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社区民情日记精品十一篇

2024-03-31
社区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

社区民情日记(篇1)

在永昌县河西堡镇昌河路社区,每位社区网格员都有一本“民情日记”,里面记载的都是居民的各种诉求及解决的方法和过程。至目前,社区网格员每人入户走访120多人次,撰写“民情日记”80多篇。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繁杂量大,为了让社区工作人员真正“身”入居民,昌河路社区推行了“民情日记”制度,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群众时,民情日记随身携带、随时记录,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时整理、及时汇报、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做到“居民情况一口清、特殊群体一口清、重点人员一口清”,遇到的小问题小麻烦,能现场解决的必须立即解决并记入日记;对于难度不大,能通过协调解决的,进行协调解决;对于牵扯因素多、较复杂且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要记入日记并及时向镇政府汇报,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做好耐心的解释说明和顺气化怨工作。



社区民情日记(篇2)

到砚山县工作以来,我每时每刻都在关注“三农”工作,近几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指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特意召集了县委政研室、供销社等9个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和我一起到7个合作社(协会)进行实地查看、真实了解。

昨晚刚下过雨,公路上偶尔有些积水,公路两边已看不出3年连旱留下的明显痕迹,山变绿了,烤烟、辣椒、玉米等作物也长势喜人。但当路过海子边看到浴仙湖时还是让我心情沉重,下了这么多天的雨,这里仍然没能蓄起一点水来……过了不久就到了稼依镇店房种养殖协会。这里地点不宽,设施简陋,几十头奶山羊正津津有味地吃着草,不时发出几声“哞哞……”的叫声。目前,这家协会共有会员110人,主要从事小米椒、朝天椒种植和奶山羊养殖,看得出这里的带头人还是有一定经营头脑的,但由于规模小、资金投入不足等很多困难,所以经济收益不够明显。

接下来,我们一行到了侨园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稼依新寨惠农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宏茂蔬菜专业合作社、共赢辣椒购销合作社、八嘎乡三星上寨蔬菜辣椒专业合作社和“森源”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查看了解,并认真听取情况介绍,特别是在八嘎乡三星上寨村时,一行的同志和群众们你一言、我一语,像拉家常似的讨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认真地记录着、思考着……

截止目前,全县共组建合作社96个,协会36个,运行情况参差不齐,成效不够明显,甚至有些还处在低水平的运行阶段,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资金投入、信息不通、缺少技术培训等问题。另外,像八嘎乡多为山区,山高坡陡,地无三尺平,经济落后,条件艰苦,发展空间极为有限。针对存在的问题,下步工作中,我认为 全县“三农”工作就是要抓住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两个重点,每年让县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进行扶持,按照“增量、扩面、提质”的要求,多主体、多形式、多元化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让我县的农产品走出去,走向国内外市场,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同时,我还交待了随行的同志,在年内召开一次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大会,并进行具体部署和安排。我相信通过1—2年的努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真正成为引领全县农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成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

社区民情日记(篇3)

开头点明“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这些思考,谁(可以是一人或多人)选择谁(可以是一人或多人)作为了解情况、求解答案的对象,并提前与他们约好上门走访的时间。

内容要求:

1、在正式切入主题前可以与访谈对象拉家常,了解其家庭成员情况、身体状况、生活上有何困难等,对于访问对象的困难,访问者可以安慰他们,适当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者解决问题的承诺等。

2、涉及到访谈对话时,要力争保持原汁原味。因为我们写的是民情日记,而不是报告式、经验式文章。

3、访谈结尾部分要谈感想,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思路。

写民情日记是“三万”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可如何写好民情日记、让民情日记发挥最大的作用?许多人心中没底。

