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集锦

2023-01-22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未来属于那些在昨天做出今天计划的人。当我们在工作中开展某些项目时,我们必须提前做好方案的准备工作。方案中需要明确体现行动的目标。对于写方案你有哪些经验呢?经过收集,零思考方案网小编整理了小组合作学习方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篇1)

一、班级一般设置8人组6个。

1、二人组(同位组):以互助互查为主的组织形式。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方式尤为必要。使用学案自主学习效果的检查与落实,一般问题的交流互动,发挥兵教兵的学习方式等,都可以采用二人组(同位组)的组织形式去解决。

2、四人组(合作小组):以合作探究为主的组织形式。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问题、疑难问题、创新研究都可采用四人组的形式去活动;需学生讨论的疑难问题、生成问题的筛选,展示交流学生的推荐也可利用四人组的形式去完成。

3、八人组(合作大组):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八人组讨论解决。

二、小组建设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形式建组阶段。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几项任务:小组名称、自荐组长、小组口号、小组成长目标、小组行为守则。讨论并形成文字,做成海报,张贴上墙。一般学生都会热情高涨,有利于小组的建设。组员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形成小组意识,同时也是明确或认同本组的目标。

第二阶段为精神建组阶段。通过活动前的小组口号、成长目标、小组纪律的宣读,强化团队意识、目标意识与纪律意识。使小组精神内化成每个组员的信念,并指导其行为。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强化小组意识。让每一位学生和班干认同本小组并逐步形成小组荣誉感。在这一阶段非常关键,要趁火打铁把小组建设落实到每个人的心中。

第三阶段为荣誉建组阶段。这个阶段其实真正的小组(集体)已经形成,学生之间有互助意识。小组的一些特征开始慢慢体现出来:组员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促进性的互动;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三、精神建组阶段非常关键,如何促进小组形成?

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发言的规则是弱者先说,强者补充;

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

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

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

每周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了解小组工作情况,鼓励小组长的工作,交流经验,弥补不足。每周班会内容必须有关于合作小组情况的总结,坚持“表扬到人,批评到组”的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篇2)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显示出积极的心态,能较大程度发挥集体互助力量。近段时间,在探索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方面,我们在进行积极地探索。以下是高年级语文组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计划:

一:学生方面

1、有效分组

针对我们学校班级多,班级人数多的情况,我们把学习小组进行合理分配,每四人结合为一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至少有一名同学成绩优秀,有一名同学成绩在班级中相对较差,其他两名同学成绩中等。这样的组合,可以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力基本均衡,小组成员之间能够齐心协力,搞好学习。

2、成员职责

学习小组确定好以后,组内民主选举一名同学担任组长,组长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在小组活动的时候,担任“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小组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引导本组学习困难的同学扫除学习上的障碍。同时建议小组长每隔一个月左右进行流动,使组内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展示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

3、发言顺序

作为小组成员,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可以没有先后顺序,互相出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加以检测并订正。但是在讨论比较有难度的问题时,要求组长一定要组织小组成员全部发言。发言的顺序,建议让小组内学习较困难的同学先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小组成员一定要认真倾听,如果对同学见解有不同看法,可以加以补充,组长根据组内成员的意见,形成小组意见,在班级交流的时候,推荐一名同学进行发言,发言的时候,要以“我们组认为···“来进行交流。

二:教师方面

1、确定话题

进行小组合作,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同学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话题让学生交流合作。低级的检测等形式的合作对教师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在出示探究性的问题时,要求教师一定要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为学生提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不能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探究的问题过难或过于容易,都会使小组合作的成效不明显或者说不够有效。同时,要在日常程教学中,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方法,使合作学习凸显实效。

2、教师参与

目前,我们的学生都基本能够在小组内发言,但是,对于倾听很多同学做的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参与其中,在班级内进行巡视,询问学习成果,如果发现有学习困难,及时进行点拨。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不善于发言,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倾听他们的发言,哪怕他们说的很少,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及时鼓励。

