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危险废物全链条全过程控制行动方案汇编

2021-12-31
土壤质量提升行动方案 打击毁林专项行动方案 方案范文

土壤质量提升行动方案。

在上级为我们分配了任务但我们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时,我们可以精心编写一份关于自己的实施方案,制定好实施方案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成长,什么样的实施方案会更好地帮助大家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危险废物全链条全过程控制行动方案汇编”,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为切实强化危险废物管控,防范生态环境风险,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根据《关于印发全省危险废物拉网式起底式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鲁环字〔20xx〕88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围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核心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全面查清化工企业、涉危险废物企业和废弃厂房、院落、窑坑、矿坑等重点场所底数,排查整治风险隐患,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抓好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利用、处置等全过程管控,有效防范环境风险,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任务

(一)查清危险废物依法申报情况。生态环境部门要结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排污许可等数据,对区域内危险废物产生单位执行管理计划、申报登记、转移联单等制度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查清是否依法登记申报。

(二)排查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排查产生危险废物的工业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建设项目“三同时”落实及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情况,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设施建设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是否正常运行。

(三)摸清危险废物产生贮存情况。生态环境、工信等部门负责组织有关专家,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生产工艺等,逐一排查核实产生危险废物的工业企业申报登记危险废物种类和产生量的真实性;重点行业企业是否对定性不明的中间产物(产品)、副产物(品)等物料开展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鉴别,依法依规进行处理;产生危险废物的工业企业、利用处置单位在贮存危险废物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对风险隐患点摸清摸透。

(四)掌握危险废物去向情况。生态环境等部门负责排查产生危险废物的工业企业是否与有资质的利用处置单位签订利用处置合同,产生的危险废物是否与利用处置单位接收的种类、数量一致,是否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利用处置单位是否按照相关规定流程,科学规范、安全稳妥做好危险废物的利用处置工作;交通运输等部门负责排查危险废物运输单位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是否装载移动定位系统,并与交通运输、生态环境部门联网。

(五)严厉打击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生态环境、公安、工信、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运输、应急等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产生危险废物的工业企业未如实申报废弃危险化学品的行为或将废弃危险化学品隐瞒为原料、中间产品的行为。全面摸排可能从事非法生产、贮存、处置危险废物的废弃厂房、院落、矿坑等重点场所,全环节、全链条打击非法生产、转移、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

三、工作安排

(一)从严开展自查(4月—5月底)。各镇(街、园、区)、县直有关部门、单位要对各自辖区范围内及各自行业领域内的涉危废企业和场所进行拉网式、起底式大排查,彻底排查摸清涉危废企业地址、基本信息、危废种类、产生数量、去向处置,以及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等,特别是要全面查清风险隐患点,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排查摸底情况,由村党支部书记、镇(街、园、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县直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把关签字后,报市生态环境局分局。

(二)认真抓好整改落实(4月—5月底)。各镇(街、园、区)、县直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边查边改、立查立改、真查实改”的要求,对排查发现不符合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的企业,立即下达书面限期整改通知书,责令一周内完成问题整改和隐患排除;能立即整改完成的,制定限期整改计划,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整改时限不得超过5月底;对未按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到位的,依法予以顶格处罚。对发现的疑似危废堆放、倾倒、填埋点等重点场所,立即组织查处,对相关企业、中间商、承运人、接收人等一查到底,坚决做到“调查不清楚不放过、查处不到位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自查发现的问题要分类施策、依法整治,坚决避免工作方式简单粗暴“一刀切”。

(三)迎接市级核查(6月)。一是核查方式。成立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公安、工信、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和规划、应急等部门组成的市级核查组,并组织技术专家或第三方机构参与,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若干企业和重点场所,对县级自查、整改落实等情况进行抽查核查,做到县市区、领域全覆盖。二是核查内容。主要核查涉危废企业规范化管理以及重点场所问题妥善处置情况,重点核查有易燃性、反应性危险废物的企业。三是核查处理。核查发现涉危废企业、重点场所存在问题或环境违法行为的,依法予以处罚,并追究相关单位、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建立完善长效机制(长期坚持)。自7月开始,各镇(街、园、区)、县直有关部门、单位要将危废纳入常态化管理,定期开展“回头看”。县里成立专项督导组,定期或不定期督导各地常态化管理机制落实情况,防止涉危废企业和重点场所治污问题“死灰复燃”。各镇(街、园、区)、县直有关部门、单位每月5日前将检查、处罚情况上报市生态环境局分局,持续巩固全县危险废物全链条全过程控制行动攻坚成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单位参加的工作专班,统筹负责全县危险废物全链条全过程控制行动的组织领导、协调落实和督促指导等工作。县直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职能任务,研究制定工作推进措施,切实抓好各自领域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各镇(街、园、区)要加强领导和统筹安排,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细化分工,压实责任,确保行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加强督促指导。工作专班要按照《全市涉危险废物企业及重点场所整治攻坚行动挂牌问责实施细则》(环委办发〔20xx〕14号),将市、县级核查情况纳入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年度综合考核。对未按要求尽职尽责导致工作开展不力,不作为、乱作为的,不严不实、瞒报漏报的,虚假整改、敷衍应付的,按照规定严肃追究相关单位、人员责任。

(三)强化社会监督。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宣传解读力度,完善有奖举报制度,鼓励群众、企业积极提供问题线索,并严格做好举报人信息保密工作。对问题突出、虚假整改的典型违法案例,通过电台、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公开曝光,营造严厉打击涉危险废物领域环境违法犯罪的浓厚氛围。

03kKk.com其他人还在看

【方案精选】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行动方案汇编


为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要求,解决农村突出水环境问题,根据《关于印发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水字〔20xx〕15号)安排部署,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示范带动、因地制宜、分类施治、轻重缓急、村民满意”的原则,对全县所有行政村(含新型农村社区、涉农街道下属村庄,不含城市建成区范围的城中村)村民主要集聚区适当向外延伸1000米区域内的黑臭水体,以及村民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利用1年时间,到20xx年完成现有2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其中稻庄镇1处,花官镇1处(详见附表)。面向社会公开农村黑臭水体清单,接受社会监督。动态更新清单,对于新发现的农村黑臭水体纳入清单管理。

