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优秀方案:共享用工指导和服务工作方案范本

2022-01-21
工作方案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

在开始一项建设之前,我们必然需要编制一份完整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保证我们行动的可靠性,那么如何写一份实施方案?推荐你看看以下的优秀方案:共享用工指导和服务工作方案范本,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企业之间开展共享用工,进行用工余缺调剂合作,对解决用工余缺矛盾、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稳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加强对共享用工的指导和服务,促进共享用工有序开展,进一步发挥共享用工对稳就业的作用,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共享用工指导和服务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支持企业间开展共享用工

支持企业间开展共享用工,解决稳岗压力大、生产经营用工波动大的问题。重点关注生产经营暂时困难、稳岗意愿强的企业,以及因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长期停工停产企业,引导其与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短期内用人需求量大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对通过共享用工稳定职工队伍的企业,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稳岗返还等政策可按规定继续实施。(责任科室:社会保险科)

二、加强对共享用工的就业服务

把企业间共享用工岗位供求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及时了解企业缺工和劳动者富余信息,免费为有用工余缺的企业供求信息,按需组织专场对接活动。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搭建共享用工信息对接平台,帮助有需求的企业精准、高效匹配人力资源。加强职业培训服务,对开展共享用工的劳动者需进行岗前培训、转岗培训的,可按规定纳入技能提升培训范围。对开展共享用工的企业和劳动者,免费提供劳动用工法律政策咨询服务,有效防范用工风险。(责任科室:就业促进与劳动关系科、就业服务局、人才流动中心)

三、指导开展共享用工的企业及时签订合作协议

指导开展共享用工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防范开展共享用工中的矛盾风险。合作协议中可约定调剂劳动者的数量、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内容、休息、劳动保护条件、劳动报酬标准和支付时间与方式、食宿安排、可以退回劳动者的情形、劳动者发生工伤后的责任划分和补偿办法以及交通等费用结算等。(责任科室:就业促进与劳动关系科)

四、指导企业充分尊重劳动者的意愿和知情权

指导员工富余企业(原企业)在将劳动者安排到缺工企业工作前征求劳动者意见,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共享用工期限不应超过劳动者与原企业订立的劳动合同剩余期限。要指导缺工企业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企业规章制度以及劳动者需要了解的其他情况。企业不得将在本单位工作的被派遣劳动者以共享用工名义安排到其他单位工作。(责任科室:就业促进与劳动关系科)

五、指导企业依法变更劳动合同

原企业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将劳动者安排到缺工企业工作,不改变原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劳动者非由其用人单位安排而自行到其他单位工作的,不属于本通知所指共享用工情形。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指导原企业与劳动者协商变更劳动合同,明确劳动者新的工作地点、工作岗位、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报酬、劳动条件以及劳动者在缺工企业工作期间应遵守缺工企业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等。(责任科室:就业促进与劳动关系科)

六、维护好劳动者在共享用工期间的合法权益

指导和督促缺工企业合理安排劳动者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保障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及时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结算给原企业。指导和督促原企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和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并不得克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以任何名目从中收取费用。指导和督促原企业跟踪了解劳动者在缺工企业的工作情况和有关诉求,及时帮助劳动者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劳动者在缺工企业工作期间发生工伤事故的,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由原企业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补偿办法可与缺工企业约定。(责任科室:就业促进与劳动关系科、社会保险科)

七、保障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工作的自主权

劳动者在缺工企业工作期间,缺工企业未按照约定履行保护劳动者权益的义务的,劳动者可以回原企业,原企业不得拒绝。劳动者不适应缺工企业工作的,可以与原企业、缺工企业协商回原企业。劳动者严重违反缺工企业规章制度、不能胜任工作以及符合合作协议中约定的可以退回劳动者情形的,缺工企业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原企业。共享用工合作期满,劳动者应回原企业,原企业应及时予以接收安排。缺工企业需要、劳动者愿意继续在缺工企业工作且经原企业同意的,应当与原企业依法变更劳动合同,原企业与缺工企业续订合作协议。原企业不同意的,劳动者应回原企业或者依法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回原企业或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原企业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缺工企业招用尚未与原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原企业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责任科室:就业促进与劳动关系科)

八、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和查处违法行为

指导开展共享用工的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劳动纠纷协商解决机制,与劳动者依法自主协商化解劳动纠纷。加强对涉共享用工劳动争议的处理,加大调解力度,创新仲裁办案方式,做好调裁审衔接,及时处理因共享用工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要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及时查处共享用工中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以共享用工名义违法开展劳务派遣和规避劳务派遣有关规定的,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责任科室:调解仲裁与信访科、劳动监察大队)

局相关科室及下属事业单位要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企业开展共享用工的指导和服务,引导共享用工健康发展。

03Kkk.com相关文章推荐

方案范文:春节旅游安全服务保障工作方案优秀篇


根据1月8日召开的县“县局司镇”工作联席会议要求,按照“安全优质、平稳有序、客货兼顾”的总体要求,力争“春运”期间在县境内不发生源头管理道路交通事故,为新春佳节创造一个良好、安全、便利、快捷、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千方百计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根据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春运道路运输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并结合我县道路运输的实际,制订20xx年县“春运”期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1月8日召开的县“县局司镇”工作联席会议要求,今年的“春运”工作于1月10日起至2月18日结束,为期40天。在“春运”期间为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出发,认真履行好今年“春运”期间道路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各项任务和职责,为广大人民群众出行提供安全、良好的通行环境,力争“春运”期间不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一是减少一般事故,遏制重大交通事故,二是安全生产形势明显趋于稳定,在我县境内实现持续好转。

二、组织机构

成立以所长为组长,副所长为副组长及各股室长为成员的春运道路运输安全保畅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运管所办公室,办公室电话: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

三、提高认识、狠抓落实

我单位及各运输企业要结合我县实际,部门领导要组织本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特别是驾驶人员召开春运期间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牢固树立起“安全在我心中”的安全意识,加强各个环节的自纠自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防患于未然,切实把安全工作抓紧抓实。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春节期间漳扎镇路检路查及客货运输保畅工作。根据旅游人数划分的4个等级分级处置,人数达2万人以上设火地坝国大停车场、蓝天停车场、甘海子及县城4个点位,2万人以下设火地坝国大停车场、蓝天停车场2个点位,保障春节旅游运输安全有序。