同时,教师要注意调控合作的时间,不能太短,学生尚未讨论出结果。但也不能过长,一节课毕竟有限,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实效。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远不止这些,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的挖掘,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增强学生的合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篇3)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系统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绝大部分老师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从这些问题中透析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与研究假设: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自觉的主体意识,协作的团队意识,合理的评价意识。让小组在自己目标的引领下,团结协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三、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潜能开发理论:脑科学研究证实。每个人都是富有潜能的创造者,中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时期,只要教育恰当,引导得法,完全有可能把青少年头脑中蕴藏的智慧潜能进一步开发出来。

2、合作学习理论: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3、主体性学习理论:马克思认为,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四、 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讨论,在交往中质疑,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2、鼓励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或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尽可能地贯彻鼓励为主的原则,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积极的心态能激发潜能。鼓励学生人人都要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3、整体性原则:在评价时,要以小组为单位,激发小组的互帮互助、合作竞争、相互督促等意识的形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情感性原则: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人的动机和意志,从而提高人的认知效率。因此,在实验中一定要加强教育者与学生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感情交流,使教学情感化,使之成为促进主体性发展、激发小组自主学习的支柱和动力。

五、 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索不同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

(2)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

2、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方法”的学习氛围的创设。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如何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3)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4)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调控?

(5) 课外如何有机渗透“小组合作意识”?

3、 探索合作竞争机制的引入。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合作竞争机制?

(2)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

六、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

帮助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从而掌握学生真实的发展变化规律。

七、 课题研究步骤:

20xx、9——20xx、2 组织准备阶段:学习理论,积累资料,制定方案,组织论证。

20xx、3——20xx、2研究实施阶段

20xx、3——20xx、7 总结评估阶段:完成研究报告,组织结题活动。

八、 课题研究的组织及管理:

1、成立校“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方法的培养”实验领导小组及课题组。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实验研究工作制度

建立每月例会制度,学习最新教育动态,交流各自实验的进展情况,商讨下阶段工作计划及具体安排。

3、 课题研究成果体现:

(1) 研究报告

(2) 优秀教案集

(3) 研究论文集(包括个案)

(4) 公开课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篇4)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系统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绝大部分老师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从这些问题中透析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与研究假设: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自觉的主体意识,协作的团队意识,合理的评价意识。让小组在自己目标的引领下,团结协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三、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潜能开发理论:脑科学研究证实。每个人都是富有潜能的创造者,中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时期,只要教育恰当,引导得法,完全有可能把青少年头脑中蕴藏的智慧潜能进一步开发出来。

2、合作学习理论: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3、主体性学习理论:马克思认为,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四、 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讨论,在交往中质疑,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2、鼓励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或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尽可能地贯彻鼓励为主的原则,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积极的心态能激发潜能。鼓励学生人人都要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3、整体性原则:在评价时,要以小组为单位,激发小组的互帮互助、合作竞争、相互督促等意识的形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情感性原则: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人的动机和意志,从而提高人的认知效率。因此,在实验中一定要加强教育者与学生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感情交流,使教学情感化,使之成为促进主体性发展、激发小组自主学习的支柱和动力。

五、 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索不同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

(2)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

2、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方法”的学习氛围的创设。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如何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3)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4)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调控?

(5) 课外如何有机渗透“小组合作意识”?

3、 探索合作竞争机制的引入。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合作竞争机制?

(2)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

六、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

帮助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从而掌握学生真实的发展变化规律。

七、 课题研究步骤:

20xx、9——20xx、2 组织准备阶段:学习理论,积累资料,制定方案,组织论证。

20xx、3——20xx、2研究实施阶段

20xx、3——20xx、7 总结评估阶段:完成研究报告,组织结题活动。

八、 课题研究的组织及管理:

1、成立校“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方法的培养”实验领导小组及课题组。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实验研究工作制度

建立每月例会制度,学习最新教育动态,交流各自实验的.进展情况,商讨下阶段工作计划及具体安排。

3、 课题研究成果体现:

(1) 研究报告

(2) 优秀教案集

(3) 研究论文集(包括个案)

(4) 公开课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篇5)

一、组织方法

1、班主任负责学习小组的组织、组长的选用、组员序号的排列。负责统计每天、每周的评价结果

2、各小组根据小组情况,制定周发展目标和学习计划。

3、各小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组长督促组员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确保组员不掉队、本组无差生。相互监督导学案独立完成情况,及时向课代表举报抄袭导学案的现象。

