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最新匠人精神心得

2024-03-21
匠人精神心得 匠人心得

一般来说,能写好心得体会,也能写好其他文章,所以我们要如何总结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匠人精神心得”的必知知识,我们相信这篇文章会使您更加理性和成熟!

匠人精神心得【篇1】

匠心为先匠力贯穿

——读《匠人精神》有感

小微企业部武掌华

读完《匠人精神》,直映脑海的便是《诗经·淇奥》中形容君子的诗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这种对自我心性螺旋式、不断提升、不断完善的切磋和琢磨,正是我们古代君子对心与力的坚守和对"匠人精神"的追求。

欲成匠人,首修匠心。何为匠心?

匠心是善心。这是一个三观问题,虽说不能全以"三不朽"和"天下苍生"为标准,但必须得有一颗纯粹心、慈悲心、功德心和奉献心。

匠心是虚心。虚以待物,宽以待人。只有保持谦虚,才能有足够的心理空间去发现、理解和理解世界。在日常工作中,眼睛一定要高,心一定要低,只有这样才能有更深的了解和理解。

匠心是恒心。万事开头难。做任何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精力和信心会不断地被新出现的问题和各种失败所侵蚀。我们还能像开始一样的坚守吗?这就是对我们恒心的考验。

匠心是细心。细微之处彰显非凡品质。唯有精益求精,方能卓然于鼎。

匠心是"创"心。聪明才智不是保守,而是追求、突破、创新。但创新不能没有根基。

真正的匠者,一定要在某个领域做到虚心、恒心、细心,才能进一步创新,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这种创新是浴火后的新生,是锤炼后的淬火,更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洒脱心态。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匠人要发扬匠人精神,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除了独具匠心外,还必须匠力贯穿。

匠力,我的理解就是执行力。

它首先是"没有任何借口".执行任务时,不管遇到多大的阻碍,都要努力寻求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出色完成任务。完美的执行是没有理由的。

二是过程控制和结果导向,要跟踪、跟踪、跟踪,直到问题解决、任务完成。

再次是永不言败的执着。正如丘吉尔成功的三大秘诀:“永不放弃;绝不、绝不放弃;绝不、绝不、绝不放弃".

四是团队精神。团队要练狼性,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共同实现。

工匠的力量浓缩成一句话,就是“现在就做,马上做,马上做”

具体到个人,作为海南银行小微金融服务中心的一员,《匠人精神》要求我做到:

一是做小微要"匠心为先".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实体,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生力军。因此,我们做小微,不仅是促进业务发展和完成业务指标,而要把它当成一份事业、功业、善业,要扛起一份责任、担当和使命。

要持之以恒地坚守、践行"海纳百川、至诚行远"的核心价值观和"更懂海南人、更系海南情"的服务理念。要温心、虚心、细心地想客户所想、急客户之急,根据市场需求创新制度、产品和流程,与客户共成长、共成就。

二是做成员要"匠力贯穿".作为海南银行的一员,作为中层管理者,要团结部门同志坚决服从行党委的决策和部署,切实执行"五个一工程""七大发展理念"和"四个三计划"等全行战略,对行里下达的条线指标和任务,积极主动找需求、拼市场、深服务,不折不扣,不找任何借口的完成。

匠人精神心得【篇2】

读书心得:《匠人精神》读后感

郑建明

阅读学习《匠人精神》,感触非浅。秋山先生认为:要做一个“通人”,首先是和父母通,孝顺父母,让父母喜悦。再次是与师父通,严师出高徒,全盘接受师父的传承,“守”的境界;再次与同事通,木工是集体协作作业,良好的沟通协作;再次是与邻里通,营造舒适整洁的生活;再次是与客户通,让客户感动,做得超出客户预想;再次是与工具通,工具朝夕相伴,一生一世,犹如长在身上的器官;再次是与所制作的家具通,把家具当做自己的孩子,神情专注,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将心中的样式制作出来;再次是与徒弟通,言传身教,身体力行。

