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中医读书心得

2024-04-29
中医读书心得

闲时无计划,忙时多费力。为了在工作中更加专注,我们需要制定相关方案去实施。方案拟订的则是以后工作的蓝图和细则,重可操作性。你知道如何写一份方案吗?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中医读书心得,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中医读书心得 篇1

《中医名医简介观后感》

作为一个对中医有浓厚兴趣的人,最近我有幸观看了一部以中医名医为主题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向观众生动展示了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中医名医的传奇故事,让我对中医的价值和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部纪录片以故事串联的方式,将每位名医的生平和医术传承进行了详细介绍。每一位名医都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以自身的努力和智慧为中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通过对经典中医文献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成功地创建了独特的诊疗方法,为患者解决了种种疾病。

在这些名医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华佗。他被誉为“手术之神”,经常以其出神入化的医术令人叹为观止。华佗不仅擅长外科手术,还精通内科和妇产科,可以说是全才型的医生。他在医术上的高超造诣和对患者的关怀备至,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可以说,他是中医史上的一座传奇。

同时,我还了解到了另一位名医——张仲景。他是中医史上最受推崇的医药学家之一,也是《伤寒杂病论》的作者。这部医学著作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常见病和多种疑难杂症,被誉为中医药学的宝典。观看纪录片,我对张仲景的医学造诣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更加佩服他的学识和智慧。

在观看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首先,中医名医不仅拥有医术上的高超造诣,还对患者充满关怀和爱心。他们不仅是医生,更是患者的朋友和心理支持。其次,中医名医通过对中医经典文献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创造了独特的治疗方法,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中医名医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人文关怀。

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对中医的信心更加坚定。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现代西医的不足之处。而中医名医们的传奇故事,更加鼓舞了我继续学习和研究中医的决心。

总的来说,这部以中医名医为主题的纪录片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和启迪。每一位名医都是中医事业的瑰宝,他们的故事和医术让我对中医的价值和魅力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相信中医会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应用,也相信每一位对中医感兴趣的人,都会从这部纪录片中汲取到深厚的智慧和力量。

中医读书心得 篇2


《思考中医》是一本非常精彩且引人深思的读物。中医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医学,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对中医的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理和哲学。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角度和深入的剖析,带领我们走进中医的奥秘。


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体系。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这是一种将自然界万物归纳为五种元素,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的观念。这种观念在中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从中医的诊断方法到治疗方案都源于这一基本理论。读完这些内容后,我对中医的体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理论依据。


书中还对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西医注重病因病机研究不同,中医更注重整体观察和辩证思维。中医治疗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注重人体的整体平衡与和谐,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个具体的症状。中医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行调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治疗思路与西医的针对性治疗有很大的差异,有时候西医难以解决的问题,中医却可以有很好的效果。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对中医的独特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对中医治疗的有效性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书中还对中医在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一些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中医与西医相辅相成,在许多疑难病症和慢性病的治疗中,中医能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方案。中医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使得人类能够更全面地抵御疾病的侵袭。对于中医的未来发展,我对其充满了信心并抱有期待。


通过《思考中医》这本书的阅读,我的眼界得到了拓展。我不再将中医视为一种迷信或者神秘的医学体系,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智慧和文化。中医的理念与西方现代医学虽然有所不同,但二者并不冲突,而是互为补充。读完这本书,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更加珍惜和尊重中医医学的价值和地位。


《思考中医》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与思考。它不仅扩展了我的知识面,也让我对中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通过学习中医,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中医经验的传承也是我们文化宝藏的一部分。我相信,通过对中医的深入思考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发掘中医的价值,为人类的健康贡献更多的智慧。

中医读书心得 篇3

作为一种古老的健康养生方式,中医体质养生已经在中国的过去几千年中被传承和发展。它的核心理念是将人类身体分成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之间独特,需要不同的关注和保健方法。《中医体质养生》是一本详细解释了这一理念的书,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不同类型体质之间的差异和如何通过饮食,运动和其他一些方式来保持健康。

在本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五种不同的体质类型:平和型,气虚型,阳虚型,阴虚型和瘀血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传统的治疗方法。基于这些类型,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并相应地采取措施来保持健康。

作者还介绍了如何通过饮食来保持身体健康。他建议每种体质要吃不同种类的食物,例如,受热的人应该避免吃带有刺激性的食物,而阴虚型的人则应该增加他们的铁摄入量。此外,作者还向读者提供了有益的健康饮品的配方。

