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篇

2023-12-23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同学们在课堂上享受着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这离不开老师们辛勤准备的教案。为了让每一堂课都更加完美,我们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那么,如何根据课件来编写教案呢?为了满足您的需求,我们编辑了“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希望下面的介绍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作为您编写教案的参考和借鉴之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1课时进行教学。主要是在数学活动中,借助观察、猜测、验证等方式解决问题。

(2)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密铺的图案,也可以事先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密铺图案,课上展示给大家,以此帮助学生复习已了解的密铺知识,从直观上为学习新内容做好准备。搜集的图案可有多种,如由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一种基础图形组成的密铺图案,两种或两种以上基础图形组成的密铺图案,不规则图形组成的密铺图案等。呈现图案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密铺图案是由什么基础图形组成的?

(3)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密铺平面时只用一种图形,比如圆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同时出示该图形的彩色卡片并贴在黑板上),请你们猜猜看,哪种图形能用来密铺?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和想像,然后再通过铺一铺等操作活动进行验证并获得结论。或者先让学生想一想他们见过的哪些图形能够用来密铺平面,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图形呈现相应的图形卡片,然后围绕学生说出的图形,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拼摆,找出哪些图形可以密铺,哪些图形不可以密铺,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4)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并让学生任选一种可以密铺的图形铺一铺,上台展示并与大家交流拼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密铺的理解以及对图形性质的认识。

(5)在学生了解可以密铺的图形后,教师可以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用密铺的知识设计地砖图案;也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密铺。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答案,大致包括建筑(地砖、篱笆和围墙)、玩具、艺术(图画)等几个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然后再让学生任选一组瓷砖,在方格纸上设计新颖、美观的密铺图案。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让先设计完的学生数一数自己设计的图案中,不同的基础图形分别用了多少块,所占面积是多少。

(6)展示作品过程中,引导学生比一比,看看谁的设计更美观、更有新意,激发学生之间互评作品,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纳别人较好的方法。

(7)汇报交流之后,让学生进行更开放的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艺术的密切联系,经历创造数学美的过程。

(8)要注意,后面的教材中会继续安排有关密铺的内容,例如较复杂些的密铺、密铺的方法等等,因此在这里注意不要拔高要求,如图形能够密铺的条件(同一顶点的各个拼接图形角的和为360)会在中学的教材中介绍,这里就不需要让学生研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2】

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专项练习(三)

一、进一法、去尾法的实际运用

1.用塑料袋包装肉、用油桶装油或用车载物,求需要准备多少个口袋、油桶或车辆?

物品总量÷每份数=数量(需要的口袋、油桶或车辆)(通常用进一法)

例:李叔叔把80千克油分装到油桶里,每个油桶最多能装油4.5千克,李叔叔至少要准备()个这样的油桶。

2.用布匹做衣服、用纸订本子,求可以做多少件衣服、多少个本子?

物品总量÷每份数=数量(可以做的衣服件数或本子本数)(通常用去尾法)

例:有600张纸,48张纸装订一本练习本,可以装订()本练习本。

二、平均数问题: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如果总数量和总份数没有直接告诉,就要先算出总数量和总份数,最后才能算出平均数。

例1:工人铺设天然气管道,前4天铺设了49.6米,后3天铺设了45.6米,平均每天铺设多少米天然气管道?

例2:工人铺设天然气管道,前4天铺设了49.6米,后3天每天铺设了15.2米,平均每天铺设多少米天然气管道?

变式数量关系:1.平均数×总份数=总数量 2.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三、择优比较的运用

1.买东西时的择优问题,通常是比较单价,所以要先算出单价;也可以比较相同数量下的总价多少。

2.比较跑步的快慢,通常是比较速度,所以要先算出速度;也可以比较相同时间里跑的路程多少。

3.比较庄稼的收成好坏,通常是比较单产量,所以要先算单产量。

比较题有一个关键,就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才公平。

四、货币的兑换

把人民币兑换成外币,人民币÷兑换率=外币外币×兑换率=人民币

例:1美元可以兑换人民币6.34元,634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美元,5美元可以兑换()人民币。

五、读天然气表,电表或水表,算本月的费用通常是:

本月读数-上月读数=实际用量单价×实际用量=本月应缴费用

例:小红家上月天然气读数为478立方米,本月读数是506立方米,天然气的单价是每立方米1.7元,小红家本月应缴天然气费多少元?

