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阅读推荐:幼儿园说课稿一等奖万能版3310字

2022-04-29
幼儿园师德演讲一等奖 小学数学说课稿一等奖 七一演讲一等奖

幼儿园师德演讲一等奖。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可能会被上级要求撰写一份方案,方案范文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书信,好的方案都有哪些内容?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阅读推荐:幼儿园说课稿一等奖万能版331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一)

曾经读过这样一首诗:

“我是一个老师,我将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只要我的鸽群能翱翔蓝天,只要我的雏鹰能鹏程万里,只要我的信念能坚如磐石,只要我的理想能永远年轻,我情愿燃烧我的每一寸躯体,让我的青春乃至整个生命,在跳动的烛火中升华,在鲜红的血液中奔腾……”

这首诗点燃了我心中的激情,澎湃起我教育的梦想!带着这份激情与梦想,我踏上了由知识、情感、理想、信念汇成的三尺讲台。从此,我拥有了一个神圣的名字——教师。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一名教师的师德、人品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一生。

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生命呵护学生是师德;艰苦条件下,马佰军老师毅然用马车接送学生上学、放学20xx年是师德;平凡日子里,我们耐心的给学生讲解每一道题是师德;学生贪玩时,我们的一句真心的督促也是师德……

清晰的记得,20xx年9月我踏上了工作岗位,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一十班的班主任以及数学教学工作。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可真正做起来,才知道这一切又是那么艰难。

我们十班男生特别多,全班52名同学中就有30多名男生,而这些男生中绝大多数活泼好动,上课经常接老师话把,在宿舍休息时也不老实。曾经有一个学生,调皮捣乱是出了名的,宿管老师对他头疼,任课老师对他也很头疼,我这个当班主任的对他更是头疼。在我三番两次的训斥下,他在行动上一点都没有转变,检讨书倒是写了一大摞。我很着急,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有一次他竟然顶撞了我,把我都气出了眼泪。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向主任说起这件事,主任笑着说:“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看清学生的本质,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吃硬,你可以尝试着表扬他,从另一面进行教育。”回去以后,我认真的分析了一下这个学生,这个学生虽然很调皮,但是我发现他每次值日都特别认真,这说明他还是热爱这个班集体的。于是我找了个机会,在班上表扬了他。从那以后,他值日时干得更起劲了。受到这件事的启发,在宿舍方面,我又让他担任舍长,

在他任职之前,我找他谈了一次话,告诉他:“要想管好宿舍,管好其他舍友,首先自己的纪律得过关。”他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老师您放心吧,我一定努力做好!”果然,他没令我失望,他们宿舍的纪律越来越好了,他本人在学习上也进步了很多。现在,这个学生各方面表现非常好,违纪捣乱再也找不到他了。我知道,这是我的爱心,我的付出感动了他们,我们十班的纪律也越来越好了。

教师是孩子人生路途的领路者,教师是孩子构建人生大厦的奠基人,因此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发现问题,用智慧来教育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但是我刚刚接触高中教学,虽然在理论上掌握了很多知识,但真正站在讲台上时,这所有的一切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学校开展了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他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做“青蓝工程”。从此以后,我有了自己的师傅——冷俊宁老师。从此以后,每天的我忙于听课、备课、讲课之间。冷老师的课总是上的那么生动,如一缕春风扑面而来,让人留恋。我努力的学习着,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像我师父一样优秀。每天早晨7点钟左右,与张正志老师的“清晨讨论会”令我受益匪浅,我有什么困惑、想法都会向张老师请教,而张老师每次都毫无保留的说出他的思路。在班级管理方面,我有什么疑难问题时,都会请教王桂翠老师。正是有了组里的每一位老师的热心帮助,我才能一步步的成长起来。一个人的成长,是经过许多老师的启蒙、教诲和指导的。在我的个人成长中,我得到了这么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在这里我要向帮助过我的老师表达我最真诚的感谢。

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和热情的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每天早上我六点半左右就到了学校,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晚上经常接近十点半才回家。加班加点备课到凌晨也是常有的事。我每天忙碌着,虽然很累,但我却乐在其中。我最喜欢的事便是上课,站在讲台上,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那种感觉非常好。学生们和我一起思考、讨论、学习。一想到由于自己的付出,他们能从不会到会,从不知到知,我就会有一股小小的成就感在心中升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一名教师不朽的追求。在这条道路上,我愿将青春融化在教育的沃土中,和在座的各位老师们一起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将一只只凝聚着师爱的手高高擎起,搭建起一片教育的蓝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幼儿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来到这里,我不想以空洞的说教面对大家,因为责任感是一个实在而具体的主题。我也不想作严肃的理论探讨,因为生命这个主题是充满诗意的,所以,我将以对责任的赤诚之心和对生命的无限敬意,向大家作一次诗性的表达:我们教育的全部使命在于塑造生命。

朋友们,当你看到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在闪烁着纯洁之光的时候,你是否会感叹,生命原来是这般的干净与无邪?当五月的土地上久旱逢甘露,满眼的绿色一波一波漾过的时候,你肯定会被生命的本初色泽所感动;当悬崖上的一棵树用裸露的根须紧紧地抓住岩石,笔直的树干直插云霄时,每一个路人都在见证着生命顽强的力量,当那折断翅膀的鸟儿撞死在屋檐下的时候,你是否和我一样痛惜生命的脆弱短暂。当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这些毁灭性的灾难在华夏大地上种下悲痛的种子的时候,一个民族用它坚挺的脊梁,手挽着手、心连着心,共克时艰,战胜灾难的时候,你的心底肯定流淌着一曲悲壮的生命之歌,坚强、博爱、温暖、理解、崇高这些音符让你一次次地向生命致敬。

是啊,生命是纯洁的,不信你去看看那新生的婴儿;生命是自由的,大千世界的万类生灵已经作了最好的明示;生命是顽强的、坚韧的,同时又是短暂的、易逝的,这难以预测的偶然性又为生命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因此,我们说,生命是神奇的,自然的造化赋予了万物的生命,万类生灵共同彰显了生命的传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工作的全部目的和最终意义就是塑造生命,北京市作家协会主 席毕淑敏女士说过:“人其实就是一根简单的苇草,只不过这根苇草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而人的全部尊严在于会思想。”是的,生命的易逝并不能阻挡生命的高贵,生命的短暂也不能束缚生命的自由;每一根苇草的独一无二性都在暗示着生命的尊严,因此,我们的天职在于教会学生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让每一个生命身体健康,情感丰富,让每一个孩子心灵美好、

积极向上,让他们充满智慧、爱心和梦想。朋友们,借此机会我想把我对生命的崇敬和责任的理解化作一首小诗献人大家。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周围荡漾着纯洁而鲜活的芬芳

在这巨大幸福面前

我正享受着职业的荣光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心潮涌动着善良和滚烫的希望

我要赶在浩浩春光之前

让每一个花蕾自由地绽放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我播洒爱的种子,良知的雨露,智慧的肥料以及正义的阳光,

我勤耕苦种,耗尽年华

是为了每一个生命独立书写自己的辉煌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我忘记了贫穷,卑微和恐慌

因这这些花朵般的生命啊

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力量

最后,请让我再诚恳地说一次:我们教育最终目的和全部意义就是塑造生命。因为生命是高贵的、自由的、神奇的,更是充满尊严的。

谢谢大家!

幼儿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三)

我叫xxx,是一名妇产科护士,参加卫生工作已经四年了。在短短的四年里,看似平凡的工作,我却付出了很多。

从一个初出校门的稚嫩的护士,成长为具有必须临床经验的合格护士,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凭着对护理工作的挚爱和追求,我努力努力再努力。虽然有辛苦、劳累和汗水,我却无怨无悔。很荣幸自我身属这样一个无私奉献的团队!

在工作中,我深深懂得自我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病人的'安危。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主动配合医师做好各种生命体征的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做好三查九对,迅速准确的完成各种操作,保证和配合好危重患者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之余,注重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提高。从最基本的三级训练做起。

作为一名护士,每一天接触最多的就是病人,不少患者带着忐忑不安的心境进入医院,陌生的环境往往使他们不知所措。当看着患者与家属眼神里充满了期盼,充满了担心,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职责感。

记得有一次,我刚接过班来,大夫就打电话来,说“来了一位宫外孕患者。”我忙拿着血压表和液体奔向b超室,准备好后送入手术室,并让我通知家属拿药。我一看家属就一位老人家,我主动留下来跑上跑下,帮着她一趟一趟的拿药取化验单。当病人脱离危险后,老人家握着我的手直说,多谢多谢。听到老人家的赞许,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诗人泰戈尔以往说过,“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作为一名护士,我深信“丰碑无语,行胜于言”。患者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就在人民心中有多重。

“白衣天使”这个称号需要我们用心呵护,用心血和汗水灌溉,我们仅有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才无愧于这一神圣的称号。我们仅有把爱化为动力,才能为天使插上奋飞的翅膀。我们仅有把奉献付诸行动,才能用爱心和真情为患者撑起一片期望的蓝天。

幼儿园说课稿一等奖【篇四】

初一语文《狼》

胡明道执教

教师:同学们,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是我的同行,教书之余,他在路边摆一个茶摊,无偿为路人提供茶水,你要喝他的茶水,就为他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故事,里头有个人流汗,有个人流血,还有一个在笑。我这个故事讲得好不好?学生齐答“不好”。

教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生1:摆茶摊的人是谁?

生2:故事中的人是谁?

生3:为什么会流汗?为什么会流血?

生4:老师怎么会有时间摆茶摊?

师:这么多问题,一定想知道结果,对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摆茶摊的主人写的一篇文章《狼》。

请同学们拿起书和笔,自己默默地读,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快快快。

接下来,同学们互相讨论疑难,老师分小组布置任务,每6人负责一个自然段。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解决疑难的句子,二是说出本小组解决疑难的绝招。

学生分小组讨论。约五分种后,老师让第一组的一名学生翻译,另一名学生指出:“我们的绝招就是加一个字把古文变成现代文。

第二组:甲翻译。乙:有两个绝招,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二是参考注释。

第三组:甲翻译,教师插问:回答我几个问题,哪是“放下”、“拿”、“互相看着”?学生一一回答。教师:我们试试“眈眈相向”。师生表演。

乙:绝招就是根据注释和所在语境加以推断。

第四组:甲翻译,师问:什么叫“暴起”?你们的办法是不是就在这里呀?

乙:我们的方法就是古今不同意义的词要注意辨别。

第五组:甲翻译。师问:“断其股”是什么意思?“股”到底是大腿还屁股?生答“是大腿”。乙:我们的经验就是把以前学过的古文用上。

第六组:一学生翻译。师问:“罢了”在哪里?生答:是“耳”。

乙:我们根据“亦……而…… ”确定它是“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

教师:好,现在我们把大家的成果一起汇报出来,汇报的方式就是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现在你们说说这是什么故事?

生(许多人):一个屠户和两只狼的故事。

师:大家已经知道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理解了故事。

教师串讲故事。

教师总结学生学习的办法:查、加、改、联。

那么,故事里流汗、流血、笑的人是谁?

师:你们看过朱军的《艺术人生》没有?看过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没有?他们俩就有本领把别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

我们现在就把流汗的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请后两闰的同学组成记者团,一起设计问题采访屠户和蒲松龄。前排的同学研究文本,猜猜他们会问什么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的依据。现在分头准备。

教师:(三分钟后)“面对面”言谈开始。看看发问的能否问到对方心里去,回答的能否把问题准确地回答出来。

生1:屠户,你第一次流汗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流汗?

生2答:

生3问:第二次流汗是什么时候?

答4:前后都有狼,而骨头都扔完了,我怕前后夹击,狼会吃掉我的。

生5问:当你发现麦场上的草堆时,你怎么想的?

生6答:我想这下好了,我有救了。

生7问:当你看到一只狼装睡时,你为什么要杀他?

生8答:我想这是最好的机会,莫失良机,先下手为强。

生9问:你怎么会到草堆后面杀另一只狼的?

生10答:并非故意。当我来到草堆旁随便转转时发现的。

生11答:我想另一只狼一定就在附近,就四处找找,果然找到了。

师(问生9):你觉得两个人的猜测谁更有道理?

生12:请问经历了这些,你自认是个勇敢的人吗?

生13答:应该是,基本上是。

师:基本上是,你们同意吗?

生答:同意。

教师小结这部分的答记者问:屠户基本上是勇敢的,也还算机智的,对不对?(大家造成赞同)

另一组针对“蒲松龄”的访问开始了。

问:请问蒲先生,你为什么把故事安排在晚上?

生1答:因为晚上更能突出恐怖的气氛。

问:你为什么要笑?

生2:因为狼想欺骗屠户,但手段并不高明,所以想笑。

师补充问:写的是狼的故事,为什么故事的结尾却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而不是说“狼之变诈”?

生3:由狼推广到别的禽兽。

师(恍然大悟状):我懂了,不仅是狼,一切想害人的,只要想坑人,最后的下场一定是可悲的。

生问:蒲先生,你为什么要写这个寓言?

生4答:这个故事可以使后人得到启发。

师问:蒲先生,你觉得自己写得最妙的地方在哪里?

生5答:第4段第2句。(教师提醒他念出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教师示意他表演一下这几句所写,生微眯眼睛,慢悠悠地摇头晃脑。

师:大家觉得这个“笑”字笑出了人的自豪。那么,在中国古典作品中狼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纷纷答:凶猛、贪婪。

师:我刚才听到有同学喜欢看科普文章,动物大世界,说说那里面的狼是怎样的?

生1:狼是群居动物,他们非常团结合作。

师:现在有环保主义者提出要“拯救狼”。

教师结合演示文稿告诉学生三个有关拯救狼的事实。然后问:“你觉得这是什么回事呢?是蒲松龄错了吗?还是环保主义都忘了要保护人类呢?

现在就让大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文学狼”与“自然狼”的问题研究。

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才是新时代同学的风貌,让问题伴随始终。 …

(教室里轻声播放着典雅的古琴曲,讲台的大屏幕展示一幅灰蓝色调的“天地沙鸥”图。)

(点评)

开课就以典雅的古琴曲和大屏幕展示的“天地沙鸥图”把学生和听课者带入一个艺术境界。

师:记得几个星期以前,我第一次在班上提到李清照,许多同学都感到十分陌生,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大家现在对她想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

生:(有的点头、小声交流)

师:大家是怎样去了解她的呢?

生:(七嘴八舌)看书、去图书馆、读她的诗词、上网查资料……

师:看来,尽管相隔九百多年,大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走近李清照,体会他她的内心世界,你们很不简单哪。

生:(笑)

师:今天,我们就以“走近李清照”为题(屏幕画面上出现“走近李清照”字样),把同学们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互相交流交流,同时,也向今天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作一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汇报,好吗?

生:(齐声)好!