此外,作者还给出了运动和其他保健方法的建议。例如,气虚型的人需要增强自己的肺部功能,并多做气功和呼吸练习,而瘀血型的人则应该增加有氧运动并注重心理健康。

在读完这本书后,读者会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医体质养生的核心理念,理解人类身体的多样性,并学习到如何采取措施来保持自己身体的健康。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中医体质养生提供了一种文化和维护健康的方式。

中医读书心得 篇4

《九极中医》读后感(一):《九极中医》学***之“阴阳消长”

《九极中医》学***之“阴阳消长”阴阳消长指阴阳对立双方的增减、盛衰、进退的运动变化。只有通过阴阳的消长,事物才能达到动态的平衡。这里有两个概念需要注意:

一是阴阳两面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地运动;而是平衡,阴阳也在他们之间的平衡点上运动,而不是随便地运动。前学者经常提到的一个例子是跷跷板。跷跷板两端的重量应该基本相等,这样才有可能保持动态平衡,跷跷板才能发挥作用。

跷跷板在玩耍的过程中怎么个消长关系呢?对于跷跷板的两边,引力势能都处于不同的消长过程中。如果双方把一方称之为阳,另一方就称之为阴。

在某些时候,阳可能处于最高位置,而阴可能处于最低位置。这一刻之后,阳的位置开始从高位移到低位,阳自身的引力势能也从最大变到最小;阴的位置开始从低位移到高位,阴自身的引力势能也从最小变到最大。这样,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游戏就停不下来了。

在人体气化方面,在一定范围内,气的变化与形成、气机的升降之间存在着生理平衡。当人体的生理动态平衡被打破时,疾病就开始出现。如果这里还往下引申的话,既然知道了疾病产生的原因,那么**也应该从恢复体内的生理平衡着手。还以跷跷板为例,如果出现两边不平衡了,一方偏重了,游戏没办法继续了,怎么办呢?

第一:在偏重的一方减重;第二:在偏轻的一方增重;第三:

我们可以改变支点;第四,我们可以综合使用上述方法;第五,我们可以使用其他方法。

至于哪个方法最好呢,这个虽然是见仁见智,但总是要以恢复平衡最长久最有效最省力为标准,治病用药也是一个道理。

《九极中医》读后感(二):《九极中医》学***之“自学中医并不难”

作者:如是闲云

都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实情也确实如此,从出生到死亡,不管是谁,不管在哪个阶段,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疾病,只是不同的人患的疾病不一样,小毛病像感冒、拉肚子,大毛病像糖尿病、癌症,还有人们常说的疑难杂症,各种疼痛、痘痘、高血压等等。

其实我觉得人应该关心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人为什么会患疾病,知道了这个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养生”;另外要知道有了疾病怎样处理,所谓“是药三分毒”,若不能真正明白发病的机理,见到发烧就给退热栓,见到咳嗽就冰糖雪梨,见到高血压就用降压药,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把身体的“本钱”越花越少,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差。

中国更多人其实还是更相信中医,但说实话,相当多的患病人群包括我在学***之前,都觉得“好中医难找”。我自己就是因为病得很重,而且四处求医无果后才开始自己学***。而学到今天,加起来有十来年了,自己调治的也差不多能算上健康,这才感受到摸到了中医的大门朝哪边开。

有些想学中医的人问我学不难。我以前认为这很难。中医的难,难在辩证,有六经、脏腑、八纲等等辩证方法,辅助辩证的有望闻问切等等,而这些都非得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才行,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能摸索着学和用的。而且学***确实困难多多,比如我起步学习的《伤寒》,有发病的表现和用方,但没有详细的机理,对门外汉来说不是一般的难,而且就算把条文背住了,临床上病人的症状远比书上的复杂,所以更加摸门不着。

而现在,我跟着九极中医社区学术群学***多后,终于感觉到中医其实并不难,觉得难是在学***了方向性的错误。

中医简单,就简单在“天人合一”。按“气一元论”的理论来讲,气是万物的本始,人存在自然中,和万事万物一样都是同禀一气而来。由于每个人出生时的时间、空间都各具特点,让不同的人禀承了具有独特特点的“气”,也就是素体特质,就像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点,仙人掌就喜温暖和阳光而畏水,荷花就只能在水中生长一样。