二、重点任务

(一)追本溯源。

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污染源解析,主要包括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村生活垃圾、农业面源、工业污水、底泥淤积及其它污染问题等,明确农村黑臭水体污染类型。对于多种污染原因形成的农村黑臭水体,明确主要污染类型。(县综合执法局、市生态环境局县分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中心配合,责任单位:各镇街)

(二)控源截污。

1、农村生活污水类黑臭水体。有条件的区域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近郊农村延伸;对人口聚集度高、具备管网铺设条件但市政管网短期内覆盖不到的村庄,加快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对人口规模较小、居住分散的村庄,建设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设施,或采用小规模拉运模式,就近运送至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强化污水治理设施管理维护,确保正常运行。(县综合执法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县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各镇街配合)对不具备规模化生活污水治理条件的村庄,重点抓好厕所粪污治理。以农牧循环、就近消纳、综合利用为主线,与农村庭院经济和农业绿色发展相结合,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街配合)

2、畜禽养殖污水类黑臭水体。采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效措施,推广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推行种养结合,鼓励还田利用,实现畜禽粪污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场户,推行干清粪、就地就近还田利用,鼓励建立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实行畜禽粪污集中处理。(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中心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县分局、各镇街配合)加大畜禽养殖场户污染执法监管力度。(县畜牧中心、市生态环境局县分局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各镇街配合)

3、水产养殖类黑臭水体。减少冰鲜饵料投放,实施水生态修复。加大水产养殖尾水及底泥污染排放监管力度,推广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等健康养殖方式。(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县分局、各镇街配合)

4、农村生活垃圾类黑臭水体。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防止因垃圾乱堆乱放导致周边下游水体受到污染。清理农村黑臭水体沿岸积存垃圾、水面漂浮物,在彻底清理沿岸垃圾的基础上,对水面漂浮垃圾定期清捞。做好河岸、水体保洁和水生植物、沿岸植物的季节性收割,及时清除季节性落叶,严禁向河塘沟渠倾倒垃圾。(县综合执法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县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街配合)

5、农业面源污染类黑臭水体。因地制宜利用生态沟渠、自然水塘,建设生态缓冲带、生态沟渠、地表径流集蓄与再利用设施,有效拦截和消纳农田退水中各类有机污染物,净化农田退水和地表径流,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河。推广水肥一体化,减少化肥、农药,推广有机肥。(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县分局、各镇街配合)

6、工业污水类黑臭水体。根据污染物种类和潜在环境风险,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理技术,实行工业污水、黑臭水体协同治理。加大农村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监管和治理力度,引导企业集中入园。(市生态环境局县分局牵头负责、各镇街配合)

7、其他类型黑臭水体。科学选取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治理方式。多种污染造成的黑臭水体以污染贡献率大者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底泥处置。对采取控源截污措施消除外源污染后仍存在黑臭的水体,开展内源治理。综合评估农村黑臭水体水质和底泥状况,科学制定清淤疏浚方案。合理确定底泥处置方式和去向,安全处理处置底泥,鼓励底泥无害化处理后资源化利用。加强底泥清理、排放、运输、处置全过程管理,避免产生二次污染。(市生态环境局县分局、县综合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镇街配合)

(四)水体净化。对经济条件较好的镇街,可对破损、垮塌的沟、塘、渠及时进行生态岸坡护理,采用跌水、喷泉、射流以及其他曝气方式,有效提升水体溶解氧水平和流动性。采取栽植水生植物和建设植物隔离带、投放滤食性鱼类和贝类等措施,重构水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对计划搬迁撤并的空心村和过于分散、生态脆弱的村庄,在满足防洪和排涝要求的前提下,维持渠道、河道、坑塘等农村水体自然岸线。禁止采用简单粗暴方式破坏生态系统。严控以恢复水动力为由的调水冲污,严控缺水地区通过水系连通引水营造大水面大景观。(县综合执法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县分局、县水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镇街配合)

三、20xx年度治理顺序和实施步骤

1、方案编制。花官镇、稻庄镇5月中旬前完成农村黑臭水体具体整治方案编制,细化任务清单,明确资金来源。

2、实施阶段。6月份陆续开工,11月底前全部完工并完成县级自检。

3、市级复核阶段。12月初前提请市级复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直相关部门、单位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加强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评估,形成工作合力。县综合执法局要强化上下衔接、域内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按期落实到位。黑臭水体控源截污牵头部门负责相应黑臭水体的监督管理,各镇街是本辖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责任主体,要明确农村黑臭水体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具体治理方案,做好项目统筹、资金使用、治理工程实施、长效管理等工作。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纳入乡村生态振兴工作重要内容,强化资金政策保障。各职能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等相关资金,积极支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建立健全运行维护长效机制。鼓励各镇街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对农村黑臭水体进行治理。

(三)确保项目落地。各镇街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逐一制定工程方案,落实工程投资,制定实施计划,建立调度台账。在资金使用上,严格落实项目资金管理有关规定,统筹建管,切实发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四)开展模式试点推广。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情况,及时梳理总结治理经验,因地制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治理模式,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五)强化评估考核。依托省农村生态环境综合监管平台,强化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动态监管。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效评估制度,对已完成治理的农村黑臭水体实行县级验收、市级复核。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纳入对镇街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范畴,纳入乡村振兴和水环境工作考核,杜绝表面整治、敷衍整治、虚假整治。

(六)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河湖长制体系向村级延伸,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细化落实,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农村黑臭水体所在河湖的河湖长要切实履行责任,调动各方密切配合,协调联动,推动农村河湖黑臭水体治理到位。构建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及治理动态监管体系,建立县级负责、镇级实施、村级参与的管理及清理维护制度,县综合执法局定期组织开展现场巡查抽查。建立村民参与机制,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鼓励村民和村集体投工投劳参与整治。强化运维管理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第三方机构参与治理和运行管护,探索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依效付费制度。

精彩范文 生态环境局秸秆全量化处置工作方案汇编


为推进我县秸秆全量化处置工作,从根本上解决露天焚烧秸秆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保护黑土地资源,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的总体要求,科学运用政策、管理、技术和市场手段,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健全机制原则。成立秸秆全量化处置工作联度会议办公室负责具体推进,各成员部门按职能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同步建立县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行政村为实施主体的工作体制。

