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零思考方案网网站!

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实施方案分享

2021-12-31
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创建无传销城市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当我们对计划的具体实施感到迷茫时,我们或多或少都应该准备好一份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做到妥善无误,什么样的实施方案比较高质量?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实施方案分享,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加快节水农业发展,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政办发〔20xx〕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加快推进农业用水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任务目标。通过优化调整结构、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品种、配套改建设施等途径,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到20xx年,全区初步建立农业生产布局与水土资源条件相匹配、农业用水规模与用水效率相协调、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节水农业体系。

1.农业种养更加优化。在稳定粮食产能的前提下,逐步调减高耗水农业种养面积,全区水稻、淡水养殖、莲藕面积分别调减0.68万亩、0.53万亩和1.19万亩。

2.农业灌排设施更加完善。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池塘建设,配套完善灌区灌排体系和水产养殖区进排水体系,推进田间工程节水改造,实施池塘节水工程。20xx年启动5.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力争20xx年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的比重提升到85%以上;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0.13万亩,改造提升养殖池塘面积0.15万亩。

3.农业节水成效更加明显。因地制宜发展节水农业模式,大力应用微灌、喷灌、循环利用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示范推广节水农艺技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4以上,重点渔业企业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率不低于50%。

二、重点工作

(一)优化农业种养结构。根据水资源禀赋条件,优化配置水、土、种子等资源,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种养结构,推进适水种植、节水养殖、量水生产。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逐步调减水稻、莲藕等高耗水作物面积。鼓励种植低耗水的杂粮、甘薯等耐旱耐盐碱作物,有序引导耕作条件好的稻田改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加大渔业养殖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设施渔业,大力推广循环水养殖模式,积极推进名特优品种工厂化养殖。推进退藕还湿、退渔还湿,严禁耕地新开挖藕池和鱼塘。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坚决遏制耕地撂荒。

责任部门:区农业农村局、区海洋渔业发展服务中心牵头,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分局配合,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落实,以下任务均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落实,不再列出。

完成时限:20xx年底取得明显效果;长期坚持。

(二)加快节水工程体系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田水源保障条件,配套田间节水基础设施,推进田间高效节水灌溉,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充分发挥河道“一河带库”的作用,提高雨洪水资源利用率。积极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推广池塘护坡、覆膜等防渗工艺,完善进排水处理设施,降低养殖用水损耗。

责任部门: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水利局、区海洋渔业发展服务中心、区发展和改革局配合。

完成时限:20xx年底取得明显效果;长期坚持。

(三)推进水肥一体化应用。在设施农业、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区,重点推广应用滴灌、微灌、喷灌技术。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规模化大田作物区,完善水源到田间管道输水管网,根据水源条件、种植作物、面积等因素,因地制宜推广水肥一体化,积极引导应用高效灌溉、精准注肥、水分养分自动监测等设施和技术,实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科技局、区林业发展服务中心配合。

完成时限:20xx年底取得明显效果;长期坚持。

(四)推广农艺节水技术。因地制宜推广节水灌溉模式,大力发展低压管道灌溉,提高田间灌溉水利用效率,推进传统粗放式灌溉模式向高效节水灌溉新模式转变。推广节水作物品种,筛选推广优质、高效、耐盐碱耐旱作物品种,推动由改良土壤适应种子向种子主动适应土壤转变。实施保护性耕作,采取深松镇压、划锄、覆盖保墒、合理施用生物抗旱剂等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科技局、区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区水利局配合。

完成时限:20xx年底取得明显效果;长期坚持。

(五)推进农业循环水利用。充分利用水库、池塘等收集天然降水,依据水稻等种养对象耐盐碱能力,选择微咸水(二河水)、沟渠水进行科学生产,提高节水能力。示范推广“三池两坝”、人工湿地等养殖尾水处理模式,充分利用排水渠、闲置塘等,构建集生态净化渠、沉淀池、生态塘等于一体的净化系统,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净化处理。积极推广种草、套养等多营养层级养殖模式和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技术,科学调控池塘水质,实现高效集约养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区海洋渔业发展服务中心牵头,区科技局配合。

完成时限:20xx年底取得明显效果;长期坚持。

(六)强化节水示范引领。加强节水技术推广创新,完善农业节水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通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效益,示范带动节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现代农业园创建、农业生产托管,健全农业节水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加强技术指导和示范培训。

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科技局、区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区水利局、区海洋渔业发展服务中心配合。

完成时限:20xx年底取得明显效果;长期坚持。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发展节水农业对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作为责任主体,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优化调整种养结构,落实到具体地块和农户,加强技术推广,合理确定区域节水目标、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科技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水利局、区海洋渔业发展服务中心配合)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大节水农业发展投入力度,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要统筹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水肥一体化、耕地轮作休耕、现代农业产业园、渔业产业发展等项目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节水农业,加强农业节水工程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节水农业发展水平。(区财政局牵头,区科技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海洋渔业发展服务中心配合)

(三)强化科技支撑。坚持产学研结合,建立政府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企业示范推广、农民积极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机制,加强农业节水技术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强化教学、科研和推广对接,加快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研发推广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科技支撑。(区科技局牵头,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海洋渔业发展服务中心配合)

(四)广泛宣传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媒体开展节水农业宣传,增强群众的节水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节水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科技下乡、示范观摩等方式,宣传普及节水农业技术,促进节水农业可持续发展。(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区水利局、区海洋渔业发展服务中心配合)

03kkk.CoM小编推荐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方案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方案

为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机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助力脱贫攻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结合我街道实际,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以家庭承包农户为基础,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核心,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提升集体经济发展实力,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素,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的原则。针对当前我街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不高、实力不强,农业组织化经营程度不高,土地经营零碎化的状况,在充分尊重农民为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引导、保护、调动、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发挥政府引导和政策激励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坚持依法登记、有序发展的原则。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必须在坚持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在市场监督部门登记和农业主管部门备案,有序发展产业。

3.坚持规模适度、集约经营的原则。土地规模经营要与经营者的劳动生产能力相适应,通过实现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带动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优化配置,培育出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从而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生产,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4.坚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原则。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利于全镇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服务体系;对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农业经营主体,不论是什么类型,各级各有关部门予以积极鼓励和支持。

二、目标任务

以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为发展方向,以确保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农业效益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基本目标,按照“培育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重点发展民主管理好、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社会反响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培育、农民合作社规范、龙头企业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到20xx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占全街道农户总数的20%以上,主要农作物规模化种植达到3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40%以上,主要环节基本实现社会化服务,农业生产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和生产经营效益明显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行动

优先扶持发展种粮大户、特种种养殖大户,提高比较效益,提升粮食、高效农业发展水平,鼓励农户以土地、资金、劳动、技术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家庭农场培育行动。鼓励适度规模的种养大户通过认定备案转型为家庭农场,引导土地、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家庭农场集中。逐步健全家庭农场管理服务制度,加强示范引导,完善服务体系。开展示范农场创建活动,示范家庭农场列入产业资金扶持项目库。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行动。发挥万亩小麦绿色优质高产高效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致富能手、经理人领办等方式,大力发展“农户+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为主,“农户+合作社+公司”等经营模式为辅的经营模式。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发展规模经营。培育多元化农业服务主体,探索建立农技指导、信用评价、保险推广、产品营销于一体的公益性、综合性农业公共服务组织。

(二)多种模式利益分享机制

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扩大就业容量,吸纳农户脱贫致富。总结土地经营权入股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同设立风险保障金。探索建立上级扶持项目既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竞争力,又增强其带动农户发展能力,让更多农户分享政策红利的有效机制。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数量和成效作为相关财政支农资金和项目审批、验收的重要参考依据。允许将财政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后,以自愿入股方式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户共享发展收益。

(三)引导提高发展质量

鼓励农户、家庭农场使用规范的生产记录和财务收支记录,提升标准化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农民合作社依照章程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好会计账和成员账户,发挥成员积极性,共同办好合作社。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鼓励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生产作业标准或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水平。深入推进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业示范服务组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上级财政支持的各类小型项目,优先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等,强化农民参与和全程监督。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资本投资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建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仓储烘干、保鲜库、农机库棚等农业设施。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与加工能力相配套的基地。统筹规划建设农村物流设施,重点支持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电商平台基础设施,逐步带动形成以镇(街道)、村、社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机制和节水奖励机制,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上级政策给予奖补。(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

健全培训体系,整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教育、科技、扶贫等部门教育培训资源,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返乡农民工等为重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合作社经理人培养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力争到20xx年末轮训一遍,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到20xx年,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生代型职业农民。培养、引进各类能人、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列入“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服务岗位的拓展范围。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农业技术人员等返乡下乡创办领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好县乡农民合作社辅导员的指导作用。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出台指导意见。二是加强宣传和组织开展摸底调查,掌握全街道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现状。三是组织开展工作培训,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工作重点,凝聚力量推进、落实各项工作内容。

(二)组织实施阶段

指导各村落实工作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超前谋划,建立和完善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体制机制,加大统筹力度,把握相关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尽快启动实施,提升改革的统筹性和协调性。同时做好资料收集、统计分析、年度总结等工作,对改革工作的成效进行评估和对比,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三)总结验收阶段

对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形成经验总结。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村、要充分认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扶贫等方面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明确目标,传导责任,强化措施,抓好落实。要实行一把手亲自抓,业务干部定点包抓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人。

(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

开展各单位的业务融合,集中技术力量,确定重点经营主体,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指导和服务。通过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加强与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等经营性服务组织紧密合作,引导在良种示范、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抗旱排涝、农资供应、产品销售、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生力军作用,为新型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专业化、市场化服务。

(三)完善扶持政策

各村要积极协调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列为财政支农项目申报和实施的主体,在农机购置、农田水利、高产创建、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等项目上给予重点扶持。积极争取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资金优先扶持示范性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各村要主动和相关部门对接协调,在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土地复垦、农村道路等项目,优先安排在规模生产经营的区域实施,加强水、电、路升级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四)强化指导

各村要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完成年初街道下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任务分配表》,将落实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情况纳入工作绩效考核,街道将对各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情况进行指导,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情况进行全街道排名。

