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四色猜想:1852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逻辑判断,完成证明.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概念:

由引例得出归纳推理的定义

①概念: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归纳练习:

(i)由铜、铁、铝、金、银能导电,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ii)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内角和180度,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③讨论:

(i)统计学中,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否属归纳推理?

(ii)归纳推理有何作用?(发现新事实,获得新结论,是做出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2.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例1、观察等式:1=12

1+3=4=22

1+3+5=9=32

1+3+5+7=16=42

1+3+5+7+9=25=52

由上述事实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师生活动:

问题:

1、加数的个数与和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加数具有什么特点?

3、观察右图,你能的出等式的几何意义吗?

猜想:

前n个连续正奇数的和等于n的平方,即1+3+ ... +(2n-1)=n2

动手练一练:练习1

1.观察图中○和△的个数,猜想第n个图形中○和△的个数。

2.试求第几个图中○和△的个数相等?

例2已知数列的第1项,且,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生活动:分析思路:试值n=1,2,3,4 →猜想

引导学生反思:利用归纳推理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

设计意图:本例是让学生利用数列的一个一般结论—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通过观察,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本例归纳过程较简单,但学生可能对递推公式的用法及通项公式的定义不清楚,教师可在此处加以引导。

3.师生小结:

①归纳推理的要点: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

②典型例子: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数列通项公式的归纳

③归纳推理的作用: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

④强调:归纳推理有猜想的成分,因此推理所得的结论未必正确,有待证明。

费马猜想:法国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1601-1665)在1640年通过对xxx的观察,发现其结果都是素数,于是提出猜想:对所有的自然数,任何形如的数都是素数.后来瑞士数学家欧拉,发现不是素数,推翻费马猜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合情推理的结论未必可靠,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必须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加以证明才能得到确认。引导学生无论在学习和做事方面都要养成一个严谨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1.练习:教材P38 1、2题.

四、布置作业:教材P44习题A组1、2、3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