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复习心得

2024-02-23
复习心得

“复习心得”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主题想知道更多请阅读,让好消息传遍吧 与身边的朋友们分享。文化程度不一样,对于事情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和想法。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从而更好地记住和应用。

复习心得 篇1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就没有真正的开过关于语文课本内容的分析会,今天参加的语文组教材分析会,让我真正的了解了小学语文课本内容的特点以及在教学中应该掌握的重难点。

首先是教研组长——潘齐老师,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向我们介绍一遍,让我们能够清晰的了解小学语文应该掌握的主要的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在讲授课文的时候能够清晰明了地知道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对课文的分析能够有一定的方向性。

其次是各年组的语文老师对本学期的本册教材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分析了本学期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我主要是想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多阅读小故事,之后到班级向同学进行讲授,这样可以让学生多多地了解课外的知识,并且能够及时的纠正同学在讲故事时出现的错误,以此为例,以防在以后的讲话中出现类此的事情。开教材分析会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在现在的应试教育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是最主要的。从这学期开始,学校主要的教学模式为高效课堂,在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学习效率。

再次是教研组对我提出的提高阅读的能力和效率进行的剖析。我只是笼统的讲述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傅的带领下,各位教师发表了各自的建议,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的热爱阅读。

最后剖析了各阶段如何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对各部分的内容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以致在教学中能够充分的利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教学方式来教学。

希望以后能够多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我学习到了许多的教学方法,让我对各阶段的学习目标进行了掌握。

复习心得 篇2

佛子岭中心学校万军

2014年3月30日,我到合肥参加了高中入学考试的复习和分析,听完后我感触很深。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介绍。

一、 解析内容。

1、 此次会议主要介绍了往年考纲和今年考纲的区别,重点讲解了有关注意事项,特别是删减的内容作了专题解读,这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指明了复习的根本性注意点,让我们在复习时不要盲目的去复习有关内容。哪些要复习,哪些不要复习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有重点。

2。会议重点对年度试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试题是我们复习时应特别注意的范例版本。中考试题不仅是我们复习的最有代表性的示范型题目,认真研究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加以比较命题规律,也有助于学生复习树立正确的习题观,从而不会去盲目的乱做题,多做题。

3、 会议重点指出了复习的注意事项。复习有好的想法、方法和习惯。比如,对于不同的学生复习要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尖子生复习要有广度和深度。

四。这次会议在今年的高考中作了一个象征性的猜测。

二、 听后感受。

参加了这次会议,我认为我们在复习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要认真研读考纲。只有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比较今年与往年的异同,才能在复习中有重点、有方向、有迂回。

2。我们要认真研究近年来的中考试题。要把近几年试题作为中考复习的样题和例题,也要研究中考试题命题规律,哪些是反复考的,哪些是近几年都未考的,复习时要注意时间的分配。做到重点脱出。

3、 要区分对待好中差生。当然,对于好学生来说,他们的复习应该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对于差生,要指导他们复习的关注点,即是那些最基本的知识。

2014年3月31日

复习心得 篇3

听语文复习课有感范文

5月19日市中区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研讨会在和平街小学召开,此次复习研讨会我们首先观摩了两节扎实高效的的语文复习课,接着集体热烈研讨互动,最后姜主任做了《科学规划 夯实基础 提高复习质量》的专题讲座,为我们的复习做了专业引领。使每位老师都深受启发,通过课堂范例及姜主任的解析,明确了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找清了明晰复习的重点及策略。对于今后的复习,我有了明确的'方向,更加科学的方法。现将收获梳理如下:

师生互动的浓厚氛围,在剖析错题原因这一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知其错,更知其所以错,郝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把容易出错的字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分辨字形,注意写法,为了进一步夯实基础,帮助学生识记字形,郝老师又借助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对比理解,记清两个不同的“采”,这样从字形到字义,使学生真正明白,有效避免同音字混淆现象。

2、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例如我们完成任务后都应该反思,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够好。为什么会受人欢迎,有可能是因之前调查造成,这样收集信息后再来行动,才会受到老师的认同。那么,中年级学生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引导复习。

