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课题研究方案如何写通用

2023-02-26
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

方案的制定应该更具有科学性,为了防止不可控因素迫坏活动。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方案,好的方案都有哪些内容?下面是零思考方案网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方案如何写”,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课题研究方案如何写 篇1

一、课题的提出(为什么提出这个课题)

新课程强调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要求学生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生生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我校是一个城市与农村结合的初中,从目前我校学生学习化学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处于一种应付式的学习,学习只是迫于升学的压力之下,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善于与他从交流共享学习的乐趣,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等。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研究,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评价,有效唤起学生有效地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共同探求知识奥秘的动力。将学生从一种被迫学习的状态引导到一种自觉自发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对学习化学长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感受与交流共享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提高学习化学学业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

九年级一至四班全体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研究目标:通过对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研究,分析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分析合作学习的操作环节,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全面了解初中化学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取得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初步掌握提高初中化学实验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并完成实践性成果和理论成果。

研究内容:

(1)科学组建合作小组的研究:如何合理分配互助合作学习小组的人员和人数;

(2)选择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的研究:如何制定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规范和学习目标;

(3)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的研究:如何在小组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

(4)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的研究:如何对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四、课题研究手段与方法

行动研究法:关注并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及两者的默契程度;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案例研究分析,并对优秀个案予以推广;

观察法:教师通过多方面观察,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潜力;

调查法:通过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自我评价情况。

五、课题研究过程与人员分工

(1)准备阶段:查阅有关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研究的资料,制定研究方案。选定研究班级,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并进行初测,根据班级学生的性别、学业、兴趣、个性特点等因素,将学生按一优、二中、一差分成四人一组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并制定小组学习目标及学习要求,初步制定小组学习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制定量化评分表。

(2)实施阶段:按小组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以单元教学为单位,每单元教学结束进行统一测验,结合测验成绩和平时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等诸方面综合考查每一位同学在小组、全班中的进步,考查小组整体的学习水平,并与平行班级作适当的比较。并根据每位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以使小组组合达到最优化。定期搜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记录和教学反思。

(3)总结阶段:整理研究材料,撰写术论文,进行研究工作总结,准备结题材料。

课题研究方案如何写 篇2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将学校教育科研向更深层次推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把科研与教研、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学校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战略转变。经学校研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理念,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入手,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讨论立为“小课题”,开展实实在在的研究,并通过小课题研究工作,探索总结教研、科研、培训互相促进的校本研究新模式。

二、实施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有效性。

2、从机制上保证教研活动课题化,营造教研组科研氛围,提高教研成效,促进教研组建设。

3、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将教育科研与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总体思路

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构建研究团队,开展研究。备课组长要做好引领工作,教师个人要单独申报一项小课题进行研究,形成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研训一体的校本研训机制,引导教师立足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实际,观察并发现教育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在常规教研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解决问题,提炼形成教学策略,指导自己和同事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实施流程

1、选题。填写《小课题研究方案》(附件一)。学科组(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的研究课题,应具备“针对性强、切口小、研究周期短”的特点,一般应是所任学科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个案例等。小课题研究周期不要太长,原则上是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

2、申报立项。参加“小课题研究”的学科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向教科室提交《中学小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等。教科室对提交的课题进行审核,在一周内公布立项的小课题。不合格的,须重新选题、申报,直至完成立项。

3、实施研究。课题负责人组织成员按照课题方案,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工作,积累研究过程资料(同时完成附件二、三),建立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将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开展实践研究,从而解决问题。教科室将对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4、结题(中期小结)。程序是:(1)课题组及时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2)将研究报告、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交教科室;(3)教科室组织有关人员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5、成果鉴定与推介。学校将对开展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进行鉴定、评奖并纳入学期量化考核,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进行全校推介,推动成果在学科内及学科间的应用与共享。

五、课题管理

1、营造良好的小课题研究氛围。学校积极倡导和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提供理论上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具体指导。不断强化“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的教育科研新理念,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促使广大教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引导课题组选择一些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克服传统课题研究“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小课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评审等工作。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加强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立项的小课题研究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小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评定、表彰奖励等制度,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开展。

3、培训小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介绍与小课题研究有关的教育理论等,指导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查阅相关资料,激发教师研究小课题的兴趣和研究欲望,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出一些思想前瞻、能力突出、成果丰硕的研究型教师。

4、深化小课题研究。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小课题研究的主渠道,积极开展以上课、说课、评课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深入探究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组成员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对策和措施;课题组内部也可以开展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等不同系列的小课题研究成果评比活动,引导教师研教结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六、小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李居涛

