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2022-01-09
实施方案 体检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住房抗震改造工作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对于想要达成某一目标的人来说,完整有效的实施方案必不能少,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做到妥善无误,关于工作的实施方案应该怎么写呢?小编特别编辑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及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通知》(自然资发〔20xx〕87号)有关精神,根据《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晋自然资办发〔20xx〕16号)、《关于开展全省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评估优化和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划定工作的通知》和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会安排部署,结合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战略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底线思维开展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立足全县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发展要求,统筹各类空间和资源要素优化空间布局。进一步强化规划的战略性、科学性、权威性、基础性、可操作性。

二、工作依据

(1)《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xx〕18号);

(2)《关于建立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晋发〔20xx〕35号);

(3)《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xx〕87号);

(4)《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xx〕38号);

(5)《关于印发省深化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xx〕52号);

(6)《关于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晋国土规办〔20xx〕1号);

(7)《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晋自然资办发〔20xx〕16号)。

三、工作原则

底线约束,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集约节约,优先划定不能开发建设的范围,严守生态安全底线、国土安全底线、粮食安全底线和历史文化保护底线,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促进城镇发展有外沿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城乡融合、区域协同。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工作,上下联动、自上而下协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以下简称“三条控制线”)。坚持城乡协同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县域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实施总体控制,促进城镇密集地区城镇之间的空间协同。

多规合一、全域覆盖。落实市级空间规划战略和制度,充分融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林地保护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等相关规划,统筹耕地、林地、草地、矿产等各类要素布局,实现自然资源和空间规划管理合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管理的全域覆盖、全要素管控。

以人为本、提升品质。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统筹生产生活生态,通过“留白增绿”等方式适当增加开敞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形成环境优美、宜居舒适、方便快捷的人居环境,实现城乡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坚持“开门编规划”,强化公众参与,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规划编制和实施水平的标准。

明晰事权、权责对等。落实省及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管控要求和约束性指标。按照“管什么就批什么”“批什么就报什么”的原则,改进审批程序,提高审查审批效率。提高规划韧性,允许规划“留白”,给地方规划事权留有弹性空间,提高规划应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城乡发展规律,根据县自然禀赋、人文特色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规划时效,强化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分解、传导和考核、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能用、管用、好用。

四、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为县行政管辖范围,包括5镇7乡,土地总面积1709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20xx-2035年

规划基期年:20xx年

规划近期目标年:2025年

规划目标年:2035年

远景展望年:2050年

五、规划目标及重点内容

规划目标: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落实区域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依据上位规划,在科学研判发展趋势、面临问题挑战的基础上,提出2035年国土空间发展目标,明确各项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统筹全要素国土空间布局,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布局。

规划编制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做好规划编制基础工作。本次规划编制统一采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作为规划现状底数和底图基础,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空间定位基础,形成现状底数和底图基础。按要求整合多源异构数据形成统一标准,作为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开展现行相关空间规划综合研究和实施评价及重大问题专项研究,在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和未来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前期研究,如农业空间优化、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生态空间保护与发展、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风貌塑造、村庄布局,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供理论支撑。

三是在市级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县实际统筹划定“三区”(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确定“三条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及管控要求。

四是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要结合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建设,按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要求,做一致性处理,作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础。同时,落实经济、社会、产业等发展目标和指标,为发展规划落地实施提供空间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五是按照国家和省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相关技术要求编制规划成果,建设规划数据库,成果满足县“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建设的要求,形成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一张图”,逐步建立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督、评估、预警新方法、新模式。

六、组织保障

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领导组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规划编制领导组,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工作组成员;工作组各成员单位成立本单位工作专班,各单位一把手为工作专班负责人,加强与相关单位协调配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03Kkk.com相关文章推荐

【方案精选】某县空间治理试点实施方案汇编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及市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决策以及中央“三块地”改革的战略部署和改革举措,坚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发展方向,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作用,强化国土要素支撑与保障,促进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提质增效,树立省内县域农业、生态国土空间治理典范。抢抓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契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发挥县域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多产融合的农业第一县,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二)试点目标

深化细化县域农产品主产区的不同主体功能定位,贯彻落实国家对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长期稳定耕地的有关保护任务,加强三条控制线的管控并传导到各乡镇(街道)管理单元。加大力度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满足农产品主产区发展新阶段的新需求,探索农产品主产区空间治理的战略、路径、方法、政策和措施,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创新试点2.0升级版。进一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农业、生态空间治理为核心,通过改革创新、要素保障、规范用地管理等措施,依托空间治理数字化手段,提升国土空间治理水平和利用效率。通过3年试点,打造(金义)都市田园综合体和若干个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于一体的区域性示范性农业产业园区,形成农业空间形态集中连片,农业生产高效现代,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国土空间治理新面貌。

二、重点任务

(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落实主体功能战略。

1.加强规划引领。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农业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落实省级主体功能定位。通过规划引导,进一步优化县域农业、生态空间布局形态,规范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及特色景区的功能布局,增强农业、生态空间的治理能力。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要求和用途管制制度的前提下,探索制定对项目用地布局和管控要求等进行优化调整与细化落实的制度和措施。

2.落实乡镇主体功能。在县农产品主产区的定位基础上,将主体功能进一步精细化至各乡镇(街道),延续县域主体单元类型,分为城镇化优势型乡镇(街道)、城镇化潜力型乡镇(街道)、农产品主产型乡镇(街道)、生态经济型乡镇(街道)、重点生态型乡镇(街道)五类。完善差异化落实政策,通过改革传导,形成县域内上下互动、相互融合的空间主体关系,做到精准施策、精细管控,实现各乡镇均衡发展。

(二)引导农业空间布局优化,保障耕地资源安全。

3.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耕地功能恢复等工程,促进农田集中连片,构建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5片、百亩方永久基本农田20片。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空间布局,加强对农村低小散等低效用地盘整利用。建立农业产业准入和监控制度,支持农用地多元化、生态化、效益化利用政策。

4.完善农业标准地制度。按照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的要求,开展农业提质增效,研究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地”制度,使之体系化、系统化。标准地具体划分为:一类标准地(一般农田),主要种植当年生作物和多年生作物;二类标准地(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可种植一年生作物;三类标准地(粮食生产功能区),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并确保种植其他一年生作的地块种植一季粮食作物;四类标准地(园地),主要种植一年生作物和多年生的重点农业经济作物。根据标准地的类型实施奖惩激励措施,明确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奖补措施,切实保障提升农民收益。

(三)系统开展生态空间保护与利用,保障生态安全。

5.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以生态保护红线为核心,系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林业资源保护等生态资源保护工作,严守生态底线。建立以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壶山省级森林公园等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落实自然保护地管控要求。加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源口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地等重要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落实保护责任。

6.探索“两山转化”实施路径。落实山区26县“双向飞地”政策,与结对帮扶地区开展产业飞地、创新科技园、产业合作园建设,谋划安排1500亩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发挥生态资源优势,谋划布局一批生态旅游、休闲康养、科研宣教等生态经济产业项目,加快推进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四)推进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探索建立实施新机制。

7.加大力度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立足于县的自然地理特点,从耕地质量、粮食产能、田园景观、生态价值等方面出发,研究制定具有特色的土地综合整治效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土地综合整治有效实施;系统开展田水林草系统性生态修复,制定符合县的生态修复策略和重点区域,创新引导多元化市场化主体参与生态修复工程,充分发挥地方投资平台优势,提高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率和质量,提升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中的生态区域的治理能力。

8.建立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新机制。探索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推进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深入实施以共同富裕为主导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村庄集聚搬迁与生态修复工程,深化“下山脱贫3.0”行动。允许对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农村建设用地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水则水”的原则进行复垦,取得等量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可在全省范围内调剂使用。加强政府对土地综合整治与有机更新的统筹和引导,为土地整治与城乡有机更新提供制度保障。

(五)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改革创新,探索农村产业用地分类管理。

9.探索农村产业用地分类管理。为顺应新时代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求,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拓展农业农村功能,延伸农业农村产业链条,创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用地类型,分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业用地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配套用地。对建设永久性建筑设施的融合发展产业用地,严格用途管制,严控新增规模,按照建设用地管理;对不破坏耕地耕作层(可恢复为原地类种植条件)的融合发展配套用地,在符合农地农用和国家、省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政策的原则下,探索纳入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报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备案,以满足农村产业用地和农业配套设施需求。按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的特点,结合国家、省级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地分类和《省土地管理条例》相关条款,探索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用地在空间规划管控、用途管制、项目审批、产权登记、亩均投入产出等中的用地分类衔接和过渡方法,满足县空间治理试点用地管理要求。