4、每节课前,各小组轮流互查导学案完成情况、学具准备情况、知识复习巩固情况,做好检评记录,及时向值日班长汇报。

5、课上合作学习时,组长主持,讨论分析问题,组长汇总组内同学的观点、学习成果,并决定小组发言人,积极展示集体学习成果,提出小组的疑难问题。

6、教师评价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情况,评价小组发言、汇报、展示以及测试情况,评价小组学习纪律,量化赋分。

7、教师课上评价要公平、公正、公开。提问时,让各组机会均等、难度相当,提问学生水平相当,尽可能平衡提问几率。

8、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合作学习时间,并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可自主学会的内容不必合作),杜绝教师主讲,倡导教师主导。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评价细则

1、教师评价内容与方法。

(1)教师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优秀作业、良好作业、合格作业、较差作业分别赋5、3、2、1分。不交作业者减5分。

(2)教师评价学生完成导学案、保存导学案的情况,导学案完成情况与作业等级赋分相同,每丢失一个导学案减10分。

(3)教师评价课上小组合作学习氛围,对好的组酌情加1~3分,评价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对好的组酌情加1~3分,评价代表小组发言情况,好的组酌情加1~3分,评价小组学生纪律情况,差的酌情减1~3分。

(4)教师评价学生各类测试情况,测试成绩分A、B、C、D四个等级,分别赋分5、3、2、1分。

2、组间互查内容与方法。

组长课前检查相邻组的课前准备,重点检查导学案的准备、完成情况、学具准备情况、知识复习巩固情况,准备不充分或未完成者,每人次减1分。

3、组长评价内容与方法。

(1)组内设组员情况记录本用于记录小组和各组员加减分情况。

(2)评价组内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自主学习情况,课前准备情况,桌上物品摆放情况,小组合作学习参与情况,课堂及自习纪律、劳动卫生。以上各项完成不好、不积极参与、违纪或劳动不积极、卫生较差者,酌情减1-3分,一周一总,作为评选优秀组员的依据。

三、奖励办法

每周汇总各项检查结果,各班每周评出两个合作学习优秀小组,五名课堂积极参与之星,学校给予表彰,同学个人的量化成绩与期末评优选先挂钩,并计入个人成长档案。对后进小组,各班给予相应鞭策,促其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篇6)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系统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绝大部分老师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从这些问题中透析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与研究假设: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自觉的主体意识,协作的团队意识,合理的评价意识。让小组在自己目标的引领下,团结协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三、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潜能开发理论:脑科学研究证实。每个人都是富有潜能的创造者,中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时期,只要教育恰当,引导得法,完全有可能把青少年头脑中蕴藏的智慧潜能进一步开发出来。

2、合作学习理论: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3、主体性学习理论:马克思认为,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四、 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讨论,在交往中质疑,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2、鼓励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或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尽可能地贯彻鼓励为主的原则,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积极的心态能激发潜能。鼓励学生人人都要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3、整体性原则:在评价时,要以小组为单位,激发小组的互帮互助、合作竞争、相互督促等意识的形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情感性原则: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人的动机和意志,从而提高人的认知效率。因此,在实验中一定要加强教育者与学生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感情交流,使教学情感化,使之成为促进主体性发展、激发小组自主学习的支柱和动力。

五、 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索不同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

(2)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

2、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方法”的学习氛围的创设。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如何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3)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4)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调控?

(5) 课外如何有机渗透“小组合作意识”?

3、 探索合作竞争机制的引入。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合作竞争机制?

