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值得参考!导游介绍景点的导游词范文汇集

2022-08-22
天坛导游词 泰山导游词 华清池导游词

天坛导游词。

如果我们希望事情顺利进展,需要重点作好方案。当我们想要做某一个项目时,我们必须将方案给准备得当,方案是一种对某个项目进行具体安排的文书,如何写好一篇方案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值得参考!导游介绍景点的导游词范文汇集”,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导游介绍景点的导游词(篇一)

游客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北京香山游览,作为今天你们的导游,大家就叫我小木就可以了,今天将由我带你们去欣赏一番香山的美景。那大家都跟我走吧,前面就是香山公园。

现在我们来到这个地方就是香山公园的东大门了,这里有两条道路是提供给游客行走的,在我们左边的就是上山的路,在右边的是去看景区的道路,不过今天我们要走的是右边的路,现在大家就跟着我走吧。大家直接往前面一直走,就来到了香山饭点,这里很多人应该就知道了,那我就不介绍了。再往前面就是松林餐厅,等会儿中午的时候,我们就会在这里吃午饭。接下来,我们就到了有名的双清别墅,大家赶紧跟我往前走,大家看这里的主席的床是不是很有意思,一边高一边低是不是。

在香山可看的地方非常的多,接下来就是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了,我也和大家说一下该注意的地方,首先不要乱扔垃圾,文明旅游,然后坐缆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后危险的地方一定不要乱闯。

好了,希望大家都可以玩得开心!

导游介绍景点的导游词(篇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参观游览被誉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首”的著名侨乡——和顺。我们是大家今天的导游,我叫虞红艳,大家可以叫我小虞,旁边的这位是我的搭档潘朝芳,大家可以叫她小潘,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刘师傅,他驾驶技术娴熟,大家对行车安全尽管放心,今天由我们一同为大家服务,希望和顺这个世外桃源,能够带给大家美的感受,心灵的归属,祝大家有个美丽而愉快的旅途。

关于他名字的由来,有朋友知道吗?和顺位于腾冲县城西南4公里处,古名叫做“阳温登”村,因有小河绕村而过,遂更名“河顺”,后人借“云涌吉祥,风吹和顺”的诗句,以及“士和名顺”之意将河顺雅化为和顺,充分的表现了和顺人民对于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顺,是一座历史悠久,始建于明朝的极边古镇。和顺乡西靠老龟坡,西北面对擂鼓顶,西南临马鞍山,东北依来凤山,迷人的小镇被群山怀抱,山峦葱绿,数万年前,这里曾岩浆涌动,现在已是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极目远眺,和顺乡的民居群落,是建筑艺术的奇葩,从东到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绵延一两公里,河边的杨柳,碧波荡漾的池塘,亭亭玉立的荷花,把侨乡的田园风光装点得更加妩媚,著名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曾在诗中这样描述过和顺,“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

和顺之所以成为著名的侨乡,和腾冲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腾冲位于云南西部边陲,毗邻缅甸,靠近印度,是连接川、滇、缅、印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和顺,就在这“官马大道”之旁,明朝以来,和顺到缅甸开拓事业的人日渐增多,和顺外出谋生、求学、经商者的足迹遍及亚太、欧美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和顺侨居的华人华侨就有一万多人,而居住在本乡的人口仅有6000多人,其中,归侨和侨眷占全乡的80%,因此,和顺成为了著名的侨乡。

各位朋友,请大家往前看,这就是“和顺顺河”牌坊,穿过牌坊,我们就看到它的背面书写着“仁里”两个字,这是我国著名学者、曾任腾越道的赵藩书写的,说明和顺是仁义道德之乡。此外,东边双虹桥头的“文治光昌”牌坊和西边双虹桥头的贞节牌坊都可以看出和顺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第一魅力名镇纪念碑

各位请看,这是为纪念和顺荣登“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夺取“中国魅力名镇展示2005年年度大奖”而树立的纪念碑。和顺获得“中国第一魅力古镇”的称号,有六大独特的魅力,第一,他是面向南亚的第一镇,有两千多年历史的

南方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印两大文明古国,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穿越和顺。第二,和顺是火山环抱的休闲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三,生活在这里的和顺人世代从大山里出国闯荡,以大马帮为连接中印缅的主要交通工具,产生了一批雄商巨贾,行成了亦商、亦桥、亦农、亦儒的独特生存方式;第四,这里是汉文化与南亚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西方建筑、南亚建筑元素与云南“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古民居恰到好处的融为一体。第五,和顺还是南方丝绸之路上最大的侨乡,至今和顺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有一万余人,并形成了“海外的和顺”。第六,和顺是六千居民和谐生活的古镇景区,展现的是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是一个“活着的古镇”。各位朋友,和顺的魅力,大家游览后会有更深的体会。