3、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状况进行评估。而且能分析为什么这个单元我学得好;哪些方法,哪些学习习惯有利于的学习。哪些没学好,原因是什么。这样便于今后有针对性的学习,并不是都因为没有听讲而学不好。这样学习的复习课上起来会有很大不同。

在今后的复习课中,我也会尝试学过学生自己的表述,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再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远比教师在滔滔不绝要好得多。只有这样内化于心,诉诸于行,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回归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回学习的主人。

复习心得 篇4

xx年x月31日两天我听取了在昆明市第十四中学举行的昆明市高三生物复习课竞赛中的三位教师的授课,授课课题分别是《植物的激素调节》和《种群和群落》。

讲授《植物的激素调节》课题的两位老师,教学设计各具特色。其中,xx一中xx老师的课在注重知识完整性的同时,注意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认知过程。杨老师的这一节课在准备的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反复修改,每次修改后的课我都去听了,但最后杨老师呈现给我们的这节课与最开始准备的课比较已经做了极大的`改动,这也引发了我的思考:一节优质的高三复习课花再长的时间进行打造都不为过。王学宏老师的课,以题带知识点,通过试题的分析回顾知识点,给学生自主解题的机会和时间。讲授《种群和群落》的老师,以学案为主导,引导学生在完成学案的同时,复习知识点,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听完课后我也在想高三的复习课改怎么设计,怎样的课才是一节有效的复习课。通常在高三的课堂都是老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但我最近发现这样的课堂老师讲得很累,学生学得很烦,而且效率极低。讲学习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可能才是复习课的出路。另外,对不同的考点进行复习时,设计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需根据考试说明中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

复习心得 篇5

注意细节,减少失误,突破三关。

审题关:审题要慢。数学题中有许多细节问题,是同学们极易失分的地方,在一些条件中经常设置“陷阱”,稍不注意就会掉进去。例如:在考查统计知识的题目中经常有补全图形的问题,需要注意题目要求补全的是什么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还是其他的统计图,题中给出的数据是否完整。类似这样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审题要仔细、找出题中的关键词,耐心地把题读完再解题。

计算关:计算要准。计算往往是许多同学失分最多的地方,特别是在数学卷的最后一题里设置三个或四个问,而第一个小问题通常是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如:给出抛物线上的三个点的坐标,求抛物线的表达式,如果在计算上出现失误,可能会导致全盘皆输,丢掉的是十几分。这就不仅需要同学们的计算要认真,更要想办法避免这样的失误。

书写关:书写要规范。越是简单的试题越要注意书写的规范,不能“跳步”,特别是一些细节的问题,如:判断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要交代垂直、半径之后才能得到切线。这就需要同学们准确的把握定理的几何表达。

利用好错题。现阶段应该把自己以前做过的典型错题再重新做一遍,要反思其错因:哪些是知识上掌握得不到位,哪些是解题方法不当,哪些是计算上的失误等。现阶段各校都在做二轮复习,可以把易错题、相近题、多解题进行归纳、整理,在对比中强化记忆,减少因思维定式造成的失误。

复习心得 篇6

暑期经综复习心得体会分享范文精选

(1)最大化利用真题,总结做题思路

按照数学考试大纲所列知识点,先吃透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定理;以做题为主,重视总结归纳解题思路、套路和经验;充分利用历年试题,梳理各种常考题型的解题思路,大幅度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逻辑部分,绝大部分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逻辑,甚至不知道逻辑为何物。所以,这一遍不管是数学还是逻辑,一定强调的是学习,要拿出重新学习的劲头亲自动手去做,去思考。

(2)按照自身情况有序调整复习顺序

很多同学认为经综考试比较简单,故而掉以轻心,前期复习的积极性和强度都不是很大。但是由于考试的难度不断增大而且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建议学习就像是张爱玲所说的'一样“一定要趁早”,否则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关于学习顺序的选择问题,我们建议先学习数学和逻辑,这两个学科也可以并列行进,交叉学习。中文写作在基础阶段不需要作为重点,主要是知识和素材的积累。中文写作最好是学习完逻辑一遍之后进行复习,因为中文写作是逻辑的一个综合和延伸。当然,同学们也可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调整复习顺序。