但人的素体特质是不会变化的,就像仙人掌不会变成荷花,但宇宙天体在不断发生运行,时间在不断改变,四季在变化,人所处的空间也在改变,所以空间的“气”也在时刻不停的发生变化。而当人的“气”与空间的“气”不能相应时,人类因与空间相比而呈现的“渺小”就决定了人无法适应,所以就成了最初的疾病。而最初可能只是些小毛病,但随着养生、**不得当,小毛病会发生转变,“人气”变得更衰更弱,更加无法适应自然,所以病就逐渐加重了。

认识到这一根本,无论是学习医术治病救人,还是做为爱认知到健康,中医都成了一件容易的事情。懂得天时、看人**不相应,**病机病症就都明明白白,用什么方法来调理当然也清清楚楚。

那如何懂天时呢?《九极中医》书上介绍的“九柱”方法是之前我从没发现过有哪家医学流派使用过的,然而这种方法确实能够将时空的特点一一呈现出来,有“天极”,也就是时空“气”的状态,有“人极”,也就是人的生理“气”的状态。同时,这“气”不仅配有五行,而且用干支系统详化的脏腑,所以能熟练的掌握九极的内容,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清楚**病机。

这种情况不仅在我们每天的病案析练***所呈现,在自己生活中也时常可以见到。前段时间老公公闪了腰,记得当天是申月申日,我听到消息后说“闪到右腰的可能性是最大的”,结果证实确实是闪到右腰。因为申应肺金,而金气从右而降,老公公就是素体应申金的时空不足而闪的。

所以只需要稍微调治一下,老公公的腰就不疼了,根本没有用到“行气通气、活血化瘀”这些常见的思路。而若是能学的更好,能够提前在饮食中帮扶老公公,那么可以肯定,老公公的腰是不会闪到的。

所以《九极中医》不仅是中医临床的宝典,更是养生当中所不可或缺的。其它还有哪本医书能做到具体指导养生呢?《伤寒》是公认的临床必学科目,可是伤寒没提到怎么养生;《黄帝内经》倒是有涉及,但都只是指出了大的原则,很模糊而且很难具体去运用,更没针对不同人的不同特质提出解决办法,其它的医书也同样找不到正确养生的方法,到处所见的都是“一刀切”的千人一方、万人一法,所以中医“治未病”的理想境界也就难以实现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些题外话,现在人人都“养生”,但实在盲目的可怕,直接按着传媒上教的吃这吃那,好多人都是盲目的吃坏了事。我曾见到过一个脸色发黑,明显肾水寒而木郁的人天天吃黑木耳“养肾”,却不知黑木耳更灭肾阳,还有弓腰曲背面如黄土,明显中土大虚的老太太买鸡内金,却不知鸡内金属金而耗土只会越吃越消化不良。这些现实的状况都太可怕了。

不管学什么,想学的轻松,一开始就要在正确的方向上,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所以学中医我觉得《九极中医》是非常实用的。疾病就像万花筒。它用眼睛看着混乱,但它不能把几个部分分开。真正掌握《九极中医》是一定能入大医之境的,因为这是唯一的人天合一的医学学术体系。

当然了,任何学***下一番苦功,学《九极中医》当然得从基础学起,形成“气一元论”的自然观,掌握阴阳五行的方**,对藏象生理、病理现象熟悉,并能够从干支角度来理解和运用,从一开始对一些小的毛病甚至只通过泡泡脚,敷下热水袋,煮煮美粥靓汤就好了;而学到一定程度时,就不需要再担心自己和家人生病怎么办啦!

九极中医社区呱呱学术房间将于近期举行《基层诊所如何发展》、《经常生病,我该怎么办?》、《自学中医的捷径》等系列专题讲座,敬请留意社区群内通知。

《九极中医》读后感(三):读后感

人是吃五谷杂粮的,不会有一个人从不生病,当身体有点病痛的时候,就算是外人看来微小的疾病,对自己来说,也是比较难受的,想解决,但是那种有心无力的感觉更加现实自己的无助,看医生,看到好医生是福气,看到不负责的医生只能自认倒霉,如果自己懂点基本的中医知识,对自己,对亲人,都有益处。这本书,是和以往中医书不同的,在原有的传统中医基础上,会带我们进入一个新世界,能真正了解一些我们从没想过的方面,也能让自己知道自己身体情况,一些慢性病也能自己慢慢调理,最可贵的是,就算是零起点的,这本书看起来也毫不费劲,浅显易懂,字里行间的逻辑性也非常的强,每一章节蕴含的知识点都不少,好的一本书胜似百本书。

《九极中医》读后感(四):遇到九极中医乃我之大幸!

