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生态文明教案五篇

2024-03-18
生态文明教案

以下为我们为您分享的“生态文明教案”。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只有老师教案课件写的越好,在教学过程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我会鼓励您仔细考虑我所提供的建议并把它们考虑在您的决策中!

生态文明教案 篇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声音和噪声的关系,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噪声污染的防治,噪声的利用。

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讲解法、讨论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做实验:各类声音的分贝值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一、关于声音、噪声、分贝的概念声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和谐悦耳的声音,对人体健康有益。那些杂乱无章、对人的听觉神经以强烈刺激的声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噪声。声音强弱是用分贝来表示的,声音越响,分贝越高。

二、噪声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1.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2.噪声对动物的影响

3.噪声对建筑物的损害。

三、噪声污染的防治降低噪声源本身的噪声,采用疏通通道、润滑机械、无声液压等技术。控制传播途径,采用隔音、消音和吸音的技术。采用个人防护技术。

四、化害为利,利用噪声为人类服务

生态文明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讨论,增强保护鸟类、爱惜生态环境的意识。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豫备:

1、多媒体课件

2、幼儿看过有关鸟类与环境的图书。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保护鸟类》

(1)师:小朋友们,今天邵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保护鸟类》

老师边讲故事边放ppt,故事讲完后提问;

(2)师:听完这个故事,你知道小鸟为什么要罢工吗?(由于猎人打死了小鸟的同伴)

(3)师:猎人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不能伤害小鸟?(小鸟能吃害虫,是人类的朋友)

(4)小结:听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小鸟能吃害虫,保护森林,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不能伤害它。

2、了解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1)讨论:那你还熟习哪些鸟?(幼儿自由回答)

(2)小结

师:老师这里也有很多鸟类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熟习一下。(结合ppt讲述)

捉虫能手一一燕子、喜鹊(你知道它有什么本领?);森林医生一一啄木鸟等;

森林音乐家一一百灵鸟、黄莺、山雀等;捕鼠能手一一猫头鹰;

会送信的鸟一一鸽子;报春鸟一一燕子、布谷鸟;

会说话的鸟一一鹦鹉;会舞蹈的鸟一一仙鹤、

会开屏的鸟一一孔雀……

3、讨论

(1)师:刚刚我们熟习了这么多鸟,知道了他们对我们人类有很大的帮助,那有哪些保护小鸟的好方法呢?(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介绍(看到猎人捕捉应当制止,看到受伤的鸟,要出手相救,贴告示牌,广场喂鸟、树上放鸟窝、国外有鸟节等)。

4、师: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的好方法,今天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爱鸟卡",明天带来学校,我们一起把它挂在幼儿园的树木上,让更多的小朋友知道要保护小鸟好不好?

生态文明教案 篇3

有学者将生态文明教育分为专业的生态文明教育和非专业的公共生态文明教育两大类。

其中,专业的教育,重点使受教育者掌握生态文明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非专业的公共教育则侧重于提高受教育者对生态文明的整体认识水平,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他们树立生态文明道德观念,激发他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非专业的公共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是高校环保社团开展工作的重要着眼点。

具体来讲,教育与实践辐射的对象涵盖三个层次,即同辈群体、中小学生、社会公众。

大学生同辈群体因相互之间地位的平等、沟通交流中的相互启发、原有知识结构的积累等,更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但对于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化。

中小学生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可塑性强,易于组织动员,但也要求教育形式的生动活泼。

社会公众分布广泛,构成复杂,思想多元,生态文明教育较难开展与实施,但也因此更加考验环保社团的实践性和持续性。

这些既是着力的重要平台,又充满着诸多挑战。

高校环保社团如能在传播生态文明知识的同时,动员和吸引更多人参与生态文明教育行列,则能形成“滚雪球效应,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是集体行动和集约效应。

从以往的实践来看,高校环保社团多是突出自身的特色,相互之间乃至对外联合较少,以致难以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近两年来,区域性和流域性环保组织联盟渐成气候,手挽手投身生态建设。

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高校环保社团在不断摸索前进中,应主动寻求与地区专业化的环保NGO(非政府组织)和其他高校环保社团合作。

一方面相互交流经验,促进工作提升。

另一方面,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联合呼吁与行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地区影响力,利于推广生态环保的理念,实现工作的预期目标。