师:这段时间,我一共收到各个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提交的63份报告,还有同学们自己制作的12个电脑课件。我相信,关于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的其人其文,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所以,今天,我把讲台给你们让出来。(走下讲台)

生:(小声交流,跃跃欲试。)

师:在大家发言之前,我要先请一位同学上讲台。这几天,他利用休息时间,根据课堂需要,把同学们制作的课件进行了综合编排,今天,他又将担任这堂课的电脑操作员和监控员。他就是李熙同学,请大家用掌声欢迎和鼓励他!

生:(鼓掌。李熙走上讲台,坐在电脑操作台前。)

点评:古朴的“走近李清照”几个大字清晰的出现在屏幕上,加之教师亲切的导入 语立即使所有在场的人产生一种“走近”的欲望。

这一“让”,让出了一个学生活动的大舞台,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

李清照生平简介

师:首先请第一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发言。

邱子维:(走上讲台)大家好!我们小组经过多方的收集和查询,已经掌握了许多关于李清照的第一手材料。

生:(笑)

邱子维:我们发现,李清照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才女。(屏幕显示李清照像)这就是李清照,她生于1084年,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她出身书香门第,18岁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生活典雅美满,有“赌书泼茶”的佳话流传后世。赵明诚出仕后经常外出,清照就把这些离愁别绪化为优美的词句,这也是她早期作品的主旋律: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后来,金兵入侵中原,靖康之变后,她被迫流寓南方,1129年,明诚病死,清照孤身漂泊,最终在杭州度过残年。孤苦的生活,也使她的后期作品风格有所变化:词情黯然、沉哀入骨,多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

李清照的作品集叫《漱玉词》,后世对李清照的文学成就评价很高,(屏幕显示后世对李清照的评价语句。)沈去矜曾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四库提要》中也写到:“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故不得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还有《白雨斋词话》、《碧鸡漫志》等文化评论作品中,都对李清照的词赞赏有加。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下)

生:(鼓掌)

点评:初二的学生能如此完整地介绍出李清照的生平,又相随介绍出她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后人对李清照的评价,是令人称赞的。

师:我们更要谢谢邱子维,他不仅从生活经历、作品风格各方面概括地介绍了李清照,更用后人对她的评价证明了她出众的才华,很好!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

李文彬:我想补充一点,李清照大概在五十多岁时,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但这个张汝舟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后来,李清照为了和他离婚,不惜对簿公堂。我想,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李清照的性格是柔中有刚的。

师:不错,李清照晚年的确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李文彬的补充让我们看到了李清照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也更能唤起我们对其晚年不幸遭遇的同情。

下面,请第二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向大家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大家欢迎!

点评: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很好!”一声赞许,不仅给第一个发言人一个充分的肯定,更对后面准备发言的众多同学是一种鼓励,谁不想赛过第一个发言的人呢?

这一补充,十分必要,把一个“柔中有刚”的李清照活脱出来。

李清照前期词风简介

生:(鼓掌)

宋珊珊:(走上讲台)我们小组重点研究的是李清照的前期词作。(屏幕显示:李清照前期词作)李清照的诗词、文论都很有造诣,词的成就最高。她早期的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寂寞深闺》、《浣溪纱.绣面芙蓉一笑开》、《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等。(屏幕显示作品并配以同类意境的图片)

李清照由于早年生活优越,家庭幸福,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闺中情思,少女情怀,山水美景及思念丈夫的离情别绪。象“眼波才动被人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都是传诵一时的名句。(屏幕显示词句。)

我们认为,李清照的前期词作风格可以概括为: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屏幕显示这三个词)

我的介绍就到这儿,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再就这个问题跟我们组的同学交流。(下)

生:(鼓掌)

点评:初二年级的学生能就一位词人前期的作品研究到如此广度,并以“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准确概括词作风格,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成绩。

师:宋珊珊同学的发言虽然比较简短,但仍不失清晰、精要。正如刚才她讲到的,李清照早年的作品虽然也抒发一些离愁别绪,但总体上仍是一种清新明快的风格。那么,她的后期词作的风格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请第三小组的发言人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李清照后期词作简介

叶雯:我离得太远了(她坐在最后一排,过道上还坐着听课的老师),可不可以不上讲台讲?我保证讲得很大声。

生:(笑)

师:好,时间就是金钱嘛,你不愧是咱们深圳的孩子。

生:(笑)

叶雯:(快速地)我们组有两个发言人。我先来说说李清照词风变化的原因。其实刚才邱子维也提到了,1127年,金兵入关,爆发了靖康之变,李清照被迫离开故乡,流落南方。1129年,她的丈夫赵明诚病逝,她精神上失去了依靠,受到很大的打击,可以说是家破人亡。后来,她孤身一人从建康到越州、四明、温州,最后到临安,颠沛流离,受了很多苦。所以,她的后期作品一反前期的清新明快,呈现出另一种风格。待一会我们组的臧越会向大家详细介绍。

师:不错,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可以说是社会和家庭的双重悲剧造成的。那么,我们来听听臧越如何评价她的后期作品。

臧越:(走上讲台)我们小组的研究重点是李清照的后期词作,她后期的代表作大致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等。(屏幕显示这几首词及相同意境的图片)经过我们小组成员的讨论,她后期词作的风格可以用凄清哀婉、忧愤深沉、苍凉悲楚来形容。(屏幕显示:凄清深沉、苍凉悲楚)

下面,我就以两首词为例,为大家简要地分析一下。(屏幕显示《声声慢》全词)《声声慢》这首词,就十分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孤独女子的寂寞凄凉的心情,这与她前期作品中那种贵族少女、少妇的清淡、飘逸的伤春悲秋截然不同。《声声慢》一开篇就用了14个叠字道出自己空空落落、孤苦无依的晚年惨境,被后人誉为“神来之笔”。后又用“淡酒”、“黄花”、“梧桐”、“细雨”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凄凉之境。这也是清照南渡之后飘零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来非常感人。

(屏幕显示《永遇乐》全词)《永遇乐》这首词以汴京的元宵佳节作为回忆的聚焦点,一如烟如梦的“中州盛日”和“如今”的艰难岁月互为对衬,极写过去的繁华,反衬出如今的孤寂。其中“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一句,(屏幕显示:词中这一句加下划线)语言看似通俗平淡,却凝聚着词人凄苦无告的深沉愁绪,国破家亡之恨,流离患难之苦,在对比、反衬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后期的杰作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介绍,相信同学们手里也有很多资料,我们下来再作交流。谢谢大家!(下)

生:(鼓掌)

点评:前后期词风变化原因的研究中,渗透着生活道路决定创作道路的唯物史观与现实主义的文艺观。

师:臧越发言的可贵之处在于,她不是孤立、笼统的概括,而是把对词风的阐述融进了对作品的赏析过程之中,有理有据,是一种非常务实的研究精神,值得赞赏。

点评:教师亲切、自然,点在关键处。从“非常务实的研究精神”方面肯定赞赏,说明艾巧老师的教学始终将人格、个性的培养,情感、意志的教育装在心中。

将课文中所选的李清照的《如梦令》重点研究讨论,并不平铺开来赏析,而是以设问:“《如梦令》是李清照前期还是后期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激活思维,引起一场热烈辩论,掀起该课的第一个高潮。表现了教师的引导智慧与教学艺术。

赏析《如梦令》

师:刚才,几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了李清照的词作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的不同的风格。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这学期的课本里也有一首李清照的词,请大家打开书293页,大家根据我们现有的认识,判断一下这首词属于前期还是后期的作品?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生:(讨论,气氛热烈)

师:大家已经有结论了吧?谁先来说说?

郑夏洁:我们小组都认为这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师:为什么?

郑夏洁:因为这首词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是很快乐的,与朋友一起出去游玩,还喝了很多酒,兴致很高,如果是后期的作品,不可能有这样的闲情逸致。

师:有道理,有没有不同意见?

詹惠林:我认为不是前期的,这首词一开始就写“常记”,这是一种回忆的口吻,还有,喝酒也不是只有高兴了才喝,也可以借酒消愁啊。

生:(笑)

师:好,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你们支持谁?

许秋姗:我也认为是前期的作品。回忆,不见得一定要年纪大了才可以回忆啊,二十几岁也可以回忆十几岁啊,三十几岁也可以回忆二十几岁啊。我觉得不能只看字面的意思,这首词我们读起来觉得很清新,有一种青春气息,应该更符合她前期的风格。

桑琛:我也认为是前期的作品,她描写的自然景物是“藕花”、“鸥鹭”,都是色彩比较鲜艳、明亮的,她后期的作品都是写那些“梧桐”啊,“黄花”啊,“孤雁”啊,所以……

詹惠林:那也不一定啊,“落日熔金”,金色不也很鲜艳吗?但这也是后期的作品啊!

师:看来争论还挺激烈的,大家同意谁的意见呢?

生:(大部分人说“郑夏洁”“许秋姗”)

师:其实,这首词确切写于哪一年,至今学术界也未有定论,大家刚才争论的主题已经基本上属于研究生的研究内容了,我说,你们真了不起!

生:(笑,面露得意之色)

师:我很欣赏许秋姗的一句话,我们分析作品,不能只看字面的意思,而更应该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意境,去体会它所要表达的感情。大家看看,这首词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陈浙:写了李清照回忆她有一次出去游玩,兴致很高,喝酒喝醉了,忘了回家的路,走进了荷花之中。

师:是“走进了荷花之中”吗?

陈浙:不!是划船划进去的。

师:对了。所以才有后来的……

陈浙:“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对,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带着一点醉意、开心畅游了一天的少女,一大片粉红的荷花,一群翩然起飞的沙鸥。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七嘴八舌)美丽!清新!快乐!……

师:同是回忆,这首词和《永遇乐》有没有不同?

张文婷:这首词单写了游玩那一天的快乐,没有《永遇乐》表现的那种抚今追昔的悲伤。

师:你用了一个非常好的词!“抚今追昔”,很贴切。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看到,这首词整体的调子是明快、活泼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应该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好,下面大家集体朗读一遍《如梦令》,注意读出刚才我们分析出来的那种意境。

生:(齐读《如梦令》)

点评:学生能抓住《如梦令》的字句、情感,风格有理有据的辩论,闪现出思维的火花,学会了分析诗词作品的方法,锻炼了辩论的能力。

朗诵欣赏

师:大家读得很好!精彩的朗读或朗诵是对作品的再创造,会让听众沉浸其中,深受感染。今天,第四小组的同学要为我们带来他们精心准备的朗诵表演。他们一共要朗诵三首李清照的词,从选词到配乐到配图,都是他们自己设计的,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

蒋南:我代表第四小组先为大家朗诵一首《渔家傲》(屏幕显示《渔家傲》全词及画面,音乐起)渔家傲,天接……(略)

生:(热烈鼓掌)

师:(对蒋南)你为什么要选择这首词来朗诵?

蒋南:李清照的词大多数都是很……软的……

生:(笑)

蒋南:我觉得,我们男生应该有一点阳刚之气,所以选了这首。

师:非常好,通过刚才蒋南朗诵这首词表现出来的豪迈之气,我相信他理解了这首词。下一个是谁?

张文婷:我朗诵的是《醉花阴》。(屏幕显示《醉花阴》全词及画面,音乐起)薄雾浓云……(略)

生:(鼓掌)

师:大家评评,她朗诵得如何?

邱子维:我认为她朗诵得非常好,特别是配乐,很舒缓,有一种淡淡的悲伤的感觉,但又不是特别悲伤。

师:为什么不要特别悲伤呢?

邱子维:因为,她只是思念丈夫,她的丈夫又还没死。

生:(笑)

师:是不是应该说,现在的李清照还没有遭受到国破家亡的痛苦,她的悲伤还达不到那么深的程度?

邱子维:是。

师:说得不错,还有同学要发表意见吗?

孟月莹:张文婷的抑扬顿挫处理得很好,她把“莫道不消魂”一句扬上去,“人比黄花瘦”再降下来,又慢下来,让人觉得……嗯……

师:“莫道不消魂”是对谁说的?

孟月莹:对……她的丈夫,也是对读者说的。

师:对,很好。那么,把这一句扬上去的目的是……

孟月莹:增加说服力。

师:太好了!最后一句为什么又要弱下来呢?

孟月莹:因为,整首词的感情是很忧伤的,这样就突出了这种感情。

师:对,你不但理解了李清照,也理解了张文婷。

生:(笑)

师:这最后三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来,全班同学一起充满感情的读一遍。

生:(朗读。略)

师:最后一个朗诵的是哪位同学?

李璐:我为大家朗诵一首我最喜欢的《声声慢》。(屏幕显示《声声慢》全词及画面,音乐起)寻寻觅觅……(略)

生:(热烈鼓掌)

师:太感人了!特别是最后一句,凄凉的晚景,国破家亡的惨痛,那种千愁万绪,无从说起呀,那种凄苦无告啊,太准确了!来,最后一句,大家一起来一次!

师、生:(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非常好!

点评:朗读欣赏,原本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精要处点拨设问,指导朗读非常精当。

我眼中的李清照

师:这节课上到这里,在同学们心中,李清照的形象应该是越来越清晰了吧?

生:(点头,小声议论)

师:我们已经离她越来越近了,有这种感觉吗?

生:有!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同学们思考、交流一下,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和这节课的学习,你心中的李清照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另外,如果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她,你会把她比喻成什么?

生:(讨论)

师:好,谁先来发表意见?

(举手十分踊跃)

苗露:我认为李清照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才女,无论从她的作品还是她的生平来看,她都是一个杰出的女性。特别是她在离开故乡,丈夫病死后,还能在创作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写了那么多好诗好词,说明她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勇敢的抗争,我最敬佩她这一点。所以,我把她比喻成一枝开放在严冬的红梅。

曾丽娜:我觉得李清照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身为“贵家子弟”——她父亲是礼部员外郎,她丈夫的父亲还做过宰相,可她并没有一点那些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而是致力于文学创作和金石收集。所以,我把她比喻成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李楹:我觉得比喻成花太普通了,比喻成菊花也可以啊。我觉得李清照更象一只天鹅。

生:(笑)

李楹:是啊,天鹅是飞得最高的鸟,正好证明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也是最高的。

峰:我把李清照比喻成一直孤雁。

师:(笑)好,比完花又开始比鸟了。

生:(笑)

点评:各种比喻五彩缤纷:严冬红梅、深秋菊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高飞的天鹅、失群的孤雁、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孤舟,特别是冰晶中的一枝蒲公英这幅画,真令人感动!看来,学生是真正走近了李清照,不然是做不出这些精当的比喻的,创作不出这幅寓意深刻的画的。

峰:孤雁就比喻她无亲无故,一个人孤身漂泊,而且,李清照的家乡在北方,大雁的故乡也在北方,他们冬天到南方去过冬,春天又飞回北方,而李清照她就像一只失群的孤雁,找不到回去的方向了。而且,它也许还受了伤,也无法飞回去了。

师:(深受感动)很感人,看来峰虽说是一个男孩子,可也有一颗细腻的心。还有许多同学想发言,好,李思的手举得最高,你来说说吧。

李思:我觉得峰把李清照比喻得太弱了,我把她比喻成一条小船,虽然小,但仍然在惊涛骇浪之中坚强的划向彼岸。

师:你说的“彼岸”是指什么地方?