和顺图书馆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和顺图书馆,是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和顺图书馆的形成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它的前身是清末和顺的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 “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舍落成。迄今有藏书七万多册,古籍、珍本一万多册,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侨联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大家所见,图书馆大门上悬挂着黑底金字大匾——和顺图书馆,这是和顺清末举人张砺书写的。二门上的“和顺图书馆”匾,由胡适题写,“文化之津”匾是李石曾题写的。二门的样式是仿照苏州原东吴大学门面建造的三孔西式铁门,空灵秀美。走进这座清幽静谧的花园,面对着矗立了近七十年,结构独特,古色古香的和顺图书馆,相信各位的心肯定已经沉醉在这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了。前面这栋半亭回廊式二层楼房,就是图书馆的主楼,这是一栋两层上下五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其中第二、四格伸出呈六角亭。整个屋架轩敞,柱少梁多,四壁着色素雅,室内通明透亮。主楼的后面是1998年落成的藏书楼,建筑为仿古跨檐式二层楼房,该楼的建成使图书馆的图书保管及容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这里的书架和门上的锁、办公桌上的印章、桌钟以及二门的铁栅栏,都是建馆初期和顺华侨从国外购置的。许多报刊和生物标本,以及《万有文库》等大型丛书,都是从上海经海路过缅甸,肩挑马驼运到这里。在当时交通极不发达的情况下,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由此可见和顺人对文化的执着追求和对公益事业的一片热枕。抗战反攻腾冲期间,和顺图书馆曾是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部。

主楼后面的这幢洁白庄严的仿古建筑叫“藏珍楼”,其中有全套《大藏经》(zang)《升庵全集》,数百册“武英殿丛书”,近千册《四部丛刊》,另外还有不少古籍善本、珍本,尤以清代木刻版本为贵,大家是不是会由衷的感叹,不愧是珍藏呢!馆内现有藏书7万余册,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坚实的文化根基,孕育出一个个贤人英才。

馆内还有新建的景山花园,是为纪念地方教育家李景山先生修建的,同时也是读者、游人陶冶心胸、以文会友的地方。现在请大家稍作休息,休息片刻之后,就请我的搭档小潘带领大家游览。

导游介绍景点的导游词(篇三)

各位游客大家好!大家看起来兴致都很高啊!是的,出门旅游兴致最重要,尤其是今天呢,我们游览的可是天上的景点,那情绪想不飞到天上都不行啊!好了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自我介绍,我姓刘,是大家今天的实地导游,大家随便怎么称呼,什么小刘老刘啊我有叫必应,希望今天能为大家带来一个愉快的旅程!

我们面前的这座山叫石门山,其主峰海拔520.6公尺,天池就在山上。

石门锁大别,天池秀木兰。古道接悠远,山气入青岚。溪涧听天籁,飞雪落幽潭。空山不见人,但闻溪流声……这是一位作家游完木兰天池,感怀之中欣然写下的一首诗。.游客中流传着"武汉人不游木兰天池,枉为武汉人”、“游武汉不游木兰天池,枉称游武汉”等说法,所以说哟,我们大家的眼光都是一级的准啊,一游就游到了精华。

关于花木兰呢,相信大家对她代父从军的故事都耳熟能详了,但名人嘛,名人的故事是说不完的,那么今天呢,我们就一边往天上挺进,一边说故事~~

我们抬头所看到的是木兰将军身披铠甲挥剑的雕像,雕像下方的那一块石头上刻有三个大字“降龙石”。相传小天池里有一条顽皮的小白龙,经常从水池子里钻出来嬉闹,搅得池水泛滥成灾,老百姓们怨声载道。自小,小木兰就有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气慨,决定要教训一下兴风作浪的小白龙。于是,她提着外公用松木削成的一只长剑,日夜地守候在小天池的池水边。终于有一天,小白龙又从小天池的池水里钻了出来,小木兰“嗖”地一步腾跃到了半空,一个大亮相地骑坐在了小白龙的脊背上,手里的松木长剑一下子抵住了小白龙的喉管,喝道:“你的父亲在天上呼风唤雨,为民造福;你却潜在小天池里兴风作浪,祸害百姓。今天,我要好好地教训你!”平日,耀武扬威的小白龙立即卷缩在了这块石头上,至今石上还留有小木兰的脚印,小白龙的爪印。木兰将军这一尊飒爽英姿的雕像,也蕴含着木兰将军外婆家的父老乡亲对来自五湖四海游客们的敬意和欢迎。