高校环保社团的发起与运作,普遍都是凭着大学生的一腔热情,较少有环境相关专业的骨干成员,且多数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常常导致环保实

践活动中避重就轻,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也因专业性不强、对社会热点关注不够等往往难以使人信服。

事实上,高校环保社团可以探索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的专业性。

例如: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尤其是农林理工类专业,定期邀请相关专业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加以指导。

全媒体信息时代,大学生获取专业生态知识的渠道更加广泛、便捷且体现主体性,但这对环保社团骨干收集、甄选与组织信息的能力提出挑战。

网络沟通的即时性也大大方便了高校环保社团从民间环保NGO那里得到专业的指导。

高校环保社团最终要走出校园,迈入社会,才能更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突显社会价值。

首先,社会性的发展方向体现在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合作上。

如在一些大型生态环保项目中,高校环保社团可以发挥大学生的固有优势,在其中承担某一部分或环节的工作。

还可以建立青年与地方人大、政协代表的定期联系机制,递送社团所做的生态调研报告,找到合理的呼吁表达途径,同时为社团日常工作的开展争取支持。

其次,新媒体时代手机终端的普及应用,为高校环保社团面向社会公众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话语体系和更为开放的发展思路。

社团自身要在微博、微信、qq空间等新媒体运营上下功夫,传播生态科普知识,准确解读环保热点,定期开展微直播、微话题等,借助新媒体扩大影响力,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与支持。

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最终体现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能力。

因此,作为生态文明教育者,高校环保社团必须从自身做起,做到身教言传,持续开展生态环保实践行动,才能最终带动社团公众的自觉参与。

持续实践尤其应注意坚持两方面的行动。

首先,率先践行低碳环保生活,分类处理垃圾、收旧利废、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减少塑料使用等。

其次,在持续实践中传播生态文明理念,避免为了宣传而宣传。

高校环保社团十分重视借助地球日、环境日、地球一小时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虽也能取得一定社会效应,但难免有些形式化,反而淡化了日常环保实践的感染力量。

而被认为无技术含量的清洁环境类项目其实是最好的日常生态环保宣传,只有持续坚持实践,才能于无声处动人。

明确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为高校环保社团提供了努力的目标,落实到具体实践中还需要从自身组织建设做起。

目前,高校环保社团的组织架构大体相似,会长为第一负责人,下设秘书处、财务部、宣传部、项目部、外联部等部门,组织分工与管理难以满

足会员参与生态环保事业的期待与兴趣,组织目标随负责人的换届呈现不稳定性,社团缺乏有效传承。

基于现状,尝试探索社团的项目化运作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项目化运作“将工作任务和目标变成一个个项目,而后通过项目管理的思路来进行运作,使社团的工作构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态环保实践,为高校环保社团的组织建设和工作创新进一步开阔了思路。

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

然而,很多高校环保社团的工作内容却较局限,未能突破单一的捡垃圾、种树、废物回收等工作形式,跟不上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究其原因,高校环保社团现有组织架构很难充分激发会员的创造力,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导致活动缺乏新意。

而围绕各类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主题,鼓励会员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开发特色项目,则能打开工作思路。

例如:围绕生态文明宣教开展绿色公益讲堂、组织青少年绿色环教、定期发起绿色微话题。

围绕践行低碳生活开展光盘行动、倡导低碳出行。

围绕爱绿护绿开展绿植领养、倡导公益植树。

围绕清洁环境普及垃圾分类常识、推动政府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建立等。

单个项目因专门团队的负责能够推动进一步深化开展,而对于整个社团则因实施项目的丰富性和创新性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高校环保社团的传承容易受负责人个人特质的影响,新任负责人尚未很好地领会社团的宗旨与特色,就急于打开新的工作局面,造成组织发展的不稳定性,难以形成持续坚持的品牌。

出现这一突出问题的原因在于社团注重了组织机构的传承,而非内在精神与品牌特色的传承。

项目化运作能有效避免这种“因人而异带来的社团断层发展问题。

高校环保社团在探索项目化发展过程中,通过结合自身特色,开发可为领域,主动寻求专业的指导,可逐步沉淀社团发展的品牌项目。

如北京大学的“林歌项目、山东师范大学“星星之火,‘纸’有行动项目、南京师范大学“乐活LOHAS项目等。

社团若能在组织传承的基础上重视项目的传承,以项目为主体选任新的社团骨干,因事任人,则可有效促进社团品牌项目的持续发展,从而保障社团精神的有序传承。

“会员流失率高是高校环保社团普遍遭遇的尴尬。

一年级新生刚加入社团时有较高的热情,也希望在参与生态环保行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因而对社团活动抱有较高的期望。