2.坚持精准管控原则。建立精准管控指挥机制,根据不利气象条件、重污染天气和敏感时段分析研判结果下达禁烧指令。

3.坚持结果导向原则。本着“注重结果,兼顾过程”原则,修订追责办法,重点对因工作不利造成轻度以上空气污染的,以及下达禁烧指令期间发现火点的地区和个人追责问责。

4.坚持技术支撑原则。积极推广玉米和水稻收割、还田、离田、无害化处置等方面新型技术装备,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制约问题。实现对秸秆打捆、离田、烧除的精准指导工作。

三、工作目标

在巩固现有工作基础,加大工作推进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全面落实农民主体责任,确保秸秆禁烧区做到“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留一片黑”。坚持禁烧、限烧“两区”管控,持续推进秸秆“五化”利用,针对剩余秸秆开展无害化处置,推行“秸秆处置‘5+1’模式”,建立依法、科学、精准、高效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秸秆禁烧监管能力,实现全县秸秆全量化处置,秸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得到有效管控。

四、秸秆资源现状

(一)秸秆产量及分布情况。20xx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73万亩,秸秆可收集量为86万吨。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和水稻。玉米种植面积114万亩,主要分布在西部乡镇,秸秆可收集量为47万吨;水稻种植面积86万亩,主要分布在东部乡镇,秸秆可收集量为39万吨。

(二)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秸秆“五化”利用量约为70万吨,其中能源化利用量30万吨;肥料化利用量27万吨,饲料化利用量12万吨。农民自用10万吨。我县的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8%以上。

(三)剩余秸秆无害化处置情况。在“五化”利用和农民自用的基础上,需要无害化处置的秸秆量约为5万吨,拟采用移动式焚烧炉进行处置。

五、组织机构

成立由发改、农业农村、财政、公安、生态环境、气象等部门组成的秸秆全量化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县秸秆全量化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室设在县生态环境分局,办公室主任,负责对乡(镇)、场和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的调度。

六、重点任务

(一)强化综合利用。按照《县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xx-20xx年)》的发展规划,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推广简便实用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育秸秆综合利用的服务主体,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小农户的作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坚持以能源化、饲料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以建立众合生物质能热电有限公司利用为主的收储、压块、运发、使用的利用体系,提高能源化利用率;以鼓励开展秸秆青贮、颗粒等饲料化利用,提高饲料化利用率;以实施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为重点,推广实施成熟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秸秆肥料化利用率;以鼓励生产秸秆包装材料、人造板材、复合材料、生产材料和编织加工业,提高秸秆原料化和基料化利用率。

(二)严格实施网格化监管。县政府以各乡(镇)场为单位,划定秸秆禁烧限烧工作网格,由县领导为网格长。各乡(镇)场要以行政村为单位,划定秸秆禁烧限烧工作网格,建强监管队伍,明确网格长及监管人,落实监管责任,确保“块块有人管、监管无盲区”。要落实好县以下网格化包保机制,进一步完善县包乡镇、乡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禁烧包保责任体系和乡镇领导包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联系地块和农户的逐级包保责任制,打通秸秆禁烧管控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三)加大离田工作力度。对禁烧块区,各乡(镇)场要全面摸清离田底数,在此基础上,以行政村为单位对去年制定的离田方案重新细化,按照综合利用、农民自用和废弃等类别,分类明确秸秆离田方式、离田数量、离田时限、离田去向以及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根据秸秆离田量,谋划配备相应的捡拾机械,充分发挥我县建设的6个大型秸秆储存场所的收储能力,实现应离尽离。力争在11月底前基本完成离田。

(四)做好无害化处置工作。对没有综合利用途径的剩余秸秆和捡拾打捆剩余物,要采取以入炉(窑)焚烧为主的无害化处置方式,破解农民无序焚烧的难题。对水稻高留茬问题,要加大水稻低留茬收获机械推广力度,力争水稻留茬不超过5公分,从根源上解决水稻秸秆露天焚烧问题。

(五)严格限烧区烧除。要严格按照《限烧区秸秆烧除工作计划》的时间安排、在符合气象条件的情况下,按照“错时、限量、轮烧”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的烧除。要规范开展烧除作业,坚决杜绝无序焚烧、大面积突击抢烧等问题发生。要组织乡镇干部、村屯党员全面落实旁站式监管,确保不发生因秸秆露天焚烧引发的安全事故。要密切关注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变化,当气象条件和空气质量不符合烧除条件时,要立即终止烧除作业,避免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鼓励各地采用移动式焚烧炉开展“全天候”烧除,既解决不利气象条件下不能开展计划烧除的问题,又能够降低空气污染物排放。生态环境局将加大监督指导的力度,综合考虑实时气象条件、环境空气质量、区域地理位置和计划烧除数量等因素,组织指导各地确定烧除时间、烧除区域和烧除量,及时下达烧除指令并对各地计划烧除工作进行远程监督。

七、保障措施

一是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县政府对秸秆管控工作负总责,各部门分工负责。市生态环境局县分局负责抓好综合协调、督查推进,调度巡查秸秆离田、秸秆焚烧情况。县发展改革局按照职能分工积极开展秸秆能源化、原料化等技术的推广工作。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秸秆肥料化和基料化技术的推广工作及秸秆离田、还田指导工作。加快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大力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县财政局做好资金筹措和拨付工作。县公安局负责秸秆露天焚烧的监督管理和处罚。气象局负责提供重污染天气预报情况。各乡(镇)场负责本区域内秸秆管控工作的具体实施。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管控方案,建立秸秆离田、禁烧监管、计划烧除和综合利用“四本账”,形成目标、措施、时限、责任“四个清单”,实施台账式、清单化管理,做到可量化、可核查、可考核,将责任落实落细。要以行政村为单位,进一步划定和完善秸秆禁烧限烧工作网格,做到格内“块块有人管、监管无盲区”。把限烧和禁烧的每一项任务、每一项活计、每一项措施、每一项责任,都精准、精细地落到岗、落到人、落到位。要实行县包乡、乡包村、村包屯、屯包户、户包地块的“五级”禁烧包保工作机制,确保每一块地都“有人看,有人管”。成立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由发改、农业农村、财政、公安、生态环境、气象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的秸秆全量化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

