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实习综合总结系列十一篇

2023-12-18
实习综合总结 实习总结

实习综合总结。

本次小编为大家推荐一篇与“实习综合总结”有关的精彩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阅读的乐趣。写作是一项让人感到纠结的工作,但在动笔之前,我们可以参考一些范文,通过阅读相关的范文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非常感谢大家的关注,让我们一起共同进步,探索更多有趣的内容!

实习综合总结 篇1

综合实践活动《英国习俗礼仪》成果汇报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 知识与能力

通过此次活动课,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英国习俗礼仪知识,感受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活动准备中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设计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英国风俗礼仪的资料,掌握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参与合作的快乐。

(2)了解英国习俗和礼节的基本知识,以及中西礼节的差异,教导学生成为有风度的绅士。

【活动重点】

1、搜集有关英国习俗礼仪的资料并能整理归纳。

2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了解知识和参与英国风俗礼仪的展示,激发学生对文化礼仪的兴趣。

【活动难点】

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了解知识和参与英国风俗礼仪的展示,激发学生对文化礼仪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学生按能力及特长进行分组,分为礼仪汇报小组、礼仪宣传小组、礼仪演示小组,每组自由组合,人数为8人,全员参与,在推选的组长带领下,分工行动,高质量有效完成任务。

2、把搜集到的英国习俗礼仪资料整理归纳作好摘抄,将英国习俗礼仪的各个部分进行演示练习,为课堂各个环节的活动作好充分准备。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周末时间,用来收集信息、表演和道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各位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英国习俗礼仪”成果汇报的现场,经过我们一阶段的调查学习,我们对英国习俗礼仪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成果的汇报。

二、开展活动

1、第一个环节:“英国习俗礼仪”手抄报

个小组根据前段时间收集的资料,完成了我们的稿件制作活动。现在请各小组推选出一名成员,来进行手抄报的成果汇报。

五个小组的代表依次走到前排,对这张手写报纸进行解释和报道。

英国习俗礼仪与中国礼仪有相同之处,却也存在着差异。每个国家都孕育了自己的地方特色礼仪文化。同学们的介绍言简意赅,可见对英国习俗礼仪知识搜集得非常认真且详细,那么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

礼仪演示,有请我们的同学们。

2、第二环节:“英国习俗礼仪”演示

有三组同学,通过对英国习俗礼仪的了解和学习,分别对英国人首次见面打招呼,绅士风度和经常会谈论天气为话题给大家予以演示。

场景一:开学第一天我们第一次见面。让学生多注意一些基本的问候语。

场景二:男孩和女孩一起去时,男孩也要有绅士风度,为女孩开门,让她们先走。

场景三:人们在见面或等车聊天时,经常谈论天气多变,注意学生的交际语言。

这三组同学的演示把同学们更容易带到实际交际活动中去,让大家再一次更加直接立体地感受到英国习俗礼仪文化。此次习俗礼仪演示让大家对于这些生活中的礼仪和交际更能印象深刻,牢记于心。

3、第三环节:知识抢答比赛

这一环节分五组进行,我们将以英国习俗礼仪为内容,进行知识竞赛,各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抢答,答题并解释原因,老师读题结束后,方可举手抢答。

学生们的回答是肯定和准确的。英国的风俗和礼仪涉及很多方面。经过这三项的成果汇报,对于英国习俗礼仪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下面请一位同学对本次汇报发表一下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4、第四环节:学生的感悟总结

通过几次的共同讨论,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我们知道了英国人有排队的好习惯,而且英国人的见面总是很礼貌,英国人总是先讨论天气,那是因为英国的天气变幻莫测。此外,英国人的饮是西惯与中国人不同。英国人总是左手拿刀,右手拿叉子。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在西方国家是最好的。我希望学生们能更多地了解英国的好习惯,做一个有风度的绅士。

三、小结

我们此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以研究英国习俗礼仪为主题,希望同学们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能对英国习俗礼仪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时刻注重自己的礼仪,做一位懂礼貌、有风度的绅士和淑女。

四、作业

另外,请同学们以我们此次的英国习俗礼仪为主题,写一篇小**,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实习综合总结 篇2

这学期,我校认真贯彻教研室以及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计划的有关精神,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向深入,努力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

教师从意识上重视起了这门课程,实施课程的能力从无到有,从初步体验到有所感悟。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并培养了。在新学期中我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

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

学校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我校采用以下方法:

1)、“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以资料卡的形式存入档案袋。

2)、“多元化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实践。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课。原因主要有

(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

(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

(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

(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

(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实习综合总结 篇3

福建省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报告

明溪县胡坊中心小学李妹

为了提高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能力,促进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实现农村学校“校校有骨干”的目标。省教育厅启动“2008年福建省农村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计划,将组织全省1100名农村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来自全省9个市的130名农村教师参加了为期一周的首次集中培训学习,我就是其中之一。开学式上,福建教育学院副院长丁崇文教授向学员介绍了研修任务和要求,省教育厅人事处高培清处长到班作了答疑、鼓励和要求,希望学员珍惜研修机会,努力学习,尽快成为真正的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省教育厅的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福建教育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充分的准备,承办系制订了详细、具体的培训计划和研修安排,聘请知名专家和一线教师授课。为农村小学骨干教师的省级培训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至高中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每周三节课。由于该课程的特殊性:没有课程标准,只有指导性大纲;没有专职教师,要求全体老师都要兼任;没有现成的教材,教师需要开发自己的课程资源。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尤其是农村中小学。举办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目前的师资问题,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小学的顺利实施。