小白龙被小木兰教训之后收敛了许多,平日里都是藏在小天池的深处,小木兰没有放松看管劣性难改的小白龙,提着松木长剑经常地到小天池边去查看。深夜,小白龙烦闷和焦虑,常常浮出水面沉吟。当地老百姓为了感谢小木兰惩治小白龙,集体筹资为将军修建了观龙亭,还在小天池水边的巨石上刻下了“龙吟”二字。

导游介绍景点的导游词(篇四)

天贶(kuang)殿为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山东岱庙的主体建筑。"天贶"即天赐的意思。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整座大殿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殿主祀东岳大帝。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亦称"东方三大殿"。

天贶殿为岱庙的主体建筑, 位于岱庙仁安门北侧,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

公元1008年,宋、辽在澶渊(今河南濮阳)交战,宋真宗虽大胜辽军,但无心再战,却签订了屈辱的条约,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宋真宗为了平息朝野的怨愤之情,巩固其统治地位,他采纳了副宰相王钦若策谋的"天降昭书"的骗局,于同年十月率领群臣,车载"天书"来到泰山,举行了隆重的答谢天恩告祭大礼,并定于每年六月初六为"天贶节"。笠年,下诏扩建岱庙,又在原泰山神殿的基础上,建造了天贶殿。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太和殿建成,比天贶殿晚了411年。大成殿建成无考,有史记载是宋天禧五年(1021年)大修时,移今址。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比天贶殿晚12年。

导游介绍景点的导游词(篇五)

天成巷巴渝风情街为世人展示的一种时尚潮流,以2300年前的巴渝盛景为载体,展示出当时盛行于世的青砖、石瓦、红檐绿瓦的古典民居,早已流传的前店后厂"民间工艺作品"也将现身于此。

盛宴美食街为大家展现的则是一种"另类美食城"的盛景。

异域风情城市阳台为重庆最大的一个城市交通转换站,洪崖洞城市阳台停车场可同时容纳30-40辆车辆的停放,需要游逛解放碑或停留在洪崖洞游玩的游客则可乘坐扶梯或观光电梯直上解放碑或达到洪崖洞的任何一层楼。

洪崖洞是重庆历史文化的见证和重庆城市精神的象征。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北临嘉陵江,南接解放碑沧白路,项目沿江全长约600米,商业建筑总面积逾60000平米,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通过分层筑台、吊脚、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把餐饮、娱乐、休闲、保健、酒店和特色文化购物等六大业态有机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成为最具层次与质感的城市景区商业中心。

吊脚楼属于栏式建筑,依山就势,远远看去,房屋构架简单,开间灵活、形无定式。随坡就势的吊脚楼群,形成线性道路空间,吊脚楼的下部架空成虚,上部围成实体。

洪崖洞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为主体,依山就势,沿江而建,在古建筑群中一般三层建筑居多。

03Kkk.com相关文章推荐

[精选导游词] 乐山大佛景点导游词(示范版)


事在人为,而方案规划也需先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做一些项目,我们必然需要编制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要保证我们行动的可靠性,怎样写出一份优质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精选导游词] 乐山大佛景点导游词(示范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大家好,现在,我又欢迎你们来到四川,我是你们的导游,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我身后的这座高大的山峰——乐山!

去之前希望大家能注意一下现在请听我说一下:“因为,这时山峰,会很危险,所以请小朋友注意不要乱跑,还有请大家看到了大佛,不要太激动得在上面乱涂乱画,破坏文物,还有不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地大小便,如果被保安发现了可是要罚钱哦!到时候,可别说我没说哦!好了现在就和我一起去登山去看看乐山大佛吧!

现在,大家登山了山顶,一定发现了在我背后有一座佛像,不错,这就是驰名中外的乐山大佛,这大佛,有71米长。这这里,被人们称为A4级风景区,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么高的大佛,你们知道是谁建造的吗?就让我揭开谜底吧!