但加入社团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实际情况与自我期待差距较大,社团活动中也找不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到最后选择离开。

部门设置未能很好地与生态环保工作有效结合是重要的原因。

而项目化运作更多地体现了“事业留人的理念。

会员根据个人的兴趣和专长选择适合的品牌项目,参与到相应的团队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愿意留下

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更多的锻炼,也为项目的深化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智力支持,实现了个人与集体目标的双赢。

目前,高校环保社团经费来源主要依靠会员自筹、学校团委资助、商业赞助、环保项目小额资助几种渠道。

资金匮乏是社团发展面临的硬性挑战。

项目化运作可以从两方面为社团争取一定经费。

一方面是公益组织小额项目资助,如中华环保基金会发起的大学生环保公益活动小额资助项目、团中央发起的保护母亲河行动小额项目资助等。

这就要求所提交项目要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能够聚焦问题,有相对专业的设计和严谨的可行性论证,并对项目组织者提出较高要求。

如果社团一直坚持项目化运作的模式,必然积累了较为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也能产生严谨切题的优势项目,这样成功申报的几率较高。

另一方面是企业专项资助。

如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百胜餐饮集团必胜客品牌在全国17个城市发起的“必胜客绿色小超人项目,用于支持高校环保社团通过游戏的方式针对小学生开展环境教育。

除争取此类子项目之外,高校环保社团还须积极通过项目化的方式争取地方企业的支持,完成项目目标的同时推动企业的形象宣传。

生态文明教案 篇4

跨世纪的人才必须符合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的要求,把我们的接班人培养成具有现代意识的人,而环保意识是现代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保教育是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数学课程解读》中明确指出:这次课程改革突出思想品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科学教育、环境教育、艺术教育以及综合性实践活动等;而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数学课程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有着极强的逻辑性、科学性和知识性。它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者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数学课程中的环境因素,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环境教育,实现数学课程与环境教育的整合,使学生不仅在数学学科中学到数学知识,而且受到环境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确定教育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1、目标是努力和前进的方向。在小学阶段,环境教育应注重环保意识的起步培养,教育学生从生活的点滴做起,通过感知、体验自然培养起朴素的、根深蒂固的环境意识,因此我确立的教育目标是:关心知识意识实践。具体来说,关心:要深化个人对社会环境问题的关心,并对其具有一定的感受性;知识:对社会总体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有基本的了解,特别是对自己家乡海洋环境状况的认识;意识:明确个人对保护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强烈意识;实践:能为解决个人和社会的环境问题而采取适当的实践行动,深化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观念是教育行动的航标。教师的环境教育观念须具备以下几点:

(1)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新课程改革中提到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就是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当然环境教育也不例外。环境教育以人为本,是要全面认识环境教育的价值。它不仅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人,将社会需要的环境道德、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而且要注意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确立综合发展观念。环境教育的着眼点不仅看学生的环境道德发展,而且要通过环境教育促使全面发展;不只看他一时环境道德的提高,而且要着眼于他长远的发展。

(3)确立系统教育观念。我们要把环境教育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全方位地实施环境教育。从教育者方面看,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工都是环境教育工作者,人人肩负起环境教育使命;从环境教育内容方面看,要求教育的内容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使学生的环境道德水平在不断提高、深化。

(4)确立自身环保意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明确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要求,使之具有计划性;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教育因素,把教育和数学有机结合,使之具有整合性;结合教学实际引入国际国内环保新成就,增加教育信息量,使之具有开放性;制定教案时,考虑到与知识能力同步进行的环保教育,使之具有协调性。

二、充分挖掘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1、环境教育内容了然于胸,环境教育契机适时把握

在某种意义上讲,课本、教材已不再是我们老师上课时所局限的内容。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挖掘教材,使教材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所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并不是提倡每堂课都要进行环境教育,只有适用于环境教育的内容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就要求我们教师细心研究教材内容,对其中的环保内容做到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灵活有效地抓住时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发现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保护生态平衡和热爱自然的教育内容,现整理如下:可进行环保教育的项目主要内容

环境意识爱护植物意识

1、学校花坛里有多少盆花?