10.规范集体经营性用地。建立县域特色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和管理办法。优先安排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控制新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规模。对于符合规划的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通过出让、出租、合作、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宅基地、工矿用地、废弃学校和公共服务用房等用地,按照规划要求和用地标准,改造建设用于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乡村产业发展。探索零星地块的腾挪和集聚方式,合理控制人均城乡建设用地水平,使空间更集聚,实现土地资源的盘活和集约化利用。

11.加大农村产业用地扶持力度。针对农产品主产区定位和发展路径,加大要素资源向农业、生态空间治理产业项目倾斜力度,落实国土空间规划预留指标使用制度,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规划“留白”、虚位管控和动态实施机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作为补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后备资源。根据项目需要,每年统筹安排不低于5%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规划额度用于空间治理项目。探索农业农村地区新能源项目在农用地内开展复合利用的标准和方式。县由政府投资且经省发改委立项的基础设施、民生项目、优质农文旅项目,省级以预支的方式给予40%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支持。对省级以上重大项目,省级统筹耕地占补平衡保障比例为40%。

(六)探索农村用地差别化管制,提升空间治理效能。

12.探索差别化管理模式。依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严格遵守农地农用原则,切实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水平,制定和完善有特色的《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分类和管理办法》《县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县农业“标准地”改革实施办法》《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办法》《县土地要素资源流动补偿实施方案》等相应的配套政策与规范,进一步规范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用地和配套用地的分类、选址、规模、标准、审批(审核备案)、使用年限和监督检查等,明确空间治理项目用地审批(审核、备案)管理机制,探索农业、生态空间用地差别化管理方式。

13.探索创新供地方式。依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村创新创业、新产业新业态和产业集群等业态特点,健全产业项目的准入和准出机制,推动土地复合开发利用,制定符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特点的建设用地赋能“标准地”,探索多元化、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新方式。在城镇开发边界外,允许划定单块面积3公顷以下的开发边界,用于安排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等新业态用地,但不得用于商品住宅等房地产开发项目。

14.完善用地保障政策。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和定位,结合县农业、生态空间治理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完善农村产业用地的保障政策。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特殊性与生态景观敏感区域的特殊建设要求,有关控制指标确有必要突破城镇建设用地项目控制指标下限的,经充分论证后,可适当降低容积率、绿地率、停车场配比等指标要求供地。

15.探索差别化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农村用地发展监管体系,强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开发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严格控制用地范围,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转让土地及改变土地用途等行为,严格妥善处理历史遗留违法用地,防止以“新产业新业态”为名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

16.探索土地要素流动补偿机制。建立县级土地要素资源流动补偿机制,按照“谁使用、谁补偿”的原则,由占用土地资源多的地区向占用资源少的地区给予经济补偿。探索制定土地要素流动补偿机制的量化指标,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行共同富裕目标。

(七)构建未来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强化数字化赋能。

17.加快“规划协同”应用场景建设。围绕规划协同共治目标,以推动纵横衔接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多跨协同的重大平台及建设项目谋划为落脚点,在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基础上,建设“规划协同”应用场景,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以“空间码”为核心,通过码上智编、码上智策和码上智评三个子场景,实现规划矛盾从源头发现、规划协调跨部门共商、规划实施全方位监测,有效保障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中的管控和引领作用,保障县空间治理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18.加大数字平台监管力度,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县空间治理试点的实施监督指标体系,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平台,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评估预警机制。落实规划实施情况的定期体检、全面评估、及时预警,全面提升县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三、工作安排

(一)试点准备阶段(20xx年5月~20xx年9月)

研究制定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落实省级主体功能区部署。

(二)试点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依据试点实施方案,以及相关配套政策、专项规划和技术规定等,全面开展试点实施工作。

(三)试点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做法,分析评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政策与建议,形成农产品主产区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空间治理试点实施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发改局、经济商务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局、农业农村局、全域办,以及各镇街(联盟)等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成协同联动的工作专班,具体负责目标任务制定、政策工具集成,组织协调工作、督促落实等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抓好责任分解,落实责任制度。省、市加强工作指导,县具体实施,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工作、及时解决问题。明确各部门、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要求,细化工作职责和内容,加强协调沟通,加大探索力度,保证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借鉴。

(三)确保成果质量。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细化落实。按照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按照项目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要求,压实主体责任,推进专班工作,客观认真进行试点工作,及时总结分析阶段性成果。对试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实践证明不可行的举措,要及时予以调整,提出相关建议。

五、预期成效与预期成果

(一)预期成效。

1.形成一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保护区域,整治5个以上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项目区,耕地连片度得到明显提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到试点期末,全县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低于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指标。

2.全县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保护红线完成勘界定标,一般生态空间得到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到试点期末,全县林地、水面面积不低于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指标。

3.高水平实现县域农业现代化。初步建成都市田园综合体,打造不少于2个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于一体的区域示范性农业产业园区。

4.形成农产品主产区共同富裕的战略、路径、方法,全面提升乡村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和空间治理效能。

5.依据各乡镇(街道)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引导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地形成县域农业、生态差别化发展态势,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目标。到试点期末,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6.强化农村产业用地精准、精细化管理,形成行之有效、合理合规的管控机制。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有效的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村庄生产生活民主自治机制。

7.建成未来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实现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

(二)预期制度成果。

1.编制《县空间治理专项规划》(主要内容:优化农业空间格局、做优镇街发展引导、落实主体功能战略、保障耕地资源安全、探索建立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举措、深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建立农业用地差别化管控机制、分类引导村容村貌(建筑风貌)建设、安排重点项目等)。

2.编制《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分类规范和管理办法》(暂名)(建立农村产业用地分类和差别化审批、实施、监管机制及方法)。

3.修订《县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办法》。

4.编制《县农业“标准地”改革实施办法》。

5.编制《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办法》。

6.编制《县土地要素资源流动补偿实施方案》。

参考方案:自然资源局国土变更调查实施方案


自然资源局国土变更调查实施方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TD/T1055-20xx)(以下简称《技术规程》)、《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xx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全面组织做好我省20xx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以下简称“20xx年度变更调查”),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20xx年度变更调查主要目标是:在全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统一时点调查成果基础上,利用最新卫星遥感影像,通过县级实地调查,市级检查,省级核查,掌握20xx年度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满足当前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更新“三调”数据库,保障全省国土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二、工作任务

20xx年度变更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省范围内利用卫星遥感、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利用国家下发20xx年底卫星遥感影像、监测图斑,结合有关专项监测及自然资源管理成果,开展实地调查举证,全面掌握20xx年度的地类、面积、属性及相关单独图层信息的变化情况,更新“三调”数据库。通过调查、统计和分析,掌握20xx年度永久基本农田变化,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非粮化、耕地非农化状况,设施农用地变化,25度和15度以上坡耕地变化,农村建房、临时用地、批而未用土地、退耕还林、围填海、足球场、高尔夫球场、光伏用地和农业结构调整以及不稳定耕地等的变化状况,各类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增减挂钩、增存挂钩等项目的实施状况,空间规划的实施状况等有关情况,逐级形成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定。

(一)完成“三调”统一时点阶段问题图斑整改

对“三调”统一时点国家级内业核查、“互联网+”在线核查发现的问题图斑,进行整改更新。

(二)接收及下发20xx年变更调查相关数据

1.遥感监测数据

接收国家20xx年年底下发的遥感影像和监测图斑数据。分批次下发各市开展实地调查举证。

2.用地管理信息

接收整理部下发的综合监管平台备案的20xx年度各类管理信息,下发各地辅助开展调查。各地应根据本地区自然资源管理各类项目实际实施情况,及时补充完善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报备的各类用地管理信息,各类报备信息补充备案截止日期为20xx年1月31日。

(三)确定调查界线

以国家下发的调查界线为准,原则上不允许调整调查界线。确需调整县级调查界线的,必须依据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报自然资源部批准后调整。

(四)开展县级变更调查和建库工作

各县级调查单元以20xx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结合部下发的20xx年度变更调查遥感监测成果、20xx年度地理国情监测地表植被变化监测成果、部综合监管平台中的管理信息、县级各类自然资源管理信息,内业补充提取20xx年度各类土地变化图斑,制作20xx年度变更调查外业调查工作底图(以下简称“工作底图”)。

各县级调查单元以实地现状认定地类为原则,调查工作底图上每一块变化图斑的地类、范围、权属和面积等实际情况;对实际地类与卫星影像判读不一致的以及新增设施农用地图斑,需要逐一实地拍照举证;在县级“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基础上,按照国家规定的数据库更新技术要求,形成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增量包。