(3)基础知识很重要,一定要打牢

任何科目都必须结合考研辅导书和大纲,先吃透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定理,只有对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对基本定理和公式牢牢记住,才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分析表明,考生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理解不准确,基本解题方法没有掌握。因此,首轮复习必须在掌握和理解数学和逻辑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重要的原理、重要的结论等基本要素上下足工夫,如果这个基础打不牢,其他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4)多做题多总结,反复理解和巩固

考试的所有任务就是解题,而基本概念、公式、原理、结论等也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真正理解和巩固。试题千变万化,但其知识结构却基本相同,题型也相对固定,一般存在相应的解题规律。通过大量的训练可以切实提初数基础学和逻辑的解题能力,做到面对任何试题都能有条不紊地解答。

(5)合理利用答案,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力求全部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做题的过程中先不要看答案,如果题目确实做不出来,可以先看答案,看明白之后再抛弃答案自己把题目独立地做一遍。不要以为看明白了就会了,只有自己真正做一遍,印象才能深刻。

(6)多做题注或笔记,深挖例题内涵

注意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写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在书上以题注的形式或者就是做笔记,尽量深挖例题内涵,这一点很重要,并且要贯彻前三轮的复习,如果最后一轮复习我们有了自己整理的笔记,就会很轻松。如果我们学习什么知识都采取这种态度的话,那肯定都会学得非常好。

注意:在暑期复习完之前或是之后,学生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复习心得 篇7

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二、液体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压强公式:

⑴推导压强公式使用了建立理想模型法,前面引入光线的概念时,就知道了建立理想模型法,

⑶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5、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

1、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3、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D若外界大气压为HcmHg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5、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降低100Pa

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8、沸点与压强: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9、体积与压强: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Gρ/(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6.漂浮问题“五规律”: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t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m/ρ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mg;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mg轮船和货物共重G=mg。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即。

2、压力差法:应用F浮=F向上-F¬向下求浮力。这是浮力的最基本的原理。

4、受力分析法:如果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物体受重力和浮力作用,且此二力平衡,则F浮=G物。如果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要分析出重力和浮力以外的第三个力的方向,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同向时,则F浮=G物+F3,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则F浮=G物-F3。

轮船的满载重量,一般是以排水量表示的,即是排开水的质量,船也是浮体,根据浮体平衡条件也得:船受到的总F浮=G总,而排水量(千克)×g,就是船排开水的重,即是浮力,又是船、货的总重力。

复习心得 篇8

1、 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实录]由七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带领全班同学复习所学内容。

要求:(1)增加课外例题,不能简单重复课本内容。

(2)回顾重点知识,对特别重要的问题,同学要重点关注。

(3) 每组有3分钟的时间。

第一组:温度计的复习。

第二组:熔化知识的复习。

第三组:凝固知识的复习。

第四组:汽化知识的复习。

第五组:液化知识的复习。

第六组:升华知识的复习。

第七组:凝华知识的复习。

本节课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空间,把学生看成与教师平等的人,课堂上尊重学生,减少强制指令,多给出建议、方法。比如复习中老师并没有固定学生复习的形式,而是采取建议的方法,建议学生从多种途径来总结知识,这就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都有了一席之地;他们都能独立思考,培养独立思考,敢于独立思考,各抒己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人都有机会独立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有自己的花园学习活动。同时也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包括目标、内容、过程、方法、重难点、伙伴的选择等,使每一位学生有充分的独立的学习意愿,自主地参与学习。

然后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成就的机会,从中也可以展示自己的长处和能力。其实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使每一位学生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对学习也就充满了求知的渴望,就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欢乐,从而造就一个富有个性的人。学生在学习态度和能力上存在差异。

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不够积极,扮演着“看客”的角色。这是正常现象。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有时不主动说话的学生思维不活跃,只是不擅于口头表达。我就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积极思维,让他们勇于发言。在课堂上,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比如,让全班所有的学生把对晶体的看法和见解都写出来,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抽调部分学生的作业,放在投影仪上打出来,再进行评讲。这样做的好处是口头发言和书面表达相结合,较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避免“看客”的出现。拿反馈环节来说,原来往往叫成绩好的学生来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老师要求课堂上实行“轮述”,每个小组学生都参与,使每个人都得到锻炼。