(二)是加强营运企业的源头管理。在开展“春运”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前,各运输企业必须对客车驾驶员进行一次安全培训教育。凡未经教育培训的不得参加“春运”。要求企业按会议精神对企业内部进行一次安全隐患大检查,对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和等级不符合规定或未按规定进行维护和检测的不得参加“春运”。对有固定班线,因客流量大确需加班的,必须严格审查安全措施后方可签发加班牌。凡到期未进行定期年度检验和维护保养不合格的客车,坚决禁止上路。在1年内报废的客车,不得从事长途客运。

(三)加强“春运”道路交通安全客车的动态监控。建立客车动态运行记录仪GPS管理制度,定期收集、分析客车运行动态数据,及时处理驾驶员违规操作行为,“春运”期间严格执行“六严禁”规定。严禁超载、超速、超时和疲劳驾驶。一旦有上述任何一种行为发生的,一律从严处罚并取消“春运”期间道路交通运输资格。

严格控制包车和核发包车线路牌的管理。对违规发放包车线路牌、加班牌的从严查处。

(四)加强客运企业和客车站(点)的安全管理。督促客运企业实行管理人员分组、分片安全责任承包制度,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包线、包车、包驾驶员并逐一签订安全生产承包责任书,合理调配营运车辆,绝不允许驾驶员疲劳驾驶。加强客车站(点)的管理,坚决杜绝客车超载出站现象,严格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的班次签单责任制,实行“谁值班、谁签单、谁负责”。实行车站领导驻站带班制度,严格“三品检查,严禁“三危品”进站上车。对出站客车进行安全提示。车站对发往途经冰雪路段的客车要检查车上是否备有防滑链、三角木、十字镐、砂袋等防滑设施。没有配置的,要配备后才能出站,并提醒驾驶员在行至冰雪路段时,必须挂好防滑链方能运行。

(五)要对驾驶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驾驶员要坚决注销从业资格证,并严把驾驶员的准入关,对以上各环节的实行责任倒查。运政驻站人员要严格执行驻站监管日志填报制度,监守岗位,严格监管,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六)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严格执行“三把关一监督”,认真执行“三不进站、六不出站”签单制度,运输企业要实行领导带班制,并将驾驶人员身体状况纳入隐患排查范围,杜绝驾驶人员带病上路。将安全例检工作做到“安检、自查、例检制度化。

五、落实值班制度、做好信息上报工作

要坚持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做好信息上报工作。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单位负责人要及时赶赴现场指挥救援,并在3小时内报送有关情况,不得拖延或隐瞒。

【精选】县助老适老金融服务工作方案分享


为切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xx〕45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提升老年人支付服务便利化程度的意见》(银办发〔20xx〕183号)通知精神,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推进老年人金融服务便利化工作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综合金融服务,各部门要围绕践行金融为民初心,从现金管理、支付服务和普惠金融三方面入手,紧盯金融网点、水电气缴费大厅、医院、超市和行政服务大厅收费窗口等老年人日常的高频金融场景,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贴合老年人需求的“助老适老”金融服务。让老年人搭上“数字快车”,在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辖内金融机构围绕“多方联动、分类施策、精准服务、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互惠共赢”的工作方针,以政策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指引,以规范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督制度为支撑,通过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普适性金融服务与老年客户特殊需求相结合,线下柜面服务与线上渠道服务相结合等方式,有效地将各项暖心服务传递给更广泛的老年客户,从而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水平。

三、工作内容

(一)资源整合,强化服务管理。即辖内金融机构应本着资源共享的工作方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通过“金融助理+部门融合”的服务模式,拓展金融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一是依托平台,开展精准服务。各金融机构可依托已设立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和现金示范区,开展农村地区老年人金融服务需求征集,并及时为农村地区老年人各群体提供精准金融服务。二是窗口前移,提供精心服务。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以入驻行政服务大厅、公积金管理中心等设立服务台,或派出金融业务指导员深入网点附近的医院、超市等指导帮助老年人办理相关金融业务。三是信息共享,开设全景服务。将传统金融服务资源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促进惠民政策和金融科技高度融合,实现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的有效整合,为各参与方提供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实现政府监管效能、市场发展效率与银行经营效益互惠共赢良好格局。

(二)健全制度,提升服务质量。辖内金融机构应在完善服务制度上“用功”,即针对农村地区老年人群体的特点,建立一套标准化老年人服务工作制度,细化助老适老服务要求,从制度层面压实主体责任,规范敬老爱老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健全上门服务机制,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提供上门服务,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真正为老年客户解除后顾之忧。二是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要求各金融机构以提高金融服务便利度为目标,在各营业网点为年满6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设绿色通道优化服务窗口,指定专人提供“一对一”负责接待、引导、辅助、询问、办理等多个服务环节,确保各项精细化服务落到实处。三是优化助老服务。针对特殊群体,制定个性化特色上门服务项目和内容,组建上门服务机动分队,实现服务“最后一米”。

(三)完善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各金融机构应在完善服务措施上“用心”,即根据老年客户的特点,一是配备完善设施。即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均要配备爱心座椅、老花镜、验钞机、雨伞、饮水机、医疗箱等便民设施,在雨雪天气及时铺放防滑垫,摆放小心地滑标识牌,加强人性化管理,提高老年人服务满意度。二是加快设施改造步伐。各金融机构应加快ATM机、自助开卡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普惠金融便民服务点机具等服务终端适老升级改造步伐,通过采取大字体显示、语音辅助引导和优化服务界面、增加转账风险提示等举措,消除老年人支付服务数字鸿沟,增加老年风险防范意识。三是完善便民设施功能。即将收集服务需求、受理“老年人优待证”、发放节日慰问品、受理城乡医保缴交等便民惠民服务加载至便民服务终端上,通过丰富农村便民服务点“助老适老”服务内涵,提升便民服务的深度、广度与温度。