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工作方案


为推进我县有机旱作农业向纵深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xx年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工作计划的通知》和《市推动有机旱作农业发展20xx年行动计划》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绿色兴农、科教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聚焦“特”“优”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打造中国北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有机旱作农业十大工程,培育壮大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经营规模适度、生产管理规范、产品市场认可的有机旱作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形成一批以有机旱作农业农产品种植、加工、营销产业链为基础,集种养循环、科技创新、三产融合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有机旱作农业知名品牌,总结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模式,全产业链推进有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以构建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标准化体系为基础,加快推进有机旱作“特”“优”产业发展。20xx年,旱作良种普及率稳定在97%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稳定负增长,“三品一标”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基本原则

(一)突出科技引领,规模发展。立足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产业发展方向,通过项目建设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成果加速融入农业生产,总结推广更多成熟先进、实用有效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和模式,推动有机旱作农业规模化发展。

(二)坚持标准为要,品牌带动。立足行业标准,积极构建符合我县特色的有机旱作农业全产业、全链条标准体系,以标准化促进生产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统筹抓好有机旱作农业产品品牌和技术品牌创建,以品牌化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强化市场调节,主体运作。以消费需求为引领,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及社会化新型服务组织为主体,积极培育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主导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工商资本助推有机旱作示范园建设,全产业链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

四、重点任务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深松、增施有机肥(农家肥)、旱地蔬菜网膜双覆盖、膜下水肥一体化、谷子机械穴播、渗水地膜覆盖、建设集雨补灌设施等有机旱作技术模式,大力实施有机旱作农业建设“十大工程”,建立具有特色的有机旱作农业标准体系、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一)持续推进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全面巩固集店、石坡、店上封闭示范区建设成果,按照抗逆良种全覆盖、高标准农田全覆盖、有机肥替代化肥全覆盖等“十个全覆盖”标准,推进有机旱作农业标准化发展。以龙泉、集店、店上、晋庄、东井岭、百尺等乡镇为重点,建设6万亩优质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以晋庄、黄山等乡镇为重点,建设0.5万亩优质谷子标准化种植基地;以百尺、龙泉等乡镇为重点,建设0.3万亩优质水果标准化种植基地;以东井岭、树掌、大峡谷、石坡为重点,建设0.5万亩优质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以石坡、东井岭等乡镇为重点,建设0.6万亩优质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扩大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种植基地,加大“圳品”基地培育,为农产品走出、走向全国提供产品保证,为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优质原料支撑。

(二)持续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产业示范园。按照规划布局科学化、生产基地规模化、产业链条集群化等“九化”要求,持续开展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和评估认定工作,加快推进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到“十四五”末,力争新创建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0个县级农业产业示范园。

(三)持续提升耕地生产能力。聚集粮食生产功能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以提升粮食产能、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为主要目标,通过平田整地、轮作套种、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机械化深耕细作等综合措施,提升土壤蓄水蓄肥能力,提高耕地质量。立足我县实际,利用窖面、设施棚面及园区道路作为集雨面,建设旱井、旱窖、蓄水池等小型集雨、蓄水设施,加强以渠道防渗、管灌、喷灌、微灌为主的节水工程建设,适量发展智能灌溉及水肥一体灌溉施肥系统,增强抗旱节水能力。20xx年,新开工建设2.2万亩高标准农田,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

(四)持续提高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充分发挥部、省、市、县、乡、村六级技术体系和“院县共建”平台作用,调整充实省级专家任组长的有机旱作农业专家技术指导组,深入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行动,构建涉农院校、技术推广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组成的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围绕抗旱抗逆良种、生态循环模式、艺机一体化、耕地质量提升、生物肥药、节水设施、降解地膜等方面开展研究应用和提供技术服务。年均培训高素质农民2000余人,评价颁证率达到80%以上。加快建立立足市场化的农作物种子种网推广服务网络,鼓励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示范推广抗逆抗旱优良品种30余个。加大旱地西红柿和党参育苗基地补贴力度,新增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200亩,党参良种壮苗繁育基地300亩。以玉米、蔬菜、杂粮、中药材、水果种植为重点,开展抗旱优质新品种、轮作套种、高垄单行网膜双覆盖、生物覆盖水肥高效利用、水肥一体化、绿色生产艺机一体化、种养循环集成技术模式推广应用,建设旱作节水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基地2000亩。

(五)持续深化绿色生态循环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无害化、可循环”为原则,一是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5个关键环节,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推进果菜药、杂粮等特色优势农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面积1万亩。全面实施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推广使用银灰反光除草膜、捕虫器、诱虫板、防雹网、性诱剂、生物农药等技术,建设5个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和1个植保新技术示范片。全县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二是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依托社会服务组织,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和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建立健全农药、兽药、肥料、饲料等包装废弃物和农田地膜回收处理机制,促进包装废弃物和农田地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三是推进畜禽粪污循环利用。大力推进规模化种养循环发展,推广工厂化堆肥处理、商品化有机肥生产技术;鼓励发展大中型沼气、生物天然气工程消化、利用畜禽粪污和可腐生活垃圾,推进沼渣沼液综合利用。

(六)持续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实力。结合全县特优产品发展实际,聚集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现有企业,形成产业龙头,重点打造旱地西红柿、小杂粮、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贮运产业链,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功能食品,建设冷库贮存、加大订单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建成集生产、加工、包装、贮运、品牌、营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创建县级以上示范社30家。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鼓励组建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创建县级以上示范农场5家。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5个。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带动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七)持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制定农产品品牌建设优惠政策,形成以有机旱作农业为引领,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同步跟进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体系。重点打造“峡谷山珍”、旱地西红柿等县域公用品牌。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标准化生产,开展品牌创建和“三品一标”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新增数量5个和基地面积1000亩以上。积极参与各类农业博览会进行现场推广,继续开展农超对接“溯源蔬菜进超市”活动。组织协调供销系统电商平台、社会电商企业与农产品生产主体开展产销对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京东、淘宝等大型电商平台,推动有机旱作农产品上网销售。

(八)持续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行动,结合智慧农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技术体系建设,推进数字农业工厂、数字产业基地建设。通过感知设备、防伪标签和二维码等设备技术,支持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基地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确保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三大类生产经营主体90%以上的农产品附带合格证上市。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全县年抽检农产品数量达到800个以上,全县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和科技局、县财政局、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等部门组成的县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出台扶持政策,统筹指导工作,落实工作措施。各乡镇同时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研究制定所在区域的有机旱作农业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年度实施计划,加快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健康发展。

2.加大政策支持。制定《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统筹乡村振兴资金支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在严格落实政策保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有机旱地蔬菜、水果、谷子、马铃薯、中药材联接商业保险,不断增强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灾后生产能力。强化信贷支持,健全完善政银担保合作机制,推动“三农”融资服务体系。落实各项农业生产优惠政策,切实保障农业经营主体用电、用水、用气。

3.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有机旱作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激励,推进科技成果加速融入有机旱作农业生产。支持有机旱作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建立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建立项目化管理机制,制定具体推进方案,最大程度发挥项目资金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

4.注重宣传培训。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抖音等媒体,运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政策、理念、技术模式和农产品品牌。开展专题培训和现场观摩,将有机旱作农业专题培训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全县上下形成坚定有机旱作农业发展路子、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导向的良好氛围。

方案范文:推进帮办代办工作实施方案分享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依托我镇“一个便民服务中心六个社区服务站和五个金融服务点”的便民体系,结合“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等举措,在全镇建成“村(党群服务中心)民生常办事项代办、政务服务事项帮办”的帮办代办工作机制,为群众提供“一对一”贴心帮办代办服务,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跑腿次数,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创新提升“滨周到”政务服务品牌。

(二)基本原则

1.自愿申请,无偿服务。需要帮办代办的群众,均可就相关事项向村(党群服务中心)帮办代办员提出申请。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由群众缴纳的税费外,一律提供免费帮办代办服务。

2.便捷高效,主动服务。对群众申请或委托办理的事项,要即时受理、快捷承办、限时办结、及时反馈、全程协调跟踪服务。转变服务理念和方式,对老弱病残孤等特殊群体主动上门提供代办服务。

3.上下联动,协同服务。按照三代办制度,做好县镇村三级帮办代办衔接工作,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帮办代办服务体系。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关联事项,建立牵头部门负责制,梳理优化服务流程,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工作目标

通过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帮办代办点工作的开展,全面整合各职能部门单位为民服务的各类资源,推进镇办便民服务中心及村(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点的标准化建设,有效提升村级帮办代办服务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确定村(党群服务中心)帮办代办员

1.配备数量:原则上每个自然村(党群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帮办代办员,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可根据所辖实有人口情况适当增加。村(党群服务中心)党组织书记为本辖区帮办代办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村(党群服务中心)帮办代办员具体负责本辖区帮办代办工作。

2.选配条件:原则上从村(党群服务中心)“两委”成员或计生干部或网格员中,选聘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协调能力强、热心群众工作的人员担任帮办代办员。

3.产生办法:帮办代办员人选由村(党群服务中心)党组织提名,经镇办统一组织考察合格,颁发工作证件,并签订聘任协议后方可上岗。

7月底前实现辖区村(党群服务中心)帮办代办员全覆盖,并建立帮办代办员队伍台账,建立和完善帮办代办员激励机制。

(二)梳理村级帮办代办事项

村(党群服务中心)帮办代办工作主要围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开展。

1.便民服务事项。需由单位盖章的,如证明类、组织关系接转等事项。

2.政务服务事项。受村(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点服务能力所限需到县政务服务中心和镇便民服务中心受理或办理的,涉及社会救助、社保医保服务、特困人员供养、就业创业服务、相关行政许可等事项。

3.根据县级调研摸底情况,制定的我镇村(党群服务中心)帮办代办事项清单(第一批)。事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帮办代办需求及时调整。积极推进我镇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进驻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便利村(党群服务中心)帮办代办员开展工作。

(三)加大信息化建设。依托村级人社服务平台,拓展其他政务服务部门需帮办代办事项;通过爱APP、政务服务网等线上方式,帮助群众办理相关业务;开发“远程帮办”功能模块,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的远程视频进行业务辅导、桌面代操作等方式的线上“面对面”服务模式。

(四)规范帮办代办服务流程。

1.公开公示。各村(党群服务中心)要公示帮办代办员名单、联系方式、办公地点、工作时间和投诉监督电话,并在办公场所公开帮办代办事项清单及事项办理条件、所需材料、办理流程等基本信息。