2、同学们种向日葵,棵数和幼苗叶子数量的计算

3、同学们植树,求树的棵数

4、计算草地面积的计算

5、森林里树的棵数

6、我国花卉品种的计算

保护动物意识

1、有关动物只数的计算

2、动物寿命的计算

3、动物消灭害虫数量的计算

4、动物在自然界中玩耍的图保护水源意识

1、小猫钓鱼

2、动物在水中嬉戏图

3、计算水中鱼的条数

4、桂林山水

保护耕地意识有关耕地的问题解决

节约能源意识

1、家庭节约用水、用电的问题解决

2、节约用纸的问题解决

环境知识

1、世界上的鸟及动物之最

2、中国部分濒危和受威胁动物数种

3、植树节(3月12日)世界环境日(6月25日)

4、世界部分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中国8.18,德国50.0)

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从建国初期的0.167公顷减至现在的0.08公顷,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60位之后。

6、全球人口、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及各省人口

7、地球陆地、海洋总面积

8、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亿双,需要砍伐二千五百万棵树

9、一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约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约85吨水

10、生产2000张贺卡要消耗一棵3米高的树;据调查,北京市每年圣诞节至春节的贺卡量达3000多万张,相当于砍伐10年生树木1万多棵环境行为

1、以春游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2、以打扫教室卫生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3、以参观自然博物馆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4、以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为背景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5、以学生收集易拉罐和矿泉水瓶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6、以统计方法调查各地降水量、家庭用电用水的解决问题

7、以收集废电池为内容的计算和数的认识

8、以环保小队进行环保大行动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9、以节约用水为内容的解决问题

10、以节约用纸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2、环境意识培养重中之重,良好环保习惯从小养成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中所渗透的环境内容可以分为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和环境行为,而环境意识所占的比例稍大些,这说明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多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良好环境的熏陶,以便帮助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新教材图文并茂,大部分插图都包含着环境教育内容,如我们的校园,让学生看到校园里整洁、优美的环境,在让学生数数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等,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姿多彩,生气勃勃;让学生知道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营造,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校舍、操场、游泳池是我们每个小朋友义不容辞的责任。

又如,新教材中呈现了许多动物的图片,第五册还出示了中国部分濒危和受威胁动物数种统计表,从这些数据当中激发了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同时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东北虎、亚洲象、中华鲟等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它们濒临绝迹,使学生树立爱护动植物的意识。

3、解决问题模式有效应用,节约资源意识逐步渗透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以环境保护为背景的解决问题题型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也是因为这种题型表述性强,所包含的信息量大。这说明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意多结合应用题的教学进行环境教育。在学生当中浪费水和纸张的现象很普遍,通过应用题教学渗透节约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他们误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通过环境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此外,还可结合应用题教学进行节约用纸以保护森林资源教育、海洋资源、保护耕地、节约能源和控制人口意识的教育。在教学应用题时通过合理改编穿插进一些环保知识:一棵树一天的氧气排放量、一个家用水龙头一天的流水量、近年来二氧化碳的增长量具体内容表格中已列举。

4、依据年龄特征合理安排,环境教育目标分步实施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与其它年龄阶段相区别的一些典型的特征。所以,在进行环境教育时应针对儿童年龄特点采取在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目标,分步实施环境教育,逐步提高要求。低年级通过渗透,让学生粗浅地认识和了解保护环境的基本知识,体会大自然的美丽,能自觉地爱护花草树木,激发美感,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可采用游戏等方法渗透;中年级可结合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环境知识,培养较强的环境意识,参与一些爱护和保护环境的简单实践活动,可采用数据渗透、编题渗透;对高年级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对环境进行初步观测、统计和分析,为解决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可采用实践活动和小课题研究的方法渗透。

四、加强实践活动,提高环保能力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能力。

1、与环境节日相结合。借助6月5日世界环境日、3月12日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2、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让环境教育的内容尽量贴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使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如:让学生了解我们每天产生多少废物,如何减少废物;让学生知道我们产生的废物哪些是可再利用的,哪些是不可再利用的,可再利用的应反复使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利用废弃物制作一些学具,变废为宝,既提高教学效率,又寓环境教育于数学课中。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之后,可以在练习拼摆组合图形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用火柴、废纸板和旧台历纸来制作各种图形并进行拼组;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一些废弃的各种长方体药盒、牙膏盒、饮料盒、火柴盒等作为学具使用;在教学《圆柱体体积的认识》时,还可让学生收集废弃的圆柱形易拉罐作为学具使用;在第七册教材《你寄过贺卡吗?》一课中,让学生知道了少寄贺卡的好处后,可以让学生用旧台历和废弃报纸、杂志做环保贺卡,让学生知道节约用纸,拯救树林!