六、出租车计费:

通常有:起步价+规定路程外按一定单价计价的出租车费(超出起步价规定路程×每千米的单价)=一共要付的费用

例1:泸州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6元,2千米以后按每千米1.6元计费,王老师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是8千米,王老师乘出租车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元?

演变一:(一共要付的费用-起步价) ÷起步价规定路程外的单价+起步价包括的路程=总路程

例2:泸州市出租车的起步价是6元,2千米以后按每千米1.6元计费,小明乘出租车从家到学校付了14元,小明家到学校有多少千米?

变式应用:上网费、停车费与出租车费道理相通。

七、电话缴费问题:(1)无月租计算方法是:每分钟通话费用×通话时间=应缴费用;(2)有月租费的计算方法:每分钟通话费用×通话时间+月租费=应缴费用。如还有其它费用,再加上这些费用。

例1:李奶奶每月通话时间约140分钟,请帮助李奶奶选择一种合算的缴费方式。

方式一:月租费15元,每通话1分钟0.18元;

方式二:无月租,每月来电显示6元、彩铃2元,每通话1分钟0.25元。

印刷厂印刷试卷等资料的道理同电话缴费问题相同。

八、轴对称图形:

在轴对称图形中,有的只有1条对称轴,有的不止1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扇形有1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九、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变式:平行四边形面积÷高=底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变式:三角形的面积×2÷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2÷高=底

3、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变式:(1)梯形的面积×2÷高-下底=上底

(2)梯形的面积×2÷高-上底=下底

(3)梯形的面积×2÷(上底+下底)=高

4.生活中有许多用到梯形法则的地方。

如:①把木棒堆成横切面是梯形的形状,可用:(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总根数,这个公式来算总根数。

②把合唱团的学生排成梯形形伏的,可用:(第一排人数+第后排人数)×排数÷2=总人数,这个公式来算总人数。

5.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可以把组合图形转换成几个规则图形来计算。

十、厘清数量间的关系:

1.王叔叔25小时加工100个零件,他平均每时加工()零件,加工一个零件需要()时。

问题一:零件个数÷加工时间问题二:加工时间 ÷零件个数

2.一辆汽车行驶50千米耗油5升,这辆汽车平均每升油可以行驶( )千米,行驶每千米耗油()升。

问题一:行驶路程÷耗油量

问题二:耗油量÷行驶路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3】

第1篇:五年级上册数学《摸球游戏》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数学《摸球游戏》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第一课时《摸球游戏》103--106页。

2、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1)二年级上册,学生学过《抛硬币》,初步感知:一定、可能、不可能。

(2)三年级上册,学生学过《摸球游戏》,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一定、经常、偶尔、很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

(3)三年级下册,学生学过《猜一猜》《转盘游戏》,进一步认识了可能性的大小。

(4)在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的学习中,他们又认识了等可能性。

而本学期所学的概率知识主要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所以说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三个年级的基础上的一个延伸与发展。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及五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与能力:通过摸球活动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摸球、猜测、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同时渗透概率的思想,从数的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难点:

因本课是让学生从活动中进一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并掌握用数表示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二、说教具、学具: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求知欲,我准备了盒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转盘、题卡,给学生准备了(每组)五个摸球的图片、一张表格、两个红圆片、一个白圆片。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采取用

(1)引导发现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

(2)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相互间的合作意识,这两种教学法相结合,批导学生会观察、会思考、分交流。

由以下几部分展开教学(出示流程图):摸球游戏-------机智问答-------感知数据(0、分数、1)----描述生活现象。

四、说教学程序:

(一)摸球游戏(复习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我谈谈第一个环节:摸球游戏。(贴出五个盒子的图片)

(课堂情境模拟)“同学们,老师这里准备了五个百宝盒,里面装有各种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五个盒子中,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老师,我认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里没没有白球!”“我认为5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白球最多有七个!”“我认为2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全是白球!”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让他们进行简短的交流。

这样的引入,学生既复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又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二)机智问答(用0和1表示“不可能、一定”)

“同学们,请看第一个盒子,能摸到白球吗?”生:不能。“那么,谁能用一个数来表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老师,就用0表示吧,0就是没有!”好,我们就用0表示不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在“不可能”边写下0)。那么,第二个盒子,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这时,有的学生说用1表示,有的学生说用2表示,因为里面有2个白球,我让他们进行简短讨论,最后,统一了意见,用1表示一定发生的可能性(在“一定”旁边写下1)。

(三)感知数据,生活中的0和1:

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0或1表示呢?这里,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了,有的说母鸡下蛋的可能性为0,有的学这节数学课真有趣的可能性为1……