2.受理环节。群众可通过联系帮办代办员或帮办代办员上门等方式,以电话、网络委托或填写帮办代办申请进行委托。对手续齐全的,做好接收登记;对手续不全的,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材料。对不属于帮办代办范围的,明确告知申请人。

3.办理环节。对于需镇级办理事项,由帮办代办员将材料送至镇便民服务中心窗口限时办结;对于需县级办理事项,由帮办代办员将材料通过镇便民服务中心转送至县相关单位,协调有关单位办理。鼓励通过联系县、镇级帮办代办员为老弱病残孤等办事群众提供上门服务。

4.反馈环节。对于帮办代办的复杂事项,帮办代办员要跟踪事项进度,并及时反馈给办事群众。

5.终止情况。因事项自身原因或者申请人要求终止的帮办代办事项,申请人需明确授意帮办代办员终止要求,帮办代办员应及时完成相关资料移交工作。

6.评价环节。事项办结后,帮办代办员要征询办事群众对帮办代办服务的评价意见。

7.办结归档。将《帮办代办工作登记台账》及帮办完成等相关证明材料一并归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村(党群服务中心)帮办代办工作专班,专班办公室设在便民服务中心,负责统筹指导、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

(二)加强培训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跟班轮训、现场教学等方式定期对帮办代办员开展培训教育,提升帮办代办员的服务意识、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帮办代办员要实时掌握服务事项的最新政策,并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要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等载体,对帮办代办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做法,要及时进行总结、推广和宣传,让群众广泛了解和接受帮办代办服务,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加强督导考核。工作专班每周对村(社区)帮办代办办件情况、评价情况等进行检查考核,每季度将村(社区)帮办代办工作开展情况向党委、镇政府进行专题报告。对帮办代办工作开展力度大、服务实效突出的村(社区)及时给予通报表扬;对帮办代办工作不落实、服务不到位的村(社区)进行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严肃问责。每年年底前,由镇政府通报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优秀帮办代办员,进一步提升村(社区)帮办代办服务水平。

推进廉洁旭日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廉洁旭日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共上饶市委《关于推进廉洁上饶建设的实施意见》(饶发〔20xx〕5号)和广信区委印发《关于推进廉洁广信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饶广信发〔20xx〕1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就推进廉洁旭日建设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共建共享为目标、以项目化推进为抓手、以完善制度建设为主线,以良好党风政风带家风促民风,把加强廉洁思想、廉洁文化、廉洁制度、廉洁纪律融入到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实践中。全力打造“最讲忠诚、最讲规矩、最讲担当、最讲纪律”的“四最”干部队伍,努力建设“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发展环境亲清向好、权力运行清廉高效、社风民风清朗和谐”的“四清”旭日,不断巩固全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好、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好、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评价好、干部健康成长好”的“四好”局面,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打造大美旭日、推进旭日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工作要求,确保廉洁旭日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强化“头雁效应”,强化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带头执行制度,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二)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项目一个项目推进,确保打一仗胜一仗巩固一仗,积小胜为大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决扫除阻碍发展的一切“拦路虎”和“绊脚石”。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发展态势,真正把廉洁建设的理念和措施覆盖到各行各业,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同向发力。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做到“两个责任”落实同向发力,街道、村(居)一体推进,形成推进廉洁旭日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方面

1、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街道、村(居)两级党组织要把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入党员干部教育重要内容,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践行。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把践行初心使命的情况纳入村(居)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主要内容,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落地落实。利用街道党校平台,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深入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争当式好干部”活动,持续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责任部门:街道党建办;责任领导:卢飞、郑钦彬)

2、强化党的政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持续深入开展政治忠诚教育,严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坚持把党的建设融入街道党工委决策部署全过程,推动党中央和省市区委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到位,坚持“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坚决同危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言行作斗争。压实压紧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把责任压实到每个党组织和每名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推进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等制度落到实处。健全街道、村(居)两级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完善党组织议事决策规则,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列席指导、及时叫停、责令重开、整改通报等制度,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不良倾向。街道党政班子成员要带头作表率,带头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带头讲党课,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一本清”制度,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清清爽爽的同事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社会关系。(责任部门:街道党建办;责任领导:卢飞、马志涛)

3、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决防范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把选人用人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敢担当、作风正派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街道重要岗位上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正向激励与惩处并举,树立支持实干者、保护担当者、鞭策后进者的鲜明导向。(责任部门:街道党建办;责任领导:卢飞、郑钦彬)

4、健全完善监督体系。坚持和完善街道、村(居)两级监督队伍体系建设,保障制度执行,落实监督责任。选优配强驻村(居)村(居)务公开监督员队伍,强化驻村(居)村(居)务公开监督员工作制度的落实,发挥好“常驻的巡察组”作用。突出加强对村级主要负责人的监督,稳步推进主动有效监督工作,严格落实“一清单一报告两档案”制度,实现监督工作具体化、信息化、动态化,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精准研判当地政治生态,推动日常监督“带电、带牙、带刺”。(责任部门:街道纪检监察工委;责任领导:郭艺晶)

5、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进一步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怕慢假庸散”等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深入整治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重点整治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遇事上推下卸等作风顽疾,坚持严字当头、实事求是、疏堵结合,不断巩固深化作风建设成果。坚持和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严肃查处阻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责任部门:街道纪检监察工委;责任领导:郭艺晶)

(二)营造亲清向好的发展环境方面

1、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行政审批服务和行政执法服务改革,成立旭日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和旭日街道综合执法大队,把涉及行政审批和服务群众事项集中于旭日街道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把涉及行政执法事项集中于旭日街道综合执法大队,公开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推进“放管服”改革,建设“五型政府”,开展“网上办”、“马上办”、“一窗办理、集成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完善错时延时、预约服务、“只跑一次”、“一次不跑”办事机制,让更多的企业、群众享受“放管服”改革带来的便利。(责任部门:街道党政办;责任领导:街道政班子成员)

2、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积极推进街道党政班子成员与企业正常交往,营造亲又清新型政商关系。坚持做到“四个敢于”,即敢于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敢于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服务,敢于为民营企业家正常经营担当作为,敢于在保护中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管。严格落实“四个严禁”,即严禁借助政商交往之名行任何违纪违法活动之实,严禁以任何形式由企业承担不合理的开支,严禁以任何理由对企业正当诉求推诿塞责、不作为、慢作为,严禁以任何形式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严肃查处官商勾结、利益输送,利用职权向企业违规借贷、违规持股等违纪违法行为。(责任部门:街道招商办;责任领导:邱斌)

(三)规范重点领域权力运行方面

1、深化廉洁工程建设。严格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工程建设及政府采购领域监督管理的决定》,坚决执行以上饶特色的报价承诺法(“摇号”)为主的一批刚性制度。严肃查处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建设和政府采购、搞权钱交易、收受贿赂等行为,努力实现每一项工程建设质量过关、干干净净。(责任部门:街道公共资源交易站;责任领导:徐亦光)

2、推进廉洁棚改。加强对棚改征迁干部廉政教育,增强棚改人员的“廉洁棚改”意识,严格按照棚改工作廉洁承诺书做到“九个不”,严肃棚改征迁纪律,把纪律和规矩摆在首位,着力解决棚改征迁工作中“优亲厚友、弄虚作假、把关不严、标准不严”等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决按照上级文件规定标准进行补偿,公开补偿安置相关信息,确保各个环节监管到位,对群众信访、举报、媒体反映的棚改征迁工作中不公平、暗箱操作、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等违纪违规问题线索,依法依规及时查处。(责任部门:街道棚改办;牵头领导:吴卫华)

3、深化廉洁机关建设。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全面提升机关党建“三化”建设水平,努力把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讲政治、有活力、能战斗的坚强堡垒。深入开展廉洁从政、廉洁从业教育。持之以恒开展机关作风民主评议和作风建设明察暗访,严肃机关各项工作纪律,提高机关运行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严肃各项工作纪律,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确保各项监督措施落到实处。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党内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不断丰富机关文化生活,在机关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良好氛围。(责任部门:街道党建办、党政办;责任领导:郑圣波、卢飞、马志涛)

4、深化廉洁村(居)建设。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精准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案件。严格落实村级“三资”监管、“三务”公开制度,充分保障基层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实好市委《关于深入推进乡镇纪委“有作为”的工作意见》(饶发[20xx]3号),加强和推进街道纪工委“两化”建设。围绕“未巡先改、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的“十类问题”,强化监督检查,推进整改落实。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全面推进村(居)党组织带头人建设,平稳有序推进村(居)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和其他村(居)“两委”干部交叉任职。进一步提升村(居)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倡导文明新风。巩固推行网格化管理,推动街道、村(居)政治生态和社会生态同步净化,提升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不断巩固基层政权、夯实党的执政根基。(责任部门:街道党建办、街道纪检监察工委;责任领导:卢飞、郭艺晶、马志涛)

(四)厚植固本培元的思想基础方面

1、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主流文化。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积极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讲好党的故事、苏区的故事、的故事。把传承“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精神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使用效能。(责任部门:街道党建办;责任领导:卢飞、马志涛)

2、倡导优良家风。坚持把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纳入干部“德”的考核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管好亲属和身边人。执行好领导干部家属经商办企业有关制度规定。大力开展“家庭助廉”活动,引导领导干部家属当好“廉内助”。广泛开展“立家规、晒家训、传家风”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见廉思廉、见贤思齐。(责任部门:街道党建办、街道妇联;责任领导:卢飞、黄晓颖)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街道党工委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廉洁旭日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廉洁旭日建设各项工作,各项目责任部门、责任人要做到推进廉洁乡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召开一次专题推进会,街道党工委每半年专题听取一次廉洁旭日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好廉洁旭日建设的主体责任,切实把廉洁旭日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党工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当好“施工队长”;其他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要履行好“一岗双责”,按照分管工作提出具体工作计划和落实举措,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街道纪工委要认真履行监督推动、保障执行的职责,确保廉洁旭日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完善工作机制。各站所办、村(居)要自觉把廉洁旭日建设的要求贯穿到具体工作中,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廉洁旭日建设的认同感,为廉洁旭日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强化督查考核。抓好廉洁旭日建设各项重点工作的责任分解和落实,将落实推进廉洁旭日建设情况纳入目标年度考核评价重要内容。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工作落实不力、搞形式走过场的,依据有关规定追责问责。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通用