相传,唐朝的时候,贵州有一个和尚叫:海通,他是一位很聪明的和尚,他云游四海,很愿为百姓做好事儿,让百姓得福。

一年夏天他来到四川嘉州。听说府城城东凌云山正江水汹涌、波浪滔天,危害生灵。一天,他想去看一看究竟,便攀着岩壁来到凌云山脚。忽见一个壮年男子躺在水边,一动不动左手拿钻,右手拿锤。海通看了,马上把他背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那名男子才慢慢苏醒过来。

原来那名男子叫石青,是一个石匠,看海通救了自己,就和海通和其他一些劳动人民一起动手,在上面雕刻了在古今中外鼎鼎有名的乐山大佛。

时间如飞,好了我们该下山了,谢谢你们能和我一起去看乐山大佛,听我讲那些事情,你们满意,我就高兴,欢迎你们下次再来,拜拜!

[导游词系列] 安徽宏村景点导游词精选一篇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想要达成某一目标的人来说,我们必然需要编制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具有指导思想的作用,写方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导游词系列] 安徽宏村景点导游词精选一篇”,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代表中意旅行社欢迎各位朋友观光旅游。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旅游期间就由我和王师傅为大家提供服务,我们十分荣幸!大家在此旅游可以把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交给王师傅,他的技术娴熟,有12年的驾龄,从来未出过任何事故;另一颗是“开心”,就交给我李导好了。旅游期间,请大家认清导游旗,以免跟错队伍。还请大家注意安全,特殊区域不要拍照,不要随地乱扔垃圾纸屑,共同去爱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现在我们来到了位于安徽省黄山脚下的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大部分具有皖南特色的古村落都是白墙、黑瓦,大家看一看这里的墙和瓦,就是这样的!宏村是一座牛型的村落,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这座村庄的“牛角”,就是这座桥。这座村庄的人都姓汪,姓汪的小孩在这里可以免费读书。这里随水而建,如果你在这村庄里迷路了,那么你就顺着水走,水可以带你走出这个村庄,所以,每条小巷里都留有一条水道,水道上会有一块长方形的砖,那砖是供人们站在上面洗衣服、洗菜用的。现在,大家请看路边这家院子,这里是汪家的祠堂。看脚下,这里有一排槽,这就是排水系统,因为南方常年下雨,所以,每家院里、屋里,都会修建类似的排水系统。现在,大家请看这门上的横槛,上面是关于丰收的浮雕。看,有的人却没有头,那是因为时,人们怕“破四旧”毁了浮雕,就用黄土封上,再在上面贴上标语。过后,人们把黄土用刀挖下来,有人挖时不慎,就把浮雕上的人头碰掉了。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红白树”,这里是村子的“牛尾”。红白树是两颗茂盛的梧桐树,左边那一颗叫红树,当地人结婚时,新郎新娘要手牵着手绕树走三圈,在树下拜堂,这样才算成亲;右面的树叫白树,村里有老人过世,抬棺椁的人要抬着棺椁绕树走三圈,走完后才可埋葬。

好了,在宏村的游览就到这里了,请大家上车,前往火车站。各位朋友眼看火车站就要到了,李导我也要与大家说再见了。常言道“相

鲁迅故里景点介绍导游词怎么写1920字


随着方案范方案的不断普及,我们很多时候都会用到方案,方案范文是具有实用性的文章,那么方案范文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鲁迅故里景点介绍导游词怎么写192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鲁迅故里景点介绍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光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这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此刻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这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明白,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那里原先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带给了丰富的素材。之后,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那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那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那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

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到达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以前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游客,此刻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十分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此刻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方让我们告别那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一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此刻还能够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那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我,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我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游客们随我穿过马路。此刻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这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此刻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之后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游客,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此刻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齐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一样。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习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方去参观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状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用心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一样的方式纪念他、学习他。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这天的参观到此结束,多谢大家。

鲁迅故里景点介绍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光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这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此刻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这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明白,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那里原先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带给了丰富的素材。之后,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那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那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那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

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到达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以前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游客,此刻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十分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此刻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方让我们告别那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一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此刻还能够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那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我,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我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游客们随我穿过马路。此刻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这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此刻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之后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游客,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此刻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齐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一样。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习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方去参观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状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用心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一样的方式纪念他、学习他。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这天的参观到此结束,多谢大家。

鲁迅故里景点介绍导游词【篇三】

各位团友,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09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

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18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

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靠窗桌子上陈列着的是鲁迅母亲做针线活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文化水平。鲁迅对他的母亲很佩服,曾经说过:“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来宾们随我穿过马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现在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来宾,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现在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同。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习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19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面去参观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情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学习他。