书中写到:我相信“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所以在每天的学习中,不仅磨砺学生们的技术,更注重锤炼他们的人品。如果人品达不到一流,无论掌握了多么高超的技术,在“秋山木工”也不承认他是真正的匠人。秋山先生订立的30条育人法则,并没有特别险峻离奇之处,更没有通篇大道理,都是可以马上实行的做人道路。可以说是普世价值,之所以不仅仅在本行业内流传,而在全世界各行各业中国共产党享,在于共通性,适合所有希望打磨自己和公司效率的职业人。

秋山先生认为,一流匠人的成长之路需要完成“守破离”三步过程。跟着师傅修业是“守”的开始,模仿作为工匠的心理建设,以及学习生活态度、基本训练、程序、心得、技术等做为工匠必须具备的一切。忠实全力吸收师傅所传授的知识。守正方能出奇,否则就是邪。“破”就是将师傅传授的基本形式努力变成自身本领的阶段,一边摸索一边犯错,在师傅的形式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自己擅加修改是行不通的。不破不立。“离”就是开创自己新境界,从师傅那里独立出来。秋山木工,第九年开始独立,迈向崭新的道路。

纵观整本书,其实非常好读,也往往是非常好读就容易读过忘了。尤其是这些道理,感觉老生常谈,每条都知道,而且还都做过,可是难能可贵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来这样做,不要有分别心,杂念地去值守。日本文化里本身就有谦卑客气,不给别人找麻烦的理念,可是在这30条里依然再次强调,比如打招呼,时间观念,好相处,责任心,打扫整理,明白自身立场,注重仪容,等等,按照秋山先生的理解是现在年轻人容易懈怠,所以要反复提醒。这30条是每天早上都要大声朗读的,也透视出秋山木工的企业文化是兼容并续的,做为一流工匠必须先做到这些,这也是和同行以及各行各业客户打交道的方法。虽然在这30条里没有提到怎么和其他家具品牌横向联络交流等行业问题,但是从这30条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将来学徒出师后一定也会有良好的沟通条件和各行各业来往,绝不会闭门造车,唯我独尊,陷入我执的烦恼。同时,我也注意到这30条原则也反映出一个道理,那就是把事情做简单的能力,开始就把事情朝简单的、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方向去引导,得道者多助,这样可以让自己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在认真做事的方法上,一种是秋山木工这样,在做中不断磨砺心性,逐渐变为好好做事,和社会融合,包容一切,品行一流的匠人;还有一种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般的专研,后面这种很容易陷入我执的窠臼,恃才傲物,觉得自己不被大多数人理解是他们的愚蠢,人生道路越走越窄,大道多歧,做拥有一颗玲珑心的匠人还是匠气十足的匠人就由自己选择了。同时,秋山先生反复强调60%是品行,40%是技能,没有一流的品行是不会产生一流的匠人的。