民情日记要带着感情来写。“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在现实工作中,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对农村工作缺乏经验、不甚熟悉,对基层农民也很少接触、不甚了解,这次“三万”活动就是要补上这一课。写好民情日记,必须扎扎实实沉下去,认真做好调研,把群众当做自己的家人,面对面地交谈,心贴心地交流,而不是被动应付。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体验农村的生活,真切地体察农民的疾苦,才能增进与农民的感情,才能接受灵魂的洗礼与现实的教育。唯有如此,才可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民情日记。

民情日记要制订计划来干。古语说 :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从政就像农民种地一样,下种之后,事无巨细,无不上心。作为党员干部,对事关农民利益的大小事情,就是要像农民做农活一样,有着强烈的责任心。民情日记上记录的所有问题,不仅要寻找对策与办法,更要有明确的安排与计划。正如黄楚平书记所指出的:“很多时候,一个普通农户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干部来讲往往就是一个小问题,但只要我们认真帮助了他们,就能消除他们心中的怨气,就能解开他们心中的疙瘩”。 对于走访活动中遇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要因地制宜拿出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对于承诺的事情,要坚决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以实际行动让农民群众感受到“三万”活动带来的实际成效。

民情日记系民心,一字一句总关情。民情日记来自于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持久的生命力。一篇好的民情日记,不仅记载着党员干部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详细过程,更浓缩了其间思想与情感升华的真实轨迹,是直接展示“三万”活动具体成果的平台与窗口。因此,在“三万”活动中,各级党委应该切实加强领导,以写好民情日记为抓手,抓好督促检查,努力确保“三万”活动取得实效。

社区民情日记(篇4)

近年来,昌河路社区推行“民情日记”工作,社区所有工作人员人手一本“民情日记”,以“记”为手段,以“办”为目的,每人每天都要深入居民区走家串户,和辖区居民面对面交流,并把居民的诉求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建立“民情日记”薄。截至目前,社区网格员每人入户走访 120 多人次,撰写“民情日记”80 多篇。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繁杂量大,为了让社区工作人员身在岗、心到位,真正“身”入居民,昌河路社区推行了“民情日记”制度,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群众时,民情日记随身携带、随时记录,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及时整理、及时汇报、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做到“居民情况一口清、特殊群体一口清、重点人员一口清”,遇到的小问题小麻烦,能现场解决的必须立即解决并记入日记;对于难度不大,能通过协调解决的,进行协调解决;对于牵扯因素多、较复杂且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要记入日记并及时向镇政府汇报,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做好耐心的解释说明和顺气化怨工作。

“这几年,社区工作人员的“民情日记”加在一起能达到几万字,成为工作人员连民心、听民声、解民忧的有效载体。它不仅记录问题,也在解决问题,有效提高了为居民办事的效率,提高了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信任度,激发了群众反映社区情况的积极性,进一步转变了社区工作作风。”昌河路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蒋淑娟说。

 

社区民情日记(篇5)

1.

一、为了解和掌握辖区社情民意,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充分发挥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特在社区干部中实行民情日记制度;

二、推行“邱娥国工作法”,社区干部必须经常深入住户、深入实际、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到“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

三、熟悉辖区内人口基本情况,落实重点对象的各项管理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防止和减少各种违法犯罪;

四、定期或不定期地排查各类不稳定因素,扎实做好维护社区稳定工作;

五、关注弱势人群,经常走访困难户、低保户、孤寡户、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

六、加强对居民群众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伦理道德水平,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家庭、邻里等方面人际关系和谐,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2.

为了深入开展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为主题的“四百”教育活动,结合本社区实际,特制订以下“民情日记”制度。

1、社区干部必须熟悉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每月必须保证有一星期的时间深入居民群众,串门走访,了解居民群众的家庭情况。

2、社区干部按照各自分管的工作性质,各有侧重的了解掌握整个社区居民的动态,熟悉居民的情况。

3、了解困难居民家庭的情况,作为社区干部工作的重点,提出帮扶解难的办法及时向领导汇报。

4、对居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反映的困难、矛盾纠纷等问题,不能敷衍推诿、应付了事,要积极主动地做思想政治工作。