(四)加大宣传,提升服务效果。各金融机构应在完善服务宣传上“用力”,针对目前多发的电信诈骗、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情况,通过加大金融业务宣传,解锁多层次老年服务,为下一阶段开发老年人“能懂得,能辨别,能使用”数字金融服务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一是将营业网点作为金融知识宣传普及的主阵地,通过液晶电视、LED显示屏滚动播放防范金融诈骗、集资洗钱危害等金融知识,柜台上摆放各类金融知识以及防诈骗手段宣传手册,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二是以“3·15”金融消费权益日、6月“普及金融知识,守住‘钱袋子’”和9月“金融知识普及月”等活动为契机,深入乡镇、村、社区集市等人流密集区域,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对老年客户进行面对面深入宣讲,提高老年人的金融防范意识,树立健康的金融投资理念。三是开设老年人金融知识课堂。即要求辖内各金融机构以轮值的方式,定期为老年人举办金融知识讲座,通过大讲堂方式增强老年人防诈、防骗能力,解决遇到的问题,帮助有能力、有条件、有意愿的老年人熟悉智能化服务,融入数字时代。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各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助老适老”金融服务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层层抓好落实,确保各自网点对老年人金融服务要求落实到位、执行到位。要全面提升服务深度、广度和温度,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创新相结合、普遍适用与分类推进相结合、线上服务和线下渠道相结合,让金融科技成果更好惠及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

(二)加强部门协作,实现互惠共赢

各金融机构应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依托机构网点分布城乡、深入社区等优势,加大与政务、公共事业、医疗、商超等机构合作,开展老年人政务代办、医疗代办、健康讲座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关爱、帮助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巩固客源,互惠共赢。如,依托便民服务点开展国债下乡、保险理赔等业务。

(三)强化便民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各金融机构应加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适老性工作管理,建立并落实定期服务工作机制。如,按月上门提供残旧钞换新和小额面值人民币补足和金融需求信息征集服务等,确保银行卡和现金受理渠道畅通,各项金融精准服务有效地落到实处。

(四)注重工作成效,纳入督促检查

各金融机构要将“适老助老”贯穿日常业务工作之中,夯实基础,努力创新,为创造县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无障碍良好环境奠定坚实基础。人民银行县支行将落实属地监管职责,把服务工作纳入对金融机构的“两管理两综合”考核。

(五)分类细化管理,强化责任落实

为确保助老适老工作有效地落到实处,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从组织管理、设施改造、宣传推广、服务成效等方面,对县金融机构助老适老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评出A、B、C三个等级,年终将该指标作为金融机构当年文明单位创建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具体由县文明办负责实施。

气象局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方案分享


20xx年是十四五开局一年,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市局关于做好气象为农服务的意见,以确保粮食生产为前提,把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为了进一步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切实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更好地发挥气象在“三农”服务实际工作中的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天气过程不放过”的服务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服务理念,紧密围绕我县经济建设,将为农服务放在首位,以重大性、灾害性决策气象服务为重点,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扩大农业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气象保障。

二、工作内容

(一)、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内容

1、构建有效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机制。建立县、镇联动、部门合作的农业气象服务机制,实现针对性和快捷性的农业气象服务。加强与农业局的合作,修改完善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为农服务指标、农业气象服务标准。

2、强化农业生产关键期气象服务。我局根据农业生产状况与气象预测、预报、情报,及时对农业生产决策部门及广大农户发布农业气象专题信息,为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趋利避害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在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关键农事季节和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开展关键农事气象保障服务。及时发布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针对灾害的可能影响提出防御措施,指导农民有效防灾减灾。

3、开展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紧密结合我县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气象服务,开展茶叶采摘期专题气象服务,开发适合本地的精细化服务产品,开展针对性特色服务。

4、干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充分利用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区域自动站和雷达等开展干旱、洪涝、冰雹等监测预警服务,开展灾害性天气预报,并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等进行有效服务。

5、低温冷害气象服务。加强对倒春寒、秋季低温、寒潮、雪灾、霜冻等低温灾害性天气分析研究,提高对低温冷害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能力,结合水稻、茶叶、蔬菜水果等的习性,有针对性等开展服务,提出相关预防措施建议。

6、加强气象预警服务。完善气象预警发布平台,规范预警信号发布制度,充分利用手机短信、电视天气预报、电子显示屏等媒介,及时有效地将天气预警信息发布到党委政府部门、涉农单位和村级领导手中,为农村防灾抗灾做好服务。

7、做好农情、雨情、灾情的收集上报和灾害影响评估工作。出现灾情要深入第一线获取第一手资料,要尽可能采用照片、视频等方式反映灾害现场,按规定渠道上报上级业务管理和技术部门。每次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结束后,及时对灾害成因、灾害程度、预报服务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提高防灾抗灾的针对性。

(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1、构建基层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

(1)完善防灾减灾成员体系,并将气象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定期召开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成员会议。

(2)完善平阳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气象应急响应预案体系,建立乡镇、分灾种专项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村级气象灾害应急计划,组织针对重大气象灾害的防御演练。

(3)政府出台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的相关规定,建立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制度,积极推动镇、学校、医院等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申报认证。

2、形成精细化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能力。

建立预报到乡、乡乡有站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实现农村突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准确率接近城市水平。

3、建设覆盖广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

(1)建设县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做好乡镇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维护工作,保障其正常运行;健全电视、广播、短信平台、声讯电话等多渠道信息接收手段,保证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预警信息送达农村每一个地区。

(2)建立县、镇各级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提供气象信息手机短信服务。在洪涝多发区、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建立气象局与乡(镇)的双向信息传递机制,通过手机、固定电话通知村气象灾害防御负责人和气象信息员。村级建立通知到户的预警信息传递机制,通过电子显示屏、高音广播、信息专栏等方式向农民发布气象预警信息。