李思:嗯—是文学的——高峰。

师:太好了!同学们的想象力真让我自愧不如!还有吗?

巫丹婷:我在家画了一幅画,就是我心目中的李清照。

师:快拿出来给我们欣赏欣赏

巫丹婷:(走上讲台。李熙用实物投影展示图画)这幅画的底色是黑色的,象征了当时那个黑暗的社会。这是一枝蒲公英,它被这块冰包住,就象李清照的命运一样不幸,但蒲公英的种子还是从冰的包裹中飘了出来,就象李清照的诗词,直到现在还被我们传诵。(下)

师:真了不起!李清照泉下有知,应该感到欣慰了。九百年后,她的作品仍在被我们传诵,而且,在我们一个班里,她就拥有这么多的知音!

今天非常高兴,老师没有过多的指导,同学们自己研究,自己体会和感悟,竟然有如此高水平的发言,可以说,你们已经用自己的方式走近了李清照的心灵深处。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有效的拓展了大家的视野,大家已经学会了如何在研究中思考,在学习中领悟。学语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在美好的文学世界中汲取精华,充实精神,体验更丰富的人生,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就在这里。

下课!

生:(起立)谢谢老师!

点评: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在语文课中,如若每学期举行两次,中学六年十二个学期将可对中外二十四位作家进行类似的研究,可以想见,学生将会有多么大的长进啊!

(总评)

深圳市莲花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列入了市区两级“十五”科研项目。艾巧老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2001年4月13日,她开了一节《走近李清照》的公开实验课,市教研室的专家及市区创新项目实验学校的教师代表40余人进行了观摩并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评价。

我以为该课一扫那种将浑然天成的文章肢解到支离破碎,把浓情洋溢的文章分析到索然无味的陈腐语文教学方法,给语文教坛带来了生气,带来了启示。

该课在美的音乐声中,美的课堂境界中,美的情感氛围中,美的作品赏析中以及在具有美的气质风度,美的举止语言的教师引导、启示下展开,又自然的掀起两次高潮:一是辩论《如梦令》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二是学生各自谈“我心中的李清照”。可以说,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情感得到了一次感染,能力得到了一次锤炼,兴趣得到了一次激发。

归结起来,此课初步达到了四个突破:Www.03kKk.CoM

1、突破传统课堂信息的单向、单渠道传递,基本形成了新型的课堂模式。

该课突破了教师独霸讲台,满堂灌的模式,组织学生将较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性学习李清照的成果在课堂交流。其中有李清照词的朗诵、推荐、赏析,有李清照资料的介绍,有研究观点的辩论,也有对李清照生平与其词的感悟进行的交流。这样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向立体交叉的课堂信息传递模式。该课内容之充实,信息量之充足,学生参与之广泛,思维火花之碰撞以及学生能力之增长都是令人称赞的。

2、突破了课堂时空的界限,带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学生不受课堂的时空限制,紧扣主题四处寻找资料,朗读品味,赏析评价,研究探讨等等。从时间上说,这一节课只是这一研究活动的一个交流的中心环节;从空间上说,这一节课,只是这一研究活动众多的研究场所中的一个中心场所。

3、突破了单一知识的传承,融知、情、义、能的培养为一炉。

该课绝非单纯语文知识的机械传授,全课充满浓浓的情,和谐的美,始终体现出学生多种能力的展示,也折射出学生自主学习道路上意志品质的锻炼。

4、破了学科学习的界限,融“五育”为一体。

德、智、体、美、劳原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只是一些人将其隔裂开了。

这节《走近李清照》的语文课,既是一节高质量的智育课,又是一节大容量的德育课,也是一节高品味的审美课,还是一节学习运用现代化电脑,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劳技教育课。

一位28岁的年轻老师设计、组织了这样一节令人耳目一新的好课,我想,只要她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定会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幼儿园说课稿一等奖(篇五)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数量7以内)

2、能够独立的取放,整理操作材料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高矮不等的花朵6个

2、人手7个高矮不等的大树图片、空白纸一张(用于贴图片)、胶水、抹布

活动过程:

1、游戏活动

⑴引导幼儿观察人物队形

①游戏师: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我请坐的神气的小朋友上来做。(请5个高矮不等的幼儿上台)他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呀?(高矮不同)

②排队师:你们自己来排排队,看怎么样才能让队伍站的更整齐。

下面的小朋友,谁来帮帮他们啊?

你是怎么来帮他们排队的?你是怎么排的或你是按什么规律排的?(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

⑵各组活动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比赛,看哪个小组排的好,排的快,还要说出你们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

起立,把小椅子塞进去,像早上出去做操一样排队,123组站在桌子后面,456组站在桌子前面,面对面站好。

我数123,你们就开始排队,你们对面对都要看好的,看谁排的又快又好。

2、介绍材料、幼儿操作活动

⑴请幼儿观察自己盘子里面的卡片师:那我们小朋友也来看看自己桌子上的卡片上有什么啊?

有几个?那他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高矮不同)

⑵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①请幼儿按顺序给自己的大树朋友排队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给自己的大树朋友来排队,每人拿一张白纸,把自己的大树朋友排在白纸上,给他们来排排队。

②师:我请小朋友来说说看自己是怎样来给大树朋友来排队的?

(教师请1~2名幼儿展示、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说说自己是按什么顺序给大树排队的。)

③引导幼儿进行逆向排序师:有没有不同的排法,用不一样的方法来给大树来排序?

(展示用不同方法排序的幼儿作品)师: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排的?这样排对不对?(从高到矮和从矮到高这两种方法都棒)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按规律排序》,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收到礼物贯穿主线。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去发现图形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队的基本特征。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图形的排列特征。让幼儿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幼儿园说课稿一等奖【篇六】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新课程《选修1-2》中第二章“推理与证明”的第一课。本章知识将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实例,介绍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含义,以及如何利用合情推理去猜测和发现一些新结论,探索和提供解决一些问题的思路和方向。数学发现的过程往往包括合情推理的成分,在人类发明、创造活动中,合情推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合情推理常用的思维方法是归纳和类比。本节课将着重介绍归纳推理。本节课的内容属于数学思维方法的范畴,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是把过去渗透在具体数学内容中的推理的思维方法,以集中的、显性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明确这些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有意识的使用它们。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

2、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例让学生体会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让学生利用归纳推理去猜测和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有意识地利用归纳推理来解决问题,感受归纳推理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结构特点,确定上述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难点:用归纳进行推理,作出猜想.由于学生的观察和归纳推理的能力有欠缺,在用归纳进行推理,作出猜想过程中会出现困难。

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08-14班为美术特色班。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归纳推理能力偏弱。但由于本课着重介绍思维方法,对学生原有的数学知识基础要求不高,因此学生接受起来会相对容易一些。

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

1、寻找规律时欠缺方法;

2、不能准确的用数学语言将发现的规律表述出来。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1、引言:当我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时,数学就和我们在一起了。那么,这些知识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呢?其实每一个数学知识的诞生,最初的发现大多是带有偶然性的,然后通过大胆的猜测,反复的推理与论证,最终才得到正确的结论。也就是说猜测、推理与证明是我们发现新知识,获得新结论的重要手段。

2、本章知识结构:

教法分析本科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法分析由于本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归纳推理的思维方法,在课上我将让学生经历自己思考—表述—纠错—再思考—归纳的过程,我在适当的时候做引导。

设计意图:

由于本课是本章的起始课,通过引言和本章知识结构图可让学生先对新的一章知识有个整体的了解。

3.哥德巴赫猜想:

师生活动:(学生活动)计算:3+3=6, 5+3=8, 5+5=10, 5+7=12, 7+7=14, 13+3=16, 11+7=18, 13+7=20,

观察6=3+3, 8=5+3, 10=5+5, 12=5+7, 14=7+7, 16=13+3, 18=11+7, 20=13+7, ……,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通过对上面几个等式的观察,你能的出什么结论?

猜测:任一偶数(除去2,它本身是一素数)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

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1742年哥德巴赫给欧拉写信提出这个,欧拉及以后的数学家无人能解,成为数学史上举世闻名的猜想。1973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充分大的偶数可表示为一个素数与至多两个素数乘积之和,数学上把它称为“1+2”。

设计意图: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运用归纳推理的过程,在这里我让学生充分的经历和感受此猜想的提出过程,可以让他们从中体会和提炼出归纳推理的含义。

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经历数学家的思维过程,可以让他们体会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四色猜想:1852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逻辑判断,完成证明.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概念:

由引例得出归纳推理的定义

①概念: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归纳练习:

(i)由铜、铁、铝、金、银能导电,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ii)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内角和180度,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③讨论:

(i)统计学中,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否属归纳推理?

(ii)归纳推理有何作用?(发现新事实,获得新结论,是做出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2.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例1、观察等式:1=12

1+3=4=22

1+3+5=9=32

1+3+5+7=16=42

1+3+5+7+9=25=52

由上述事实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师生活动:

问题:

1、加数的个数与和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加数具有什么特点?

3、观察右图,你能的出等式的几何意义吗?

猜想:

前n个连续正奇数的和等于n的平方,即1+3+ ... +(2n-1)=n2

动手练一练:练习1

1.观察图中○和△的个数,猜想第n个图形中○和△的个数。

2.试求第几个图中○和△的个数相等?

例2已知数列的第1项,且,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生活动:分析思路:试值n=1,2,3,4 →猜想

引导学生反思:利用归纳推理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

设计意图:本例是让学生利用数列的一个一般结论—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通过观察,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本例归纳过程较简单,但学生可能对递推公式的用法及通项公式的定义不清楚,教师可在此处加以引导。

3.师生小结:

①归纳推理的要点: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

②典型例子: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数列通项公式的归纳

③归纳推理的作用:具有猜测和发现结论、探索和提供思路的作用

④强调:归纳推理有猜想的成分,因此推理所得的结论未必正确,有待证明。

费马猜想:法国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1601-1665)在1640年通过对xxx的观察,发现其结果都是素数,于是提出猜想:对所有的自然数,任何形如的数都是素数.后来瑞士数学家欧拉,发现不是素数,推翻费马猜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合情推理的结论未必可靠,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必须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加以证明才能得到确认。引导学生无论在学习和做事方面都要养成一个严谨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1.练习:教材P38 1、2题.

四、布置作业:教材P44习题A组1、2、3题.

03Kkk.com相关文章推荐

关于中国石拱桥说课稿设计一等奖(2930字)


不打无准备之仗,重要的事情需要作好方案设定。在开始一项建设之前,我们会制定各种各样的方案,方案中必须妥善安排好我们每个人的行动,关于方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关于中国石拱桥说课稿设计一等奖(2930字)》,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设计一等奖(篇一)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你们好!

我今天要说的是《中国石拱桥》这课。

我的说课分为六个部分:说教材分析、说学生、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说的方法: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功用;接着,用例证说明和特征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艺术水平;最后又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

这篇说明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但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和列数字。根据需要,有时用确切的数字,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有时用约数,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石拱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二、说学生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经历了小学六年和中学一年的莽撞之后,思想开始发展成熟,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成长。有些事情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的满足,追求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就造成他们在性格上既有活跃的一面,也有内敛的一面。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着用一套较宽松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以饱满的热情全面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掌握课本中出现的生字词及本课基本的文学常识。

②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

③难点:分析作者在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好处。

2、德育目标: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方法

1、授之以“渔”,排除学习障碍

本篇文章作为初二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工作。因此在正式学习之前,应带领学生再熟悉有关说明文的一些知识。包括:①说明文的三要素(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②说明文的分类、(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科学小品文)③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周密)。④说明的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等。重点强调了阅读和写作说明文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即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我认为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就好像公式和定理一样,有了它们学生在预习课文整体感知的过程中就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在分析课文时重点以赵州桥为例,从说明方法、说明语言入手为学生做出范例;有关卢沟桥的部分让学生推选代表上台讲解。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公式”去分析问题。

2、针对难点,分组竞赛,激发学习热情

将全班同学分成2组,一组同学寻找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另一组同学寻找作者在说明卢沟桥时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运用的妙处,看哪组同学能够找得全,说的好。

这样做可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够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

3、归类分析,误读比较,启发思考,突破重点

针对本科的教学重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设计采用归类分析法和误读比较法进行分析:归类分析法就是将本课出现的一些带有表示估计、限制、程度词语的句子归纳起来,让学生通过归类分析明确只有用最准确的语言对说明对象作精确的说明,才能使读者对事物有明晰准确的印象(此环节的训练题可以用多媒体投影展示,以增强直观性)。

误读比较法就是教师将选择的一段课文原文进行改编,让学生与原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说教学步骤

导入。同学们,生活中你见过桥吗?他们是什么样子的?那位同学能到黑板上给我画下来你印象当中的桥?(生到黑板画桥,由此引入本课)

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多媒体图片演示赵州桥。

预习检查:根据教学目标检测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作家作品的认识。这一环节以学生自己讲授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适时点评,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一环节可用多媒体检测)

课文导读:(多媒体投影导读目标,学生依照目标朗读课文,讨论作答)

1、了解对象:说明了什么事物?

2、抓住特征:说明的对象具有哪些特点?

3、品味语言: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过朗读训练,结合导读目标,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初步领会说明文文体的特点。

合作探究:

1、中国石拱桥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石拱桥有很多,文章为什么只选取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重点说明的例子?作者分别从那些方面为我们这两座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举例子、列数字)

打比方

就是通过比喻进行说明。文中对石拱桥的比喻很多,集中起来,是比作两种事物:一是虹,二是弓。这两种事物既能表现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给人以美的感受,又便于对石拱桥在建筑上的特点给予形象的说明。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举事例

就是举出典型事例来进行说明。如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就举了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这四个典型的例子。概括介绍旅人桥和长虹大桥,这是纵向说明,既说明我国石拱桥悠久的历史,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又说明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赞颂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文章着重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这是横向说明,赵州桥是单拱石桥,卢沟桥是联拱石桥。文章列举的四座桥很有代表性,有略写、有详写,详略得当,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全貌。运用举例说明,一定要注意例子的典型性、代表性,切不可用个别事实、偶然现象来代表一般,代表必然。

列数字

就是用准确的数字来进行说明。比如对赵州桥存在的时间、长度、宽度、拱圈的道数等都用了具体数字。有概数、有确数,能收到很好的说明效果,如说明石拱桥结构坚固,用了“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作比较

就是用与同类的或相关的事物作比较的方法来进行说明。文中在说明卢沟桥的坚固时,讲到“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这就是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

引用

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来进行说明。文中有“泛引”,如文章开头引用我国诗人比喻石拱桥的种种用语。“卧虹”“飞虹”等,这样反复比喻,既给人有关知识,又使人仿佛置身于神话之中,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加深人们对石拱桥形式优美的印象。又有“特引”,如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赞语“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是为了说明赵州桥构造的奇特;引用唐朝张(卓)的赞语“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是为了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还引用意大利人马可渡罗的赞语“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的特点。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上述的说明方法学生都能找的差不多,但是“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找不到,在这里需要教师强调。

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从本质上来区分,打比方是修辞本质上是比喻,强调相似点,有本体和喻体。摹状貌,不是修辞,虽然也强调相似,但更多的说明趋势,状态具有什么特征,无本体与喻体。

本课设定强化训练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和列数字,针对这个重点设计了以下练习题进行巩固(投影展示)

说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间略窄,宽九米”;

(2)卢沟桥“桥长二百六十五米,由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一,(3)自十六米到二十一点六米。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5)万人大会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

这里设计的题目比较简单,目的是让全体同学都掌握这两种说明方法

3、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赵州桥的?