5、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必须及时做好民情日记,以便查询回访。

社区民情日记(篇6)

阳春时节,万物蓬发。

今晨七点三十分,省外侨办机关干部和省外服中心干部职工准时出发,赴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张新湾村开展献爱心慰问、环境整治、走访调研等活动。工作组一行抵达驻点村张新湾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后,省外侨办副主任、党组成员章笑梅同志对此次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号召大家以实际行动了解村情民情、增进群众感情,做一些亲民、惠民、助民、富民的事情。张新湾村近几年来的发展离不开省外侨办驻点帮扶,在房屋建设、道路硬化、塘堰净化、引水入户、卫生洁化、种植、养殖技术普及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张新湾村在变迁,村民的生活在改善,曾经的穷沟沟正发展成为蓬勃的新农村。

孙书记也对上午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大家进行了合理分工,挽上袖管、拿起工具,积极开展垃圾清扫整治工作。同志们不怕脏、不嫌累,掏沟渠、捡垃圾,铲顽疾、除污垢,通过大家的辛勤劳作,张新湾村7,8,9组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村民们也表示今后会将环境治理工作持续进行下去,共同营造优美、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当天下午,工作组分为若干小组开展了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的走访调研活动。根据村委会安排,我们小组负责走访该村第四组农户家庭。据四组组长陈立权介绍,他们组有农户16户,共79人。其中在外打工52人,留村农民27人。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略带叹惋地告诉我们,组里60岁以下的劳动力只有7、8个人,剩余的除了老人就是小孩。根据四组农户实际情况,我们走访了4家农户,面对面与农民们交心谈心,对农户基本情况、民生改善情况、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及农户对“三农”政策落实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作了详细记录。现将有关内容归纳如下:

一、党的亲农政策好,惠农措施日趋完善。

在我们与农户的交谈中,深切的感受到大家认为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党的农村政策密不可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补贴、危房改造补助等政策的落实让农民直接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实惠。甚至还有农户自豪的说:“现在农民的生活是最舒适的,新鲜的粮食、宽敞的房屋、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悠然自在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政策,幸福感比很多城里人还高得多。”同时,也有农户表示理解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要解决好“三农”问题难度较大,过程较漫长,他们将在党的惠农政策引导下,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生产,让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是农村业余文化生活贫乏,在家或回乡青年农民日常娱乐活动多数只有打麻将,有一些还成为变相赌博,家人非常担忧。我们认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切实改善农村发展状况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必要前提。

受访村民感叹,有了驻村工作组的帮扶,兴建了水泥硬化道路,让张新湾村实现了组组相连接、户户大串通;通过围堰蓄水工程的实施,村民们不仅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还解决了多年来农田灌溉的难题。但是,现在农村的塘堰很少清淤,蓄水量逐年减少,抗旱涝能力减弱,一些灌溉用沟渠积淤阻塞,不能发挥其功效。我们认为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培养专业农业人才,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迫在眉睫。

从走访的村组情况来看,在田间耕种的多为60岁左右的老人,30-40岁的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很少务农,20-30岁的青年人不会做农活,更年轻一点的甚至不知道自家责任田地在哪里。这种现状让人堪忧,试想照此发展,十几二十年后农村恐会出现地无人耕、塘无人管的情况,农业生产后继乏人。我们认为应该注重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可接上趟的农村专门人才。要探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路子,将小农散户耕种合理转变为规模化统一管理,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亟需重视。

农村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老人日益增多、长期病痛折磨、收入来源较少等都是农村老年人遇到的现实困难。我们认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贯彻落实、医疗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还需进一步完善,加大老龄事业投入,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新农村建设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从农户家出来,驻足田间,我们发现眼前好一派生机勃勃、惬意和谐的景象!黄灿灿的油菜花在阳光下闪烁,嫣红芬芳的桃花在春风中舞蹈,一栋栋别墅样的农户房矗立田间,慵懒的小黄狗躺在房前晒着太阳,几个孩童拿着麦苗追逐嬉戏……这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所取得成绩的缩影,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农业发展存在的压力、农村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农民生活面临的困难,对问题进行梳理汇总、报送处理、意见反馈,以保证群众反应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是“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迫在眉睫的任务。