优秀方案:旅游市场服务质量综合提升工作方案大全


为进一步规范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构建“规范有序、和谐稳定”的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我镇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制定街镇旅游市场服务质量综合提升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街镇按照全县一盘棋的工作原则,坚持日常监管与指导提升相结合,以打造放心、舒心的旅游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目的,以建设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旅游业为目标,通过开展旅游市场整治提升行动,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旅游环境,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巩固“扫黑除恶”“放心消费创建”“平安建设”等工作成效,切实保障旺季旅游市场秩序平稳有序,为建党100周年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二、提升重点及任务分工

--街镇宣传组

1.对旅游市场服务质量综合提升行动中各站所、各成员单位开展提升行动措施、进展和效果进行宣传报道。大力宣传守法诚信经营的旅游单位和从业人员,对涉旅的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曝光,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

2.配合文旅部门及时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有关街镇旅游资讯,引导游客有序游览。

--文旅工作人员

1.指导A级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完善旅游安全制度,重点加强对景区、导游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增强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和处置能力。

2.联合公安等部门查处无证经营旅行社业务的“黑门店”、无证招徕游客的“黑导游”、无讲解资质的“黑讲解员”。

3.加强星级饭店、星级农家乐申报评定工作,督促完善硬件设施和提升软件服务水平。

4.指导A级旅游景区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隐患档案、旅游高峰期疏散预案等,及时通过官方媒体向外发送景区客流量现状,全面向社会公布景区预约方式和预约电话,确保不出现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的现象发生。

5.积极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游客文明有序参观。

--镇派出所

1.按照发展全域旅游要求,完善街镇旅游警察机制,净化各景点周边旅游治安环境。

2.旅游旺季对重点旅游景区加强治安巡逻,打击各类涉旅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协助指导景点做好旅游高峰期人流、车流的安全疏导,防止大规模交通堵塞,预防人流踩踏等事故发生。

3.积极参与旅游市场秩序整顿,配合文旅、市场监管、交通等部门查处“黑社”、“黑导”、“黑车”、“黑店”“黑网站”等各种涉旅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4.加强游客聚集区域(酒店、娱乐场所、夜市、旅游购物场所等)治安巡逻、排查,严厉打击针对游客的盗窃、勒索、诈骗、打架斗殴、酗酒滋事、暴力宰客等违法犯罪行为;整治小旅馆经营者争抢、拉客叫客现象,切实保障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镇市场监督管理所

1.对景区内部及酒店、饭店、饮食摊点、旅游团队接待餐厅的食品卫生、就餐环境和后厨卫生规范管理,杜绝食品安全隐患。

2.查处旅游购物店和沿街土特产经销店所售商品以次充好、过期、超前标注、不明码标价、短斤少两、计量器具不规范行为。

3.对景区区间车、特种游乐设施等加强监管,对旅游酒店、餐饮等游客聚集场所电梯进行严格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4.加强餐饮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

5.加强旅游商品、纪念品的质量管理,对旅游商品、纪念品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旅游商品行为。

--镇卫生院

1.指导协助各景点建立医疗、紧急救援、紧急救护、救护运送等服务体系,负责联系并指定救援运送医院,协调景区与指定医院签订救援运送协议。

2.对酒店住宿业进行排查,确保客房布草、洗漱用品消毒消杀到位,从业人员健康状况良好。

--镇交警队

1.在旅游旺季加强安排部署,拟定疏导路线,在通往重点旅游景区道路增加警力,在不影响正常交通秩序的情况下增设临时停车位,引导游客车辆就近停靠。

2.对轻微违章的外地游客车辆采取只纠不罚的人性化管理办法,体现街镇交警的人文关怀。

--各A级旅游景区

1.继续开展创建文明旅游景区和平安旅游景区活动,从制度建设、人员、措施、设施维护、预案制定和教育培训等方面抓好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开展安全排查,增强旅游安全事件处置能力;及时全面向社会公布景区预约方式和预约电话,确保不出现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的现象发生。

2.提升窗口服务质量。(1)进一步完善管理规章和服务标准,全面推行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2)加强职工队伍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和素质教育,坚持开展从业人员文明礼仪、技能技巧培训;(3)讲解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商业经营人员统一着装,全体职工统一佩戴编号工牌;(4)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和管理,规范着装配饰,配备语音讲解器材,整洁仪容仪表;强化党史知识、革命史知识、县情知识等培训;强化讲解技巧训练、普通话训练;严格规范讲解员的讲解和接待服务行为,使每个讲解员都成为的窗口和形象大使;(5)组织专家对讲解词内容进行全面修改、挖掘、提升,重新高质量地编写景区讲解词;(6)组织专家对革命旧址展示的照片和文物的介绍进行精准核对并修改,确保历史知识准备无误;(7)建立快速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

3.提升景区环境秩序。(1)提高景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水平,消除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现象,定期对环境卫生进行大扫除,及时清理景区周边、房前屋后等卫生死角,做好日常保洁;加强花草树木的管理,及时清理枯树、枯枝、落叶等垃圾;(2)规范景区内部的经营摊点,经营证件张贴在醒目位置,出售的商品要摆放整齐、明码标价,不占道经营,要坚决取缔“三无”商品;(3)规范宗教场所经营行为,严肃查处各种欺客、宰客及诱导、胁迫游客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4)规范管理旅游景区停车场,做到环境整洁、标志清晰、收费公开、规范经营、停放有序;(5)保持厕所的干净卫生,落实专人管理,做到清洁无异味;(6)严格景区内施工企业的管理,对所有在建工程要按照文明工地的标准规范施工,外围要搭设整齐的护栏或护网,与参观区隔离,并悬挂警示牌匾,确保游客通行安全;(7)杜绝“黑导”、“黑车”进入景区。

4.加强价格管理。旅游景区的商品价格、旅游服务收费价格、门票价格及其减免优惠政策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并做到明码标价。杜绝各种欺行霸市和不明码标价、不在显著位置标价、虚抬价格、以高额回扣揽客等行为。

5.完善旅游服务设施。规范游览线路,完善导引标识牌;规范游客须知制作标准,具体包括须知内容、悬挂位置、尺寸、高度、字体、颜色、质地、英文释义、参观时间等,必须做到内容合理、标准统一、醒目美观;设立游客服务咨询窗口或桌台,公示服务标准、服务承诺,公示岗位监督照片,设立意见箱,公布投诉电话,并保持24小时畅通;常态化开展文明旅游志愿者服务活动。