(五)开展调查成果市级全面检查

县级对20xx年度变更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市级负责组织做好本市区域调查成果的核查把关,并对本区域调查成果质量负责。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对各县级调查单元的20xx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调查成果真实准确。

(六)开展调查成果省级核查

省级组织专业队伍,依据20xx年度变更调查遥感监测成果,以县级调查单元为单位,对变更调查更新数据进行全面核实,对更新图斑进行内业逐图斑检查,对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影像和举证照片不能反映为建设用地的进行外业实地核实;对设施农用地和临时用地的图斑进行外业实地核实;对耕地二级类变化图斑,结合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及旱改水等项目进行外业实地核实,对有异议的问题图斑和其他重点图斑进行外业实地核实。对省级核查发现的疑似错误图斑,形成省级核查报告,反馈地方整改。地方对省级核查发现的疑似错误图斑,要实地核实修改或补充举证,并将整改成果重新上报,直至省级核查单位复核通过。

(七)开展省级变更调查数据汇总分析

在各市、县(市、区)完成最终成果并上报后,开展对各级变更调查数据成果汇总及分析工作,最终形成20xx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的省级变更调查成果。

(八)配合开展国家级核查

对国家级内业核查发现的疑似错误图斑,各市要及时组织所辖县(市、区)进行实地核实整改或补充举证,并将整改成果上报省级,通过省级核查后上报国家复核,同时配合做好国家级“互联网+”在线核查。

三、工作程序和方法

(一)技术指标

20xx年度变更调查的数学基础、调查分类、调查精度等技术指标与“三调”一致。

(二)变更调查监测成果类型

1.20xx年度变更调查遥感监测成果包括正射影像图和监测图斑。监测图斑是以“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为基础,套合比对20xx年底的正射影像图,分类型提取的20xx年度国土利用变化图斑。

一是依据最新遥感影像分类提取疑似新增建设图斑,在“三调”数据库建设用地图斑范围外,提取各类新增建设图斑,并根据影像特征,对图斑进行分类,类型包括明显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别墅、水工设施、道路、铁路、疑似建设用地、疑似设施农用地、推堆土、光伏板、足球场、高尔夫球场、围填海等类型。

二是依据最新遥感影像提取疑似拆除图斑,在“三调”数据库城市(201)和建制镇(202)单独图层覆盖范围外(含边界周围),监测“三调”数据库类型为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的图斑拆除情况,并判读拆除后的土地利用类型。

三是耕地变化监测,在“三调”数据库耕地图斑范围内,根据最新时相影像特征,提取已明显变为林地、园地和坑塘等的图斑。

四是园地、林地及草地变化监测,在“三调”数据库园地和林地范围内,根据最新时相影像特征,提取已明显复耕及影像特征与地类不一致的图斑。

五是“三调”单独图层变化监测,对于“三调”数据库中临时用地、推堆土、批而未用、拆除未尽、光伏板等单独图层以及持续监管图斑,根据遥感影像特征,跟踪监测其变化后现状情况。

六是湿地变化监测,整合湿地专项监测成果,按照一年四期影像反映的水淹或积水频次,形成疑似湿地变化图斑。

七是整合20xx年度地理国情监测等其他专项监测项目发现的其他地表变化。

2.用地管理信息。用地管理信息是部规划院在20xx年度变更调查遥感监测成果上,整合部综合监管平台中备案的农转用审批、新增耕地等项目的范围界线和增减挂钩、增存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建新区范围界线等信息制作的。

(三)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更新

1.内业调查

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将20xx年度变更调查遥感监测成果、部综合监管平台中的用地管理信息、“三调”统一时点未修改的未更新图斑,县级补充提取的变化信息以及县级执法、土地复垦、旱改水、土地登记、征地、供地、临时用地、设施农用地、退耕还林还草、沙漠治理、河湖治理、移民撤村、生态修复、环保督察等日常管理信息的矢量数据套合在正射影像图上,制作县级20xx年度变更调查外业调查工作底图(以下简称“县级工作底图”),开展外业实地调查工作。

2.外业调查

按照以实地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对县级工作底图中所有的外业调查图斑以及自然资源管理涉及的地块,应实地逐图斑核实确认图斑地类,调绘图斑边界,记录更新图斑权属、恢复属性、城镇村、采矿用地、特殊用地、废弃、种植属性、耕地细化等各类属性信息标注的变化情况;对影像未能反映的新增地物进行补测;确定“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中的城市、建制镇、村庄、临时用地、推堆土区、光伏板、拆除未尽等单独图层范围变化情况。

20xx年度变更调查的地类调查认定要求应与“三调”《实施方案》《技术规程》《补充通知》《技术问答》以及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地方调查问题的答复等保持一致。

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与农业管理部门、自然资源所及乡村干部沟通,了解耕地改种或轮种菜、棉、油等状况,并组织技术人员外业核实、内业上图,进一步更新“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的耕地种植属性标注。

3.调查举证

县级调查单元在开展外业调查的同时,应使用带卫星定位和方向传感器的设备,利用“互联网+”举证软件,对需举证的图斑地块拍摄包含图斑实地卫星定位坐标、拍摄方位角、拍摄时间、实地照片及举证说明等综合信息的加密举证数据包,上传至统一举证平台。

为保证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调查的准确性,对国家下发的疑似新增建设图斑,要逐图斑拍照举证(依据影像能够明显判读为建设用地,如果按照建设用地调查可不举证)。对按建设用地调查的图斑,如果举证照片不足以确认为建设用地的,须拍摄内部照片;对按设施农用地调查的图斑,须拍摄建筑物内、外部照片或能反映用途的建、构筑物照片(依据影像特征能够准确认定的打谷场等可不举证);对国家下发的疑似建筑物的图斑,实地不是建设用地或设施农用地的,须拍摄举证照片。

对“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的农用地图斑更新为其他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等未利用地的,水田更新为水浇地或旱地、水浇地更新为旱地等耕地内部二级类变化的,必须实地举证。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对此类情况进行审核,了解变化原因、分布及面积,说明市级核实情况及汇总面积(属于省级以上移民搬迁或生态修复等工程的,应提供能够落实空间范围的批文或规划等相关证明材料),形成专题报告,报自然资源部审核。对于其他变化更新图斑,如果遥感影像不能准确判断地方更新地类正确的,应全部予以举证。

各县(市、区)可按照《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近阶段工作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xx〕18号)关于优化举证方式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举证方式组织开展调查举证工作。人类难以到达区域的图斑按照《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优化特殊地区举证方式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xx〕22号)的有关要求开展举证。对于采用类型举证、承诺举证、高清影像举证、或因降雪等天气及其他自然灾害原因实际无法开展补充举证的,必须在举证信息表的类举标注字段,填写“类型举证”“承诺举证”“高清影像举证”“积雪覆盖”“按规程无需举证”或“无法到达”等情况,未填写相关情况的视为未举证。同时,采用类型举证方式进行举证的,所有类举的图斑均需挂接类举照片,不符合类型举证要求的(如影像特征不一致、举证区域非集中连片等),不得采用类型举证方式进行举证。

(四)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细化调查

县级调查单元充分利用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登记成果,开展20xx年度变更调查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对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登记中发生变化的图斑,补充开展变化调查。城镇村庄内部调查应首先开展新增城镇村庄范围的调查工作,纳入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初报成果;原城镇村庄内部地类变化根据地方实际组织开展,来不及在初报成果上报时限完成的,可在上报初报成果时予以说明,并在上报数据后继续开展调查工作并在核查整改时补充上报。

(五)权属界线上图和补充调查

县级调查单元根据日常确权登记工作掌握的权属变化情况开展20xx年度变更调查权属更新,对权属界线发生变化的,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不动产调查相关规定,开展权属界线补充调查。

(六)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更新

县级调查单元按照统一的20xx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更新技术要求、数据库变更方法、标准及相关质量要求,采用增量更新的方式,开展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更新工作。

1.数据库质量检查及更新方法

(1)县级采用数据库变更软件,以“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为基础,将发生变化的信息逐块录入并变更“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生成“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与20xx年12月31日时点之间的增量变化信息及相关变更统计报表。

(2)县级采用国家统一下发的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将增量变化信息导入该软件生成县级统一时点更新数据包,并利用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开展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包与“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的校核与数据质量检查工作。

(3)因图斑分割引起耕地坡度分级变化的,要根据国家检查合格的坡度图和报备的田坎系数同步调整耕地坡度与田坎系数。田坎系数应与坡度分级一致,确因土地综合整治引起的实际田坎系数与区域田坎系数不一致的,须提供工程验收资料,逐图斑上报备案,并在数据库中录入实际田坎系数。

(4)县级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包成果经省级检查、国家最终质量检查通过并确认后,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开展本级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更新工作。