此外,我还注重提问得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提问和回答问题。每个学生也就得到了关注。另外从小组交流上升到大组交流,对一个问题进行再次查漏补缺,其实也能更好的面向全体。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比赛,体现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实录全班同学在各自的小组里结合本章所学知识及应用,物理方法的种类划分、对比归纳。

(1) 第三组采用观察比较法,如比较湿衣服和冻衣服干燥状态的变化;如观察比较普通温度计与温度计在结构、刻度、使用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2)第一小组讨论物理图像法的运用,例如研究固态变为液态时用“温度-加热时间”关系图像描述不同物质在熔化的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等。

(3) 第四组讨论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例如影响蒸发快慢有三个因素,要研究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可控制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等。

老师刻意这样的安排突出了复习课不再是学生跟着教师机械的抄板书,而由学生积极、主动、自主的参与进来,课堂学习气氛活跃,物理方法的渗透自然,并能与物理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对物理方法不仅在总结中学习,更在总结中理解;学生在活动中其思维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培养,体现“做”中“学”、“做”中“悟”的教育理念;基础差的学生也热情地发表了这篇文章,反映了全物理教学的指导思想。

3、 合理分组更有效的合作分组学习

由于班级学生人数众多,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以各种形式分组,遵循以学生发展需要为中心的原则。首先采取“混合编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因为合作学习需要多样性,不同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整个小组能够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所以分组时考虑到学习成绩,各种能力,男女性别,家庭背景等等,分组时全面考虑,能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优势互补,从多个视角、多种层面扩大信息量,丰富思维,也学会应对未来真实的社会生活。其次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在正常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以中心语为中心,语言流利、清晰,并能说服其他群体的学生;学会倾听,听也是学问,要能听清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之处,能听懂与众不同的见解,听别人是什么样的见解;要学会更正、补充;我们应该学会求同存异。合作讨论的过程就是辨别是非的过程。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体现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科合作能力的要求,将物理知识、方法总结与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渗透了对学生的总结能力、**意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门课是一门成功的物理课,其理念值得深思。

复习心得 篇9

汪艳的07级高考通过了,我教的07级8班文学综合课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回顾高三的复习,有得有失,感触颇多。让我们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高考复习必须紧跟高考命题的脉搏,解读高考的各种信息。近年来,文科综合考试发生了许多变化。一是出台了《考试目标与要求》,提出了四个方面能力层次要求:

获取和解释信息,调动和应用知识,描述和解释事物,演示和**问题。这一要求突出了对不同层次文科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核,对高考命题具有指导意义。二是2006年,四川省开始实施高考自主命题。

07年是第二年,试题难度应是“难度适中,整体求稳”的现象,估计试题难度不大,但在06年的基础上应有所提升。三是近年来,新的历史观在高考试题中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如“通史意识”“世界意识”“现代意识”。

从文明史的角度解读历史现象和规律,形成多维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加强对现实的关注、关注世界的整体发展和人类的共同命运。近年来,这些新思想在综合试题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要解读以上信息,就要把握高考热点话题。政治文明史应强调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例如,中国古代历史上宗法制度、分封制度、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

地方行政体制、军事体制、监察体制、人才选拔体制等。中国近代史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物质文明史上,生产力的发展是主要线索。

如生产工具的变化、人们的衣食住行、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等。精神文明史,如思想成就和科学技术成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一些与时事密切相关的热点板块也值得关注。

如:“三农问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开发”“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等等。

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优化知识结构。在高三复习特别是第一轮复习中,学生要在掌握各章各节知识框架结构的前提下,多读课本。可以说要把课本“烂熟”于心。

如2006年四川卷共有37道题,总分32分。答案就分布在课本不同章节。

课本掌握不好,也谈不上运用,选择题也会全军覆没。但是背诵课本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在紧扣高考热点板块的前提下,把握高考重点章节。

进行重点阅读和记忆。优化知识结构。

精选试题,强化训练。把阅读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训练结合起来。一步入高三,虽然一轮复习才开始,但我班已开始每周训练一套文综高考摸拟题,让学生对高考试题的难度、结构、题型有所了解。

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时有的放失。高三末,我们全班使用的试卷全部来自成都、乐山、广元、德阳、绵阳等名校,每周评阅一次。对于一些阅读量太大、难度过深、切口太小、非主干知识的试题,我认为应予删除。