6.规范景区内部安全,安保人员、监控设备、消防设施设备到位,加强安保人员培训,有应急疏散预案,区间车、特种游乐设备和高风险旅游项目检测、操作人员培训到位。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各村及各站所要正确认识旅游市场服务质量综合提升行动,正视目前旅游市场现状,克服松懈思想和厌战情绪,增强旅游市场服务质量提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属地监管原则,根据辖区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方案,制定具体的工作安排。

(二)落实责任,密切协作。各村及各站所要按照县、镇统一工作部署,突出重点,认真落实提升工作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要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三)积极引导,注重实效。要引导各旅游企业强化员工教育培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并在自查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诚信制度建设,督导从业人员规范经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正确引导舆论,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行动氛围,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曝光,净化旅游环境,对工作中好的做法、事例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发挥正面典型的引导作用。

方案范文: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方案范本


根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xx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下达20xx年中医药发展省级补助资金(第二批)的通知》要求,为深入推进中医药服务进社区,满足居民中医药服务健康需求,确保完成“十三五”期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馆目标任务,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经局党委研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填平补齐”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项目建设,改善群众中医药服务环境和体验,开展人员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配备中医诊疗设备,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方便社区群众就近享受规范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二、项目范围与内容

(一)项目范围

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项目内容

1.改善中医诊疗环境。将中医药科室集中设置,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域;装饰装修采用中式风格,突出传统文化特色;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

2.配置中医诊疗设备。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诊疗设备配备标准,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按程序接入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健康信息平台。

3.开展中医药人员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本机构中医药人员进行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区中医医院组织本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骨干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开展不少于2天的中医药服务培训。

4.开展中医药技术服务。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确保能安全有效开展和规范化操作针刺类、灸类、刮痧类、拔罐类、中医微创类、推拿类、敷熨熏浴类、骨伤类、肛肠类以及中药饮片等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详见《中医医疗技术手册》)。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区卫健局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我区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管理。项目单位要制定项目工作实施计划,报区卫健局审核同意后开始实施。

(二)资金安排

20xx年省财政下拨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专项经费共20万元,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其中15万元划拨入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5万元划拨入市区中医医院,用于开展全区中医药人员培训。

四、项目执行时间

20xx年12月底前全部执行完毕。

五、项目监督与管理

(一)项目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同时加快项目执行进度,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完成后做好自评工作。

(二)省、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将根据项目实施情况适时开展评估,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区卫健局将把项目建设工作纳入项目单位年度考核,项目执行实际效果将作为今后安排相关中医项目资金的依据。

(三)项目单位要切实做好项目资料的收集、归档。

精彩范文 小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工作方案汇编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切实解决小学生放学后托管问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结合区各小学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落脚点,以服务学生、家庭和社会为宗旨,着力破解学生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孩子难以接回、无人看护的问题。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xx〕2号)和《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通知》(吉教联〔20xx〕14号)文件精神,着力破解“三点半难题”,解除群众后顾之忧,使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自愿参加。以服务学生、家长为宗旨,着力破解“三点半难题”。本着家长自愿参加的原则,充分尊重家长需要和意愿,由有需要的家长自愿报名,接受课后托管服务。

2.坚持以学校为主体。课后托管服务由学校组织实施,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和监督下进行,确保托管科学、规范、安全、有序。

3.坚持规范操作。各校在本方案指导下制定本校的实施方案,完善制度,落实责任,规范操作。以学生自习、为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辅导,以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为主。坚决不允许利用课后托管时间进行集体授课、补课。

4.坚持以安全为主。加强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发挥学生校园保险作用,切实保证课后服务期间学生安全问题。

二、实施范围、课后托管时间及实施步骤

(一)实施范围

从20xx年秋季开学开始,在城区各小学全面实施课后托管。

(二)托管时间

托管时间:星期一至星期四(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除外)下午3:30放学后至5:00(夏季可延长至5:30)。每周五下午3:30放学,3:30-5:00为教师集备或者政治、业务学习时间。

(三)实施步骤

1.调查动员阶段:

各个学校要成立课后托管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教师大会,做好教师动员工作,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

2.工作准备阶段:

学校制定课后托管工作实施方案及安全预案等各项制度,进一步明确托管工作职责分工,上报教育局审核。结合学校实际确定特色活动科目、教师、场所等,为实施课后托管服务做好准备。

3.实施阶段:

课后托管开始实施,学校课后托管工作领导小组对托管服务全程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职责,确保托管服务安全运行。教育局也将加强对课后托管的过程性监管和指导,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活动安排进行规范。

三、托管服务师资力量、课程内容、管理形式

(一)师资力量。学校管理和服务工作要由校内教师自愿承担,要筛选身心健康、业务能力精专的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学校和教师要签订责任状。

(二)课程内容。采取作业辅导加特色活动课的形式,其中特色活动以体育、艺术、社团活动为主,将琵琶社团活动纳入其中。不得利用课后托管时间进行集体授课、补课,不得将课后托管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

(三)管理形式。以“静态辅导+动态活动”为基本托管运行模式,主要以学校为主,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

四、托管经费来源、使用、管理

(一)托管经费来源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可根据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设定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的,应当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性原则。按有关规定由省级教育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联合报省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执行。”基于我区实际,拟采用收取服务性费用的方式筹措课后服务经费。考虑我区的学校实际、教师工作量、家长承受能力等,同时借鉴其他县市的收费标准,我区收费标准拟暂定为每生每月80元,按月收取。将来省相关部门确定统一收费标准后,如有偏差再依据规定重新核算。

(二)托管经费的使用

课后服务经费专项用于保障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所产生的开支,如参与课后服务的一线教师、带班领导、后勤保障人员的补助费和因开展课后服务而产生的水电费、开展活动所用设备和耗材的购置、管理运行经费及集体培训等。各学校要定期公示托管经费的使用情况,经费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三)托管经费的管理