这次给我们讲课的老师是邹开煌教授和肖晓阳老师。邹开煌是福建教育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主任、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生导师,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核心成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副理事长,福建省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指导组成员,福建高中新课程网学科教学资源建设核心组成员,福建教育学院学报(基础版)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责任编辑。

近年来从事有机化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教师培训等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承办教育部中学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者骨干国家级研修班,福建省中学化学、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福建省中学化学科带头人、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研修班等。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师资建设》课题研究,主持多项省教育厅及院科研项目课题研究。

出版《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基础》、《求索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之路》、《**案例设计与制作》等专著、教材多部;发表研究**40余篇,其中sci 6篇,综合实践研究20余篇。

肖晓阳老师是福建省霞浦县第六中学一位多才多艺的老师,初为人师时是位中学化学教师,为了进城,参加美术竞争考试,成为六中的美术老师。肖老师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对折纸、盆景有深入研究,著有《折纸艺术》、《树木盆景》等书,还涉猎诗词、书画、玩石、根艺、二胡、武术等领域。由于知识面广,技术过硬,后来成了劳动技术高级教师。

萧先生也是中国诗歌协会会员、中国对联会会员、中国诗歌钟研究委员会委员、霞浦诗歌研究会会长。如果说劳技课还无法完全施展其才艺,那么2002年9月成为福建省首批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培训班学员后,他的才艺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上得到最好的发挥,成为福建省最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之一。在很短的时间内,萧先生编辑了两个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都是自己设计排版的。

其设计的“危难自救,珍爱生命”主题活动案例在沙县和全国第四次研讨会上展示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在这五天时间里,邹开煌教授讲的内容主要有《综合实践活动概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福建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案例编写》以及网络研修平台的指导。肖晓阳老师利用三个半天的时间给我们讲授了家庭工艺制作的一些技法和要领,主要有折纸、剪纸以及工艺画类植绒画的制作、粘贴画的著作、纸浆画的制作。

10月21至23日,我与另外三名教师参加了市里举办的“三明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与回访活动”,活动地点是尤溪实验小学。这期间,听了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黄淑华老师的《我是小小设计师》和刘丽莉老师的《我的尺子带电了》,其中的刘丽莉老师刚从哈尔滨参赛回来,获得了一等奖。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委员会主办、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承办、哈尔滨市兆麟小学协办的“全国综合实践活动学段目标研讨暨教学观摩会”于2008年10月13日至16日在哈尔滨召开,来自全国17个省5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福建与会代表33人。

福建省展览传递中学1个班、小学4个班获一等奖。黑龙江省的经验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1) 尽快在省、地、市成立教研组,确保他们有实力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2)出台职称系列,组建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教师队伍,确保有老师愿意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指导;

(3)制订福建省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指导意见,修改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意见,规范全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建立一系列保障机制,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传达邹开煌教授传授的理论知识。

一、综合实践活动概述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列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确立,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它集中体现了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更集中反映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理念,给基础教育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因而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此次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

有位领导说,“没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成功,不能说课改获得成功,没有亲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就不能完整理解课改理念。

这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实施的最大难点

综合实践活动使学校、教师和学生(永定二中、林顺才、陈雅清、翔云学生)

一、什么叫综合实践活动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强调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专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1、课程的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定”(国家规定)、

“校行”(学校执行的)、

“人本”(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本)课程。

是一门必修课程

2、活动的内容

(1)、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既是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这不仅包括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培养学生反映和识别海量信息的能力。

(2)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新型学习活动。

它是一种学习活动和一种学习方式。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的、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4)劳动与技术教育

是学生在教育者引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亲身参与和经历劳动过程,进行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以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进行操作性学习,强调手与脑的结合。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四个方面是国家为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而专门指定的几个领域,而不实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

四大指定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

3、课程的目标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信息技术教育

增强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密切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专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劳动和技术教育

4、课程的特点

(1)整体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4)自主性

(5)生成性

5、课程的资源

没有课程标准,只有指导纲要

没有固定的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统一的教材,应由教师自行开发。围绕四大领域,从学生与自我、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然三个方面开发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

1、优先开发教师资源

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本身就是课程实施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课程改革最终落实在教师身上,成功也是教师,失败也是教师,有一定道理。教师(包括职工)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

因此,教师资源必须优先开发。从近四年多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实验表明,凡是教师资源开发和利用好的学校、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就比较显著。

(1)开发有专长和特长的教师资源

福建省霞浦县第六中学肖晓阳老师设计的“危难自救,珍爱生命”主题活动案例在沙县和全国第四次研讨会上展示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像肖晓阳一样,首先要开发具有一个或多个专业或专业的教师资源。再如:

