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加强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实施意见工作计划

2022-03-02
青少年权益工作总结 社区青少年工作计划 青少年协会工作计划

青少年权益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工作项目的要求,我们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必须妥善安排好我们每个人的行动,什么样的实施方案比较高质量?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加强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实施意见工作计划”,欢迎你的品鉴!

加强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局属二级单位团委: 青少年是油田的未来和希望,积极维护广大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向上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是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共青团组织作为代表和维护广大青少年权益的主要社会职能部门,更应主动承担起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任,根据团省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前油田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实际,为更好的开展油田今后的青少年权益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对油田青少年权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权益工作就是指共青团组织在法律范围内,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积极的代表和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服务。 (一)做好青少年权益工作是增强团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的迫切需要。共青团组织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团结和凝聚好青年群体是共青团组织作好任何工作的前提条件。随着油田改革形势的发展,青年思想日趋多元化,青年成长过程中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迫切需要共青团组织要高度重视青年的各种需求,充分行使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权益的职能,竭诚为青少年服务,从而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更好的团结带领青少年为油田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建功立业。 (二)做好青少年权益工作是维护油田稳定大局的现实需要。油田持续稳定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保障。从当前的形势看,油田的改革进程中出现了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如不妥善解决,势必将影响油田稳定。共青团组织必须站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正确地引导青年,在维护青少年权益、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切实发挥作用,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社会稳定的坚定维护者。 二、明确油田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具体内容 权益工作从整体来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多个环节和方面,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支持。结合当前油田实际,油田的权益工作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团的工作。油田的十大社区是青少年业余生活的主要聚居地,也是开展青少年权益工作的主要阵地。社区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身体及心理的健康发展。因而,各级团组织有责任与义务将社区团的工作抓实抓好。要大胆改革团的工作模式,尝试建立横向的区域性的青少年组织,通过开展“文明社区青少年共建”等各项活动,充分调动社区有利资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从而切实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权益,为社区双文明建设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及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帮教工作。当前,从全国和油田来看,对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整体控制能力还不适应社会结构变化的要求,青少年违法犯罪及青少年受到非法侵害的案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主体趋于低龄化、团伙化、智能化,犯罪手段成人化、暴力化。这说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去认真研究,努力做好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后进青少年等特殊青少年群体的关心与帮教力度,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规范的帮教转化制度。通过生活关怀、心理辅导、法律援助等方式,给特殊青少年以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帮助,使他们尽早融入到集体中,工作、生活能够步入良性轨道。团组织要及早发现、及时关心特殊青少年,并积极动员、协调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帮教工作中来,形成合力,不断推动特殊青少年帮教工作的开展。 (三)青年婚恋与家庭。当前,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机会大为减少;同时,由于油田各单位生产分工不同,造成了许多单位男女比例失调。因此出现了部分青年婚恋困难、青年家庭离婚率上升的现象,造成部分青年思想出现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已成为单位党政领导关心的一件大事。各级共青团组织作为党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为党政领导分忧。通过开展“青春有约”等形式多样的青年联谊活动,积极为广大青年相识相知创造条件,并引导其树立健康向上的爱情观、婚姻观,真正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使团组织切实成为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的“知心人”。 (四)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它作为维护广大青少年受教育权利的重要工作,应当成为各级共青团组织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随着油田改制上市工作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下岗分流、减员增效、自谋职业等各项改革措施的运行,油田部分特困家庭、下岗职工家庭和单亲家庭子女的学习生活面临新的困难。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油田各级共青团组织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把特困家庭、下岗职工家庭、单亲家庭子女的学习生活作为希望工程的一项重点工作以及事关油田稳定大局的政治任务长期不懈的抓下去。通过开展“手拉手”活动、“一助一”结对救助等活动不断推动希望工程向前发展,使贫困家庭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得到有效的维护和保障。 三、加强油田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具体措施与要求 当前,油田权益工作刚刚起步,离社会和广大青少年的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油田各级共青团组织应当进一步增强做好青少年权益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推动油田的青少年权益工作向前发展。 (一)大力加强对青少年权益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切实开展好青少年权益工作,就必须不断加强对青少年权益工作的领导,为青少年权益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因此,各级共青团组织在青少年权益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主动承担起组织领导好青少年权益工作的重任,并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努力创造一个自上而下的组织保障体系。同时,要积极协调好与公安、综合治理、社区管理以及教育等相关部门的关系,动员组织大家共同参与到青少年权益工作中来,共同为权益工作的开展提供组织上的保证,真正形成一个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不断推动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开展。 (二)不断推进“文明社区青少年共建”活动的开展。随着“文明社区青少年共建”活动在全局的逐步推进,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发展得到有力的推动和促进。社区各级团组织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积极行动,主动出击,不断把共建活动引向深入。要充分发挥牵头和组织协调作用,认真组织、周密协调。驻区各单位团组织应积极参与和配合社区团组织的工作,为“文明社区青少年共建”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要积极探索,共同建立小区内的青年联谊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读书俱乐部、红领巾理事会等青少年组织,不断建立健全共建活动的组织网络体系。要不断加强阵地建设,积极创建青少年读书室、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法律咨询服务站等青少年活动阵地,积极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要将“文明社区青少年共建”活动作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载体,高度重视,不断创新,积极推动“文明社区青少年共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继续开展好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是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单位、各级团组织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不断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的建设,认真做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社区团组织要对创建活动的示范单位进行重点指导和帮助,注意做好宣传总结工作,不断扩大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的社会影响。 (四)积极探索开展青少年权益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青少年权益工作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好青少年权益工作,需要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其中,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各级共青团组织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油田青少年权益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探索出一套适合油田青少年权益工作开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开创油田青少年权益工作的新局面。 各单位开展权益工作的经验做法,要及时上报局团委学校部。 加强青少年权益工作的实施意见