2.增量数据质量检查及更新要求

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更新,国家制定统一的数据库更新标准与质量检查规则,研发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下发各地,各地应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要求,以通过国家级数据库质量检查的“三调”统一时点数据库及统计报表为基准开展数据库更新工作。县级采用的数据库更新软件,必须满足国家数据库更新技术相关要求,支持增量数据导出、耕地坡度自动赋值、统计报表自动计算等功能,且导出的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包必须完全通过国家下发的质检软件检查,确保数据成果无错误。

(七)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成果检查与核查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分阶段和分级检查的检查制度,认真做好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成果检查与核查。

1.县级自查

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对本地区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成果进行100%全面自检,确保成果的完整性、规范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利用全国统一的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检查变更调查增量数据的规范性。

2.市级检查

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检查把关作用,对县级调查成果进行检查和汇总,在全面内业检查基础上,对重点变化地类和重点图斑进行外业抽查和检查,并检查县级调查更新成果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形成市级检查报告报送省级全面核查和汇总。

3.省级核查

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省级核查单位对市级检查合格的县级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成果进行全面核查,对照20xx年度变更调查的卫星遥感影像底图和举证照片,检查县级更新成果是否及时、彻底,对存在问题的图斑,省级及时反馈各市进一步核实及修改完善,确保省级调查成果整体质量。对通过核查的县级调查成果,利用全国统一的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进行数据质检,对质量检查不通过的,组织地方修改完善。

4.配合国家完成国家级内业核查和互联网+在线外业核查

对国家内业核查发现的疑似错误图斑,地方要实地核实修改或补充举证,并将整改成果报省级复核通过后,上报自然资源部复核。

配合自然资源部做好国家级“互联网+”在线核查工作。

四、主要成果

20xx年度变更调查主要成果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形成整套国土调查成果资料,应包括影像、图形、权属、文字报告等。其中国土调查矢量数据包括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包(含增量信息与统计报表,由数据库质检软件打包生成);“互联网+”举证成果为DB格式,20xx年度变更调查所有举证的图斑放置在20xx年度变更调查举证(BGDC20xx)属性表中,举证信息表为MDB格式;《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实记录表》为MDB格式,根据遥感监测图斑的变更情况逐图斑填写。

20xx年度永久基本农田变化,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非粮化、耕地非农化状况,设施农用地变化,25度和15度以上坡耕地变化,农村建房、临时用地、批而未用土地、退耕还林、围填海、足球场、高尔夫球场、光伏用地和农业结构调整以及不稳定耕地等的变化状况,各类自然保护区及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增减挂钩、增存挂钩等项目的实施状况,空间规划的实施状况等专题报告。

五、进度安排

20xx年12月31日前,开展省级20xx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有关工作准备,包括技术服务单位的招投标、全省工作部署等工作;编制省级20xx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实施方案。受疫情影响,省级不组织线下相关技术培训,由各市有序组织各县(市、区)和作业单位开展国家和省实施方案、相关课件、讲义、录音等的培训学习工作。

20xx年1月1日-2月20日,省级接收遥感影像及监测图斑并分批次下发,县级调查单位自接收数据之日起15日内,将举证信息上传至国土调查云平台,完成全部外业举证、县级自查、市级检查工作,提交至省级进行核查,通过后方可进行县级数据建库。

20xx年2月21日-3月25日,省级接收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报送各县(市、区)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成果,组织完成省级检查和指导市、县整改工作,向自然资源部报送省级检查合格的县级20xx年度变更调查更新数据。

20xx年3月26日-31日,依据初报数据完成20xx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初步汇总分析工作。

20xx年6月30日前,对国家级核查存在问题的县(市、区)进行修改完善,经省级复核后,再次上报国家。

六、实施保障

20xx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应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形式组织实施,按照“统一制作底图、内业判读地类,地方实地调查、地类在线举证,国家核查验收、统一分发成果”的流程推进。各地要加强国土调查成果和涉密基础测绘成果数据的管理,确保调查成果和涉密基础测绘成果数据的安全保密,凡涉及保密数据使用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安全保密工作。

(一)组织保障

省自然资源厅负责20xx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省级核查及省级数据汇总、工作报告起草等具体业务和日常管理事务。

各地应参照省组织模式,健全国土调查及国土变更调查工作机制,扎实做好本地区20xx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具体包括制定实施方案和细则、开展宣传工作、开展各级培训、确定承担单位、核实调查底图和行政界线、组织具体调查工作、组织检查与指导工作、组织预检验收和核查、开展调查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建设、成果汇总等。

具体调查工作,按照政府采购法相关规定,由专业队伍承担,有能力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可自行开展调查。

(二)技术保障

1.统一技术标准规范

自然资源部组织编写20xx年度变更调查实施方案和相关技术规程、规定等。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统一的规定、方案,并结合本省情况,制定相应的细则。市、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据国家、省制定的调查规范、标准和细则,制定调查的具体方案。

2.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

在执行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进一步充实、完善国土调查工作的软、硬件环境。充分应用成熟、实用的现代高新技术手段,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互联网+和网络技术为核心,全面提升调查的科技含量。

3.加强技术指导与咨询

省自然资源厅和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建立调查问题对接机制,对调查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解决。

(三)机制保障

1.建立检查验收制度

各地采取切实的保证措施,严格检查验收制度,包括:分阶段成果检查制度,每一阶段成果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阶段,避免将错误带入下阶段工作;分级检查验收制度,调查结束后逐级汇总上报调查成果,国家、省、市、县分级负责检查验收。县级国土调查成果由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预检,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验收。省自然资源厅负责组织对市级汇总成果验收。同时,为加强成果质量检查力度,省对县级成果进行全面的内业检查,并对重点地区、重点地类进行外业抽查核实,确保20xx年度变更调查的数据、图件与实地三者一致。

2.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20xx年度变更调查专项资金,依据相关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并制订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按照批准的经费预算,按任务提出年度预算,列入部门预算。根据项目进度和质量评估情况,按项目合同向项目承担单位拨付资金。项目实施单位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接受财务和审计部门的监督和审计。

3.建立质量保障目标责任制

20xx年度变更调查工作对数据真实性实行分级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对虚报、瞒报国土调查数据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有关规定,追究相关当事人法律责任,并对相关领导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为保证调查成果客观、真实和准确,避免主观人为干扰和弄虚作假,所有调查过程成果应全部留档,确保全过程可溯源检查。

4.建立项目监理制度

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招投标确定技术力量强、信誉好、质量把关严的单位为项目监理单位,推行项目监理制。没条件的地区,也可从项目承担单位抽调技术人员交叉监理,全程跟踪监督项目进展和成果质量。

由项目监理机构在规定的权利和职责下开展日常监理工作。项目监理实施前须制订规范的监理规划和项目监理实施细则,明确项目委托方、监理机构和项目承担方的权利和职责。项目监理实施须满足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四)经费保障

20xx年度变更调查经费按照《土地调查条例》的要求,按分级保障原则,由省、市、县级人民政府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分担。调查经费由同级财政统筹安排,列入财政预算,根据国土调查任务和计划安排,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保障20xx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疫情防控要求

1.各地要及时关注本地区的疫情风险级别,中高风险地区不得开展外业调查、核查工作,待降为低风险后方可开展外业调查、核查工作。

2.要求外业调查、核查人员无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症状,且14天内无进出中高风险地区、无接触疑似、确诊患者史,外业调查工作期间需全程佩戴口罩。

(六)数据保密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本级“20xx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保密主体责任,始终将保密管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要自上而下逐级压实责任,督促各相关单位加强保密教育、健全保密制度、完善保密措施、落实保密责任到岗到人,参与本工作的各部门、各单位、各调查人员要切实担负起保密工作的直接责任,严格执行保密法规制度,全面履行落实好保密协议和保密责任书规定要求。

工作方案 实施方案模板


成功的人都是有目标的,有计划地做事情。在临危受命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方案。任何方案都要经过批准后才可行文和实施。如何去写一篇优质的方案呢?经过零思考方案网的编辑精心整理,推出工作方案 实施方案,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工作方案 实施方案(篇1)

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根据上级要求和教体局下发的《关于加强教体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意识形态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二、意识形态工作目标 (一)坚持政治方向。坚持教育工作始终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贯穿到立校办学、育人育才全过程,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

(二)坚持育人为本。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使各个教育环节同向同行,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三)坚持分工合作。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合理分工,强化责任,明确要求,齐抓共管,全员支持参与,构建全校意识形态工作新格局。

三、意识形态主体责任 切实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校领导班子对本单位意识形态工作负主体责任。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必须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四、意识形态工作任务 1.把握正确方向导向。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坚决维护党的权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保持高度一致。