副组长:刘甲田

成员:孙晋斌张会侯成峰赵炎马强赵雪梅

课题研究方案如何写 篇3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一) 理论背景和依据

1. 背景。21世纪,科学技术更加发达,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心理素质的水平直接影响其他素质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特别是从事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要以个人的心理正常和健康为基本条件。从现实看,我们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当然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我国中小学阶段独生子女的普及化,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不高。据权威部门测试,当前我国学生心理素质的合格率仅为17%,许多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他们身上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效率。中小学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学校教育的关注,在实施素质教育,实施课堂教学中必须适当渗透心理教育。

2. 理论依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基本途径也应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它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的过程。

心理学认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是通过自己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实现的。赞科夫认为:“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包括心理健康因素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因为课堂教学所占时间最多、分量最重、涉及面最广、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最全面、最深刻,所以要抓住课堂教学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 学校背景

我校学生结构复杂,外来务工子弟的学生比较多,父母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教育的也较多,还有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得到家庭的关心比较少,使得部分孩子学习中出现了脆弱的心理,甚至出现一些小的思想倾向。所以小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心理辅导显得极为重要。面对这一问题,1999年和20xx年,我校相继提出“农村小学心理教育的实践研究”和“培养小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实践研究”两个课题,目的是想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和相关学校心理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筛选,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同时对不同特征的问题学生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心理疏导的要求与方法。两个课题分别于20xx年和20xx年成功结题,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我校也被评为无锡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而要彻底扭转这一现状,学校还应继续组织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在已有的经验上进一步总结、提炼、升华,立足于课堂内外的时间。尤其是教师在进行常规的课堂教学时,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特别是诸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有着深刻、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鉴于上述客观事实及我校的实际情况,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我校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所以,我校提出了“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研究,通过此课题研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社会大家庭中健康地成长。

(三) 本课题国内外现状的分析

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素质,它在人才素质中具有核心和关键的作用。小学生受家庭、社会、学校的影响,由于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社会阅历还没有,加上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往往在学生的心理上出现障碍现象,产生“心理负效应”。

而心理学的发展往往与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心理学,包括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早而且也比较成熟,国外围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有一门学科叫学校心理学,20世纪初产生,30年代后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年来发展很快,它主要研究5岁-18岁这一年龄段的问题儿童、青少年和有学习不良、学习困难、学习障碍或行为障碍等的儿童、青少年。现在国际上已专门成立了一个学校心理学联合会。在美国,学校心理健康已形成了较完整和成熟的体系,我国香港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模仿了美国的模式。

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也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如今已有不少学校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并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验,已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纵观上述研究现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准备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年龄发展阶段(小学1―6年级)科学可行的教育内容,同时结合我校实际,建构既能有效教育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又便于教师易于操作,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心理教育的模式。心理教育应该以课堂为主战场,以各学科教育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积极性,这才是加强学校心理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二、 课题的界定

(一) 什么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 什么是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它是教育者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对象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其心理发展与适应、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 “心理素质”之“心理” ――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等。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心理是人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大脑结构的特殊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素质具有人类素质的一般特点,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在走向21世纪的今天,人的心理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教育,也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心理过程”之“心理”――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体现出来的特点。整个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对于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 什么是心理健康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四) 什么是“渗透性学习”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指出:“就是在你还不太懂的时候,在好像乱七八糟的状态之下,你就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很多东西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了一个长时期的接触,就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懂了。这个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应该端正学校教育思想,将心理教育纳入课堂教学。要以“学习为主导教育,课堂教学渗透教育,学校、班级、家庭通力合作”为主导思想,注重环境熏陶的教育作用,更好地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地发展,努力让孩子享受生命的光辉。

三、 实验目标

(一) 总目标

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而带动整个课堂教学。

提供探求学生心理特点的具体操作方法,并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设计最优化的教法。

(二) 具体目标

通过研究,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改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研究,使教师能把现代教学心理的研究成果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去,能根据不同心理特点设计最优化的教法。

通过研究,促进学生养成合格健全的人格,使每个学生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接纳自己。

通过研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的情绪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针对不同心理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 课题的主要内容及操作方法

(一) 研究内容

1. 心理健康基本要义研究。心理健康的基本要义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从根本上说,心理健康必须符合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的要求,即实践标准是心理健康与否的根本依据;从实践活动的时间维度上讲,心理健康随着实践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着,表现为辨证的发展性;从实践活动的空间维度上看,心理健康在不同的历史文化条件下也是各不相同的,呈现出文化的多元性。

2. 心理教育的渗透型课堂教学结构研究。渗透式教学,即将某个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之中,通过各门学科课程化整为零地实施教育。这种课程模式,便于将心理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内容进行渗透,使学习者在各学科的学习中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拥有健康的学习心态。