我们访问小组两人,一个是离开农村三十多年的农民后代,一个是生长在城市的八○后青年,通过这次深入农村,走村入户访问活动,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释怀。一是见识了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的巨大优越性。二是体会到了广大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爱戴之情。三是了解到了一些农业发展的瓶颈、农村建设的难点、农民生活的困难。四是接受了一次省情教育,受到了一次真实的洗礼。

社区民情日记(篇7)

缤纷五月,杨花飘荡,市委蓝书记、王市长轻车简从到屠园乡古山河社区、界集新城杜墩村、皂河镇王圩村、新农居委会等地进行“三解三促”驻点调研,倾听沸腾民声。

于是,十篇民情日记顺势而作、应运而生,其中,蓝书记写了6篇:《“高调”进村听意见》、《集中不集中,群众说了算》、《把“两本账”变成“一本帐”》《致富还得靠双手》、《基层干部的苦和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王市长写了4篇:《杨花、杨花》,《我想打工》,《我的事情谁做主》,《上楼,还是不上楼》。

十篇民情日记,文风情真意切,语言活泼生动,内容十分震撼,内涵十分感人,日记既点中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又展现了市领导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对广大群众的真情实感、对城乡统筹的深刻思考,对基层干部的热切关爱。日记中宽广博大的民本情怀为全市干部指引了鲜明导向、树立了长远标杆。如何领悟日记精神,走实群众路线,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以真心实意的情怀,深入群众,倾听民声。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要摒弃“官本位”的特权思想,树立爱民之德、为民之心、亲民之识,深刻认识党群鱼水关系,找准定位,脚踏实地,深入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支持群众。要与群众面对面沟通、“零距离”交心,多走访、多倾听、多思考,了解民情、民生、民心;要把群众利益当根子,把群众表情当镜子,把群众满意当尺子,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老百姓办好事实事,永久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

二是以高瞻远瞩的目光,统筹城乡,服务三农。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从根本上消除城乡(请继续关注好 范文网:)二元结构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互动发展的必由之路。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长远战略,必须找准发展路径,强化工作措施,精心组织推进,不断深化,不断探索、逐步完善。

统筹城乡发展要充分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缩小城乡差距;要按照“三个集中”的发展趋势,充分、合理地配套城乡资源,节约资源;统筹城乡强调发展,强调城乡互利,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解决农村后顾之忧;要通过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为农业和工业留足发展空间,协调共进。

三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正风肃纪,铁面纠风。

“四风”如“四害”,聚焦“四风”问题,把正风肃纪作为有效抓手,铁面执纪,重拳出击,打出风清气正。要以整风精神动真碰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直面问题、敢于解决问题,实打实,硬碰硬,分清是非、增强党性,筑牢思想上的围墙,革除作风上的顽疾。对存在一般性问题的人员,予以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督促其及时纠正;对构成违纪的,坚决予以查处,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同时,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着力解决群众密切关注的突出问题,努力打造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

四是以知疼着热的态度,关心干部,奖惩分明。

“万丈高楼平地起”,欣欣向荣的党国宏图伟业离不开广大基层干部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辛勤耕耘。基层工作很琐碎,基层干部很辛苦。在艰巨的任务和复杂的环境下,广大基层干部任劳任怨、默默无闻、辛勤工作、埋头苦干,为人民群众解决了大量的实际问题。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基层是培养干部的大学校,也是锻炼人才的大熔炉。要经常与基层干部谈心谈话,倾听他们的呼声和期盼,体察他们的苦与乐、忧与愁。对基层干部要政治上高看一眼,工作上厚爱三分,为基层干部点燃希望,并探索建立基层干部关爱机制、奖惩机制,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让基层留住人才,让人才扎根基层。

