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精彩范文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方案合集

2022-01-13
方案范文 建设实施方案 乡建设品质提升攻坚方案

方案范文。

为了将我们的某一项目开展得更有序,完整有效的实施方案必不能少,实施方案是一种安排全面到位的计划性文书,实施方案应当从哪方面入手?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精彩范文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方案合集》,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紧扣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重点任务,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为抓手,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职责履行,广泛集聚资源壮大农技推广队伍,激发干事创业动力提升服务效能,为农业农村发展实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效管理机制,强化以效果为导向的激励约束。

二、年度目标

建设2个集示范展示、指导培训、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一体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广一批优质安全、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的主推技术,全县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县所有农技人员熟练应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开展在线指导和服务效果展示。全县1/3以上的基层农技人员接受集中业务培训,培育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

三、重点任务

1.建立农业扶贫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加大农技帮扶力度,将农技推广服务与产业扶贫任务紧密衔接,组织体系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帮扶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确保每个贫困村及有意愿发展农业产业的贫困户,均有1名专家或农技人员能够给予技术跟踪指导,切实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围绕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针对性地培养乡土农技人才,发挥“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带动作用,加大特色产业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助力贫困地区产业提质增效,强化本土人才和特色产业对脱贫攻坚的持续带动能力。

2.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进一步完善特聘计划实施思路,创新具体措施,提升服务效果。通过线上线下协同方式,对特聘农技员履行服务任务情况进行在线动态管理,及时总结推广好的做法成效。

3.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素质能力。通过分层分类培训、持续提升学历、补充高素质人才、强化激励约束等措施,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打造成“一懂两爱”、高效服务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一是加强农技人员培训。选派业务能力较强、带动影响力较大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统一参加省级脱产培训。因地制宜开展业务提升培训,鼓励支持基层农技人员通过脱产进修、在职研修、在职学历教育等方式,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服务能力。二是加大高素质人员补充力度。继续实施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计划,吸引具有较高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青年人才进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三是建立可量化、易评判的绩效考评体系。结合岗位职责履行和服务工作实际,将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基层农技人员考评的重要内容;对长期扎根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技人员,在绩效分配、职务晋级、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倾斜。

4.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展示样板。聚焦主导特色产业需求,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示范载体,实现村有科技示范主体、乡镇有科技展示样板、县有产业示范基地。一是精准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按照“选好一个、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原则,按照与农技人员5:1的比例遴选技术能力较强、帮扶意愿较高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种养大户作为示范主体。完善农技人员对口精准指导服务机制,将示范主体打造成主推技术应用的主力军、“永久牌”农技服务队伍,切实发挥其对周边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规范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聚焦县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年度主推技术推广任务,建设2个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统一树立“20xx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标牌,同一基地项目支持不超过三年;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直接认定为本县的示范基地。以基地为载体示范推广主推技术,开展农技指导和培训服务。规范基地运行管理,签订技术示范协议,明确年度任务和考核指标,制定技术示范实施方案,总结推广成效,健全基地档案,进行考核验收。

5.大力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生猪、果蔬、水产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一是提高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有重点地遴选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农业主推技术,组建主推技术指导团队,形成易懂好用的技术操作规范,结合农时农事深入乡镇村组、涉农企业和种养殖户,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示范性培训,实现主推技术精准进村入户到田,并将年度主推技术的文件、明白纸、照片等资料和总结等报市局。二是完善重大技术协同推广模式。围绕优质果业,完善“省市县”三级纵向、政产学研推用“六位一体”协同推广模式,健全“高效协作”的组织机制、“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双向反馈”的信息贯通机制。

6.加快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工作。大力推进农技推广在线服务,引导推动广大农技人员、专家教授等,通过APP、微信群、QQ群、直播平台等,在线开展问题解答、咨询指导、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服务。将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和年度任务线上应用,作为农技人员培训的基本课程。加强年度任务线上考核和成效展示,及时填报项目实施工作情况,实时展示年度任务进展动态和取得效果,在10月底前完成部分工作动态、文件材料、县级培训班、主推技术、主体培育和示范基地等内容的填报;承担年度任务的所有专家、特聘农技员、服务主体等,均须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填报服务做法和具体成效。

四、资金使用

项目资金68万元,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

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27.2万元。主要用于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补助17万元,完成农业技术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3.4万元,聘请技术专家的补助3.4万元,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费3.4万元。

2.农业科技示范补助30.6万元。主要用于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购买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以及购买农(兽)药、化肥、饲料等补助10.2万元;示范基地购买农(兽)药、化肥、饲料、试验设施装备等物资补助20.4万元。

3.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10.2万元。主要用于基层农技人员参加培训,加快推进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补助10.2万元。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实施。结合我县实际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年度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工作组织协调机制,推动政策衔接配套,实现上下协同联动。定期开展实施情况调度,及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加强绩效考评。进一步加大信息化绩效管理力度,通过集中考评、线上考查、不定期督导、电话调查、实地核查等方式,实现项目绩效管理全过程覆盖。以农技推广服务实效、服务对象满意度等为核心内容,对农技指导员的工作完成情况、满意度和技术水平等进行综合全面评价;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农技指导员工作补助、绩效奖励、评优挂钩,奖励先进、督促后进,充分调动每个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资金监管。按照《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印发省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要求,加强项目资金监管,规范资金使用。项目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有关资金补助信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4、加强交流宣传。充分挖掘项目实施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通过现场观摩、典型交流等方式和网络、报纸、电视等渠道进行推介宣传。大力总结宣传农技推广体系在抗击肺炎疫情、保障农业生产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做法等,全方位展示农技推广体系良好形象和作用发挥情况。认真做好“寻找全国最美农技员”、“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遴选推介等活动,发掘宣传一批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业绩突出的典型人物,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农技推广工作的良好氛围。

03Kkk.com相关文章推荐

优秀方案:城市基层治理示范体系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州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构建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工作体系,引领提升全州城市基层治理整体水平,根据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城市基层治理示范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结合《关于创建全国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州全面深化平安建设的实施方案》,制定我县、社区、小区4级示范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关于基层治理的决策部署按照分层分类示范引领、分期分批统筹推进原则,开展全县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县、社区、小区建设,探索创新城市基层治理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方法载体,为全县城市基层治理树立样板,推动城市基层治理重点工作落地见效,不断提升我县城市基层治理整体水平。