二是加大巡查检查力度。各乡(镇)场及有关部门要制定秸秆禁烧全天候检查方案,以禁烧区为重点,以禁烧网格为基本单元,明确检查的责任主体、对象、方式方法及频次,在秸秆焚烧问题高发期,统筹人员和车辆,全面开展“地毯式”巡查检查,及时发现并制止秸秆违规露天焚烧行为,确保在下达禁烧指令期间,特别是中央全会、全国“两会”等重大活动期间,辖区内不着一处火,不冒一处烟。要充分发挥公安、生态环境、林草等部门职能作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露天焚烧的行为,始终保持秸秆禁烧高压态势。特别是要管住“第一把火”,对敢于“燃第一把火,冒第一股烟”的,要依法从严从重处罚。纪检监察机关根据《省秸秆禁烧量化责任追究办法》,对不切实履行监管(包保)职责或者在监督检查中敷衍塞责,对随意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听之任之,造成露天焚烧火点数量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包保单位和责任人依规依纪予以问责。对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导致财产损失、引发安全事故等严重后果的,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及责任人责任。

三是强化调度督导考核。秸秆全量化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工作方案清单台账,定期对各乡(镇)工作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精准调度,了解各乡(镇)工作时序进度,及时解决各类问题。发展改革、农业农村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定期调度各地“五化”利用工作进展,督促各地按时序进度推进。调度要精确到村屯、地块、农户和责任部门、责任人。并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建立可量化、可检查、可考核、可问责的工作机制。对工作推进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责任部门、乡(镇),适时开展县级专项调查,并第一时间公开曝光。县生态环境分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可量化、可检查、可考核、可问责的工作机制。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从10月中旬开始利用1个月的时间在电视台播放《县人民政府关于禁烧区内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告》。各乡(镇)场采取广播喇叭、建立微信群、张贴条幅、入户发放传单等宣传方式进行宣传。并签订责任书,谁家的地谁负责。要宣传秸秆禁烧工作好的经验做法,曝光秸秆露天焚烧典型案例,形成秸秆禁烧强大的警示教育声势,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秸秆禁烧工作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农民主动参与意识。

方案范文: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汇编


县水产养殖面积为758公顷,其中池塘养殖面积498公顷,水库养殖面积260公顷,另外还有稻田养殖和室内工厂化、池塘内循环养殖等多种模式,开展生态养殖和休闲渔业是我县渔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为解决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县高度重视水产养殖用药减量工作。为推动全县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促进水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实现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省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方案(20xx-20xx)〉的通知》(农专发〔20xx〕26号)要求,结合丽水市提出的“对标欧盟肥药双控”工作要求,制定了县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20xx-20xx年)。

一、总体思路

20xx-20xx年我县计划创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按照“提质增效、用药减量、质量安全、绿色发展”的要求,将建设减量用药示范基地8个,推行绿色养殖、生态防控、精准用药和统筹监管,构建水产主要养殖品种病害防控和用药减量技术模式与管理体系,辐射带动全县水产养殖实现用药减量增效,保障我县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引导参与行动的养殖场使用渔药总量同比平均减少5%以上,抗生素类渔药减少30%以上,部分养殖品种,抗生素类渔药甚至不用;通过“用药减量”行动的示范推广和“用药减量”技术模式的示范应用及“零用药”技术模式的探索,引导全县水产养殖企业依法、科学用药水平明显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三、技术路线和工作重点

(一)技术路线

1.要求使用优质苗种减少用药。要求水产良种化率60%以上,启动水产苗种检疫,严格控制苗种质量,做好亲本选育和病害防控,保障苗种质量优质安全健康。

2.要求控制病害发生减少用药。开展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掌握病原分布、流行趋势和病情动态,科学监测及时发布病害预警;强化疫病净化和突发疫情处置,避免药物滥用;减少养殖场(户)“乱用药”问题,依法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用药行为。

3.要求依法精准用药减少用药。建立规范用药制度,严格遵守《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推行乡村兽医并开展服务,由执业兽医及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鱼药,依照指导的剂量和次数施药,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剂量、增加使用次数。加大依法科学用药技术的宣传与指导,把法律和技术送到养殖户手里,深入基层,进塘入户进行现场指导。

4.推广生态养殖减少用药。以生态循环、质量安全、集约高效、节能减排为导向开展用药减量技术模式研究。大力推广鱼菜共生模式、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渔农综合利用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等生态化养殖模式,提升水产养殖业的提质增效、防病减药水平。

5.加强日常管理減少用药。加强养殖生产的日常管理,指导养殖场(户)自身加强养殖管理,健全内部管理等各项制度,建立从苗种种量、养殖环境、水质监测、密度控制、饲料投喂、病害防治、渔药使用、产品质量检测等贯穿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完善水产养殖生产和用药记录制度,同时结合水产养殖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相关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活动,依法开展监督检查,严处违法用药行为。

(二)工作重点

全县主要养殖品种为鲢、鳙、鲤、鲫,特色养殖有溪鱼、棘胸蛙、大鲵等。重点预防水霉、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溃疡病、烂鳃病、烂尾病、赤皮病、打印病、三代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小瓜虫病、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我县重点推行特色品种设施养殖、稻(莲)鱼综合种养、养殖尾水处理等生态养殖模式,主要防控鲤、鲫、溪鱼大宗水产品的养殖病害。

四、实施步骤

(一)先行试点阶段。(20xx年8月至11月)开展全县上一年度用药情况摸底调查,掌握各主导品种、各养殖模式发病和用药情况。围绕主导品种选择1-2个健康养殖示范场开展试点,基本形成主导品种用药减量方案和路径。

(二)扩大试点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3月)。扩大应用范围,形成一批渔药用量减量化技术模式。