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

4、根据课文,概括赵州桥的四个特点。

弓形独拱拱肩加拱拱圈拼成结构匀称

5、画出赵州桥德平面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数据。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完成以上问题。讨论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多媒体投影明确:

石拱桥{形式优美}——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单拱)

{结构坚固} {卢沟桥}(联拱)

{历史悠久}

自由探讨:

1、根据分析赵州桥的方法小组互助分析作者是怎样介绍卢沟桥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的特点?作者还写到了解放后的桥,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2、在介绍卢沟桥的时候能不能把这部分去掉换成课文后面陈寿儒写的《夜宿卢沟》为什么?

通过自由探讨环节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说明对象,掌握说明方法,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区别说明文和描写性记叙文。

3、《中国石拱桥》的语言特点还在于使用了一些语意模糊、不确定的词语进行说明,以使说明更切合实际。请从下面的练习中感悟这种模糊说明的艺术。

投影展示练习题:

体会下边几句话中加点词语的作用,把它们分别归类到后面的表格里。

1.“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2.赵州桥修建于公元六零五年左右。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三十七点四米,在当时可算是最长的石拱。

5.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6.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

7.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8.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9.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10.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表示估计表示限制表示程度

大约二百来

可算左右可能有些完全

不完全几乎充分

十分

学生完成表格,并小组讨论,分析体会

“几乎、大约、可能、可算”是一组语意内含量大、模糊而不确切的词语,使用它们,似乎很难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而茅以升就是巧用它们,反映客观实际,避免了说明的武断。在中国,石拱桥分布确实广泛,但是否已广泛到自古到今无处不在的情况呢?很难断定,因为事实上不可能进行一次从古到今的全国各地的石拱桥的调查,用“几乎”这个表程度的副词,在强调石拱桥分布广泛的同时,避免了说明的绝对化,否则难以令人信服。同时由于时间久远,掌握的资料不可能齐全,对一千多年前的史实记载更不可能断言,于是作者恰当地选用了“大约、可能”这两个表示估计的词,以对历史情况作客观的反映。表估计的副词“可算”更是经作者再三推敲后而选用的。茅以升在关于《中国石拱桥》的一封信中说:“赵州桥大拱的长度,根据我个人掌握的资料,它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但个人的见闻毕竟有限,这是有所保留的提法。对于不能绝对肯定的东西,不敢率然下结论,于是使用‘可算’表示不作肯定的意思。”“几乎”、“可能”等不能表示明确肯定的词语,看似含糊,而一旦将它们从句中去掉,说明则可能与实际相悖。用这些模糊语言来说明,倒更切合实际。这些模糊语言的选用,不仅是作者求实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治学态度的表现,而且是作者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的显现。

上述语言分析的归类训练,可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这项训练也是对学生学过的词类知识的复习巩固。

4、《中国石拱桥》语言的准确性,不仅体现在使用了一些恰当的模糊语,而且体现在准确地运用一些动词、形容词等作简洁确切地说明。这些词既不是生字,也不是难词,你是否发现了这一点呢?通过下面的练习,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下文节选的是课文的第3节,教师朗读时,要求学生认真听,并记下老师读错的地方(文中黑体的词有意不读;需要故意读错的词,在该词后的括号内表明)

投影展示: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长久)的历史。《水径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建造)于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骇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有名)的当推(是)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学生听完以后,对照课文再自读,小组分析讨论,派代表发言

“悠悠”和“长久”,“建成”和“建造”,“著名”和“有名”,“惊人”和“骇人”;这些词的含义和区别均可让学生讨论发言,以领会课文用词的准确和简明。对于省略不读的词,也可放手让学生辨析,讲用与不用的差别及不用可能会引起的歧义。有意误读,会成功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发热烈的讨论,这既是一种语言听说活动,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语言思维训练,较形象深刻地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拓展延伸:(综合学习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自己设计制作一座桥梁,画出示意图,并写出简要的介绍。

这一环节的安排不仅起到复习所学内容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训练了学生说明文的写作。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石拱桥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赵州桥}(单拱)

中国石拱桥:{卢沟桥}(联拱)

解放后:{长虹大桥}飞跃发展

{双曲大桥}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各位老师。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设计一等奖(篇二)

一、说教材

茅以升是中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对于《中国石拱桥》一文,他曾这样说道:“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形式之一。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它是一份可珍贵的遗产,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

《中国石拱桥》一文从不同的角度说明石拱桥的特征。先采用概括说明“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从“久、美、坚”三个方面说明了中国石拱桥一般特点。然后又介绍了赵州桥、卢沟桥,采用具体说明方法来揭示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还着重说明两座桥的各自的特点。

《中国石拱桥》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说明的。先总说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共同特点,所举例子具备了被说明事物的共同特征,即共性寓于个性之中。然后分说了两桥梁各自独有的特点,最后总说我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时期不同石拱桥的发展。

这篇说明文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举例子要有代表性,所谓代表性即要具备被说明事物的共同特点,第二要具备该事物的自身独有的特点,赵州桥和卢沟桥就具有非常突出的代表性。这篇说明文另一个重要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运用数字说明是准确说明事物的方法之一。根据需要,有时需要用确切的数字,如“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有时要用约数,赵州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石拱桥“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

本篇文章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作为初二学生接触说明文的首篇,一定要作好说明文入门的指导。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课文特点和初二学生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抓住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

2.比较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异同,说明选材的代表性。

3.举例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运用已有的桥梁知识,通过想象设计未来的桥梁。

教学重点: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选取代表性事例说明事物特点;圈画关键性语句说明事物特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给本文标题添加一些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即是什么什么样的中国石拱桥。这种以课本内容为依据的修饰的添加格式如下:《的中国石拱桥》。学生可以填写“古老的”“世界著名的”“成就辉煌的”“造型奇特的”等等词语,并说出一定理由,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

作为初二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入门之篇,必须让学生初步掌握从“抓住特点”角度去分析说明性文字。让学生学会扣住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抓住关键性语句,筛选重要信息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可以制定若干个教学目标,为了实施目标,需相应地采用演示、投影、讲解、谈话、讨论等诸方法,藉以引起和推动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四、说课前准备:

1.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抄在小黑板上。

2.准备赵州桥及该桥二十八道拱圈剖面图和卢沟桥的教学幻灯片。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是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了起来。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我们的祖先的聪明才智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洨河张匀称

2.解词:惟妙惟肖绝伦古朴奇观

(三)展示教学目标

(四)阅读全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

1、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明确:分四层意思。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

2、对照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说明,看介绍的大致顺序是否一样呢?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两座桥?两座桥说明的侧重点不完全相同,各详写什么?

3、作者写赵州桥结构时怎样安排顺序的?“总──分”写法,

4、分析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5、研读课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完成第三个教学目标。

明确:有些词语十分确切肯定,如列举的时间、数据,有些词语则表示一种估计。无论哪种,目的只有一个:说明准确;依据只有一个:符合实际。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然后由学生再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例证来说明之,以强化理解。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明确:注意词句顺序,合理周密。

5、总结、布置作业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设计一等奖(篇三)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建筑园林”为主题,学习这些课文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多种知识、开阔眼界,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主要讲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优秀代表、中国人建成石拱桥的原因,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才智。学习本文,要求学生把握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来介绍事物的,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处在由初一到参加中考的过渡阶段,此阶段的学生既要学习本学期的课文内容,也要多积累备考知识。他们在之前学过简单的说明文,但是在说明方法、说明思路上还不是很清晰,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这为我开展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很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他们也存在着概括能力不强、自主学习能力差等特点,因此在本文的学习中,我会多注重培养学生的互动探讨和自主学习能力,采用师生互动式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①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②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①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②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③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法

首先利用多媒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优势,调动最适宜的教学资源,能增大教学容量,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自能会学。本节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前提下,强调动口动脑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创新能力和发展智能,提高整体素质

五、说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所以,这节课我采用的学法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前,我让学生讨论,在他们的生活中或旅游中见过哪些桥,然后视频演示赵州桥片段,让学生感知赵州桥的建筑之美。看完视频,板书课题:中国石拱桥。

接下来,介绍作者。首先向学生适当介绍作者是必要的,但是内容要精当,有所侧重,有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1、对比阅读。我把准备好的一篇散文、一篇说明文发给学生,《桂林山水》、《桂林》。学生阅读后,感知它们的区别,然后谈阅读感受,只要能谈到一两点就行。两文同样写桂林的山水。但《桂林山水》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桂林》则介绍了桂林的风景去处、山水岩洞的特点等,是一篇简短的说明文。通过对比,让学生感知说明文的客观性、严谨性以及说明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2、自由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学生初步把握文意。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视频配乐朗读,再用多媒体显示需要积累的词语,然后让学生填写,既检查预习情况,又便于学生了解文意。

3、了解说明对象。培养学生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是本文的能力目标。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问题。问题设计如下:

(1)作者写了石拱桥的哪些共有特征?

(2)赵州桥有哪些特征呢?

(3)请同学们找一找卢沟桥的特点?

(4)文章的最后两段,作者写了什么?

学生接受问题后,会急切的投入思考。

这个环节,让各小组分组讨论,思考出答案,并抢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通过互相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这是中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给出标准答案,并给予图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三)细读理解、释疑解难

该环节为阅读教学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让学生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以便(初步)掌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4个环节:

(1)梳理初读及整体感知情况;

(2)围绕疑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3)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

(4)小结理解课文的情况。

(1)引导学生根据初读的问答,理出本文的说明顺序。采用提问法,请一名学生来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整理和归纳,最后得出本文说明顺序,并板书。

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征—赵州桥的特点—卢沟桥的特点—石拱桥辉煌的原因—现代石拱桥的飞跃发展。

(2)重点段落、合作探究

首先,请学生着重默读第4、5段,找出作者说明赵州桥所采用的说明顺序,然后尝试说出作者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了前面的引导,学生会很容易说出赵州桥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学生一般会答出列数字,有的同学还会找出引用,但是很少有同学能发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这就需要老师举出例子,加以比较,让学生认识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第6、7、8段,在介绍卢沟桥时,所采用的说明顺序和方法,基本与赵州桥的说明方式一样。所以,在这个环节,我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怀疑精神,让他们再次小组讨论,找出卢沟桥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对学生本节课的自主探究、互助合作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多做表扬,对于突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及时改正。

2、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包括本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作者语言的严谨性。

(五)布置作业、做好预习

1、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第一、二题;

2、预习第9、10段。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设计一等奖(篇四)

老师:

你好!

我说课的标题是《中国石拱桥》。下面我想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来汇报我是如何说课的。

一、关于教材分析方面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石拱桥》是篇事物说明文,它是按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来说的。先总说石拱桥的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久、美、坚的共同特点,最后说我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本篇课文是八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说明文,因此要作好说明文的入门指导工作。

2、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课文特点以及初二学生开始学习说明文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举典型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2)理清全文由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的说明顺序。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阅读,把握课文重点,理清思路,了解几种常用说明方法。

(2)通过比较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初步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其光辉成就。

②理解文章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难点:认清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尤其是说明和记叙的交叉现象。

二、关于教法与学法方面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演示、投影、创设问题情景法、讨论法、归纳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质疑发问,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关于教学设计方面

根据新课标新大纲的要求和“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并结合学生实际,我想制定以下教学流程

A、整体感知: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教师出示一组桥的图片,让学生自由说出桥的名称,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种形式的桥从而进入本文学习。

(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或听录音

朗读要求:①明确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②带着以下三个问题听读课文,之后师生讨论明确。

1、石拱桥的特点是什么?

2、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3、本文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B、研读品味:

本文先概括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又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做了具体说明。那么作为杰出代表,它们又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介绍的呢?(自然过渡到赵州桥的学习)

研读④⑤小节赵州桥部分。展示课件:赵州桥图

创设问题情境:

1、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赵州桥的四个特点)

2、以上四个方面的特点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结合“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分析。

3、这两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哪些说明方法?