社区民情日记(篇8)

今天村里准备栽树,我们没有休息,所以格外的期待,我们早早地起了床,就直奔集合地点。村民都唧唧喳喳地讨论着植树这件事,有的在想像植树是简单还是困难,有的在讨论我们会植什么树,有的在滔滔不绝地传授着植树的技巧。看着农舍里跑出来的鸡鸭,还有路旁开得烂漫却有几分孤芳自赏的意味的杏花,异常地激动,空气中洋溢着兴奋与躁动的因子。

组长刘进带着我们直奔树苗,几个人就扶起了一株树干最粗的,最健壮的树苗,继而为它找个“安身之所”去了。这片山坡因事先挖好坡,左挑右选,选中了其中一个挖的最深的坑,其中一个人扶住树苗,其他组员则一个拿铲子,一个拿锄头,开始刨土,埋根,填土。平时看似简单的铲土掩埋,根埋得不够深,不够扎实,我们又一次拿起铲子动土,并把坑挖得更深,让这棵树以后能更好的在地下吸收水分,茁壮成长。日上三竿,太阳的光辉洒遍了上坡,我们逐渐感到了疲劳,纷纷脱掉了外套,可是把这棵树种好的信念一直根植在心,所以谁也没有选择到山上去休息,都尽己所能地为把它打造为将来长的最好的树做着贡献。

一个半小时后,在我们反复填土,反复夯实基础下,这树总算是顺利栽好,我们站在坡上俯视,觉得它真是众多树中最挺拔,最强壮的一棵,虽然别的组早已有了五棵,六棵的战绩,可是我们依然自豪地认为我们的这棵是最有希望成

长为参天大树的。我们是既要数量又要质量,高兴之余我们又抬起了一棵树苗准备在植一棵,这次可比上次有经验多了,也顺利多了,没用多久,便有成功的植好了一棵,这可虽然显得不如上一样强壮,小小的树架中仿佛有一股拼命向上的力量,我们一改刚开始植树的烦恼,密布汗水的脸上是欣喜的笑容。

第一颗树的种植消耗了我们太多的时间,转眼,我放眼望去,果真是一片绿油油的整齐的一排排杨树,挺立在村主干道两侧,将来为村里的人们乘凉,嬉戏,让村里有了生气,我相信它们一定能在这温暖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

社区民情日记(篇9)

2月28日上午,雪花漫天飞舞,踏着积雪,记者来到了秦州区天水郡街道办西十里社区。在社区主任汪文惠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张勤。张勤正忙着为居民开具各种证明,记者便在一旁静静等待。

“您要办理什么?”“办理这个手续需要准备身份证,户口本......”看着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似乎没有记下自己说的什么时,张勤立即拿出笔和纸,将该办事项所需用的证件一一写下来,并一再嘱咐老人不要遗漏下什么证件,否则又要跑冤枉路。关切的语气,温暖的微笑,进门就给老人倒水,出门搀扶相送,这些细小的举动让人不禁为张勤的耐心、亲和所感染。

记者观察发现,不仅对老人,张勤对每个前来办事的居民都是笑脸相迎、耐心解答。连续忙碌了半个多小时,她终于有时间端起那个水已凉透的水杯,猛喝了两口,笑着对记者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忙起来根本没有时间。”

张勤告诉记者,2002年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社区工作。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工作中经常遇到各种困难和麻烦,尤其碰到一些蛮不讲理的人,明明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但还是受到无端的指责。面对这样的人,张勤的处理方式是:首先为他们端上一杯热水,再慢慢和他们聊天,以缩短彼此间的距离,慢慢地发脾气的人冷静下来也明白自己错了,一来二去,张勤和他们反倒成了朋友。

采访中,社区居民都夸赞张勤可谓人如其名,手勤、腿勤、口勤,整天闲不住,谁家有困难,她就及时赶到,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解决。