秋山先生20多岁创建秋山木工,现在70多岁了,依然和40年前一样工作,甚至更忙,教出一流工匠这是一件多么费心的事情。依照我们国人的做事方式,必然早早就有资本家去忽悠他做木工界的黄埔军校,学生怎么只能有数十名,应该海选,二三千名学员是正常的,然后海选出一流工匠,做成超级ip,原则是超级ip生产超级ip,不浪费每一个ip资源。于是秋山利辉先生会经常出没于各大网络媒体,报刊杂志,企业内部宣讲会,介绍心得等,慢慢把自己变成超级ip之父。然后做品牌,原品牌比较高贵,就做个副品牌,打轻奢路线,交由学员完成。你看,多完美。学员以学校为骄傲,锻炼了技艺赚了钱。于是学员管理走韩都衣舍或者海尔的小组制管理路线,人人都是自己的ceo,在平台上自主创业,自主接单。公司负责运营,协作,宣传,物流。哇!多完美,年产值上百亿的家具公司呼之欲出。可是为什么秋山利辉先生不这么做呢?在秋山先生的心中,是精工细作,以他的要求再增加十个学员都不可能。这个和中国国内的企业家的想法大相径庭。如果秋山先生真这么做了,你还相信他的匠人精神吗?你会认为他的匠人精神就是一种门面装点,()摆设,这是百年企业基石坍塌的前兆,既然选择做一流匠人,就没有办法去商业化流水线作业,因为很难保证一流匠人技艺和品行不被商业行为去冲刷殆尽,最终只剩下一层壳来勉强维系。秋山先生时时刻刻高要求学徒,目的是把他们培养成高贵的人,唯有高贵人格才能看到更多潜在的高级需求,自我钻研设计出符合家庭气质,深层内敛,实用好用,融为一体的好家具,甚至可以传承百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我们国家现在虽然提倡工匠精神,但是还仅仅停留在口号阶段,或者机械地认为死磕甚至闭门造车阶段,中央电视台的《大国工匠》更多的是讲一个人的技术能力之高,而缺乏一种精神层面的归纳,工匠精神是一种兼容并续,内外圆融,品行胜与技艺的行为,因为技艺总是会被超越、淘汰,唯有品行指导下的技艺才会长盛不衰,日新月异。在我们国内如果说迎合某些商业行为的工匠精神是种广告宣传,那么在很多功在千秋的行业更应该迫在眉睫地真正需要工匠精神,并且越早践行越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所以,我们说敬业,不能只是仅仅只是停留在从业者对业的“敬”上,用人的单位,乃至国家,整个体制,都应该“敬”这个业,只有大家都“敬”,这个业才能真正“敬”得起来。少年儿童见到大人与社会对某个业“敬”,才会心向往之;从业者除了自己“敬”,觉得周围的人,上司、单位、社会、国家也敬,才能在心理上和情感上得到认同和满足,也才可以一辈子“敬”得下去。因此,也该是我们开始着手塑造我们的“匠人精神”“职人文化”的时候了。

匠人精神心得【篇3】

【篇一】

前段时间在商场闲逛,机缘巧合走进了大众书局,被《匠人精神》这个书名所吸引,当我通读完全书后,被这位日本国宝级的匠人的行业精神与育人精髓深深折服。

中学毕业后,英雄秋山利走进家具工匠之路。26岁开始接受为日皇室制作家具的任务,27岁创立“秋山木工”学校。目前客户从日本宫内厅、迎宾馆、议事堂、高级饭店、百货公司、高级品牌专卖店、美术馆、医院,乃至一般家庭,全由技术可靠的一流工匠亲手打造,可使用1、2百年的家具。

他整理出“匠人须知30条法则”的标语,礼仪、感谢、尊敬、关怀、谦虚……这些做人最重要的事,能有效地磨练心性和品格,唤醒每个人体内的一流精神。

作为一个“倔强”的九零后,虽然在工作、生活中难免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我更愿坚信“事在人为”。要把事情做好,就先要把人做好,渐渐就能走到了“己成,则物成”的方向上来。这个观点跟书中的理念不谋而合,如何培养一个“**”,古人云: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一曰:发心。“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一流的人才,拥有一流的心性”。

在书中,秋山利辉强调了进入工地前的特点。例如,初次见面时,他应该大声、有力地向人们打招呼;懂得变“傻”,保持开朗、乐观的心境;心怀感恩地倾听;要做一个和蔼可亲、容易相处的人等,通过这些手段营造积极主动的氛围,获得成长,赢得彼此的信任。要想做一个“明白”人,不由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内心,如何以孝道对待父母,如何包容支持亲人,如何关心协作于同事。

世界越快,我们的心就应该越慢。有时候,直溯本源,就可以在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找到自己坚守的节奏和内心,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中华五千年的精神传承,有一个核心则是“孝道”,如果我们尝试把亲情融入到我们的精神气中,把亲情融入工作的动力,让乐观阳光成为我们的第一张名片,那很可能让我们进入一个诸事皆顺,万事俱通的境遇。