当我们对计划的具体实施感到迷茫时,我们可以精心编写一份关于自己的实施方案,好的实施方案对于行动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优秀的实施方案是什么样子的?零思考方案网编辑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农业项目实施方案,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1

一、提高认识,增强抓好冬季农业生产责任感

冬季农业生产是防灾减灾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把冬季农业生产纳入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并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抓好我镇的冬季农业生产工作。

二、加强领导,确保我镇冬季农业生产任务全面完成

1、成立冬季农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专抓专管,任务到村组,责任到人,镇、村、组层层落实,确保任务顺利完成。果园镇冬季农业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2、办好示范点,以点带面,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

(1)目标任务:今年全镇冬季农业生产涉及9个村(社区),播种面积为20000亩,其中油菜面积4000亩,马铃薯面积500亩,蚕豌豆面积1500亩,蔬菜(含常年蔬菜)面积10000亩,绿肥面积4000亩。

(2)打造冬季油菜种植示范点。为提高广大农户种植积极性,确保种植效果,我镇重点打造面积约500亩的示范点,主要为浔龙河、瞿杨线、宋水线等主干道沿线,示范点以油菜种植为主,由辖区村(社区)负责组织翻耕,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供种及提供技术支持,农户自行播种管理,以此促进和带动冬季农业生产积极性,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

(3)强化考核。冬季油菜种植示范点的建设将纳入镇对村农业考核指标,由镇冬季农业生产工作领导领导小组组织农办、财政所、纪委进行专项考核验收,对种植效果好的村(社区)给予一定资金补助。

三、技术到位,切实提高秋冬季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一)早作准备,明确任务。要求各村(社区)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抓住时机发动群众搞好冬种,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让田土闲置,及早做好冬季种子、肥料、农膜等农用物资的准备,适时播种,育苗和移栽。

(二)推广粮、油、菜、肥作物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油菜围绕全省油菜主导品种,重点推广高含油率杂交油菜良种;粮食蔬菜重点推广马铃薯、蚕豌豆等品种,蔬菜以今冬明春高产时令菜品为主。

(三)推广高效种植模式和先进实用技术,实现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同步提高。我镇采取稻田以稻-油结合为主种植模式,油菜推广播种育苗移栽技术,科学施用生态有机肥技术,化学除草与调控技术;绿肥推广以紫云英种植为主,同时混播满园花(肥田萝卜)、腊菜籽(油菜)的“三花”混播种植模式;蔬菜生产广泛宣传规模化栽培,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药,并全面推广生态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2

为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xx]30号)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县农业局相关股室联合组成调研组,近期对我县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深入调查、个别座谈、进行专题研讨分析的基础上,调研组认为,我县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很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及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的迫切需要,应引起上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

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由县和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构成。20xx年机构改革后,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县植保植检站、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县粮油经作股、农环站、农业执法大队、县茶叶办、县柑橘办等单位,共有13个机构,实有人数106人,编制数为108人。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是原来独立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共有19个机构,实有人数33人,其中干部身份14人,工人身份19人。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21人,中专及高中学历的11人,初中学历及以下的1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33人,其中中级职称19人,初级职称及以下14人。

二、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我县现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与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相适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机制运行失灵

20xx年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隶属关系由原来的县管或县乡双重管理改变为乡镇管理,人、财、物(“三权”)下放到乡镇政府。县级业务部门只负责业务指导,而大多数农技人员还要参与乡镇其他工作,出现多头管理现象,很多业务工作难以协调。机构改革没有适应基层的需要,农技推广体系断层,体系运行不够顺畅,出现“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

(二)工作条件艰苦,经费严重不足

1、工作经费严重不足。部分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除有门面开展农技咨询服务外,没有集中办公的场所,有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虽然有办公室,但办公条件差,缺乏工作经费、检测设备、电脑和交通工具等。由于县农业局作为其业务主管部门,自身财力差,负担重,无力给予经费支持,而一部分乡镇政府又没有将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列入了的数额也是微乎其微。乡镇财政不能保证农技站的业务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乡镇农技站存在靠经营谋生存,轻公益性技术服务的现象,影响了农技推广的有效实施。

2、工资待遇无着落。我县自20xx年对乡镇站所人员进行改革以来,乡镇农技站由乡镇管理,但所有上岗人员的工资都没有按照公益事业岗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标准执行,大部分乡镇农技人员津补贴不能落实,其他福利无从谈起。在岗的33人中仅3人为全额拨款人员,年人均县财政拨款8700元,其余30人为差额拨款人员,20xx年、20xx年财政拨款年人均5000元,20xx年为7000元。他们的工作经费除了上级拨款外,要全部自筹,经费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社会保障严重滞后。我县乡镇农技站人员除1人未参保外,其余32人都于改革前参加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并且20xx年6月以前的保险已于今年全部落实到位,但是,改革以后所有人员的保险已经全部转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按照我县相关文件精神,自20xx年7月以后由乡镇政府落实在岗人员的养老保险金,该项工作自开展以来,由于财政困难等多方面的原因,仅有个别乡镇落实到位,大部分乡镇还在筹措资金,没有完全落实。5年来,全县共拖欠30人的养老保险金约51万元。至于其他福利如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则无从谈起。

(三)业务本末倒置,推广工作弱化

乡镇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管理错位,政事不分,过多抽调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从事政府政务工作,造成服务功能弱化。据调查了解,我县乡镇农技站工作人员被抽调从事乡镇政府中心工作的现象极为普遍,有的乡镇还十分严重。有一半的乡镇农技人员平均每个月开展农技服务在10个工作日以内;有三成以上的乡镇农技人员对工作时间保障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四)培训工作滞后,素质有待提高

农技站划归乡镇政府管理后,乡镇农技人员普遍反映参加业务培训的机会明显少了,原业务主管部门与农技站已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业务部门想管也管不上,想管也无权管,造成业务主管部门与农技站的联系逐渐减少,对农技人员的业务培训相应减少,直接影响了他们业务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我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理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体制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对乡镇农技站的管理,应规范到县乡共管、以县管为主的管理体制上来。但要真正实行这一个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县乡两级的关系,解决好相关的遗留问题,弄不好就会出现因财政包袱过重而“两不管”的局面。

(二)、落实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等待遇

要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按照国家对公益事业岗位工作人员待遇的相关规定与标准,把乡镇农技人员的各种待遇落实到位。

(三)、合理设置机构,加强基层农技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避免重复建设,便于集中财力搞好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设施的利用率,本着交通方便、地理特征相近、产业结构相似、便于开展工作的原则,在条件成熟的地域成立区域片站。这将有利于:一是人力资源的整合。改革后,基层农技人员受到了最大限度的减员,全县19个乡镇和1个国有农林场,共保留农技人员编制37人,平均每个乡镇不足两人,根据乡镇农技站众多的职责和较为广泛的服务范围,在工作上表现为力不从心。通过区域建站,可以较好地调整人员分工,增强服务能力。二是可以有效地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将有限的建设资金用到刀刃上,更有利于配齐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如我县白云乡和皂市镇,蒙泉镇和夹山镇,楚江镇和二都乡、易家渡镇、新关镇等,不仅小气候差异不大,而且交通方便、产业结构相似,建立片站,不仅大量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而且还能使各种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完善。三是便于建立良好的试验示范基地,利于新技术的快速推广与应用。四是便于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与规范,有利于促进县域农业技术推广计划的全面实施。

(四)出台政策,鼓励支持发展经营性农技服务组织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

要大力扶持和发展社会化的农技推广组织,鼓励和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农技推广服务。要大力扶持并鼓励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分流的人员领办民营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和经营服务实体。鼓励和支持供销社、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兴办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立定点联系制度,开展各类农技推广服务活动,加快形成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农技推广格局,为普及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供科技支持。农技推广机构要围绕我县的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按照市场的要求和运行规律,为龙头企业开展全程科技服务,形成龙头企业建基地,科技人员搞服务,农民、企业和科技人员“三赢”的有偿服务形式。要大胆创新,把农业技术体系溶入到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去,强化农技推广机构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机结合,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农业产业基地,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产量高质量优的原材料,以提升自身品牌,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创办自身的科研推广机构,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新的农业技术推广,切实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的健康快速地发展。

(五)加强技术培训,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农技推广队伍及农民素质

1、要建立农技推广人员定期培训制度。鼓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成果作为考核晋升的重要依据。通过财政支持、制度保证、定期考核等措施,促进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更新。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培训专项资金,每年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选送部分技术骨干进修。

2、大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种创新方式。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努力为科技特派员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3、积极推进“科技入户工程”。把技术培训作为农技推广的重点,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搞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指导,重点围绕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好各项技术措施和工作措施的落实。通过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主体培训,推广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提升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效能,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长效机制,形成以户带户、以户带村的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新模式,努力实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3

根据县设施农业“三线一片”重点建设任务要求,我镇承担着路两侧4500栋钢架大棚建设任务,为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加快实施,不折不扣完成建设任务,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集中9、10、11三个月的时间,集中物力、财力,抽调精兵强将,全力付诸实施。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自双千栋大棚向西至路两侧建大棚4500栋(含菌棚200栋),规模连片、不断档,规格、标准统一。具体任务为:村556.2亩、村180亩、村317.3亩、村672亩、村808.5亩、村1664亩。(具体任务及地块分布位置面积详见县路30华里设施农业建设工程分布图1―27号地块)。

二、时间要求

1.9月10日前,全面完成规划,土地流转,种苗落实等工作。

2.9月20日前,全面落实大棚投资主体,落实大棚建设单位,部分田块开始施工,西芹等菜苗移栽到位。

3.9月30日前,全面完成在田秋季作物的收获,平整田块,规划完成沟、路、井、电、桥等基础设施并开始施工,大棚正式开始施工建设。

4.10月31日前,基本按规划要求完成钢架大棚建设任务,种、苗播种或移栽到位,基础设施井、电配套到位。

5.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基础设施基本配齐,种苗全面播种落实到位,田间工程及形象到位,验收结束。

三、加强领导

为确保完成这次设施农业重点任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上阵,成立专项工程建设指挥部。

指挥部对各组加强指导和调度,确保按序时完成,各组要遵守工作纪律,严守驻村责任,加强驻村写作,齐心协力。

四、工作措施

1.宣传到位。镇村要认真召开不同层次人员会议,会议不拘于形式或集中召开,或田间地头,要宣传政府有关发展设施农业的优惠政策,要宣传政府有关发展设施农业的优惠政策,要给群众算好种菜和种粮的对比帐,多列举发生在群众身边,众所周知的通过种菜致富的成功例子。要消除群众的卖难思想、干部的畏难情绪,善作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发展设施农业。