03kkK.com扩展阅读

方案范文: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方案合集


为贯彻落实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教体艺〔20xx〕3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的通知》(晋政办发〔20xx〕19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全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努力降低我县儿童青少年近视新发病率,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xx年,实现全县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xx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县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达25%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落实条件保障

1.改善视觉环境。严格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教材、考试试卷等用品卫生标准达标率100%;优化布局,消除“大班额”现象;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情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2.配备人员设备。加强中小学卫生室、保健室建设,加强学校近视防控基础设施设备、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每学期开展近视监测筛查。

(二)强化近视干预

1.推进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健康教育主阵地建设,学校、家庭、学生和全社会重视近视防控,积极宣传、解读、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重视近视防控科普宣传,组织开展“全国爱眼日”等爱眼护眼活动,积极利用媒体和宣传平台,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2.减轻学业负担。切实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中小学减负措施》,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近视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确保中小学生睡眠充足。控制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超过1次,其他年级不超过2次,严禁以成绩作为选拔和排名依据。

3.加强体育锻炼。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体育课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规范开展眼保健操,实施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加强体育与健康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场地设施,深化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推进校园体育项目建设,落实学校健康教育内容和要求。

4.实施家校联动。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家庭近视防控知识和意识,倡导家长增加陪伴孩子时间,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

(三)提升服务水平

1.加强机构建设。认真落实《近视防治指南》等诊疗规范,不断提高眼健康服务能力。加强近视防控机构建设,加强眼科医疗机构、中小学卫生保健室建设,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危险因素监测和防控科学研究,加强技术指导和推动学校近视防控工作。

2.建立健康档案。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操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为儿童青少年建立视力电子档案,并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开展近视防控大数据监测,指导科学防控近视。

3.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近视防控行业的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力度,开展眼科医疗服务行为监管,严厉打击近视防治虚假宣传、劣质产品和服务。坚决杜绝近视防控广告进校园开展商业宣传等服务。

(四)严格评议考核

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学校工作考核,严禁片面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考核学校。将视力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每年开展评议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三、部门职责

教科局:推动学校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和视力健康管理等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健全学校体育卫生发展制度和体系,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加快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建设,聚焦“教”(教会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赛”(广泛开展班级、年级和跨校体育竞赛活动)“养”(养成健康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深化学校体育、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校园体育项目建设。推动学校加强现有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按照标准和要求强化人员和设备配备。

卫体局:加强眼科医生、眼保健医生培训,提高视力筛查、常见眼病诊治和急诊处置能力。加强视光师培养,确保我县有合格的视光专业人员提供规范服务,并根据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矫正方法。增加适合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持续推动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向儿童青少年开放。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有针对性开展体育赛事,吸引儿童青少年广泛参加体育运动。