2.定期研判、及时报告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学校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学习,加强突发问题和重要事项专题会商,及时总结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情况。

3.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统一领导。指导和督促党支部的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培训,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政治鉴别力。

4.加强对学校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持续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对学校主题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的价值引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5.加强网络信息管控。倡导文明上网,加强对公用微信群和QQ群的管理,准确把握整体舆情动态,引导网上舆论。健全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完善校园网络安全防护,提高校园网络信息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6.领导、组织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处置。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度量衡,评判意识形态领域的是非曲直。注意把握好"时、度、效",遇到突发情况后,迅速分析研判,及时向上级报告的同事,及时表明立场,第一时间妥善处理,防止问题发酵放大。

7.严格党员干部纪律约束。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纪党规教育,加强对党员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执纪监督,决不允许公开发表违背党中央、市委精神的言论,决不允许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

五、意识形态工作措施 1.开展自查自纠。就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并将相关工作形成总结报告。

2.完善制度体系。按照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对照自查情况,健全意识形态定期研判、突发问题和重要事项专题会商、工作通报、网络信息管控等制度,完善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体系。

3.强化宣传教育。结合"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开展专题党课,加强学校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教育培训,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强化校园宣传阵地建设,引领校园主流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青少年爱国拥党意识,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4.做好舆情疏导。加强网络信息管控,完善舆论引导和舆情疏导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进一步强化信息管理和报送。

5.加强督查考核。结合实际,按照工作责任分解,定期进行专项督查考核。对意识形态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重大工作失误、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等问题的,实事求是进行处理。

工作方案 实施方案(篇2)

根据《广东省爱卫会办公室转发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粤爱卫办〔2020〕1号)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落实《通知》提出的“四大行动”,做好我院疫情防控工作,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动员、组织各部门及全院师生以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契机,深入持久地开展以校内外环境卫生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整治校内外环境卫生,加强各类公共区域的卫生管理,清除各类病媒生物的孽生源,有效切断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从源头上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做到复工复学与疫情防控两不误。

二、组织领导

成立我院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小组。

组长:鲍冰

副组长:汪丁球、曹建军、胡再林

组员:各职能部门及各系部负责人、蔡天奎、李满、武晓国、徐幸东、刘国宏、何国建、李敏红

三、任务分工

(一)开展工作、学习环境整洁行动

责任部门:院办、学生处、各职能部门、各系部

行动时间:返校上班、上学之日起

行动任务:

1.各部门负责人要组织本部门职工彻底清理两校区办公室。每周1次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铲除病媒孽生地,确保办公室整洁、美观、通风。

2.学生处安排勤工助学学生做好每日教室清洁卫生,各系安排各班级做好每1次课前教室(实训室)消毒、通风。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防病意识。

3.后勤保卫处、院办每周组织1次办公场所清洁卫生、通风情况检查并进行通报;后勤保卫处、学生处每周组织1次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清洁卫生、通风情况检查并进行通报。检查结果分别报人事处、学生处并与部门、班级、勤工助学学生考核挂钩。

(二)开展校园环境清理行动

责任部门:物业公司华贸项目部

行动时间:2020年3月1日起

行动任务:

1.对食堂、教学楼、行政楼、运动场等人员较集中的场所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清脏治乱大扫除,清理积存杂物、废弃物,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及时清运垃圾,保持校园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2.加强教学楼、图书馆、广场、学生宿舍、饭堂、公共厕所、电梯、门把手、垃圾清运点等公共区域、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定时清洁消毒,强化厕所、洗手池等硬件设施的维护管理。对食堂、宿舍、地下车库等重点区域采取病媒生物防制,降低病媒生物密度,清除病媒生物孽生地。

3.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划定卫生区域,制定卫生标准,设定专人保洁,做到环境卫生治理规范化、制度化。

4.后勤保卫处、物业公司每天1次校园保洁工作检查、反馈和通报。

(三)开展校内经营场所综合整治行动

责任部门:后勤保卫处、物业公司华贸项目部、各经营部门

行动时间:经营部门开门营业前三天起

行动任务:

1.进一步完善校内经营机构卫生管理和处罚制度,明确各经营机构公共卫生区域和室内外卫生标准。

2.组织各经营机构进行厨房、水池、垃圾桶、厕所等基础设施的清洁、消毒,及时密闭收运垃圾。排查校内经营机构给排水设施,确保产生的污水有效处理。正确有效设置内外防鼠、防蝇等设施,强化下水道、厕所及经营点内外关键部位的病媒生物防制措施。

3.后勤保卫处、物业公司每天1次经营机构保洁工作检查、反馈和通报,对存在问题整改不力的,按合同、制度、法规进行处罚。

(四)开展家庭(宿舍)环境大扫除行动

责任部门:后勤保卫处、物业公司华贸项目部、学生处及各系

行动时间:教职工返校、学生返校之日起

行动任务:

1.后勤保卫处组织教职工开展每周1次“周末卫生大扫除活动”,净化绿化美化教职工家庭和公共空间,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杂物,提升教职工的文明意识和健康卫生意识。

2.学生处、后勤保卫处宿管科、各系组织学生每周四下午开展1次宿舍清洁卫生大扫除活动,整理宿舍物品,净化美化公共空间,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杂物,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妥善处理废弃口罩。

3.物业公司华贸项目部宿管中心督促、检查学生做好每日清扫宿舍、宿舍垃圾下楼及公共区域保洁工作,确保宿舍区干净整洁。

4.后勤保卫处、学生处、物业公司每周1次进行学生宿舍清洁卫生和通风情况检查、评分和通报,评比结果纳入文明宿舍评比中。

(五)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责任部门:党委办公室、后勤保卫处

活动期限:长期

活动任务:

1.后勤保卫处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爱国卫生运动工作要求,结合我院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知识科普宜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和校园宣传栏、钉钉办公群、学生微信群等形式,及时将疫情防控和健康科普等知识传播到每个师生,引导人们养成勤洗手、多通风、不滥食野生动物等文明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全面提升防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在疫情防控期间,各部门要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等异常情况及时向单位、社区(村)管理人员进行报告,按照要求规范就医,有效保护自身健康。

3.党委办公室要加强对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报道,引导、鼓励各部门报送“四大行动”中的典型做法、突出事迹,在全院形成联合宣传态势,达到“人人知晓,人人遵守”的目的,实现“抗疫”“宣传”双赢。

四、检查通报

本次爱国卫生运动采取“每周检查通报、期末汇总考核”的检查通报机制。每周由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各项环境卫生工作进行检查、评分和通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限期整改。相关检查结果分别报人事处、学生处和物业公司华贸项目部,作为部门(班级、经营单位)、个人考核的依据之一。

工作方案 实施方案(篇3)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了更好地抓好我校劳动教育工作,根据《阿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寒假劳动教育指导建议》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明确教育目标,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统筹资源,构建模式,形成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把我校创建成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为了有序、有效推进工作实施,实现既定的劳动教育目标,决定成立胜利小学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如下:组长:陈喜会(总负责)副组长:周宗慧(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成员:教导处各学段主任、一至六年级班主任二、坚持基本原则,发挥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思想引领。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三、抓住关键环节,开展教育活动1、学习生活技能,提高自理能力。引导学生根据年龄特点,学习力所能及的生活技能,利用这个寒假学会1-2项,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2、协助家务劳动,减轻家长负担。引导学生结合疫情期间的特点,协助家长开展家务劳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习做好清洁卫生,消毒防疫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好孝老、敬亲、爱老等活动。3、开展兴趣劳作,体会劳动乐趣,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兴趣劳动,创作各种手工作品,促进手眼协调、手脑协调能力,体会劳动乐趣,提高劳动技能。4、利用家访,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四、劳动成果展示,评选劳动达人1、确立学生劳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把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通过撰写劳动叙事作文,制作手工作品,拍摄劳动实践照片、小视频等方式展示交流劳动教育成果。2、开学后,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劳动教育主题班会,评选班级“劳动之星”“家务劳动小达人”、“手工达人”“种植小能手”等荣誉称号,在全校进行展示评选出学校的“劳动小能人”。3、把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班级(劳动)管理情况与绩效考评相结合,有效增强老师们对学生劳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上交形式:1)每个班级每月制作两篇劳动美篇,在1月31日和2月22日分别以组为单位上传,开学后上交美篇文本。2)开学时各学年组收齐《胜利小学学生假期家务劳动评价单》相信,通过这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劳动教育,能够激发学生们创新创造,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一定会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珍视幸福生活,珍爱生命自然的好习惯,树立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

工作方案 实施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

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学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为深造学员良好习惯培养教学工作,制定本方案。