深圳西乡中学教师刘清强擅长模特活动,开展了航天、航空、航海、汽车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在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中不乏人才,有善思考者,有善动手者,有善演讲者,有善探索者,有善歌舞者,有善创作、发明者,有善武文弄墨者……综合实践活动给老师们提供了展示潜能、才艺的时间和空间,只要能充分调动这些专长老师的积极性,综合实践活动就不再难了。

(2)开发学科教师的课程资源

2005年10月福建省首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评比充分表明学科老师的潜能挖掘至关重要,是课程资源的主要源泉。

福州市鼓楼区实验小学林安娜是数学老师,《神奇的0.618》是其“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系列案例之一,是一个以综合应用知识,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

《纸花飞转的秘密》是福州市鼓楼区铜盘小学陈首深老师设计的以训练学生提问题能力案例。

河南新乡市十三中学冯京广老师2006年5月18日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第四次研讨会《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心路历程》的发言给与会者留下深深的印象:高度的教育良知和责任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永不衰竭的课程资源。

2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资源

(1) 充分发挥学校的硬件作用。

(2)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优势

(3) 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如同安第一中学宋目标老师的《批驳***,我们在行动》、霞浦六中肖晓阳老师的《危难自救,珍爱生命》主题活动就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4)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

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问题为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两类课程区别

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别

课外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理论要点

实习综合总结 篇4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自开学以来,至今已按学期初计划圆满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为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更好地服务于日后的教学工作,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活动予以小结: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以来,我担任六年二班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开学初,我认真研读教材,以努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调查分析,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指导按计划采取课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地组织活动,全班学生都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在活动中,我充分关注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成绩

在教学工作中,我密切联系教材内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结合当地优越的人文地理条件、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本课题。尊重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选择、产生或改变。

在活动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吸引下,他们会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去查询信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活动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实际,形成了爱家乡、爱社会、爱国家的思想感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可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不仅在活动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在思想上得到了纯化,心灵上得到了升华。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一门以学生经验为基础,于学生自身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而它体现了综合性、整合性。

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与**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的生活能力中不断完善,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经验与体会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活动中不是一味地教,而是起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怎么做,所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参与者出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2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要求我们在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交流等环节,都应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求。在每次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我都注意了这一点,实践专题由学生找,学生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去**自己喜欢的内容,完成后还可以参加其他小专题的研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愿望。同时掌握了收集资料和资料的方法。

三。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门学科,学生是课程的实施着、参与者,学生的活动成果如何,反映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发挥出来了。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活动的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实施、活动的总结交流、评价,都应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写出活动总结报告,谈谈自己的得失。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总结和评价能力。

四、问题与教训

1、新课程留给教师创新的空间与余地,我们已经从“管理者”这个角色中成功地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但由于受长期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在实践中还有点“放不开”,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由于受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时间的限制,我们还处在代学生解决问题或过早地揭开结果这个层面,没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帮助学生寻找、搜寻和利用学习资源。事实上,解释得越充分、越详细,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再次成为被动学习的奴隶。

2、开展实践活动,或多或少地受学校的场地、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影响,而这些资源的运用是否合适,成为我们实践过程中成功的关键,我们过分地追求和依赖“高深”的资源素材,而这些晦涩难懂的课程资源,没遵循经济性原则的同学,更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3、《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和学习资料是一组较好的综合性活动课教材,但不能完全满足活动课的需要。学校和教师可以自己编写适合本校教学条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更可与其他学科联合,充分展现课程的综合化,在避免各门科目之间的简单重复的同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和达到资源共享等效果。新课程给了我们很大的灵活性,我们也可以调整教材中不适合我们学校的内容。

随着当代科学朝着整合、整合、协调的方向发展,综合课程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通过“做”、“考察”、“**”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努力实践,反思和总结经验,真正把新课程落到实处。

五、今后努力方向

综合实践让学生走进社会课堂,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和发展。总之,综合实践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们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条捷径,要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的大众学科,那老师们的教法是必须研究的。如何走这条路,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展望未来,希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彻底转化陈旧的教学模式,用开放性学习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励学生的研究功能,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这门新兴学科,使大家明确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和学生同成长”。

六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总结与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新课程,也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是以师生真实的各种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它以真实的学科为教学中心和基本线索;它是自主选择、集体合作、亲身体验、直接实践的基本教学方法;把促进学生社会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作为必修课的主要任务。

这学期我们级部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主题:税收与生活、茶艺、民居、垃圾分类可行性调查及自选主题红领巾手套工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也使他们学到了许多语文、数学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不同于科学课程,它不是以单一学科系统知识体系为基础的课程,也不是任何一门学科课程的简单延伸,它的主题应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它与每个科目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包括课表之外的科目;它不同于普通科学实验课,其主题应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开放性。实验研究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之一;它不同于一般的课外活动中的个人活动,其主题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规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延伸到课外时间则是课程性质决定的,一般而言,课外活动应该有更多的自愿、自由和随意性,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要求自己有更多的共同参与和提出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它不同于课外特长训练或者特特长选修课程,它的主题活动必须体现全员性、全面性和全程性,特长教育和训练的项目往往具有更多的定向性、单一性和选拔性。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情景创设