这里,我放手让学生去说,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用0或1表示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让他们把数数回归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有了前两个盒子作铺垫,第三个盒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1/2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紧接着,我把问题抛向学生“怎么用一个数来表示第四、五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让他们自己去先思考,再讨论,再汇报。最好,学生得出了用1/8表示第四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用7/8表示第五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我再引导学生说出,这里的8表示的是盒子里共有8个球,共有八种可能的结果,这里的1是4号盒子里只有一个白球,同样,再引导学生说出这个7/8中的.8和7各表示什么。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让学生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我在给出0和1作铺垫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些问题由简入难,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学生碰到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运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从而得出用一个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从而突出了难点,也突破了重点,这也是我在处理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特色设计。

为了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我让学生小组做课后的“做一做”摸球游戏,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再次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然后,让学生解析为什么有的小组共摸了2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数是12次,而有的小组摸了1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数只有3次,而不一定是1/2?让学生认识实际摸球活动中记录的数据和标准概率1/2是有差距的,让学生明白摸球的次数越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越接近标准概率,这就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可能性的高度。

五、说板书

最后,我说说我的板书,这样的板书,简单明了,学生通过以前所学知识自然过渡到今天所学知识,(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符合学生的识知规律,期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2篇:五年级上册数学《摸球游戏》说课稿

分享一篇精彩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摸球游戏》说课稿范文,供你参考。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摸球游戏》教学说明

金田小学

乐永倩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现在我向大家介绍我对《摸球游戏》一课的教学预设,希望各位评委、各位老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第一课时《摸球游戏》。

2、教材解析

本节课所学的可能性问题是在学生二年级上册《抛硬币》,初步感知了一定、可能、不可能; 三年级上册《摸球游戏》,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一定、经常、偶尔、很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三年级下册《猜一猜》、《转盘游戏》,进一步认识了可能性的大小;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认识了等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他们知道能用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但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本节课中,我尽量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及五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摸球活动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同时渗透概率的思想,从数的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用数表示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5.教学难点: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 1

到白球的可能性为1/2,1白7红为1/8,7红1白为7/8。教师问:为什么要这些分数来表示呢?然后引导学生说出理由。

第三个环节:启思导疑

通过前部分的学习,学生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如何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还不够到位,为此我在启思导疑环节中,通过再次出示课本情境图,这次让学生说一说摸到红球的可能性,随即归纳出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盒子里球的总个数作为分母,要摸的颜色的个数作为分子”;这些可能性最大是几,最小是几?再让学生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在0-1之间。 第四个环节:实践应用

“数学是一种工具,掌握工具不仅需要理解,而且要应用。学以致用,正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为此,在练习环节,我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和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紧密联系生活挖掘训练素材,让学生以走进数学乐园的形式,设计了以下四道习题来巩固知识。 第一组:学以致用

让学生用“0”和“1”来填空。

(1)一个星期有7天的可能性为( )

(2)太阳每天早晨从东方升起的可能性为( )。 (3)公鸡下蛋的可能性为( )。

(4)一粒有1~6共六个数字的骰子,随便怎么投掷,出现数字“7”的可能性为( )。

(5)在深圳,一年四季都下雪的可能性为( )。 第二道

二、填空。

1、盒子里有10个球,3个白球、7个黑球 ,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 )球的可能性大,可能性是( );摸到( )球的可能性小,可能性是( )。

2、有6张卡片,分别标有

1、

2、

3、

4、

5、6六个数字,任意抽出一张卡片,抽出的数字是质数的可能性是( ); 是合数的可能性是( ); 是奇数的可能性是( );偶数的可能性是( )。

第三道

陶行知说过:“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富有生命与活力。因此,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来加工、整合训练素材,设计了乒乓球比赛的资料,把可能性的大小这一知识知识引向生活。

(1)你认为本次决赛中,谁获胜的可能大些?与同学说说你的理由。

(2)如果学校要推选一名选手参加区乒球选拔赛,你认为推荐谁比较合适?