二、各项教育活动安排。

1、爱绿色护绿色活动教学。

(1)学校在国旗下的讲话中呼吁所有老师和学生:每个人都参加植树节的绿色护理、绿色养生系列活动,尽力美化、净化环境。

(2)中高年级可开展环保活动。各班组织开展校内植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

2、自立劳动、家务劳动教育:

(1)各班将劳动教育纳入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与家校结合教育评估工作,利用家校向家长和学生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家校联系卡的形式建立学生家庭自理劳动、家务劳动基地。

(2)依据不一样年级的学生能力,以星级评价等形式开展:成年人不用吃饭,自身整理房间,认可菜名,挑选菜品清洗,清理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

3、班级劳动。

(1)进行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确保所有学员参加班级劳动,劳动到位。

(2)每月开展一次学校大扫除活动,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指导学生的劳动技术。

4.课堂教学。

三至六年级综合实践教师认真落实劳动和技术教学目标,开展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活动资料,提交德育所。

5、节日教育。

各班五一期间,开展谁是最可爱的人主题班组会,学会唱歌劳动最光荣,朗读粒粒辛苦等活动。

三、家庭、学校教育实现八不要。

1.不要把劳动作为惩罚手段。例如,不按时工作,处罚清洁。

2.不要用免劳动来鼓励孩子。例如,今天的作业是正确的,扫地的任务是免除的。

3、不要在孩子面前鄙视劳动。例如,现在学习不好,将来会捡垃圾。

4、干燥不好,不要。例如,不要洗,不要洗。

5、不要因为一次失误而斥责如何打破碗,真是笨蛋。

6、不要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比如十分钟了,一个还没完,我做了三个。

7、不要否认孩子的劳动成果。比如看你洗的袜子,和没洗一样。

8、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讨厌劳动的话。比如居委会让大家扫雪,我不去。

各班简单总结教学活动,期末交给德育所。根据总结情况,德育所选择了劳动好男孩。

工作方案 实施方案(篇5)

为了进一步落实省、阜阳市、界首市、教育局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卫生城市和卫生校园创建,适应新学期爱国卫生工作要求,经研究,决定开展以“抗击新冠肺炎,创建卫生校园”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卫生城市,营造卫生环境、切断传播途径、增强防控意识,养成卫生习惯,强健师生体质,保障师生安全”为目标,开展一次全面的卫生环境整治行动暨爱国卫生运动,努力创设整洁、文明、优美、安全的校园环境,全力打赢抗击非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二、实施内容

(一)校园卫生精细化

加强校园内环境卫生清理和保洁工作,彻底清除学校周边垃圾,清洁教室门窗和楼梯扶手,清除垃圾、污物、痰迹,搞好厕所保洁及粪便无害化处理,清理垃圾车、垃圾桶等卫生死角,做好病媒生物防制,铲除“四害”孳生地。校园内要做到无杂草、无乱丢废弃物、无痰痕、无口香糖污渍、无污水洼、无乱写乱画。厕所要做到无臭、无蝇蚊蛆滋生。教室与宿舍要做到地面墙壁无污迹、窗明桌净、物品摆放整齐。

(二)杀菌消毒日常化

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至少三次,对校园所有方位、所有区域、所有空间进行杀菌消毒,做到全覆盖、无遗漏,重点对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功能室、厕所以及垃圾回收桶、楼梯扶手、门把手、电灯开关等进行多次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三)佩戴口罩习惯化

所有教师、学生以及保安、保洁等工作人员,包括在校园生活区居住的社会人员,无一类外,必须强制一律全部佩戴口罩,作为一项铁的纪律,任何人不得违反。学校门岗、保安、值班人员以及师生志愿者要不间断的巡查督查,并列入学校考核内容,把佩戴口罩作为一项刚性要求,实行一票否决。

(四)晨午检报告制度化

每天上、下午必须两次体检,进校门、进班级必须进行两轮体温检测,并逐人登记。对有乏力、感冒、发烧、咳嗽、胸闷等异常体感的师生进行统计上报,及时临时隔离。并请示当地卫生或疾病防控部门,采取居家观察或医学观察措施。

(五)废弃口罩处置规范化

教育并严格管控教师、学生不要乱扔废弃口罩,学校要严格按照市防指统一要求,放置专用的废弃口罩消毒回收桶,每天安排专人负责放置回收并彻底消毒,做到分类放置,科学回收。

(六)室内通风常态化

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功能室等,在雨天无碍、安全无碍的情况下,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必须开窗通风换气,每次通风必须半小时以上,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七)洗手消毒科学化

学校要向师生进行全面科学的洗手操作培训,实行“六步洗手法”,强制要求师生养成课后、饭后、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提前维修供水设备和师生饮用开水设备,彻底根治学校饮用水安全隐患。每天频繁对自来水龙头进行消毒。

(八)教育宣传多样化

学校要开足健康教育课,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病疫情防控和卫生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定期张贴宣传资料,出好黑板报,并利用校园广播、升旗议式、团队活动和班会等形式向师生传授流行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网络、微信群、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加强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加强教职员工培训,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利用每周一升旗议式、团队活动和班会等形式向师生传授流行性疾病的防治知识。

(九)医疗资源社会化

根据本校卫生条件,加强与东城办事处和社区医院的联系,促进学校医疗资源社会化,解决好防控疫情所需设备设施、医务人员配备问题,做足、做好疫情防控应对准备。设立学校医务室或独立的健康观察室,完善相应的设施设备、工作人员、医疗条件、生活条件保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确保责任落实。

成立界首市第四小学春季爱国卫生运动领导小组,实行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具体岗位、具体责任人,实行班级卫生、环境卫生、健康教育的分块负责制度。

界首市第四小学春季爱国卫生运动领导小组

组长:刘波

副组长:马军杰夏刚王洪远姜丙坤

成员:全体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各班班主任

(二)、提高认识,广泛宣传发动。要充分认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意义,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开展这次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性。通过电子屏幕、张贴宣传标语、宣传栏、校园广播、活动展板、黑板报等多种渠道,宣传疫情防控和卫生意识。

工作方案 实施方案(篇6)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总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雅周镇中心小学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树立学生劳动意识,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一、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志愿服务劳动公益行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初步学会劳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二、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1.实践性原则。实践性是劳动教育的基本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操作实践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实践是劳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创新素质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学校要结合实际,创设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劳动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切实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提高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

2.基础性原则。劳动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最基础的教育,通过劳动教育,应该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劳动技术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劳动教育中,通过某些劳动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工具进行加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放性原则。劳动教育应不拘泥于校内,应做到校内校外相结合,逐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劳技教育体系,能够为劳动技术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己天赋、才能和创造力的新思路。

三、实施步骤和策略。

1.课程引导,强化劳动意识教育。

充分发挥晨会课、少先队活动课、劳技课等课程的正面引导作用,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强化教育。定期开展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班队会或少先队活动课,让学生展开讨论,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

2.榜样引领,激发主动劳动热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身边的榜样是最好的引领。因此作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言和行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劳动行为来为人师表;同时我们要充分挖掘我们身边有关热爱劳动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对他们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扬,在学生中营造一个学先进、比先进的氛围,从而在榜样的引领下,充分激发他们主动劳动的热情。

3.内外联动,创设劳动实践环境

正常开展校内劳动。组织学生做好每日的卫生包干区保洁工作和每周一次的全校大扫除。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书包整理、队角装饰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积极组织校外劳动。将校外劳动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安排一定时间到雅周生态农业园进行农业生产的劳动实践。

大力鼓励家务劳动。大力倡导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工作方案 实施方案(篇7)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卫生运动重要批示精神,根据《湖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五进活动”的指导意见》和《区创文办关于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月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贯彻执行区教育局党委要求,切实做好流行性疾病在我校零输入、零感染的工作目标,确保学校师生身体健身和生命安全。现就我校爱国卫生运动和疾病预防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卫生运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发挥爱国卫生运动优势,确保学校师生身体健身和生命安全,结合我校特点全力构筑疫情防控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严密防线,全方位多层次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二、活动时间

2020年4月——2020年12月

三、活动目的养成良好健康行为,提高师生健康素养,提升疾病防护意识,增强食品安全治理能力,落实校园卫生安全制度,全面创建文明卫生校园。

四、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希湖(全面负责)

副组长:汪开柱(组织协调各部门工作)

分管:鲁志明

宣传联络:吴星星

成员:张利群周明远陈金望石光及各班主任

五、工作职责

1、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统一思想认识,制订工作方案,夯实责任,督促、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2、针对学校实际,认真了解学生情况及时交流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3、深入各班,调查与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对于重大疾病预防工作研究解决方案,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4、学校责任落实到位,逐层负责,包干到人,做到工作细致,各司其职(若有大事及时上报,防止事态蔓延)。