区教育局财务科、监察室对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要确保托管经费专款专用。

五、托管服务程序

是否参与课后托管服务,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参加托管服务的学生,由家长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同意并公示确定后,学校与家长签订托管协议,按照本校工作方案实施。学校要成立课后服务领导小组,实行领导带班制度,每天由副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督促检查课后服务情况,同时设定专人以年组或者楼层为单位进行监管,做到全程有效监管,确保课后服务安全。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学生课后托管服务,事关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区教育局成立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工作的谋划、指导和监督。局相关科室、直属部门、各小学校要统一思想,切实把学生课后服务作为民生工程抓实、抓好,积极稳妥推进。

(二)强化学校主体责任

学校要制定完善的服务方案和管理制度,负责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要成立组织机构,每学期要制定详细的课后服务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建立学生安全保障机制、家校联系制度、准入和退出机制、公示制度、课后看护日志等各项管理制度和机制,做到集中有人监管,活动有安全措施、进出有统一组织,保障工作安全有序开展,要建立信息平台,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托管的科学化水平。课程设置要科学合理,学校要审核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并给予恰当的指导,确保课后托管服务让学生满意。要加强对参与课后托管服务教师的在岗培训,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三)加强安全管理

要加强课程设置、活动场所、设施设备的风险预评估,同时积极协调保险公司,将该时段纳入校方责任险和学生校园意外伤害险的承保范围。各学校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托管服务安全管理办法,做好活动安全预案,保障师生的安全,确保托管服务顺利实施。

(四)坚持利民惠民

课后托管服务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贫困家庭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给予适当的费用减免政策(以建档立卡为主的贫困学生,每月按收费标准减免一半费用),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托管服务,确保惠民实事落到实处。

(五)坚持家校协作

加大宣传力度,增进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学校要在每学期开学,通过发放告知书、信息提示、召开家长会、签订托管协议和责任书等形式,明确学校、社会、托管人员和学生的权利义务,切实界定清楚责任、保障各方知情权。定期征求家长意见,及时完善改进课后服务工作质量。要建立以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为主,社会评价机构参与的督导评估体系,切实加强课后托管的过程性监管和指导,对在检查和督导中发现的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方案精选】区城乡社区近邻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优秀篇


为充分发挥试点先行作用,根据《关于推行城乡社区近邻服务的实施意见》(社办〔20xx〕1号)、《省民政厅关于开展城乡社区近邻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民建〔20xx〕21号)和《市民政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民〔20xx〕18号)要求,现就我区城乡社区近邻服务试点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传承弘扬在工作期间大力倡导的“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在福州考察时对社区工作提出的“三个如何”重要要求,深入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以近邻党建为引领,以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为基本内容,以政府公共服务集约供给、居民邻里互助、社会力量参与为主要方式,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助推省“一十百”试点活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面推行城乡社区近邻服务探索路子、总结经验、培育模式。

二、主要任务

试点社区:确定镇海街道阔口社区、镇海社区、拱辰街道拱辰社区、濠浦社区4个社区为省级试点社区,西天尾镇后黄社区、黄石镇惠下村、北高镇山前村、拱辰街道张镇村4个城乡社区为市级试点社区,除省、市试点社区外,各镇(街)可参照方案各选择2个城乡社区开展区级试点工作。重点围绕近邻“五助”服务内容和三项服务方式开展试点工作,主要应包括:

1.积极有效地探索创新社区近邻助幼、助教、助医、助老、助困等“五助”服务内容;

2.在政府公共服务集约供给、居民邻里互助、社会力量参与等近邻服务方式方面,能够最大限度集聚各级各类治理要素、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成效;

3.依托“党建+”社区邻里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场所,加强城乡社区社工站(室)规范化建设,推进“五社联动”实践,让居民享受到更多专业、便捷、舒心的生活服务;

4.辖区小区100%推行近邻服务,各项工作措施有力、成效明显。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要把开展试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民政(社会事务)办主任为具体责任人的制度,定期分析研判工作进度。要以近邻党建为引领,采取一线工作、项目清单等方法,对工作进展、具体问题等定期会商、制定对策。

(二)制定落实方案。各试点社区按照所确定的省、市近邻服务试点,于3月26日前将《全省城乡社区近邻服务试点单位申报表》(见附件1)、《全市城乡社区近邻服务试点单位申报表》(见附件2)和工作方案等报送区民政局。各试点社区要制定方案、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三)注重工作实效。试点社区要确实发挥作用,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试点活动成为落实政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过程。此项工作将纳入省、市、区平安综治、乡村振兴和民政综合工作等考评内容。

(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新闻网站、“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报道近邻服务的先进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支持、参与近邻服务的良好氛围。

【精选】农民工外出服务工作组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区外出农民工疫情防控工作,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组织体系

牵头区领导:

组长:

第一副组长:

副组长:

副组长:

联络员:

成员:

二、责任分工

区人社局:1.负责农民工外出服务工作组疫情防控的统筹协调工作。2.做好区内农民工返乡情况统计摸排工作。3.加强疫情防控政策信息宣传,引导在外务工人员错峰返乡或在务工地过年,返乡途中做好个人防护,返乡后及时到村(社区)报到,减少外出聚集活动。4.负责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广泛收集企业用工信息,依托线上和线下渠道及时向农民工、推送,积极引导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5.做好农民工返岗服务,建立农民工返乡返岗监测预警机制,摸清农民工节后返岗出行需求,提前谋划返岗农民工健康服务及“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6.加强对辖区重点行业、企业劳动关系风险隐患定期排查,对出现的问题提前介入、及时处置,对涉及疫情的劳动关系政策的落地落实和企业劳动用工服务加强指导,支持企业职工自主协商处置劳动关系矛盾纠纷。

区交通局:1.负责车站、交通卡点等返乡农民工聚集区域的疫情防控工作。2.在车站、高速路服务区设置农民工服务台,为农民工提供消杀物品、常用药品、开水供应等便捷服务。3.为农民工返岗提供便捷服务,根据区人社局提供的返岗乘车需求,协调做好“点对点、一站式”专车直达运输服务。4.完成农民工外出服务工作组安排的其他工作。