(三)全面开展阶段(20xx年4月至20xx年12月)。全县水产养殖点全面铺开用药减量行动。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以县农业农村局为主的水产养殖用药减量工作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指导本县域水产技术推广,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整合力量,加强督查和技术指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二)加强技术指导,保证效果质量。为确保减量行动顺利实施,成立县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技术专家指导组,提出具体的技术方案,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把各项关键技术落实到位。同时,重点聚焦绿色生态养殖、病害综合防控和精准用药等技术知识。加强对我县养殖场(户)的技术培训。

(三)广泛开展宣传,引导社会参与。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网络等多种媒体,结合科技下乡活动等,大力宣传《兽药管理条例》、《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等法律法规规章,试行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使用白名单制度,传播绿色防控技术和规范用药知识,提高行动公众认知度、知晓率和参与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精选】清明节期间森林防火行动方案汇编


为切实加强清明节期间的森林防火工作,严防重点时段发生森林火灾,确保森林资源安全,按市森防指{20xx}第9号文件《市清明节期间森林防火检查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乡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决定开展清明节期间森林防火行动方案,特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统一行动时间

4月3日中午12时至4日晚18时止为全乡统一行动时间,各村可以根据本村实际情况,相应调整行动时间。

二、组织领导

1、清明节期间森林防火检查行动由乡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指挥。

2、各包村干部对所包保的村屯协助村干部对森林防火区域组织相关人员做好监督、检查、指导工作。

3、各村委会及包村干部要按照乡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组织做好辖区森林防火各项具体工作。

三、工作要求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防火意识。各村要充分利用大喇叭大力宣传森林防火等法律法规,教育广大村民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充分认清上坟烧纸严重性和危害性,以送鲜花、植树、网络祭祀等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文明方式祭扫。

2、加强火源管理,消除火灾隐患。清明节期间,各村和林业站要针对实际情况,加强野外火源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要立即组织整改。对重点部位和墓地要专门布防、对外来入村祭祀人员一律劝返、重点防范。要加强火情监测,发现野外用火及上坟烧纸者立即制止并及时上报乡森林防火指挥部。

3、加强值班制度,确保信息通畅。各村及相关单位要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乡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要在第一时间掌握防火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和火情动态,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方案范文:农村面源污染集中整治月行动方案汇编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打好全镇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全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斩污清零”突击月活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从严从实抓好问题整改,集中力量开展“斩污清零”整治行动,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中没有我镇典型案例,确保上级下达的20xx年生态环境年度任务目标圆满完成,确保我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时间安排

20xx年7月25日至8月25日

三、整改措施

1、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一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作物缺什么就补充什么的原则,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提高作物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二是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优选实施区域、技术模式和实施主体。在化肥使用强度大、示范带动能力强、相对集中连片、基层积极性高的区域,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集成示范肥料高效利用“四新”技术模式,科学合理减少化肥投入,实现化肥双减。三是机械化深施肥技术。主要推广深施底肥、深施追肥,减少化肥损失,提高化肥利用率,节省成本,增加效益。四是积极推广农家肥与化肥混合施用。坚持化肥与农家肥混合施用,改良土壤合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肥力,使迟效与速效肥料优势互补,减少化肥的挥发与流失,增强保肥性能,提高供肥能力,减轻环境污染。五是水肥一体化技术。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施肥与灌溉同步进行,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提高水肥利用率。六是推广新型施肥技术。提倡施用高含量的多元复合肥,减少施用低含量的复混肥;积极试用高能有机无机复合肥;推广有机无机复混肥;配施高含量有益微生物的肥药兼用肥;加快高效缓释肥、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的应用;精准投放化肥,避免过度使用;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滴灌的方法均匀施用液体肥料。责任单位:镇农技站、各行政村

2、农药减量控害工作一是加强实施农药减量控害采取的技术手段。一围绕“控”,继续大力开展绿色防控。示范推广各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二围绕“替”,继续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大中型高效药械。三围绕“精”,继续强化病虫监测预警,加强病虫害抗药性监测和治理,力争做到精准施药。二是加强培训,提高科学用药意识。加大对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药经销人员和广大农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着力提升他们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帮助他们掌握农药安全合理使用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植保机械的使用技术等。

3、积极推进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置一是加强宣传。利用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加强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群众对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危害的认识,让他们及时捡拾交回农药包装废弃物。

二是加大巡查处罚力度。镇农技站对辖区内农资经营店每月巡查一次,督促农资店依法回收包装废弃物,对执行政策不积极的,进行批评教育,对拒不履行的义务的,上报县农业执法大队按照《农药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农药经营者不履行农药废弃物回收义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并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责任单位:镇农技站、各行政村、各农资经销商

4、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一是加大秸秆回收力度。鼓励养殖户增加秸秆收储加工力度,镇设置3-5个季节性收储服务站点,建立收、储、运服务体系,发展镇、村站点村庄秸秆收储经济人,每个站点收储半径相互接壤,实现整县制全覆盖,对收储站点统一管理。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提高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积极性。一是对购买、使用先进实用秸秆综合利用农机械的农民群众,加大“双重补贴”,减轻机手或农户的负担;二是对合理利用秸秆的企业实施政府奖励。三是鼓励引导科技创新。鼓励各类经济主体,开发秸秆利用的新科技新方法,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和优先条件。

三是集中开展秆秸综合整治活动。集中开展秆秸清理行动,确保房前屋后、村头村内、田间、路沟无散乱秆秸堆放,提高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率。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宣传活动、发放秸秆综合利用明白纸、举办秸秆综合利用培训班、组织农业专家到镇、村、田间地头讲解焚烧秸秆对环境和地力的影响,宣传秸秆综合利用及生态循环利用变废为宝的好处,提高农民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识。责任单位:镇农技站、各行政村

5、废旧农膜回收工作

一是抓好组织管理,推动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全面展开。根据区域特点和作物种类,指导各行政村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引导农户、志愿者、新型经营主体、回收企业、第三方服务组织等共同做好地膜回收工作。系统总结地膜回收工作的好模式、好做法,探索完善地膜回收的利益链条及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农户共同参与的地膜回收多元化体系。

二是加强源头防控,大力推进地膜使用标准化减量化。要切实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聚乙烯吹塑农用地膜覆盖薄膜》GB13735-20xx)有关要求,全面推广标准地膜。因地制宜推广抗旱性强、地膜依赖度低的作物品种及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替代技术,减少PE地膜用量。