财政局:合理安排投入,积极支持相关部门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

人社局:会同教育科技局、卫体局完善中小学校医、保健教师和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市场监管局:严格监管验光配镜行业,不断加强眼视光产品监管和计量监管,整顿配镜行业秩序。加强广告监管,依法查处虚假违法近视防控产品广告。

文旅局:加强对网络游戏出版运营企业的监督管理,引导儿童青少年科学适度使用游戏出版物,对全县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融媒体中心: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作用,利用公益广告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推广近视防治知识,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并参与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

四、保障措施

县政府负责本辖区儿童少年近视防控措施的制定,各相关部门负责具体落实,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义务教育质量检测评估体系,进行督导评估。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评估中连续三年下降的责任单位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努力建立更高水平平安。按照中央和省市区部署要求,根据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公共安全专项组《关于进一步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小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年小灶”“三年大灶”和安全发展示范城镇创建为抓手,不断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风险评估与预防、监测预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综合保障能力四提升,加快建成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坚决防范遏制各类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事故发生和杜绝事故升级引发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事件,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安定有序,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公共安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共安全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提升。20xx年,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初步形成,实现风险排查常态化、风险辨识具体化、风险评估精细化、风险防控长效化;20xx年,公共安全管理、公共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20xx年,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完善成熟,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更加适应,形成特色。

三、重点工作任务

(一)落实公共安全责任

1.严格落实责任制。各村依法履行公共安全管理职责,健全属地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各项保障,强化监督检查,推动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一体化。各村主要负责人定期主持召开会议,分析公共安全形势,研究解决属地重大公共安全问题。各行业部门在实施业务管理的同时,履行行业安全监管职责,促进行业政策、标准制定与安全监督执法形成合力,健全和完善行业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安全监管格局。认真落实《泰州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报告制度,健全重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长效机制,构建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过程控制、持续改进、全员参与的安全生产预防控制体系。(责任单位:各村、公共安全专项组各成员单位)

2.强化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推动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实行公共安全目标管理,进行定性定量考核。将公共安全工作纳入各村、各办局中心年度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目标考核内容。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予以通报批评、挂牌督办;对因工作落实不力,引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及时将相关问题线索移交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单位:各村、公共安全专项组各成员单位)

(二)强化公共安全风险防控

3.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制度。从安全、环保、能耗等方面严格企业和项目准入审查,严把立项、规划、设计、审批、建设的安全关口,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达不到安全标准的,一律不予立项、审批。高危项目审批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前置条件,实行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加大淘汰高危落后产能力度,按照控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落后工艺的要求,减少高危险性、高敏感度生产企业,推进涉及危险工艺技术的替代改造。(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建设和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

4.加强城镇安全管理。认真落实《泰州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城市建设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高城镇运行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动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绘制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责任单位:综合行政执法局、建设和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

5.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监管。突出抓好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落实化工企业“一企一策”,大力推进危化企业和危化品减量,全面提升自动化控制水平。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年小灶”和“三年大灶”,全面加强冶金工贸、交通运输、寄递物流、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安全管理,重点开展基础设施、公共场所(建筑)等安全以及群租房、老旧小区、农贸市场等集中治理。(责任单位:派出所、经济发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建设和生态环境局、消防中队、交警中队等相关部门)

6.持续开展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立足于源头管理,将加强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贯穿于规划、建设、运行、发展等各个环节,重点行业要建立行业安全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和管控制度,确保管行业、管业务、管生产同步管安全稳定。加强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安全监管和评估。全面排查可能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特别是危害公共安全的各种风险源、隐患点。坚持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相结合,按照职责分工(见附件),制定排查辨识、登记建档等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辨识,全面准确掌握本辖区、本行业领域各类风险源、风险点、危险源、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状况,切实摸清风险底数。要坚持固定时间全面查、因事因需随机查、敏感区域重点查,确保全面排查每年不少于1次,重点抽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期、敏感节点要适时开展重点排查、专项排查。对排查辨识出的风险要开展专项评估,综合分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触发因素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社会影响程度等,科学开展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形成本区域、本行业领域公共安全风险清单。(责任单位:派出所、经济发展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建设和生态环境局、社会事业局、消防中队、交警中队等相关部门等相关部门)