二、建设计划

3年内全县建设4个示范社区。其中,20xx年完成1个示范社区;20xx年完成1个示范社区:20xx年完成2个示范社区。

三、建设内容

城市基层治理示范社区建设原则上,每年选取1个社区作为县级示范社区,3年内完成全县4个社区示范建设。我县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社区,作为县级示范社区建设推进。重点在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机制,理顺党组织和社区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引导各类组织和驻区单位参与治理,完善居民议事协商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强社区环境整治,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涵养社区优秀文化,营造良好社区氛围,提升智慧社区建设水平,带动社区企业培育,强化社区警务建设,提高社区安全防护能力,推动社区警务融入社区治理格局,打造社区治理项目品牌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局和各相关乡(镇)。完成时限:每年12月底前。

四、主要程序

(一)社区申报。我局根据年度建设计划,20xx年10月初完成本年度县级示范社区申报。20xx年后申报建设时间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另行明确。(二)制定方案。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围绕推动城市基层治理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研究制定示范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系统安排部署示范建设工作,并将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报县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组备案。(三)示范建设。我局按照示范建设工作方案,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委安排部署,开展城市基层治理示范体系建设。(四)县级初评。我局对照示范建设标准和评估验收指标体系,每年11月底前对本县示范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督促整改完善,向县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县委组织部)报送验收申请。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县级建设计划,积极推进申报建设工作。要把城市基层治理工作纳入中心工作大局,系统研究谋划,统筹部署推动,强化督促指导,建立完善工作机构和人员,扎实推进城市基层治理重点工作。(二)建立评估验收指标体系。逐条对照示范建设标准,梳理提出评估验收细化指标,20xx年9月底前报同级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三)加强工作支持。要加大对示范工作支持力度,要建立定期调度、情况会商等制度,组织相关部门集中会商,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四)争创省级示范。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每年将开展全省基层治理“百佳示范社区、示范小区”评选。我局要依托县级示范建设,推动城市基层治理达标升级、创新拓展,努力争创、积极推荐申报全省“百佳示范社区”。(五)注重宣传引导。各地要结合示范体系建设工作安排,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示范建设的成效,全面反映群众感知的真实变化,引领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方案范文:应急管理体系及能力规范化建设方案合集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县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管理体系、能力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更加扎实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能力规范化建设工作,镇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总书记“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的思想理念,推进我镇应急管理体系、能力规范化建设工作落地落实,遵循“统分结合、条块结合、平战结合、群专结合、防救结合”原则,统筹应急管理、安全监管、防减救灾三大职能,以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五有”为目标,逐步建设形成“统一指挥、权责一致、专常兼备、反应灵敏、联防联控、行动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筑牢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为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组织机构

1.设立应急指挥部。整合我镇原有各类应急指挥机构,组建以党政正职为总指挥,分管副职为副总指挥,相关工作部门为成员的镇应急指挥部。负责辖区内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

2.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结合机构改革工作,在机构限额内,整合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消防、森防、防减救灾等资源和力量,采取加挂牌子的方式,组建应急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兼任,作为内设机构承担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有独立办公场所,并挂牌。配齐配强应急管理工作人员,把综合素质好、工作热情高、事业心责任心强的人员配备到应急管理工作岗位,保证应急管理工作队伍质量。

3.设立村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村“两委”建立“两委”书记、主任任组长,“两委”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我镇应急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协助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等工作。

4.构建应急管理网格。整合现有网格资源和力量,协助镇政府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等工作。

5.组建镇应急救援队伍。组建由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兼任队长,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具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为兼职队员的应急救援队,每支队伍规模保证在30人,确保遇有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救援。组建由村主任作分队长,村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卫生所(室)、志愿者、网格员为兼职队员的应急救援分队,每支分队规模保证在15人,确保遇有突发事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先期处置和救援。

完成时限:20xx年3月底前

(二)健全责任体系

6.落实领导应急管理责任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的要求,落实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各工作部门的应急管理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本辖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等工作,组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组织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支持指导应急管理办公室开展工作,协调解决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重大问题,组织指挥事故灾害应急救援;其他副职按照工作分工,协助主要负责人做好分管领域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等工作,研究解决分管领域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7.明确应急管理办公室职责。应急管理办公室承担我镇应急管理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按照3+X的基本架构明确职责。即承担辖区内应急管理、安全监管、防减救灾+负责消防安全,协调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地震地质灾害、道路交通、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实现第一时间消除安全隐患、第一时间进行应急预警、第一时间抢险救援,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的目标。

8.明确村应急管理工作内容。村按照3+X的基本架构明确职责应急管理工作内容,协助镇政府做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减救灾、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的宣传普及工作;协助做好辖区安全生产及防汛抗旱、消防安全、森林防火、地震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定期进行巡查检查,第一时间发现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对风险隐患进行监测预警和管控,第一时间报告重大风险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第一时间报告事故灾害信息,第一时间开展初期处置和救援,第一时间组织自救互救和疏散群众;协助做好辖区内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报送、灾情核查、灾害损失评估和救助管理等工作。

9.明确应急救援队伍工作职责。要明确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标准,按照属地、分级的原则确定应急救援队伍的救援区域、救援任务、响应程序、处置方法、施救原则等。要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领导下,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协作”的原则,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与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单位间的应急救援联勤、联训、联战工作机制,承担包括生产安全事故、火灾事故、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爆炸、群众遇险等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等综合应急救援任务。

10.明确网格员工作职责。应急管理网格员要按照“一岗五责”明确工作职责。“一岗”,即:应急管理网格员岗位。“五责”,即:火灾信息员职责、地震地质灾害信息员职责、防汛抗旱信息员职责、防减救灾信息员职责、安全生产信息员职责。主要工作内容是: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救灾救助、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定期排查网格内安全生产及水旱灾害、消防火灾、森林火灾、地震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向村报告风险隐患信息,督促整治隐患并对风险进行经常性的巡查监控;组织网格内各单位和村民进行应急逃生、自救互救演练,熟悉疏散逃生路线;第一时间报告网格内灾害事故信息,第一时间组织群众疏散逃生;承担网格内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报送、灾情核查、灾害损失评估和救助管理等工作。