作为一个中医爱好者,他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但他不知道。自从有幸接触到了《九极中医》系列丛书以后感觉以前所掌握的养生理论多数是误区。这套书能由浅入深地使一名零起步的爱好者到达一名具有专业水准的营养师及中医师的水平。

对于这本书的评价,我将用一句话来形容:集中医之大成,发展干支药食理论。

希望更多的像我一样的爱好者及专业医生都来学习《九极中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国粹。

《九极中医》读后感(五):《九极中医》值得拥有

《九极中医》是一本中医基础书籍,相当于教科书中的《中医基础理论》,但又跟它有很多的不同,它以古代华人所认为的世界本源-太极为出发点,应用天干地支、历法知识等诠释天人相应的关系,然后通过天地四时的气团运动规律构建出九极时空模型,更进一步对天人相应加以理解和运用。这样的理论比教科书中相应的天人描写更容易理解、理解和运用,比一般的讨论更具说服力和指导性,尤其是在临床实践中。

对于藏象篇,运用干支关系等追本溯源,对藏象的生理功能有了更进一步的诠释,让你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功能、作用等,从而让你学会一种点对点的一种诊治模式,让你对中医的精准医学的实战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运用和升华。

所以这是一本很好的书。这是一本好书,可以让你迅速升华为实战。

《九极中医》读后感(六):《九极中医》学***之“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一定的条件下”,指的是什么条件呢?阴阳之理,极则生变;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个条件就是“极”。

这个“极”又怎么理解呢?以水为例。水在零度以下由液态变为固态,在这个阴阳转化过程中零度可以称之为“极”;水在一百度以上,沸腾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这个阴阳转化过程中一百度也可以称之为“极”。

同一个水,可以有多个“极”,这说明了什么呢?阴阳是相对的,“极”也是相对的。既然它是相对的,在讨论它之前,我们应该先设定一个前提、一个范围和一个对象。

前提没有定下来,就讨论阴阳,就讨论阴阳转化的条件,能讨论出什么结果吗?

《九极中医》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那么,阴阳转化便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一年四季,冬去春至,夏往秋来。

从春到夏如果是质变的话,那么从立春到谷雨就算是量变的过程。还是以四季为例,如果单把春季作为研究对象拿出来分析,春季中的节气交节就和一年中的四季交替一样,都可以算是质变了。从立春到雨水可以算是质变,从惊蛰到春分也可以算是质变,春季里面每一个节气点的变化都可以看成是质变了,而每个节气这15天就是量变的过程了。

中医读书心得 篇5

摘要:贾谦等所著《中医战略》是一本值得认真阅读的好书。它对我国近现代中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作了深刻而全面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诸多困难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制定中医药法规、政策能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医战略;中医西化;中医药立法

贾谦研究员等人所著《中医战略》一书,是一本值得所有关心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人(包括中医决策者们)认真一读的好书。邓铁涛、朱良春、颜德馨等8位著名专家为该书作序,并给予热烈赞扬和充分肯定。如朱良春说:

“我读后深受激励”,“这是为中医呼吁、为中医呐喊、为抢救中医的黄钟大吕,是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号角,是中流砥柱、力挽狂澜的柱石,诸公之举,厥功伟矣”。我认为朱镕基的评论和赞扬不算太多,他们是恰当的。

这本书好在什么地方呢?好就好在它对我国近现代中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作了深入而全面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与**,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窘境)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尤其是在政策方面。这些认识、对策和建议都是有见地、有启发性和前瞻性的。

笔者认为,该书的第二部分,重新确立中医药的战略地位,是本书的重点,第五部分是本书的重新。作者明确地提出了“重建中医药重要战略地位,实施中医药五大振兴工程”,即:中医药政策法规保护工程;中医药人才工程;中医药科研工程;乡村中医工程;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程。

这几大工程都可谓是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提到了点子上,均涉及到了解决中医问题的要害。如果能够落实、真正落实、全面落实,将是整个中医药产业的福气,中医药振兴指日可待。然而,这却并非那么容易。

当前。还有一些人仍然坚持要走中医西化的道路,继续要把中医学置于“被审视、被验证、被质疑、被改造的地位”。他们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他们仍然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他们正在通过自己的评论对中医药立法产生影响。

中医读书心得 篇6

说到中医,很多人的反应可能是:西医看不好才去看中医。这一普遍的心理,反映出中医在大众心中的地位不高。

前几年,***更是提出的“消灭中医”的口号。不得不承认,中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中医院校医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西方医院院校更为严峻。