三是紧抓项目落实,确保财政投资效益充分发挥。项目带动是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主引擎,要积极争取省市县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在争取资金和项目落实上狠下功夫。统筹整合,加强政策资金引导,结合实际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农用地膜污染防治工作,切实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摸清底数,建立废弃农膜台账。完善农田地膜残留和回收利用监测点,加强地膜使用和回收统计工作。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镇农膜使用情况核定表,建立农膜回收台账。

五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树立明显的固定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相关政策,让群众深入认识到农膜残留的危害性、农膜回收的必要性和废旧农膜作为可再生资源的回收价值,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农膜回收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废旧农膜回收的良好氛围,引导形成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合力。责任单位:镇农技站、各行政村、各农资经销商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管区、各行政村、各经销商要密切协作配合,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加强信息共享、定期会商、督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强化队伍建设。明确镇农技站、环保所、环卫办承担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技推广体系队伍建设,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采用绿色生产方式。推动生态环境监管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落实乡镇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管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管执法培训,提升基层监管执法能力。

3、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公共财政支持、责任主体自筹和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大绿色信贷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等。

4、提升科技支撑。成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开展长期跟踪和定期督导,为关键技术和重要政策咨询提供支撑。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整合科技资源,通过相关科技活动,加快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督导,推广成熟适用技术。

5、强化监督工作。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明确年度任务与考核标准。实施信息公开,拓宽投诉举报渠道,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突出问题监督。

6、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广播、微信、公众号、明白纸、条幅、公开栏等,宣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普及治理知识和技术,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增强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形成全社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优秀方案: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汇编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衔接好国家、省、市、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实现在闽工作期间提出的“机制活、产业优、生态美、百姓富”目标,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七大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重点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南政综〔20xx〕26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南政办发明电〔20xx〕14号)文件精神,为加快培育百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推动区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产业基础

资源概况:区是省最大的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基地,省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省会城市福州、市重要的副食品生产供应基地,全国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区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8家,产值19.58亿元,其中,产值达亿元以上食品加工企业6家,产值超10亿元食品加工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07个,家庭农场353家。全区现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民创业园3个。

品牌概况:全区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6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24个、绿色食品36个、有机食品2个;获得省级知名商标3个、地理标志商标6个;入围“武夷山水”品牌农产品主体28家;区是全国第二批开展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整区域试点区之一。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区重点打造粮油规上加工企业1家,食用菌规上企业5家,笋制品规上企业2家,乳制品规上加工企业1家,禽蛋规上企业5家,蔬菜规上企业2家,农产品一二三产业融合更加紧密,食品精深加工产业更加突显,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利益联结稳定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基本形成,食品加工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一)产业布局更优。到2025年,各乡(镇)、街道建立一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加大冷库建设;乡(镇)集镇或城郊设立一批农产品分拣中心,加快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体系。全力打造四鹤街道长沙享通蔬菜产业加工园区、水南街道后谷长富乳制品产业加工园区、百亿乳业产业园。

(二)加工水平更高。推进食品加工产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升级,到2025年,食品加工产值与一产产值的比值提高到2:1以上。

(三)产品质量更优。到2025年,全区创建1个以上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达到70%以上,绿色食品认证数量达45个以上。

(四)产品品牌更响。到2025年,全区培育15个以上名特优新农产品公共品牌,入选“武夷山水”品牌企业50家。

(五)产业实力更强。到2025年,建设乳业、笋制品、粮油制品、蔬菜、食用菌、生猪、禽蛋食品加工产业集群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2家,亿元以上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5家,规上食品加工企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从事食品加工的新型经营主体达到100家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乳业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峡阳、王台、夏道、南山等乡(镇)。上游抓好奶牛扩产,推广奶牛生物垫料发酵床养殖技术,“牛—沼—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中游重点扶持长富乳品有限公司扩大产能,开发新产品;下游重点开发市场,扩大乳品销售渠道和销售半径。到2025年,全区奶牛养殖数量达到3.5万头,乳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2亿元以上,其中,长富乳品企业产值突破20亿元。

(二)生猪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峡阳、王台、夏道、南山等乡(镇)。坚持标准化、绿色化、循环化、规模化、数字化、基地化引领,加快产能提升,走稳走实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子。上游抓好一春种猪基地建设和全区72家规模养猪场升级改造,抓好生猪疫情防控,推广“猪—沼—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中游抓好生猪屠宰,力争培育一家肉制品加工企业;下游支持生猪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冷链物流,保障市场安全有效供给。到2025年,规模以上养猪场达到75家,生猪产业集群总产值达55亿元以上。

(三)禽蛋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西芹、赤门、南山、洋后等乡(镇)。上游重点建设圣民、圣鑫、长圣、圣达、德隆全自动化养鸡场,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中游抓好蛋品深加工;下游保障蛋品包装设计、物流仓储、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建设,促进禽蛋产业健康发展。到2025年,全区禽蛋总产量达到3万吨,禽蛋产业集群总产值达3亿元以上。

(四)蔬菜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王台、西芹、塔前、南山、赤门等乡(镇)。上游增强享通、跃农龙头企业带动力,建立蔬菜产业联合社,开展全域绿色蔬菜原料标准化蔬菜基地创建;中游支持相关企业开展特色蔬菜加工,开发技术含量高的低温脱水蔬菜、冷冻或速冻菜、蔬菜汁等系列产品;下游重点开发蔬菜市场,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市场,全力保障东部战区蔬菜供给。到2025年,全区蔬菜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五)食用菌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峡阳、塔前、太平、西芹等乡(镇)。上游大力扶持九洲、昌源、元正、虎山绿春、农丰做大做强香菇、海鲜菇、茶树菇等优势品种生产,大力发展猪肚菇、大球盖菇、龙爪菇等珍稀食用菌,提高工厂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中游做好精深加工,开发食用菌即食产品,支持开发菌类药物和保健食品,提升食用菌产品附加值。下游重点开发线上线下交易市场平台,拓展销售空间。到2025年,全区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