完成时限:20xx年3月底前

(三)健全工作机制

11.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救援、恢复等全时段的工作机制,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并以流程图的形式悬挂上墙。工作机制包括监测预警机制、研判会商机制、应急指挥机制、协调联动机制、调查评估机制等。

12.建立应急值守制度。建立完善平战结合的应急值守工作制度,明确值班员工作职责,规范信息报送的内容、时间、渠道和程序,做到会信息接报、会情况处置、会协调调度。政务值班承担应急管理日常值班任务,履行应急管理紧急信息上传下达职责。应急等级响应或有重大紧急事件期间,借助县应急指挥中心信息资源和力量,启动临时性应急值班值守和指挥平台,履行应急值班、应急信息收集和上传下达、应急响应和协调指挥等职责。村要制定周值班计划,报政务值班室备案,值班员应保证通讯设备畅通、工作状态良好,遇有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报告本级领导和上级值班室,如事态紧急,也可越级上报至县应急管理部门,而后再向本级领导和政务值班室报告。

13.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要针对辖区内安全风险点,本着科学、严谨、实用的原则,修订完善与上级政府相衔接的各类应急预案,包括突发灾害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以及生产安全事故、水旱灾害、地震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消防火灾、森林草原火灾、自然灾害救助等专项预案。预案中的内容要涵盖突发事件预警通报、先期处置和自救互救、人员临时安置及舆情应对等,制定预案要因地制宜、务实管用。村要根据镇政府的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职责清晰、简明扼要、操作性强的综合性、“多合一”处置方案。要建立预案动态管理制度,定期组织预案修订、预案演练,确保各级各类预案有机衔接。

完成时限:20xx年3月前

(四)强化应急能力建设

14.开展业务培训。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村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救援队伍队员和应急管理网格员的业务培训,每年累计不少于5天。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注重实践操作。通过集中授课、网上培训、现场教学、参与应急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应急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使每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做到“五知十会”。

15.强化技能训练。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队员基础体能、基本技能训练和班组协同训练。可参照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训练大纲》科目内容,借鉴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训练模式,探索应急救援队伍组训方式,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实战化能力。

16.组织应急演练。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资金的应急预案演练。要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要在演练中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群众,强化公众公共安全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完成时限:20xx年3月前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抓好工作落实,制定工作推进时间表、路线图,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精心组织、严密实施,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能力规范化建设工作。

(二)提高工作标准。应急管理办公室按照“十个一”的标准,夯实辖区内应急管理基础性工作,通过建设,使我镇有一个健全完善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有一个精准定位机构职能和明确人员职责的责任体系;有一套健全完善的基层应管理制度体系;有一个覆盖应急管理全时段的工作流程;有一套适应基层应急救援需要的现场处置方案;有一套满足基层应急管理培训需要的系列教案;制作一部指导基层应急管理体系、能力规范化建设的专题片。各项制度、流程模板要汇编入册,悬挂上墙。

(三)强化联动协同。应急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关系到千家万户,联动融合是工作的基础和灵魂,更是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离开联动融合,工作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各部门要在工作中强化联动融合的意识,探索联动融合的机制,健全联动融合的制度,落实联动融合的措施,不断提升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效。

(四)坚持发动群众。要坚持群众观点,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千方百计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搞好群查、群防、群治,提高基层群众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各基层组织和单位作为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确保基层应急管理体系、能力规范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精彩范文 烟叶种植千亩村建设实施方案合集


一、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党业融合。将党建引领贯穿于“千亩村”建设全过程,通过“支部共建”的方式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共同推进,积极与县国土、气象、电力等有关部门,建立“党建联盟”,以党建为媒,围绕发展产业链布局党建服务链,实现党业深度融合,共同助推“千亩村”建设取得实效。

(二)坚持优势互补,强化政策引导。按照“政府领导、村为主体、烟草扶持、共同发力”的思路,在县烟草、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基本烟田建设与保护的通知》文件的基础上,加大对村村委会在土地流转方面的支持与指导力度,科学整合各方资源,强化政策引导,制定出台互补性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千亩村”建设和运行保障机制,为生产组织方式转型升级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坚持降本增效,强化效益驱动。大力实施科技兴烟战略,以实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为目标,大力推进山地烟区中小型机械适应性应用,加快构建数字烟叶建设进程,完善用工服务保障机制,“一户一策”“一地一法”,最大限度的调动生产组织主体的积极性,通过效益提升逐步推进生产组织模式的转型发展,吸引更多群众主动加入“千亩村”的建设和发展。

(四)坚持集中适宜,强化高效利用。“千亩村”建设要因地制宜保证集中连片种植,在基本烟田规划区内,选定在烟叶生长适宜区,通过相邻木瓜院村等共同流转优质适产的地块,形成小连片、大集中、成规模,避免流转冰雹灾害多发带、病害连发地块,严格控制土地瘠薄、坡度大的地块,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五)坚持好中择优,强化主体培育。以村烤烟集体农场为龙头,分流一批有一定生产基础,基本掌握生产技术,自愿种烟的基本烟农,发展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烟农,培养一批有头脑、会管理的家庭农场主,解决“千亩村”谁来种烟的问题。

二、目标任务

以村村委会为土地流转终端,根据20xx年签订烟叶种植面积477亩为基数,按照流转土地面积与种烟面积1.2:1的比例,一次流转年限不低于6年的标准,流转种烟土地800亩左右,于20xx年10月底前,完成掌握约1200亩左右植烟土地任务。同时以村烤烟集体农场为龙头,积极培育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职业烟农等新型种植主体,以反包倒租的形式,组织各类主体在20xx年与烟草部门签订不低于流转土地面积80%的种植合同。通过提供涉农就业岗位、支付土地流转金、集体提留等方式,实现农户收入、村集体经济积累和镇财政税收的同步增长。

三、建设内容

(一)集中流转土地

根据县烟草、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基本烟田建设与保护的通知》文件精神,依法、合理、准确划定村基本烟田保护区,并在保护区内,原则上按照平均地价200元/亩的标准,开展土地流转工作。