(2)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

六、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

帮助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从而掌握学生真实的发展变化规律。

七、 课题研究步骤:

20xx、9——20xx、2 组织准备阶段:学习理论,积累资料,制定方案,组织论证。

20xx、3——20xx、2研究实施阶段

20xx、3——20xx、7 总结评估阶段:完成研究报告,组织结题活动。

八、 课题研究的组织及管理:

1、成立校“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方法的培养”实验领导小组及课题组。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实验研究工作制度

建立每月例会制度,学习最新教育动态,交流各自实验的进展情况,商讨下阶段工作计划及具体安排。

3、 课题研究成果体现:

(1) 研究报告

(2) 优秀教案集

(3) 研究论文集(包括个案)

(4) 公开课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篇7)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系统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绝大部分老师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从这些问题中透析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与研究假设: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自觉的主体意识,协作的团队意识,合理的评价意识。让小组在自己目标的引领下,团结协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三、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潜能开发理论:脑科学研究证实。每个人都是富有潜能的创造者,中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时期,只要教育恰当,引导得法,完全有可能把青少年头脑中蕴藏的智慧潜能进一步开发出来。

2、合作学习理论: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3、主体性学习理论:马克思认为,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四、 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讨论,在交往中质疑,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2、鼓励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或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尽可能地贯彻鼓励为主的原则,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积极的心态能激发潜能。鼓励学生人人都要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3、整体性原则:在评价时,要以小组为单位,激发小组的互帮互助、合作竞争、相互督促等意识的形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情感性原则: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人的动机和意志,从而提高人的认知效率。因此,在实验中一定要加强教育者与学生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感情交流,使教学情感化,使之成为促进主体性发展、激发小组自主学习的支柱和动力。

五、 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索不同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

(2)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

2、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方法”的学习氛围的创设。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如何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3)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4)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调控?

(5) 课外如何有机渗透“小组合作意识”?

3、 探索合作竞争机制的引入。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合作竞争机制?

(2)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

六、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

帮助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从而掌握学生真实的发展变化规律。

七、 课题研究步骤:

20xx、9——20xx、2 组织准备阶段:学习理论,积累资料,制定方案,组织论证。

20xx、3——20xx、2研究实施阶段

20xx、3——20xx、7 总结评估阶段:完成研究报告,组织结题活动。

八、 课题研究的组织及管理:

1、成立校“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方法的培养”实验领导小组及课题组。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实验研究工作制度

建立每月例会制度,学习最新教育动态,交流各自实验的进展情况,商讨下阶段工作计划及具体安排。

3、 课题研究成果体现:

(1) 研究报告

(2) 优秀教案集

(3) 研究论文集(包括个案)

(4) 公开课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篇8)

一、分组意义

为了贯彻落实“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做到让学生思维最大化,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养成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习惯,积极地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序展开,发挥组员彼此督促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关注课堂,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尤其是后进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最终在成绩上取得进步。

二、分组原则

1、根据学生的基础、爱好特长、性格特点、性别等方面,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分成4人小组(或6人小组,就具体情况而定),每两位学生“师徒结对”坐同位,便于合作学习。

2、分组本着公平、公正、科学的原则,使组与组之间的成绩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每小组成员成绩平均,实行分层帮助。例如,不及格,分数较低的同学由90分左右的同学辅导;90分左右的同学由100多分的同学辅导,让组内成员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老师。

3、在小组内选出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各司其职。每小组有责任心,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纪律组长,以确保组内纪律。成绩优异的同学担任学习组长。

每一大排选一位大组长,不定时抽查大组内组员和组长的作业完成情况、合作情况等。

4、小组分工要明确,除小组长外,组内其他成员也要有事做。比如其他人可以是本次合作的发言人、或记录、或收集资料等,每次合作的角色可以改变,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在不同角色扮演中发展不同的能力。对于分工合理的小组给予表扬,对小组成员也要给予肯定。用这种评价激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培养小组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

三、考评及激励制度

良性的竞争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在组与组之间,定期实行评比制度。严格实行加、减分制度。

1、老师给每一小组同一基数(如100分)。上课时,小组讨论及回答问题积极者,加分,反之减分。如主动积极且正确回答问题的+1,答错不加分,但要对其勇敢的站起来回答问题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2、对于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申请外援,由其他组帮忙解决,帮助其他组成员解决问题的+2;若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则由全班同学大范围的共同讨论解决。