当日上午10时,忙完手头的事情,张勤又准备着走访困难户,征得张勤同意后,记者随同前往。走访中,记者看到,居民无论是提建议的还是反映困难、问题的,张勤都会认真倾听,并记录在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里。

张勤告诉记者,社区每名干部手中都有这样一本“民情日记”,上面所要记录的就是社区干部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了解或受理居民反映的情况,将居民的困难和需要办理的事情记录在上面,并及时予以解决,遇到解决不了的,就整理出来上报上级部门解决处理。

社区民情日记(篇10)

自“一创双优”活动开始以来,我都在认真学习各级文件、会议精神。这一个多月以来,从县委、县政府到县直各单位都积极的开展活动,一方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另一方面科学地规划单位的发展。作为一名计生工作者如何在这次活动中提高自己、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今后的工作,便是我在此次学习活动中经常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工作,谈谈作为一计生工作者,我将如何干好工作。

第一,“学”字当头,提高自身素质。

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不及时给自己补充新的知识,哪怕你再优秀,也只是暂时的。对于刚刚踏入农村,服务“三农”工作的我们来讲,涉世尚浅、经验不足,而当前的计划生育工作主要是如何提升服务,如何依法行政。学习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校正人生航向,优化思维方式,能够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增强我们服务群众的信心和责任。同时树立起科学发展观,能够有效处理一切矛盾和问题,保证我们大学生村官得到村民的肯定和支持,保证我们在计划生育工作岗位上有更大的作为。

第二,“变”字为基,提高自身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对于我们而言,我们的发展就是要比过去有进步,有改善。从机关到基层,从领导到服务,从城市到农村,我们正经历着角色转变和环境转变。如何让自己更好更快地转变,适应当前工作,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农村不同于机关,群众更不同于计生干部,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地与他们亲近,了解村情民意,只有不断转变,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也才能无愧于“计划生育工作者”这个称号。

第三,群众是根,实现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我们学习的目的和工作的出发点以及最终落脚点就是要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面对群众,

我们要从心底自然流露出要服务好村民的情感,投入时间、投入真情进而加强心与心的交流,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那么在三年或更长的时间里,我们注定会在内心深处怀有对村民深厚的感情,我们做任何事情也都会朝着村民的意愿去努力奋斗,让更多的村民得到实惠,从而为更多的人们做好事、办实事,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四、踏踏实实干,实践科学发展观。

农村是我们广大青年成长锻炼的最好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能够磨练我们的意志,同时“三不怕”工作确实需要我们发挥才干,施展才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努力拼搏奋斗。我们要使农村的经济活跃起来,带领大家朝着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去不断发展壮大。这就需要我们施展我们的才华,注入我们的智慧,为群众自治工作贡献力量。

总之,作为一名计划生育工作者,一个在基层工作的年轻人,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只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并加以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一定能在计划生育工作岗位上赢得一份精彩。我相信,我可以!

社区民情日记(篇11)

我是创新街道坤隆社区的一名网格员,我叫韩东梅,很多人也亲切地叫我 “格格”。作为“格格”的一员,我希望能把我所经历的、所感悟的网格工作说一说。

坦白地讲,我是一个扎实勤奋大于机灵圆润的人,很多事情我只是在我能力范围以内脚踏实地的完成的。自今年上岗担任网格员以来,我担负坤隆社区第四网格的网格员已接近5个月了,这段时间以来,我使用网格员手持终端进行了人口、房屋、住户等基础信息的收集录入,录入率到达95%,排查矛盾纠纷8起,上传网格信息1000余件,现在的重点工作是进户核对活动人口信息,保证人、房、户数据的动态更新。