4、从内容、顺序及说明方法比较卢沟桥与赵州桥的异同点。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完成以上问题。讨论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归纳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绘制平面图,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享受成功的欢乐。对于第2问,学生讨论后可能一时还无法完全理解,此时我采用讲授法,就是通过教师的语言传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知识,同时便于教师控制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C、课堂小结(根据板书进行)

D、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第一题、第二题。2、介绍一件物品

板书

形式优美 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引用、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

结构坚固 说明顺序:一般→特殊 概括→具体

历史悠久

两个典型例子:赵洲桥、卢沟桥

辉煌成就原因 解放后的发展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设计一等奖(篇五)

一、说教材

《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智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

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①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②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能力目标:①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章,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②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③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3、德育目标: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方法

首先利用多媒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优势,调动最适宜的教学资源,能增大教学容量,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自能会学。本节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前提下,强调动口动脑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创新能力和发展智能,提高整体素质

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五、说教学步骤

导入。课前,让学生讨论见过哪些桥,视频演示赵州桥片段。

作者介绍。首先向学生适当介绍作者是必要的,但是内容要精当,有所侧重,有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

比较阅读。接着,教师分发资料,《荷情万种》、《荷花》,学生阅读后,并感知它们的区别,学生谈阅读感受,只要能谈到一两点就行。两文同样写荷花。但《荷情万种》这是一篇记叙文,兼有抒情、议论。记叙自己赏荷的经过,对荷的描写和体验极有层次,先写荷风,又写荷花。《荷花》这篇文章介绍了荷花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突出强调鲜藕、莲子,略写荷梗、荷花、莲蕊、莲须。全文语言平实,知识性强,是一篇说明文。教师简介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学生初步把握文意。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视频配乐朗读,再用多媒体显示需要积累的词语,然后让学生填写,既检查预习情况,又便于学生了解文意。

了解说明对象。培养学生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是本文的能力目标。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问题。学生接受问题后,会急切的投入思考。这个环节,让各小组分组讨论,思考出答案,并抢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通过互相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这是中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给出标准答案,并给予图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乃是千百万座中国桥梁中杰出代表之作。千百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建造着,它们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的历史见证,显示出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我国素有“多桥古国”之誉,这种史的观念和数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实物可按的直觉印象,都是为理解中国石拱桥所须涉及到的知识面。如果抽掉这些生动史实,不仅内涵空虚,一两座孤立的躯壳,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石孔桥结合现代的工程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本文所介绍的两座桥,赵州桥已历时一千四百年,卢沟桥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经历了近七百年,它们都称得上雄伟坚固,迄今仍保持着初创风貌,可以通行重车,在中外石桥中是罕见的。赵州桥敞肩式的创造,早于西方七个世纪,它们之所以能够经久不坏,说明设计与施工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再如赵州桥的浅基础、短桥台,不少现代工程师表示惊叹,因为经过多次地震洪水而屹立无恙,这决不是偶然的,唐朝张嘉贞的《安济桥铭》中所云:“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一评价,几乎和二十世纪工程界学者异口同声,技术高超,于此可见。本文在大量史实中,用“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来概括古代石拱桥技术上的成就,这是古今中外桥梁以及任何建筑物所一致追求的目标,在六世纪初,我国的能工巧匠发挥智力,大胆创新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是值得自豪的。

同时,跨水架桥,意境之美,雕琢装饰,千姿百态,也是体现我国审美观的一种民族传统。建筑不论大小,工艺必须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画图,不能有一处败笔。

中国的石拱桥,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发展的前景,过去有用的东西,今天仍在起着作用,因此,它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显示着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我们在现代桥梁事业中,必然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也叫大石拱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清水河上。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桥。唐代文人赞美桥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这座桥建于隋朝公元6XX年至618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桥身长50.82米,宽9.60米,大拱的净跨度长37.37米,拱高7.23米。他考虑,为使桥面坡度小,将桥高与跨度呈1:5的比例,这样既便于行人来往,也便于车辆通行;拱顶高,又便于桥下行船。他又在大拱的两肩上,各做两个小拱,使得整个桥型显得格外均衡、对称,既便于雨季泄洪,又节省了建筑材料。其结构雄伟壮丽、奇巧多姿、布局合理,多为后人所效仿。李春设计的桥面坦直,共分三股,中间走车马,两旁走行人,不仅可使秩序井然,且又能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可见,在1300多年前,在技术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一个普通石匠李春有这样高超的技术,实为难能可贵。

李春选用的石料和石料砌法技艺与众不同。他采用长方形石料,每块重约一吨,在1350多年前的隋朝,李春在没有起重机和吊车的情况下,运如此之重的大石头是何等的艰辛。这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可见李春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和代价!

李春带领其他工匠,将石料各面部凿有细密的斜纹,使石块相互咬合扣紧。全桥由28道独立的石拱纵向并列组成。他想,这样可以使每道石拱圈各自独立负荷载重,又便利于修缮。为了加强各拱圈的连接,他又采用9道铁梁贯于拱背之上,接着用腰铁嵌入拱石之间,使桥能“奇巧固护,用于天下”。

最后,李春又组织能工巧匠,在桥面的两侧石栏杆上,刻有许多精美的古典雕刻艺术,图案细腻,刀法苍劲有力,雕刻灵变,各种鸟兽龙腾虎跃,欲飞若动,形象逼真,堪称隋唐时代雕刻艺术的佳作。这种拱上加拱“敞肩拱”的新式桥型,这样的布局,采用这样的巨形跨度,构成这样的优美的造型,是李春在世界上的首创。在欧洲,14世纪才出现法国泰克河上的赛雷桥,但是,比中国赵州桥晚了700多年,并且早已被洪水毁坏无存。所以,李春造的赵州桥是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唯一尚存的时间最长的一座,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是相当有价值的。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这座历史悠久、结构奇特、造型美观、居世榜首的赵州桥,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

但是,关于李春的生平事迹却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就连隋朝之后的唐朝人,也只有"制造奇特赵州桥的人是隋匠李春"等数语记载。在赵州桥建成1XX年以后的唐朝开元XX年(公元726年)中书令张嘉贞在《安济桥铭》中简略提到:“赵州清水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这说明,在封建社会里,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不知有多少被埋没了。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赵州桥的基础非常坚固。1350年来,两边桥基下沉水平只差5厘米,这说明李春桥址选择科学合理。赵州桥桥基,是建筑在清水河河床的白粗沙层上,既没有打桩,也没有其他石料,桥台仅用五层石料砌成,桥基很牢,结构简单。在1350年前,李春就敢用这样天然地基来承担大桥的全部重量,可见李春对工程学、力学、建筑学、水文、地质等都有深刻的理解。李春有这么多科学知识,无疑是他从劳动实践中获得和积累的。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李春的名字也会在人们脑海里永垂不朽。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设计一等奖(篇六)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汪冬妮。很高兴能在这里为大家说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桥。大家熟悉的长江大桥,学校里的小桥。无论是哪种桥,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了它们我们才可以很方便的与对岸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篇目就是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下面我将从教材的处理、学情的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以及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为大家阐述。

一、教材的处理

《中国石拱桥》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所选的文章基本上都是说明文。所以,在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时,要注重文章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介绍事物的,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以及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二、学情的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接触的一般都是记叙文。《中国石拱桥》应该说是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第一篇说明文。对于有一定文学基础的八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就某一事物的特点来介绍事物不难,但是在没有系统的了解说明文的情况下,让他们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就有了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篇文章的特点、八年级学生的学情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掌握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了解说明顺序(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时间由先到后等顺序)

(2)学习运用准确周密的语言,感受作者严谨治学的态度

四、教法学法

我将遵循新课标提出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对于本课,我将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导读法

在我的带领下,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文本。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提问法

包括学生向老师提问和老师向学生提问,了解学生的优点和薄弱方面,通过赞扬他们的优点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3)比较法

在《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中,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桥梁,通过对这两个桥梁的对比。能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征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个性特征。

在运用了上述的教学方法之后,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新课标的要求,尽可能让每个环节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当中,我还采用了以下的学法:

(1)图表法

作者在文中举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桥梁,赵州桥和卢沟桥,让学生画出表格并把两座桥的异同点填在表格中。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两座桥各自的特点。

(2)讨论法

在通读课文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习法

根据“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并重的原则”和“课内与课外语文学习相促进的原则”,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法,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教学程序

因为本课内容比较丰富。所以我设计了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先向学生展示关于“桥”图片,这些图片里面包含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桥,让学生就图片中桥的特点进行讨论,这些桥共同的特点以及每个桥的各自特点。进而进入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中国石拱桥》。

介绍作者茅以升。

2、通读课文

运用导读法和自主探究法,放手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处理文中的生字词。在此过程中,思考问题:

(1)文章从第几段开始写中国的石拱桥?

(2)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3)作者举了哪两个桥梁作为例子来介绍中国石拱桥?

让他们在思考中把握文章的大概意思。

3、分组讨论

运用讨论法对上面三个问题进行探究和讨论,请同学起来回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老师进行总结。

4、讲解知识

在讨论了上述三个问题之后,我会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说明文”。

5、问题遗留

(1)本篇文章能分为几个部分?分别给每个部分取个小标题。

(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把赵州桥与卢沟桥的异同点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

第二课时

1、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绘制的表格,让两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的表格,进行评价。在PPT上展示自己绘制的图表。让学生初步了解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2、品读课文

让学生通读全文,提问两到三个学生,即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小标题是什么?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然后学生进行讨论和补充。最后老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以及了解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3、细读课文

在了解了文章的整体的脉络后,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文中划出这些句子。

重点讲解有关数据的句子(精确的数字、大概的数字)

4、布置作业

挑选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作一篇说明文。不少500字。

中国石拱桥说课稿设计一等奖(篇七)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来自 中学的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生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说课的标题就是《中国石拱桥》。我的说课有七个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育教学思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步骤、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评价。

一、说教材

《中国石拱桥》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说明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

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师生互动促进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①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②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2、能力目标:①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章,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②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③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3、德育目标: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方法

首先利用多媒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优势,调动最适宜的教学资源,能增大教学容量,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学、爱学。

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培养自学能力,在学会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自能会学。本节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前提下,强调动口动脑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创新能力和发展智能,提高整体素质

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五、说教学步骤

导入。课前,让学生讨论见过哪些桥,视频演示赵州桥片段。

作者介绍。首先向学生适当介绍作者是必要的,但是内容要精当,有所侧重,有利于增加学生文学常识。

比较阅读。接着,教师分发资料,《荷情万种》、《荷花》,学生阅读后,并感知它们的区别,学生谈阅读感受,只要能谈到一两点就行。两文同样写荷花。但《荷情万种》这是一篇记叙文,兼有抒情、议论。记叙自己赏荷的经过,对荷的描写和体验极有层次,先写荷风,又写荷花。《荷花》这篇文章介绍了荷花的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突出强调鲜藕、莲子,略写荷梗、荷花、莲蕊、莲须。全文语言平实,知识性强,是一篇说明文。教师简介说明文的文体特征。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朗读。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学生初步把握文意。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视频配乐朗读,再用多媒体显示需要积累的词语,然后让学生填写,既检查预习情况,又便于学生了解文意。

了解说明对象。培养学生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是本文的能力目标。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问题。学生接受问题后,会急切的投入思考。这个环节,让各小组分组讨论,思考出答案,并抢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思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通过互相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这是中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给出标准答案,并给予图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技巧。这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说明文顺序的定义,初步了解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再要求学生给课文分段,因为给课文分段是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阅读能力,通过分段来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教师最后要明确,课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分别介绍这两座桥的,所以是逻辑顺序。

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这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朗读句子,思考、体会,同样是小组之间交流,组长整理讨论结果,并作出回答,教师进行引导,并给出答案,作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抓住“准确”二字。再让学生找语言准确、严密的例子在班上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一定的评价,并指导和给予建议。及时鼓励学生思考,让学生体验到主动学习中求知的满足感、成功的欢乐感和学习的愉悦感,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积极主动,达到教学目标。

简单介绍说明方法。本文是新课程改革以后,初中阶段的第一篇说明文,所以还不必向学生过多的讲解说明方法,只要向学生简单介绍,使他们有所认识就行。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和例句,

合理安排课后练习,巩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以下两个活动设计一、写作活动设计。1、你一定热爱自己的家乡,选择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要求抓住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教师提示:要求写成说明文的文章,不要在有关建筑物的故事、对建筑物的感情抒发上多费笔墨,语言应准确、简明。2、请以“我家乡的桥”为题,写两篇不同体裁的文章:一篇写成记叙文,一篇写成说明文。二、实践活动设计1、设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先分组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位代表面向全班汇报。教师提示:对未来的设想是建立在对目前的桥存在不足与缺陷的认识基础上的,所以先讨论现在的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再畅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2、课外收集古今中外著名的桥资料,然后从不同角度(如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对它们进行分类,并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桥给它们建立小档案。教师提供一些本地出名建筑物的图片和资料,或者在课件网页里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便于学生课后查阅。教学目标是否得到落实,教学过程能否体现目标,都需要教师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时的进行课外拓展训练,可以很好的反馈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效果。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七、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四个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也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学生正确掌握了诗歌的思想内容,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并能适当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段进行文学创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但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调整。

总结一下,本课教学有一下特点:

1、全新引入,调动积极性。

2、师生互动,有效教与学。

3、愉快教学,能力提高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小编推荐: 年会抽奖一等奖获奖感言范文11篇


随着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总会递交一些实用的方案,方案范文是一种偏向社会的方案,你理解中的方案范文是什么样的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小编推荐: 年会抽奖一等奖获奖感言范文11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年会抽奖一等奖获奖感言【篇一】

敬爱的老师,明天是你的节日,祝节日快乐。

九月,一个多彩的季节;九月,有个光荣的节日;九月,为您唱响最嘹亮的赞歌;九月,载着我们最真诚的祝福!老师,节日快乐!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肩负着推动历史发展的神圣职责。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教师让人类的文明薪火相传。从老师那里我们了解了大地的广,宇宙的渺茫,懂得了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发展,从一个懵懂儿童成为如今有思想、有文化的新青年。她如一点晨光,驱散我们心中无知的黑暗,她如智慧之泉,浇灌我们的求知诺渴的心田,把株株小苗培养成栋梁之才。她们是教育事业的坚强基石,托起了祖国的希望。

老师是人生路上的航灯,在我们的人格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几乎是从幼儿园起,老师就教我们要文明谦让,要爱国爱民。然而更重要的是他以自身的行为为我们树立了的榜样,潜移默化中让道德观在我们心中深深扎根。

老师更懂得奉献,最懂得爱。她们在生活中有多少个辛酸苦楚我们不曾知道,他们给予我们多少关心我们无从计算,从学习到生活,他的关怀无微不至,他早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在我们心中他们是不是亲人的亲人,是比亲人更亲的亲人。于是我们也知道做人就应当为他人着想,做人应当去爱。

老师,你以灵魂的芳香熏陶着我们,以人格的魅力感召着我们,让少年成长路上的每一步都踏实有力。

老师,你是我们心中的太阳,永远放射耀眼的光芒。也许在我们的人生路途中您只是个过客,但是你对我们的影响却成为跨越时空界限的永恒。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就让我代表全体同学真诚的说一句:谢谢你老师,我们会用不懈的拼搏来回报你的似海深情!

年会抽奖一等奖获奖感言(篇二)

老师,这个称呼听上去是如此亲切、悦耳。我们每天都在听老师讲课,和老师说话,而老师对我们也是如此关心、爱护。

在课堂上,老师认真地为我门讲解,每一个地方都讲得很仔细,很清楚;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老师不辞辛苦,一黑板一黑板地给我们抄题做,还要批大量的作业;为了能上好一节课老师不知道要花去多少时间来备课。而老师却不求回报,只要看到一份干净、漂亮的卷子和作业,就是的欣慰。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的话,就辜负了老师的一片苦心,就太对不起老师了。

老师是那么关心我们。连打个喷嚏都要问问是不是冷,多穿点衣服。老师还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和注意安全。有一次,我的一个同学生病,就是我的老师将她背了回去。这位同学的家很远,而老师还是坚持把她背了回去。多么好的老师啊!还有一次“六·一”,老师说这是我们孩子的节日,就自己拿了三十元钱,为我们这么开心地玩着,老师的脸上也露出了那甜美的笑容。

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是阳光,将温暖散发给别人;老师是园丁,培育出一朵朵美丽的花朵;老师是严父,教育我们;老师是慈母,呵护我们……

老师对每个同学都那么负责任,一丝不苟,无私奉献,将知识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老师是伟大的工程师,是老师把我们培育成有用的人,让我们为祖国贡献出一份力量!这时,老师笑了,他们是多么自豪多么骄傲!我们成功,都功归于老师,而老师只有一句话:“那是我的责任。”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包还了无数艰辛和汗水。老师是最辛苦的职业,而他们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职业,他们肩上担负着重任,因为这关系到一个祖国的未来。

老师,我感谢您!我想对您说:“老师,您辛苦了!您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不会让您白费苦心!今天是教师节,我祝您节日快乐!我想对您唱:‘感恩的心,感谢有您!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老师,您在我心中,永远是崇高的!让这个悦耳的称呼永远陪伴着我!”