读完《走近中医》,我对中医有了初步的了解,很庆幸自己能拜读此书。它触发了我中医及其生存状况的思考。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首先,中医不仅是一个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而且是反映中国古代人思维方式的哲学。中医处处体现着辩证和整体的哲学思想。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通过观察、闻、问,确定病因、性质、部位及致病因素与阳性因素的关系。中医在认识疾病的时候,不仅辨病而且辩证,区别“证”的不同,进一步确定不同的治疗方式。例如,感冒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

西医开的药一般是康泰克、白加黑、泰诺、速效等。经过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它们的作用是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头痛、流鼻涕等症状。西医在治疗感冒时是针对感冒的症状用药,只是为了缓解症状,而不能治愈感冒。感冒在中医上的说法就显得复杂一些。

感冒依据病因可以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和暑热型。风寒感冒的表现有无汗、身痛和流清涕等,常用辛温解表的中成药,如正柴胡饮冲剂。风热感冒的症状有咽喉痛、流鼻涕等,应采用清热利肺的辛凉解毒药,如桑菊感冒片、羚羊感冒片等进行治疗。

中医强调提高自身抵抗力,不给外来病原体入侵的机会。因此,在用药时,必须将中药与人体结合起来,而不是集中在病毒或细菌上。

用针灸治疗疾病的人应该有这样一个问题:我显然在这里遭受痛苦。为什么医生在那儿给我针灸?治疗胃痛一个很好的穴位是足三里,它在小腿上。

如果从西医的观点来看,这两个位置根本不搭界。那么针刺足三里这个穴位到底是怎样治疗胃痛的呢?足三里位于“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客主人),沿发际,到额前。

简单地说,足阳明胃经从头一直到脚。刺激足三里穴,气血会在足阳明的整个胃经中循环,所以它可以连接看似无关的两个部分。

二是中医学不仅把人作为一个整体,而且把天、地、人结合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医认为,人体有其自身的生命活动规律,这与自然界有关。无论是日月、地理环境、四时气候、早晚,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生理和病理产生重要影响。中医上有个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夏天的阳气旺盛,人的阳气也达到了四季的高峰,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里是人与环境的结合,利用特定的气候条件来治疗疾病。无病之疗和病之体现了中医注重预防的特点。中医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疾病,而不是仅仅等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才采取措施。

第三,中医很务实,它有独到的实用性。

中医不仅依靠中医治疗疾病,而且针灸、推拿、拔罐、刮痧、放血等疗法,往往疗效好、价格低。小时候不爱吃药,有时候感冒了就会去刮痧。刮完痧身上热乎乎的,很舒服,很快感冒就好了。

有次看到一个学中医的同学的状态,说她去病房看望亲属,旁边床位有个病人咳嗽不止,她听到了实在觉得心疼,就帮他按揉了一下合谷穴,结果咳嗽马上好很多。住院的病人一定用过止咳药,但效果不太理想。按揉穴位,没有挂水或药物,有如此明显的效果。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严重。老百姓的生活还处在维持生计的水平。条件较差的地区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缺医少药的情况。中医一些疗法的廉价性正好能很好的满足这部分群众的需求,从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人民的健康状况。

中医并不会因为其价廉而降低疗效。西医在其强力而对抗性的指导思维下,治疗疾病都是通过用药、动手术、放疗等等。目前,在医疗体制和效医的驱动下,一些医生开出了一些昂贵的药品,不仅效果不佳,而且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

有时候面对一种疾病,用尽各种西药还是没治好,中药往往容易被抓住。

上面谈到了中医的思想及其好处,但是目前中医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医学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理论体系。由于时间长,基本理论都是用古文字记载的,现代人当然比古人更难理解。

中医并不像西医那样说的一清二楚,更多的是基于长期实践的经验。这就要求中医学院的学生要更加冷静,坚定理想,献身学习。目前,社会上有很多打着“中医”旗号的伪中医,一些按摩店等等也使用穴位、经络理论,但是这些人很多根本不了解中医,他们利用群众对中医的不了解而忽悠群众。

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中医在群众中的形象。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老百姓对中医的了解太少了。他们生病时首先想到的是向西医求助。**在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和支持的同时,还要加强宣传教育活动,让群众了解中医药。

中医是在古人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一中医学体系。它不仅注重治病,而且体现了古人的思维方式。没有中医,古代中国人根本无法战胜疾病,中华民族也无法繁衍到今天。那种认为中医无用,应该消失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

群众、社会和**要高度重视中医药,努力支持中医药的发展,不让中医药逐渐衰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