二曰:愿力。人们只有在真正想做的事情面前才能做好。书中有一点:

“愈是喜欢木材并用心练习的人,在练习时就愈快乐,也愈容易进步。自己感动了,就会有所成长;如此便能和工具融为一体,就像刨子长在自己手上一样,制作做令人感动的东西”。在我身边,存在着很多令人敬佩的人,但遗憾的是,很少人真正为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感到自豪,取得的成绩往往依靠聪慧的智商和反复的经验。

每每看到这些,都让人不禁设想,若这些人把自发的努力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动力结合起来,很难想象会创造出多么伟大的事业。如果有机会,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冷静下来,找到自己的优势,去做自己喜欢的、愿意为之努力的事情。脚踏实地地以愚公移山的坚持,发动来自内在的力量,以一种近似乎禅人的坚持,不轻看自己,不受外界过分的打扰,全心全意投入,成为自己领域的一名“匠人”。

把简单地事情做到极致,功到自然成,最终“止于至善”。正如古大德云:“成大人成小人全靠发心,成大事成小事都在愿力。

”2016年李克强总理的《**工作报告》中,在说到“提升消费品品质”时,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文件之中,显示“培育工匠精神”的诉求,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简言之,时代需要一种“匠人精神”,以一种做人做事敬天畏人的态度,对抗日渐炽热的浮躁之风。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论述的君子之道,也适合匠人之道,适合企业之道,适合人生之道。

这个时代呼唤“匠人精神”,现实需要“匠人精神”。这个时代所需的匠人精神,是用哲学家的大脑、诗人的心、工人的手把喜欢的事情做一百遍,然后去影响这个世界,赢得作为一个匠人体面的一生。从别人的故事中找自己的方法,从“秋山木工”以孝育人、以持成事的成功实践,看到我们民族的文化之魂。

成功,不在乎有没有,而在乎是否“用心”。玉狗春节,新的一年刚刚开始,让我们不要忘记原来的心,用拳打脚踢的心对待工作,创造我们这一代人的聪明才智传奇!

【篇二】

你的人生究竟有多少种可能?有两种答案:如果是静态被动的,则可能性较小;若是动态主动的 ,就会有无限种可能。

有一种人,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靠拥有高超的知识和耀眼的学历,而是在平凡的工作中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专注和钻研,凭着坚守和创新,他们成为一个领域顶级的人才,活出了自己的精彩。这类人身上就有李克强总理明确倡导的 “工匠精神”。

在我们印象中,提起工匠精神,眼前不禁会浮现这样的画面:埋头苦干、不言不语、疏于交流、专注于手中的工作或者是手艺的人,给人一种“呆”的感觉。我们将评价工匠的标准完全聚焦在了技术层面上,只注重技术上的培养和精进,忽略了人是感情动物的本质。

殊不知 “匠人精神最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孝心。”只有在不注重表面现象,从心底里尊崇技术;有将这门技艺融化到血液里,渗透到思想中的那种特有的执着,才能使人们主动的去学习去领悟,才能使这门技艺得到传承。

多年来,大多数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是浮躁、急功近利的。他们认为专注于一项任务是浪费时间。很少有人能冷静下来,坚定地投入工作。

那些能专注于一项工作的人们,也会被人鄙夷地称为“呆子”“傻子”“缺心眼儿”,大多数人眼中的“聪明人”是以少付出、多得到为前提的,具体表现就是少干活儿、多拿钱。理性告诉我们,这种情况不会持续下去。大家都在吃老本,不争取更多的进步,无论多雄厚的公司也会以倒闭告终的。

《匠人精神》这本书像一股清泉,滋润着因急躁而干渴的人们。当今企业缺乏一种能够在某一领域发挥独立作用的技术人才。本人将书中的精华总结八条,以供借鉴。

第一条:“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书中提出要做一个合格的工匠,首先是要有孝心。

孝道是责任感的延伸。只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体现在孝道上。孝道就像河流的源头,滋润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磨练心性、不断提升自己的心性的前提下,并学会感恩,用感恩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有这种想法的人在生活中会有很多可能。