(三)加强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

7.健全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专群结合”的群测群防网络,健全公共安全形势会商制度,完善监测预警功能,加强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分析研判和监测预警。创新预警信息机制,畅通预警信息渠道,提高预警信息传递实效。(责任单位:综合行政执法局、派出所、社会事业局、消防中队、交警中队等相关部门)

8.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加快建设专业型应急管理信息人才队伍和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管理监测平台,强化重大危险源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功能,全部接入危险源监控数据。积极推进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责任单位:综合行政执法局等相关部门)

(四)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9.建设联动互通的应急管理信息平台,推动数据整合,增强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能力,提高事故灾害处置水平。建立军地协作风险联测联防联处机制。健全镇、村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构建实战化、扁平化、合成化应急处置模式。镇建立综合性应急处置队伍,加强村处置力量和社会救援力量建设。定期开展综合实战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上下衔接、统分结合。强化应急处置新闻和舆情导控工作。(责任单位:宣传科、经济发展局、派出所、综合行政执法局、建设和生态环境局、消防中队、交警中队等相关部门)

(五)开展公共安全文化建设

10.定期普及安全生产常识和应急救援技能等,加强安全生产公益宣传和安全文化培育,推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建立健全事故警示教育制度,加大事故警示教育力度。在企业试点设立以安全生产警示教育为主题的“安全港湾”,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施安全技能提升行动,强化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责任单位:综合行政执法局、社会事业局等相关部门)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xx年11月5日前)

各村、各办局中心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本行业领域细化实施方案,进一步明晰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在本辖区、本行业领域内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并将实施方案于11月5日前报镇政法和社会管理局备案。

(二)排查整治阶段(20xx年10月至20xx年6月)

各村、各办局中心要对照方案中明确的各项任务,认真组织推进,督促指导各企业和场所经营单位全面开展风险排查辨识,及时做好分析评估,制定整改措施,形成公共安全风险清单。12月20日前,各村、各办局中心将本区域、本行业领域公共安全阶段性工作开展情况报送至镇政法和社会管理局。20xx年3月20日前,报送公共安全风险清单。

(三)集中攻坚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

各村、各办局中心组织对方案明确的工作任务进行认真梳理,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要专题开展对公共安全风险清单措施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确保风险得到有效管控治理得到有效落实。

(四)巩固提升(20xx年6月前)

各村、各办局中心组织开展“回头看”,对本区域、本行业领域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镇政法和社会管理局将适时组织开展督查评估。

(五)长效管理阶段(20xx年6月以后)

各村、各办局中心要立足于做好顶层设计,着眼长远,从落实责任、风险防控、监测预警等方面研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定型的公共安全体系。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村、各办局中心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风险意识,把公共安全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周密安排部署,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二)强化制度保障。一是风险研判制度。各成员单位每月组织对本行业领域公共安全工作情况进行研判,每季度对本行业领域进行汇总研判,并分别于每月底前和季度末次月2日前报送书面材料。镇政法和社会管理局将根据部门报送情况,不定期组织会商研判,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二是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对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决策事项和工作部署,各村、各成员单位要从决策的可行度、认可度、规范度、可控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事件性风险、系统性风险评估。三是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对公共安全风险防控,进行分层级和全过程管理,强化协同联动。四是风险防控责任机制。党委政府、机关部门、领导干部要严格落实责任,强化督查检查,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履责考核。五是信息报送制度。各成员单位每月底前至少报送1条有价值的情报信息。迟报、漏报、瞒报信息,导致处置不当、发生严重后果的,相关问题线索将及时移交相关部门追究责任。六是联络员制度。各成员单位要及时明确一名工作人员作为联络员,负责材料和信息的报送工作,请相关部门在11月5日前报送联络员名单。

(三)强化工作融合。要将公共安全工作与专项整治“一年小灶”“三年大灶”和安全发展示范城镇等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整合工作力量,构建以村和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以基层网格化管理为依托、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新型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实现各类安全监管与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一体化。

范文示例:关于加强社会治安工作实施方案之五


对于想要达成某一目标的人来说,我们或多或少都应该准备好一份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对于我们的行动有着指导意义,什么样的实施方案会更好地帮助大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范文示例:关于加强社会治安工作实施方案之五”,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工作实施方案》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关于加强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加强社会治安工作实施方案