2.帮扶到位。镇抽调6名两套班子成员,17名工作人员,分驻在六个村。自带行李,吃住在村,镇财政每天每人补助20元,驻村人员要严守驻村纪律,同村干部共同组成一支强有力的班子,从宣传发动,土地流转到资金筹措、大棚建设等工作,跟踪服务,确保按序时保质、保量完成村所设计的建设任务。

3.指导到位。对涉及建设任务的村,在架材组织上既要严把产品质量又要考虑群众的接受能力,大力开展阳光采购工程,知道村与建设单位的合同签订,确保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失。土地流转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对确实不愿意发展设施农业的农户,鼓励、引导向大户或合作社经济组织流转,流转工作要规范运作,不能草草流于形式,要认真做好登记,办好手续,技术服务和种苗落实工作。要以村组为单位,聘请县级以上专家服务到田头,手把手地把群众来教,要按照蔬菜不同的品种,生产期,病虫害等情况制定详细的培训、指导计划。

4.服务到位。重点是基础配套和资金扶持到位。今年我镇设计的六个村都在项目区内,基础设施的配套一要时间快,二要质量优,三要讲实用,确保发展设施农业的田块一次性配齐、配足,给群众创造良好的硬件发展环境。在自己扶持上,引导群众多渠道筹措资金,信用社要积极做好对这六个群众的信贷工作,尽最大努力降低门槛,简化程序,配合村干部一起做好工作,促进设施农业工程进展速度。对县补助资金由镇政府统一扎口,待村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后,派专人现场核对,在大棚运到田头前,由镇政府以村为单位向县政府申请预拨到位,最后再统一核算多退少补。

五、奖惩分明

对涉及建设设施农业的六个村,镇政府在县补贴2500元/亩的基础上,每亩再补贴500元。同时将设施农业建设工作纳入年终对村的目标考核,单独设立奖项,一等奖5000元,二等奖3000元,三等奖2000元,对发展建设设施农业,按投资额大小参照镇对村年初工业考核的标准予以计分和奖励。对行动不力迟缓或效果不明显的村,按建设的顺时进度分别对村主职干部给予批评、降职、免职处分,处罚要果断、严明,做到批评比记账,处分不过夜。驻村人员所在村工作进度情况纳入对个人的考核,工作优秀者年终评为先进,工作不力者写出书面检查并作出调整。

六、严格督导

设施农业建设督导组,要严格对驻村人员及村干部出勤、工作进度等情况的督导,每天抽查一次,每三天全面检查一次,对抽查和检查情况每天报镇主要领导,有领导第二天直接反馈到驻村两套班子成员。督导组对各村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督导并指出问题和不足,并跟踪整改。对各村人员工作情况可以提出批评和处分建议。督导组根据工作进展情况认真组织召开建设工作现场会,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各村、各组设施农业建设任务有序开展,足额完成。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4

一、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切实做好粮食生产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我省大豆播种面积347.6万亩的目标任务。

二、补贴对象

补贴对象原则上为大豆种植农民(含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包括流转土地种植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补贴发放对象。

三、补贴方式

补贴资金全部采取物化补助的方式进行,原则上集中优先用于大豆种子补贴(含农民自留种),对具备供种能力的县,可采取“统采统发”方式使用补贴资金,其他肥料、农药等物资补助各地结合实际按要求使用。

四、补贴标准

(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补助标准。根据农业农村部工作安排,我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110万亩,按200元/亩标准进行补助,共计220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50元/亩、资金16500万元,省级配套补助50元/亩、资金5500万元(见附件1)。

(二)大豆净作种植补助标准。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xx年粮食大豆生产目标任务的通知》(黔府办发〔20xx〕7号)要求,大豆种植任务347.6万亩中,结合前期已下达国家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110万亩(折算大豆种植面积为55万亩),剩余292.6万亩大豆种植任务按100元/亩标准进行补助(除净作外、其他间套作方式按折净作后的面积进行补贴),共计29260万元(见附件2)。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按照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对本辖区内的补贴工作全面负责,细化落实各项责任分工,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形成工作合力,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规范化开展大豆种植补贴资金发放工作,明确时间节点、责任主体,具体要求、发放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做好补贴发放工作。各地结合实际资金要严格按照备耕和生产需求进度及时拨付,不得影响生产工作推进。一旦发现骗取、套取、挤占、挪用或违规发放等行为,一律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二)强化协调配合。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制定的大豆种植补贴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种植台账、核实种植面积,确保数据信息完整真实,将相关资料及时提交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按照备耕和生产需求进度及时拨付资金,不得影响生产工作推进。严格执行财政补贴资金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制度,掌握补贴资金发放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政策宣传。各地要加大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和舆论引导,通过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做好政策宣传,各村、组要采取组织召开村民大会、群众会、院坝会等多种方式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重点明确此次补贴对象为种植大豆的生产者。要引导基层干部特别是乡村一级干部准确把握补贴的政策目标和管理要求,提高政策知晓率。

(四)严格工作要求。各地要加强补贴政策落实,做好补贴资金拨付使用、补贴工作台账的监督管理,制定补贴审核、发放、公开公示等环节的操作规范,属于政府采购或政府购买服务范围的,按政府采购管理和政府购买服务的规定和程序办理。要通过事前现场抽查审核、事中随机抽查、事后专项核查、大数据辅助核对等措施,强化补贴资金的审核和监管。补贴资金发放情况应在本村、组及乡级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并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提高补贴资金发放的透明度。

(五)做好资料报送。各地要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6月中旬将补贴资金发放完毕,各县实施方案于4月10日前报市(州)农业农村局备案。发放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由各市(州)农业农村局汇总后于6月25日前报省农业农村厅。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5

一、项目建设资本金设想

主要来源和渠道

本项目建设资本金主要来源和渠道有三个方面:

1、县财政每年按照上级转移财政来的资金总额15%左右进行县级统筹,安排作项目建设资本金。预计1.5亿元/年。三年建设期间累计投入4―4.5亿元

2、县城拓展区土地储备后所取得的土地收益。按照每年出让土地200亩计划,均价60万元/亩,共1.2亿元/年。三年累计3.6亿元作为偿债基金来源。

3、计委向上级争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补助资金预计1亿元。

二、借款额度和期限

1、借款额7亿元

2、借款期限8年,其中建设期3年,偿还贷款期限5年。

三、贷款抵押物

1、抵押物名称:县城拓展区6平方公里部分土地

2、抵押方式:包括县城拓展区在内的县城总规调整获得批准后,由县政府授权城市建设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统一储备,经过土地评估公司评估后,将该片土地的使用权定向挂牌给酉阳县城市建设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作为酉阳县城市建设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资本金,酉阳县城市建设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此土地使用权作抵押担保向金融机构借款。

四、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资金来源及支付计划安排

1、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资金来源

(1)县财政统筹资金

(2)经营拓展区土地使用权获取的收益

(3)争取上级部门的部分扶持资金

2、偿还计划初步安排

(1)借款利率设定为8%

(2)为便于计算简捷,借款本金设定为20xx年初一次性借入本金7亿元,在项目建成后分5年等额偿还,即每年偿还本金额为1.4亿元,假定年底一次性还本付息。

u.20xx―20xx年建设期间,年支付利息额为5600万元。三年共需要支付借款利息1.68亿元。

v.20xx年开始偿还首笔借款本金1.4亿元,年末借款额余额为5.6亿元。应支付利息5600万元。

w.20xx年偿还第二次借款本金1.4亿元,年末借款额余额为4.2亿元。应支付利息4480万元。

x.20xx年偿还第三次借款本金1.4亿元,年末借款额余额为2.8亿元。应支付利息3360万元。

y.20xx年偿还第四次借款本金1.4亿元,年末借款额余额为1.4亿元。应支付利息2240万元。

z.20xx年偿还第五次借款本金1.4亿元,年末借款额余额为0。应支付利息1120万元。

以上本金共7亿元,8年利息总额为3.36亿元(约占可研造价14.36亿元的23.4%)。

五、保障措施:出具县财政承诺和县人大决议

为了达到金融机构对本项目放款的安全性指标和要求,建议县财政和人大常委会作出书面承诺。

六、其他

(一)如果金融机构要求进行担保或反担保,建议按照金融机构要求,向市内担保机构申请担保,以减少金融机构疑虑。诚然还需要支付担保费用。

(二)业主或县财政部门应按照借款额度,在每年的土地收益中,提取一定数额的现金,定向存入设立在县财政的“钟渤快速通道项目偿债基金”专户,并实行“专户”管理,只进不出,以增强金融机构放款信心。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6

一、专用小麦生产现状及问题

小麦是我市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的种植面积在130万亩左右,亩产250公斤左右,产量水平在省内处于中低水平。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小麦面积、单产、总产减幅较大,小麦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品种主要为扬麦158和宁麦9号,其中饼干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20%以上,主要分布于锡山、惠山和宜兴的部分乡(镇),由于专用小麦种植分散,专用品种因种栽培的技术措施难以到位,专用小麦的专用品质难以保证,给农民和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优质专用小麦的分区依据和原则

1.生态环境因子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1.1降雨量我市小麦全生育期常年降雨量437.6mm,灌浆期常年(1960-2000年)平均在140mm(幅度56.4-371.5mm)左右,占小麦生育期降雨量的三分之一,较多的降雨对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和硬度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收获前后降雨还可能引起穗发芽,导致品质下降。

1.2温度前人研究表明小麦灌浆期的温度对于灌浆期长短有明显影响。较低的温度能延长籽粒灌浆时间,粒重较高,高温加速籽粒灌浆进程,缩短灌浆持续期,降低千粒重,尤其是夜高温,昼夜温差小,对粒重影响更大。此外,灌浆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蛋白质数量和质量。

1.3光照光照对小麦粒重影响的关键是影响了光合作用,较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2.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在气候因素相似的情况下,土壤类型、质地、肥力水平和施肥技术就成为决定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