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导游词模板: 故宫导游词范文


中国人提倡做事预先作好规划。为了达成我们设定好的目标,我们必须从多个角度考虑制定方案,方案要写得非常具有条理性和可行性,如何写好一篇方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导游词模板: 故宫导游词范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故宫参观游览。我是此次故宫景区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故宫。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的历史沿革。明朝的永乐皇帝通过“靖难之役”,从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得了皇位,定都南京。因南京朝臣大多数是朱允炆的旧臣,永乐皇帝惟恐这些朝臣对自己不服,再加上当时北方蒙古人经常南侵,于是永乐皇帝决定迁都北京。明永乐四年即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下诏,正式启动北京工程的建设,动用工匠23万,民夫百万,于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工程竣工。永乐十九年元旦吉日,明成祖朱棣于奉天殿受朝贺,紫禁城正式启用。公元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继续沿用明朝的宫殿,并且对部分地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如文渊阁、宁寿全宫、南三所、斋宫、毓庆宫等建筑。尤其是清廷特别重视防火,并且财务了多种措施:如改造了建筑中的防火结构、建立了专门的消防机构即火班、配备了消防器材等。明清时期紫禁城的主要作用是:自明成祖朱棣到思宗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清朝自世祖福林到逊帝溥仪,共有10位皇帝,明清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起居、治理国家。

清宣统三年(1911),末代皇帝溥仪推诿,根据民国政府所允“关于清帝逊位后优待条件”,清廷皇室成员仍可居住紫禁城内廷,民国十三年即公元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平政变”溥仪才搬出故宫。民国二年即公元1913年袁世凯在紫禁城举行了大总统就职典礼。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典礼,紫禁城正式对社会开放,解放以后我国政府曾花费巨资对紫禁城进行维护和修缮。1961年紫禁城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日的紫禁城以它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故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其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是一座完整的皇宫遗址博物馆,其次它是一座包罗万象的综合艺术博物馆,第三它还是集中国古代建筑之大成的古代建筑博物馆。

故宫为什么又叫“紫禁城”呢?紫禁城的“紫”指的是紫微垣。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体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三垣是指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居天体中央,共有恒星15颗,北极星又是紫微垣的中心,称为“紫宫”。这组恒星被认为是“运乎中央,临治四方”的天帝所居,人间的皇宫应天象而建,所以紫禁城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格局,与天宫相类。所以人间皇帝的居所冠以“紫”字;“禁”是指皇家禁地,万民莫入之意,所以北京皇宫名之为紫禁城。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其建筑布局突出了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主要建筑都在其上,红砖墙,黄色琉璃瓦、青白石基座体现出了皇家的气势,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紫禁城内由前朝、后廷两部分组成。紫禁城有四座门,分别是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紫禁城内以乾清门前的小广场为界,南面是前朝部分,北面是后廷部分。紫禁城背靠“镇山”,左为太庙,右为社稷坛,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共有宫殿房舍8704间,是1973年统计的数字,周围是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拱卫着皇家的宫殿。紫禁城的四角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构成的精美的角楼。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午门及午门前的广场。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午位即正南方,故称午门。由北向南鸟瞰午门平面呈“凹”形。午门城台正中建筑为重檐庑殿顶城楼,九五开间,通高35米,两观城台上建连檐通脊明廊各13间,明廊南北各有一座鎏金宝顶的四角攒尖崇楼与正中城楼连成一气,俗称“五凤楼”。皇帝亲祀坛庙出午门时鸣钟,祭享太庙时击鼓。午门面南,正面三间,两观下东西侧另开左掖门、右掖门,东西向。午门南面正门三间,北面则为大门五间,人称这种规制叫“明三暗五”。

午门广场是名朝实施“梃杖”的地方。梃杖就是对在朝廷上违逆了皇帝意志的大臣用棍子打的刑罚。明朝成化年以前,梃杖只是有象征性,并非真打,示辱而已。后来逐渐变成真打。处罚地点在午门外御路西墀下,即御路西边的空地。因五行中东主生,西主凶,故处罚地点在御路西墀下。其中有两次梃杖轰动朝野,一次是明武宗朱厚照南巡被大臣阻止,一次被打158人,打死15人;另一次是明世宗朱厚骢为了自己父母尊号的问题发生的“大礼仪”事件,梃杖134人,打死17人。而到了清朝就没有了这种制度。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午门前的广场。午门前有两座值房,它是侍卫值班的地方。清朝时对皇宫的安全保卫工作十分重视,并且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其中有门禁制定、宿卫制度、门钥制度、合符制度等。午门的两阙南侧东西各有朝房3间,是王宫们的朝房,现在是故宫的售票处,朝房南侧东边是阙左门,它是皇帝去紫禁城东侧的太庙祭祀祖先时所走之门。朝房南侧西边是阙右门,它是皇帝去紫禁城西面的社稷坛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时所走之门。再向南是连檐通脊朝房各42间,明清时期这里是六科廊,“六科”是古代官署名。明代始设,即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置都给事中一人,除担任天子侍从外,还进谏言和监察六部之舞弊,办理上奏和调整赦令等事,其权颇重。现在这里的部分房舍被辟为展馆。六科廊南边东侧是太庙右门,西侧是社稷坛左门,广场的最南边是端门。