各站、办、所、中心、(村)、综治目标责任:

根据××市综治暨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和××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楼群院落暨村(居、社区)治安联防工作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充分调动机关单位、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专业队伍建设和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网络构建,推进治安防控网络的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群防群治队伍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确保此方案的全面贯彻落实,特成立群防群治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人员名单) 二、工作目标 通过抓机关单位楼群院落专业保安守护、布点、抓队伍建设抓辖区背街小巷巡线、抓社会治安楼群院落值班守护和背街小巷巡逻督查控面,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建立全天候、全方位、动静结合的治安防控网(来自: 工作总结之家)络,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最终实现点、线、面一体化的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依靠群众,建立健全办事处综治整体防控网络,使群防群治工作逐步社会化、规范化,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社会稳定”的目标。

三、工作重点 (一)营造氛围,强化宣传发动 各社区(村)及责任单位要充分利用全国五月综治宣传月的契机,把实施“居有所安”和创建“和谐青龙”和“平安社区”、“平安小区”、“平安村寨”、“平安院落”相结合,掀起推进群防群治向纵深发展的新高潮。

1、各站、办、所、社区(村)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工作,共同维护社会治安,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要组织召开各种动员大会,分析辖区治安形势,充分认识到群防群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抓本辖区治安工作重点,二是各社区(村)要通过书写2条以上宣传标语,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及宣传栏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三是各站、办、所联系社区(村)干部职工要进村入户面对面地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防意识。

2、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要以房屋产权划分明确自己工作职责,以创建“平安院落”、“平安小区”为载体。教育干部职工及家属“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各单位要悬挂或书写固定的宣传标语,在院落内设置宣传栏,共同营造氛围。

3、办事处通过组装宣传车,利用电视、广播、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发动。

(二)提升防范水平,推进楼群院落治安防控网络建设 1、完善机关楼群院落保卫工作机制。各机关单位及驻辖区厂矿(场)要按照房屋产权归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清综治委办发文件精神,建立以防控责任制为重点的单位守控体系。

2、组建专职巡逻防范队伍。辖区公安派所要针对易发案路段、易作案时段等特点,组建专职巡逻防范队伍,采取蹲点守候、夜间巡逻等方式开展治安巡逻,提高见警率,提高防控力度。

3、组建社区(村)巡逻防范队伍,开展义务巡逻。各社区(村)以社区(村)为单位组建一支不少于10人的巡逻队伍,成员由社区(村)干部、辖区零就业家庭、低保人员家庭、治安积极分子等人员组成。社区、城中村以背街小巷,居民小区、楼群院落巡逻为主;农村以村民组为单位组织开展巡逻,社区以重点防范入室盗窃为主,农村以大牲畜和水利机电设施防范为主。

以上就是《关于加强社会治安工作实施方案》的范文全部内容,涉及到治安、社区、单位、社会、巡逻、院落、工作、宣传等范文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统计督查组织实施的工作计划


为有序开展全区统计督查工作,指导、规范街道统计督查程序,特制定此工作计划,希有关街道按此计划认真组织开展本地的自查自纠,做好迎接统计督查的各项准备工作,配合市、区统计督查工作的开展。

一、准备工作阶段(20xx年3-5月)

1、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有专人负责,明确分工)(街道5月上旬前完成)

2、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有关文件)(区3月底前,街道5月中旬前完成)

3、按全区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街道5月底前,要形成三个文书:1、自查自纠工作的开展情况;2、数据评估报告;3、整改方案,三个文书可以合并。区局形成街道的数据质量情况综合报告)

二、区级统计督查的组织实施(20xx年6月中下旬)

1、召开全局专业人员会议(布置任务和分工及要注意的情况)(20xx年6月上旬)

2、组织实施(分专业对督查地区的主要指标的计算口径、方法、数据来源等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20xx年6月中下旬)

3、将督查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形成书面材料,先向领导汇报,然后对被督查单位进行通报。(20xx年6月下旬)

三、总结和资料归档(20xx年9月份)

1、将督查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向上级统计法制部门上报。(20xx年9月中旬)

2、将整个督查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所有材料,进行分类装订,整理归档。(20xx年9月下旬)