1.流转并掌握组谭军基户后山至马家坝组龙湾冒壳梁、育苗大棚周边、村委会驻地后坡、烤烟农场东侧等地,共计约400亩土地,形成村委会中心点集中连片种植区;

2.流转并掌握区域侯家山以北70亩左右土地、以西12亩左右土地,与烟区形成约250亩的集中连片种植区;

3.流转并掌握裴家庄组阳山粱至马家坝组大场沟及钟明户、马俊祥户后山,共计约200亩土地,形成裴家庄-马家坝集中连片种植区;

4.流转并掌握马安山组杨家山上70亩左右旧宅基地复垦地;

5.流转并掌握窑坪河南岸桥头至大水沟路口70亩左右土地,与寺湾烟区形成约140亩集中连片种植区;

6.流转并掌握窑坪河北岸木瓜院村两院路沿线40亩左右土地,户对面15亩左右土地,马家坝组至裴家庄组30亩左右土地,马安山组路口下10亩左右土地,蒲家湾组路口15亩左右土地,共计约90亩土地;

7.流转并掌握窑坪河南岸裴家庄组对面20亩左右土地,马安山组路口对面10亩左右土地,共计约30亩土地。

全村掌握可种烟土地资源1200亩左右,有效解决“在哪种烟”的问题。

(二)培育新型主体

按照稳烟田、稳烟农的要求,在流转土地区域内,遵循组织高效化、种植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操作机械化的思路,通过生产组织方式升级,在现有基础上,稳步发展并培育各类种植主体,打造村烤烟发展共同体。

一是做大做强集体农场。按照“一年探索找出路、两年建设打基础、三年运营出经验”的思路,进一步做大做强村烤烟集体农场,发挥其在该村烟叶产业发展压舱石的作用,力争在20xx年实现种植规模200亩(以种植合同签订亩数为准)的发展目标。

二是大力培育职业烟农。通过发展本村、吸引外村的形式,按照20亩—50亩的标准,发展若干种植专业户,力争在20xx年实现种植规模500亩(以种植合同签订亩数为准);培育扶持1-2个50-100亩之间的注册家庭农场,力争在20xx年实现种植规模200亩以上(以种植合同签订亩数为准)。

三是探索发展烟农合作社牵头下的专业农场。通过共用基础设施、共享劳力资源,积极与略阳县金富农烟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沟通,发挥其在专业化服务方面的全县领军优势,努力发展一个100亩以上烤烟专业农场,促进该村烟叶生产专业化水平。

通过上述措施,20xx年确保完成该村与烟草部门签订烟叶种植合同960亩以上,力争突破1000亩的目标,有效解决“谁来种烟”的问题。

(三)完善配套设施

着眼大农业,围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引领村乃至全镇现代农业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降本、提质、增效,确保村烟叶种植“千亩村”建设取得实效。

一是新建育苗设施,提高烟苗供给水平。20xx年完成村新建4座标准化集约化育苗大棚项目建设,与现有6座育苗大棚,共同形成10座规模的育苗工厂,满足该村乃至全县优质烟苗供给需求,巩固全镇核心烟区地位,带动农户就业增收。

二是新建机耕道路,实现烟田集中连片。20xx年-20xx年,在已流转土地范围内,新建2-3条机耕道路,以线联网,实现对部分闲置荒地复垦的同时,实现烟田的集中连片。

三是新建烟水工程,增强抗灾保产能力。20xx-20xx年,在在已流转土地范围内的集中连片种植区,新建4套左右烟水工程,增强在干旱环境下,对烟叶移栽和旺长所带来的影响,增强烟农抗灾保产能力。

(四)健全轮作制度

根据村生态条件、农作物的生育期、养分的平衡协调供应等因素,以提升烟叶质量为前提,突出烟叶在整个轮作制度中的主体地位,合理采用轮作、套作、休耕等耕作方式,按照每三年一轮作的要求,加块建立起以烟为主、特色产业为支撑的“1+X”产业轮作融合制度,实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循环发展、共享发展,为后一步打造烟叶产业田园综合体,奠定基础。

四、实施步骤

(一)思想动员(20xx年6月至7月):按照管辖范围,镇、村分别召开不同范围的党委会、支委会、党员大会、群众代表会议或群众会,县烟草部门召开相应的专题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共识。

(二)方案制定(20xx年8月):由县烟草部门和镇政府共同制定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土地流转的数量、确定流转价格、规划种植布局、提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成立项目组、划定时间表、制定验收考评与奖惩机制,并报县级有关部门或市烟草部门论证批复。

(三)流转土地(20xx年7月至9月):由村委会负责,按照方案要求,实地测量土地,组织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汇总数据并报镇政府核准后,提交县烟草部门备案。

(四)建设实施(20xx年10月-20xx年12月):按照方案要求,由村委会牵头,在镇政府的领导和县烟草部门指导下,落实种植布局规划、协调配套设施建设、培育新型种植主体,确保建设实效。

(五)评审验收:根据各年度工作任务安排,于每年10-12月择机开展年度建设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评审验收,其中20xx年以土地流转任务为主,20xx-20xx年以配套设施建设任务为主,2024年及以后以烟叶收购任务和烟农、村集体、镇财政增收为主。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更好推动工作落实,经研究,决定成立村烟叶种植“千亩村”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镇党委书记)

(县烟草局局长)

副组长:(分管副镇长)

(县烟草局分管副经理)

成员:(县烟草局烟叶股干部)

(县烟草局木瓜院烟站站长)

(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

(村包村干部)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烟草局烟叶股,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任副主任。具体负责“千亩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建设发展规划、协调推进、资金筹集、考评验收等工作组织和落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二)加强政策支持。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类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镇政府充分整合农业产业资金和烟叶税收返还资金,依据实际需要和相关要求制定针对村烟叶种植“千亩村”建设的辅助政策;县烟草部门依据《市烟叶种植“千亩村”建设实施方案》(烟汉叶〔20xx〕2号)精神,按年度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经市烟草部门审批后,按标准落实给予相应的补贴;此外县烟草部门应协调行业有关政策和力量,为村提供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保障。