在试题上做到了精选、精练。另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学生们审题。提高高考难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设置考试难度。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要教会学生判断历史事件,找出要解决的问题和限制性问题。很明显,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历史事件的起因、内容、影响和本质。在主观题的答案组织上,要训练学生组织答案要做到要点化、简洁化、切中要害、言简意赅。

学生应通过每次考试训练和评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中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一轮复习的时间过长,使二轮复习较仓促,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在高一和高二阶段穿插一轮复习,把基础知识的积累重点放在高

一、高二。其次,在平时的训练中,很多学生只做多项选择题,回避主观题。他们来考试时粗心大意,成绩很低。近年来,高考试题对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主观题上。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困难面前向上,在实践中勤奋,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严格按照考试、构思、写作程序进行。最后,要将其落实为书面表达,养成回答问题的良好习惯,防止高眼低手。

复习心得 篇10

2015年12月11日,星期五,吴xx先生的优秀教师工作室派教师到xx中学。期间,张x老师(xx中学)、覃xx老师(x四中)先后上课,课题均为《盐类的水解》复习课。现将观覃老师课记录整理如下。

一、课前确定观察点

课前与秦老师及工作室成员讨论教学设计,确定本课的观察点:

一。是基于学习情况和教学出发点吗

(1)课前,通过“自主复习”诊断学习基础,对诊断结果的利用

(2) 是否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如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变化观和平衡观

三。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盐水解的基本思维

二、课堂观察记录

1、“一**竟”引出课题

秦老师拿出一瓶nh4cl溶液,引导学生分析:氯化铵溶液中含有哪些颗粒?

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从宏观(可见的一瓶nh4cl溶液)到微观(nh4+、cl-、h2o、h+、oh-、nh3·h2o),逐步回顾nh4cl溶液中存在的各种微粒及其相互作用、作用的结果等。以此发展学生的微粒观。学生参与积极、反映热烈。

2、激励评价,促进学习

课前,通过“自主复习”督促学生回顾有关盐类水解的知识,覃老师连夜统计学生在“自主复习”中的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学习态度,寻找复习教学的起点,实现复习课“查缺补漏”的功效。课堂教学中,当大屏幕上出现“郑圣珊,符方华,谢一晓,钟学贤”等23位表现较好的学生名单时,学生们兴致盎然、翘首观望,热切地寻找自己的姓名,覃老师趁热打铁,带头鼓掌,将课堂氛围推向了一个高潮。可见,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扬。

此言不虚!

无标题0

3、设置活动,凸显主体

本节课,覃老师通过4个教学活动,承载“盐类水解的原理”“盐类水解的应用”的复习。问题设置符合学习情况,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积极参与。课后,通过**教学**统计,四项教学活动的时间分配如下:

(1)盐类水解的原理

① 思考和交流,7:36-10:55,3分29秒。

②分享交流,10:56—16:30,用时3分34秒。

(2)盐类水解的应用

① 迁移应用程序,16:56-20:30,3分34秒。

②分享时间为20:31-28:45,时间为8分14秒。

(3) 情境材料解读,学生在材料中运用原则进行讲解。

师生交互,先后有3位学生解答问题。33:26——36:03,用时2分37秒。

(4)高考试题赏析

① 独立思考,38:00-39:46,1分46秒。

② 师生互动,39:46-41:40,1分54秒。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形式多样,既有课前的自主复习,又有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上台展示学习成果、书写相关的离子方程式等。统计结果表明,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8分49秒,师生互动时间为16分19秒。

刘良华教授曾说:有效教学有时需要教师保持“无为而教”的自我克制,不过多地干扰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教师的使命更多的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程资源,唤醒和鼓励学生亲身接触和体验课程资源。

复习课中,教师更需要保持“无为而教”的自我克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思考的时空。

4、借助导图,形成思路

归纳总结时,覃老师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认识盐类水解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把杂乱、琐碎的化学知识加以系统化和结构化。由于时间较短,此处未能展开。我相信,对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在下课后尝试这样做会有所收获。

无标题三、共同的思考

本节课,在“步骤1:思考交流”环节,除了展示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解答之外,更需要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这些学生表达的机会,暴露其思维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