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大全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发改资环发〔20xx〕236号)精神,结合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等9厅局《关于扎实推进我省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发改资环发〔20xx〕427号)与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近期工作方案》(发改资环发〔20xx〕453号)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制品长效管理机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依法依规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替代产品,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努力建设美丽。

(二)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强化源头治理,抓住塑料制品生产使用的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分类提出管理要求;结合各地、各领域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实施路径,积极稳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创新引领,科技支撑。以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为导向,以研发和引进推广性能达标、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塑料制品及替代产品,培育有利于规范回收和循环利用、减少塑料污染的新业态新模式。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发展阶段,重点关注塑料制品生产、销售、使用和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处置等过程中的薄弱点和关键环节,紧密结合实际,明确目标、细化任务、靶向施策、精准发力。

多元参与,社会共治。发挥企业主体责任,强化政府监督管理,加强政策引导,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体系。

(三)主要目标。到20xx年,率先在部分领域依法依规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xx年,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二、依法依规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四)依法依规禁止生产、销售的塑料制品。加强源头管理。开展塑料购物袋、聚乙烯农用地膜等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查,依法依规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加强医疗废物环境监管,强化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严格落实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依法依规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到20xx年底,依法依规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依法依规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市场监管部门要指导县(市、区)建立农用薄膜市场监管制度,定期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农用薄膜市场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全市市场监管执法机构对已有强制性标准规定、已纳入淘汰产品目录的塑料制品开展执法工作。加强重大典型案件的督查督办。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与供销合作社协作,组织开展以旧换新、经营主体上交、专业化组织回收等,推进农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推进农膜回收示范县建设,健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按照《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的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市场销售农膜的抽检抽查,将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违规用于农田覆盖的包装类塑料薄膜等纳入农资打假行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对全市设计生产淘汰类塑料制品的企业进行产能摸排,引导相关企业及时做好生产调整等工作。到20xx年底,依法依规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合作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依法依规禁止、限制使用的塑料制品。

1.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xx年底,我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依法依规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5年底,全市集贸市场依法依规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城乡结合部、乡镇和农村地区集市等场所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xx年底,全市范围餐饮行业依法依规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依法依规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xx年底,县城建成区、景区景点餐饮堂食服务,依法依规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到2025年,全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宾馆、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到20xx年底,全市范围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提供相关服务;到2025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所有宾馆、酒店、民宿。(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4.快递塑料包装。到20xx年底,推动全市邮政快递网点逐步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的使用量。到2025年底,全市范围内邮政快递网点依法依规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市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商务等部门要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要求,加强对商品零售场所、外卖服务、各类展会活动等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等的监督管理。商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推动集贸市场建立购物袋集中购销制度,进一步规范集贸市场塑料购物袋的销售和使用。加强餐饮行业禁限塑监督管理,引导督促相关企业限期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和一次性塑料餐具。文化和旅游部门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景区景点餐饮服务禁限塑的监督管理。邮政管理部门指导各县市区加强行业生态环保监督检查,及时处理快递领域塑料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