年会抽奖一等奖获奖感言【篇三】

曾经读过这样一首诗:

“我是一个老师,我将手中的红烛高高举起,只要我的鸽群能翱翔蓝天,只要我的雏鹰能鹏程万里,只要我的信念能坚如磐石,只要我的理想能永远年轻,我情愿燃烧我的每一寸躯体,让我的青春乃至整个生命,在跳动的烛火中升华,在鲜红的血液中奔腾……”

这首诗点燃了我心中的激情,澎湃起我教育的梦想!带着这份激情与梦想,我踏上了由知识、情感、理想、信念汇成的三尺讲台。从此,我拥有了一个神圣的名字——教师。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说,教师是除家长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以,一名教师的师德、人品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一生。

师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用生命呵护学生是师德;艰苦条件下,马佰军老师毅然用马车接送学生上学、放学20xx年是师德;平凡日子里,我们耐心的给学生讲解每一道题是师德;学生贪玩时,我们的一句真心的督促也是师德……

清晰的记得,20xx年9月我踏上了工作岗位,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一十班的班主任以及数学教学工作。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可真正做起来,才知道这一切又是那么艰难。

我们十班男生特别多,全班52名同学中就有30多名男生,而这些男生中绝大多数活泼好动,上课经常接老师话把,在宿舍休息时也不老实。曾经有一个学生,调皮捣乱是出了名的,宿管老师对他头疼,任课老师对他也很头疼,我这个当班主任的对他更是头疼。在我三番两次的训斥下,他在行动上一点都没有转变,检讨书倒是写了一大摞。我很着急,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有一次他竟然顶撞了我,把我都气出了眼泪。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向主任说起这件事,主任笑着说:“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看清学生的本质,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吃硬,你可以尝试着表扬他,从另一面进行教育。”回去以后,我认真的分析了一下这个学生,这个学生虽然很调皮,但是我发现他每次值日都特别认真,这说明他还是热爱这个班集体的。于是我找了个机会,在班上表扬了他。从那以后,他值日时干得更起劲了。受到这件事的启发,在宿舍方面,我又让他担任舍长,

在他任职之前,我找他谈了一次话,告诉他:“要想管好宿舍,管好其他舍友,首先自己的纪律得过关。”他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老师您放心吧,我一定努力做好!”果然,他没令我失望,他们宿舍的纪律越来越好了,他本人在学习上也进步了很多。现在,这个学生各方面表现非常好,违纪捣乱再也找不到他了。我知道,这是我的爱心,我的付出感动了他们,我们十班的纪律也越来越好了。

教师是孩子人生路途的领路者,教师是孩子构建人生大厦的奠基人,因此就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发现问题,用智慧来教育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但是我刚刚接触高中教学,虽然在理论上掌握了很多知识,但真正站在讲台上时,这所有的一切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学校开展了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以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他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做“青蓝工程”。从此以后,我有了自己的师傅——冷俊宁老师。从此以后,每天的我忙于听课、备课、讲课之间。冷老师的课总是上的那么生动,如一缕春风扑面而来,让人留恋。我努力的学习着,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像我师父一样优秀。每天早晨7点钟左右,与张正志老师的“清晨讨论会”令我受益匪浅,我有什么困惑、想法都会向张老师请教,而张老师每次都毫无保留的说出他的思路。在班级管理方面,我有什么疑难问题时,都会请教王桂翠老师。正是有了组里的每一位老师的热心帮助,我才能一步步的成长起来。一个人的成长,是经过许多老师的启蒙、教诲和指导的。在我的个人成长中,我得到了这么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在这里我要向帮助过我的老师表达我最真诚的感谢。

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和热情的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每天早上我六点半左右就到了学校,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晚上经常接近十点半才回家。加班加点备课到凌晨也是常有的事。我每天忙碌着,虽然很累,但我却乐在其中。我最喜欢的事便是上课,站在讲台上,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那种感觉非常好。学生们和我一起思考、讨论、学习。一想到由于自己的付出,他们能从不会到会,从不知到知,我就会有一股小小的成就感在心中升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一名教师不朽的追求。在这条道路上,我愿将青春融化在教育的沃土中,和在座的各位老师们一起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将一只只凝聚着师爱的手高高擎起,搭建起一片教育的蓝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年会抽奖一等奖获奖感言【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来到这里,我不想以空洞的说教面对大家,因为责任感是一个实在而具体的主题。我也不想作严肃的理论探讨,因为生命这个主题是充满诗意的,所以,我将以对责任的赤诚之心和对生命的无限敬意,向大家作一次诗性的表达:我们教育的全部使命在于塑造生命。

朋友们,当你看到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在闪烁着纯洁之光的时候,你是否会感叹,生命原来是这般的干净与无邪?当五月的土地上久旱逢甘露,满眼的绿色一波一波漾过的时候,你肯定会被生命的本初色泽所感动;当悬崖上的一棵树用裸露的根须紧紧地抓住岩石,笔直的树干直插云霄时,每一个路人都在见证着生命顽强的力量,当那折断翅膀的鸟儿撞死在屋檐下的时候,你是否和我一样痛惜生命的脆弱短暂。当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这些毁灭性的灾难在华夏大地上种下悲痛的种子的时候,一个民族用它坚挺的脊梁,手挽着手、心连着心,共克时艰,战胜灾难的时候,你的心底肯定流淌着一曲悲壮的生命之歌,坚强、博爱、温暖、理解、崇高这些音符让你一次次地向生命致敬。

是啊,生命是纯洁的,不信你去看看那新生的婴儿;生命是自由的,大千世界的万类生灵已经作了最好的明示;生命是顽强的、坚韧的,同时又是短暂的、易逝的,这难以预测的偶然性又为生命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因此,我们说,生命是神奇的,自然的造化赋予了万物的生命,万类生灵共同彰显了生命的传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工作的全部目的和最终意义就是塑造生命,北京市作家协会主 席毕淑敏女士说过:“人其实就是一根简单的苇草,只不过这根苇草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而人的全部尊严在于会思想。”是的,生命的易逝并不能阻挡生命的高贵,生命的短暂也不能束缚生命的自由;每一根苇草的独一无二性都在暗示着生命的尊严,因此,我们的天职在于教会学生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让每一个生命身体健康,情感丰富,让每一个孩子心灵美好、

积极向上,让他们充满智慧、爱心和梦想。朋友们,借此机会我想把我对生命的崇敬和责任的理解化作一首小诗献人大家。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周围荡漾着纯洁而鲜活的芬芳

在这巨大幸福面前

我正享受着职业的荣光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心潮涌动着善良和滚烫的希望

我要赶在浩浩春光之前

让每一个花蕾自由地绽放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我播洒爱的种子,良知的雨露,智慧的肥料以及正义的阳光,

我勤耕苦种,耗尽年华

是为了每一个生命独立书写自己的辉煌

站在五十四朵花蕾的中央

我忘记了贫穷,卑微和恐慌

因这这些花朵般的生命啊

给了我无穷无尽的力量

最后,请让我再诚恳地说一次:我们教育最终目的和全部意义就是塑造生命。因为生命是高贵的、自由的、神奇的,更是充满尊严的。

谢谢大家!

年会抽奖一等奖获奖感言【篇五】

我叫xxx,是一名妇产科护士,参加卫生工作已经四年了。在短短的四年里,看似平凡的工作,我却付出了很多。

从一个初出校门的稚嫩的护士,成长为具有必须临床经验的合格护士,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凭着对护理工作的挚爱和追求,我努力努力再努力。虽然有辛苦、劳累和汗水,我却无怨无悔。很荣幸自我身属这样一个无私奉献的团队!

在工作中,我深深懂得自我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形象和病人的'安危。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主动配合医师做好各种生命体征的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做好三查九对,迅速准确的完成各种操作,保证和配合好危重患者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之余,注重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提高。从最基本的三级训练做起。

作为一名护士,每一天接触最多的就是病人,不少患者带着忐忑不安的心境进入医院,陌生的环境往往使他们不知所措。当看着患者与家属眼神里充满了期盼,充满了担心,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职责感。

记得有一次,我刚接过班来,大夫就打电话来,说“来了一位宫外孕患者。”我忙拿着血压表和液体奔向b超室,准备好后送入手术室,并让我通知家属拿药。我一看家属就一位老人家,我主动留下来跑上跑下,帮着她一趟一趟的拿药取化验单。当病人脱离危险后,老人家握着我的手直说,多谢多谢。听到老人家的赞许,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诗人泰戈尔以往说过,“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作为一名护士,我深信“丰碑无语,行胜于言”。患者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就在人民心中有多重。

“白衣天使”这个称号需要我们用心呵护,用心血和汗水灌溉,我们仅有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才无愧于这一神圣的称号。我们仅有把爱化为动力,才能为天使插上奋飞的翅膀。我们仅有把奉献付诸行动,才能用爱心和真情为患者撑起一片期望的蓝天。

年会抽奖一等奖获奖感言(篇六)

初一语文《狼》

胡明道执教

教师:同学们,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是我的同行,教书之余,他在路边摆一个茶摊,无偿为路人提供茶水,你要喝他的茶水,就为他讲一个故事。有一个故事,里头有个人流汗,有个人流血,还有一个在笑。我这个故事讲得好不好?学生齐答“不好”。

教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想知道什么?

生1:摆茶摊的人是谁?

生2:故事中的人是谁?

生3:为什么会流汗?为什么会流血?

生4:老师怎么会有时间摆茶摊?

师:这么多问题,一定想知道结果,对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摆茶摊的主人写的一篇文章《狼》。

请同学们拿起书和笔,自己默默地读,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快快快。

接下来,同学们互相讨论疑难,老师分小组布置任务,每6人负责一个自然段。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解决疑难的句子,二是说出本小组解决疑难的绝招。

学生分小组讨论。约五分种后,老师让第一组的一名学生翻译,另一名学生指出:“我们的绝招就是加一个字把古文变成现代文。

第二组:甲翻译。乙:有两个绝招,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二是参考注释。

第三组:甲翻译,教师插问:回答我几个问题,哪是“放下”、“拿”、“互相看着”?学生一一回答。教师:我们试试“眈眈相向”。师生表演。

乙:绝招就是根据注释和所在语境加以推断。

第四组:甲翻译,师问:什么叫“暴起”?你们的办法是不是就在这里呀?

乙:我们的方法就是古今不同意义的词要注意辨别。

第五组:甲翻译。师问:“断其股”是什么意思?“股”到底是大腿还屁股?生答“是大腿”。乙:我们的经验就是把以前学过的古文用上。

第六组:一学生翻译。师问:“罢了”在哪里?生答:是“耳”。

乙:我们根据“亦……而…… ”确定它是“虽然……但是……”的转折关系。

教师:好,现在我们把大家的成果一起汇报出来,汇报的方式就是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

教师:现在你们说说这是什么故事?

生(许多人):一个屠户和两只狼的故事。

师:大家已经知道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创造理解了故事。

教师串讲故事。

教师总结学生学习的办法:查、加、改、联。

那么,故事里流汗、流血、笑的人是谁?

师:你们看过朱军的《艺术人生》没有?看过王志主持的《面对面》没有?他们俩就有本领把别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

我们现在就把流汗的人心里的故事挖出来。请后两闰的同学组成记者团,一起设计问题采访屠户和蒲松龄。前排的同学研究文本,猜猜他们会问什么问题,从文中找出答案的依据。现在分头准备。

教师:(三分钟后)“面对面”言谈开始。看看发问的能否问到对方心里去,回答的能否把问题准确地回答出来。

生1:屠户,你第一次流汗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流汗?

生2答:

生3问:第二次流汗是什么时候?

答4:前后都有狼,而骨头都扔完了,我怕前后夹击,狼会吃掉我的。

生5问:当你发现麦场上的草堆时,你怎么想的?

生6答:我想这下好了,我有救了。

生7问:当你看到一只狼装睡时,你为什么要杀他?

生8答:我想这是最好的机会,莫失良机,先下手为强。

生9问:你怎么会到草堆后面杀另一只狼的?

生10答:并非故意。当我来到草堆旁随便转转时发现的。

生11答:我想另一只狼一定就在附近,就四处找找,果然找到了。

师(问生9):你觉得两个人的猜测谁更有道理?

生12:请问经历了这些,你自认是个勇敢的人吗?

生13答:应该是,基本上是。

师:基本上是,你们同意吗?

生答:同意。

教师小结这部分的答记者问:屠户基本上是勇敢的,也还算机智的,对不对?(大家造成赞同)

另一组针对“蒲松龄”的访问开始了。

问:请问蒲先生,你为什么把故事安排在晚上?

生1答:因为晚上更能突出恐怖的气氛。

问:你为什么要笑?

生2:因为狼想欺骗屠户,但手段并不高明,所以想笑。

师补充问:写的是狼的故事,为什么故事的结尾却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而不是说“狼之变诈”?

生3:由狼推广到别的禽兽。

师(恍然大悟状):我懂了,不仅是狼,一切想害人的,只要想坑人,最后的下场一定是可悲的。

生问:蒲先生,你为什么要写这个寓言?

生4答:这个故事可以使后人得到启发。

师问:蒲先生,你觉得自己写得最妙的地方在哪里?

生5答:第4段第2句。(教师提醒他念出来)“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教师示意他表演一下这几句所写,生微眯眼睛,慢悠悠地摇头晃脑。

师:大家觉得这个“笑”字笑出了人的自豪。那么,在中国古典作品中狼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纷纷答:凶猛、贪婪。

师:我刚才听到有同学喜欢看科普文章,动物大世界,说说那里面的狼是怎样的?

生1:狼是群居动物,他们非常团结合作。

师:现在有环保主义者提出要“拯救狼”。

教师结合演示文稿告诉学生三个有关拯救狼的事实。然后问:“你觉得这是什么回事呢?是蒲松龄错了吗?还是环保主义都忘了要保护人类呢?

现在就让大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文学狼”与“自然狼”的问题研究。

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才是新时代同学的风貌,让问题伴随始终。 …

(教室里轻声播放着典雅的古琴曲,讲台的大屏幕展示一幅灰蓝色调的“天地沙鸥”图。)

(点评)

开课就以典雅的古琴曲和大屏幕展示的“天地沙鸥图”把学生和听课者带入一个艺术境界。

师:记得几个星期以前,我第一次在班上提到李清照,许多同学都感到十分陌生,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大家现在对她想来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

生:(有的点头、小声交流)

师:大家是怎样去了解她的呢?

生:(七嘴八舌)看书、去图书馆、读她的诗词、上网查资料……

师:看来,尽管相隔九百多年,大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走近李清照,体会他她的内心世界,你们很不简单哪。

生:(笑)

师:今天,我们就以“走近李清照”为题(屏幕画面上出现“走近李清照”字样),把同学们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拿出来互相交流交流,同时,也向今天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作一次“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汇报,好吗?