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完成以及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结构而是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评价的不同而变化的。心理教育的渗透性课堂教学结构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体验问题,独立自学,寻找解题方式;明确问题,交流点拨,知识归纳;学生出题,教师答题,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3.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渗透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教师定位。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靠教师去实施。 第二,激发兴趣。课堂效率的高低和学科成绩的好坏往往受个体兴趣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生与认知之间关系,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并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为目的。 第三,坚持表扬。表扬就是对学生心理上施加刺激,以产生激励效应。表扬就像阳光,没有它,学生就不能健康成长。教师只有以深厚的师爱,宽容的师德,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才能使学生“口服心服”,并以愉快的心情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云。第四,暂缓评价。不要轻易评价学生创新成果。教师的评价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令人难以估量的。教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在学生心目中都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正确评价能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是活跃课堂心理氛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一个重要手段。第五,鼓励质疑。让学生大胆发言是正确处理学生与思维之间关系的最好方法,要鼓励学生刨根问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种种条件,营造良好氛围,广开言路,让广大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讨论,互相急论,引导学生无所顾虑地提出不同意见,同时再让学生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共同探讨,让学生自己找到最佳答案和解释。第六,教学相长。心理学上所谈的教学相长的心理相容原则就是指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师生之间关系的原则。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师于课堂教学,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并将成为学生今建立人际关系的一种潜在模式。 4. 积极学习心理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把握好评价的不同方式方法,而且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在课堂评价中,实施多元评价,积极建构多元互动的立体评价机制,多方面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运用自评,建立自信。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互评,促进合作,共同发展。让课堂教学评价成为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教师要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策略,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从每个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评价他们各自的发展进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赏识,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向着更高、更美而努力!

(二) 操作方法

心理教育渗透策略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依托教材内容渗透心理教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课堂管理中进行有效渗透,使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交融在一起,备受学生欢迎,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双管齐下,事半功倍。

2. 依托教学语言渗透心理教育。渗透心理教育,教师的教学语言尤为必要。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育要求教师的情绪自我调控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控,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以富有爱的教学语言培养良好的心理气氛,以此缩短师生距离,使课堂保持教与学的热情。

3. 依托生际交往渗透心理教育。从健康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积极开展人际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课堂上和谐的生际关系,适当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展示。在社会转型时期,在紧张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与他人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都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开放的社会,要以开放的心态来面对人际关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托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交往中的素质,健全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是每个老师的必修课。

4. 依托随机事件渗透心理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适时开展活动,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教育孩子,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机事件的发生,并适时进行心理教育。

五、 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 课题组组成了科研小组实施和协调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2. 学校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聘请市、区教研室领导及有关专家指导课题研究,进行理论指导和运用指导。学校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作为保障。

3. 落实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核心组成员来自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长和青年骨干教师,都为重要的研究者,有组织、能力和物质保证,有利于课题的顺利开展。

4. 组织课题研究人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形成学习组织,学习有关文献资料,率先行动,定期交流,撰写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

课题研究方案如何写 篇4

一、研究背景

分层教育的研究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教学“各因其材”,便产生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落实这一思想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采用 “班级授课制”以后,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变得更为迫切。国内外关于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实践和层次教学实验,都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1987年7月至今,湖北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黎世法在发展异步教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异步教育学。

异步教育学认为:过去,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这是班级授课制下很普遍的“同步教学”。而建立在学生的“六步学习”基础上的教师“五步指导”的异步教学方式,改变了教与学同步的状况,做到了学生自主地学、教师科学地教,因而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就是国内外已经取得巨大成果的层次教学。所谓的层次教学,比较集中地强调了几点:

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②分层次。

③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注,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能够以人为本,能够弥补班级授课制天然的不足,能够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都有事可做,有目标可循,有发展的果子可摘。因此,有其积极意义。

关于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异步教学。

注重学情,改变传统的同步教学的方式,倡导学生自主的学,老师科学的教。

2.分层教学。

分层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通过自我鉴定和老师参照,把学生动态分为A、B、C三层。通过备课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考核分层等。促使学生从低层向高层攀登,然后再进行动态分层,让学生收获看得见的成功。

3.异步分层教学。

主要是针对同步教学和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以“学情理论”为基础,以人为本,以“异步分层教学”为核心内容的,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分层教学,异步推进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研究目的

①构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实际,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体现语文教学常规,既体现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的教学思想,又便于操作的中学语文异步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②改革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变“满堂灌”、“填鸭式”为“启发式”、“研讨式”,变“讲堂”为“学堂”,保证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③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层次性和照顾学生差异性的原则,注意指导学法,培养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④学习、研究、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转化语文教学改革成果,推动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改革。通过课题实验与研究培养、锻炼语文教师队伍,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⑤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⑥本实验的根本目标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实验最重要的形式是“小组讨论”,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中,实现性格互补,人格融合,意在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本实验最重要的内容是作文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阅读与写作,两手都硬起来,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带动阅读;本实验不仅注重眼前目标,而且注重长远目标,大力提倡“创新是灵魂”,不仅针对学生,也针对老师,尤重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为学生的将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 础,并提供品质保证。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假设

为了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要把无关变量控制到最小程度。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一样的教学条件下,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