(三)加强建设管理。按照“共商、共建、共管”的原则,坚持村委会主体地位,强化镇政府和县烟草部门的指导作用。其中土地流转和配套设施建设用地计划,须经镇政府核准或审批;烟叶种植布局须经县烟草部门审批;建成后的基础设施验收和运行管护,应按照烟草行业相关要求,逐级申请验收,并在验收合格后,由有关方面(村委会、烟农合作社)应当签订资产移交和管护协议,落实管护责任,形成对烟基资产的长效管护机制。

(四)加强考核奖惩。将“千亩村”建设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层层压实责任,围绕中心、抓住重点、精准切入、创新方法,强化过程监督和目标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或部门,按照归口管理权限,给予相应奖励,并优先评奖评优,对于工作履职不力、造成恶劣影响的,按照归口管理权限,严肃追责问责。

方案范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汇编


全国信用示范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信用建设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之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部署,全面提升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水平,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评审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xx〕249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城市为目标,以建立健全社会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为支撑,以完善信用管理制度为保障,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主要内容,构建起以信用为核心的行政管理、社会治理和市场监管体系,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努力打造“信用”,支持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信用环境保障。

二、总体目标

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评审指标分基础指标(一票否决指标)和评分指标,相关情况和数据截止至20xx年6月30日,参评地区应在6月30日前完成评审基础相关要求。依据《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评审指标》要求,通过对标创建,建立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突出“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达到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标准。

三、创建原则

(一)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强化政府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方面的组织引导和示范带头作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信用产业健康发展。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顶层设计,形成工作机制,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分步骤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三)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加大部门和行业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强化社会信用系统建设,实现政府与市场、社会和个人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权利与责任、激励与约束的统一。

(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围绕关键环节,选准突破点,加大攻坚力度。注重操作性和实效性,不断推广使用信用建设阶段性成果,充实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内容。

四、创建任务

(一)强化基础建设

1、加快政府及其部门失信被执行人整改清理,确保整改到位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县法院,责任单位:县直相关职能部门)

2、严格执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7日公示”制度,确保“双公示”信息上报率、合规率、及时率均达到100%。(牵头单位:县发改委,责任单位:具有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职能的县直单位、高新区管委会)

3、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覆盖到地方政府各监管部门。(牵头单位:县发改委,责任单位:县直相关单位、高新区管委会)

4、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49号)要求,信用措施全部于法于规有据。(牵头单位:县发改委、县司法局,责任单位:县直单位、高新区管委会)

(二)重点领域提升

5、认真贯彻落实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重要文件精神。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的具体要求,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完善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牵头单位:县发改委,责任单位: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成员单位)

6、强化诚信文化建设。持续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活动。充分利用公益广告、信用大讲堂、“信用网”等载体,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认知。广泛开展“百城万企亮信用”、“诚信活动周”、“百城万店无假货”、“安全生产月”、“4·26知识产权宣传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14”信用记录关爱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通过多种文艺形式和传播媒介来普及信用知识,弘扬诚信文化。县属各媒体结合自身特点,拿出重要版面或时段、推出专题专栏,宣传报道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褒扬诚实守信、曝光失德失信行为,传播诚信理念,在全社会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责任单位: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相关单位)

7、强化政务诚信建设

(1)加快事业单位失信被执行人执行整改,确保事业单位失信被执行人整改到位率达到100%,并杜绝新增。(牵头单位:县法院,责任单位: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成员单位)

(2)建立健全公务员诚信档案。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全量归集全县公务员信息(包括不限于基础信息、奖惩、年度考核信息等),全面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完善公务员信用管理制度,将公务员信用记录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成员单位)

8、全面强化“信易贷”工作

(1)做好中小微企业融资监测。依托全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监测平台持续做好中小微企业融资监测工作,根据调查问卷要求,达到有效问卷回收数量100份以上。(牵头单位:县发改委、县金融工作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县直各职能单位、高新区管委会)

9、加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1)信用承诺。持续推进信用承诺应用,达成各领域信用承诺应用制度全覆盖,信用承诺书信息及履约践诺情况信息全量归集到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牵头单位:县发改委,责任单位: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成员单位)

(2)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各部门按照已出台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广泛开展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形成具体案例。(牵头单位:县发改委,责任单位: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成员单位)

(3)严重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方案》和《信用服务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方案》要求,加快督促相关治理对象整改推出,确保退出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县发改委,责任单位: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成员单位)

五、实施步骤

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分二个阶段进行:

(一)集中攻坚阶段(20xx年5月—6月底)

县创建办统筹协调全县信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各项任务和工作重点。各责任单位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细化部门职责分工;各责任单位按照工作方案,全面组织开展创建工作;创建办公室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导整改;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力争6月底前完成创建工作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并按国家要求形成总结材料和台账资料。

(二)巩固提升阶段(20xx年7月—持续进行)

7月15日前,做好修改完善工作,汇总所有台账资料向市上报,实现基础指标和评审指标“双达标”,力争全面、精准反映我县积极支持市高质量打造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工作成效。总结创建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整理、完善验收材料,全面总结评估创建工作推进情况,对存在问题加快整改落实;总结创新做法和有效举措,形成可推广和可复制的经验做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长效机制,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巩固和提升示范城市创建成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支持创建示范城市工作

支持市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各成员单位实施。成立县支持市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创建具体事务,定期召开创建工作协调会议,建立工作通报制度,督促检查,统筹协调解决创建工作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有关单位都要成立相应机构,落实具体人员,为落实创建任务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加大要素保障,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实

要在经费和人员等方面加大对创建工作支持力度。县财政局要根据创建工作需要,安排专项创建工作经费,重点用于信用示范城市创建专项任务落实、社会信用重点领域推进、信用应用创新与试点、信用示范城市宣传等相关工作。

(三)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创建工作督查考核

《县支持市创建全国社会信用示范城市责任分工》明确了各创建指标内容的具体牵头单位、配合单位及完成时限。各有关单位要严格对标对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台账,细化工作举措,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创建工作落实。创建工作情况列为有关涉指标单位营商环境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发改委发挥创建工作牵头协调作用,建立考评、奖励和督导机制,邀请第三方对有关单位的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情况,适时进行指导和检查,县发改委对创建推进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加强考核,对创建工作成效突出的有关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推进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