生:(齐声)好!

师:这段时间,我一共收到各个研究小组的同学们提交的63份报告,还有同学们自己制作的12个电脑课件。我相信,关于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的其人其文,大家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所以,今天,我把讲台给你们让出来。(走下讲台)

生:(小声交流,跃跃欲试。)

师:在大家发言之前,我要先请一位同学上讲台。这几天,他利用休息时间,根据课堂需要,把同学们制作的课件进行了综合编排,今天,他又将担任这堂课的电脑操作员和监控员。他就是李熙同学,请大家用掌声欢迎和鼓励他!

生:(鼓掌。李熙走上讲台,坐在电脑操作台前。)

点评:古朴的“走近李清照”几个大字清晰的出现在屏幕上,加之教师亲切的导入 语立即使所有在场的人产生一种“走近”的欲望。

这一“让”,让出了一个学生活动的大舞台,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

李清照生平简介

师:首先请第一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发言。

邱子维:(走上讲台)大家好!我们小组经过多方的收集和查询,已经掌握了许多关于李清照的第一手材料。

生:(笑)

邱子维:我们发现,李清照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才女。(屏幕显示李清照像)这就是李清照,她生于1084年,山东济南人,号易安居士,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她出身书香门第,18岁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生活典雅美满,有“赌书泼茶”的佳话流传后世。赵明诚出仕后经常外出,清照就把这些离愁别绪化为优美的词句,这也是她早期作品的主旋律:多描写闺情相思,反映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后来,金兵入侵中原,靖康之变后,她被迫流寓南方,1129年,明诚病死,清照孤身漂泊,最终在杭州度过残年。孤苦的生活,也使她的后期作品风格有所变化:词情黯然、沉哀入骨,多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

李清照的作品集叫《漱玉词》,后世对李清照的文学成就评价很高,(屏幕显示后世对李清照的评价语句。)沈去矜曾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四库提要》中也写到:“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故不得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还有《白雨斋词话》、《碧鸡漫志》等文化评论作品中,都对李清照的词赞赏有加。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下)

生:(鼓掌)

点评:初二的学生能如此完整地介绍出李清照的生平,又相随介绍出她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后人对李清照的评价,是令人称赞的。

师:我们更要谢谢邱子维,他不仅从生活经历、作品风格各方面概括地介绍了李清照,更用后人对她的评价证明了她出众的才华,很好!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

李文彬:我想补充一点,李清照大概在五十多岁时,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但这个张汝舟是个人面兽心的家伙。后来,李清照为了和他离婚,不惜对簿公堂。我想,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李清照的性格是柔中有刚的。

师:不错,李清照晚年的确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李文彬的补充让我们看到了李清照性格的另一个侧面,也更能唤起我们对其晚年不幸遭遇的同情。

下面,请第二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向大家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大家欢迎!

点评: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很好!”一声赞许,不仅给第一个发言人一个充分的肯定,更对后面准备发言的众多同学是一种鼓励,谁不想赛过第一个发言的人呢?

这一补充,十分必要,把一个“柔中有刚”的李清照活脱出来。

李清照前期词风简介

生:(鼓掌)

宋珊珊:(走上讲台)我们小组重点研究的是李清照的前期词作。(屏幕显示:李清照前期词作)李清照的诗词、文论都很有造诣,词的成就最高。她早期的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点绛唇.寂寞深闺》、《浣溪纱.绣面芙蓉一笑开》、《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等。(屏幕显示作品并配以同类意境的图片)

李清照由于早年生活优越,家庭幸福,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闺中情思,少女情怀,山水美景及思念丈夫的离情别绪。象“眼波才动被人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都是传诵一时的名句。(屏幕显示词句。)

我们认为,李清照的前期词作风格可以概括为: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屏幕显示这三个词)

我的介绍就到这儿,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再就这个问题跟我们组的同学交流。(下)

生:(鼓掌)

点评:初二年级的学生能就一位词人前期的作品研究到如此广度,并以“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准确概括词作风格,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成绩。

师:宋珊珊同学的发言虽然比较简短,但仍不失清晰、精要。正如刚才她讲到的,李清照早年的作品虽然也抒发一些离愁别绪,但总体上仍是一种清新明快的风格。那么,她的后期词作的风格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请第三小组的发言人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李清照后期词作简介

叶雯:我离得太远了(她坐在最后一排,过道上还坐着听课的老师),可不可以不上讲台讲?我保证讲得很大声。

生:(笑)

师:好,时间就是金钱嘛,你不愧是咱们深圳的孩子。

生:(笑)

叶雯:(快速地)我们组有两个发言人。我先来说说李清照词风变化的原因。其实刚才邱子维也提到了,1127年,金兵入关,爆发了靖康之变,李清照被迫离开故乡,流落南方。1129年,她的丈夫赵明诚病逝,她精神上失去了依靠,受到很大的打击,可以说是家破人亡。后来,她孤身一人从建康到越州、四明、温州,最后到临安,颠沛流离,受了很多苦。所以,她的后期作品一反前期的清新明快,呈现出另一种风格。待一会我们组的臧越会向大家详细介绍。

师:不错,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可以说是社会和家庭的双重悲剧造成的。那么,我们来听听臧越如何评价她的后期作品。

臧越:(走上讲台)我们小组的研究重点是李清照的后期词作,她后期的代表作大致有《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等。(屏幕显示这几首词及相同意境的图片)经过我们小组成员的讨论,她后期词作的风格可以用凄清哀婉、忧愤深沉、苍凉悲楚来形容。(屏幕显示:凄清深沉、苍凉悲楚)

下面,我就以两首词为例,为大家简要地分析一下。(屏幕显示《声声慢》全词)《声声慢》这首词,就十分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孤独女子的寂寞凄凉的心情,这与她前期作品中那种贵族少女、少妇的清淡、飘逸的伤春悲秋截然不同。《声声慢》一开篇就用了14个叠字道出自己空空落落、孤苦无依的晚年惨境,被后人誉为“神来之笔”。后又用“淡酒”、“黄花”、“梧桐”、“细雨”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物是人非事事休”的凄凉之境。这也是清照南渡之后飘零生活的真实写照,读来非常感人。

(屏幕显示《永遇乐》全词)《永遇乐》这首词以汴京的元宵佳节作为回忆的聚焦点,一如烟如梦的“中州盛日”和“如今”的艰难岁月互为对衬,极写过去的繁华,反衬出如今的孤寂。其中“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一句,(屏幕显示:词中这一句加下划线)语言看似通俗平淡,却凝聚着词人凄苦无告的深沉愁绪,国破家亡之恨,流离患难之苦,在对比、反衬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后期的杰作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介绍,相信同学们手里也有很多资料,我们下来再作交流。谢谢大家!(下)

生:(鼓掌)

点评:前后期词风变化原因的研究中,渗透着生活道路决定创作道路的唯物史观与现实主义的文艺观。

师:臧越发言的可贵之处在于,她不是孤立、笼统的概括,而是把对词风的阐述融进了对作品的赏析过程之中,有理有据,是一种非常务实的研究精神,值得赞赏。

点评:教师亲切、自然,点在关键处。从“非常务实的研究精神”方面肯定赞赏,说明艾巧老师的教学始终将人格、个性的培养,情感、意志的教育装在心中。

将课文中所选的李清照的《如梦令》重点研究讨论,并不平铺开来赏析,而是以设问:“《如梦令》是李清照前期还是后期作品?”引导学生思考,激活思维,引起一场热烈辩论,掀起该课的第一个高潮。表现了教师的引导智慧与教学艺术。

赏析《如梦令》

师:刚才,几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了李清照的词作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的不同的风格。大家注意到没有,我们这学期的课本里也有一首李清照的词,请大家打开书293页,大家根据我们现有的认识,判断一下这首词属于前期还是后期的作品?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生:(讨论,气氛热烈)

师:大家已经有结论了吧?谁先来说说?

郑夏洁:我们小组都认为这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师:为什么?

郑夏洁:因为这首词中表现出来的感情是很快乐的,与朋友一起出去游玩,还喝了很多酒,兴致很高,如果是后期的作品,不可能有这样的闲情逸致。

师:有道理,有没有不同意见?

詹惠林:我认为不是前期的,这首词一开始就写“常记”,这是一种回忆的口吻,还有,喝酒也不是只有高兴了才喝,也可以借酒消愁啊。

生:(笑)

师:好,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你们支持谁?

许秋姗:我也认为是前期的作品。回忆,不见得一定要年纪大了才可以回忆啊,二十几岁也可以回忆十几岁啊,三十几岁也可以回忆二十几岁啊。我觉得不能只看字面的意思,这首词我们读起来觉得很清新,有一种青春气息,应该更符合她前期的风格。

桑琛:我也认为是前期的作品,她描写的自然景物是“藕花”、“鸥鹭”,都是色彩比较鲜艳、明亮的,她后期的作品都是写那些“梧桐”啊,“黄花”啊,“孤雁”啊,所以……

詹惠林:那也不一定啊,“落日熔金”,金色不也很鲜艳吗?但这也是后期的作品啊!

师:看来争论还挺激烈的,大家同意谁的意见呢?

生:(大部分人说“郑夏洁”“许秋姗”)

师:其实,这首词确切写于哪一年,至今学术界也未有定论,大家刚才争论的主题已经基本上属于研究生的研究内容了,我说,你们真了不起!

生:(笑,面露得意之色)

师:我很欣赏许秋姗的一句话,我们分析作品,不能只看字面的意思,而更应该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意境,去体会它所要表达的感情。大家看看,这首词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陈浙:写了李清照回忆她有一次出去游玩,兴致很高,喝酒喝醉了,忘了回家的路,走进了荷花之中。

师:是“走进了荷花之中”吗?

陈浙:不!是划船划进去的。

师:对了。所以才有后来的……

陈浙:“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对,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带着一点醉意、开心畅游了一天的少女,一大片粉红的荷花,一群翩然起飞的沙鸥。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七嘴八舌)美丽!清新!快乐!……

师:同是回忆,这首词和《永遇乐》有没有不同?

张文婷:这首词单写了游玩那一天的快乐,没有《永遇乐》表现的那种抚今追昔的悲伤。

师:你用了一个非常好的词!“抚今追昔”,很贴切。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看到,这首词整体的调子是明快、活泼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应该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好,下面大家集体朗读一遍《如梦令》,注意读出刚才我们分析出来的那种意境。

生:(齐读《如梦令》)

点评:学生能抓住《如梦令》的字句、情感,风格有理有据的辩论,闪现出思维的火花,学会了分析诗词作品的方法,锻炼了辩论的能力。

朗诵欣赏

师:大家读得很好!精彩的朗读或朗诵是对作品的再创造,会让听众沉浸其中,深受感染。今天,第四小组的同学要为我们带来他们精心准备的朗诵表演。他们一共要朗诵三首李清照的词,从选词到配乐到配图,都是他们自己设计的,让我们用掌声欢迎他们。

蒋南:我代表第四小组先为大家朗诵一首《渔家傲》(屏幕显示《渔家傲》全词及画面,音乐起)渔家傲,天接……(略)

生:(热烈鼓掌)

师:(对蒋南)你为什么要选择这首词来朗诵?

蒋南:李清照的词大多数都是很……软的……

生:(笑)

蒋南:我觉得,我们男生应该有一点阳刚之气,所以选了这首。

师:非常好,通过刚才蒋南朗诵这首词表现出来的豪迈之气,我相信他理解了这首词。下一个是谁?

张文婷:我朗诵的是《醉花阴》。(屏幕显示《醉花阴》全词及画面,音乐起)薄雾浓云……(略)

生:(鼓掌)

师:大家评评,她朗诵得如何?

邱子维:我认为她朗诵得非常好,特别是配乐,很舒缓,有一种淡淡的悲伤的感觉,但又不是特别悲伤。

师:为什么不要特别悲伤呢?

邱子维:因为,她只是思念丈夫,她的丈夫又还没死。

生:(笑)

师:是不是应该说,现在的李清照还没有遭受到国破家亡的痛苦,她的悲伤还达不到那么深的程度?

邱子维:是。

师:说得不错,还有同学要发表意见吗?

孟月莹:张文婷的抑扬顿挫处理得很好,她把“莫道不消魂”一句扬上去,“人比黄花瘦”再降下来,又慢下来,让人觉得……嗯……

师:“莫道不消魂”是对谁说的?

孟月莹:对……她的丈夫,也是对读者说的。

师:对,很好。那么,把这一句扬上去的目的是……

孟月莹:增加说服力。

师:太好了!最后一句为什么又要弱下来呢?

孟月莹:因为,整首词的感情是很忧伤的,这样就突出了这种感情。

师:对,你不但理解了李清照,也理解了张文婷。

生:(笑)

师:这最后三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来,全班同学一起充满感情的读一遍。

生:(朗读。略)

师:最后一个朗诵的是哪位同学?

李璐:我为大家朗诵一首我最喜欢的《声声慢》。(屏幕显示《声声慢》全词及画面,音乐起)寻寻觅觅……(略)

生:(热烈鼓掌)

师:太感人了!特别是最后一句,凄凉的晚景,国破家亡的惨痛,那种千愁万绪,无从说起呀,那种凄苦无告啊,太准确了!来,最后一句,大家一起来一次!

师、生:(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非常好!

点评:朗读欣赏,原本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精要处点拨设问,指导朗读非常精当。

我眼中的李清照

师:这节课上到这里,在同学们心中,李清照的形象应该是越来越清晰了吧?

生:(点头,小声议论)

师:我们已经离她越来越近了,有这种感觉吗?

生:有!

师:下面,请各小组的同学们思考、交流一下,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和这节课的学习,你心中的李清照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另外,如果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她,你会把她比喻成什么?

生:(讨论)

师:好,谁先来发表意见?

(举手十分踊跃)

苗露:我认为李清照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才女,无论从她的作品还是她的生平来看,她都是一个杰出的女性。特别是她在离开故乡,丈夫病死后,还能在创作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写了那么多好诗好词,说明她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勇敢的抗争,我最敬佩她这一点。所以,我把她比喻成一枝开放在严冬的红梅。

曾丽娜:我觉得李清照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她身为“贵家子弟”——她父亲是礼部员外郎,她丈夫的父亲还做过宰相,可她并没有一点那些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而是致力于文学创作和金石收集。所以,我把她比喻成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李楹:我觉得比喻成花太普通了,比喻成菊花也可以啊。我觉得李清照更象一只天鹅。

生:(笑)

李楹:是啊,天鹅是飞得最高的鸟,正好证明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也是最高的。

峰:我把李清照比喻成一直孤雁。

师:(笑)好,比完花又开始比鸟了。

生:(笑)

点评:各种比喻五彩缤纷:严冬红梅、深秋菊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高飞的天鹅、失群的孤雁、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孤舟,特别是冰晶中的一枝蒲公英这幅画,真令人感动!看来,学生是真正走近了李清照,不然是做不出这些精当的比喻的,创作不出这幅寓意深刻的画的。

峰:孤雁就比喻她无亲无故,一个人孤身漂泊,而且,李清照的家乡在北方,大雁的故乡也在北方,他们冬天到南方去过冬,春天又飞回北方,而李清照她就像一只失群的孤雁,找不到回去的方向了。而且,它也许还受了伤,也无法飞回去了。

师:(深受感动)很感人,看来峰虽说是一个男孩子,可也有一颗细腻的心。还有许多同学想发言,好,李思的手举得最高,你来说说吧。

李思:我觉得峰把李清照比喻得太弱了,我把她比喻成一条小船,虽然小,但仍然在惊涛骇浪之中坚强的划向彼岸。

师:你说的“彼岸”是指什么地方?