①首先与学生商讨“异步分层教学法”,让学生了解这种教法,喜欢这种教 让这种教法深入人心。

②面向全体学生,摸底铺排,在充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分为A(低层) (中层).c层(高层)三层,也可发动学生用自我鉴定式来分层,同时,要让学生展望自己在单位时间里,通过异步推进达到的新层次,树立异步推进的目标。

③教师对分层的学合理搭配,构成小组内各层次的有机组合,为小组讨论作准备。

④在“指导预习”中,教师告诉学生预习方法,鼓励学生填写“质疑卡”。在充分参考不同学生的质疑,即完全了解学情的一半,结合课文的重、难点,设定“异步推进”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争取有的放矢。这样的教学,每一个层的学生既有现实目标,也有长期目标。老师把教学任务分解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再让他们汇报交流,产生碰撞。甚至可以让C组的学生充当小先生。

2.拟创新点

①自主学习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要填写质疑卡。这个质疑内容,有时候可以让其他层的学生解答。

②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有机结合,这样在本组之内就形成了一个发展层级。

③动态分层,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产生了动力源泉。

④促使老师关注学生,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实质上“四阶六步”及其变式就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核心内容

经过认真调研和反复论证,本课题组决定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异步分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①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促进各个层面的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习。

②落实“四阶六步”的教学模式,并开拓出各种变格的课堂,收集好各类课堂案例,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反思。

③摸索分层教学的规律,把分层教学、个别辅导、整体学习有机结合的方法。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④探索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探究学习等的有机结合。把异步分层教学和新课程衔接起来。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自主学习的理论创新。

2.调查法。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心理,现有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在异步分层推进的过程中,经常调查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机的方法调整。

3.案例研究法。研究名师课例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有针对性的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的理论依据。

4.经验总结法。教师不断地发掘,及时总结提炼“评价促进一年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成功经验,比如对三有六让的提炼和总结。

五、研究人员

此微型课题为微型课题,由王开东老师担任组长,程媛和尹晖老师参与研究。

六、研究对象

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高三(1)(3)(4)(5)(2)班,共215人。

七、研究步骤

⑴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在前期“三会”的基础上,统一认识,确立形成课题方案,选定进行实验的年级,规范异步分层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

⑵实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3月,积极稳妥进行异步分层实验,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异步分层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⑶结题阶段:20xx年3月,准备课题实验研究成果的验收,促进实践结果的宣传推广。历时1年半。

八、预期成果

1.20xx年8月,高中语文异步分层自主学习各方面论文发表。

2.20xx年10月,语文异步分层教学实验课题结题报告完成。

3. 有关微型课题“高中语文异步分层自主学习”的专著出版。

课题研究方案如何写 篇5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我认为小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并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从而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关系,不是让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学习,而是自主地、主动地去学习,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的学习局而,把学生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1)从小培养阅读习惯

(2)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培养常用工具书的习惯。

(4)培养学生有效的预习的习惯

(5)培养学生善做自主学习笔记的习惯。

(6)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勇于追根究底的习惯。

(7)认真复习、独立自主的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2、自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与方法的培养和指导。

(1)掌握方法,鼓励阅读

(2)优化课堂结构,减轻课业负担

(3)提出要求,自主探索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培养学生在亲历活动中养成学习的习惯

(6)、要发挥表扬的功效

2、拟定步骤:

1、现状调查及分析(20xx.3——20xx.4)

2、拟定可行性措施(20xx.4——20xx.5)

3、可行性措施的实施(20xx.6——20xx.9)

4、效果调查与分析(教学案例分析)(20xx.10)

5、研究总结(撰写结题报告20xx.11)

3、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查。

2、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积累,积极思考、研究,边研究边实践,促进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3、经验总结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比对,得出研究效果。

三、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研究过程中完成一定量的读书笔记。与同事沟通,及时交流研究进展信息和学习、研究体会。

为了很好的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在完成日常教学及其他工作之余,抽取一定的时间阅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

1、所读书目:

《学生兵法.做自主学习的主宰》欧阳芬,孟微微,周山豹吉林大学出版社

《全新正版.走进杜郎口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崔其升,谢金国中国林业出版社

相关的期刊篇目

2、阅读设想:

从即日开始至20xx年10月期间,每天在工作之余,抽取40—60分钟的时间完成预设的读书量。

3、具体时间安排:

完成《学生兵法.做自主学习的主宰》阅读的时间为20xx.3—20xx.6

完成《全新正版.走进杜郎口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阅读的时间为20xx.4—20xx.7

完成相关的期刊篇目的阅读时间为20xx.9—20xx.10期间的适宜时间。

四、完成读书笔记的具体时间安排

1.网上收集理论知识,学习相关知识

2.《学生兵法.做自主学习的主宰》欧阳芬、孟微微、周山豹吉林大学出版社

3.《全新正版.走进杜郎口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崔其升,谢金国中国林业出版社

4.每天读书30分钟,每月写三篇读书笔记

五、完成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1、20xx年6月完成研究案例分析(现状调查及分析)