(四)抓好创建宣传,强化舆论引导

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集中广泛宣传信用示范城市创建的意义、任务和目标,迅速在全县上下形成浓厚的创建工作舆论氛围,让创建工作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现代农牧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分享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州委、州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全县特色农牧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构建县域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结合县情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纵向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横向拓展农业功能价值,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让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思路

立足全县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种植以党参、羌活为主的中藏药材,以刺五加、乌龙头为主的经济林果,发展以从岭藏鸡、中华蜂养殖为主的特色养殖;在海拔1500—1800米之间的半高山地带种植以柴胡、板蓝为主的中藏药材,以核桃、花椒、金丝皇菊为主的经济林果,发展以从岭藏鸡、黑土猪、中华蜂养殖为主的特色养殖;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川地带发展以羊肚菌、黑木耳为主的设施农业,以葡萄、大果樱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和观光休闲农业。突出河川、半高山、高山优势产区,狠抓全产业链建设,发展适度规模,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林牧互补、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条绿色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与增强发展合力并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产业承载经营主体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瞄准需求定产业,找准销路定规模。针对农牧业产业体系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瓶颈制约和重点领域,强化政府服务,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群众协同发力,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推进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发展。

(二)坚持因地制宜与拓展产业链条并重。立足全县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地域特色,合理确定各乡镇主导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为农户、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量身制定扶持“菜单”,灵活开展“菜单式”产业扶持。加大对农牧产业标准化种养示范基地扶持力度,形成一批特色优势明显、带动引领性强的农牧产业示范基地。重点扶持一批有品牌、有实力、有市场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丰富农业商品种类,拓展销售渠道和市场,促进农牧业由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由初加工向精细化加工转型,由单一产业链条向全产业链条发展。

(三)坚持适度规模与提质增效并重。突出发展以经济林果、中藏药材、从岭藏鸡、黑土猪、中华蜂和羊肚菌、黑木耳、金丝皇菊、玫瑰等为主导的特色富民产业,在坚持适度规模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品种改良保护,努力形成“独一份”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广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模式”,以农业龙头企业为引领,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抓好品牌培育,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销体系建设,提升全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坚持产销对接与健全物流并重。坚持以销促产、产销衔接,积极发展订单农业,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确保种养户获得稳定可观的经营性收入。建立健全农产品储藏、运输、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延长农特产品的销售时间,改善生鲜农产品外销条件,进一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四、目标任务

以产业振兴为目标,以产业调整为核心,紧盯“五无·美丽”建设目标,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投入扶持资金576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2903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825万元、整合涉农资金1812万元、财政预算资金220万元),提档升级以从岭藏鸡、中华蜂、黑土猪为主的特色养殖产业,做精做细以党参、黄芪、羌活、当归、柴胡、板蓝根为主的中藏药材产业,大力发展以羊肚菌、黑木耳为主的设施种植产业,改良提升以核桃、花椒为主的经济林果产业,稳步增加金丝黄菊、玫瑰、美人椒、藜麦、油用牡丹、金银花等新型品种种植面积,不断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种养产业结构。力争年内全县养殖从岭藏鸡115万只、中华蜂5.6万箱、黑土猪5.5万头,种植中藏药材13万亩、羊肚菌5000亩、黑木耳800亩,栽植乌龙头600亩、刺五加400亩、花椒1000亩。

提升改造已建成从岭藏鸡养殖基地16个、中华蜂养殖示范点31个、百亩药材示范种植基地13个,升级改造绿脉农业观光园和南峪乡南二村小杂粮豆制品加工车间。扶持新建5万只从岭藏鸡养殖基地2个、七彩山鸡特色养殖基地1个、集中连片百亩以上中藏药材示范种植基地5个、千亩中藏药材种植基地1个、金银花种植基地1个、百亩半夏种植基地1个、百亩绿色赤芍育苗基地1个。扶持新建花椒收购加工包装生产车间2个、山野菜和中藏药材收购包装加工车间各1个,柿子、藜麦、苦荞加工生产线各1条,有机肥生产加工厂1座、废旧农膜加工回收网点3个、农业产业观光园2个。

五、重点任务

(一)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高地。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拓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辐射带动力强的乡村产业聚集区,努力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投资30万元编制完成19个乡镇产业发展规划,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个,每个乡镇培育壮大1—2个主导产业,打造一个优势特色产业群,打造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业品牌。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扶贫办、县商务局

实施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做精做细中藏药材产业。投入扶持资金275.6万元,其中扶持新建5个集中连片百亩以上种植示范基地资金25万元,扶持新建1个百亩半夏种植基地10万元,已建成13个百亩药材示范种植基地扩建扶持资金65万元,育苗基地提升扶持资金69.6万元,已建成收购加工基地提升扶持资金20万元,金银花种植扶持资金20万元,重楼推广种植扶持奖励资金60万元,种植技术指导及工作经费6万元。

以打造省级中藏药材重点县为目标,在高山地带种植党参、羌活、大黄、当归等5.2万亩,在半高山地带种植红芪、柴胡、板蓝根、重楼、白芨等7.8万亩。在镇种植金银花200亩,对20xx年已建成的4个收购加工基地进行标准化打造,鼓励引导企业开展药材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全面落实“五无·美丽”建设要求,中藏药材种植全面禁止使用化肥,推动中藏药材产业向无公害、绿色、有机方向发展。

【方案精选】街道应急体系能力建设工作方案分享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新要求、新部署,不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切实提高街道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我街道应急体系集成改革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和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总书记“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的思想理念,遵循“统分结合、条块结合、平战结合、群专结合、防救结合”原则,统筹应急管理、安全监管、防减救灾三大职能,以应急管理工作“五有”为目标,逐步建设形成“统一指挥、权责一致、专常兼备、反应灵敏、联防联控、行动高效”的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筑牢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为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安全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组织机构

1.设立街道应急指挥部。组建以党工委书记为总指挥,街道办事处主任为副总指挥,各科室负责人、社区书记为成员的街道应急指挥部。负责辖区内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

2.设立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结合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工作,在机构限额内,整合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消防、防减救灾等资源和力量,采取独立设置或加挂牌子的方式,组建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兼任,作为街道的内设机构承担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配有独立办公场所,并挂牌。同时配齐5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

3.设立社区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社区建立以“两委”书记、主任任组长,“两委”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街道应急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协助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等工作。