第四道、趣味数学

根据成语意思用分数表示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平分秋色 十拿九稳 天方夜谭 百发百中

我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训练资源,选择可用分数表示的成语进行训练,实现数学教学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

第五环节:总结评价

这既是课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极好时机,更是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教学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共同参与评价。课末,我引导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实话实说。

可能性和生活联系很密切,课后请同学们做个有心人,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学会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去进行选择和判断。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书面语言,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一份浓缩的教案。本节课的板书遵循了科学性、条理性、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展示不可能用0来表示,一定能用1来表示,有可能用分数来表示,并在线段图上表示从而清楚的得出这些可能性在0—1之间。

总之,本节课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通过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摸球游戏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富有个性地学习,经历用数表示可能性知识的全过程,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以上就是我对《可能性的大小》一课的教学预设,希望各位评委、各位老师给我提出指导建议,谢谢大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4】

(一)学习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0页例3以及课后做一做。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学正方体时,应激活经验,回顾特点,对比长方体特点,感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二)核心能力

能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方体,建立空间观念,提高分析对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正方体、动手操作折正方体,自主探究正方体关于面、棱、顶点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对比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五)学习难点

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正方体的认识》名师教学课件,各种正方体实物,长方体模型,剪好书本第123页的正方体展开图。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5】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整数的概念,能够利用整数进行计算。

2. 理解与应用数字的位置和数位上的整数概念。

3. 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4. 掌握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5.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整数的认识与运算。

2. 数字的位置与数位上的整数。

3.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4. 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5. 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流程

1. 整数的认识与运算

(1)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整数的概念,如温度上升和下降,海拔的上升和下降等。

(2)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

(3)运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数字的位置与数位上的整数

(1)讲解数字的位置和数位上的整数的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等。

(2)通过游戏或练习让学生理解数字的位置和数位上的整数的关系。

(3)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数字的位置和数位上的整数。

3.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1)讲解分数的概念,并进行分数的简化。

(2)通过例题引入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让学生理解分数的运算规则。

(3)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掌握。

4. 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1)讲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并掌握计算方法。

(2)通过实际例子进行面积和周长的计算,让学生掌握应用面积和周长的能力。

(3)通过练习题巩固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5. 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1)讲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逆向思维、分步骤解决等。

(2)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例子和游戏引入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同时,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对整数和分数的概念理解不深,需要更多的例子进行讲解和练习。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思维不够开阔,需要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巩固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对整数、分数、面积和周长等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进行相应的运算和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6】

综合应用“量一量找规律”是在完成了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量一量找规律”活动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自制实验工具。

学生在充分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利用皮筋、木棒、盘子和细绳等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易秤。具体的做法是用细绳将盘子拴住做成一个托盘,然后用皮筋分别将托盘和木棒拴住。

2.收集实验数据。

学生利用自制的简易秤,依次称量1本、2本、3本等不同数量的课本,在统计表中记录称量的课本数和相应的皮筋总长度,并计算出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长的长度。

3.分析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的信息,并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启发学生讨论从统计图表中能够获得哪些信息。

4.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推理。

根据统计图表的结果小组合作探究皮筋长度和课本数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及此规律适用的范围。

整个活动不仅使学生经历从收集实验数据、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到根据统计结果推理事物之间内在本质关系的全过程,而且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未知事物的乐趣。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7】

1.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哪些不能密铺,使学生认识一些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

由于学生已经了解了密铺概念,教材不再给出密铺的概念及图案,而是直接呈现了学生熟悉的6种平面图形(即圆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并提出问题哪些图形可以密铺。接着,让学生利用附页中的图形,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任选一种图形拼一拼、铺一铺,探索并找出可以密铺、不能密铺(圆形、正五边形)的平面图形,进一步理解密铺的特点。找出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后,再让学生实际铺一铺,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密铺,并感受这些图形的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每次密铺的基础图形都是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同一种平面图形,两种或两种以上平面图形拼接在一起,也能进行密铺,但教材并不做要求。

2.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在方格纸上根据给定的两组图形设计密铺图案,计算出每次密铺中不同平面图形所占的面积,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美和创造美。

这部分内容包括三部分:

(1)从实际出发引出问题,让学生从两组瓷砖中任选一组在方格纸上设计密铺图案,体验用数学的乐趣。这里的两组瓷砖,一组由两个形状和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另一组由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长度等于平行四边形长边所在的高)组成,前一组密铺可以是用同一种基础图形将平面密铺,后一组密铺则是用两种基础图形密铺平面。

完成设计的方式,可以由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也可以由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形卡片,让学生拼出。建议学生在画或拼摆密铺图案时,要有序地进行。

(2)综合运用有关密铺、面积等方面的知识,统计自己在方格纸上设计的图案中,每种基础图形一共用了多少块,以及所占的面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利用附页中提供的图形,自由地设计密铺图案,这种图案可以由一种或两种基础图形组成(也可以由多种基础图形组成,尊重学生的选择,但不要求),通过学生的创作及交流,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用几何图形进行美术创作的想像力,让学生体验自己创作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