2、20xx年10月完成教学案例分析

六、申请结题

20xx年11月完成课题研究,申请结题。

研究结果以论文或报告的方式表现。

课题研究方案如何写 篇6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苏霍姆林斯基语)作家秦牧也曾说过:"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由此可见,画的创作与文的写作本来就是共通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了降低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课标》把低年级的习作教学定位于写话教学,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打通了从口头语言到书面表达之路,鲜明地倡导写话要以兴趣为首,表达自然的童心童趣,为孩子提供自由的空间,是否会写并不重要,关键是让刚入学的孩子从中得到乐趣。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随着课程标准的出台,广大一线教师对低年级画写结合写话模式进行了不懈地研究和探索,认为低年级孩子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如果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孩子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孩子的想象表达能力;由文到画,是一种语言向思维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同时对画写结合的实效性达成了共识。

1、画写结合符合低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低年级孩子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维的,把抽象的写话训练和形象直观的绘画结合在一起,既激发了孩子的写话兴趣,又给他们提供了鲜活的写话素材。由画到文,是一种思维向语言转化,在转化中可以提高儿童的想象表达能力;由文到画,是一种语言向思维的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2、画写结合,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活动与自我需求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需求’转化为愿望时,才能形成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强大动力。”画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使孩子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急于创作,乐于表达。通过画画锻炼了孩子们手、眼、脑高度和谐统一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3、画画创作与写作过程具有共性。作家秦牧曾说过:“绘画可以说是用线条和颜色来表现的文学,文学也可以说是用文字来表现的绘画。”首先,儿童画与作文在内容上是统一的。它们都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那些充满童真、童趣的绘画作品,洋溢着儿童纯真、质朴的天性,又何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呢?其次,儿童绘画与作文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儿童画是儿童心灵的自然流露,是他们心灵的需要,是以己之手画己之心;而学生作文时,是对人和事物的所思所想,是以己之手写己之心,但不管以哪一种形式表达,都是学生心灵的表达。

三、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主要尝试以兴趣来引导学生自主、自信、自由地写作,从孩子喜欢画画入手,把画画与写话结合起来,以画画写话的形式,对低年级孩子进行写话的训练,培养孩子写话的兴趣。低年级孩子想象丰富,喜欢涂涂画画,抓住这一有利因素进行画写结合训练,既满足了孩子们学画兴趣,又激发了孩子对作文的兴趣,使他们愉快地画出心中画,写出心中话,这样做符合孩子的天性和思维特点,顺应了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的“指导”、考试的要求来写,根本无法表达。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形成画写结合的低年级写话模式。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修养。

3、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和自信心,使大多数的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养成乐于动笔的好习惯。

五、研究内容

1、解决“画什么”的问题

让孩子张开想象的翅膀,是画画写话的核心和关键。有了想象,孩子才能画出多彩的作品,才能写出多味的文章。但是,孩子的想象思维是以直观、具体形象为主,如果没有了具体的事物作依据,他们的想象便不会这么丰富。

2、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要把形象直观的绘画和抽象的写话训练结合在一起,就必须找好切入点,把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画中有话,画写交融。

六、课题研究步骤:

(一)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20xx、11——20xx、1)

学习理论,搜集素材,申报课题,制订实验方案。

实施阶段(20xx、1——20xx、1)

1、搜集素材;

2、开展课题研究与实践活动;

3、课题研究论文;

4、画写结合课堂展示。

总结阶段(20xx、2——20xx.3)

1、做好资料整理;

2、完成课题实验报告;

3、整理有关课题实验资料。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方法:

(一)以画促写

1、激发绘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绘画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是他们表现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如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一日三餐,去观察、体验生活的乐趣;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此积累丰富的绘画“素材”;启发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想像明天的我,明天的学校,明天的祖国,明天的人类接着应加以诱导,将儿童观察生活的现象中零散的素材进行整理,最后让学生把生活中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所做过的最有趣味、有意义的事用简笔画画下来。

2、引导自由讲画

学生通过观察,画出所感兴趣的画,那么,如何把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呢?我认为:说是写的基础,首先应重视口头表达训练,有了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就容易掌握,笔头下才能通畅、自然。为此,教师应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引导学生讲画,交流、反馈画面的内容。如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家说再自己说等方法,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锻炼的机会,让他们敢想、敢说,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保持高昂的说话欲望。并鼓励他们在“说—听—评—议”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学生的个性不同,观察角度不同,思维想像能力不同,所以他们不仅能各自说出自己画面的内容,而且对同一幅图还能说出不同的意思,并表达出画面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说画的积极性,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3、放手写话评画