端门是紫禁城的前导门,现在对公众开放,城楼上面不定期举办各种展览,游客可以登上城楼穿上古装拍照留念。

关于故宫的介绍就为大家讲到这里,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按照计划的时间回到这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导游词参考: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我们对计划的具体实施感到迷茫时,完整有效的方案必不能少,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写方案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导游词参考: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晋阳湖:在太原市董菇村一带,距市区三公里,湖水面积4.8平方公里,为太原热电厂冷却循环水。晋阳湖水由汾河西干渠引入,水质良好,水深平均四米,最深处八米,夏季最高水温达33度,冬季为8至15度。常年不结冰。太原市政府已经决定兴建晋阳湖公园。占地面积11.2平方公里。公园规划为环湖绿带、水上乐园、垂钓区、文化娱乐区、植物公园、度假村、野营区、狩猎场、生活服务区等九大区域。第一期工程是填筑沿湖堤坝,植树造林,修筑沿湖公路。同时配备游艇、钓鱼等游乐设施。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全省乃至华北面积最大的湖水公园。

张氏祖祠台骀庙:张氏祖祠台骀庙,晋祠圣母殿南侧和晋祠东南一公里许王郭村之东北各有一座。

台骀是开拓太原最早的人。《左传·昭公元年》记载,说黄帝之子金天氏少昊青阳有裔孙,叫昧,任治水官,生两个儿子,叫允格、台骀。台骀能继父职,治理了汾河、洮河和大泽。大泽也称晋泽,经台骀治理后,人们始处太原,故又称台骀泽,即今晋祠之东盛产晋祠大米的大片稻区,誉为“北国江南”。台骀治水有功,受到帝颛顼嘉奖,封于汾川,为汾河之神。台骀是一位早于大禹的大禹式治水人物,后人建庙祭祀,即台骀神庙。

晋祠台骀由明代东庄高汝行所建,据说原因有二:一、高氏东庄地处台骀泽之西畔,东庄百姓首获其利;二、高汝行任浙江按察副使赴浙拒倭,途中涉江遇风浪,而救其脱险者,自称叫台骀。为感神恩,修建了台骀庙。

王郭村台骀神庙始建无考,据史、志载,早在唐代就有此庙,唐大中六至九年( 852——855),河东节度使卢钧,“不欲称名”,改“汾水川祠”。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封“昌宁公”,又称“昌宁公祠”。宋真家天禧四年(1020),封“灵感元应公,赐额宣济”。明洪武七年(1374)重修。清顺治六年(1649),毁于兵火。嘉庆十七年(1812),又受汾水漫淹。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仅建正殿三间,东西耳房、厢房各五间,山门、钟鼓二楼及西偏院一所。之后失修,殿宇倾圮,古木被代,庙院荒芜,只有台骀神像为村民保护至今,藏于原废正殿改修的平房内,现在庙址东西39米,南北37米,总面积1248平方米。

导游词模板: 故宫导游词写作范例


要想让事情按预期发展,作好方案的制订尤为重要。在上级为我们分配了任务但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时,我们必然要将方案给制定好,方案是实施某项具体工作的文件,对于方案的撰写你是否毫无头绪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导游词模板: 故宫导游词写作范例”,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来一道参观北京的故宫,我叫‘徐淑丽。’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现在我们来到了蝈蝈,走着走着,听见老远传来一片蝈蝈的吵叫声,接着、又听见一声吆喝:“买蝈蝈,听叫去,睡不着,解闷儿去!

”走近一看,是一个老头儿挑着许多大大小小秫秸编的蝈蝈笼子,在沿街叫卖。其中有一个细秫秸棍插的蝈蝈笼子,精巧得跟画里的一座楼阁一样,里头装着几只蝈蝈,木匠师傅想:反正是烦心的事,该死的活不了,买个好看的笼子,看着也有趣儿,于是就买下了。

今天的参观北京故宫就到着了,谢谢你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