4.构建应急管理网格。整合现有网格资源和力量,以社区网格为基本单元,与街道“多网合一”相结合,协助街道做好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等工作。

5.组建街道、社区应急救援队伍。街道办事处组建由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兼任队长,街道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具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为兼职队员的应急救援队,队伍规模保证在30人,确保遇有突发事件能够及时有效救援。社区组建由社区主任作分队长,社区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卫生所(室)、志愿者、网格员为兼职队员的应急救援分队,每支分队规模保证在15人,确保遇有突发事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先期处置和救援。

(二)健全责任体系

1.落实领导应急管理责任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个必须”的要求,落实街道、社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各工作部门的应急管理责任。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应急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街道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等工作,组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组织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支持指导应急管理办公室开展工作,协调解决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重大问题,组织指挥事故灾害应急救援;其他副职按照工作分工,协助主要负责人做好分管领域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等工作,研究解决分管领域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减救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明确应急管理办公室职责。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承担街道应急管理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按照3+X的基本架构明确职责。即承担辖区内应急管理、安全监管、防减救灾+负责消防安全,协调做好防汛抗旱、地震地质灾害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实现第一时间消除安全隐患、第一时间进行应急预警、第一时间抢险救援,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的目标。

3.明确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内容。社区按照3+X的基本架构明确职责应急管理工作内容,协助街道做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减救灾、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的宣传普及工作;协助做好辖区安全生产及防汛抗旱、消防安全等工作,定期进行巡查检查,第一时间发现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对风险隐患进行监测预警和管控,第一时间报告重大风险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第一时间报告事故灾害信息,第一时间开展初期处置和救援,第一时间组织自救互救和疏散群众;协助做好辖区内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报送、灾情核查、灾害损失评估和救助管理等工作。

4.应急救援队伍工作职责。在街道应急救援指挥部的领导下,与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单位建立应急救援联勤、联训、联战工作机制,承担包括生产安全事故、火灾事故、洪涝灾害等综合应急救援任务。

5.网格员工作职责。应急管理网格员要按照“一岗五责”明确工作职责。“一岗”,即:应急管理网格员岗位。“五责”,即:火灾信息员职责、地震地质灾害信息员职责、防汛抗旱信息员职责、防减救灾信息员职责、安全生产信息员职责。主要工作内容是: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救灾救助、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定期排查网格内安全生产及水旱灾害、消防火灾、森林火灾、地震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告风险隐患信息,督促整治隐患并对风险进行经常性的巡查监控;第一时间报告网格内灾害事故信息,第一时间组织群众疏散逃生;承担网格内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报送、灾情核查、灾害损失评估和救助管理等工作。

(三)健全工作机制

1.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覆盖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救援、恢复等全时段的工作机制,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并以流程图的形式悬挂上墙。工作机制包括监测预警机制、研判会商机制、应急指挥机制、协调联动机制、调查评估机制等。

2.建立应急值守制度。建立完善应急值守工作制度,值班员应保证通讯设备畅通、工作状态良好,遇有突发事件,要第一时间报告本级领导和上级值班室,如事态紧急,也可越级上报至县(市)应急管理部门,而后再向本级领导和街道政务值班室报告。

3.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街道要针对辖区内安全风险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社区结合本地实际,建立职责清晰、简明扼要、操作性强的综合性、“多合一”处置方案。

(四)强化应急能力建设

1.开展业务培训。街道负责组织应急管理人员、应急救援队伍队员和应急管理网格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2.组织应急演练。街道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要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要在演练中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教育群众,强化公众公共安全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五)强化应急经费和物资保障

针对辖区实际情况、乡情特点和易发多发事故类型,储备了一些相应应急物资。

三、组织领导

街道成立基层应急管理体系、能力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工作落实,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工作责任,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能力规范化建设工作。

(二)提高工作标准。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按照“十个一”的标准,夯实辖区内应急管理基础性工作,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三)强化联动协同。应急管理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各部门要在工作中强化联动融合的意识,不断提升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效。

(四)坚持发动群众。要坚持人民至上,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切实搞好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基层应急管理体系、能力规范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精彩范文 教体系统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方案


为全面加强全县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校车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校车及学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按照宜道安办〔20xx〕50号文件精神及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2.10”全国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省道安委20xx年全体会议的会议精神,为汲取我县“5.16”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教训,全力做好岁末年初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确保春运期间群众出行安全,结合我县教育体育系统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教育体育系统岁末年初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整治重点和目标

一是重点强化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二是开展校车安全隐患排查,督查校车安全管理情况;三是协助交管部门全面排查整治校车超员超载超速等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和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等。

通过集中整治,校车交通违法行为明显下降,全县学生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不发生较大以上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实现师生交通安全受教育率达100%,交通安全知识知晓率达100%,整治学校覆盖率达100%。

三、主要措施和任务

(一)认真组织学习。各校园要加强《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简称《条例》)、《省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简称《办法》)的学习宣传。重点对校车所有人、驾驶人、随车照管人员、师生及家长等,开展以学习《条例》《办法》为主要内容的校车安全和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其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

(二)认真开展督查。各校园要积极协调、配合公安、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校车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排查《条例》《办法》是否宣传到位;校车安全管理责任是否落实,责任书是否签订;校车接送制度是否严格落实;校车是否取得使用许可和校车标牌;校车视频监控和卫星定位装置是否安装并正常使用;校车管理档案是否建立健全等。

(三)认真抓实教育。一是将交通安全教育列入安全教育内容,加强对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二是通过举办讲座、主题班会、安全知识网络竞赛等形式,利用道路交通安全活动等时机,协调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共同做好学生交通安全主题教育工作。三是做好校车安全事故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督促使用校车的学校落实应急疏散演练制度,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四是加强对驾驶员和随车照管人员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切实做到出车前对车况安全性能进行检查、上下车清点人数、相互监督提醒纠错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严禁超员超载。五是加强对家长的安全教育。定期向家长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乘坐非法校车的危害和一些典型案例,告知和警示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坚决不安排乘坐拼装车、报废车、农用车、超员(载)车等非法运营车辆。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各校园要成立岁末年初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定期分析研判安全形势和专项整治情况,研究部署重点工作,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强化督查。县教育体育系统岁末年初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督查制度,制定专项整治检查评价体系,定期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不落实、整治不到位或由此引发校车及师生交通安全事故的,由县教育体育局及时予以通报批评、约谈、追究相关责任。