写话就是把所说的画中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形成书面语言。学生有了说画的基础,写起话来就自然感到轻松自如。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写话时应注意循序渐进。开始,可要求学生看一幅图写一句话,写在画旁边,然后逐步过渡到写几句完整、通顺、明白的话,最后过渡到写一段话,不会写的可用拼音代替。在写话时,应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鼓励他们以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文学潜能和语言天赋,从而消除学生写话的畏难情绪。

写话完成后,可挑选有代表性的作文,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引导学生从是否有错别字、用词不当、语句通顺、句子连贯等方面入手评画,并请写得好的小作者介绍自己选画的'原因和写话体会,肯定他们的敢说、敢想和独特的见解,并挑选较好的作文张贴在小作文园地,或向各种刊物投稿,这样便使学生有成就感,使他们体会到写话的无限欢愉。对于学生存在着的问题,通过评画或教师的面批,及时反馈,逐步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

通过写话评画的反复练习,学生能根据画面大胆想像,构思,兴趣盎然地写话,把画面内容真实地有感情地表达出来,并且思维通畅,语句通顺,词语优美,写出来的话也富有童真、童趣。把“画”作为学生“话”的源,为学生留有广阔的想像天地,使学生在不尽的“求异”想像中迸发创造力。

(二)配画写话

1、写切身体会,配简单插图

学生的切身体会,往往是小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如:在参加完课外活动之后,先让学生看到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场面,学生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各自的体会也不同。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和切身体会,学生兴致盎然,滔滔不绝,然后要求学生写下来,之后,让学生根据所写的文章,为自己的“大作”配以插图,学生兴趣更是高涨。因为学生所写的内容不同,画出来插图容也形形色色,各不相同。有的画的是小朋友们在跳绳、打羽毛球、有的画的做游戏,还有的画的同学们在相互嬉戏这样做就是以语言再现情境,引导学生获取“话”的题材,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同时,把“画”作为学生“话”的源,为学生留有广阔的想像天地,使学生在不尽的“求异”想像中迸发创造力。

2、写创造性文章,允许学生剪贴图画

低年级配画写话,能鼓励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像能力。但作为一种教学尝试,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低年级学生缺乏整体的美的鉴赏能力,做到图文并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让学生学习课文这一范例,讨论:课文是怎样将图和文结合起来的?课文的插图有什么用?课文插图的位置安排得合理不合理?第二,请美术老师指导画画,指导版面设计,提高学生对整体的美感。第三,在“画”与“话”内容相符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剪贴图画。

配画写话,画是为表现“话”的中心内容服务的,主要起到抓纲明目、深化理解的作用,所以指导学生给“话”配画,对培养学生习作突出中心是一项很好的训练。在“画”反映“话”的基础上,做到图文并茂,使版面拥有一种整体的美,就促使学生在编辑、设计上下一番功夫。

“以画促写”和“配画写话”,无论是先画画再写文,还是先成文再配画,都为学生自由发挥创造力创设了良好的条件。不同的观察角度,产生不同的感受,积累不同的材料,形成不同的作品。

3、认真批改,体验成功,延续写作兴趣。

兴趣和成功总是连在一起的。人在从事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对于形成和发展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因为经常性的成功,可以使人不断地得到满足,心情舒畅,精神愉悦,从而产生兴趣和发展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通常成就动机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就动机弱。”那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都感到:自己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因此,平时对于小朋友交上来的写话,我在批改的时候,专找进步之处。如用得恰当的词语,写得通顺的句子等,我都用波浪线划出来。平时利用中午或早上,把我划出的好词、好句读给小朋友听。在交流中学生互相欣赏,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在交流中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智慧,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从内心深处感到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学期中和学期末,将优秀作文编辑成小册子,就连一小段也编成一辑。“书”的诱惑及被老师重视和同学承认的体验,强化了学生们成功的喜悦与自豪,从而激发了他们写好作文的兴趣。

八、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参与人员情况:

本课题负责人李正娟,小学高级教师,县级语文教学能手,负责全校的教学教研工作,课题组成员,都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并经历了低、中、高各年级的教学实践,且有新的教学理念介入。能通过读书获取知识,又能利用网络等先进的媒体获取信息,并且有分析和整理的能力。

学生情况:

孩子们最恐惧写话,他们会说得头头是道,但是他们不善于写;另外在配画的过程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画不出心中所想的。但是在美术老师和我的努力下,我想一定会越来越好。激发他们的写话欲望,让他们愿意去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课题研究方案如何写 篇7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双语教学是在以母语作为主体教学语言的背景下,通过发挥英语的教学媒介语作用,在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并逐步形成学科英语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小学双语教学是遵循小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为小学生运用双语进行交际交流,并为用英语进行理解和思维打下基础。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英语是当今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现代权威的论文和著作90%以上用英语发表,70%以上的信息由英语传播。双语教学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造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责任。