若想活得出色,精通一门专业技能可谓是捷径;在没有任何技能的情况下寻求发展是白日梦。以“门外汉”的身份也能赚到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特别是一些刚进入社会、接触新岗位的年轻人,更不应该有这样的期待。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那些投入时间和精力提高专业技能的人才越来越容易在社会上立足。随着消费升级,供给制度改革,人们宁愿花费更多的钱去买***的商品,也不会花便宜的价钱买那些“礼拜鞋”“星期衣”了(鞋子的质量不能维持一个礼拜以上;衣服的质量不到一周,通常是指那种质量差,**便宜的商品。这是人们消费意识的结果。

那些去日本背“马桶盖”,跑韩国抱“电饭锅”的就是这个消费心理影响的。预计中国制造业也将创造出世界知名、精益求精的产品。就像德国汽车和瑞士手表一样,它们将质量与生活融为一体。

第二条:通过“剃光头”这种外在的形式,强迫他的徒弟来培养专注精神,来约束内心的选择,并更加坚定内心的选择。学徒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才有效。

八年的学习时间付出,才能立足社会。这就应了时下流行的一句话“会吃苦吃一阵子,不会吃苦吃一辈子。”

早晨从跑步开始,坚持每天早上跑步十五分钟,除了锻炼身体外,还可以对最重要的是锻炼心性,巩固坚持的思想。拖延和不服从在学生中尤其常见。有经验的老师说开学期间军训时,总是找借口坚持不下来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不会有什么出色的表现,这样的学生会找各种借口来拒绝坚持这件事,总认为自己是特例,凡事从自我的角度出发。

这样的孩子很容易想到整天玩电脑,不努力学习,混日子。长大进入社会不会承担任何责任,因为他们生活被动,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无论是工作还是事业,你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全身心投入专注,才会屏蔽那些外来的不良干扰;只有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认真地完成我们想做的事情;当你完成你想做的事时,你是否感到生活的充实和幸福?

匠人精神心得【篇4】

《匠人精神》读后感

作者:张一多

手机:***

岗位:高职教师

感谢学校推荐我学习秋山利辉先生编著的《匠人精神》这本书。我是选择在晚上,一个人在办公室的时候把它读完的,因为我不喜欢在看它的时候被干扰。当我翻到书的第23页的时候,我被一串数字震惊了:“日本的长寿企业数量全球第一,千年企业9家,五百年企业39家,二百年企业3416家,百年企业50000余家”。读到这里,在敬佩之余,我突然联想到在电视上看过的各种抗日神剧中的日本鬼子。神剧往往把日本人丑化成一群丑陋残暴且愚蠢的家伙。难道就是这帮家伙能把企业做得这么好?!他们依仗的是什么法宝?我接着继续往下翻这本书来寻求答案。

秋山工坊有个看似变态的规定,就是进入工坊的每个学员无论男女,都要剃光头,而且在八年时间内不准谈恋爱。按照我国社会现在的主流价值观,不知道多少人要对此吐槽。按国人的逻辑,工坊既不发文凭,也不发学位,办学规模还很小,规矩也很变态,根本就不会有适龄青年去这家工坊进修,即使进入工坊的学员,也可能会因为无法忍受种种束缚和刻板的规定而选择离开。然而,书中提到“之前秋山先生去高中学校都招聘不到落伍的学生,如今就连知名院校的大学生都希望有机会进入工坊学习”。这是为什么呢?