(三)强化联动。各校园岁末年初道路交通安全领导小组要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认真推进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过程管理,形成整治合力。及时配合当地公安、交通等部门将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报请当地党委、政府,协调解决有效推进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强化报送。各校园要宣传推广先进典型、有效举措,积极引导辖区内学校高效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同时,为方便及时掌握开展岁末年初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各校园于20xx年2月5日前报宣传工简报等报送学校安全与后勤管理QQ群。

精彩范文 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模板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深化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改革,破解制约我镇社会救助发展的瓶颈难题,有效发挥社会救助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根据省民政厅《关于确定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县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部署,以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增强兜底保障能力为目标,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社会救助体制机制为重点,着力打造统筹衔接、政社互补、高效便捷、兜底有力的多层次综合救助新格局,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切实兜住兜牢兜好民生保障底线。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实践探索创新与改革,紧盯困难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制约社会救助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难点问题,确保我镇在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中再上新台阶。

坚持因地制宜。根据我镇社会救助发展实际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实际需求,按照社会救助功能特点和制度定位,因地制宜,探索适应基层特点、符合本地实际、满足发展要求的改革工作新路子。

坚持重点突破。切实解决我镇社会救助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体制、机制、体系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救助热点难点问题,以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县的契机,着力在“点”上求突破,带动“面”上改革整体推进、取得实效。

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区域社会救助发展,使社会救助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救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形成整体合力。

(三)总体目标

让社会救助更加精准。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推进社会救助对象标准化认定、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确保“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救尽救”,实现程序规范、对象精准、数据精确、管理有效、群众满意的阳光救助、廉洁救助。

让社会救助更加及时。不断创新救助措施和服务方式,深入推进“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工作,拓展窗口服务功能,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工作,减少审核审批层级,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第一时间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和关怀,第一时间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让社会救助更加暖心。扎实做好农村低保制度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充分体现低保及社会救助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功能;全面建立低保及社会救助标准随物价上涨而自然增长的联动机制;不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水平,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让困难群众暖身更暖心。

二、试点内容

(一)优化社会救助流程。社会救助审批确认流程为:对象申请、镇人民政府审核审批(受理、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公示),在审核审批过程中县级相关部门开展申请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并将核对结果反馈乡镇人民政府,提高社会救助审批精准程度。

(二)简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程序。以高效便捷为目标,探索进一步简化社会救助审核审批流程的办法措施,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审批确认权下放到乡镇;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完善乡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进一步强化常年固定公示公开工作,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公开公平公正实施。核查小组和群众对申请对象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无异议的可不再开展民主评议。

(三)简化社会救助申请需提交的材料。取消可通过社会救助系统及其他数据库查询相关信息材料,探索推行只需提交“一证一书”(身份证和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授权委托书)即可申请社会救助新模式。

(四)探索人户分离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申请。结合户籍制度改革,申请人或其家庭成员户籍在本市、县辖区内,申请人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应将户籍迁移到居住地后,再向户籍所在地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因特殊原因无法迁移的,通过社会救助系统查询未享受低保的,可向经常居住地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五)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失信人员黑名单”制度。凡生活困难的家庭,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时,应对家庭成员和经济状况等内容真实、详尽负责,无虚假、隐瞒行为,并积极配合低保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家庭经济状况的调查核实。对采取虚报、隐瞒家庭收入、伪造证明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骗取低保待遇的低保对象和不诚信申报家庭经济、财产状况及拒绝接受工作人员入户调查的申请对象,纳入全省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实施失信惩戒。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申请对象失信惩戒,参照执行。

(六)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对困难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充分考虑家庭经济收入、刚性支出和家庭财产状况等情况,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范围。

三、工作步骤

坚持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创新任务。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制定方案阶段(20xx年1-3月)。根据县民政局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求,成立镇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试点实施方案。针对社会救助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试点目标,明确试点内容,细化任务措施,落实责任分工。

(二)宣传动员阶段(20xx年3-4月)。及时召开全镇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动员及业务培训会,加大试点工作宣传力度。

(三)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5-10月)。按照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求,稳步扎实推进工作,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效。

(四)评估总结阶段(20xx年11-12月)。采取多种方式对试点进展、受益人群、资金投入、救助效率、救助效果等进行监测,并及时提交中期评估报告。试点结束后,对照试点方案,对主要做法逐项做出说明,对试点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形成试点工作报告。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纪委监委、镇党政办、民政办、财政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民政办,具体负责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日常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社会救助工作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政策性强、工作要求高,各级各部门务必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全面推动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镇人民政府职责。镇人民政府为社会救助审核审批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社会救助各项政策的宣传、贯彻、执行。负责本辖区内社会救助对象申请的受理、经济核查、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及日常管理、档案管理、资金管理、监督管理、长期公示等。负责在审批新增和出保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上报县民政局备案,并录入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负责按规定对辖区内社会救助对象的复查复核。负责本辖区内社会救助信访处理及民政领域违纪违规行为查处。负责汇总数据及向县民政局报送相关正式文件及纸质资料等。

村民委员会职责。协助镇人民政府主动做好社会救助发现、报告及审核审批相关工作。

镇纪委监委负责社会救助工作中的作风巡查及违纪违法案件的调查处理。

(三)加强宣传。各村民委员会要通过召开群众会议、散发宣传单、现场咨询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将社会救助政策的保障范围、保障标准、办理程序、社会救助对象的权利和义务等情况讲细、讲实,积极争取广大群众对试点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加强监督检查。镇纪委要加强对镇村组干部廉政纪律教育,加大对入户走访核查、信息公示等的检查力度。要积极畅通举报渠道,层层公开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搞好宣传教育,充分发动广大群众主动参与试点工作,引导广大群众敢于举报在社会救助领域存在的违纪违规行为,自觉维护自身利益。

(五)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明确镇、村两级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的职责定位,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探索完善社会救助标准量化确定机制、社会救助对象认定办法、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办法、社会救助金核算办法、低收入家庭救助办法、建立社会救助容错、纠错机制等,推进社会救助城乡统筹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