我校地处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在最近几年,经济全球化对我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也有力地推动着现代教育的全球性。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着力提升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切实推进双语教育实验,加快培养国际化人才,加快建成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市。我们将认真贯彻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推进实验,取得经验;不断总结反思,为培养国际化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

20xx年上海小学英语国际论坛认为:“尽可能增加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学习英语的环境,促使学生提高习得能力。双语教学怎么个说法并不重要,实质是最重要的。”上海市百所小学进行双语教学实验,并取得良好效果。

加拿大“浸沉式”双语教育模式、美国“过渡式”双语教育模式以及新加坡“学科式”双语教学模式等十分强调学生英语习得的环境、情境并正向学科双语发展。

我们认为,小学双语教学目前值得研究的已不是赞成还是反对,而是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创造条件,营造浓烈的双语学习氛围,更多的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空间,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并解决好相应的教材和师资问题。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措施

以汉、英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促进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对两种文化的积极适应与沟通,协调互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为学生拥有两种语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产生创造思维,成为国际化双语人才,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对本国和国际社会的服务价值。

研究内容及措施包括:

(一)双语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1.双语学科课程构建研究

(1)学科课程三种课程并存

(2)学科课程以双语教育向三----五年级延伸,向音、体、美、计算机、科学学科扩展

(3)建立学科双语教育的评价标准

(4)举行学科双语教育展示交流

2.双语活动课程构建研究

(1)开展英语诗歌朗诵、歌曲演唱、自我介绍、讲演、课本剧、小品等课外比赛

(2)开展节日英语活动

(3)举办金桥双语节

(4)开展中外学生联谊交流活动

3.双语隐性课程构建研究

(1)校园环境“逢语必双”

(2)午间双语广播

(3)师生校园交流双语操练

(二)双语教育评价激励机制研究

(三)双语师资培训研究

(四)双语教学与双文化教育研究

四、课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本课题理论价值在于:1.双语教育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双语教育适应无锡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培养双语人才的战略意义。3.适应新课改要求,发展了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本实课题践价值在于:1.以双语教学为办学特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2.提高学生语言素质,促使他们从受教育起就跨进世界语言的门槛,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并为用英语进行理解和思维打下基础;适应时代要求,以语言为载体,吸收继承和创新世界优秀文化。3.培养一批高素质双语型师资。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在双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健康推进双语教育实验

双语教育的实质是双文化的教育,只有在双文化教育的背景下,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坚持两个原则:

(1)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

(2)捍卫汉语的使用与规范,构建双语教育的和谐平台,学科双语限于非语文学科,用双语教,而不是教双语;

(3)重在语言习得和感受,语言输出听其自然;

(4)重在环境与操练。

2.准确把握小学双语教学的“度”,促进实验健康发展

小学双语教学有其基础性,是为学生熟练运用英语交际交流和进行理解思维打下扎实基础,其次又应注意其整体性,加强英语教学的同时,在非语文学科双语教学中,既学学科知识,又练英语听说能力,课外活动加强英语操练,校园家庭生活也尽可能渗透英语口语。[-]

3.构建双语课程体系,提升双语教学质量

双语课程建设是双语教学实验的价值核心,融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于一体是我校双语教学实验的基本模式。

六、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20xx.3—20xx.2)

总结反思小学双语教学研究与实验的成绩与问题,制订继续推进双语教学研究与实验的规划。

第二阶段:实施(20xx.3—20xx.11)

按计划开展研究与实验。

第三阶段:结题(20xx.11—20xx.12)

总结、鉴定、结题。

七、预期研究成果

1.20xx年:总结阶段性成果,出经验、出教师、出论文。双语教学在区、市、省级以上教科研活动展示。

2.20xx年:撰写实验报告,展示课例和活动。

3.20xx年:结题报告,汇报双语教学整体研究与实验成果。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我校是中央教科所国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学校教育研究部实验基地,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其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已顺利结题,与宁波万里国际学校联袂编撰《现代学校管理规章范本&__8226;民办教学卷》。并被中央教科所评为教改实验先进单位。《双语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总课题组,历经三年,也已成功结题,总课题组在鉴定意见中给予高度评价,4篇论文获全国一等奖,并分别发表于全国核心刊物,课堂教学在全国省获奖。无锡市委书记批示肯定。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培养了一支素质和较强能力的教科研队伍,形成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浓厚氛围。公司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专家就课题研究的规划、实验各阶段及学术理论具体指导。促使研究和实验不断攀登新的台阶,健康进展。

课题研究方案如何写 篇8

一,研究的背景

歌曲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本课题所指经典歌词,主要包括近一百年来的一些中外著名歌曲的歌词。与唐诗宋词相比,这些歌词既有诗歌的意境,又具有时代特色;与其它一些文学作品相比,这些歌词是短小精悍的韵文,更适合小学生诵读;与当前的一些流行歌曲相比,这些歌词不但有动人的旋律,而且更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