随着网格工作的逐渐深进,我对网格工作从模糊又抽象的感知转变成了细微而具体的认知,我常在想,成为网格员以后,由“被动”接受社区服务到“主动”服务于他人,在这个过程中,我最直观的.感慨是什么?在我看来,“社会管理、政策法规”已不再是报纸上一条条醒目的大标题,也不但是道路两旁悬挂的标语横幅,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亲身实践者,社区在我心里由“陌生”变得“亲切”,“社会管理”从“静态”愈来愈“动态”,我明白每条矛盾纠纷的排查之于社会和谐稳定的意义。很多人问我,网格员究竟是干什么的,我想借用前不久创新街道网格员培训会上一名街道领导的话:网格员就是一群专门负责核对录入各类社会信息,发现问题,催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的人。网格员像是一枚小小的听诊器,深入基层,以最近的距离感受人民生活,聆听城市发展的脉搏;网格员又像是城市改革的风向标,传达重要信息,引导居民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网格员还像一个调和的端口,一头牵着居民生活的家长里短,一头牵着政府职能的“应办”“实办”。

正如植物需要深深扎根于土地才能汲取营养生长一般,我认为,网格工作假如脱离了居民生活,那一定是失败的社区网格长。所以说平常巡查、进户调查很关键,工作经验和办事能力就是在与居民不断地接触与沟通中渐渐构成的。为居民服务,有可为有可不为,假如居民反映的问题,我们无权办理或是居民本身没有到达可以办理的条件,一定不能够做出什么承诺。比如11月7日,我来到果菜楼巡查,询问到一名叫于丽娜的女士想申请低保,我问她家里有什么困难,于女士说08年的时候丈夫出车祸死亡之后家里就没有了生活来源,孩子正在上初中,正是需要花钱的时候,自己的身体又不好,没有工作能力,所以家里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希望能得到政府的帮助,我把于女士反映的情况逐一记下,回到社区请教了负责民政的社区干部吕玉荣,吕玉荣向我耐心讲授了低保的申办条件。像于女士的这种情况,因为于女士的丈夫死亡后,得到了一笔补偿款,就是这笔补偿款使她的低保申请没有达到申请要求,所以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是更好的选择。第二天,我就把于女士不符合办理低保的缘由向她做了反馈和解释,并且把辖区内商户在招聘信息告诉了她,希望能够为她找到满意的工作提供一点帮助。

11月的一天,我又像往常一样开始巡逻,每次巡逻的时候,我都会特别留意一位叫李长印的老人,因为这位老人从去年6月到现在,已经走丢了6次。老人身体很好,吐字也很清晰,每次把老人送回家的时候,我都会多唠叨几句给老人家人。老人的儿女平时工作忙,加上老人一直比较疼爱自己的孙子,就选择和孙子住在一起。“爷爷患老年痴呆症,有时候我上班忙了,只能让爷爷一人留在家里,老人年龄大了,一个人在家难免有些寂寞,就想出去走走,每次爷爷走失我也感觉很难受,希望能多抽出一些时间照顾爷爷。”李长印老人的孙子李桐说。

我在了解老人情况后,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看望老人,同时也发动社区的其他同事多关注老人,社区书记赵宇波常说:“吃水不忘打井人,老人毕竟年岁大了,身体的各项机能也都在退化,这时候正是他们需要关心的时候,老人为国家贡献了一辈子的青春,接下来就让我们也为他们做些什么吧!”

进社区以后,不管是碰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的时候还是不被居民理解的时候,我都强烈地意想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身后,有陪伴我的生气蓬勃的“格格”们,有帮带我的热忱繁忙的社区干部们,还有关心关怀我们网格员成长的市、区、街道三级党政部的领导们。

《中庸》里有一句古语: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意思是人不断进步本身的水准,真心实意地投进和作为,就能够到达你预期的目标。作为网格员,要善于排查问题,把危险、危机在爆发之前有效停息,这样人人都可以成为“最美的自己”。我致力于维系居民与社区的关系,使居民生活在社区里有良好的认同感,能够把党和政府的方针线路传达给居民,又能把群众的意见要求反映给人民政府,总结起来,“扎根社区、联系群众、服务社会”,这就是我的职业之“道”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