(六)粮油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南山、峡阳、王台、洋后、巨口、赤门等乡(镇)。上游在种植烟叶、花卉、经济作物的田块推广水旱轮作栽培模式,大力推广优质稻品种,提高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充分利用稻草回田、种植绿肥、推广施用有机肥,培肥地力,实行减肥减药,提高稻米品质,促进优质稻米高产高效生产。中游重点扶持瀚林粮食贸易有限公司、南粮米业()有限公司、市胡壹坛酒业有限公司发展,开发优质稻米深加工、稻米酿酒等精深加工项目。下游促进绿色优质稻米品牌营销。到2025年,全区粮油全产业链年产值达到2.5亿元以上。

(七)笋制品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南山、洋后、巨口、赤门、西芹、茫荡等乡(镇)。坚持集聚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模式。上游以企业为主体,做强闽鲜、万兴、绿鑫等企业。中游积极引进笋制品精深加工企业,开发粗纤维膳食食品。下游紧抓国内民众对于健康食品的要求,依托建瓯中国笋竹城市场平台优势,积极扩大区笋制品市场。到2025年,全区笋制品全产业链年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

四、推进措施

围绕区主导产业,进一步强链、延链、补链,重点发展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和产业园区打造,推进全区百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

(一)强龙头,培育产业发展核心

1.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实施食品加工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计划,进一步聚集资源要素,鼓励优势企业通过资金、品牌、技术、管理等方式整合资源、兼并重组。加速企业梯度培育,通过扶育扶优扶强,引导“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一批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2.打造食品加工产业化联合体。鼓励食品加工骨干企业与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组建产业联盟,引导食品加工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打造一批食品加工产业化联合体。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商务局、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3.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农林大学、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引导支持食品加工企业产能扩张、设备更新换代、产品精深加工、资源综合利用,鼓励食品加工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改造转型升级,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优化企业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发改科技局、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延链条,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4.强化项目招商。围绕重点产业集群短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强链、延链、补链项目,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跨国公司、央企、食品加工行业龙头企业,新上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集聚度高、链条完善、带动力强的食品精深加工项目。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商务局、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5.建设食品加工园区。至2025年,有条件的乡(镇)、街道依托资源禀赋,建设一个特色产业园。建设标准厂房、食品检测区、职工公寓区、商业配套区、食品专业市场等软件硬件配套齐全的食品加工园区;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工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6.强化质量品牌创建。强化绿色、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商标认证,积极申报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围绕“武夷山水”区域公共品牌产品实行合格证管理和“一品一码”溯源,推动绿色食品优质好价。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建集群,促进产业发展融合

7.加快原料基地建设。推进主导产业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升种业发展水平。依托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加大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和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五节一循环”技术模式,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发改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8.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加大村级农产品产地冷库建设力度,乡(镇)集镇中心或城郊设立农产品分拣中心,全力打造“全域绿色食品”交易市场、冷链仓储、物流配送、培训中心。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乡入村活动,鼓励支持绿色食品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全区绿色食品线上交易;大力开展“农民丰收节”活动,促进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培育国内大市场。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保障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打造百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作为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部署和推动“十四五”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举措。

2.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市场监管局、发改科技局、财政局、工信局、商务局、自然资源局、供销社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区百亿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食品加工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推进各项优惠政策措施落实。区农业农村局要进一步细化食品加工重点产业链发展方向,成立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办公室,并明确责任人,各乡(镇)、街道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定期召开会商协调会,统筹推进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工作。

3.强化跟踪考评。建立百亿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考评指标体系,把食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评,实行一月一报表、一季度一考评、年终一总评,并注重考核结果应用,对重点食品加工项目招商工作取得突破的乡(镇)、街道给予通报表扬。

方案范文: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工作方案汇编


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精神,切实发挥党政机关在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党政机关率先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根据《关于印发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国管节能〔20xx〕39号)和《关于印发的通知》(事管发〔20xx〕8号)以及《市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党政机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引入节能市场机制,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推行绿色办公,率先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引导干部职工养成简约适度、低碳环保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在建设节约型社会过程中做出表率。

二、创建对象、目标要求及职责分工

(一)创建对象

科技局机关及各中心、股、室。

(二)目标要求

20xx年底,科技局机关建成节约型机关。

(三)职责分工

办公室牵头负责局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各中心、股、室按照本实施方案和创建工作要求,落实落细各项创建内容。局各中心、股、室要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

三、创建内容

(一)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明确负责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的管理机构和工作职责,设置能源资源管理岗位;强化能耗、水耗等目标管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能源资源消耗考核指标;实行能源资源消耗分户、分区、分项计量,建立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台账,做好分析和公示工作。

(二)推进绿色办公。推进无纸化办公,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带头践行绿色出行;加大绿色采购力度,带头采购更多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品;积极推进绿色办公,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进机关率先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三)实行垃圾分类。率先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充分发挥机关的示范引领作用,严格配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建立垃圾清运台账,确保各类垃圾规范处置;采取生活垃圾减量化措施,使用循环再生办公用品,限制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引领带动全社会开展垃圾分类。

(四)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开展节约能源资源宣传实践系,将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内容纳入干部职工培训体系,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岗位培训等生态文明思想教育活动,增强干部职工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崇尚生态文明、践行绿色发展的氛围。

四、有关要求

(一)落实工作责任。节约型机关创建是党的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各级党政机关带头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具体行动。各股室要高度重视,要把节约型机关创建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工作的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创建期限,落实工作措施,确保节约型机关创建稳步推进,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监督审核。要加强对本单位节约型机关创建的监督检查,定期开展检查和评估,确保创建工作进度。核查验收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对标审核,确保创建质量。

(三)注重营造氛围。各中心、股、室要及时挖掘创建过程中的先进典型,加强总结交流,推广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工作整体提升。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对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和工作成效,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支持的良好社会氛围。

优秀方案:农业领域环境大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汇编


为加强农业领域内环境治理,降低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根据县政府安排,经研究,决定从即日起到12月底,在全镇范围内集中开展农业领域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农药减量控害、化肥减量增效。

立即行动,排查隐患。各农村社区、村要立即组织人员,深入本辖区相关区域,积极开展调查摸底和隐患排查工作,重点排查农村的垃圾堆、田间地头、河塘沟渠等部位,是否有废弃农药瓶、罐、桶、袋等包装物,一经发现要及时做好回收工作,防止污染环境。积极大力推广农业有机肥,减少农药使用量,确保农业安全生产。