我们看到,当前有许多流行歌曲并不适合小学生传唱,却能通过多种传媒进入小学生的生活,它们污染了孩子的心灵,也污染了孩子的语言学习环境。一些港台流行歌星更缺乏基本的汉语修养,助长了语病的社会流行。相反,经典歌曲是时代主旋律,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世代传唱,然而时代变迁,许多经典歌曲正逐渐被下一代遗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觉得,经典歌词正是学习语文的宝贵资源。

二,研究的意义,目标

1,让学生读讲经典歌词,学习纯洁美好的祖国语言,用歌曲旋律作为阅读理解的催化剂,使经典歌词中的营养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以经典歌词读讲活动为载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语文,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音乐素养,信息技术素养。

3,让学生欣赏和传唱经典歌曲,用诗歌和音乐合二为一的美的熏陶代替空洞的说教,以美育促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相关的理论研究

1,孔子《论语》中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了诗,礼,乐三者的教育功能。经典歌曲是否兼有诗,礼,乐的因素读讲经典歌词是否兼有德育,美育,智育的功效

2,自1998年6月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了一项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20xx年6月,"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中的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实验研究"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经典歌词是经典古诗文的现代版,读讲经典歌词是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拓展延伸

3,歌曲旋律是沟通歌词作者和听众情感的桥梁,它能否成为小学生阅读理解歌词的催化剂其心理学依据是什么

(二)实践研究

1,编写读讲经典歌词实验用书,准备相关材料

①制作用于网络点歌的网页,学生点击相关的链接就能听到上述所有歌曲的演唱

②编写纸质《经典歌词70首》读本。

2,读讲经典歌词

①利用课余时间(隐性课程)

在教室里经常性地播放一些经典歌曲VCD光盘,供学生随意欣赏。

②专门开设15分钟读讲经典歌词小课程

时间为下午1点至1点15分,即学校原来安排的情操课时间。

让学生自主挑选一首歌词,教师排出每个学生读讲歌词的日程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面对全体学生上台主持,通过诵读,提问,讨论等互动环节,对所选歌词展开合作探究式学习。

③结合语文课教学

让不同主题的经典歌词在语文学习的各个阶段发挥作用,并熟读成诵。例如:用经典歌词来营造学习氛围,用经典歌词来加深课文理解,用经典歌词来学习语言,用经典歌词进行拓展阅读。

④利用学生在家时间

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听唱经典歌曲,研读经典歌词,进行网络点歌并查找资料,实现家校联动,建设学习型家庭。

四,研究的步骤

1,相关的理论研究

2,资料搜集,读本编写和网页制作

3,前测

4,读讲经典歌词的活动模式和教学策略研究

5,后测

6,撰写研究报告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

1,降低流行歌曲对小学生的不良影响,培养小学生对经典歌曲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情趣,丰富课余生活。

2,在读讲经典歌词活动中学习政治,历史等多方面的科学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

3,不借助书面作业而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七十余首经典歌词约有五百个生字新词,相当于两册语文课本的课后词汇总量。

4,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尤其在感悟诗歌意境等方面。

5,在诵读经典歌词过程中培养语感。

6,在读讲经典歌词过程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课题研究方案如何写 篇9

(一)课题提出背景及其概念界定

1.课题提出背景或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为了应和“返朴归真”的呼声,为了避免课堂走上“重分析轻感悟”的老路子,于是,“琅琅书声”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唱起了主角。于琅琅书声中,我们看到了一幕幕由师生共同演绎的激情飞扬。每一次聆听中,也总期待着心潮与之共同起伏的时刻,然而,又有几次真能让自己尽兴而归呢!。基于以上情况,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训练是当务之急,根据本人所任教年级和区教科室对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提出的相关建议,特确立此课题。

2.课题概念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与范围为小学四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地朗读,如何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收获,如何让朗读读得有意义,这都是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于“琅琅书声”中我们共同期待着:“读”占鳌头的阅读教学中,真能“读”当一面!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

1.研究目标:

(1)进一步研究小学四年级此年龄段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

(2)研究设计科学合理的切合学生并利于培养学生提高朗读能力地相关练习片断;

(3)通过研究,形成小学四年级朗读能力训练的相关方法及系列性集子。

2.研究内容:

(1)小学四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内容及相应的训练要点;

(2)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普遍现象和特点;

(3)立足课堂,设计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反复实践,证明其有效性。

3.研究措施

(1)将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研的内容和训练要点排出并进行整合;

(2)结合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普遍现象和特点设计朗读训练的有效方法;

(3)通过课堂教学,研究朗读训练是否有效,并归纳整理。

(三)研究时间与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时间:

2.预期成果:

(1)研究论文或报告;

(2)《立足课堂,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