实习综合总结 篇5

新的一年悄然来临,一学期的折纸兴趣小组活动即将结束。 “折纸兴趣小组”以对多类物体的创造与表现为重点,通过****和同学们的大胆构思和巧手制作,折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艺术品。在活动中,我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脑力和创新精神。

一学期的兴趣小组活动结束了,学生们在折纸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不仅是成功的快乐,也有过程中学到新本领的喜悦。本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较好地体现了学校“快乐收获每一天”的教学理念。学生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在活动中,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可以参加活动。

他们的学习也很认真,成绩斐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为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到了折纸的乐趣,所以对折纸更感兴趣。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亲身经历了这一点。每一次,他们做的手工艺品都出乎我的意料。

2学生的动手能力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现在能够创造性地折叠一些简单的作品。

三。在活动中,我也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有机会了解艺术,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评价,他们的审美能力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4、在活动中我还注意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当他们有不会的时候旁边的同学就会主动帮助他们,现在小组中的学生都已形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在本学期的折纸兴趣小组活动中有收获,也有很多的不足:如有的学生在活动时会不注意卫生,把一些碎纸东西扔到地上;有些学生不能在活动前准备好他们需要的东西;有的学生折纸比较粗心,作品质量不高。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综合实践折纸活动总结

徐彦春王敬新

2017年9月

实习综合总结 篇6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等。

2、通过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3、了解昆虫小常识,并对自我学习研究的内容有一定认识。

4、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5、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价值取向:

6、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7、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双赢”。

二、活动的过程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在活动布置之后,一些学生对主题的观察已经有了一定的构想,然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围绕关键问题有效地展开研究,还必须让他们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范畴有一定的认识。于是,我领着孩子们来到学校的花池中去捕捉了一些昆虫。当孩子们带着蝴蝶、瓢虫和一些不知名的小东西再次走进课堂时,他们已经开始对这些昆虫的样子评头论足起来。“瞧,它的翅膀有深蓝色的花纹呢,好漂亮。”“哎,别碰它的翅膀,我妈妈说它有毒。” 一群男孩子则在另一边谈论着:“这一只是七星瓢虫,你看它背上有七个点。”“对呀,我看过一本书上说后面有七个点的七星瓢虫是益虫,如果是其它的瓢虫都是害虫。” 听到同学们的声声议论,我惊叹于孩子们竟有这样的观察力,随即我又组织他们坐好,顺势问道:“你们知道什么叫昆虫吗?”一阵沉寂后一生站起来回答:“昆虫都有头。”“好!还有什么?”“它们都有眼睛和嘴巴。”我板书:头、眼、嘴。又一生站起来说:“有脚和翅膀。”慢慢地,我事先查到关于“昆虫”的解释也逐渐在孩子们不断归纳和求证中明朗起来。认识了“昆虫”后,我又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收集资料的打算。有的说翻看书报找资料,有的说自己去捕捉昆虫进行观察,有的说通过上网或询问获取资料,还有的说要带着录音机到大自然去录那些昆虫的叫声 如此种种,大家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接下来就考验他们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了。同时,我要求孩子们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整理有效的把内容呈现出来,以供大家查阅。

三、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我们把最终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这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动地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的组织管理作用逐步蜕变成引导和交流的合作方式。我们可以在他们的活动中发表意见,然而对于全权参与整个研究过程的小组成员来说,他们则更有权力去争取自己的意见。在他们自评和互评的同时,也逐渐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得以保持和修正。另从评价结果来看,同学们还是比较客观的。此次观察活动培养了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理解思维能力等。了解了昆虫的外表及特点,积累了一些小常识,培养了对昆虫世界的热爱。学生们在活动中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团结互助,增强了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之情。

光阴荏苒,转眼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生活世界的所有组成部分皆可作为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它的内容的包容量是非常广的,孩子们认为他们有研究价值的一切问题都可以作为本课程的课程内容,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生存在学生的生活中、生存在我们周围的社区中、生存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我校教研组也在不断努力着,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努力充实自己,让综合实践这门课生根、发芽。

一、主要工作与收获

(一)学生方面

让孩子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学习知识,获得更多的锻炼,开阔视野。在我校试验田上,经常能看见孩子们观察、劳动的身影,他们在美丽的土地上尽情地想象、合作。本学期,我们学校迎来了新的种植品种,各年级在综合实践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开展研究种植方法,田间管理、观察日志、种植小报、经验交流会等。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们都制作了一份详细的过程实录。

通过一个学期的活动,综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学生完全可以抛开学科的束缚、学习的压力,无拘无束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他们是活动的主体,与老师共商活动方案,确立活动小组,在实践体验中增长能力。"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深"。在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许多课外知识,对于一些调查、记录、查阅资料的方法已很清楚了。经过形式多样的调查活动,同学们掌握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在调查活动中,学生们遇到了困难,他们从等待教师告诉自己变为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在相互交流中改进自己的调查方法等,他们真正地从实践体验中得到了收获,感受到了快乐。在此过程中,他们运用的许多学习方法都是自己获得的,而不是别人告诉的。这使他们增强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勇气和自信心。