人之所以会去坚持做一件事情,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有希望的未来;

二、是自己的嗜好;

三、是满意的金钱收益。秋山工坊 能给到学员的,不会是“嗜好”,因为天生就喜欢“木工”的人屈指可数;也不会是“金钱”,因为秋山给到学员的薪水仅仅能维持基本生活所需。那么,秋山给到学员的或许就是“有希望的未来”,类似于“看涨期权”。为了能兑现这种预期,学员往往更能忍受当前苦行僧般的修行学艺生活,为的只是修炼八年后,自己成为一流工匠的那一天。想着都怕,日本一家木工作坊里的技工都是修行了八年才出师的工人,他们的功底不言自明。而且他们在修炼技能的同时花费了更多时间磨练心性,最终达到“人技合一”的境界。他们已经超越了技术所能达到的境界,他们已经成为匠人,他们不是用手在工作,而是用心在创造,“匠人精神”已经融入他们的血液,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类似的人在日本不胜枚举,如:茶艺大师千利休,寿司大师小野二郎等等......。在国人眼里,他们或许就是个木匠、泡茶的,或者是个寿司工,对于日本人这种对待“小事”的极致关注的态度不屑一顾,甚至是嘲笑他们迂腐。我的一位朋友旅居日本多年,看到日本人修一座人行天桥都要花一年时间,于是不禁感叹,这要是放在中国,估计三个礼拜就搞定了,这要有一年时间,中国人可以修一条高速公路了。我个人认为,同样是一座天桥,花费一年时间跟花费三周时间相比,在某些方面多少还是有点区别的。我当年看着北京西客站那些漏水的大裂缝,直到现在都隔空为它的工程质量感到揪心。

我承认都是浮躁惹的祸,那样的浮躁太多我太愤怒。过去我们经济差,于是我们用最快速度迎头赶上,但是经济飞速增长的另一面是国人心态的普遍性浮躁。大家都在追求“快”:如何快速致富,如何 快速建房修路,如何快速拉动gdp......,真正能像“工匠”那样“潜心做事”的人不能说没有,但也真心不多。当然,“快一点”对于当年经济很差的我们确实有现实意义,但是如今,我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时候把事情做的更精致了。虽然我们口号上喊得山响“要做工匠”但是,精神上是否准备好,内心里是否真心愿意慢下来,潜心做事,是值得每一个人扪心自问的。现在我们责怪雾霾,责怪拥堵,责怪污染,责怪分配不均,责怪建筑质量差,责怪货币制度不健全,责怪社保体制不健全......,根源不都是当年我们一味求快惹的祸吗?如今我们必须为此买单。怎么买单?唯有重塑工匠精神,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把重复的事情优化做,把优化的事情创造做,不要瞧不起“小事”,要把“小事”做精做透,才有可能实现“制造强国”的梦想,否则全是空谈,甚至可能发生系统性风险。

日本匠人其实并不高明,准确的说还有点“傻”,这点“傻”就是把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然后,简单的事情就不简单了,甚至成为了“世界一流”,成就了“日本制造”,“日本技术”,成就了高附加值的产品,尽可能的保护了国内的环境,同时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让日本稳居发达国家行列,人民生活富裕安定。

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以为我哈日。这里申明一下:从民族感情上来说,我家的祖先曾经在八路军、新四军中服役,转战各地,抵抗倭寇,立过功,流过血,我永远憎恨侵华日军。但也不得不佩服小日本践行“工匠精神”所取得的成果。文章一开始我提到的“抗日神剧往往把日本人丑化成一群丑陋残暴且愚蠢的家伙”,这其实是编剧的 愚蠢与自卑在作祟,广电局的同志在片审时候最好能控制一下,不要放任他们胡作非为误导祖国的花朵小朋友。就是这帮丑陋残暴且愚蠢的家伙,我家祖先居然打了八年才把他们打跑,编剧真是在侮辱我家祖先。当年抗战真的很不容易,我们在装备和指挥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是在付出巨大牺牲后才取得胜利的。贬低敌人就是侮辱自己,我们与其盲目的仇日,不如潜心钻研日本人的长处,补我们的短处,把“工匠精神”落实到常规工作中,把事情做精做细,发挥我们国家的体量优势,在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全面超越日本。