开展农用地膜回收利用。

认真按照农用地膜回收清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抢抓农业生产关键时间节点,健全协调机制,细化任务目标,层层压实责任、务求转出实效。做好工作计划,全面查摆农用地膜回收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补齐工作短板,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引导督促农民和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捡拾回收田间、田边、棚边等处残留的地膜。在果树主产区聚焦苹果采摘关键期,开展废弃农用反光膜专项整治。要加强工作指导,积极创造条件,在重点社区、村因地制宜设立临时废旧农用地膜储存场所,方便农用地膜回收。对于无利用价值的废旧农膜,由使用者收集整理后,及时清运至农村生活垃圾回收点。

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

加大宣传力度,针对农业生产中的秸秆问题,紧紧抓住生产过程中秸秆还田、秸秆加工利用等方式,确保全镇范围内小麦、玉米秸秆、农业蔬菜秸秆等不乱堆乱放、不露天焚烧等。合理有效的综合利用,确保农作物秸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最大效益。

畜禽粪污处理。

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拉网式排查,针对养殖场、养殖户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使用情况,建立督查整改台账,严禁粪污乱排乱倒现象发生,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全镇畜禽养殖环境运行良好。

渔业养殖污染处理。

组织辖区内渔业养殖户(企业)开展养殖区域垃圾清理工作,对渔业养殖生产区、生活区、进排水渠道等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收集清理渔用投入品包装、生活垃圾等养殖副产物及废弃物,收集的废弃物集中放置在自己仓库或者其他废弃物存放安置点。

加强监管,规范行为。

各农村社区、村要认真摸排线索,严厉查处不履行破坏农业生产环境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规范破坏农业生产环境的处理行为。对拒不履行的单位和个人,各单位要及时将线索移交上级农业主管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情节严重的,根据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扎实推进,确保实效。

各农村社区、村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镇督察考核办公室等将进行抽查督导,并将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年底对社区、村庄农业考核内容。同时要引起高度重视,合力推动我镇农业领域环境大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导考核工作的责任感

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业生产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镇农业生产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工作,请各社区、村高度重视、认真开展农用地膜回收清理专项行动,留存好影像资料。

方案范文: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方案汇编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xx〕56号)精神,确保三年内全面完成全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按照全国、省及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全面完成涉农镇街的普查与征集,摸清各地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分析演变趋势,为实现有效保护与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抢救性收集珍贵、稀有、濒危、特有种质资源;在完成国家普查任务的同时,对食用菌、中药材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与收集,按照对其他作物的要求,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各种种质资源征集达40份以上。分年度实现以下目标:

20xx年,全面完成13涉农镇街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任务。全区征集资源40份以上并送交省普查办入库(圃)妥善保存。

20xx年,配合省农科院完成新增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入库(圃)妥善保存。

20xx年,全面完成我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配合省级完成我区征集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入库(圃)妥善保存;普查、征集、收集种质资源及相关信息纳入全国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配合编辑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志。

二、重点任务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涉农镇街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基本查清各类农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以及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完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全区征集当地古老、珍稀农作物地方品种和珍稀、濒危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40份,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种质资源征集表》。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编目保存。对征集和收集的种质资源送省农科院进行繁殖和基本生物学特征特性的鉴定评价,并提交国家、省作物种质库(圃)保存。

(三)食用菌、中药材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对辖区食用菌、中药材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与收集,按照对其他作物要求,做到应收尽收。填写《省食用菌、中药材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省食用菌、中药材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征集表》。

三、实施期限与范围

(一)实施期限。20xx年5月至20xx年12月。

(二)实施范围。田横镇、金口镇、段泊岚镇、移风店镇、通济街道、大信街道、温泉街道、北安街道、龙山街道、鳌山卫街道、灵山街道、蓝村街道、度假区等13处涉农镇街实施。

四、进度安排

20xx年,全面完成普查与征集任务;20xx年,配合省农科院完成新增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及入库(圃)保存;20xx年,全面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一)20xx年:在20xx年普查的基础上,进行再发动、再培训、再征集,全面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全面普查与征集。对上年度已收集的种质资源送省农科院进行繁殖和鉴定评价,经过整理、整合并结合农民认知进行编目,入库(圃)妥善保存。向省普查办推荐20xx年省优异种质资源名单。

(二)20xx年:配合省普查办全面完成送交的种质资源的繁殖和鉴定评价,经过整理、整合并结合农民认知进行编目,入库(圃)妥善保存。加强种质资源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古老地方品种承载的传统农耕文化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种质资源意识。迎接省普查办考核。

(三)20xx年:全面完成我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完成省、市考核验收。配合省普查办完成我区征集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入库(圃)妥善保存,相关信息纳入全国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编写市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对镇街遗传资源普查工作进行验收考核和表彰。

五、任务分工

(一)区农业农村局。成立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专门机构,负责方案制定并组织实施;组织普查征集人员培训;审核各镇街提交的普查信息,指导完成全区农作物、中药材、食用菌等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目标任务;加强与市农业农村局、省农科院的对接信息和数据提报等。具体工作由区农技站承担。区蔬菜站配合开展蔬菜、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普查工作;区果茶站配合开展果树、茶叶种质资源的普查工作。

(二)镇街农业服务中心。配合区农业农村局开展本辖区农作物、食用菌、中药材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收集和征集;按要求配合征集当地古老、珍稀、特有、名优作物地方品种和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做到应查尽查、应收尽收。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领导小组和技术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任务分配、工作督查等。技术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技术咨询、汇总普查资料、实施项目评价等。各涉农镇街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细化工作方案,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信息提报等工作。

(二)优化普查队伍。抽调农技、蔬菜、果茶、环能等科站技术骨干组成专门普查队伍。加强与大专院校技术合作,委托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家团队给予专业技术指导。组织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普查水平,保障本辖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媒体、网络等形式积极宣传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成果,提升全社会参与保护种质资源多样性的意识,确保此次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实效,推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配合完成省、市中期检查、年终总结等各项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