区卫健局:1.负责做好境外返乡、中高风险地区返乡农民工核酸检测等工作;2.做好返乡农民工核酸检测等工作;3.完成农民工外出服务工作组安排的其他工作。

区公安分局:1.负责做好在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务工人员的数据摸排并及时反馈乡镇;2.完成农民工外出服务工作组安排的其他工作。

各镇:1.信息摸排全覆盖,组织村(社区)提前掌握返乡人员信息,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动员外出务工人员就地过年。2.登记造册全覆盖,组织返乡人员抵达居住地后向村(社区)报备,建立返乡人员信息台账,做到登记无遗漏。3.申领“天府健康通”全覆盖,引导返乡人员主动注册使用。4.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全覆盖,组织省外务工返乡人员进行免费核酸检测。对持有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直辖市为区)旅居史的返乡人员,从事冷链食品、隔离场所、医疗机构发热门急诊、海关和口岸、国际航空等高风险行业的返乡人员,督促其自抵达居住地之日起7日内每天向包户干部报告体温和健康状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置。5.劝导返乡人员减少外出和探亲访友,提倡家庭私人聚餐聚会不超过10人,不大办酒席、不办坝坝宴,婚丧嫁娶活动尽量从简,避免人员扎堆和聚集。6.做好政策宣传、信息推送,引导人员返乡就业创业。7.开展人员返岗信息收集,及时反馈区人社局,做好返岗农民工“点对点、一站式”专车直达运输服务的组织工作。8.做好农民工返岗所需健康检查协调服务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积极开展工作。充分认识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坚决克服麻痹思想,认真履职,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二)认真摸排,加强信息报送。各镇每日下午5点前将当日摸排的市区农民工返乡情况统计表报送至工作组办公室。在统计报送过程中做好信息保密,以免造成信息外泄。(三)做好防护,确保自身安全。工作组的成员和各镇、村(社区)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自身防护。

优秀方案:指挥运营中心指挥调度工作方案范本


为积极推进全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实地调研指示要求,突出“实战实用”不搞“花架子”,将市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建成我省综合指挥的“先行军”和“示范点”。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挥中心聚焦为“科学决策、公正执法、公众应用、企业发展”服务,构建基于即时数据的情况调度工作指挥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充分集成共享,重要情况的统筹指挥调度,重大部署的数字化决策咨询,为全市经济社会运行指挥调度提供平台支撑。

二、主要目标

指挥中心一期重点围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民生诉求、城市管理等重要事项,优化应急处置流程,细化部门衔接协同,建立值班值守制度,根据数据动态实现实时指挥调度,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和系统数据对接情况,分批次入驻指挥中心。

三、主要内容

(一)实现五大系统全部功能性入驻

政法、应急、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城市管理五个部门业务及技术人员入驻指挥中心,实现“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应急指挥调度平台、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市级监管及交通执法指挥平台、数字城管系统等五个系统全部功能性入驻,并启动系统提升工作。

1.“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

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10人入驻指挥中心。依托市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系统,适时会商研判社会治理趋势规律,统筹协调处置和应急指挥,实现重大社会风险及矛盾纠纷的及时防范和妥善处置。对系统进行升级完善,构建平安地图,依托“全科大网格”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平安地图”建设,整合群防群治力量、稳定风险评估、信访案件详情、重点人员信息等因素,立体化展示平安创建、社会治理、维护稳定的各项元素;基于网格员上报事件分时间、分地域、分类功能,增加频发关键字统计功能,形成每月事件舆情分析报告;实现与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系统的互联互通,平台事件数据能够实时推送给生态环境、城市管理、交通运输部门;推进与省社会治理网格化智能平台联通对接,比对省级事项清单、数据规范,进行系统优化与调整,实现省、市、县、乡、社区、网格六级纵向贯通;依托“全民网格员”活动,实现“爱”APP与“全科大网格”APP互联互通,全体市民可以通过“爱”APP实时上报各类事件。

2.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市应急管理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2人入驻指挥中心,并将指挥中心作为市应急指挥中心的同步中心,实现视频会商互联互通。指挥中心组织接入相关部门涉及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的信息系统,为安全生产类和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提供支撑。

3.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

市生态环境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4人入驻指挥中心。负责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运行维护工作,并根据市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升级方案,完善指挥调度功能。下一步,开发市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一张图,实现全市生态环境信息预警、告警、综合分析、监测监管、决策支持全闭环处置;拓展应用场景,结合单兵、应急车辆、车载视频等现场信息,实现应急现场与指挥中心的视频、音频通讯。建立完善的物联网感知网络,入海排污口、入河排污口在线监测设备及视频监控设备逐步铺开建设;与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对接工地扬尘监控、地理信息等相关数据;与危固废管理系统、应急安全管理系统整合。

4.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市级监管平台

市交通运输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4人入驻指挥中心。负责完善重点营运车辆动态信息市级监管平台功能,加强“两客一危”运输企业智能设备的应用,实现重点营运车辆主动预防系统全覆盖。整合交通视频资源,在重点路段、桥梁安装智能感知设备,实现异常情况自动报警,推送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建设交通运输一体化指挥平台,完善交通行业运行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整合交通运输行业动态数据资源(对接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等企业平台)。加强与应急、城管、政法委、公安等多部门联合,通过平台资源共享,实现交通运输应急事件联动的一张图一体化指挥。

5.数字城管系统

市城市管理局选派业务及技术人员共6人入驻指挥中心,负责业务对接、系统升级、行业调度指挥,确保高效流转,工作有序推进。同步实施数字城管系统提升工程,建设监管中心应用系统和行业应用系统,包括指挥调度、环境卫生监管、园林绿化监管、渣土运输管理、市政管理和城市管理执法等子系统。同步完成城市部件数据普查、平台对接、感知设备硬件部署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改革工作专班。成立“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体制改革工作专班”,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双组长,市直各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工作专班设在市大数据局,下设六个工作组,统筹推进该项改革任务,明确责任,确保市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体制改革取得实效。