3、在小组“一对一”小分队中,“小徒弟”有明显进步的,“小老师”加分;“小徒弟”不但没进步还退步的,立即换“小老师”,同时原“小老师”减分。

月考或是其他形式的考试中,小组成绩有明显进步者加分,反之减分。

4、在讨论过程中,对于违纪的小组及个人要严格进行加减分以示惩罚。如浑水摸鱼讲闲话的,发现一次-10分;勇于举报的一次+5分。

5、分小组和个人,定期对小组总分进行评比,颁发奖状。对于表现较好的小组和个人,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评价机制并不是一成不变,只要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热情,这种评价方式就是可取的。我们可以实行量化积分制,小红旗荣誉制等…

四、反馈制度

1、组长定时向任课老师反馈组员情况。各项负责人(如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做好要记录。

2、老师定期检查。老师定时向组员了解情况。

课前:老师布置明确的任务,课前抽一定时间预习,由小组长监督整个过程。上课老师检查预习效果。

课内:(1)老师监督每位同学的学习状态、整体讨论、课堂学习情况,和下课对小组的抽查等。(2)组长负责监督小组做题情况,小组讨论时每位同学情况,和一帮一辅导情况。

课下:(1)老师抽查小组上课做题情况,来给各小组以督促。(2)对于个别困难同学由小老师帮助辅导,由小组长监督完成,向老师汇报情况,小组互相抽查。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篇9)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我校道德课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学习的全面进步,特制定洪常小学六一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一、组织构成

全班28名学生,每小组4名成员,每组里面至少一名女生,划分成7个小组。选取成绩相对较好又有管理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小组成员中保证成绩优秀同学至少1人,成绩中等同学2人,较弱同学1人。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商讨组名和组口号,(文雅、有特色和寓意)并上墙展示。

二、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目标

应将合作小组建设成为一个有效学习的组织、有效管理的团队,应该建设具有:时刻有竞争、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目标,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评价,同时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学习小组。

三、小组成员素质的培养目标

1、能够收集和积累与教材息息相关的、对学习有重要帮助作用的信息和资料,开拓知识视野,增强理解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思考教材的编排意图,思考学习的重点,思考切入的方法,思考要解决的问题,思考学习达到的目标。

3、针对学习的内容和问题,能够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懂得讨论的方法。

4、在小组讨论时,会倾听同学的分析和意见是否合理;在小组展示时,会倾听对展示的问题的分析和讲解是否到位;在同学和老师点评时,会倾听点评得是否准确和精当。

5、对讨论和展示的问题能够声音洪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

6、能够针对同学的讨论和展示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大胆质疑,敢于挑战。

7、能够与同学共同协作,充分利用群体的智慧,高效快捷地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8、对学习的内容会梳理,对学习的方法会归纳,对学习的规律会总结,对学习的过程会反思,对存在的问题会归类。

9、能够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过程、激情投入、积极参与、交流展示、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情况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四、激励原则及办法

(1)、即时性。小组活动后,及时对小组活动情况给予肯定和评价,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等形式使小组得以积极向上地健康发展。

(2)、激励性。一节课结束后,对各小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可以用评价板展示出各小组的情况;每周结束后,进行一次自主学习之星、展示之星、明星小组评定,将每周评出的最佳学习个人和学习小组公布在班级光荣榜上;每学期结束时,根据全学期的综合评价结果,评定出高效学习之星、学习进步之星、展示之星及各类明星小组。根据实际采取一些新颖有效的奖励措施,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篇10)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我校道德课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学习的全面进步,特制定洪常小学六一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一、组织构成

全班28名学生,每小组4名成员,每组里面至少一名女生,划分成7个小组。选取成绩相对较好又有管理能力的同学担任组长,小组成员中保证成绩优秀同学至少1人,成绩中等同学2人,较弱同学1人。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商讨组名和组口号,(文雅、有特色和寓意)并上墙展示。

二、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目标

应将合作小组建设成为一个有效学习的组织、有效管理的团队,应该建设具有:时刻有竞争、时刻有管理、时刻有目标,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评价,同时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学习小组。

三、小组成员素质的培养目标

1、能够收集和积累与教材息息相关的、对学习有重要帮助作用的信息和资料,开拓知识视野,增强理解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思考教材的编排意图,思考学习的重点,思考切入的方法,思考要解决的问题,思考学习达到的目标。