匠人精神心得【篇5】

闲暇的时候,总喜欢到单位附近的文华书城逛逛。几日前,在文华书城看到一本新书《匠人精神》,随手翻翻,很是喜欢。平时喜欢在书店看到喜欢的书,记下书名再在淘宝购买的习惯似乎失去了免疫力,忍不住买了一本。

回来后细细品读,抛开日本的奴性教育不谈,《匠人精神》不失为一本好书。如果说《匠人精神》是写如何学好木工技术的话,我想一定是错误的,《匠人精神》反倒是写的如何做人,如何教育人品,就像书的作者秋山利辉先生讲:“我们培养的是一流人才,而一流人才首重人品,其次才是专业技能,我的时间和精力95%花在教育人品,其次才是专业技能。”

“秋山木工”公司由秋山利辉创办,如今“秋山木工”的企业寿命46年,年销售额6000多万人民币。虽然这是一家员工只有34人的小公司,但“秋山木工”却非常有名气。“秋山木工”的产品主要供应日本宫内厅、迎宾馆、国会议事堂、知名大饭店等,其精良的制作能保证“秋山木工”产品使用百年甚至两百年之上。目前经常有来自日本全国,甚至国外的著名企业经营者到“秋山木工”参观考察,秋山利辉本人也每天都会收到演讲、上电视节目的邀请。“秋山木工”为什么会受到这么大的关注呢,答案是“秋山木工”培养一流人才的方式。

“秋山木工”是怎样培养一流人才的呢?“秋山木工”制定了一套长达八年的工匠研修制度,学徒见习一年、学徒四年、工匠三年,第九年出师。在这八年里的学习里,秋山利辉对学员进行人品教育,技术教育,通过教育磨砺技术、锤炼人品。秋山利辉言:“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如果人品达不到一流,无论掌握了多么高超的技术,在‘秋山木工’都得不到承认是真正的工匠。”

为此,“秋山木工”制定了匠人须知30条,如“必须先是和蔼可亲、好相处的人”、“必须成为有责任心的人”、“必须成为执着的人”“必须成为有时间观念的人”、“必须成为能够积极思考的人”、“必须成为懂得感恩的人”、“必须成为乐于助人的人”。如果说匠人须知30条是对学员进行人品教育的话,我倒觉得这是一种企业文化,正是这种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才造就“秋山木工”的生命力,才有“秋山木工”的今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真正能做的长久公司却不多见,很多公司,公司与员工的关系只是纯粹的雇佣的关系,利字当先,没几年公司垮掉了。而那些注重培养员工归属感、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却在公司业绩不好时,员工能与公司同患难共安危,与公司一起渡过难关,最终取得长远的发展。

火锅行业翘楚“海底捞”之所以今天做的成功,在于其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这样介绍,“海底捞”公司领导层全部从公司内部产生,绝不外聘;公司每年花费巨资给员工创造学习进步的机会;公司为员工举办生日会;公司员工家属生病,公司直接帮助;为员工父母发放生活补助等等。正是因为“海底捞”对员工的关爱,员工才将对公司的感情转嫁给消费者,换来更多的顾客,最终才有今天的“海底捞”。

“海底捞”公司注重培养员工、激励员工、给予好的福利待遇、增强员工的凝聚力,这些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表现,可见企业文化建设对公司的发展是多么重要。“秋山木工”30条匠人须知里,“和蔼可亲、好相处、有责任心、积极思考、对工作执着、懂得感恩等”不正是对团结、工作努力、求进步、有责任心等的体现吗?不也正是一种企业文化的体现吗?