在活动中,还提高了合作交往的能力。综合实践对小组合作形式的提倡为学生的交往创造了机会,随着交流次数的增多,小组成员之间逐渐了解和熟悉。哪一个同学闹情绪,不合作,就会导致整个小组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感,还有养成学生服从集体的品质,获得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体验,激发良好的道德情感。一学期以来,学生的劳动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都有了提高。

例如在四年级的“说说口香糖”活动中,教师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口香糖的历史”; “口香糖的制作”;“口香糖的污渍的处理”;“口香糖的好处和坏处”; “小小辩论会”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孩子们的合作能力提高了,会互相谦让、互相征求意见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从一开始的不感兴趣,到后来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别提辩论会”,每个小组的孩子都合作得很和谐,为自己的观点提出有力的论证;还有的孩子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见长。

在短期的活动中,我们也根据各册教材,开展了贴切学生生活的活动,在活动前,学生搜集资料;在活动中,孩子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成果,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评比和辩论,氛围非常好。接着,孩子们都互相分享了活动成果;最后,每个孩子都通过日记或者记录记载课堂小收获。

(二)教师方面

1、继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熟悉、了解教材特点,认识学科特点及地位,灵活处理教材,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加强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开展好教学活动。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有关指导性文件,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通过学习,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以提高活动的质量。自我反思,通过反思,可以进一步认识自我,找到工作中的失误,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注重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研组长组织综合实践教师观看“教学新时空”教学视频,组织教师参加区公开课的观看。

认真落实常规教学各项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教研组根据学校教育工作安排和学校本期工作计划为指导,继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论。以教育科研为手段,确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攻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的教学管理观念,进一步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常规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全面贯彻新课标。以“务实、创新”为指导方针,各学科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教研组在各学科组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本组的工作计划。并努力使教研的内容与学校工作安排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脚踏实地地作好各项工作。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工作相当复杂和琐碎,指导的空间又相当广泛,参与的教师与其他志愿人员又多。仅局限于核定一定的工作量并不能体现这一门新课程的意义,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强调这是一次挑战与机遇,鼓励教师主动应对,发扬奉献精神与探索精神。除对专任教师核定每周三课时的工作量外,我们采取期中、期末工作考核的办法对指导教师实施单项考核,考核指标等同于学科考核。

主要内容为:1、学生评议(40%),包括帮助人次、指导效果、受欢迎程度、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喜爱程度等;2、教师自评(40%),包括参加活动以来的认识、指导心得、案例积累等;3、其他评价(20%)(包括课程开发情况、参加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合作情况、协调组织能力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本学期开展的活动充分融合体育、科学、信息技术、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师们共同合作,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长期的、各种形式的培训以及切身的课程开发实践,教师们从教材、教科书的视野中解放出来,不仅对课程、教学等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一些思考:

1、学生活动的社会环境还需改善。在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经常会有不理解、不支持的现象。家长重视的始终是孩子的学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开展。出于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学生外出调查的条件有限。

2、学生活动的评价方式还需探索。

3、教师指导的方式还需研究。教师的指导方式是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教师指导的程度决定了教师的指导是有效还是放任自流,而影响它的因素很多,如学生能力的差异、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学生活动的难易等。

4、教师的独立开发课程与案例撰写能力亟需提高。

5、从活动过程来看,学生的表现确实很不错,从活动结果来看,学生的收获更是大家有目共睹,有一点不是很好的现象就是,学生在制定各个活动主题时还是比较被动,老师有点包办的现象。

6、来自于老师自身方面的问题:实验老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时时遇到困惑,老师还要继续努力,力求提高自身对于这一科的理论知识、业务水平。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以来的工作,我们感到欣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了锻炼,广大教师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信心和兴趣日益浓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将有更多的教师加入进来,将有更多的学生受益。

我校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起步晚,还处在探索期,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扎实的工作,饱满的精神参与这一课程,将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推向新的高度。

实习综合总结 篇7

一、民主、科学地确定综合实践的课题内容

1、自主化

教师、学生全员参与、自主制定活动方案。

2、多角度

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然后根据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制定。

3、系列化

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

二、加强辅导,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

1、课时安排、落实制度

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由教师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处理,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社会、科学等融会贯通,保证了新的活动方式的实施。

2、阶段性总结

为了在活动中不断提高,我们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制度。具体包括:

活动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们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阶段性反思: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师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形成书面报告,对典型问题组织统一讨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推广。

指导手记:为了进一步强化指导工作,教师有指导手记,记录个人指导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等,边活动边总结边提高。

三、经验体会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包容量非常广泛,学生认为有研究价值的所有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内容,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生存在社会生活中。

1、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确定阶段活动的方向,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新思想、新发现。