3.小麦的消费习惯、市场需求和商品率面条和糕点是我市小麦消费的主体,而且,我市小麦商品率较高,因此,我市小麦生产应以适合制作面条和糕点、饼干的中筋和弱筋为主。

4.小麦品种现状和发展趋势在相同的条件下,小麦的遗传特性是决定小麦品质优劣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市小麦品种中筋主要以扬麦158、低筋主要以宁麦9号为主,但这两品种在我市种植已有数年,应进一步加强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现有品种的提纯复壮。

三、优质专用小麦区划

1.宜兴、锡山、惠山优质弱筋麦区主要包括宜兴市环太湖的白土圩区和锡山的锡东片。该地区小麦生育期降雨充沛,特别是籽粒灌浆期,不利于籽粒中蛋白质的合成,该地区土壤主要是潮土和黄泥土,保肥性差,适合发展低筋小麦。而且该地区有主要以生产低筋粉为主的江苏南顺面粉集团和农业产业化实施较好的金谷粮油集团,有弱筋小麦订单种植的基础。

2.江阴、宜兴优质中筋麦区包括江阴沿江及长泾片、宜兴万石、和桥片。该地区小麦群体质量栽培技术落实较好,小麦产量水平较高,适宜发展中筋小麦。

四、优质专用小麦发展战略和对策措施

发展专用小麦,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牵涉部门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社会性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各部门的协调,涉农部门要转变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做好服务指导。

1.依托科研单位,加快品种更新优质专用品种是市场竞争制胜的关键。目前宁麦9号已具备了生产饼干类专用粉的条件,其品质指标已达到或接近进口面粉的标准。但我市已种植数年,目前种性有所退化,需要依托科研单位,做好提纯复壮,加快良种繁育和品种更新的速度。同时,要加快引进省内外专用小麦新品种,组织品质比较试验,筛选出“专用性强、商用价值高、综合抗性优、适应性广”的新品种,为下一轮品种更新作好储备。

2.发展订单农业,实行以产定销发展“订单农业”,做好产销衔接工作是抵御市场风险最好办法。饼干类专用小麦,如果不能加工利用而由农民留作家庭制作馒头、面条等,那就由优质小麦变为劣质小麦。因此,农业部门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加强品种宣传力度,积极提供产品样品,联系国内外食品加工企业,做好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工作,努力促使产销直挂;专用小麦生产者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根据订单要求种植;加工企业或粮食购销企业必须履行合同,按品种、按专用小麦的类型分收、分贮,并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收购。只有这样,才能实行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确保专用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生产基地,实施统一供种生产专用小麦容不得其它类型品种的混杂,而保证品质一致性的最好途径是建立生产基地、实现统一供种。由于我市人多地少,各家各户经营规模较小,插花种植现象十分普遍,极易造成田间和机械混杂,降低品质,所以开发专用小麦,必须要建立生产基地,实行集中连片、区域化规模种植,提倡一乡一品种,或数乡一品种,防止不同类型品种的混杂。但建设基地应本着对生产者负责,对企业负责。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以产销衔接、合同种植为前提,避免盲目种植,造成损失。目前来看,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通过龙头企业、科技推广部门、小麦生产者联手建立基地。

4.调优栽培技术,提高专用品质国内外研究表明,小麦品质不仅依品种、环境和生态条件而异,而且与栽培措施有密切关系。改进耕作技术、改善施肥方法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为此,对现有的专用品种也不能盲目乐观,对其配套技术必须进一步试验、示范。据前人试验,有利于提高饼干类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栽培技术要点是,播期宜适当早播(以10月下旬为宜),播量宜适当减少(控制在6公斤左右),播种方式应采用稻田套播,适当减少氮肥增施磷钾肥,并控制后期氮素用量,中后期氮肥比例以不超过20%为宜。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与专用品种相适应的优质配套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品种专用化生产的优势。

5.增强服务意识,营造发展氛围发展专用小麦是市场的需要,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各级政府要把发展专用小麦作为建设农业产业化的重点,摆上位置,列入议程,加强宣传,积极引导,为企业和农民牵好线搭好桥。要加强专用小麦及专用粉的质量监督、检验检测和优质优价的落实工作,维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研究制定加工企业直接收购专用小麦的扶持政策,如解决企业收粮的贷款问题。要增加开发专用小麦的投入,为发展专用小麦创造有利条件。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7

为使我镇水稻生产走上规模化、优质化和产业化之路,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舒农[20xx]24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实施原则

1、总体目标。20xx年县农委和财政局安排我镇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良种良法配套奖励资金20万元,直补2万亩(亩补贴10元)一季稻核心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实行技术方案、配套供种、配方施肥、病虫综防、订单销售“五个统一”。通过示范区的建设,加快优质高产品种以及配套的高新实用技术的使用,以达到单产、品质、品牌、效益的四个提升,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高稻米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而为我镇粮农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实施原则。政府引导、企业带动、重抓大户、划定区域、订单生产、整村推进、指定品种、补贴到户,亩补贴10元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农户手中。

二、实施办法

1、区域划定。全镇推进,实行谁购种谁享受补贴的原则。

2、品种选定。品种选用镇稻6号、安选晚1号、宁粳3号、皖稻86,百亩新品种示范由县种子公司和杭埠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议定在示范片上使用,其它品种将严格控制,以确保农民利益。

3、供种办法。项目区用种由县指定单位统一提供,镇确定以农技、科普经营网点为良种补贴种子定点供应点,各供应点在供种给农户时必须出具安徽省统一印制的供种发票,并登记其户主,购种人签字确认,各经销点于6月10号前把供种登记表报杭埠农综中心,作为补贴到户依据。种子质量保证单位为县相关供种单位和各经销网点。

4、面积核定。各农户在水稻播栽后,以村登记、公示(公示不少于7天),由镇审查统计上报,各经营网点实行进货发票、售种发票、售种登记相一致原则,确保项目实施不走样。

5、示范操作。镇分别重点抓好三个示范片建设,从而全面推动本项目的实施。即一是由何齐明同志负责何圩、后河示范片的实施并负责原河南管理区面上相关村的技术指导;二是由束克云同志负责三蕊、杭南示范片的实施并负责原杭埠管理区面上相关村的技术指导;三是由徐志三同志负责孙圩、胡同示范片的实施并负责原舒三管理区面上相关村的技术指导;四是各供应点应在镇示范片外选择一村抓一个300亩的高产攻关示范片,并负责全程技术指导。镇将制定出具体技术方案,技术人员将深入一线,并积极推行统一技术方案、统一高产优质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综合防治、统一订单销售的“五统一”服务,全面提高技术的到位率。

三、监督管理

1、强化领导。本项目在杭埠镇水稻产业提升行动领导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涉及单位均要根据各自职责积极开展工作,着力实施,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2、强化宣传。镇和各村将充分利用广播、会议、标语等形式全方位宣传,使之家喻户晓,充分发挥政策效应。

3、强化督查。在供种、订单、生产和资金发放、产品回收等环节,镇将抽调专人随时开展督查、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各供种服务点应按市场统一价销售,严禁不正当价格竞争,对违规操作,造成不良后果,给农民造成损失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4、规范手续。做到农户有购种发票,村有分户登记表,网点有供种清册,对农户补贴情况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5、总结验收。实施项目区的各村在水稻收获前将接受镇综合考评,并纳入年终农业考评之中,同时对各定点销售网点的服务情况开展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定点网点设立的重要依据。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8

一、总体要求

20xx年冬种生产总体要求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冬季农田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高效作物生产、高效种植模式示范为抓手,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烟叶生产,因地制宜种植油菜、绿肥、蔬菜等产业,坚决消灭冬闲田,努力实现“绿色过冬”。

二、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目标任务:全镇烟叶种植面积6000亩。除少数低畦田块翻耕过冬外,其余不种植烟叶的田块需种上油菜、绿肥、蔬菜,坚决消灭冬闲田。

(二)工作重点:

1、抓好烤烟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落实烤烟田块,选好育苗场所,适时进行翻耕。

2、重点抓好花门垅、樟洲垅、诸桥垅(诸桥、百丈、槎源、深溪)的油菜种植,确保面达90%以上;XX两边从XX起至XX段,沿线100米内,XX公路两旁XX至XX段,沿线100米内,有烟叶田块的,以种植烤烟为主,其余的必须种上油菜;不宜种植油菜的低畦田,必须翻耕过冬。南汪村机耕大道两旁除种植烤烟田块,其余的农田必须95%种上油菜或绿肥。

3、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无公害蔬菜和绿肥优质品种种植,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冬种生产立体化、多元化。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二)明确职责、强化协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冬种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落实生产计划;镇烟叶生产领导小组要做好烤烟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农技部门一要提前做好适宜本地发展的种子、化肥、农药的选调和贮备,二要加大新技术的培训和应用,提升我镇冬种生产科技含量;工商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杜绝假种、假肥、假药上市,避免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

(三)科学规划、扩大面积。各村要引导农民积极改种扩种冬季作物,切实做到抓好油菜、蔬菜、红花草、牧草、马铃薯等冬作物生产。此外,针对我镇劳动力外出较多、留守劳力多数无力冬种的实际情况,各村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冬季土地季节性流转,发展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培育壮大专业化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同时,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四)抓好样板,以点带面。镇领导小组要坚持把抓示范点作为推动冬种工作的重要举措抓好落实,采取行政推动、政技结合、专家领衔、多级联创的方式方法,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全面开展冬季农业生产示范活动。重点抓好安茅公路两旁100米以内的油菜种植,打造二个集中连片的千亩油菜高产示范点。同时抓好花门垅、樟洲垅、诸桥垅(诸桥、百丈、槎源、深溪)和南汪村机耕大道两旁的油菜种植。通过大户、大片的示范效应,加快主导品种、实用技术、先进模式的推广普及,力促单产上水平。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篇9

为落实《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用好财政补助资金,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水平,根据有关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创建目标

根据“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对纳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实施方案备选名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择优逐年安排的原则,支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创建,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中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一二三产融合、辐射带动有力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主导产业发展水平较高。产业园年总产值超过10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50%以上;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二三产业支撑有力,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80%以上。

(二)新技术新装备广泛应用。产业园生产设施条件良好,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较高,现代要素集聚能力较强,技术集成应用水平较高,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开发应用成效明显,与2家省级以上科研教育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三)绿色发展成效突出。产业园种养结合紧密,农业生产清洁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走在全省前列,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产品优质安全,园区内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