3、针对学习的内容和问题,能够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懂得讨论的方法。

4、在小组讨论时,会倾听同学的分析和意见是否合理;在小组展示时,会倾听对展示的问题的分析和讲解是否到位;在同学和老师点评时,会倾听点评得是否准确和精当。

5、对讨论和展示的问题能够声音洪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地表达出来。

6、能够针对同学的'讨论和展示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大胆质疑,敢于挑战。

7、能够与同学共同协作,充分利用群体的智慧,高效快捷地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

8、对学习的内容会梳理,对学习的方法会归纳,对学习的规律会总结,对学习的过程会反思,对存在的问题会归类。

9、能够对自己和同伴的学习过程、激情投入、积极参与、交流展示、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情况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四、激励原则及办法

(1)、即时性。小组活动后,及时对小组活动情况给予肯定和评价,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等形式使小组得以积极向上地健康发展。

(2)、激励性。一节课结束后,对各小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可以用评价板展示出各小组的情况;每周结束后,进行一次自主学习之星、展示之星、明星小组评定,将每周评出的最佳学习个人和学习小组公布在班级光荣榜上;每学期结束时,根据全学期的综合评价结果,评定出高效学习之星、学习进步之星、展示之星及各类明星小组。根据实际采取一些新颖有效的奖励措施,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篇11)

一、目标:

1、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抓住思维对话中的“生——生”对话环节,加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建设。

3、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减少学困生。

二、分组:

1、班主任协调各科任课教师本着差异互补的原则,相对均匀的将本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4—8人,各科同组。

2、将小组成员按优、中、差分成C、B、A三档,以便于小组合作及评价。

3、小组命名及小组寄语由班主任引导学生结合本组特点自主进行。

三、实施:严抓三个环节

1、备课:

A、要有明确的周计划,根据学期进度制定出明确的周进度,每周的新授课、复习课、检测课所用课时数都应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周计划中明确指明。

B、各科根据教研员的备课要求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问题,每节课进行什么内容,课堂上哪些环节需要合作,都要提前想好,设计好,在导学案中体现出来。每学科每周不得少于半天的集体备课时间,导学案必须由集体备课产生,课改组将对各学科的集体备课情况进行抽查。

C、提前一周备课,每个周五下午第一节课之前,各学科教研组长将本学科下周的完整导学案及下周检测题收齐交到教导处,由课改组审核,审核通过后再由分管领导签字确认使用。

D、做好导学案及相关资料的整理积累工作。教研组长做好检查记录。

2、上课

A、教师要将合作学习与班级授课,个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分配各部分的学习时间。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不是应用到整个教学系统中,它常常和其它的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因此,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较好地发挥其作用。

B、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事后的评论员,应积极参与并导向“学”的全部过程,以免使教学活动出现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降低了学习效率。

C、合作次数适度。一节课中开展了多次讨论占时一半多,反而制约了学生与老师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

D、合作不能操之过急。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学习场面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

E、合作时间应充裕。合作学习刚开始,学生进入角色后,教师不应为完成预设教案的进程,在学生意犹未尽时终止合作。

3、周考:

A、实行周考制度,提前一周设计好考题,每周五针对本周所学内容进行检测,做到授课、复习、检测周周清。

B、每周二之前各科要把上周的检测题批改完毕,周四之前由班主任将本班各科成绩及名次表以电子稿形式上报刘仲林校长,并于周五将本表结合家校联系表通知家长。

C、周考与平时课堂小测及批改之间不矛盾,小测及批改按原先规定继续执行,并作为小组考核的一个依据。

四、评价:

1、各班级可采用计算小组提高分或计算小组提高名次的方法对班内各小组进行考评。各班主任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施情况制定好适合自己班级的班规,逐步完善,并形成文字材料。

2、各科教师利用好课代表做好本学科的小测成绩统计和平时老师对小组的加分记录工作,结合班级教室文化建设,固定区域,将各项记录、统计上墙。

3、班主任每个月结合期中期末考试、月考、周考、小测及任课教师平时的加减分情况对班内小组进行一次考核评价,利用班会做好总结。各班选出一个优胜小组在升旗时进行表彰,并在校宣传栏张贴照片。