2、本课程的目标旨在促进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我成长的能力。本课程渗透于各门学科中,与其它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本课程的评价不仅在乎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在乎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本课程强调方法、形式的综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使学生通过自主的、创造的、富于探究的体验和实践活动来进行综合学习。

3、本课程着重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在积极的参与中获取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并从小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体验教育,学校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供实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各种有计划的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着眼于指导学生在积极的参与、感受、体验中,发现实际生活、现实社会、自然世界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探索的学习过程中积极认识社会、认识大自然、发现一些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实践意识,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综合实践能力。

四、教改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探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学习他人的先进理论和案例分析,要求自我积极参与本课程的探索、实施和研究。

2、加强辅导老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精心准备,认真上课,对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及时、正确的调整与处理,每次活动后作出详细的活动小结,并做好原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同时,围绕本课题认真撰写案例和论文,及时总结经验。

3、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教师充分认识清当前课程改革的形势,更新观念,加强学习,加强研究,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自身内涵,力争站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前列。

实习综合总结 篇8

注重管理,注重评价,全面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黑林镇小学全面推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报告

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一、基本情况

黑林小学位于赣榆县西北部苏鲁三县交界处的吴山西麓、塔山水库之滨,是一所山区农村小学,下辖4所完小、5个教学点,共有72个班级,3026名学生,172名专任教师。黑林虽然偏僻,但却是一个里是悠久的革命根据地,自然风光独特。有刘少奇、罗荣恒、符竹庭等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足迹,有县内最大的塔山水库和充满美丽传说的省内第二高峰大吴山,有新兴的万亩黑莓基地和享有盛名的黑林板栗,有文明勤劳的4万多淳朴农民……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内涵,为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好“教材”,满足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需要。

经集体酝酿,多次商讨,我们把全镇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定位在立足本地,把本地的乡土资源变为课程资源。全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各具特色:中心小学关注学校原有的德育特色,将它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实施,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内容,为活动的课程化提供了平台,同时也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继承与发展问题;大树小学充分发挥大树村“刘少奇旧居”这一身边的资源优势,组织学生考察参观旧居,参与旧居的管理,认识、研究刘少奇,形成了“走近刘少奇”特色主题活动,学生在研究中充分感受到了伟人的魅力,在活动中渗透革命传统教育;吴山小学利用地处吴山脚下的地理优势,把吴山的开发、特产和人文历史研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汪子头小学利用塔山水库的区域优势,指导学生对水资源进行观察、调查、研究,在实施课程的同时,使学生增强了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的思想意识。

回顾我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历程,我感到更加困难和快乐。我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道路。2002年课程改革前,我们注重德育活动的开展。

每年清明节前夕,师生组织自制的花圈以纪念当地烈士20多年的精神。少先队学雷锋小队十几年如一日,每周坚持到敬老院开展尊老敬老活动……课改工作启动之后,我们认识到原有的活动已不适应课改的需要,必须用新课程的理念去改造原有的活动,把它们纳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之中。然而,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当时,我们的理解很混乱。我们只知道课程计划里有这门课,但不知道是什么,怎么开始。后来,我们多次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培训会、现场会,并先后6次到石桥小学、柘汪二小参观学习,初步认识了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全新的课程形态,迈进了跟进、模仿的课程实施之路。但由于认识不到位,导致了课程的实施只是停留在教师指导学生填写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这一文字材料上,加重了师生的负担,引来了一片怨言,这引起了我们新的思考。

**学校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找出问题症结:要广泛深入开展课程理论培训学习。我们迅速行动,印发了《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各领域《实施指南》,引导教干教师充分利用因特网进行校本培训与自我研修,加深了对课程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黑林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及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完善了学校的管理措施,规范了课程的开展。2006年,市、县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评比,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机会,在全镇掀起了课程实施的高潮,进行了一系列的赛课、培训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参加评比。我们推荐的樊灵艳老师在评比中脱颖而出,荣获市二等奖,这给老师们很大的鼓舞,激发了全体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热情,从此全镇课程的实施跨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10篇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获市、县奖,1人获市优秀课评比二等奖,先后为全县提供观摩现场2次,校本教材《思源》、《礼仪教育》已在全镇使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到一个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带有制约性的瓶颈难题,这就是如何进行课程的管理和评价?通过管理和评价,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进而促进课程的实施。

为此,我们进行了反复探索,现就主要做法作一简要汇报。

2、 完善课程管理促进区域发展

(1) 建立分级管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立体化管理体系,走整体提升之路

中心校专门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中心校长亲自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统一领导、管理全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具体负责全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规划,拟定《黑林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选拔、培训课程指导教师,检查、督促、评价各完小的课程实施情况,总领全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促进全镇各学校的均衡发展。另外我们还聘请**、村队领导、农技专家、经济能人等成立“校外专家顾问团”,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咨询、开展操作指导。

各学校还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委会成员为组员的课程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其职责是制定学校的实施计划、制定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规章制度、统筹协调学校的工作安排,并对各班级的课题或项目进行筛选、确认和指导。学科教研组长以及各学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者,负责活动的日常指导,如在确定选题,制定计划和活动方案,搜集、选择和整理资料,开展调查,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进行活动总结和评价等环节上,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有实效的活动。