(四)政策措施支持有力。县级政府支持力度大,统筹整合财政专项、基本建设投资等资金用于产业园建设,并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有明确的政策措施,政策含金量高,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园区水、电、路、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

(五)带动农民增收明显。主要经营主体与农民(含脱贫户)建立利益紧密的联结机制,带动脱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对象参与生产经营增收,产业园内农民收入明显高于全县(市、区)平均水平。

二、建设内容

产业园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围绕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聚集资源要素,延长产业链条,补齐发展短板,完善利益联结,构建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受益、共享发展的产业园建设格局。重点围绕以下任务开展建设:

(一)做强做优做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1-2个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依托主导产业,推进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建成一批高标准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格局,将产业园打造成为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区。

(二)促进生产要素集聚。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进农科教、产学研大联合大协作,配套组装和推广应用现有先进技术和装备,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探索科技成果熟化应用有效机制,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和创业平台作用,将产业园打造成为技术先进、金融支持有力、现代设施装备配套、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现代技术和装备加速应用的集成区。

(三)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构建种养有机结合,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电商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充分挖掘农业生态价值、旅游休闲价值、文化价值,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升级,将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交叉重组的融合发展区。

(四)推进经营主体壮大和创业创新。发展专业化家庭农场,规范农民合作社运营,扶持龙头企业牵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小农户广泛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土地碎片化互换、租赁、入股、托管等方式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园发展,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以及各类人才入园创业创新,将产业园打造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各类人才“双创”孵化区。

(五)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全域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广泛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促进农业竞争力提升和农民收入增加,树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标杆,将产业园打造成为示范引领质量兴农、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核心区。

(六)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与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快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创新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引导资源要素更多向园区集聚。创新利益融合方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含脱贫户)建立土地流转、就业务工、带动生产、帮助产销对接、资产入股、收益分红等多种类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收益。

三、创建程序

(一)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确定。列入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实施方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备选名单的县(市、区)要编制产业园创建方案,制定产业园项目建设和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方案,于每年第三季度以县级人民政府文件正式报送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评审。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根据年度财政资金预算安排,按照主导产业规模、产业发展基础、带动辐射能力、联农带农效果、项目前期准备、规划布局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情况,组织专家评审,择优确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年度创建名单。

(二)中期评估。列入创建名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于创建当年第四季度开展自评,向省农业农村厅和省财政厅报送自评报告。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组织评估,重点对产业园建设管理、项目实施、资金使用、联农带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评估意见,作为安排第二批补助资金的依据。

(三)验收认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期一般为两年。由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下发通知,开展认定工作。产业园所在县(市、区)自主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组织项目验收或评价,并将验收或评价结果报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组织专家开展产业园创建验收和绩效评价,通过验收的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验收不合格的责成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不合格的,不予认定。

四、资金安排与使用

(一)资金安排。原则上每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以上财政补助资金5000万元,分年分批次安排下达。批准创建当年,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园补助标准50%安排下达第一批补助资金。批准创建的第二年,根据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中期评估结果,安排第二批补助资金,对中期评估效果较差的,少安排或不再安排补助资金。

(二)资金使用方式。鼓励各地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切实提高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益,可结合实际采取直接补助、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不撒胡椒面,不搞平均分配,不面面俱到。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必须依法依规,需要进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的,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三)资金用途。财政补助资金按照突出重点、集中使用、专款专用的原则,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服务能力、联农带农增收等,重点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与信息支撑、数字农业、品牌创建宣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产融合等方面。允许支持园区内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加工、仓储基地,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设备设施、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等。合理控制对企业等经营主体补助的规模和比例,对单个建设项目各级财政资金补助不超过补助环节投资的50%(公共服务性质的项目不受此限制),单个经营主体补助总额原则上不超过1000万元。

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可按规定不超过1%的比例统筹安排项目管理费,由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县(市、区)统筹使用,主要用于产业园管理部门开展产业园项目前期设计、评审、招标、监理、培训以及验收等与项目管理相关的支出。

财政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单位基本支出、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建设楼堂馆所、各种资金津贴和福利补助;不得用于企业经营性开支和债务等一般性支出;不得用于已有普惠性政策渠道支持的建设内容(如农机购置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补贴等)。对于已有其他省级财政资金项目渠道支持的有关建设内容,原则上不再支持。

(四)拓宽投资渠道。鼓励地方政府统筹上级补助资金、本级预算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等支持产业园建设。各地要创新产业园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投向产业园建设,促进市场投资主体和农民合理分享增值收益,提高产业发展内在活力和竞争力。

(五)资金使用监管。产业园所在县(市、区)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负主体责任,要加强财务管理,认真做好验收、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工作。财政补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同一项目名称、执行不同内容的项目,要按照不同项目内容分别设置项目明细账或项目辅助明细账。加快财政补助资金支出进度,省级以上补助资金下达之日起,12个月内资金使用进度要达到80%以上,18个月内应当使用完毕(质保金除外);其中用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原则上应当于当年度拨付到位(质保金除外)。未按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要求的,将对产业园责任人进行约谈。产业园所在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每月5日前向省农业农村厅报送上一月资金使用进度,每年1月底前会同当地财政部门向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报送上一年资金使用总结情况。

对下达资金满一周年仍未开工的项目(含子项目),或批复立项满两年仍未完工的,由县级财政、农业农村部门不再安排拨付补助资金,并收回补助结余资金,所产生的资金缺口由相关实施主体自行弥补。收缴省财政补助资金累计超过总额50%的产业园和因未落实监管责任导致弄虚作假或违法违纪等重大问题的产业园,取消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资格。

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安排情况要及时、完整、准确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和福建乡村振兴(扶贫惠民)资金监管平台。

五、产业园管理与绩效评价

(一)组织管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县(市、区)要建立工作协调小组,研究制定产业园支持政策,统筹整合资源,落实建设用地及基础设施配套、办理环保等手续,统筹协调产业园创建各项工作。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建立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产业园建设和管理运营,编制和落实产业园创建方案。制定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方法,明确用途、实施原则、标准和监督管理等方面要求,加强项目实施主体业务指导及财务指导,督促按计划完成项目实施、实现绩效目标。设区市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指导服务,推进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创新,帮助协调解决创建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典型经验。

(二)方案调整。列入创建名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要根据省级评审意见细化完善产业园创建方案和资金使用方案,报省农业农村厅备案,并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因市场变化、政策调整、建设条件或建设内容发生变化等原因确需调整项目和资金使用方案的,由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建设目标和绩效目标自行调整,报省农业农村厅备案。项目和资金使用方案备案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加盖公章的备案函,附修改后的资金使用方案。

2.具体变更项目、资金情况(前后对照),详细说明变更的理由。

3.变更实施主体情况(企业登记注册、产业经营情况、基本情况简介等)。

4.专家论证会论证意见。

项目和资金使用方案在建设期间调整不得超过两次(因审计或专项检查发现问题需要整改的除外)。属于以下重大调整情形的,向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申请,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评估后反馈意见。

1.调整原申报方案确定的实施主体,涉及2家以上的。

2.产业园投资总额、项目建设规模调整幅度大于20%以上的。

3.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项目建设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绩效评价。产业园所在县(市、区)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项目建设和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具体监督措施,加强跟踪监督,原则上每季度对项目实施进行一次实地核查。在产业园创建期内的每一年度,对产业园项目建设与运行情况开展绩效自评,绩效自评报告报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

本实施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执行,适用于20XX-20XX年创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关于农业项目实施方案系列


为了贯彻落实工作项目的要求,我们必然需要编制一份完整的实施方案,好的实施方案对于行动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写好一篇实施方案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关于农业项目实施方案系列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篇1)

为认真贯彻县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抓好全镇农业生产工作,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结合我镇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巩固粮食生产的精神,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抓好农业科技推广和普及,努力实现农业生产新突破,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二、工作任务

1、科学规划调整产业结构。按照宜粮则粮,宜棉则棉的原则,调优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粮食生产扩种双季稻,攻单产增总产,控制直播消减一季,提升粮食生产水平。棉花生产稳面积攻单产,推广棉田套种。蔬菜生产推广大棚时令蔬菜,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

2、突出粮食生产。以红星、潘家、星光、下高四大板块以及华钱路沿线为重点,实行集中育秧,严格压单扩双控直播,不能出现一丘一季,一块直播,一处抛荒。其余区域鼓励实行集中育秧、压单扩双控直播,提高种粮效益。

3、稳定棉花生产。推广棉田套种技术,努力提高棉花单产,增加种棉效益。一是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连片成块区域化种棉,杜绝旱水田杂花种植。二是大力推广棉田套种技术,提倡棉田套种豆角、辣椒、西瓜等增加覆种提高效益。三是推广棉田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四是开展综合防治病虫,逐步推广统防统治。

4、巩固蔬菜产业。发挥城郊优势,扩种蔬菜,大力发展大棚时令蔬菜,确保无公害蔬菜生产。重点提升治河居委会、红光居委会500亩大棚反季节时令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三、工作措施

1、搞好农业科技培训。坚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印发科技资料和病虫情报到村、组、农户。

2、搞好广播技术指导。根据农事季节坚持每周三开好农业生产广播会,抓住各个生产环节及时指导全镇农业生产。

3、搞好作物病虫测报。在全镇范围建好6个固定观察点,搞好病虫测报,并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指导全镇搞好病虫防治,把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推广十项农业新技术。在全镇范围推广十项农业新技术:

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②棉田套种豆角、辣椒、西、甜瓜高产栽培技术;

③菜藕配晚稻高产栽培技术;

④集中育秧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⑤棉花稀植矮化栽培技术;

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⑦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

⑧棉田减灾防灾技术;

⑨油菜高产栽培新技术;

⑩农作物专业化防治技术。通过推广一系列新技术,力争使全镇农业生产实现全面增产增收。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镇成立农业生产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镇长任副组长,农技推广中心人员、各村村主任为成员。由农技推广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全镇农业技术指导和推广服务工作。

2、加强服务。农技人员、各村主任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搞好技术指导服务。要主动服务、耐心细致,针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对症下药,为群众排忧解难。

3、加强考核。镇农业生产服务领导小组按照工作职责要求,根据各村场农技服务指导情况进行工作考核,对工作成绩出色、群众满意度高的人员,纳入年度表彰。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篇2)