三、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和模式

(六)推广应用替代产品。商务、市场监管部门要在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推广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代替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鼓励设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装置,并配置回收箱、回收机或回收柜台,提高塑料制品回收率,方便群众生活。推广使用生鲜产品可降解包装膜(袋)。市商务、市发改部门要全面摸底全市2万-10万平米的大型商场、超市,制定实施《市绿色商场创建工作方案(20xx-20xx年度)》。建立集贸市场购物袋集中购销制。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秆覆膜餐盒等生物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农业农村部门要在我市干旱冷凉地区推广生物全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从源头上减少地膜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开展降解地膜示范推广,组织实施降解地膜对比评价试验,完善评价标准体系,优先在重点用膜地区开展通过性能验证和技术评价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推广。邮政管理部门要组织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国家邮政绿色产品、技术和模式征集活动。督促寄递企业落实邮件快件包装规范化相关要求。持续推进绿色包装应用,引导寄递企业加大可降解塑料包装的使用力度。鼓励各寄递企业可循环快递箱(盒)、可循环中转袋在省内实现本品牌网络流通全覆盖。推动寄递企业建立实施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使用经过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的包装产品。(市商务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培育优化新业态新模式。强化企业绿色管理责任,推行绿色供应链。商务部门要引导电商、外卖等平台企业加强入驻商户管理,制定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替代实施方案,减少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使用,并向社会减量执行情况。鼓励网络零售企业按照快递配送要求规范设计产品包装,减少二次包装,在源头减少塑料包装用量,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产品,并将企业减量包装情况纳入电商企业示范创建、重点培育企业的重要考量范围。对于饭店等企业,通过减小产品体积、减轻产品重量、简化产品包装,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垃圾的目的,从而实现既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目标;在确保不降低饭店的设施和服务的标准的前提下,物品要尽可能地变一次性使用为多次使用或调剂使用,不要轻易丢弃,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范围和用量;使用无污染的物品或再生物品,作为某些物品的替代。以连锁商超、大型集贸市场、物流仓储、电商快递等为重点,推动企业通过设备租赁、融资租赁等方式,积极推广可循环、可折叠包装产品和物流配送器具。鼓励企业采用股权合作、共同注资等方式,建设可循环包装跨平台运营体系。鼓励企业使用商品和物流一体化包装,建立可循环物流配送器具回收体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塑料制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生产符合相关标准的塑料制品,不得违规添加对人体、环境有害的化学添加剂。推行绿色设计,提升塑料制品的安全性和回收利用性能,工信部门要组织我市可降解生产企业申报工信部绿色设计产品,并推进已列入工信部绿色设计产品名单的可降解塑料生产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应用规模,拓展产品应用领域。积极采用新型绿色环保功能材料,增加使用符合质量控制标准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降低应用成本,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

(九)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和清运。加快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增设塑料废弃物等可回收物容器,推动将分拣成本高、不宜资源化利用的低值塑料废弃物进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能源化利用,减少塑料垃圾的填埋量,加大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力度。在写字楼、机场、车站、码头、公路服务区等塑料废弃物产生量大的场所,要足量配备垃圾分类投放设施,提高收运频次,促进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的有效衔接。依法依规禁止随意堆放、倾倒造成塑料垃圾污染。

积极推进废旧农膜回收。根据《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宣传引导农膜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自觉回收废旧农膜。充分利用现有农村垃圾、废弃物收集和处理体系,指导建立农膜回收体系。开展农膜回收利用试点和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积极推进农药肥料塑料包装物回收,贯彻落实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有关规定,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情况监测调查,研究探索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模式,建立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机制,逐步提高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按照《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开展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试点,引导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有序开展。(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部门分工负责)

(十)推进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积极组织申报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相关项目要向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等园区集聚,推动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规范化、集中化和产业化。加强垃圾焚烧发电等企业的运行管理,推进分拣成本高、不宜资源化利用的塑料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等能源化利用,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鼓励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采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申报工信部行业规范条件认定。高水平建设和运行污染治理设施,再生利用过程污染排放必须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确保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并最大限度降低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加快推进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重点解决城乡结合部、环境敏感区、道路和江河沿线、坑塘沟渠等处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堆放导致的塑料污染问题。开展地表水体周边塑料垃圾清理行动。指导公路机构(运营企业)落实公路日常养护相关制度和技术规范,及时开展清扫保洁工作。推进农田残留地膜、农药化肥塑料包装等清理整治工作,适时开展废旧农膜捡拾及清理回收行动,逐步降低农田残留地膜量。(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五、完善支撑保障体系