3、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在学习《年月日》后,让学生说出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国家为什么要定3月12日是植树节,植树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这些问题以后,再追问学生:你能说出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吗?如果现在你不知道,课后可以查阅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在下一堂课进行交流。课后学生通过翻查日历、报纸等知道了与环境有关的节日除了植树节还有爱鸟周、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学生通过课外查阅,扩大了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

《统计》这块内容在新教材中分好几个阶段来完成:统计动物的数量(第三册)某地区1994年到2003年沙尘天气情况(第六册)城乡人口统计、由于绿化程度不同而导致各地降水量不均统计表(第七册)所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布置不同的调查统计任务,如调查家里每月水、电、煤气使用情况并制成统计表、调查家里每天垃圾数量、调查舟山海洋资源和海水污染状况等等。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提高了能力,从而诱发了学生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良好动机,增强了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保护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国民工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也符合陶行知先生的课程观,符合新课程改革和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形势需要。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立足生活教育、绿色教育,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善于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生态文明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知道绿色消费。

2、了解绿色消费对社会对人类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懂得绿色消费,绿色选择。教学难点:

绿色消费在旧有的人消费理念的中很难消除,将绿色消费深入人心。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合作教具准备:幻灯片、音频教学时间:1课时导入新课:

一、导入课题:

1、图片展示:能关掉水龙头吗

2、教师引入“传统消费”概念:

传统的消费方式。是以实物消费为主,把数量作为消费水平的标准,以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消耗为支撑,追求近期目标和当代人消费的满足,忽视未来人的消费需要,这种以消耗资源和浪费资源为特征的传统消费方式,不但资源成本高,缺乏可持续性,而且助长了不健康不文明甚至病态的消费行为。这种消费方式打乱了正常消费持续,与我国现实的国情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

3、图片展示:地球留什么给后代呀?

4、和学生一起分析“消费心理”。•从众心理(盲目从众不可取)

不当的消费心理:求异心理(过分标新吓死人)攀比心理(虚荣攀比活受罪)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求实心理(理智求实乐融融)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做理智的消费者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板书课题:绿色消费,绿色选择

二、进入新课场景:

1、学生讨论:(1)、什么是绿色消费????、(图片)(2)、绿色消费大家说:(图片)

2、小结: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

•绿色消费,不仅包括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物种环境的保护等。

3、观念更新:绿色消费并非消费绿色。

很多消费者一听到绿色消费这个词的时候,很容易把它与“天然”联系起来,认为绿色消费就是吃天然仪器、穿天然原料的服装、用天然材料装饰房间、到原始森林旅游等。

4、让学生了解:绿色消费在国外资料展示:

(1)德国:吃坏肚子,找食品警察德国人做菜时按人按量,从不浪费,也不吃过夜菜

(2)英国:超市里有“饮食顾问”

(3).英国人饮食追求健康。在他们看来,饮食首先要吃的安全,其次要保证营养,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称得上“健康”。为了获得更多的饮食安全、营养方面的知识,英国人可谓“不耻下问”。

加拿大:每天看食品安全报道

(4).加拿大前农业部长万克夫有一句名言:食品安全就是让消费者吃了不生病,因此加拿大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立足点也是“不得病”这几个字。

(5).日本:每月发知识手册在日本居民区里,都有专门的健康保健所,他们会为居民开办免费的食品安全学堂,由专门的食品专家为居民讲解如何辨别食物好坏。日本的食品卫生教育是从小就开始的,中小学的“家庭”教育里还有如何鉴别鱼肉的新鲜度这样的课程。

5、倡导学生绿色自然和谐健康的消费

1、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绿色标签(各种图标)我们的绿色消费行动

2、讨论:衣食行生活习惯

3、绿色新行动

绿色消费

绿色选择

可持续消费从我做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