提起日本的企业文化,不得不提日本人的工作态度。在几年前读过华为任正非的《北国之春》,文章提到从拉面店的服务员,到乡村旅馆的老太太;从大公司的白领到街头出租车司机,所有人都这么平和、乐观、敬业,他们如此珍惜为他人服务的机会,工作是他们最高的享受,没有任何躁动、不满与怨气,而这些所见所闻是是在日本经受着十年经济寒冬,绝大多数日本企业在十年不曾增加工资的情况下。

《北国之春》原本是一首日本民歌,大意是一个青年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在城里奋斗,唯有母亲无事无刻关怀他,而在乡下的母亲不知城里季节的变换,在春天已来临时还给他寄来过冬的棉衣。日本人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在日本经历经济严冬时,日本人平和、忍耐、乐观、勤奋、奋斗的精神,很值得学习借鉴,创业的年轻人在母亲的关爱与感动下更会努力工作,创造更多的价值,我想这也是任的文章想表达的意思。

任正非每年都会抛出一两篇文章,不仅华为内部员工熟捻于心,而且很多企业家、专家学者都学习膜拜,给人带来新的思考。今天的华为能有如此大的成就,恐怕是华为的企业文化建设起了很大作用,由文化建设引导科技创新与进步。华为公司《华为基本法》,任正非文章《反骄破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资源是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我的父亲母亲》、《北国之春》、《华为的冬天》、《要快乐的度过充满困难的一生》等都是对华为文化最好的阐释。

接触日本人是在几年前,那时我还在深圳一家窗帘制品公司工作。有一年,公司参展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的家纺制品展会,有一家做智能控制的日本公司与我原公司合作展台。他们的智能控制产品也就是用一个遥控器,同时控制电视、灯光亮度、空调温度、窗帘闭合等,他们总共三个人,两个日本人,一个中文翻译。

开展前一天,他们三个人从东莞过来装机做调试,忙到晚上九点还没忙好,他们三个人晚上都没吃晚饭。我们老板执意带他们吃个晚饭再回来调试,没想到那个日本人却死活坚持调试完再吃晚饭,而且几个人乐呵呵的,都没有一丁点表现出饥饿的样子,一边电话联系日本技术人员,一边调试,真的很敬业。一直到十点半,终于调试好,才去吃晚饭。第二天开展前,他们三个人却早早到了展台。有代理商过来询问,他们总热情的比划介绍,翻译在一旁翻译着,两个日本人争着做演示,都是那种很敬业的样子,忙碌一整天下来,丝毫没有看到他们显现出的疲惫的样子来。几天下来,我们公司工作的同事都倍受感染。

虽然我们都很不喜欢日本人,但“匠人精神”、日本人工作的敬业态度,早已影响了自己。“匠人精神”须知30里体现的团结、进步、责任心、感恩等,这种思想,也成为了我工作、生活中的标尺。后来,有时对生活充满负面看法的时候,想想“匠人精神”,总感觉不到累,感觉不到辛苦。有时想偷懒的时候,想起“匠人精神”,那些倦意总会消失。有时,人总需要一种精神支撑。我想,对我而言,“匠人精神”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精神支撑。

不管是“匠人精神”,还是“海底捞”的关爱文化,又或者是华为任正非的思想引导,这些精神、文化、思想总能打动人心,给人进步的力量。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思想、文化、精神学为己用,以身为范,我们更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更能成为一流的人。如果我们国家更多的企业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我相信这些企业也能像“秋山木工”一样培养出更多一流的人才,这些企业也能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匠人精神心得【篇6】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在我看来,时代在发展,教师的这一桶水还要常换常新,最好是长流水。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大量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更主要的是要懂得怎么向学生传播知识和技能,这的确并非易事。

教师要依据教育规律,根据教育实际摸索出最适合的方法,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效果。众所周知,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必要的强化训练并不是唯一的。在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有“师徒带教”的活动,有经验的老师总是悉心地从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指导新老师,这不正是我们最传统、一直推崇的“匠心传承”吗?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一名教师,就是一名“工匠”,必须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积沙成塔。虽然我们的教育需要教育者,但它需要大量的一线教师。

需要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教书匠,将工匠精神带到工作之中。

“治大国若烹小鲜”,教育又何尝不需要我们小火慢炖?法国思想家蒙田曾说过:“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我越来越坚信,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纯手工的,那是一种依靠积累、源于传承的工匠精神。一个好的教师,就应该要有“匠心”——简单而专注。我也会潜心于用简单的心去做单纯的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