李思:嗯—是文学的——高峰。

师:太好了!同学们的想象力真让我自愧不如!还有吗?

巫丹婷:我在家画了一幅画,就是我心目中的李清照。

师:快拿出来给我们欣赏欣赏

巫丹婷:(走上讲台。李熙用实物投影展示图画)这幅画的底色是黑色的,象征了当时那个黑暗的社会。这是一枝蒲公英,它被这块冰包住,就象李清照的命运一样不幸,但蒲公英的种子还是从冰的包裹中飘了出来,就象李清照的诗词,直到现在还被我们传诵。(下)

师:真了不起!李清照泉下有知,应该感到欣慰了。九百年后,她的作品仍在被我们传诵,而且,在我们一个班里,她就拥有这么多的知音!

今天非常高兴,老师没有过多的指导,同学们自己研究,自己体会和感悟,竟然有如此高水平的发言,可以说,你们已经用自己的方式走近了李清照的心灵深处。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有效的拓展了大家的视野,大家已经学会了如何在研究中思考,在学习中领悟。学语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在美好的文学世界中汲取精华,充实精神,体验更丰富的人生,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就在这里。

下课!

生:(起立)谢谢老师!

点评: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在语文课中,如若每学期举行两次,中学六年十二个学期将可对中外二十四位作家进行类似的研究,可以想见,学生将会有多么大的长进啊!

(总评)

深圳市莲花中学“研究性学习”课题列入了市区两级“十五”科研项目。艾巧老师进行“研究性学习”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2001年4月13日,她开了一节《走近李清照》的公开实验课,市教研室的专家及市区创新项目实验学校的教师代表40余人进行了观摩并给予充分肯定,高度评价。

我以为该课一扫那种将浑然天成的文章肢解到支离破碎,把浓情洋溢的文章分析到索然无味的陈腐语文教学方法,给语文教坛带来了生气,带来了启示。

该课在美的音乐声中,美的课堂境界中,美的情感氛围中,美的作品赏析中以及在具有美的气质风度,美的举止语言的教师引导、启示下展开,又自然的掀起两次高潮:一是辩论《如梦令》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二是学生各自谈“我心中的李清照”。可以说,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情感得到了一次感染,能力得到了一次锤炼,兴趣得到了一次激发。

归结起来,此课初步达到了四个突破:

1、突破传统课堂信息的单向、单渠道传递,基本形成了新型的课堂模式。

该课突破了教师独霸讲台,满堂灌的模式,组织学生将较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性学习李清照的成果在课堂交流。其中有李清照词的朗诵、推荐、赏析,有李清照资料的介绍,有研究观点的辩论,也有对李清照生平与其词的感悟进行的交流。这样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向立体交叉的课堂信息传递模式。该课内容之充实,信息量之充足,学生参与之广泛,思维火花之碰撞以及学生能力之增长都是令人称赞的。

2、突破了课堂时空的界限,带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

学生不受课堂的时空限制,紧扣主题四处寻找资料,朗读品味,赏析评价,研究探讨等等。从时间上说,这一节课只是这一研究活动的一个交流的中心环节;从空间上说,这一节课,只是这一研究活动众多的研究场所中的一个中心场所。

3、突破了单一知识的传承,融知、情、义、能的培养为一炉。

该课绝非单纯语文知识的机械传授,全课充满浓浓的情,和谐的美,始终体现出学生多种能力的展示,也折射出学生自主学习道路上意志品质的锻炼。

4、破了学科学习的界限,融“五育”为一体。

德、智、体、美、劳原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只是一些人将其隔裂开了。

这节《走近李清照》的语文课,既是一节高质量的智育课,又是一节大容量的德育课,也是一节高品味的审美课,还是一节学习运用现代化电脑,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劳技教育课。

一位28岁的年轻老师设计、组织了这样一节令人耳目一新的好课,我想,只要她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定会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年会抽奖一等奖获奖感言【篇七】

担任班主任工作有两年了。班里有个男生叫杨金龙,这个孩子长的白白胖胖的,很是惹人喜欢,可是接触后发现这个孩子不爱说话,就连上课回答问题也是站起来不张嘴说话,我一开始很生气,以为这个孩子故意不说话,后来听他妈妈说这孩子在幼儿园时,也是这样不爱说话,这可真是让人费解,他也没经历过家庭变故,心理应该是正常的,不该有自闭倾向。

为了找到原因,我每天多留意观察杨金龙。下课了,这孩子和其他男孩在操场上玩得热火朝天,跑啊跳啊,有时还大喊大叫,这哪里是自闭的表现呢。经过近两周的观察,我发现这孩子课堂不说话是胆子小,害怕我批评他。要找到问题的原因,我就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刚开始我找他到办公室谈话,可这孩子还是一句话也不说。后来我就在下课是和学生一起玩,慢慢的这孩子在和我的接触的次数多了,偶尔也和我说几句话了,于是我接着鼓励他说:“你看下课了你玩得多快乐呀,而且说话的声音很洪亮,老师多希望你上课时也能勇敢点,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接下来的日子,我有意在课堂上多提问他,起初他想说又怕别的学生嘲笑,不敢大声回答,经过反复的鼓励,终于有一天在数学课上,他举起手要回答问题了,学生们都和惊讶,杨金龙开口说话了。他的学习表现也大有改善,整个人也变得活泼开朗了。

教师的爱可以改变学生,学生会因教师的关爱振奋精神,教师应当热爱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真心去融化孩子,去塑造孩子。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的心愿,它会鞭策,鼓励孩子,大大推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作为一名平凡而普通的小学教师,工作中,我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扎实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认认真真地实践着我的生命历程。

年会抽奖一等奖获奖感言(篇八)

活动目标:

1、理解反义词,并能运用一些反义词说一句简短的话,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反义词,培养幼儿思维敏捷性、流畅性。

3、体验小朋友们之间互动与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进行比较的实物各两个:皮球、毛线、书、衣服。

2、PPT图片:苹果(大小)、树(高矮)、猴(多少)、尺(长短)、人(胖瘦)。

活动过程:

1、教师以简短语言引出课题:今天,我带来了许多玩具,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2、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说出一些反义词:这两个球有什么不同:一大一小、毛线:长—短、书:厚—薄、衣服:新—旧。

3、讲解什么是反义词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词,像大小、高矮、长短、厚薄、新旧等,这些意义相反的两个词叫反义词(出示字宝宝在黑板上)

4、出示PPT图片,加深幼儿对反义词的理解。

师:生活中的反义词可真多,我这里有几张图片,请小朋友用线连出和它相反的物体。出示PPT图片,幼儿连线:苹果(大小)、树(高矮)、猴子(多少)、尺(长短)。

5、拍手游戏:反复练习学过的反义词教师说一个词,幼儿边拍手边说出它的反义词(集体、个别回答)。

如:我说"上",幼儿:"下",左——右;大——小;好——坏。我说"火车跑得快"——幼儿说"火车跑得慢";新衣服——旧衣服;棉花轻——铁重;纸薄——书厚;开灯——关灯;天热——天冷;河水浅——河水深;我坐着—我站着等等。(教师也可以请幼儿上来当小老师,小朋友和他互动。)

6、做相反动作(加上动作)

如:把右手举起来——把左手举起来;哭——笑;小鸟飞得高——小鸟飞得低;往前走——往后走。(教师可以请小朋友上来当小老师,小朋友跟着做相反动作。)

结束。

小结: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反义词是无处不在的,今天呀,我们学习了大小、长短、厚薄、新旧、胖瘦、多少这些反义词,还有很多有趣的反义词呢。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这些有趣的反义词吧!下次回来跟其他小伙伴说说还有那些反义词哦。(完)

年会抽奖一等奖获奖感言(篇九)

又是一度阳春三月,尽管清风和着阳光阵阵袭来,但我却丝毫感受不到春日的温暖。是否,在漠然的人群中穿梭久了,人亦变得冷情了?

小时候,我曾在乡下度过了几个开心的年头。那年,满怀着憧憬,我随着父母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我是一个喜爱邻里间热闹的乡村人。因此,当一个喜爱热闹的人来到一个不热闹的地方,那么他注定是孤单迷惘的。很不幸,我偏偏就是那么一个人。

楼梯口旁,我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正着急不安地左右徘徊,我思绪着,到底该不该敲门呢?终于,我还是迈着铅重的脚步,敲开了门。露脸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阿姨,此时正不耐烦地望着我。我嚅嗫着唇,怯怯地开口:阿姨,我的书掉在你家的阳台上了,可否我的话还没说完,她就一把打断了:书,什么书,我家阳台上没书。一说完,丢给我一个防贼似的眼神,就重重的关上了门。门外,我茫然了。或许,真的是我傻。早在我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清晨,在电梯里向这些新邻居们道早,换来的却是一道道看傻子似的防备目光,我就该知道这里的人情冷暖。这里不是乡下,大门紧闭,老死不相往来是这里的标志。但我仍坚信,我能与新邻居们建立友好的邻里关系,结果却做了一件件蠢事。我想我是忘不了的,那个清早,我照例在小区里散步,前方匆匆路过一个人,一个钱包“嗦”的一声,从她口袋里滑出,其中不少走过的人都看到,但他们都像无事人一样装作看不见,我对此感到疑惑极了,但最终还是走过去捡起了钱包,追上那个钱包的主人,然而话还没说出口,她已从我手上抢回钱包,嘴里还恨恨地骂着我小偷。果然,学雷锋的事不是现代人做的。

第二天,我在垃圾桶旁里捡回我的书。

年会抽奖一等奖获奖感言(篇十)

说到《史记》就有人想到司马迁,说到“把酒问青天”就有人想到苏轼,说儒家就有人想到孔子,说到精忠报国就有人想到岳飞……那么,下面这些文字所描述的,是谁呢?

她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

在小时候,因为祖父的去世和父亲的疾病,她总是梦想着当个医生,也看了不少讲人体知识的书籍,努力学习着那些平常在幼儿园、在学校里都很少涉及到的知识。

但没过几年,她却因为受到自己最崇拜的表姐的启蒙,又放下了成为医生的梦想,拿起纸笔,开始画画。

那些画看起来真不怎么样——长大后的她会这么想。她不爱画美术老师教的苹果,大树和小太阳,她喜欢画人,画可爱的女孩子,学着画动画片里那些她永远也遇不到的浪漫情节。

对于儿时的她来说,画,几乎变成了她整个世界。

这回她没有回头,没有半路上因为什么契机而返回,那些所谓的“契机”,只是让她更坚定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不过,圆满地、一帆风顺地走在“人生”这条漫长而悠远的道路上,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啊。

她学了素描,临摹了漫画,甚至和小学的同学一起自己编了幼稚而有趣的漫画期刊。

那样的生活充实而温馨,有笔,有纸,时光浸泡着画不出来的友情。

小学六年的时光晃过去,那些年还在一起画着画的同学们,也被时间冲散,随着各自的方向继续漂流着。这本就是无法改变的事情,对于她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

依靠着“友情”滋润的世界,突然干涸,龟裂,崩分离析下来。失去了流水的高山被风化,土块也坍塌下来,与细沙把这里变成了无边无际的沙漠。

她有些消极,并且她自己也深刻地感觉到了,她在坠落,在下滑。包括生活质量,也包括她作为一个学生的成绩。

“你能吗?”

她与其他考不好的同学被叫起来。她的老师,对她如此问道。

“你可以吗?”

从小到大一直坚持着画画而锻炼出来的画技,突然被如此质问。她有点手足无措,动了动唇不知道说什么好,心里一篇混乱。

“你能做的到?”

请不要再说了!她想捂上耳朵,泪腺已经快抑制不住地要分泌泪水,可是她怎么敢,在自己最敬爱的老师面前,在全班同学有意无意地旁听之下。

她当然知道,自己的成绩并不好,继续坚持“画画”这种爱好,以后很难生存,对于现代社会来说也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何况她的画技也不算拔尖,比起同年级的许多人,都差了不止一点点……

“我就是想画!我做的到!”

她在心里这样呐喊着,可是在现实里,她还是沉默着摇了摇头。

“……做不到。”

这几乎让她没有继续保持站立姿势的力气。

事后老师又开导她,她也明白那件事只不过是做个样子而已,便答应了“我会好好读书”。

可惜的事,她也只是“做个样子”。除了上课更努力地认真记笔记以外,画画依然占据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No road of flowers lead to glory.(没有铺满鲜花的道路通往光荣。)”

就算道路的终点并不是她所期望的,就算她耗尽一生也无法到达彼岸,但是,她并不在乎这一切。她,只是想画画的,一个普通的女孩子而已。

啊,你问“她”是谁?

就是我啊。

年会抽奖一等奖获奖感言【篇一十一】

我是一名女生,很讨人喜欢,妈妈总夸我写的字十分漂亮。还说我是家里的“小喇叭”,从一睁开眼就开始不停的“叭叭叭……”说个不停。我还有一个姐姐,她也是老师的学生,现在上初二。

我的长像很甜美,妈妈喜欢给我穿姐姐穿过的衣服,虽然不是新的,可我还是很喜欢。用妈妈的话说,人好看,穿什么都差不了。我属狗,心中的狗,是谁也画不出来的。因为我都无法描写出它的样子,别人又怎能画出来呢?

我的爱好是看书,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总是没完没了的看。喜欢看《幽默故事》、《笑话大王》、《脑筋急转湾》这类书籍,让人轻松。高兴时给身边的人说几个,让大家也高兴高兴。

最开心的时刻是过生日,姐姐会把蛋糕里的奶油抹到我的脸上,我也会追着姐姐“报复”她。看着我们自己变成小花猫般的脸,互相哈哈大笑,真是快乐无比。

我有许多为什么,为什么我在家里是妹妹而不是姐姐?为什么妈妈总想锻炼我自己一个人上下学?为什么我总是用姐姐的旧书包?为什么出去玩时,别人总说我是姐姐的“跟屁虫”?这一系列的问题,妈妈却总是回答,你慢慢就知道答案了。

我还喜欢哭,喜欢哭也是我的特点,遇到委屈的事总是得哭个稀里哗啦才行。不过哭完就没事人一个,过会儿就开始没心没肺的笑。只有一次我开心的去学校,结果伤心的回家。

大家仔细想想,我是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