在统筹领导和管理下,各校和指导老师均以课程内容的开发、活动方案的设计为基础,以学生的亲身体验和**为核心,以学校、社区、家庭等资源为支撑,以专家学者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有效地整合了校内外的课程资源,确保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管理系统如下图所示:

(二)建立“上下结合”的课程内容开发机制,走双向开发之路

1.开发原则

从国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和本地的实际出发,我镇的课程内容开发坚持活动育人原则、乡土特色原则和学生主体原则。

(1)活动育人原则。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为活动而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育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品格。每个主题活动的设计遵循活动教育的原则。

它能有效地防止课程的活动性和表面性,使每一个主题活动都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乡土特色原则。充分利用本地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坚持乡土特色,把家乡的山山水水、世态人情作为课程开发的重点,努力创建学校的活动特色。

(3)学生主体原则。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原则的重要性。开始的时候,我们老师习惯先备课——拟定活动主题和方案,然后组织学生活动,出现了预设的主题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不喜欢、活动不积极的情况。

后来,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采取“学校指定大领域,学生提出小问题,师生归纳小主题”的方法确定活动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高了,活动的效果自然就好,活动的能力也就逐步提高。

2.开发流程

(1)指定大领域。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四大领域,结合我镇的实际,中心校将“**自然”与“认识社会”作为全镇活动的两大领域,除引导学生初步亲近、**自然、社会之外,注重挖掘自然、社会中的文化内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蕴含于自然、社会题材之中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2)确定大课题。按照**学校划定的两大领域,各校因地制宜确定主要任务,并创造活动特色。例如,中心小学、大树小学利用“刘少奇旧居”这一身边资源广泛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拟定了“走近刘少奇”、“礼仪伴我行”、“村校共建一条街”、“烈士英名永存”等大型主题活动,对学生渗透革命传统教育,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吴山片三所学校发挥地处吴山脚下的有利地位,开展“山文化研究”,引导学生爬山、画山、歌山、咏山、爱山、护山,在活动中了解吴山的自然科学、历史文化、人文传奇,体验雄伟壮丽的山的风光,感悟崇高广阔的山的胸怀,受到伟岸刚毅的山的灵魂的感召,身心得到了有益的锻炼,获得了愉悦的体验。……

(3) 问一些小问题,形成小主题。在大课题的引导下,指导老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小问题。学生们的问题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如“刘少奇是谁?

”、“他来黑林干什么?”、“还有哪些大人物来过我们黑林?”;“吴山上还有毒蛇吗?

”、“山顶上哪来的水?”、“为什么叫吴山?”、“有哪些山的名画、名诗、名歌?

”等等,每一个问题都闪烁着孩子思辨的光芒,充满了好奇心,充满了**的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这些小问题,便形成了各种小主题,再指导志同道合的学生分组活动,于是一个个鲜活的主题活动便诞生了。

从上面的开发流程不难看出,我们的课程开发充分遵循了学生主体的原则,“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体现了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课程开发理念。

(3)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走综合实施之路

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规定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3课时的时间用于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必须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才能用好这3课时,发挥3课时的最大效益。根据四大领域的具体情况,我们把信息技术与劳动技术分散安排在课表上,每周各一节,按照教材集中授课,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以小课题研究、小主题活动的形式融合研究性学习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采取弹性课时制,每周安排一节,相机用于指导主题确定,进行阶段总结反思,成果汇报,或者采取调课的办法将这一课时多周集中使用,以利于集中进行校外活动指导。

鼓励更多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开展小组活动,增加活动时间。

(4) 完善制度走规范发展之路

我们相继制定了《黑林镇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年规划》、《黑林镇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黑林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范》、《黑林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职责》、《黑林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职责》、《黑林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黑林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计划》、《黑林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计划》、《黑林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全面覆盖了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规范了我镇课程的实施。

3、 加强过程评价,确保课程实施

(1)完善组织机构,加强评价领导

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成败取决于科学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能不能全面推进、良性发展,其根本保障就是评价,评价的杠杆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为完善落实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作用,我们进一步强化了组织建设,专门成立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评价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处室及完小、教学点负责人为组员,形成了11人的评价领导小组。这个小组的职能具体是:

1.决策。负责制定考核制度,研究形成完整的考核体系,监督指导过程考核、考核和奖励等工作。

2.协调。原则上是是分工不分家,组长负责各校活动的全面协调,副组长处理评价的具体事务,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实践活动评价专题工作例会,及时发现问题,完善评价对策。

3.统领。负责各学校的评价,并督促各学校对辅导员进行评价,辅导员负责对学生的评价。

(2) 构建立体化评价体系坚持多元化评价

我们认为,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是对学生活动的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即使一次活动的最后结果是失败的,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只要学生亲身经历了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历,就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基于此,我们坚持的评价的原则是整体观、发展观,这个观念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评价和管理进行整合,使他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