(二)建立指挥长值守机制。构建市级领导同志牵头值守,各入驻部门一把手任指挥长,各入驻部门班子成员轮流任值班长,各入驻部门工作人员为具体工作调度员的指挥调度体系。指挥中心负责部门间的系统对接、系统运维、数据共享、综合调度和分析研判,并在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上做到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

(三)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由市级分管同志定期或者适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完善工作体制,加强入驻部门间协作配合,及时响应解决问题,高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重点工作、重要事项。

(四)完善资金保障机制。由指挥中心牵头,会同各入驻部门测算入驻指挥中心经费及指挥中心日常运行经费,由市财政局审核后统筹相关资金予以保障,以后年度所需经费纳入预算。由市大数据局加强市党政信息化资金统筹,优先保障入驻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系统及协同业务系统的迭代升级。

(五)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入驻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实行双重管理,指挥中心负责对双管人员进行季度管理和考核,按季度通报工作实绩,着力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推进工作。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对入驻部门工作任务清单进展情况实行定期调度通报。

(六)建立市场化运营机制。组建市属国有大数据资产运营公司,为智慧城市指挥运营中心提供数据、平台、安全等技术支撑,不断挖掘提升放大政府数据资源价值,保障政府数据安全,构建高质量数字经济生态圈。

优秀方案:居民服务一卡通实施方案范本


为组织实施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省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方案》(皖政办〔20xx〕4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卡(含电子社保卡,下同)覆盖人群广、服务渠道多、线上线下融合应用的优势,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逐步推进社会保障卡在政务服务、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卫生健康、医疗保障、财政补贴、金融服务、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智慧城市、信用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省内居民服务“一卡通”。

二、实施原则

(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推进各类民生服务卡的整合,不再发行重复功能的各类卡片,加快电子社保卡与“安康码”、医保电子凭证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和应用范围。

(二)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按照“节约、兼容”的原则,分步骤、分阶段、分部门稳步有序整合部门和行业;整合现有公共服务领域电脑端和移动端的多种二维码,推进数据互联互通,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逐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以人为本,高效便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便民利民惠民为目标,精简办事材料,优化办事流程,创新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通过社会保障卡办理各类居民服务,提升服务便捷度。

(四)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按照“兼顾行业标准、统一地方标准”的原则,统一认证流程、规范技术标准、完善密钥管理、科学配置权限、实行实时监控,提升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工程的安全性、规范性、开放性和实用性。

三、实施内容

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全领域的居民服务“一卡通”管理服务模式,为市民提供全面、便捷、高效的政务和生活服务。

(一)加快社会保障卡发行。加快推进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发行和电子社保卡签发,力争“十四五”末,基本覆盖全市常住人口,实现一人一卡,应发尽发。

(二)建设居民服务“一卡通”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增加我市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站点数量,覆盖全市所有县、区、乡镇、街道,通过就近办理实现全市社会保障卡发行全覆盖并逐步过渡到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建立合作金融机构开展社会保障卡业务监督机制,督促合作金融机构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保障卡经办服务。利用电子社保卡全国统一平台、统一规划的优势,加快推进电子社保卡签发,为我市居民服务“一卡通”管理服务模式提供基础支撑。

(三)搭建居民服务“一卡通”管理服务平台。遵循全省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建设我市居民服务“一卡通”管理服务平台。对持卡人员基础信息、用卡信息、设备信息、机构信息、应用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对“一卡通”使用过程中的用卡信息、轨迹信息进行采集管理。

在交通及文化旅游领域,实现售卡、充值、消费、结算及大数据分析全过程自动化管理。以闪付、小额支付功能为基础,为持卡人提供包括公交、公共自行车、城市泊车等交通领域的出行服务,并为特殊人群实现优惠折扣。

在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公园、旅游景区等文体场所,实现持卡人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方便快捷的查询、预订,提供门票验证、景区储值消费、金融账户服务等多样化的文化、旅游出行服务。

建立全市统一的保障服务系统,实现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社会优抚、社会救助等业务持卡办理,完善就医、结算一卡通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功能。

通过与各类公共事业缴费系统进行关联,为群众提供水、电、煤、通信、公共交通等各类政府公共服务管理领域的生活缴费服务。实现居民服务“一卡通”在校园缴费、就餐、门禁、泊车等方面的应用,在全市工会会员领取福利、参加活动、享受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并逐步拓展居民服务“一卡通”在社区、楼宇等场景的应用。

四、实施步骤

(一)制定推进计划。20xx年7月底前,各成员单位根据本部门的应用需求,制定工作方案报领导小组办公室,为社会保障卡在居民服务中全面应用提供政策、人员、技术和资金等保障。

(二)完善平台建设。20xx年9月底前制定全市居民服务“一卡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启动平台建设。20xx年3月底前,初步完成平台建设,实现对居民服务“一卡通”的统一支撑。

(三)做好应用推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结合业务开展实际,积极与各成员单位沟通协商具体对接方案;各成员单位结合业务需要搭建应用服务平台,确保信息互通共享。20xx年率先完成社会保障卡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场景的应用,年底前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居民服务各领域的初步应用,20xx年底开通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目录的50%,2025年底基本完成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目录的开通应用。

(四)开展数据分析。20xx年6月底前,基本形成数据收集、整合、共享及应用规范机制。依托居民服务“一卡通”管理服务平台,建立社会保障卡用卡信息档案和用卡轨迹,按数据共享管理相关要求,进行大数据分析利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统筹负责服务管理工作,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市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共同拓展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更多便民应用场景。

(二)加强协同配合。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覆盖人群广,涉及部门多,工作量大,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市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居民服务“一卡通”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三)加强技术和资金保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数据资源部门要按照规范流程,开展应用平台的立项审批、需求起草、招标采购、建设实施等工作,确保牵头负责的项目按时间节点顺利完成。各级财政部门要统筹相关资金,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项目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做好居民服务“一卡通”平台建设和组织实施的经费保障。

(四)加强氛围营造。居民服务“一卡通”管理服务工作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是改善民生、造福民生的民心工程,影响广泛,意义深远。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居民服务“一卡通”宣传工作,创新方式、拓宽渠道,提高社会公众对居民服务“一卡通”功能作用的知晓度,营造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的良好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