五、听课、研课安排:

1、十一假期开学后,由学校统一组织听课研课。每天的第二节第六节为各科集中听课时间,第三节和第七节为集体研课时间。听课研课过程,学科领导及同科教师必须全部参加。

2、授课教师的授课内容与步骤必须与自己设计的导学案一致,听课研课的课型不局限于新授课,随教学进度和周计划进行。

3、学校统一组织听课研课之后,同学科之间还要继续互相听课学习,要求每周听课节数不得少于两节,要求课堂活动过程记录详细,本人的思考感悟要到位。

4、听课研课具体安排见听课研课安排表,学校将创造条件把授课教师的上课过程录制下来,并对听课研课情况发放通报。

六、上学期小组合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形式化。单纯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知识点落实不到位,起不到优劣互补,取长补短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完相关知识点后,应结合适当的检测,口头书面皆可。

2、学生参与不均衡。多数学生“搭台”,少数学生“唱戏”。小组合作过程中应该适当压住个别学生的风头,让其成为组内合作的主角,而不是一言堂的霸主地位。

3、小组合作自由化。小组合作的环节无设计,当提问无人回答的时候,老师就要求讨论,太随机;还有的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引导,完全成为了一个旁观者。

4、学生课堂展示时局限几个人。课堂展示的学生原则应该是B类学生,鼓励A类学生大胆发言,让每类学生都有所提高。

5、小组合作缺乏规范。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大小、姿势和语言套路老师都应该结合本学科特点加以规范,需要动手操作的科目,谁动手,谁主持,谁发言,小组内要形成一个共识。

6、老师不放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巡视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边走边嘟囔,往往会打断学生的思路。

七、小组合作科目:

本学期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门学科中开展,其他学科可以借助小组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自行开展小组合作。

八、十一假期开学后,初一至初三级部小组合作全面展开。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篇12)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证明:单独的行为参与不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思维交流,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应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应用最广泛、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系统利用组内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优标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绝大部分老师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从这些问题中透析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而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与研究假设: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成员都应该有强烈的合作意识。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强烈的竞争意识,自觉的`主体意识,协作的团队意识,合理的评价意识。让小组在自己目标的引领下,团结协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三、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潜能开发理论:脑科学研究证实。每个人都是富有潜能的创造者,中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时期,只要教育恰当,引导得法,完全有可能把青少年头脑中蕴藏的智慧潜能进一步开发出来。

2、合作学习理论: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3、主体性学习理论:马克思认为,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四、 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讨论,在交往中质疑,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2、鼓励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或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尽可能地贯彻鼓励为主的原则,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积极的心态能激发潜能。鼓励学生人人都要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3、整体性原则:在评价时,要以小组为单位,激发小组的互帮互助、合作竞争、相互督促等意识的形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情感性原则: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人的动机和意志,从而提高人的认知效率。因此,在实验中一定要加强教育者与学生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感情交流,使教学情感化,使之成为促进主体性发展、激发小组自主学习的支柱和动力。

五、 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索不同学科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

(2)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方法”

2、探索“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方法”的学习氛围的创设。具体包括以下内容:03KkK.com

(1) 如何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3)如何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4)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如何有效调控?

(5) 课外如何有机渗透“小组合作意识”?

3、 探索合作竞争机制的引入。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合作竞争机制?

(2) 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

六、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

帮助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从而掌握学生真实的发展变化规律。

七、 课题研究步骤:

20xx、9——20xx、2 组织准备阶段:学习理论,积累资料,制定方案,组织论证。

20xx、3——20xx、2研究实施阶段

20xx、3——20xx、7 总结评估阶段:完成研究报告,组织结题活动。

八、 课题研究的组织及管理:

1、成立校“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方法的培养”实验领导小组及课题组。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实验研究工作制度

建立每月例会制度,学习最新教育动态,交流各自实验的进展情况,商讨下阶段工作计划及具体安排。

3、 课题研究成果体现:

(1) 研究报告

(2) 优秀教案集

(3) 研究论文集(包括个案)

(4) 公开课展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