六、方法措施

1.认真学习,提高对卫生工作的认识

认真贯彻省、市、区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指示精神,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常见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充分认识搞好班级卫生、学校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创设清洁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2.加强组织管理,充分发挥全员管理的作用

加强卫生工作的组织管理,实行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教师一齐抓的管理模式,实行班级卫生、环境卫生、健康教育、食品卫生工作的分块负责制度。严格要求学生禁止在校园内乱吃零食、乱丢果皮纸屑。各班卫生区清扫干净,不留卫生死角。学校班子成员将不定期检查,要求各班每天早晚检查,确保学校卫生工作达标。

3.加强环境卫生,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响应上级号召,积极开展绿化、净化、美化学校环境活动。积极开展全国爱国卫生月活动,推进学校的整体卫生工作上台阶,努力创设整洁、文明、优美的学习环境,陶冶师生的情操。

4.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

(1)开设健康教育课,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2)定期张贴宣传资料,出好黑板报,并利用校园广播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利用每周一升旗议式、团队活动和班会等形式向师生传授流行性疾病的防治知识。

5.加强防治工作,增强学生体质

(1)切实抓好一课二操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的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

(2)学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做好疾病防治工作,认真落实防治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发现传染病,马上严格进行隔离,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避免疾病的蔓延。对一些突发性、传染性强的流行性疾病,备有预案。

七、卫生责任分工:

校园公共卫生:徐翠元(清洁工)

校门口卫生:保安

教室卫生:各班主任(包括教室走道)

功能室卫生:各功能室负责人

办公室卫生:各办公室人员,教师办公室由办公室石主任安排值日表,值日教师负责卫生.

教学楼三楼卫生:石光镇丽霞

教学楼四楼卫生:陈金望蔡姗红刘明兵

教学楼五楼卫生:周明远汪文姝秦鹏

食堂卫生:总务处和炊事员

学生宿舍卫生:团支部和保育员

规划局围墙下:陈希湖黎念宁邱翠兰

职康楼一楼卫生:张利群雷会星

职康楼二楼卫生:吴星星陈细云

职康楼三楼卫生:鲁志明王亚平

教师宿舍楼卫生:汪开柱潘佳吴莹

班级清洁区:教学楼到校门(聋二班)

教学楼到科技楼(培四班)

运动场及台阶(聋七八)

食堂及周边(培五班)

咸宁市特殊教育学校

工作方案 实施方案(篇8)

一、重要意义

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进而养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良好品格。

在教育实践中,丰富劳动实践育人途径,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中等职业学校要紧密结合“服务发展宗旨和促进就业导向”,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基本原则

1.育人为本。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以诚实劳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遵循规律。将劳动实践教育有效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段特点、学生特点、学业特点,与专业发展有机结合,选择恰当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3.融合专业。结合学生专业学习过程和特征,探索建立产教融合的劳动教育方式,将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活动有机融合,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实践导向。将劳动实践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观念,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通过劳动精神教育,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通过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创新劳动教育模式,“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知行合一,逐步建立有我校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建立新颖高效的劳动教育体系。

用3-5年时间,争创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实现中职劳动教育常态化,形成学校、企业、社会、家庭普遍重视劳动教育良好氛围。统筹区域多样化劳动教育资源,推动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丰富的教育资源、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健全有效的教育机制,形成立体、开放的中等职业教育劳动教育体系。

四、工作措施

(一)科学建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将劳动教育纳入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其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每学年不少于16学时。将学生管理一日常规与每天劳动时间有机结合,与实训实习有机结合,发挥实习实训课在劳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每学年设立一个集体劳动周,根据专业、年级实际情况自主安排。根据需要编写职业学校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或自主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结合学校、社区、社会资源,开发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社区劳动实践课程。开发校外劳动实践教育课程。职业学校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其他战略新兴产业,结合专业设置,基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开发企业劳动实践课程。

(二)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校劳动教育实践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专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将劳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特点设计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目标,将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劳动实践有机结合,有序开展。统筹组织好学校劳动实践。结合学生管理一日常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食堂劳作、教室环境美化、实训室清扫、勤工俭学等劳动实践岗位,建立学校、系部、班级劳动实践岗位系统图谱,引导学生自主制定校内劳动实践公约,倡导学生自治管理,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劳动服务理念。组织实施好劳动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向社会、企业,参加校外劳动锻炼。基于产教融合的企业劳动实践。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及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学生用技能参加劳动,通过劳动促进各专业交流,引导学生尊重规范和标准,积累职业经验;将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相结合,鼓励创新型劳动,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三)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

充分发挥家长职责。各班级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和沟通形式,广泛宣传加强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措施,使广大家长深刻领会劳动实践在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引领家长自觉成为孩子家庭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育人合力。合理安排劳动作业。针对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明确家庭劳动内容,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作业,以一定形式保持与家长的交流反馈,并表彰鼓励积极参加家庭劳动的学生。

(四)大力推进社会劳动实践教育

明确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实施要求。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社会实践范畴。加强组织管理,合理安排一定时间的校外劳动实践。推行学校集体组织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学生劳动实践活动数量和质量。通过各类培训提升教师指导能力,教师躬亲示范,以身作则,结合各类基地特点组织劳动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参加劳动,逐步提升学生劳动实践能力。加强对教师劳动教育参与度和劳动教育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等的考核。公益劳动实践教育方式。联合社区、街道及各类公益场所,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校团组织的作用,做好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教育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加强劳动,培育良好的社会公德。

(五)加强劳动教育载体和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建设部分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制定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标准,力争挂牌省级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率先建成一个规模适度、课程完备、管理规范、运营良好的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职业体验中心),并向所在地区中小学生开放。鼓励学校因地制宜栽植多种类的花草、树木,开辟专门区域种植农作物,开展适宜的养殖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承担养护、种植和养殖等劳动任务,学习相关劳动技能和动植物知识。打造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统筹各类社会优质资源,因地制宜,面向行业、企业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一批示范性产教融合型劳动教育实训基地。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

(六)创设劳动文化传承主阵地

积极营造“劳动光荣”的校园文化,多渠道表彰宣传劳动实践优秀典型,在学生中牢固树立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重要的理念。结合学校特色挖掘劳动教育素材,广泛开展以劳动实践为主题班会、劳模报告会、工匠进校园、手工作品制作、劳动技能表演等活动。发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志愿者组织,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等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将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与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等相关劳动文化相结合,与二十四节气、“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中国传统劳动所包含的人生智慧相结合,农村学校可结合地域特点和新农村建设,提升劳动实践教育的文化内涵。教育学生热爱家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积极践行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

(七)建立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将学生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评价内容,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学生在学校、企业、家庭、社会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将具体劳动内容、过程和相关事实材料全面客观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并作为升学、评优、毕业的重要参考。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

把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由主管部门牵头,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统筹开发和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协调学校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实践项目、组织实践活动。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的指导。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估,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体系,将学校劳动教育组织实施情况纳入督导内容,适时组织开展对各地劳动教育组织和实践基地建设情况的专项督导。

(二)加强师资队伍保障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必要的专职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先、培养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从企业、社会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校外劳动实践基地要根据规模和特点,配备能满足基地教学和管理需要、结构合理、有专业特长的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可争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鼓励通过社会捐赠、公益性活动等形式支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在坚持公益性原则下,可以发挥专业技能优势,适当开展一些经营性创收,减轻家庭负担。教育部门会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推动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校方责任险范围,鼓励保险企业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对投保费用实施优惠措施。

(四)加强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中等职业学校要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工作规程,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均要强化安全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各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制定完备的活动方案和风险防控应急预案。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五)加强宣传引导

职业学校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着重加强对劳动教育的宣传引导,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技能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畅树奉献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在重大疫情、灾害面前的全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

方案范文:行政区划调整组织实施总体方案


行政区划调整组织实施总体方案

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增强乡镇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根据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厅字〔20xx]37号)文件和全市“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电视电话会”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撤销乡划归镇调整组织实施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四中全会精神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构建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的现代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体系这一目标,着力优化结构布局,着力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进乡镇区划调整,促进全县乡镇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发展更加科学、运行更加高效、服务更加优质。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合理,优化布局。要立足实际,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合理。调整后的乡镇行政区划要产生“以强带弱”“优势互补”的效应,进一步提高乡级行政区的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制定撤并方案时,既要考虑优化乡镇规模,又要考虑地缘关系、历史沿革、风俗习惯、自然条件、群众意愿、规划发展等因素,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