构建的评价体系是从下到上、由面到点逐一细化。这个细化,我们考虑既不能太简,也不能太繁。若“太简”,过于笼统,伸缩性大,评价不便于操作;若“太繁”,过于细致,资料扎堆,谁评谁烦谁愁,评价也不便于操作。

总之,我们对评价的要求是:操作简便,可行性强,实际效果好。

同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必须体现课程的开放性等其他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评价的多元化原则,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如专家、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评价形式多样,如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其他评价等;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如活动过程、活动态度、活动成果和收获等;评价方法多样化,如档案袋记录、成果展示等。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从评价的主体、对象、形式出发,构建了我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立体评价体系,以期全面、客观地评价全镇的课程实施水平,如下图所示:

1.档案袋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必须摒弃“一考定终身”的考试评价办法,坚持过程性评价原则。通过建立师生成长档案,对教师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进行评价。首先,利用档案袋记录活动过程,档案袋中材料按“时间——主题”分类分别存放。

每一次主题活动的方案、计划、参观、调查、访问等活动记录,总结、报告、反思等成果材料整理成册,并辅以**,录音等影像资料,凡是能反应活动过程的东西统统纳入其中。其次,利用档案袋全面记录过程评价,如学生成长档案袋中的自评表,互评表,教师的即**语,家长,社区人员的评价反馈等等。档案袋就像一个“万花筒”,折射出整个活动过程的五光十色、千姿百态。

师生收集、整理、浏览、展示。这一过程成为一次全新的综合实践之旅,收获颇丰,成绩斐然。

实习综合总结 篇9

2010年度课外实践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和一门实证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若没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它将变为单一的认知性课程,所以本学期主要注重以下几方面工作:

1、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活动中不是一味的教,而是气质、是起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怎么做,所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参与者出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如在进行三年级的玩石头的活动时,我先出示一个大的主题后,就有学生自己讨论想在哪些方面玩石头,提出小的专题,这也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提出了很多建议,最后根据学生的爱好,教师帮助学生选定小专题。

自由组团,几个不同的小组。

2、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要求我们在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交流等环节,都应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我再三年级开展的玩石头活动中,就注意了这一点,小专题由学生找,学生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去**自己喜欢的内容,完成后还可以参加其他小专题的研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愿意参加活动的愿望。同时掌握了手机信息的获取方法。

3、 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活动课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门学科,学生是课程的实施着、参与者,学生的活动成果如何,反映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发挥出来了。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活动的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实施、活动的总结交流、评价,都应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写出活动总结报告,并弹出自己的得失。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总结和评价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吸取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感受,使学生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四年级五班

实习综合总结 篇10

一、指导思想: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权利和义务等等,逐渐形成对人、对己、对事物的一定态度,初步形成了意志、性格和个性特征。认识自己,善待他人,加强合作,学会分享,是21世纪少年儿童应有的优良品格。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并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法,做到公正、互助、诚信、利他。社会是个大舞台,社会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学习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也为活动拓展了感性、生动和富有人情味的空间。要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团结、合作、交往、创新的能力。在这动手动脑的平台上,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创新与改进中去感受创作、劳动的艰辛,体会乐趣,收获成功。

二、活动目的:

1、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信息反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参与意识。

三、具体目标:

1、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考察、调查、访问等认识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和爱心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让学生了解社会上的许多职业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活动安排:

九月份我的性格特点纸模服装设计

十月份生活中的广告感受汽车的魅力

十一月份猫对气味和味道的反应

十二月份关注家关注家乡的变化

实习综合总结 篇11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最注重的就是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动手实践,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通过学生自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本学期的教学我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性学习为重点,强调教学活动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构筑了新的教学方法。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小点体会:

1.营造合作性学习的心理基础和心理环境。在综合实践课上我们要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参与意识,树立自信心,相互尊重信任,乐于合作,自我反思的意识和习惯。组员间相互调整,协力配合,互补共进,创立一种平等参与的合作氛围。

2.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在综合实践课上训练合作技能的最佳时机就是需要这些技能的时候,在使用中自然地掌握,得到发展。合作技能主要有:组成小组的技能,如向他人打招呼问候,自我介绍,介绍他人等;小组活动的基本技能,如注意倾听,赞扬──对赞扬的应答,求助──提供帮助,鼓励他人参与──对鼓励的应答;交流思想的技能,如提建议──对建议的应答,询问原因──提供原因,检查理解是否正确等。

3.注重合作学习与集体学习。我们大力倡导在综合实践中合作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小组之间的作用,要根据综合实践学习的内容、学习目标等的需要加以选择。两者也可交替采用,例如在合作学习的`开始、中间、临终阶段可采用小组互动的形式进行讲解,汇报,评价,总结实践的全过程。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的指导。要对学生合作的任务分工、资源共享、过程成果的展示进行有效的安排,使小组合作有规划,有分工,又有协作。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小组合作成了优秀者的表演秀,其他学生变成了陪衬。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要探究的主题进行论证,以便确定合理可行的活动主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指导合作方式与技术,审视学生预期的探究方法与实践途径的可行性并作相应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成果展现方式,落实活动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