(十二)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和标准。根据《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相关法规规范,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定修订工作。贯彻落实塑料污染治理领域国家标准、省级标准、行业标准。适时更新地方塑料制品禁限目录。按照行业主管部门的塑料制品禁限目录,及时将明令禁止淘汰的塑料制品纳入国家淘汰产品目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落实塑料制品绿色设计导则。落实再生塑料质量控制标准,规范再生塑料用途。严格落实上级部门制定修订的可降解材料与产品的标准、标识。建立健全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企业绿色管理和评价标准,重点落实快递寄递企业绿色管理和评价标准、《邮件快件包装管理办法》《邮件快递绿色包装规范》等。研究对包装问题突出的商品开展包装适宜度分级评价,提出差别化管理措施。将一次性塑料制品管控要求纳入旅游景区和星级宾馆、酒店评定评级标准。完善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的环境保护相关标准。探索建立塑料原材料与制成品的生产、销售信息披露制度。探索实施企业法人守信承诺和失信惩戒,将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塑料制品等行为列入失信记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完善相关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资金,加大对绿色包装研发生产、绿色物流和配送体系建设、专业化智能化回收设施投放运营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落实好相关财税政策,加大对符合标准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通过设置评审因素和分值、电子卖场加挂标识、加强履约验收等措施,引导和鼓励采购人、采购机构执行快递包装、商品包装绿色采购政策。落实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回应纳税人涉税服务需求,持续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综合利用资源生产产品取得的收入、对符合条件的绿色包装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开展新型绿色供应链建设、新产品新模式推广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试点示范。各县(市、区)要支持专业化回收设施投放,消除设施进居民社区、车站和写字楼等公共场所的管理障碍。鼓励各县(市、区)采取经济手段,促进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替代。公共机构要带头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印发《市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方案》《市节约型机关评价指标》等,明确公共机构塑料污染危害与治理。在《20xx年市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专项考核实施方案》市级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考核评分标准中明确考核指标“本级及所属公共机构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采购中心、市税务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强化科技支撑。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塑料污染治理,开展基础理论探索、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大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开展不同类型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评价科研攻关,研究塑料制品产生、利用及消纳过程与人类活动的生态影响,研究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特征污染物释放、迁移规律及环境效应,开展塑料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以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重点,研究典型塑料制品产生微塑料机制,加强河流湖泊水体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机理、监测方法、防治技术等研究,开展微塑料污染对汾河、黄河主要流域水、土等环境介质传输机理、毒理效应及环境风险相关研究,开展生态环境影响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开展各类废弃塑料制品分离、回收和再生利用技术研究,加大可循环、可降解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替代材料和产品性能。组织开展以降解安全可控性、规模化应用经济性等为重点的农用地膜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材料配方优化和加工技术、地膜的生物降解周期调控规律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低成本增强和增韧技术,开展可降解地膜等技术验证和产品遴选。(市科技局等部门负责)

(十五)严格执法监督。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关于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等依法依规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部分塑料制品的政策措施。严厉打击违规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塑料制品,严格查处虚标、伪标等行为。推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处置等环节的环境监管,依法查处违法排污等行为,持续推进废塑料加工利用行业整治。行业管理部门日常监管中发现有关塑料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的,应当及时将相关线索移交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由其依法立案查处。将查处有关塑料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纳入执法专项行动,形成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持之以恒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对实施不力的责任主体,依法依规予以查处,并通过公开曝光、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邮政管理局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强化组织实施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和各市直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精心组织安排,切实抓好落实。市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专项工作机制,统筹指导协调相关工作,及时总结分析工作进展,重大情况和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生态环境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专项行动,加强对塑料污染治理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重点问题纳入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适时开展专项督察、定点督察,强化考核和问责。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单位要定期填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的实施方案工作任务清单”(附件2),每季度末月25日前报市发展改革委和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政府要制定出台落实省《实施办法》和市《实施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案,围绕阶段性目标,分析评估各领域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可操作性强、有实效的具体推进措施,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各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强化宣传引导。加大对塑料污染治理的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宣传和政策解读,开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专栏,以生动的事例、丰富的史料和详实的数据,全方位宣传我市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伟大成就与经验。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公益宣传。指导市直主流媒体加大污染防治攻坚、塑料污染危害与治理等公益广告、宣传片投放。网信部门组织市直新闻网站及其新媒体平台进行推送,指导属地网站和新媒体平台,深入宣传我市塑料污染治理的工作成效和典型做法,制作海报、H5、动漫、微视频等新媒体产品,积极转发推送公益广告和宣传片,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针对网民关切点、疑虑点,会同相关部门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各媒体所办的新媒体围绕上述主题策划开播公益宣传内容,引导公众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参与垃圾分类,抵制过度包装,激发公众参与生态环保的内生动力,在全社会形成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公共机构要带头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引导行业协会、商业团体、公益组织有序开展文件宣贯、专业研讨、志愿活动等,利用节能宣传周、线上有奖知识竞答等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广泛凝聚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征集并总结电商企业、电子商务园区、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园区在电子商务绿色发展领域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通过电子商务高端论坛、电子商务大会进行宣传推广,营造电子商务绿色发展的行业氛围。(市委宣传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能源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委网信办等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