(三)理顺关系,转变职能。在乡镇区划调整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一步理顺县、乡(镇)两级人民政府管理体制,坚持重心下移,强基固本;理顺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公共基础设施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精简机构、降低成本、激发活力、提升效能。

(四)依法办事,稳妥推进。乡镇行政区划的变更,要依法有序、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等政策要求,依法依规依程序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县“乡镇撤并”工作,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三、调整重点

县,位于省东北端,隶属于省市。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东临河北省县,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称。国土面积1716平方公里,人口22.56万人,县人民政府镇5个镇,乡、卅乡7个乡。

按照省民政厅相关文件及市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将我县乡镇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为:撤销乡,与原镇组建新的镇,行政区域为原来两个乡镇的行政区域,镇政府仍设在原镇镇政府驻地。

四、实施步骤

我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从20xx年8月开始,到20xx年12月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8月10日-9月30日)

1.成立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县级领导及县纪委监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统战部、民政、编办、住建、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统计、教科、公安、人社、档案、卫体、审计、林业、水利、文旅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2.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我县拟撤并的乡镇规模和发展现状、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历史沿革、群众意愿等情况组织进行深入调查,坚持“实事求是、自上而下、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原则,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定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详细实施方案,按规定程序办理,上报批准手续。

第二阶段:开展调查论证、资料报批工作。(10月1日-10月31日)

涉及乡镇就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进行调查论证,并收集各种申报资料上报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办公室整理初审后上报县政府,再由县政府上报市政府和省政府审批。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和开展新建镇组建工作。(11月1日-12月15日)

申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材料,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复后,由县人民政府另行制定新建镇的具体筹建方案,并组织实施筹建新镇的机构设置、领导班子搭建和工作人员调配、划分行政区划等工作。

第四阶段:总结和检查验收工作。(12月16日-12月31日)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结束后,县政府组织人员对所涉乡镇检查验收,认真总结,将材料逐级上报和归档。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乡镇撤并工作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需撤并的乡镇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讲政治、讲原则、顾大局,把乡镇撤并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职责,落实工作经费,确保该项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二)加强宣传,形成共识。要通过召开座谈会、新闻媒体、印发宣传资料、悬挂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宣传乡镇撤并的重要意义和政策要求,做好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尊重群众意愿,为撤并工作奠定思想基础,营造良好氛围。

(三)凝聚合力,稳步推进。县有关单位在乡镇撤并工作中要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切实解决乡镇撤并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财务审计部门要及时跟进,对机构设置和人员分流要予以政策优惠,真正实现压缩数量、提高质量、减员增效、促进发展的工作目标。乡镇撤并后要留有过渡期,对原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服务站点可保留的予以保留,需要撤出的逐步撤出,给群众一个适应阶段。要及时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主动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四)从严要求,杜绝违规。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工作实施中要严肃组织、人事、财经等各项纪律,要加强财务和国家集体财产管理;要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不变等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要采取切实措施防止私分、贪污、侵占国家集体财产以及挥霍浪费、突击花钱等现象发生;要加强被撤乡镇政府驻地的集体财产、土地管理,防止借机非法转让或转卖土地。对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过程中违反财经纪律、擅自处理集体财产、违规办理户口和违规建房手续等行为,一经发现,从重从快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荐】自然资源规划局普法工作实施方案


普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全省、全市、全县政法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落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综治工作要求,不断推出新举措,努力实现新作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目标,围绕自然资源管理改革,推进反腐败机制制度创新,持续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力度,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有效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为自然资源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纪律保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一、进一步强化普法工作组织领导

1.健全制度,抓好落实。建立和完善领导机构定期会议、年度工作汇报和工作普查等制度,把普法工作纳入本单位的议事日程。认真拟订法制宣传教育年度计划、阶段性总结报告和相关文件,每年12月31日前将本单位本年度普法工作总结报县司法局。

2.建立法制宣传教育激励奖惩机制。建立健全普法工作评价考核制度,开展普法规划实施的年度和阶段考核工作,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普法规划落实情况、普法工作进展情况作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

3.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经费。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列入本单位财政经费预算,要适时配备必要的普法设备和资料,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做到专款专用。

4.培养自然资源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学习培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政治、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保障“七五”普法工作全面实施

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扎实做好矛盾纠纷排解工作

5、认真扎实的做好群众上访接待工作,深入开展下到基层及群众中间,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自然资源领域影响社会稳定、矛盾纠纷排查清理,化解影响稳定隐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规范和探索解决新形势下的新矛盾、新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的新机制,促进社会管理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

6、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队伍建设,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系统。

7、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及时排查和有效调处因土地征用、安置补偿、行政执法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化解不稳定因素,预防群体性事件及恶性事件发生。

三、不断改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8、进一步加强护互联网治理,坚持以人管网,技术管网,健全网上网下结合的防控体系,提高网上网下发现处置,侦查打击,防范控制能力。

9、随时关注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严密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邪教组织的渗透颠覆与分裂破坏活动。

10、排查整治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重点抓好机关、办公场所的治安排查整治,最大程度地减少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11、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智防建设,加大技防投入,巩固视频监控体系,落实单位内部治安及安全反范措施,扩大重点部位视频监控系统覆盖面。

四、着力加强教育引导工作

12、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要加强依法文化建设,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工作,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坚持开展综合整治,确保本单位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13、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和群测群防工作,加强对隐患点的巡查工作,加强报告,加强应急准备。

14、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结合自然资源工作实际,加大对职工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单位职工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地区禁烧工作实施方案


地区禁烧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抓好禁烧工作,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市、区工作安排,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实行禁烧工作全年常态化管理,严禁露天焚烧秸杆、垃圾、荒草、落叶等,严禁将秸杆抛掷于河道、沟渠及塘坝等水体中。成立镇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镇禁烧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督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环保办。各社区要及时成立禁烧工作领导组织和禁烧应急队伍,负责本区域内禁烧工作的实施。建立责任机制,落实责任到人,明确工作职责,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禁烧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和田块,实现禁烧全覆盖的工作目标,杜绝露天焚烧现象的发生。

二、严格网格化管理、构建禁烧监管机制

各社区要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建立组织,确定区域内管理责任人和管理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属地管理原则,建立网格主体的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设置集中堆放点,配置灭火装备,做到清运出的秸杆实行集中堆放,确保本地秸杆“搬离田、集中存、不焚烧”。

三、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各社区要加大禁烧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横幅、电子屏、橱窗、展板、小喇叭、微信群等各类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市、区政府关于禁烧工作的政策法规以及禁烧工作正面典型。同时,深入村居楼宇、农户家中、田间地头等,发放《镇关于禁止露天焚烧的告知信》,要告知群众,露天焚烧所应承担的相关法律责任以及给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增强广大群众对禁烧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把禁烧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

四、强化工作管理,加强应急处置

禁烧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各社区要责任到人,深入到组、到户,按照“人盯人、人盯地”的方式,严防死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按照全年全面全域禁烧和常态化管理的要求,落实禁烧各项政策和措施。各社区管理网格责任人在午秋两季主要农作物收种和冬季烧荒重点时段(以下简称“重点时段”,时间为5月15日-7月20日,9月10日-12月31日),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巡查制度,重点区域安排人员值守,全面防控和及时处置焚烧现象;其他时段也要实行禁烧工作网格化管理,实施不间断巡查管控,特别是每日8:00-9:30、10:30-11:30、15:00-17:00三个时间段易发生焚烧现象,需加强巡查频次。对存在焚烧隐患的区域,相关社区应提前行动,采取合理措施消除隐患。

五、完善考核奖惩,推动工作开展

为顺利推进禁烧工作的开展,镇政府按照优化调整后的社区制定新的禁烧奖惩制度。将8个社区分成三类,一类社区:兴集、钟油坊、伏龙、东岗,以上每社区年度补助3万元;二类社区:双圩、漕冲、四岗,以上每社区年度补助2.5万元;三类社区:新海家园,每年度补助2万元。对禁烧工作不力,被市级部门巡查或被新闻媒体曝光的社区给予经济处罚10000元,并约谈社区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和通报批评。同时,扣除社区年终绩效考核0.3分。被区级巡查发现焚烧现象的社区给予5000元经济处罚,约谈社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并通报批评。同时,扣除社区年终绩效考核0.2分。

六、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工作开展

积极配合市、区生态环保和农业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进行不间断的巡回检查指导,重点督查秸杆离田、清运堆放、人员到岗及露天焚烧情况。镇值班督查人员要保证每天对各社区上午、下午、晚上三次的巡回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有效监管。同时,将禁烧工作督查情况以通报的形式,报送镇主要领导、分管社区领导及各社区,第一时间了解禁烧工作动态,保证禁烧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