一、目标任务

20xx年全乡小麦总计划播种面积为1.5万亩,比上年增加1.23万亩。根据冬灌、整地、种植习惯集中连片安排种植基地,加大优质早熟品种示范推广,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麦后复种大豆、油料、蔬菜、饲草,扩大麦套玉米,提升春麦综合效益。

二、合理确定种植田块

立足灌水条件,坚持应灌尽灌、能早则早,扎实做好春小麦播种工作。一是在已经冬灌的前提下,提早落实好种植田块,做好种子、化肥、农机具等物资准备,适时整地提墒播种,确保小麦种在适播期内,实现一播全苗、苗齐苗壮。二是在高效节水基础设施完备的区域,鼓励引导群众优先使用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种植方式扩种春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量和品质。三是引导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种子企业、加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土地流转、代耕、代种、代管、租赁、入股等方式参与生产,带动集中连片种植,实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三、科学选择种植模式

(一)麦后复种。积极发展麦后复种蔬菜、大豆、饲草等一年两熟模式,增加小麦种植综合效益,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合理利用乡镇代管已征收土地或复垦地,在满足灌溉条件下,安排种植春小麦。

(二)麦套玉米。加大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农户恢复扩大麦套玉米种植。同时,做好灌溉用水保障工作,确保麦套玉米种得下、稳得住。

(三)发展规模化生产。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核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通过土地入股、股份合作、订单生产、共建基地等方式,带动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合作组织、农户等创建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的“五优”春小麦生产基地。

四、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区市政策支持,提高春小麦良种化率和绿色发展水平,提高春小麦单产和品质,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五、强化措施落实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胜利乡春小麦种植协调推进小组,全面推动落实春小麦种植任务落实。

(二)加大督导考核。将扩大春小麦种植纳入各村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实施成效。各村要强化政治担当,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高质量推进胜利乡扩大春小麦种植工作任务落实。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篇3)

我镇农业排灌渠道大多兴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基本为土渠。由于运行时间长,维修管护滞后,渠道老化失修,淤塞严重,渠道效益衰减。为进一步发挥我镇农业灌溉排涝渠道效益,努力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强力促进我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中央、省委和相关要求及枝府办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对象

各村(居委会)辖区内所有的支、斗渠及排洪渠道。

二、实施主体及相关要求

我镇管理范围内16个村(居委会)为直接责任单位,负责渠道的清淤清障工作,4月25日前全面完成镇域范围的重点排灌渠道的清淤清障任务。其具体要求为:

1、要确保渠内坡及渠底无淤积物,无杂草树木,疏水通畅,达到设计流量标准;渠顶及内外坡无违章建筑及种植物;渠顶路面平整通畅;渠道建筑物完好,闸门启闭设施运行正常。

2、有重点工作任务的村(居委会)要逐条渠道核定工程量,划定责任段面,确定责任人,规定完成时间,落实专管人员。

3、要强化组织领导,签订责任状,各村要通过各种会议和村村通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渠道畅通工程的重要性,营造大干水利,兴修水利的浓厚范围,引导群众投工投劳。

4、资金来源:一是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筹集一点;二是有实力的村集体安排投入一点;三是争取国家以奖代补奖励一点。

5、奖惩办法:各村(居委会)任务完成后由市、镇两级检查验收,对建设工程合格的村根据检查情况按照市政府确定的等级标准和镇政府研究的激励措施给予奖励,不合格的村按照责任状要求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将此项工作纳入村干部年度考核。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一切工作具体化”的总体要求,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原则,紧紧抓住亚行开发项目建设机遇和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搞农业招商,积极培植高产、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继续扩大优势产业种植规模,在早春辣椒、拱棚西红柿、食用菌、拱棚芹菜、山药等主导农产品上推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加速膨胀以生猪、蛋鸡为主的畜禽养殖业饲养规模,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养殖)基地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逐步把我镇建成现代农业生产区。

二、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切实搞好岗子方亚行开发项目建设

以路林、辛店、梁桥、岗子、王庄、李街、廉街等村为重点,搞好亚行开发项目建设的规划实施,把岗子方建设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机井房、桥涵闸相配套的高标准方田,为投资者创造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配套服务的优良生产环境,制定扶持发展的有关政策,千方百计地引进一批名、优、稀、特作物新品种,逐步把岗子方建成集生态、高效、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

(二)努力做好三周方生态循环经济园区建设

前周、中周、后周、陈闸已列入县生态循环经济园区规划区域内。上述四村要按照园区的统一规划和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平源水库和滨河大道建设,搞好绿化美化,充分利用园区内扶持政策,开展农业招商活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发展滨湖农业、观光农业。

(三)着力抓好柳杭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以闫村、姬沟、林庄、柳杭为中心区,以山药、西红柿、芹菜为主导品种,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搞好区域规划布局,积极膨胀中小拱棚和单一连片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建成柳杭方20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周边村居,做大做强拱棚西红柿、拱棚芹菜等主导产业。

(四)继续膨胀王全方拱棚辣椒基地规模

田庄、李海、凡村、前集、张杭等村居要利用秋季腾茬的有利时机,早规划、早部署、早落实,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采取多种承包形式,在镇确定的规划区域内把大棚建设任务落实到村、到户、到地块。到年把王全方拱棚辣椒基地做成品牌产品。

(五)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

以杭兴、科育、富源三个良种猪繁育场为依托,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化饲养,继续壮大柳杭、路街、疃里、前周、小楼等村的生猪养殖规模,加快建设以柳杭管区为中心的标准化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力争3年内达到生猪年出栏5万头以上,建成全县标准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年内新建刘铺、岗子、孙庄、梁桥、田庄等村规模养殖场,扩大蛋鸡、肉鸡为主导品种的饲养规模,加快建设以辛店管区为中心的禽类养殖示范基地。

三、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月中下旬)准备动员阶段:

月中旬,由镇蔬菜基地办公室牵头,组织召开重点区域的村干部、村民代表和种棚户参加的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8月下旬召开全镇农业结构调整动员会议,明确目标,确定重点区域、重点村居。各村居也要迅速召开两委会、群众代表会,层层动员,同时积极组织群众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学习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引导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农民群众大搞农业结构调整的自觉性。

第二阶段(9月上旬―10月下旬)任务落实阶段:

根据镇党委、政府制定的实施方案和本村的任务,各村居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调整,基地、管区和包村人员要明确任务、明确责任、一包到底。农办要搞好规划设计、物料供应和技术指导,对于需要调整土地的村居要确保土地调整一次成功。本阶段要完成王全方温室育苗棚建设任务,完成大拱棚料物的筹备,完成5处规模养殖场的建设。元旦前完成岗子方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阶段(12月中旬)检查验收阶段:

镇政府将组织专门人员对村居进行验收,验收结果作为年终千分制考核的重要依据。同时根据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惩。

四、组织领导和兑现奖惩

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是全镇当前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今年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镇里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镇长任副组长、各管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镇农全镇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领导与组织协调。继续实施镇村干部包保责任制,各村居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各部门都要全力配合这项工作,确保完成今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对今年结构调整力度大、成果明显、任务完成好的管区和村居,镇政府将严格按照汶镇发40号文件兑现奖惩。

农业项目实施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为目标,以“设施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政府扶持以“集中连片、示范带动”为原则,立足发展“名、特、优、新”品种设施大棚栽培,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逐步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的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热带高效农业的科技生产水平和整体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稳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经济基础。

二、设施农业资金安排及实施单位

市政府投入设施农业发展资金7000万元,其中瓜菜设施农业和果蔬储存项目资金1900万元,花卉设施农业资金5052万元。

(一)750万元用于在崖城镇朗芒田洋建设瓜果菜设施大棚150亩(三亚海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崖城是我省重要的瓜果菜基地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设施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郎芒田洋建设150亩钢架大棚发展无公害瓜菜生产。

(二)880万元用于在崖城镇建设果蔬储存销售运输中心项目(三亚海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果蔬储存销售运输中心项目是我市在建第一家农产品批发市场,集农产品批发、集散、冷藏、加工、包装、检测、信息一体的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建成使用后将有助于解决崖城地区及周边地区果蔬“烂市”情况,解决农民果蔬销售、运销难题,提高果蔬的利用价值,带动农民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该项目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规模200多亩,目前企业已投入建设资金6000万,缺口资金2000万,政府扶持资金880万。项目资金由市农业局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三)270万元用于设施大棚地方标准化建设(三亚南繁科学研究院负责实施)。我市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建设设施大棚标准每亩1万、3万、5万、8万不等。在全省还没有设施大棚地方标准和大棚栽培技术地方标准的情况下,我市投入270万元用于建设样板工程,制定适应不同作物和栽培环境的6个大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由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验收通过。业主为三亚南繁科学研究院负责,项目实行报帐制。

(四)420万元用于支持市公安局戒毒康复农场建设兰花基地。建设兰花大棚30亩,其中温室大棚10亩,扶持发展戒毒康复农场生产项目,解决1000多名戒毒人员和留场就业人员工作。项目资金由市林业局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五)499万元用于扶持三亚丛耕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设兰花基地。高峰地区老百姓脱贫难度较大,毁林开荒现象严重,为了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建议扶持该地区发展兰花产业。三亚丛耕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设兰花基地100多亩亩,计划投入1475万元,目前已投入300万。基础设施已完成、建好大棚20亩。

(六)4133万元用于扶持三亚兰德种业有限公司在亚龙湾建设都市农业示范园。该项目用地位于亚龙湾二期开发区内,规划为基本农田。项目总投资1.3亿元,公司自筹资金8700元,建设规模2755亩,建设成集玫瑰种植、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该项目可以填补我市玫瑰花发展的空白,做大做强花卉产业,美化亚龙湾环境,带动亚龙湾周边村庄群众致富。政府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和排灌系统。土地租金每亩1400元,每十年递增10%,政府扶持4133万元以固定收益回报金1100元/年,分14.2年全部回报给农民。业主为三亚兰德种业有限公司。项目资金由田独镇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三、相关要求

(一)成立机构,加强管理。由市监察、财政、发改、审计、农业、林业、科信等部门组成三亚市20xx年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设施农业项目的指导、服务、监督、检查及验收工作。

(二)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度。各项目实施单位资金拨付由实施单位提出申请,报项目主管单位审核,由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验收、审计,再由项目资金管理单位按进度拨付各实施单位。

(三)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尽快制订项目实施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审批后实施。

相关推荐